- 积分
- 21794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14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的人不少。所以在这个时代,是要各人自己发心,目标正确,方向正确,一门深入。这里头最重要的,一定依戒定慧,真干。戒是什么?《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十善业道》是戒,根本戒,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真正做到了,天天学习、天天改过、天天自新,你的德行不断向上提升。一部经锲而不舍,这部经会帮助你得定,得三昧,帮助你开悟,走戒定慧三学。时间十年,十年之后,无论你示现的是在家或者出家身分都没有关系,你都能教化一方。十年时间不算很长,真正肯用功,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学什么样的经典?世尊为我们介绍的,诸佛如来为我们介绍的,就是净宗。净宗经典不多,主要的五经一论,有能力的可以全学,五经一论都学,没有这个能力的学一样,任何一样都行。五经里面,文字最少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能不能往生、能不能证果?能,最少的。真正在这部经里面开悟了,悟了之后,所有一切经教全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不可以一开头就涉猎许多经典,那错误的,那你是样样都通,是样样也不通。你的心散乱,不能够集中,所以你用的时间很长,十年可能你三昧都得不到,那就很可惜。真正一门,专精,真正要体会到就是依照古人所讲的一门深入,要懂得深入,长时熏修。每天听一片光盘,这一个光盘一个小时,听十遍,十个小时,就听一片,一个光盘一天听十遍,明天再换第二片。一部经听完了,从头再听,十年不中断,每天十小时,他怎么会不开悟,他心是定的。涉猎的门太多就不行了,他心是散乱的,他不能集中,那个学法成就学术,不能得定、不能开悟。现在学校,一般学校都是走这个路子,都是走学术,广学多闻,成就的是知识不是智能。他有很丰富的知识、学识,他没有智慧,所以事情出现的时候,他没有法子解决。这个现象这些年来,我见过很多专家学者,对当前社会,对这个世界的灾变一筹莫展,确实他有丰富的知识,他读过很多书。从这些地方我们体会到戒定慧的重要,东方的圣哲了不起,几千年这样教导我们,我们生在这个现代,受西方的影响,对于中国古人漠视、轻视,不相信他们,自讨苦吃了。
诸位真干,你就真的回头,对老祖宗要有信心。就像早年方老师在世的时候,有一次跟我谈到中医、西医的问题。他告诉我,中医五千年的经验,西医只有二、三百年,你相信五千年的,你还是相信三百年的?他问我这个问题。我当时跟老师说,我相信五千年的。然后他告诉我,西医在二战中发明抗生素,救了西医的命。现在我们又听说,这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有一种新的病毒,抗生素对它没效了。我相信中医会有效,问题就是看你相不相信。中医里头有定慧,跟西医不一样,它走的这个路子是戒定慧。任何一门学术都离不开戒定慧三学,这个路子古人走了五千多年,在印度还不止。如果我们不相信,希望另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那是很冒险的事情。你可以去干,看看你能不能做成功?所以,广宣如来经法之义,我们非常希望年轻人发心,老人发心也好,老人发心会延年益寿,你本来寿命只有六十岁的,六十岁发心,你的寿命会延长。为什么?真正发心为佛菩萨工作,来救护一切苦难众生,你寿命自然延长。六十岁干十年,七十岁时候出来,再弘法利生。然后就是看你发愿,你愿意做多少年,愿意三十年,你就活一百岁。一切法从心想生,愿力主宰我们一切,我们要发善愿。
「欲拯群萌」,拯是救、助的意思,萌是萌芽,群萌就是指群生,一切众生。「诸如来以大悲为体,欲救一切众生,故曰欲拯群萌。《会疏》曰:渐顿各称所宜,随缘皆蒙度脱,故云拯群萌。」渐顿是讲众生的根性,顿是利根,在大乘里面,这个字是专门对禅宗讲的,渐是对其他宗派。大乘八个宗,其它七个宗派都是渐次往上提升的,只有禅宗是顿超的。所以,禅接引的对象是上上根人,其它宗派它接引的对象,上中下三根都有。三根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只有净土,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教化众生一定要懂得契机契理,契理不违背自性,也就是说不能违背性德,这一点很重要;契机要随顺众生的程度、习性,他学起来容易。
「故云拯群萌。又曰:欲指释迦大悲所愿」,释迦牟尼佛的愿望,现在讲愿心,或者说他的心愿。「然此一字,通上下,含二义:一谓欲拯群萌,诸如来以大悲为体,欲愿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这是第一个意思。没有得度的,帮助他,度是度脱苦海,苦海是形容六道轮回,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轮回,这叫度。安是安稳,六道里头决定没有安稳,身心都得不到安稳,这是很痛苦的事情。我们在这个世间,你细心去观察,富贵贫贱都得不到安稳。富贵人他能安稳吗?他不能,定不下来,事业很多,天天奔波,忙忙碌碌,忙到老死,不知道古人讲的一句话说「为谁辛苦为谁忙」,确实是如此。我见过大富贵人,拥有亿万财富,他告诉我,晚上睡觉要吃安眠药,不吃安眠药他没法子睡觉,你说他多可怜、他多辛苦!要那么多财富有什么用?不过在这个世间得一个虚名而已,某个地区首富,得这么个虚名。实际上他能得到?什么都得不到,身体也不好、精神也不好。自在安乐不容易得到,得放下才能得到,拥有就得不到。「光阐道教皆为之也」,这是原文,「故通上文」。
第二个,「谓欲惠真实之利」,这在底下的文,「谓如来欲愿众生入弥陀海故」。把极乐世界比喻作弥陀愿海,阿弥陀佛确实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到极乐世界去学习。极乐世界很特殊,你看我们学经教学这么多年,看这么多的经书,没有看到极乐世界有政府、极乐世界有国王,没有看到;极乐世界有什么都市,有市长、县长?没看到;有什么做生意买卖的,也没看到,乃至于医院也没看到,都没有。极乐世界只有两种人,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好像是个学校。这个学校也是无有限量的,也是出生无尽的,这学校太大太大了。你看十方世界的这些十方诸佛都替他介绍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