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19|回复: 2

[佛教生活] 【杂阿含经】第272经 (第10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0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中有少诤事。世尊责诸比丘故。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出。摄举衣钵。洗足。入安陀林。坐一树下。独静思惟。作是念。众中有少诤事。我责诸比丘。然彼众中多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愁忧不乐。我已长夜于诸比丘生哀愍心。今当复还。摄取彼众。以哀愍故

时。大梵王知佛心念。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住于佛前。而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责诸比丘。以少诤事故。于彼众中多有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愁忧不乐。世尊长夜哀愍。摄受众僧。善哉。世尊。愿今当还摄诸比丘

尔时。世尊心已垂愍梵天故。默然而许。时。大梵天知佛世尊默然已许。为佛作礼。右绕三匝。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大梵天王还去未久。即还只树给孤独园。敷尼师檀。[佥*殳]身正坐。表现微相。令诸比丘敢来奉见。时。诸比丘来诣佛所。怀惭愧色。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出家之人。卑下活命。剃发持钵。家家乞食。如被噤咒。所以然者。为求胜义故。为度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究竟苦边故。诸善男子。汝不为王贼所使.非负债人.不为恐怖.不为失命而出家。正为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汝等不为此而出家耶

比丘白佛。实尔。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比丘。为如是胜义而出家。云何于中犹复有一愚痴凡夫。而起贪欲。极生染着。嗔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迷乱。譬如士夫从闇而入闇。从冥入冥。从粪厕出复堕粪厕。以血洗血。舍离诸恶还复取恶。我说此譬。凡愚比丘亦复如是。又复譬如焚尸火栝。捐弃塳间。不为樵伐之所采拾。我说此譬。愚痴凡夫比丘而起贪欲。极生染着。嗔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散乱。亦复如是

比丘。有三不善觉法。何等为三。贪觉.恚觉.害觉。此三觉由想而起。云何想。想有无量种种。贪想.恚想.害想。诸不善觉从此而生。比丘。贪想.恚想.害想.贪觉.恚觉.害觉。及无量种种不善。云何究竟灭尽。于四念处系心。住无相三昧。修习多修习。恶.不善法从是而灭。无余永尽。正以此法

善男子.善女人信乐出家。修习无相三昧。修习多修习已。住甘露门。乃至究竟甘露涅盘。我不说此甘露涅盘。依三见者。何等为三。有一种见如是如是说。命则是身。复有如是见。命异身异。又作是说。色是我。无二无异。长存不变。多闻圣弟子作是思惟。世间颇有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思惟已。都不见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我若取色。即有罪过。若取受.想.行.识。则有罪过。作是知已。于诸世间。则无所取。无所取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应说.小土抟  泡沫.二无知
河流.只林.树  低舍责.诸想




[八〇] 第八 乞食
一 尔时,世尊住释迦国之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
二 时,世尊为少诤事故斥比丘众后,清晨着下衣、持钵、衣,入迦维罗卫城乞食。
三 行于迦维罗卫城乞食。食已,从乞食还到大林,行昼日坐。入大林坐于毗罗婆若树下,以行昼日坐。
四 时,世尊静居宴默,心生如是思念:
五 ‘我虽退却比丘众,但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不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我,成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幼犊不见母,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六 如是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我,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种子不得水,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七 如是此处……乃至……彼等不见我,或生别异,或生变易,我宜如前往摄取比丘众,如是今应摄取此比丘众。’
八 时有索诃主梵天,知世尊心之所思念,譬喻力士之屈伸腕,伸屈腕,速没于梵天界,现于世尊之前。
九 时,索诃主梵天,偏袒上衣之一肩,合掌奉世尊,白世尊曰:
‘世尊!如是,善逝!如是。大德!世尊难避却比丘众。
一〇 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幼犊不见母,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一一 如是此处有新参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种子不得水,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一二 如是此处有新参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得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一三 大德世尊!令比丘众欢喜,大德世尊!令比丘众欢呼!大德世尊!应如先前之摄取比丘众,如今当摄取比丘众。’
一四 世尊默然而许。
一五 时,索诃主梵天知世尊之允许,敬礼世尊,若绕即没于其处。
一六 时,世尊暮时,由宴默而起,到尼拘律园。到已,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如是示现神通变化。彼诸比丘,独自或各二人以怀惭愧之色,令来我处。
一七 彼诸比丘,独自或各二人怀惭愧之色,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一八 坐于一面时,世尊则谓彼诸比丘曰:
‘诸比丘 !于此处乞食者,乃诸活命中之下端。于世间如是禁咒 ,谓汝乞食者,手持钵游方。诸比丘!然而知如是义趣,诸善男子之到此,乃缘于有义趣。非为王所强迫,非为贼所强迫,非为负债之故,非为苦于活命 ,我等沉没于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沈于苦,为苦所围,不知尽此纯一之苦蕴。
一九 诸比丘!如是而出家之彼善男子,以起贪欲,于诸欲生极染着,心有嗔恚,意有害想,失念而不正知,不入于定,心散乱,乃凡俗诸根是。诸比丘 !犹如焚尸火槽,燃烧两端,而中间涂粪,于村亦不用材,于林间亦不用之材。诸比丘!我乃说如是此人,既弃在家人之受用,亦不圆满于沙门之义。
二〇 诸比丘!有三不善觉,[谓]:贪觉、恚觉、害觉是。诸比丘!或修习无相三昧时,此三不善觉之无余灭尽,于四念处,心安住而住。
二一 诸比丘!然则修习无相三昧亦善。诸比丘!多作修习无相三昧者,果多,功德多。
二二 诸比丘!有二种见。[谓]:有见、非有见是。诸比丘!此中有闻之圣弟子,如是思择之,谓于世间有少法,我取之而为无罪过者否?
二三 彼如是知,谓于世间乃少法,而我取之而非为无罪过,我若取色者,则有所取,若取受……想……行……识者则有所取,然则缘取而生有,缘有而生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而有此纯一之苦蕴集。
二四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可得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二五~二八 受……想……行……识是常耶?………至……
二九~三〇 ‘诸比丘!于此如是观故……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

二七二、责诸想经:本经叙述佛陀诫慎诸比丘之放逸,也责贪瞋害之三恶觉,及取着五阴之非。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在大众当中,有少诤议之事,世尊为了要责诸比丘之故,在于早晨,着衣持钵,入城去乞食。乞食后,出城回来,摄举衣钵(收放衣钵)洗了脚,就进入要陀林,坐在一树下,独自静寂的思惟,而作此念:大众当中,有少诤议之事,我应责诸比丘,然而那些大众当中,有好多年轻的比丘,出家未久,并不见到大师我,或者会起悔心,而愁忧不快乐。我已经长夜对于诸比丘们生哀愍之心。现在应当又要还回去摄取那些大众,由于哀愍他们之故。
这时,大梵天王,知佛的心念,就如同大力士之屈伸其臂的时顷(最短,最快速),由梵天消没,而住于佛前。他仰白佛说:「像如是的,世尊!像如是的善逝!应该要责诸比丘!由于他们少有诤议之事之故。在那些大众当中,有好多年轻的比丘,出家未久,并不看见过大师您,有的会起悔心,会愁忧不乐。世尊您长夜起哀愍,曾摄受众僧。善哉!世尊!愿您现在还要多多的摄受诸比丘!」
那时,世尊之心,已经垂愍梵天之故,就默然而许允他。这时,大梵天知道佛世尊已默然许允其请愿,就向佛行礼,右遶佛陀身边三匝后,忽然不现!那时,世尊,在大梵天王还去不久之时,就还回祇树给孤独园,敷尼师檀(坐具),敛身而正坐,表现微相,使诸比丘,都敢来拜见世尊。这时,诸比丘都来诣佛所,怀着惭愧之形貌,向前去礼佛之双足.然后退坐在一边。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出家之人,要行卑下的活命(指乞食),要剃发持钵,要挨户去乞食,如被禁咒,还是要行,其所以会这样,就是为了要求胜义之故,为了要度脱生、老、病、死、忧、
悲、恼、苦,而究尽苦边之故。诸善男子啊!你们并不是被王贼所使,也不是负债之人,当然也不是为了恐怖,也不是为了失命而出家的。你们乃为了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才出家的。你们不是为此而出家的吗?」比丘自佛说:「实在是这样的,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说:「你们这些比丘!为了如此的胜义而出家,为甚么在此里面,仍然还有一些愚痴的凡夫,而起贪欲,极生染着,瞋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迷乱呢?喻如士夫,由黑闇中,又入于黑闇中,从冥昧而入于冥昧,从粪厕出来,而又堕入于粪厕,用血去洗血,舍离诸恶,而又取恶呢?我说这种譬喻,凡愚的比丘,正就是如此的!再举一个譬喻来说,如焚尸之火 (炊灶木、火杖),捐弃在冢间,也不会被樵伐之人所采拾(樵夫也不要它)。我说此譬喻,那些愚痴的凡夫比丘之生起贪欲,极生染着,瞋恚凶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诸根散乱,也就和此譬喻一样。
比丘啊!有三种不善之觉法。那三种呢?所谓贪觉、恚觉、害觉是。此三恶觉,乃由想而起的。甚么想呢?想有无量的种种,如贪想、恚想、害想,这些诸不善觉,乃由此而生的。比丘!贪想、恚想、害想,贪觉、恚觉、害觉,以及无量的种种不善,到底要怎样才能究竟灭尽呢?要系心在于四念处(身、受、心、法等念处)。要安住于无相三昧(一切法均无想念之定。为相应于涅盘之禅。涅盘乃离色声香味触之五法,及男女二相,和三有之相之十相。故名无相之禅定)。要修习,要多多的修习。这样的话,则那些恶不善之法,会从此因缘而消灭,会无余存,而永远断尽。大众应该正以此法去实行!
善男子、善女人之深信而喜乐出家后,修习无相的三昧,修习而多多的修习后,安住于甘露之门(通入甘露涅盘之门户,也就是如来的
言教),乃至究竟甘露涅盘。我不说此甘露涅盘为依三种见解的人。那三种呢?有一种见解,乃作如是之说:『命就是身』。又有作如是之见解:『命异身异』。又有作如是之说:『色就是我,无二无异,长存不变』。
多闻的圣弟子,会作如是之思惟:『世间颇有(是否有)一法可以执取,而并没有罪过的吗?思惟后,都不见得一法可执取而没有罪过的。』会这样的观察:『我如果执取色的话,就会有罪过,如果执取受、想、行、识的话,则会有罪过。』作此知见后,对于诸世间,就不会有所执取。无所取的话,就会自觉涅盘。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之身」。
佛说此经后,这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摄颂如下:
应说小土抟 泡沫二无知 河流祇林树 低舍责诸想
(应说经、小土抟经,泡沫经,二种无知经,河流经、祇林经、树经,低舍经、责诸想经。)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2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