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到陈国和蔡国之间,在那个地方就绝粮了,没有人供养了;绝粮,就是粮食断了。陈国和蔡国都抵制他,说我们不欢迎你!他也没有带着粮食,到那个地方也没有钱了,买也买不着了。没有东西吃,饿一天、两天、三天,把孔老夫子也饿得病莫能行了──饿得有病了,饿得就 very weak(很衰弱),不能站得起来了。 孔子说,现在怎么办呢?这时候,大弟子中,有人就说:“范丹有粮食!”范丹是要饭的,他有一个竹筒子,他各处要回来的米,就放这个竹筒里;这竹筒子多少米都装不满,千担、万担粮,都可以装得下,是个宝贝。有人知道,就说:“范丹他有粮,我们去和他借去。”孔子说:“去借粮,叫谁去呢?现在弟子饿得都有病了,不能走路了;就去借粮,也要有一个人去啊!”子路站起来了:“我去!我没病!饿了几天也不要紧。”子路好勇,他有勇气。孔子说:“好!你去!” 子路到那儿,一见范丹,就说:“嗨!范大哥!我是孔老夫子的学生,叫子路。我们在陈、蔡两国中间地方,已经没有东西吃了;现在到你这儿,想要借一点米!”范丹说:“借米可以的,不过我有个题目,你要答得出才可以。你答不出,我就不借给你米;你要是答对了,就借给你米!”子路说:“你有问题,那不要紧的!我一定可以对上你的问题。” 范丹说:“那好了,我问你,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多?什么少?什么事情欢喜?什么事情恼?”子路不加思索就对出来了:“这个世界上,天上的星星多,月亮少;结婚就欢喜,死人就恼。”他认为这是很有道理,对得理直气壮的。范丹说:“不行!不行!你这个没对上!”子路:“我这对得是最圆满的,你怎么还说没对上?你简直不讲道理!”不管讲不讲道理,人家的米不借给你,你也没法子。 子路茫茫然然、又冒冒失失地回去见孔子。孔子问: “你借米,借来了没有啊?” “嗐!这个老要饭的,真是很不讲道理的!” “怎么回事啊?” “他出了一个题目,叫我来对;我对的明明是对,他就说不对。我想他就是存心不借给我们米,没有旁的意思!” “他出的什么问题呀?你说说看!” “他问我说,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多?什么少?什么欢喜?什么恼?” “你怎么样对的?” “我说星星多,月亮少;结婚就欢喜,死人就恼。这很有道理的,再没有这么圆满的对答了!” “你这个不对!”孔子说。 子路本来认为,十足他是对的,现在回来,孔子也说他不对;因为孔子是他老师,说不对,他不敢反驳了!说:“那怎么样子?” 孔子说:“你再回去!你对他这么样讲:世界上小人多,君子少;借的时候欢喜,要的时候就恼。”借东西、借钱的时候,就很欢喜;人家来要钱的时候,就恼了。 子路再去对范丹一讲,范丹这回点头了,“还是你老师的学问比你高得多!你想不起来,你老师对得是最好了!”就借给他米。 借米回去,吃了几天,单单有米、没有菜。这时候,人人都吃饱了饭,就来了一个黑将军。这黑将军,和黑人差不多的样子,很高、很大的,他手拿一支枪,到这个院子里就想要杀人。这时候,子路吃饱饭了,勇气更增加了,拿一枝红缨枪就出去,和这黑人就打起来了。两个人作战,子路总不能占上风;子路本来力量很大的,但是对着这黑人,他的力量就不够了。孔子就站在门这儿望着,说:“由!刺其喉!”子路叫“仲由”,孔子就叫子路用枪刺黑人的喉;为什么叫他刺这个地方?孔子看黑人这个地方总露出来。孔子这一说,子路就明白了,一枪就把这黑人的喉咙给刺透了;之后,你说这黑人怎么样?他不是人,是一条大鱼。这条大鱼很长、很大的,把院子都装满了;孔子这一百多个徒弟吃饭,就用这条鱼来作菜,所以没有饿死。 子路他所长的是什么呢?他有过错,谁告诉他,他就欢喜得不得了。你告诉他说:“子路,你这个地方不对了!”他就非常高兴。所以子路是孔子的一个最好的弟子。 H3.法合 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亦复如是:行菩萨道的这位菩萨,也就好像和前边所说的,在高原想要穿凿得水的道理是一样。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如果有人没有听见过《法华经》,也不明白和解说《法华经》,也没能依照《法华经》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行门来修行,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你就应该知道这个人,他离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还远呢!虽然他行菩萨道,他没有听过、也不明白《法华经》的道理、也无法依照《法华经》这种妙法而修行,这个人他离佛道还很远呢! 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如果他得到这个闻,生出一种闻慧而明白了,他就有一种思慧。思惟,就是静虑;就是没有妄想了。修习,这是修慧,修行的智慧。你若没有这种的智慧,很愚痴的,就无法依照《法华经》来修行;不单不能修行,而且你想也不会想,也不会思惟;不单不会思惟,你听也听不见,没有机会听到这部《法华经》。所谓“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这个闻慧、思慧、修慧,然后才能得到定力、得到三摩地了。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一定知道这个人,就距离佛果是很近了,因为他明白这个真实的道理。 《法华经》是开权显实,就说的真实的道理,一字虚假也没有;所以你闻到《法华经》的人,都有大善根、有大智慧;若没有善根、没有智慧,没有机会叫你听《法华经》。不要以为你来这里听《法华经》,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这是不容易的,这是最难的! 在这儿能平心静气听一听这部经,这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不过你多生多劫的习气太重了,虽然你愿意听《法华经》,有的时候就要打妄想。好像有的人这么样对我讲,说他就像两个人似的,一个人就欢喜听经,一个人就不要听经,总这么好像作战似的,自己和自己就打──打妄想。你愿意听经那个人,就是你的本性;你不愿意听经那个人,那就是你的习性;习气令你没有法子降伏你的心。你在没有事情的时候,你自己就审察一下:为什么有一个我欢喜听经?为什么又有一个我不欢喜听经,在这儿打妄想?自己要审问。你要是问明白了,你就会不听那个习气,它就不会来扰乱你了。你要知道,不叫你听经的那个习气,他是想叫你堕落、想叫你走不正当的道;你里边叫你听经那个人,他是想你走到一条正路上,不堕落到三恶道里边去。所以你自己要有一点主意,不要随着那个习气转。 H4.释近 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么呢?怎么就会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远?怎么又会近呢?我告诉你!因为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就是所有的菩萨和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佛的果位,都是在这部经里头包含着,都是属于这部《妙法莲华经》的。所有的菩萨,也是从这部《妙法莲华经》生出来的;所有的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果位,也是从这部《妙法莲华经》生出来的。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是十方诸佛、菩萨的母亲。 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这一部《妙法莲华经》开方便门,指示这个真实实相的妙理,指示人人本具、各各不无,这种实相的理体。这个实相的理体,并不是从外边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具足的;在诸佛的份上,也没有增多了一点,在众生的份上,也没有减少了一点,都是一样的。因为一般人在背觉合尘这种境界中,不知道自己有这个真实相;佛指示我们,若背尘,就合觉了,就得到本有的真实相。 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这一部《妙法莲华经》的经藏,深固幽远;怎么叫“深”呢?因为这《妙法莲华经》具足无量义,犹如大海,深不可测。固,是坚固;因为《妙法莲华经》这个妙法,是没有任何的天魔外道可以破坏的,所以就叫“固”。怎么叫“幽”呢?,因为这《法华经》的道理,太微妙了,隐而难见。很不容易明白它,所以这就叫“幽”。怎么叫“远”呢?以佛的果位来论,我们众生到佛的果位上,要经过九个步骤──由这九法界到佛的法界,这十法界;那么到佛的法界,是很远的,所以这谓之“远”。因为太远了,所以人就不容易到《法华经》这种的程度上。《法华经》告诉你:“人人将来都成佛的”;这个说法,是很不容易信的,难信、难解。 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现在佛开权显实,把方便权巧这个法门都不用了,而指示你真实的道路;真实道路,就是成就菩萨、教化菩萨,而才为你开示,才为你说这《妙法莲华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