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50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6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0三卷) 2007/8/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前面讲到舌清净光,后面两句因为时间到了,现在我们把它补出来:
【永除粗恶不善语。是故得成此光明。】
三业习气最重、最容易疏忽的是口业,所以佛在《无量寿经》里面讲三业清净,他把口业摆在第一,这个用意很深。我们看到大小乘的经论,世尊讲到三业,总是以身语意这个顺序来排列,我们也习惯,看得很多,突然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它的顺序不是这样排法,头一个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然后再「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就想到,佛为什么要把口业放在第一?实在讲不难懂,我们凡夫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口业最容易犯。我们要问,为什么最容易?应该这样说法,从小就养成习惯,现在要把这个习惯改过来,谈何容易!
口业里面讲了四种,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四种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无意都在造,结业无论是有意有罪过,无意还是有罪过,不能说无意就没罪了,无意罪比较轻一点,有意罪重。这里面也很难说,为什么?有时候无意跟人结了很深的冤仇,这事就麻烦了,古人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他把你的话曲解、误解了,这样结下的仇恨,也起了冤冤相报,这个事情就很麻烦!所以我们看,古人没看到,现代人也不容易看到了,看你有没有福分。我这样的年龄还看到,上一代的大概都是我祖父辈的,大我四十多岁以上的,我父亲这一代都不行,看不到了,祖父一代的。你看他跟大众接触,笑容多,言语少。我们接触之后,那个时候常常跟老人接触,虽然不知道学习,但是有感染,这肯定有的。处事待人接物,这个态度是正确的,笑面迎人。佛在经上教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佛教导我们。
在佛门里面,教我们这一条的无过於弥勒菩萨,中国人造弥勒菩萨的像,都造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确实有这个人,《高僧传》里面有记载,南宋时候的人,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那个时候出现在浙江奉化这一带。每天他都拿一个大布袋,别人有供养他东西都放在布袋里面。这个法师法号叫什么,没人知道,连《高僧传》上都没有记载,也不知道他俗家姓什么。所现的形象,欢喜相,男女老少都喜欢这个法师。法师提著布袋常常出来化缘,以后他往生的时候是他自己说的,他自己透露他自己的讯息,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这是可以相信的,因为他说完就往生了,也没有生病,无疾而终。从此之后,中国人寺院天王殿里面,就供养他的形像,把他供在天王殿的当中,面对著大门,教育。这个意思是说,进入佛门第一个条件是什么?笑面迎人,第一个条件。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他代表,这就是佛菩萨的形象。
所以佛教寺院种种设施,无非教学,都是教育。进寺门第一个看到弥勒菩萨,这就是第一堂功课,要你学的。人人都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慈悲心,这就是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满面笑容是方便。这是教我们要学的,一切时、一切处,我们都能做到,你这一生可以说是幸福美满,为什么?你欢喜别人,别人都欢喜你;你尊重别人,别人都尊重你,就这么个道理。然后才讲到四大天王的护法,不是护别人,护自己,这不能不知道。底下一首偈讲到身清净,我们四大天王在这首偈里面,给诸位说说。
『永除粗恶不善语』。粗恶是什么?就是语业里面的恶口,恶口用现在的话来说,喜欢骂人。恶口是喜欢骂人,批评人是不善语。现在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完全相悖,这是可以理解的,决定不能怪人,为什么?从小没有学过,你怎么能怪他?在过去像我这一代,童年的时候,做错事情时,一般人不会怪小孩,责备谁?责备小孩的父母,你没教好!在我们家乡叫失教,这个责备很重!你父母没有把儿女教好。所以对於孩童的教育,家庭做父母的,不论是有没有读过书,或者是认不认识字,那是另外,虽然父母有不认识字,有没念过书的,懂得教学。
五伦八德祖宗代代相传,相传没有文字,没有典籍,而是在生活当中他都做到了。我们今天讲的身教,都做到了。所以儿童从小耳濡目染,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他就学会了。早年在私塾里面老师还教,以后私塾没有了,变成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