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3|回复: 1

[其它话题]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三八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你看也是四科。释迦牟尼佛十二年教什么?就教这四个科目,把人全教好了。然后再提升,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是大学的预备班,准备进大学的,八年,方等讲了八年。方等教学的内容,前面通阿含,后面通般若。八年之后,就正式办大学,大学是般若,完全讲智慧。这就说明,整个佛法,你要问它,它中心课程是什么?是般若,般若是真实智慧。唯有真实智慧才能够证真实之际,才能让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的经过。
  最后办研究所,八年,法华。那里面的内容完全是诸佛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个境界是什么,这八年的课程圆圆满满给你说出来。说出来,作用在哪里?作用在你契入这个境界之后,跟佛所证的做个比较,如果所证的完全相同,正知正见,证明你成佛了;如果不相同,证明你错误,你有偏差,你所入的境界似是而非,得重新来过。最后研究所的课程是帮助你,是帮助你提升到最高层,也是给你做印证,证明你所证得的跟一切诸佛所证得的完全相同。这种手段高明,诸佛刹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不教,那怎么行!
  古代,这最明显的,前清,那些帝王都是明君,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都不迷惑,造成清朝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靠什么?教学。帝王带头,礼请儒释道的专家学者到宫廷里面上课,皇上带着嫔妃、文武大臣在接受教育。而且非常认真,老师下课离开了,皇上还把这些人留下来,来研究讨论,每个人听了,你听的感想心得,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他干这个!不是说听了就完了,带着大家一起搞分享。这就是太平盛世的来由。上行下效,人民看到皇上都这么认真的学习,所以人民就跟着学了,读书人就被尊重。
  读书人没有从事生产事业,所以物质生活条件都很差,读书人都讲究德行,不愿意接受别人供养,无功不受禄,所以生活始终都是很清苦。但是他很欢喜,为什么?他在社会上受一切大众的尊敬,他也很乐意教导大家,教导不收学费的,这是圣贤事业,不是生意买卖。现在教育是生意买卖,学店,名符其实的补习班,不就是学店吗?从前没有,只要真正好学、肯学,老师毫无保留全部教给你。你对老师的供养是随意,表示一点敬意。我们在台中拜老师,拜老师里头有供养老师,不能缺少的,礼不能缺少,一定要有。钱?老师规定,一块钱,那红包里头装一块钱。礼不能废,钱,老师不要,只收一块钱,这他规定的。
  太平盛世的由来一定搞清楚、搞明白,我们能如法炮制,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个方法不是清朝这些帝王他们开头的,不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八百年前,大禹、商汤、周朝的文武,他们统统做到了,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说明中国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只要你肯学习,你肯真干,你的成就就能达到跟他们完全相同,不相上下,全在人为。圣贤,人人所仰慕,而实际上,圣贤人告诉我们,人人都是圣贤。佛讲得更清楚、更明白。其实佛就是圣人,菩萨就是贤人,声闻、缘觉,小贤,菩萨是大贤。人人本来是佛,这释迦牟尼佛讲的,本来是佛,你想作佛,还有什么困难?你当然可以做得到。
  净土宗的理论,就是《观经》上的两句话,「是心是佛」,这就是你本来是佛;现在「是心作佛」,我学佛,我想作佛,你决定做得到,就这么个道理。净宗建立就这两句话。修净土,往生成佛,证明这两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的人可多了,菩萨都无量亿,声闻、缘觉、人天那个数量就不必说了,太多太多了,无量亿个无量亿。这个法门微妙,是说它理太深了,它修行的方法太简单、太容易了,这称之微妙。或者我们把微妙分开来讲,微是讲理,妙是讲方法,理难懂,幽微深奥,方法非常简单,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贤愚不肖,只要肯用这种方法,没有一个不成就,妙!信、愿、持名,你看方法这么容易。
  学习成败的关键就在底下这四个字,「尊重听闻」。听闻的人多,没有尊重心,所以虽听闻,不得其利。这个地方尊重两个字就是《印光大师文钞》常说的「诚敬」,尊重到极处,诚敬心就生起来了。你不尊重它,不尊它,不重视它,诚敬心怎么会生起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在学校读书,这个老师我们非常尊重他,你跟他学,你得的利益一定很多;那个老师,不尊重他,甚至于瞧不起他,他有再好的学问教你,你一分都得不到。所以佛教人,一切法皆由真实心中作,真实心中作就是尊重。对法不尊重,对老师不尊重,对同学不尊重,这个学习有名无实,学习时间再久,他的成就很有限。而且肯定敌不过名闻利养,名利一诱惑,他就走了。他的东西是飘浮不定的,他没有根。
  过去,父母教、老师教,现在父母不教,老师也不敢教,完全看你自己的造化。老师为什么不敢教?他对老师没有尊重的心,老师认真教,他会起反感,会结冤仇。这些是早年李老师教我的。我们同在一个经学班上课,二十几个同学,老师对每个人态度都不一样,引起我的怀疑,我不敢问。老师看出来了,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叫我到他房间里,问我,是不是有这个疑惑?有。感觉到奇怪?是感觉到奇怪。老师才告诉我,那个真正肯学的,打都打不走的,那就得要打、要骂,为什么?他真学,你得真教。那一般的学生,才说几句话,脸上就红了,就觉得难为情,不教了,不说了,说了结冤仇。我们才恍然大悟,老师对那个很尊重的,不说话的,那些人都很爱面子,都喜欢听好听的,赞叹他,他喜欢;批评他,他很不高兴。所以我们就明白,老师把那些人当作旁听生,也不拒绝你,你既然报名参加,也可以来,旁听。我们这才明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六十年前,方老师在学校教学也不是很认真了,为什么?学生不学,认真有什么意思!我们是真想学一点东西,失学,没有机会读书。真想学,你看看,让我到他家里,单独教,学生就我一个,在他家客厅,小圆桌,一个星期两个小时,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没书,没有文字,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聊天这种方式。讲到最后的单元,讲佛经哲学。这一部东西我听了,我才了解,搞明白了,没想到佛经哲学居然是所有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细细观察方老师,是不是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那这我们观察他了,他有没有落实?他的书房,我们偶尔进去看一下,桌上都摆着佛经,晓得他真干,他不是假的。晚年在学校上课,全讲佛,很有味道。在台湾大学,开的是大单元,「大乘佛学」、「魏晋佛学」、「隋唐佛学」,这一个单元大概都是一个学期到二个学期。从台湾大学退休,辅仁大学请去,在博士班开「华严哲学」,都是大单元。
  晚年大概二十多年,学校的课程统统讲佛学,他自己教学相长,渐渐契入境界。非常可惜,刚刚契入境界,他走了,七十九岁走的。他要能多活十年,那在台湾对佛教会做出很大的贡献。我跟他的时候,他没契入,他还有分别,告诉我,佛经里头,十分之二,高等哲学,另外十分之七、八是迷信。我学习最初的三年受他的影响,这幸亏跟章嘉大师,要不跟章嘉大师,我走上学术的佛教了。以后慢慢才知道,他认为十分之八的那个佛教是迷信,没想到那个东西要登堂入室。他原先门口看,宫墙之美,里头没有看到。晚年看到了,晚年完全明白了。但是明白的时候,寿命到了,自己得利益,对佛教没有做出大的贡献,这很可惜的事情。
  所以这个尊重听闻,这是关键,只有尊重听闻,后头才有信受奉行,那就真干了。有尊重听闻,没有信受奉行,就变成学术的佛教,佛学。如果有信受奉行,这叫学佛,他能成佛。有尊重听闻,他能得到丰富的佛学常识,现代人所谓他能成为一个名教授,能成为佛学家,能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一代的名人,但是依旧搞生死轮回。生死轮回很可怕,为什么?这一轮回到第二生再来的时候,前世所学都忘光了,总得要三、四世,才有能力把前面东西跟这一生连续起来。像悟达国师,十世高僧,十次都得人身,都出家学习,这个难得,非常不容易!德行、修持、道业都达到一定程度,为帝王师,烦恼的习气依旧断不了,皇上供养一张沉香宝座,他傲慢的习气就生起来了。感到什么?出家人当中没有比我再高的了。皇上送的这个礼物,沉香雕的太师椅,那沉香多宝贵,那都论两算的,这张太师椅多名贵!起一点傲慢心,护法神走了,冤亲债主上门了,几乎把命送掉。一念之差,谁能保得住?
  所以亲近善知识,你说多重要!善知识的加持,他常常挂念你。我们约会是一个星期一次,一个星期有事,没有去了,章嘉大师,他就会让他的副官打电话来问我,是不是生病了?怎么没去?这样的关怀就不好意思不去,不想去也得要去,知道老师挂念。这对我们做学问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不敢远离老师。以后我们亲近李老师,那是天天在一起,老师的讲经教学我们一堂不缺,什么事情都没有听经重要。我们今天自己体会到了,为什么重要?天天讲的不一样,每一天都有悟处。悟处不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不是。面对着同学,它自然流露出来。这个机会只有一次,过了之后,再就没有了,明天又是明天的流露,后天是后天的流露,不一样。不一定哪一句话对你起了作用,帮助你开悟了。那常常不在,机会就错过了,就失掉了。没有开悟之前,开悟是大事,大事因缘,无过于是,怎么能放弃?
  老师接待宾客,就是来访问的人、来问道的人,我们都站在旁边,侍候老师,实际在学习,听老师给来宾的答问。这些里面,真的,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现前。我会想,这人提的问题我怎么个答覆?老师怎么答覆?老师跟我答覆比较一下,老师长在什么地方?优点在哪里?我们就学到东西了。曾经还碰到一次,是个大学研究生提的问题。这个学生是在前几天问我,我给他解释,还举了例子给他听。过了二、三天,在课堂里面,我也在旁听,同样问题问老师,妙极了,老师答覆跟我讲的一样,举的比喻也一样。这个学生现在是台湾大学教授,他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接受过方老师教的课程,方老师对他不太喜欢,傲慢。凡是有傲慢这个习气,真的,孔子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老师对这个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希望。人一定要学谦虚。
  所以有尊重听闻,要真相信。这个难。相信之后要受,受是接受,接受就是变成自己的,奉行就是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做到了,真做到就是真得受用,就是这个经上讲的真实之利,利益是你做到了。最后悉生极乐,没有一个不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证得大圆满,真实究竟的果报。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菩萨难得欲闻以劝」,菩萨想得到很不容易。我们看经文:
  【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前面从正面说,这个地方从反面说。『多有菩萨』,不止一位,太多太多了。哪一个菩萨不想得到最微妙法?都想得到。每一个菩萨都想自己早一天成就,去教化众生,心目当中所想的、所思的、所念的,是很简单、很容易,度众生又度得很圆满,就想这些,想不到。如来真有此法,就是净宗信愿持名。可是遇到呢?遇到了很难接受,真叫难信之法,这法行吗?真行吗?是不是佛陀的方便法?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很愚痴的众生,教他用这个方法,种点善根。我们在之前都是这个想法,这老太婆教,没瞧得起它,学经教怎么学这个东西?所以对净土误会很深,一般都轻视,没看重它。
  我就是一个很难度的人,烦恼习气很重,李老师劝我很多次,我都不能接受。他教我学印光法师,以印光法师为老师,送了一套《印光大师文钞》。在那个时代,在台湾,《文钞》只有初集、续集,一共四册,送我这一套。这一套书我读过,读了之后,对净土了解一些,不再看轻了,不再毁谤了,也赞叹了,但是不愿意学它。我的目标都在大经,《华严》、《法华》、《楞严》,在这些经典上下的功夫很多。净土的经论有涉猎,有人请我讲《弥陀经疏钞》,请我讲《弥陀经要解》,我都讲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2: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