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7|回复: 0

[其它话题]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八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七集)  2013/5/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8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听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六十七页最后一行,科题「二利行」,里面分三小科,第一科「轨范具足」,经文只有两句: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请看念老的批注,『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彰是彰显,很明显的表现在外面,大家都能看到,都能接触到。「庄严者,福智二严」。福德、智慧这两种。「众行」,行是行为,行为包含就多了,所谓六度万行。行为再多,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不外乎身口意。身的造作、口的言语、意的念头都是行为,不外乎这三大类。檀,檀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布施。「檀等一切行也」,就是布施、持戒,这都是分成大类,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分为这六大类,这就是一切行。意思是说,「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布施的六度以及一切行为都不离开福德,不离开智慧,这是佛菩萨的大行。

  「《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这句话说得很好。善,善它的资粮是什么?所有一切善法,也就是说成就善法的条件,确实把它归纳起来,也就是这两种(两大类),一个是福德,一个是智慧。我们世间人讲福报,福报跟福德不一样,福报是你现前所享受的,福德意思就很深了,福不离开德,造福、享福都跟德、跟智相应,这个福智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大福德者。我们常说天人的福报大,天人福报虽大,没有德、没有智。如果有德、有智,那就不是天人的福,至少是声闻、缘觉,就是阿罗汉跟辟支佛,他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是福智。

  世间人为什么福没有德?无论在修福、在享受福报的时候,他「我」没有忘记。提起这个大家就明白了,他还有我。我,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有福德的人他不执着我,身体要不要?可以要,也可以不要,很自在。如果为了教化众生,这个身体有用,派得上用场;不是教化众生,这个身没用处。虽有这个身,他心地清净,没有丝毫执着,这就对了。所谓是「即事而真」,事没有废弃掉,没有把它离开,就在这个事相上成就他圆满智慧福德的大用,用这个身体来教化众生。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中国历代的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他有身,虽有身,他没有执着。他要是有执着,他是凡夫,不是圣贤。圣是佛,贤是法身菩萨,圣贤无我。不但无我相,我见都没有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金刚般若的境界,他们能入这个境界。

  「《涅盘经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涅盘经》上讲得很清楚,福德,重视这个德字。「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佛性是什么?佛性没有相,你见不到,不但见不到,你也想不到。但是它能现相,遇到缘就现相,现什么相?现智慧福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福德相。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现的相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大福德相,圆满的福德相。释迦在这个地方所现的叫劣应身,小福德相。为什么?现大福德相会把众生吓跑,他不敢接受。这样的三十二相他可以接受,要是现极乐世界那个身相,这个世间人不敢接受,那就不能度化众生。

  现相就是智慧跟福德起用。怎么起的?众生有感,自性有应,感应道交变现出来的。《楞严经》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的心有感,佛与法身菩萨有应。感的人有念头,有起心动念,有希求;应没有,应是自然的。好比我们敲鼓,我们拿着鼓锤去敲鼓,我们是有意,我们要敲它。鼓应的声音,我们敲得重声音就大,敲得轻声音就小,它有没有去起心动念?它没有。它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诸佛菩萨应身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说法,做出种种的示现,统统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个要知道;如果他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是凡夫,跟我们一样。所以他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这四个字有四个说法。不变,是佛与法身菩萨,明心见性了,确实他们住在自性本定,如如不动,他们能随缘,不变随缘。随缘就是妙用,虽然随缘,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佛,已经成就的。他起的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因为自性的体是无穷大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是自己的本能,是万物的本性。他什么相都没有,能现一切相,这叫妙觉如来。妙觉如来没有相,等觉菩萨有相,到妙觉没有相,或者勉强说一个相,常寂光。他的相是一片光明,普照法界虚空界,没有照不到的地方。他的光没有障碍,无障碍光,清净光明。所以感应就是在现前,《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感应在哪里?就是当下所现的。

  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在路上生病了。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四周围没有村庄,在旷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