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5|回复: 10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集锦

        1        02-031-0002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别人就问他,你既然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慈善事业?也很好,也能帮助不少人!他留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非常重要!人人心里都无事,天下太平。天下为什么搞得这么乱?就是每个人都要管一桩事,就管乱了,不晓得无事是佛菩萨。佛菩萨即使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也是无事。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从来不跟人讲话的,没话好说。佛讲经说法,都是别人向他请教,提出问题来问,佛再给他解答,无问自说太少了。我们读到的《佛说阿弥陀经》,那是无问自说的,这种情形太少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无事,无事,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里面有一个念头,这五个都没有了。真诚很不好懂,一般人都以为自己的心,我们学佛了,我的心很真很诚,其实他不知道,他错了。什么是真心?什么是诚心?在前清,曾国藩先生,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他在读书笔记里面,给真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经所说的非常接近。他说什么叫做诚?「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心里头动个妄念就不诚、就不真,心里有个念头,诸位想想,哪里算清净?哪里算平等?哪里算慈悲?全都没有,这个意思懂得的人不多。由此可知,一心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的自性、是我们的真心,一心就是 ……

                       
        2        02-031-0009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量』,叫法门无量誓愿学,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善恶的标准,绝对的标准都是性德,与性德相应的是善,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恶。性德是什么?性是真如本性,德是它的德能、德用,本性的德能、本性的德用。我们为了便利初学的同修,依照经训把它归纳为十句,这个十句就是性德。第一个真诚,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在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用的真心、诚心?外国人非常重视诚实,我们是不是用真诚心?佛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给我们说了三句,清净是性德,平等是性德,觉是性德,我们把每一句都用两个字,所以觉上加上正,正觉,慈悲是性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诸佛如来的性德,也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性德。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以这五种心来对人、对事、对物,那么你的心是佛心,你是菩萨心;如果与这个相违背,那你是凡夫,你绝对不是佛菩萨。与这个相应,善,得善法;与这个相违背就是烦恼,不真诚是烦恼,不清净是烦恼,乃至到不慈悲都是烦恼。烦恼要断,善法要修,这是说用心!

  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讲到行为,行门上我们也有五句,「看破」、「放下」,这两句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讲般若的总归结,般若经到最后就是归结到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之后,你的生活就自在了 ……

                       
        3        02-031-0010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功德,功德法跟烦恼法是一不是二。所起的作用,我们感受不同,就是迷、悟不一样,悟了,感受是功德,迷了,感受是烦恼。这正是所谓烦恼即菩提,菩提跟烦恼是一不是二。这是性具的,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我们佛门也叫做性德,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可是现在迷了,迷了要想性德再起作用就要靠修,所以一定要有修德,修德来开发性德。那个修必须与性德的原理原则相应,性德才能够起作用,如果我们所修的,跟性德原理原则相违背,就永远不能使性德现前。这在前面我们提的纲领,也跟诸位说过了。

  性德是什么样子?从内在里面来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起心动念与这五条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不相应就是违背,我们的性德永远不能现前。如果与这五条相应,只要努力去修学,性德就能够现前,这是在内心。表现在外面,在生活里、在工作里、在处事待人接物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性德。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符不符合这四个条件?果然符合,你是在真修行,你在真做。果然符合,给诸位说这就叫念佛。佛是什么?佛是真心,就是前面所讲的,那九句都是佛之心、佛之行,你真念佛。念佛不一定要嘴巴里天天挂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这个心起心动念跟那个完全 ……

                       
        4        02-031-0030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么,我学到了没有?

  我们现在讲净宗修证的这些理事,归纳为十句,这些年来我们极力在提倡。这十句是总纲领,掌握总纲领就好办了,念念莫忘、时时刻刻提起。真诚,真诚是基础,如果不是真干,没有诚意,那什么都不要谈。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跟我们讲了多少次,要真干!清净、平等、正觉是《无量寿经》的经题,佛在《无量寿经》教我们修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觉心。从清净平等觉里面生起来就是大慈大悲,慈悲心自然生起来。所以这五句是我们存心,我们存这个心,这是我们的方向、目标。我们在生活里头学什么、修什么?就是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本著原则,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我们提出这四个原则。看破,不要再执著,放下,不再造罪业,你在生活、工作里头一定得大自在。给诸位说,看破、放下之后,你的智慧就现前。放下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看破什么?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你看破了,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时你得大自在,你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随缘。随缘而不攀缘,你才能得到这一生当中,幸福、快乐、美满。后面最后一条,「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是什么?将来我更幸福、更快乐、更美满。前面这四条是现前的利益, ……

                       
        5        02-031-0073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七十三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73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二面,倒数第二行,从末后的一句看起:

  【四者,於忍辱中生决定心。】

  《弥勒发问经》里面讲的十种心,这也是求生净土的重要条件。前面三条我们读过了,这个第四条,『於忍辱中生决定心』。忍辱范围包括的很广,在大乘菩萨法里面是个很重要的科目,我们在《金刚经》上可以看到。《金刚经》是大乘菩萨法,菩萨法里面修学的纲领就是六波罗蜜,经里面,在六波罗蜜里面特别提到布施与忍辱,讲得最多。布施是修福,忍辱是能够保持,如果没有忍辱,一切功德都不能成就。忍辱,佛经上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天然灾害的忍受。这些在近代,我们在资讯里面所听到的,相当频繁,比过去几年有增无减。当然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生活、修学都要有极大的耐心,要能够忍受。

  第二类是人为的加害。人为加害,实在讲,也有很复杂的业因。那个人为什么找我麻烦,不找别人麻烦?凡是遇到这些事情,自己一定要认真反省。我这一世当中没有得罪他,他来找我麻烦,必定是过去生中的过节。不学佛的人往往不了解这个道理,於是他不甘心、他不服气,这里面就产生怨恨、报复,这个事情真的就 ……

                       
        6        02-034-0014 大乘无量寿经
   
……的因缘,只要你肯修,最后的成就是真实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招牌、门面、包装就不能不重要,我们要很重视这一桩事情;重视,认真把自己修好。所以佛讲经先把果呈现出来,自己修好了,这是果报,这是让你看,你看了以后,你自然就动心,你也想修学了。所以,我们个人是一切人的好样子,样样都好,容貌好、身体好、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好,这就是招牌,这就能够摄受一切众生。

  你要想度一切众生、要想教化一切众生、要想弘法利生,你自己不把这个招牌搞好,怎么行?招牌要搞好,一定要断烦恼,一定要学法门。我们题的十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长存此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要常修此行;我们的心、行与这十句二十个字相应了,果然相应,给诸位说,三年,我们的面貌变了,体质也会变。为什么?相随心转。所以这个道场一旦建立,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讲经、天天念佛,永无间断,住在这个道场,只要住上三年,出去之后,决定跟一般人不一样,一定的道理。他在这个道场长时间的薰修,身心统统起变化,哪有不往生、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这个地方将来真的变成世界上一个选佛场,我们选人来作佛,就到这个地方来选。所以新加坡这个国家有福,不可思议;东南亚这 ……

       
        7        02-034-0031 大乘无量寿经
   
……陀佛一样。由此可知,修行如法就比什么都重要。

  「法」是什么?如果用现在容易明了的话来说,就是自然的法则。佛经里面不说自然,说「法尔如是」。本经里面说了八个自然,意思很深很广,这个自然就是与性德相应,那就自然了。我们今天思想行为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破坏自然,破坏了性德。诸佛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他是随顺法性,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违背了法性。如果你要问法性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在这个柱子上写的这十个字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写得很清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性德。你能够起心动念都随顺这十个字,不离这十个字,你是真正在学佛,你是真正在持戒。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十个字完全相违背,你就是造业。一个人造业,你造善业,你将来得善果,六道里面三善道的果报;你要造恶业,你必定堕三恶道。

  这些道理,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无论大小乘经论,几乎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经都提到,这是慈悲到了极处。不但提到,他老人家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刚才我们说了,佛智慧福报达到极处,哪有人能够跟他相比?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样子是什么?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托钵 ……

       
        8        02-034-0036 大乘无量寿经
   
……是前面七种苦果的根源。

  诸位想想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我们怎么会知道。佛怎么知道的?佛在甚深禅定当中见到,他见到我们的资料库,他看过我们的档案,我们没有办法瞒过佛菩萨。这个经上说,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有像如来果地上一样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那个能力全都恢复。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阿赖耶的档案,他们统统都可以看到。我们如果明了这一些事实真相,懂得这个道理,不但我们不可以做恶事,动一个恶的念头都不可以。为什么?我们要作佛,佛是纯善无过,我们怎么能犯过失?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一定要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作佛之道。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社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今天要想参加上善俱乐部,我们自己要具备上善的条件。所以大家如果要决心求生净土,一定要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有损害一切众生,不可以;不但不可以有损害一切众生的事相,连念头都不能生。我们妄念太多怎么办?佛教给我们「念佛」,念头才生,如果念头是恶念,立刻用「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悟不能迟缓,立刻用「阿弥陀佛」换过来。如果是善念,利益众生的念头,行!可以。利益社 ……

       
        9        02-034-0063 大乘无量寿经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三集)  1999/9/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3

  今天有一份讲义,大家统统都有了?经本还是第十八愿,十八愿是大愿的核心。前面虽然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两次,许多念佛堂的同修,依旧还有少数人,对於念佛法门还是有疑惑,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这一愿真正的理解。古来的大德有种种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对它有信心。第二个条件 ……

       
        18        02-034-0108 大乘无量寿经
   
……道为人是真快乐,为众生是真正幸福。「一切为众生,自己生活很清苦。」那是别人讲的,别人眼睛里看到我们很清苦,我们也不吃肉、也不吃鱼,娱乐场所都不去,说我们:「很可怜,很消极,活在世间有什么意思?」他哪里懂得,我们的意义比他深、比他广,我们的意义比他真。他那个意思是假的,他不是真的。我们活的是真有意义,他实在讲是真的没有意义。把没有意义当作有意义,错误了。我们一比的时候,我们比他健康,我们比他快乐,我们常生欢喜心,一定要懂这些大道理,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修心,我们将整个佛法归纳起来写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要把这十个字落实,你就能入佛的境界。这十个字就是凡圣心地法门的标准,与这十个字相违背的是道地的凡夫,与这十个字相应的决定是佛菩萨。「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在这里下功夫。首先学到什么?学到尊敬别人,学到爱护别人,学著帮助别人。我们过去的毛病?过去的毛病是自大、傲慢,不知道尊敬别人;看到比自己好的嫉妒,看到不如自己的瞧不起,这是大病!自己悭贪、吝啬,不肯帮助别人,都是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念头,我们从这个地方要把它改过来。无论是什么人,要平等的尊敬;我们对佛如何尊敬,对於一切众 ……

       
        19        02-034-0109 大乘无量寿经
   
……有灵性;不但花草树木有灵性,石头瓦砾也有灵性。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它为什么会有灵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华严经》上说的。那个「无情」包括植物、矿物,包括在里头,都是一个法性变现出来的,怎么会没有灵性!我们要把「杀生」这个念头从内心里头拔除,这才行,才能够真正做到自利利他。烦恼从根本上拔除,我们智慧就开了,对人、对事、对物,应当用什么方法,应当用什么态度,自己就明了了。然后展开经卷你也就能懂,佛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所以我们今天讲「布施」,头一个布施真诚心,布施平等心。我们总结佛的教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慈悲就是爱心,头一个我们要这样布施,我们以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对佛用这个心,我们对蚊虫蚂蚁也用这个心,决定没有两个心。这些小动物都有佛性,树木花草都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把自己的心跟如来的心性合而为一,然后再把自己的身与一切众生融合成一体,你能够入这个境界,恭喜你,你已经证得法身。证得法身的人,在大乘经里面称他作「法身大士」。所以,哪有不能沟通的道理?

  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互相敬爱,要互助合作;人与一切动物,人与一切植物、矿物,都要尊重。我尊重他,他也尊重我;我爱护他 ……

       
        20        02-034-0111 大乘无量寿经
   
……习是永远没有间断的,佛在经典上字字句句都是教我们学习。

  这个地方这是总说,我们要学习诸佛菩萨成就一切善根,从这里学。修善,善还要有根,根能生善法。善的根是什么?好善之心是根。真正有好善之心,一定就有好善之行。「行」,这是集结功德,集结功德要靠行。善的根,大乘经论上讲得很多、讲得很广,我们将所有经论归纳起来,在经典上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译「无上菩提心」,这是善根。这一句话很难懂,如果意思不清楚、不明白,对於我们的学习就会造成困难,所以我们将这一句话用现在人容易懂得的词汇,说之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就是经典上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要学,这个心是佛心,这个心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

  经论上我们也常常看到,所谓是「佛佛道同」。这个「道」就是存心,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一切诸佛同一个心,都是这个心,真心。我们学习,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就是真心。世间人,不学佛的人我们就不说了,学佛的人很多,他们也常常读经,也常常听讲,听的遍数也多了,为什么还不肯学?为什么还改不过来?譬如我们对人不真诚,我们没有用真心待人,我们没有用诚意待人,为什么?我们仔细思 ……


91        02-039-0036 净土大经解演义
   
……大乘是方等以后都是大乘,方等、般若、法华这都是大乘,法华是一乘,要法身菩萨当机,不是普通菩萨。大乘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性,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在最近二、三十年当中,把古人所讲的方法稍稍做了一点变更,大家更好懂。菩提心的体,我用「真诚」;菩提心的自受用,古人讲的是深心,我就用我们本经经题后半部的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这是自受用。菩提心的他受用,就是我们用什么心对待人?我们用「慈悲」,跟古德就是经论讲的是一样的,这比经论讲得更好懂。所以我们一共用了十个字,在觉上加了一个字,「正」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用这个心。对自己、对别人,起心动念与这个心相不相应?得天天练,这就是大乘。这个心现前,你就是菩萨根器,大乘经典对你就相应,非常适合你学习。头一个就知道,我们不能用虚假的心、虚伪的心,对自己、对别人;如果用虚伪的心,小乘,这不是真心,连小乘都谈不上。虚伪的心是六道轮回心,读大乘经典还是搞六道轮回,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是轮回心,大乘经典到你手上也变成轮回业,境随心转,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起心动念太重要,起心动念一定要跟这个相应,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对自己清净平等觉。

  在行为上,日常 ……

       
        92        02-039-0038 净土大经解演义
   
……要想别人,想自己,我们的分别无量无边,我们的执著也是无量无边,所生的一切法,它不是定法,它是刹那生灭的。所以刹那随著众生的念头,它起刹那变化,即使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六道里面,正如《楞严经》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佛也没有定法可说,随著一切众生的变化,佛真的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顺里面有不变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顺是变,我们凡夫麻烦的就是随著众生变,随缘随变,这就苦了。佛菩萨高明的地方他随缘不变,那是人家高明,什么缘都能随,十法界依正庄严都能随。不变是什么?不变,他用真心。什么是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不变,永恒不变。这十个字就是经教常讲的大菩提心,在四圣法界用的是这个心,在人天、在三途、在地狱他还是用的这个心,依正庄严天天在变化、刹那在变化,菩提心不变。凡夫不行,凡夫随缘随著变。怎么随著变?随著外面境界起七情五欲、贪瞋痴慢,这就变了。

  要知道,随缘随变是造业,随缘不变他不造业,佛经上勉强称它作净业,其实如果说是造净业,还是对十法界的四圣法界,那才叫净业。实报土里面,痕迹都没有,染净都没有,那才是自性的起用,没有一样不称性,这是如来的果地。我们要学佛得学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在《还源观》 ……

       
        93        02-039-0041 净土大经解演义
   
……物质现象也愚痴,人愚痴,它也愚痴。西方极乐世界的居民,他觉悟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物质现象它也觉悟,就这么个道理,真的境随心转,一点都不错。

  你看它们的物质现象能说法,表法非常明显。我们这个世间物质也表法,只有什么人看到?心地清净的人、观察敏锐的人他看到,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我们一般烦恼习气很重,迷失自性很深,看不出来。这些大道理我们要能掌握住,对我们现在修学就大有帮助,帮助你开悟。时时刻刻都有小悟,都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变成大彻大悟,所以人心不能不在道上。什么是道?大乘佛法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道;在世间法里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道。我们把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用这十二个字统统代表,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这十二个字,都能与这十二个字相应,那你就叫行道。你行在道上,你没有离开轨道,你将来一定能够证道,这十二个字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开演这个法门。所以末后一句念佛,这个念佛重要,唯有信愿持名你才能回归性德。极乐世界是性德成就的,极乐世界是性德的大圆满,你说它多重要。我们不从这个道,从另外方法去证得,很难,为什么?它要断烦恼习气。这个法门告诉 ……

       
        94        02-039-0043 净土大经解演义
   
……向外扩大。那些真正觉悟的菩萨,他那个爱是虚空法界、刹土微尘,那个爱在自性里头充满,所以他那个力量很大,那个念头能转境界,境随心转就非常明显。在自己一身,你能看到,他不生病,为什么?把带著病态的细胞统统恢复到正常。诸位要知道,真诚清净平等慈悲那个是正常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自性里头没有。自性里没有的,我们执著,执著就有了,它就产生麻烦,让你身体细胞就带来疾病、带来病毒,跟外面一感染,病就生了。如果你改变你的心态,你常常念著自性里面的、与性德完全相应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念这个,你念这个就是发菩提心,你带著病态的细胞全部恢复正常。真的正常,跟诸佛菩萨完全没有两样,你身心健康,古人常讲的老而不衰,你活到一百岁、二百岁,你的身体状况跟年轻人一样,不衰。心态在做主,不是别的做主。

  再扩大到我们今天讲山河大地、讲自然灾害,什么原因?还是我们的心态,为什么?境随心转。中国古人常讲,传了千万年,这两句话,现在好像讲的人比较少,我在年轻的时候,二、三十岁之前,社会上这个话很多人讲,常听,「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人只要修福,你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没有福报,叫风水, ……

       
        95        02-039-0051 净土大经解演义
   
……,「可见华严十玄之总门,已举体显示於本经矣」。「同时具足相应门」,这是十玄的总纲,在《无量寿经》有,而且非常明显。我们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细心去体会,十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具足。你能够把这十门(这十门是纲领)掌握住,你就能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在哪里?没离开我们,就是现前的社会。你是华严根性,你就是住华藏世界;你是弥陀根性,那你住极乐世界。想住极乐世界,要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阿弥陀佛的心,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在上面加了两个字,真诚,在下面又加了两个字,慈悲,一共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阿弥陀佛的心。我们起心动念与这十个字相应,你跟阿弥陀佛同心。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所以我们净宗同学的朝暮课诵,我编了个小册子,早课我们读诵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四十八愿。为什么选这一品?我们把这一品念熟,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跟阿弥陀佛同愿。阿弥陀佛的行,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专讲这个,在这部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个经比较长,一共有六品经,里面教什么?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内容是五戒十善。并不很高,我们都能做得到。为什么做不到?那是我们缺乏基础,基础就是三个根 ……

       
        96        02-039-0055 净土大经解演义
   
……在?能,确实得自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这是示现的,三十岁证得,他证得那一天之后,十玄是他的境界,四十九年讲经教学那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教给我们凡夫一生成佛。他做出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懂了、看明白了,学他那个方法,我们也能成就。有例子吗?有,很多,你在《大藏经》里面看看《高僧传》,出家人成就的,参禅的大彻大悟,学教的大开圆解,念佛的理一心不乱,跟释迦牟尼佛真的没有两样。凡夫看不出来,《华严经》当机十种,末后一种叫大心凡夫,这种人能看出来。什么是大心凡夫?真正发菩提心的凡夫。菩提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他都做到,他能看得出来。中国谚语所谓「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一般凡夫是看热闹,他不能成就;内行人看门道,学会了。所以在家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成就的多少人!出家的、在家的。

  圆满成就不容易,成就有三等,放下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讲的执著,真放下了,成正觉,这是最下的一等;再放下分别,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他得到的是正等正觉,我们这个经题上的「平等性智」他证得了,菩萨;最后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这是妄想,不起心不动念,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中国大乘八个宗,无论修学哪个宗、哪个派,方法 ……

       
        97        02-039-0060 净土大经解演义
   
……是假的。他的邻居、附近的人都看到他们家放光,他们家有异香,这都是在末法时期来给我们做证明的,真正觉悟了。觉悟的人不再干傻事,觉悟的人不会给自己添麻烦,他觉悟了;觉悟的人也不会给释迦牟尼佛添麻烦,这是正法久住。所以我们今天从解悟,解悟是有,没有办法走向觉悟,就是我们的自私自利没放下,我们的名闻利养没放下,我们对於五欲六尘的贪恋没放下,我们贪瞋痴慢的烦恼习气没放下。虽然在大经里听明白、听清楚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是烦恼当家,不是觉性当家。觉性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我们用十个字来表法,大家容易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提心的体是真诚,真,永恒不变,宇宙之间什么东西永恒不变?只有真心永恒不变,真心就是本性,就是自性,《还源观》上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永恒不变。见性见什么?就是见这个,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现在知道有这个东西,见不了性,也就是自性不能当家做主。自性当家做主,烦恼习气一扫而空,没有了,妄想分别执著都不存在。大慈大悲,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十法界,我们不讲四圣法界,应化在六道,应化在人间,「随众生心」,这是恒顺众生,「应所知量」,众生希望什么,他都能示现,虽示现,决定没 ……

       
        98        02-039-0062 净土大经解演义
   
……字,「清净、平等、正觉」,这是深心。后面「慈悲」是他受用,对别人要大慈大悲,对自己要清净平等觉。体是真诚,真诚的清净,真诚的平等,真诚的正觉,真诚的慈悲,这是菩提心。而且经题这几个字,这几个字真的是包罗万象,如果以三宝来讲,佛法僧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正觉是佛宝,你看三宝具足;三学具足,三学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正觉是慧学,你看三宝、三学全在里面;三个学位也在里面,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统统在里面。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念头一动就跟它相应,就不离它,念念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发菩提心。

  这个心发了之后,如何落实?给诸位说,落实就是三个根,三个根真正做到,菩提心初步落实了。初步重要,初步是你的基础,你没有初步,你就不会有第二步。如果这三个根做不到,那菩提心是有名无实,那不是真的。念念不舍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肯定成就。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部经,一句佛号,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你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修其他的法门难!难在哪里?难在断烦恼,烦恼断不掉。净宗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你能把烦恼控制住就行了。烦恼控制住,这比断烦恼容易太多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就用一向专念 ……

       
        99        02-039-0074 净土大经解演义
   
……他。俱圆,像菩萨也有自觉、觉他,没有达到圆满,没有达到大彻大悟,一定是达到大彻大悟,自觉、觉他就圆满了。所以三觉圆满,这才称之为佛陀。所以我们用大乘经里面一句话,这是佛法修学真实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学佛求什么?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可以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它是学佛人共同的目标,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在我们经题里面,正觉就是清净心,正等正觉是平等心,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后头那个觉字,你看「清净平等觉」。我们把它用在菩提心上,我上面加了一个正字,正觉,因为都是两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陀是这个意思。

  「是知佛者即三觉俱圆之众生,众生即未觉之佛」。所以在佛法里,一定要知道,佛法不是宗教,为什么?众生跟佛是平等的。在宗教里,上帝跟人不能平等,真神跟一般人绝对不能平等。可是你要晓得,在佛教里,佛、菩萨跟我们芸芸众生是平等的,差别在哪里?一个是觉悟,一个还没觉悟,所以众生是没觉悟的佛。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要清楚,人家问你,处处要跟人家讲清楚、讲明白。为什么?现在社会对佛教误会太深,把佛教看成迷信,把佛教看成宗教,我们为佛弟子有使命、有责任要把佛教正名。我们老祖宗常说,「名不正 ……

       
        100        02-039-0078 净土大经解演义
   
……乐世界佛、菩萨修学的功德,这是能庄严,而极乐世界的依正果报,那是所庄严。大乘经佛常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佛寿无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品位,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的寿量、相好、庄严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从这个地方显示佛教化的功德、菩萨们修学的功德是多么殊胜!所以果报上我们就看到修行功德,因果不二,从因看果,从果看因,我们就明白了。能庄严的,那是修功,修行的功德。我们把它归纳起来讲,无量功德都不外乎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达到究竟圆满。

  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我们知道,他烦恼并没有断。方便土,见思烦恼断了,所以他的功夫至少要修到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菩萨,他们往生是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也是有三辈九品。那我们就能够明了,小乘四果四向,四向,初果向不谈,那个还是在同居土里头,初果以上到阿罗汉,七个阶级,分配在九品里面,我们大概就知道这个往生的阶级。再往上提升,连分别也断了,分别是尘沙无明,执著是见思无明,无明就是烦恼,还得要破一品无始无明,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能够生实报庄严土。但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


101        02-039-0079 净土大经解演义
   
……慈悲。为什么?伤害我的人对我有好处,什么好处?他来考试我,看我的功夫到什么阶段,我通过了,他对我有好处。可是他那个心不是善心,他造业,他造业将来有恶报。这个人帮助我提升了,他将来会有恶报,我应该怎么处理?用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将来在果报现前的时候,他受的苦减轻。我们有成就的时候要拉他一把,报恩,这是佛法,这叫学佛,你真干!所以佛菩萨第一个感恩的就是找麻烦的人,就是处处设障碍的人,你关关通过,你才这么顺利成就。所以菩萨眼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真的,一点不假。发菩提心,有了这个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向专念;用这个心,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专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是在现在讲移民到极乐世界,我们得移民到极乐世界,我们亲近阿弥陀佛,那是个好老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十方诸佛为我们介绍的,那个地方是最好学佛的环境,我们到那里去成就。在这个地方成就很困难,时间很长,到那个地方就很快。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今天讲移民,移民过去,没有生死。

  「又清净句,表实际理体」,实际理体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我们《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实际理体是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诸位一定要搞清楚 ……

       
        102        02-039-0080 净土大经解演义
   
……来,不敢现身。现在全冒出来了,所以造谣生事很多,我们一定要知道。

  释迦佛圆寂的时候,阿难尊者向佛请教,佛在世,我们依佛为师;佛灭度了,不在世,我们依谁为老师?我们要跟谁学习?佛答覆,佛没有介绍人,佛只告诉阿难,那就是告诉我们,「以戒为师」,佛说两句话,「以苦为师」。你要真正想成就道业,必须把世间里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这个东西都放下,为什么?这东西放不下的话,清净平等觉你怎么会得到?清净平等觉是性德,就是中国老祖宗讲的自性本善、本性本善,《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你的自性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现在迷失了自性,所以才有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个东西。这些东西自性里头没有的,这是什么?习性,这习性里头有,自性里头没有。所以《三字经》上接著说,「性相近,习相远」,从自性上来讲,大家都是佛,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在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说,一切众生都是圣贤,「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圣人,你的自性都是的,性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讲的,讲平等,但是习就相远了,习是习性,你的习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教育的理念就从这里生的,为什么要教?「苟不教,性乃迁」,你要是不好好的教他,他的习性跟 ……

       
        103        02-039-0089 净土大经解演义
   
……障碍,事事都是障碍。可是在实报土里面完全突破了,方便土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有碍,到实报土一切障碍都没有了。我们这一生当中有这样殊胜的缘分,就说明过去生中善根深厚,如果不是很深厚的善根,你怎么会遇到这个法门?学佛的人太多,几个人遇到这个法门?遇到的时候他认不认识?他了不了解?认识了、了解它,真了解没有不发心的。发一念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叫做无上菩提心,这个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印光大师看到这句话,佩服到五体投地,不是再来人说不出来。菩提心我们晓得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念真心向往净土,这个五种统统具足了。所以他的名字在此地说明,不是大智慧,对这个法门怎么能深信不疑?名列第二。第一当然更重要,前面我们学过,第一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尊者代表世尊第一弟子,他是在鹿野苑,释迦牟尼佛刚刚出来说法,在鹿野苑度五比丘,他第一个证阿罗汉。说明这个法门是第一成佛,不是证阿罗汉,第一成佛,所以把他的名字摆在第一。

  我们再看第三位,「尊者大目犍连,即《阿弥陀经》中摩诃目犍连」。摩诃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大,摩诃就是大的意思,「目犍连是姓,译为」,这就是目犍连这句梵语,翻 ……

       
        104        02-039-0091 净土大经解演义
   
……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这个解释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两个字,普跟贤都是圆满的性德,一切众生个个不无,统统有。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性德在不在?在,只是隐而不现。迷了,智慧变成烦恼,德行变成造业,我们造的善恶业,这德行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也就是说,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迷了之后它扭曲,扭曲也不是真的扭曲,什么时候我们回头,这个扭曲也就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是普贤的性德。所以底下说得好,「谓菩提心所起愿行」,这句话很重要,你的愿、你的行要跟菩提心相应。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重要,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跟它相应,我们就在菩提道上。我们用什么心念佛?是用菩提心念佛,菩提心充满我们身口意,这就是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身行言教,把菩提心在自己身心显示出来,用真诚心待人接物,用清净平等觉、用大慈大悲,自他不二。「悉皆平等,遍一切处」,我们的信、我们的解、我们的行、我们的证都遍一切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华严》境界。「纯一妙善」,纯一妙善是总的来说。为什么佛菩萨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我们要入这个境界,你说你欢不欢喜?跟诸佛菩萨一样,法喜充满。 ……

       
        105        02-039-0122 净土大经解演义
   
……的,花代表行门。这里解释,华有生实,实就是果实,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我们就知道果一定结得好。菩萨六度万行有感果之能,六度万行是因,你修因将来一定有果报,六度万行所感的果就是佛华严。虽然内外两殊,生感力用相似,这个花是从外面说的,是从植物来做比喻的,菩萨修行这是内,修六度万行这是用的内功,内外虽然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修因感果这个道理是相通的,所以生感力用相似。今即以法托事,故名华也,所以花是比喻。

  严,严是庄严,从果上讲的,行成果满,修行成就了,果报就现前。菩萨善心善行,菩萨的心就是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萨心。菩萨的行,我们常讲的,三学(戒定慧)、六度、六和敬、普贤十愿,这都是纲领,展开来就称之为万行。行成果满,契合相应,与性德相契合,与无尽缘起相应。垢障,垢是烦恼,障是业障,永消,永远消除了,没有了。证理圆满,这个理是心性,明心见性。随用赞德,用是起用,起什么用?度化一切众生,展现出菩萨无尽的德行,《还源观》上讲四大类: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展现出这些,这叫严。再解释三昧,理智无二,理是体,智是用,理是自性,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交彻熔融,彼此俱亡,菩萨起用的时候 ……

       
        106        02-039-0126 净土大经解演义
   
……,立地成佛,他就是大善人,他就是上善,他彻底忏悔了,人性本善,他把习性放掉了,本善现前、本性现前,他怎么不往生?他本来是佛,他怎么不往生!

  所以我们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怀疑才能断掉,贪瞋痴慢疑这个疑就断掉,信心十足了。你要不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真的,这个疑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所以佛把这个字列在根本烦恼,你看贪瞋痴慢后头就是疑。这个烦恼什么?障碍!障碍你见性,障碍你成佛,障碍你开悟,障碍你念佛往生,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所以我们学佛,在平常用功夫,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什么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决定与这个相应,那你就是住菩提心;与这个相违背,你的菩提心没发出来。菩提心没有发出来,念佛就不能往生,念佛是种善根。真正念佛往生的,菩提心一定具足,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知道这个法门殊胜在什么地方?确实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成就。所以勇猛精进不是别的,勇猛精进就是彻底放下,起心动念再不为自己了。为自己是什么?为自己是你贪恋轮回,你还舍不得离开六道轮回,你为你自己。

  我们要求生西方净土,头一个,把自己放下,不要这个身了,再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了,这个东西要放下。这个不放下,生生世世念佛没有往生,为 ……

       
        107        02-039-0135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三五集)  2010/9/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五十二面,倒数第四行。

  从「受持如来甚深法藏」这里看起。这句经文念公说,「此有二解,一《净影疏》曰: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暗障既除,明现己心,故曰受持。是以明心为受持甚深法藏」。法藏,先要把什么叫甚深法藏搞清楚,法是佛法,藏就是佛法藏在的地方,哪个地方有佛法,储藏佛法的地方。尤其是如来甚深的法藏,这就是说,究竟圆满的佛法才称为甚深法藏。究竟圆满的佛法,在事上讲,我想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古大德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法,一切佛法无不从《华严经》流出来。《华严》像是大海,佛法像是江河、这些水流,都离不开大海。《净影疏》这是隋朝的慧远法师,他解释这句经文说,「明修胜解如来藏性」。因为如来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性流出来的,如来藏性就是自性,也就叫法性,这个是如来甚深法藏。「暗障既除,明现己心」,这是自己的真心,这叫受持。暗是迷惑、是烦恼,无明烦恼,障也是烦恼,烦恼障、所知障。如果我们用这两个字来说这两种障碍,障是所知障,暗是烦恼障,妄 ……

       
        108        02-039-0176 净土大经解演义
   
……个时候的国际,大家都佩服你。

  所以在我们中国这块宝土,如果真正落实传统文化,做出一个好榜样,整个地球上所有一切国家都向中国学习,那中国自然就像古时候天子一样,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完全靠教学,古圣先贤就是用这个方法,我们虽然丢掉了一百年,一百年不算长也不算短,丢掉一百年,底蕴还是很深厚。我们汤池小镇做的实验,很短时间就把人良心唤回来了,不好意思再做不善的事情。所以人有良心,不是没有良心,没有人教,没有人唤醒他。所以,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菩提心,我们很具体的来说,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这十个字,起心动念没有离开,这就是菩提心。对人、对事、对物真诚,别人对我虚伪,我对他真诚,绝不吃亏。不要怕吃亏上当,决定不吃亏、不上当。你用真诚心对人,纵然是被别人骗了,你要晓得,我们是往上升,他是往下坠落,你怎么会上当?哪有这个道理!尤其你懂得因果,命里有的就是有,命里没有的求不到。他骗了我的,骗去没有事,说明他命里有;骗了我,他命里没有,骗到手就出事情,不是生病就是灾难,他就会碰到。所以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何必用不正常的手段?错的。《易经》里面说得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 ……

       
        109        02-039-0180 净土大经解演义
   
……要的条件就是发心。为什么?净宗是一乘,这个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得太清楚,它是一乘法,一乘法不能没有菩提心。所以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三辈往生品」、「往生正因品」,佛讲得很清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条件?无论是上中下三品,或者是修学大乘,无论是哪个法门,你把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都能往生。这门太大了,无论修什么法门,回向求生净土都行,但它的条件就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最后临命终时真的是一念十念,决定往生,条件是有这么一句「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总结了一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经上讲的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也就是说发菩提心之后,用什么心对自己?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样的心对别人?大慈大悲,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发这个心。然后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就是入道要门发心为首,这才叫真心。

  这个世界放下了,放下了我现在还没走,没走的时候随缘,这个重要。随缘什么都好,跟人结法缘、结善缘,不结恶缘。遇到逆境、遇到恶缘,这个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怎么看他?我看他都是好人,看他 ……

       
        110        02-039-0216 净土大经解演义
   
……自受用,深心不好懂,古注里面注得是很好,但意思还是不是很清楚,现在人不明了。深心是好德之心,古人注的。所以我把深心讲作三个,这三个就是从《无量寿经》经题上来的,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觉上面加了一个字,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心,大慈大悲对别人,大慈大悲不是对自己的,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我差不多最近三十年来,我都用这个来解释,这个好懂。

  清净平等觉慈悲都是从真诚流露出来的,所以真诚是体,它现的相,起的作用,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与菩提心相应,我讲菩提心讲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相应,行行相应,言语造作都以这个为标准,不违背菩提心,我们就行在正道上,正道是成佛之道。如果念佛,心不清净、不平等,这个佛号不能往生,那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古人那两句话用意很深,当头棒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念佛也像禅家一样,考验考验你,你会念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很容易,你会念吗?不会念的人很多,不会念的,有口无心,无心就是没有菩提心,有口无心。没有菩提心,包括并不真的想要到极乐世界去,不是真的想成佛。你要不相 ……

111        02-039-0238 净土大经解演义
   
……慢来,也行,一点一点放,这叫渐修,一下放下那是顿修,那不一样。都可以!佛陀慈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世尊教学从来没有勉强一个人。佛度众生,用我们的话来说,生生世世永远不舍,无论我们在哪一道,佛都会跟到哪一道,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有没有依靠?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是我们真实的依靠,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依靠他们。真靠得住,真是好人,不说假话的,他真有智慧,也真有能力,真能照顾我们。我们用什么心,就是用什么样的心态跟他们应对?记住!这经上所讲的,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真用这个心态,你就确确实实、踏踏实实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就对上了。诸佛菩萨,此地讲的菩萨是法身大士,哪有不照顾你的道理!可是你的方向目标要正确,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诸佛菩萨都帮助你。跟弥陀本愿相应!跟弥陀本愿相应就是跟一切诸佛、法身菩萨的本愿相应。这个道理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死心塌地念这句阿弥陀佛。离苦得乐就在现前,现在就离一切苦。怎么离苦?你的心清净心,绝不会受外头境界干扰,这就离苦。念念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智慧开了,修学功夫得力了,这就快乐 ……

       
        112        02-039-0250 净土大经解演义
   
……真正通达明了,何必要干这些傻事?

  人一生在世间光明磊落,没有一念伤害众生的这种念头,你多自在。念念是在想著一切众生真正的福祉。真正的福祉是大乘教育。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无论什么身分,不离大乘,自己做出大乘的榜样,也认真努力在教导大乘。这是利益当中的真实利益,福祉当中的真实福祉。谁知道?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所以他们真干。我们要学就是学放下、学看破,念念不忘,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归到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而且一生成就。如果不念佛,成就是多生多劫,念佛决定一生成就。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乘。

  下面引用的,「《万善同归集》云:齐登解脱之门,咸阐离生之道。」阐扬就是开展,展开。著意在一个齐、一个咸,不是自己一个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登解脱之门,我们讲入解脱之门。我想入,一切众生都要入。解是什么?解除烦恼。脱是什么?脱离生死,脱离苦报。咸也是的。佛在做。阐扬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弘法、弘扬,阐是弘扬的意思,脱离轮回、脱离苦难这一条道路、这一种方法。这个道就是方法、道路。离开六道里面是分段生死,十法界里面是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离,你就证得解脱,这个解脱就是实报庄严土。西方极乐世界 ……

       
        113        02-039-0261 净土大经解演义
   
……在中国世俗常言道「十载寒窗,一举成名」。你成就的大小,与你六度之行的浅深、广狭决定成正比例。如印祖所说,果然有十分真诚恭敬,受持《无量寿经》、执持名号,那个十年大成,你十年,你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真的是大成,一点都不假。你不到极乐世界,你在这个世间代表佛普度众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十年,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肯定是大悟!这桩事,人人都有分,人人都做得到,关键在自己,不在别人,也不在环境。环境只能够障碍普通的凡夫,再大的障碍,障碍不了大心凡夫。什么叫大心?发菩提心就叫大心。什么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这样心的人,顺境你不生贪爱,逆境你不生瞋恚,它怎么会障碍你?不但不能障碍,反而成就你,顺境帮助你离贪瞋痴慢,逆境也帮助你离贪瞋痴慢,给你是善护助。发菩提心,那个心是正念,不是假的。「精进一度总通五故。是则菩萨六度也」。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无论是布施持戒、忍辱禅定,都要能够做到这么一个标准,纯而不杂、进而不退,他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下面引用,「望西师稍异於此」,跟前面的说法有一点差别,望西师「以离欲为布施、持戒、忍辱」,六度里这三条是离欲,「正念为禅定。总之皆谓离欲,正念与净慧,即 ……


        114        02-039-0284 净土大经解演义
   
……恭敬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菩萨来指导你,你也一无所获,你什么都得不到,你得到是常识、是皮毛。真正好东西是在文字之外,你如何能懂得说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那个意思说不出来的,只有真诚恭敬能体会到,为什么?不离自性。真诚恭敬是性德,用性德来学,你才能明心见性,你才能体会到。如果没有真诚恭敬心,你天天在佛菩萨身边,你跟他一辈子你还是凡夫,什么也没学到。你所学到的没有离开生死轮回,这是佛法的难处;如果有真诚恭敬心,佛法比什么都容易。所以这真谛门,你就知道它多重要!真谛就真心,一丝毫虚妄没有。

  我们这几十年提出来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真谛门。你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相违背,你就没有办法植众德本。不是植众德本,你植的是什么?你是植众业报,你搞这个;你不是在积德,那你就是在造业。你不能不造作,起心动念是造作,言语、动作是造作。印光大师大声疾呼教了一辈子,几个人听懂?几个人觉悟?那就是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为什么会有这么难?根坏掉了。根是什么?佛法是师道,它是教学,它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没有了,佛也就没有了。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那是根,第二句「奉事师长」,那是佛道,佛道的根 ……

       
        115        02-039-0311 净土大经解演义
   
……、无尽的相好。念老括弧的这两句话讲得好,「本体极圆」,「妙用周遍」,就在我们眼前,你要把它抓住就真学佛。

  「又广大会亦为阿弥陀佛名号之一」,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名号之一,「广大会」也是阿弥陀佛名号之一。「具广大会聚之德」,极乐世界真的是广大会,那个里面聚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上善之众。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为我们介绍的,极乐世界都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广大会。我们要参与这个大会,条件就是上善,上善的条件就是菩提心行十善业,那叫上善。菩提心,我们平常跟大家介绍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样的心修十善业。真诚里头有十善,十善里头有真诚,如果每一条说,你就会懂得。不杀生里头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偷盗里头也有,不妄语里头也有。反过来看,真诚里面有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清净里头有十善业,平等里头有十善业,慈悲里头有十善业,纯净纯善,这叫上善。极乐世界找不到恶人,个个都是上善。不是上善的人生到极乐世界也变成上善,为什么?那里全是上善,没有一个恶人。你要起个恶念,你就会被人家叫你站到边缘上去了。圆满具足上善,我们能不学吗?

  以此上善,修普贤大士之德,礼敬、称赞、供养、忏悔 ……

       
        116        02-039-0345 净土大经解演义
   
……事,我也会绝口不谈、不提,也不必放在心上,这样就能感化他。自己要做出来,说没有用处,要把它演出来,表演,做出来给他看,真的爱护他,真的帮助他,这些做法就是住真实慧。礼敬是外表,决定是平等。赞叹是有差别,他作恶的,不赞叹,他行善法,一定赞叹。他在善法,短时间,只做个一天、二天,这一天、二天我们赞叹他,作恶的时间长,绝口不提。连儒家都能做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儒家都可以做到。

  佛的境界更高,「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要把真实之际做出来。开是开通、开显,化是教化,显示是要把它做出来,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切时一切处要落实、要做出来。处事待人接物,诚、敬、谦、和,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表演这个,真诚、恭敬、谦下、和睦,对人、对事、对物都要这样做法。现在灾难频繁,地震差不多都是六级以上的。过去五级我们觉得很可怕,很严重了,六级以上很少很少,现在五、六级是平常的,八级、九级常常听到。就像经上讲的,还有一些善根的人,被这个地震,听到常常有地震,他醒过来了,他在思考这真正原因是什么。就像美国布莱登所说的,他开始弃恶扬善,他开始改邪归正,可惜不多,多就好了。如果再有几次大地震,可能就有一部分人真的回头了, ……

       
        117        02-039-0357 净土大经解演义
   
……要被染污了,现在是严重染污。什么东西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诸位要知道,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找不到,名闻利养找不到,五欲六尘、七情五欲找不到,贪瞋痴慢都没有。

  心是什么样子?这经题上讲得很清楚,心是清净、平等、觉悟,清净平等觉,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在《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我常常劝大家,特别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换心,第一要紧,把阿弥陀佛放在我们心上,我们的心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心。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清净平等觉。或者是我早年在美国所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与这相违背,我们就错了,俗话说你错用了心,你用心用错了。学佛千万不能错用心,建道场更不能错用心。修行错用心是害自己,建道场错用心那不得了,这个因果责任可大了,你不但害众生,你还会把大众误导到邪法里头去,那不是正法,那是要破坏正法,这个罪就重了。说这个话大概三十年前,我们提出来的,二十个字,做为我们自己修行的标准。存心,就是用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行事,处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是在美国的时候,我记得是 ……

       
        118        02-039-0366 净土大经解演义
   
……」,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我们要用真心、要用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不要怕别人欺骗我。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也用这个来应付他,我们极乐世界就去不了。用虚情假意怎么?还是搞六道轮回,不干了,不能干这个事情。不要怕人骗我,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什么都不怕,就是用真心待人,真诚心待人。真诚心对自己这是自受用,对别人是他受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有体有用。对自己,清净平等觉对自己,这个在经典里面叫深心,深心是对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对别人大慈大悲。所以我用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是不是这个心?是这个心,你就真正住在菩提心上,你真发了。课诵里面念的不算数,课做完了就忘掉,还是虚伪心对人,那你就错了!这个课诵没效。不但没有效,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在骗佛?早课骗他一次,晚课又骗他一次,你就想你的罪业多重!你怎么可以骗佛?佛不在面前,供的一个牌位,供的一个佛像,你都欺骗他,你的心太不善了。所以一定要把菩提心落实在生活上。

  我现在劝同学,把心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我用清净平等觉待人接物的时候,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心,跟阿 ……

       
        119        02-039-0382 净土大经解演义
   
……能,不能念佛持佛名号,这四桩事情他都做不到。

  不说别人,说修净土的同学,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亲近李老师,老师在台中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讲经教学领导大家一起念佛,莲友很多。老师常说,莲社的莲友们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大概只有三、五个。一万人当中三、五个,不讲别人,自己莲社的莲友。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现在一万人当中只有三、五个,什么原因?虽念佛、虽听经,不能真为生死。就是还没有意思想脱离六道轮回,没有这个念头;六道还不错,还挺好玩的,还舍不得离开,这个麻烦大了。不能发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发不出来,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名闻利养,还是贪恋五欲六尘,这个糟糕了。你说净土相不相信?相信;念佛往生相不相信?相信,不真干。信不真,愿不切,持名功夫不得力,「故云不能了知」,了是明了,知是觉知,「建立彼因故」,彼因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他不知道。

  「又唐善导大师深入经藏,明正定聚益通此彼二土」。念老这有个括弧,「谓弥陀入正定聚大愿之益」,这个利益「通显於彼土极乐与此土娑婆」。这是阿弥陀佛入正定聚这一愿的真实利益,这个利益娑婆、极乐都同等的,在极乐世界入正定聚,必定究竟证得无上菩提 ……

       
        120        02-039-0383 净土大经解演义
   
……个甚深义趣能够深深去体会,我们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工作、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对於佛的话句句不怀疑。现在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一般人对佛没有诚敬心,这非常非常困难,诸佛如来来教他,他都听不进去。所以,弘法利生难处难在这里,我们如何克服这个困难?克服困难还在自己,我要把我所学的全做到、全落实,就是我先自度,自度而后有缘的众生就得度,没有缘的就随他去。什么叫有缘?他看到、他听到了,他能信、他能解、他能发愿,这就是有缘的。所以,这里「守」这个字是关键,我们要守得住、守得稳,不可以动摇。守住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真正守得住。

  「又云,纯真绝妄」,纯,一丝毫夹杂都没有,「万劫如然,言诚实者,孰过於是」,讲到诚实,还有能超过它吗?没有了。这是我们生活、工作、处世待人的态度。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如是,我们的祖师大德们亦如是,我能不学吗?连孔老夫子都懂得这个道理,他老人家在《论语》里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真能守得住,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为什么?无论你怎么创造,无论怎么样发明,都在自性清净圆明体那个圈子里头,你没有办法超越。明心见性的人都证得大圆满了,你能超过他,不可能的;你跟他一样,行,因为他 ……


121        02-039-0403 净土大经解演义
   
……心上,这就对了。古人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能保得住深心,就是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这也叫一向专念。所以「不必弃舍百为,乃名专念」。

  「以佛性遍一切处,有弃有舍,不名念佛故。」讲得真好!为什么?有弃有舍,你还有分别执著。只要有分别执著你就麻烦,弃错了,舍也错了,不弃错了,不舍也错了,只要有分别执著反正全错了。如果没有分别执著,全对了,弃对了,舍对了,做也对了,没有一样不对。所以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真诚心、清净、平等、觉。我们讲的菩提心,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在,有这十个字,弃舍、作为都是对的;如果与这十个字有违背,就全错了。这叫不失菩提心,教化众生,成就无量功德,他念念与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就对了。「此论甚契时机」,彭际清居士这个说法非常契合现代的时机。「当前世人,世事繁多,颇难摒除净尽,终日念佛」。这个不容易,你没有办法把事业放下,关著门专心念佛。现在胡小林居士在做,做得很好,他告诉我,他整个上午诵经、念佛、拜佛,公司里面事情不闻不问,吃过午饭之后公司上班,管理公司事情。他能够抽出上午四个小时做他的功课,这是一般当老板的人 ……

       
        122        02-039-0404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四集)  2011/5/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零三面倒数第四行,从幽溪大师看起,在第一句里头:

  「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临终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如是则修忏持经均是净土行也。」这是说明念佛的人可以兼修兼持,幽溪大师是往生净土的,《弥陀经圆中钞》是他注的。学小本《弥陀经》,古代这三种最重要的注解,几乎是修净土的人没有不读的,就是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莲池、蕅益他们是专修净宗,而幽溪大师他兼修忏法,他每天拜法华忏、大悲忏、光明忏、弥陀忏、楞严忏,他专修忏法,临终预知时至。虽然修这么多忏法,他最后的回向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念不忘西方,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一切功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也算是一向专念,这祖师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临终预知时至,自己不是写阿弥陀佛,写「妙法莲华经」,而且高唱经题,大声的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妙法莲华经」,这是日本出家人我们常常听到的,因为日本这些祖师大德在唐朝时候多半都是 ……

       
        123        02-039-0476 净土大经解演义
   
……,看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表自性理体,代表无量的功德,一切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功德无量、慈悲无量、弘愿无量,样样都无量,表这个意思。怎么落实?观音菩萨代表慈悲,落实在生活,特别是你有艰难困苦的时候,你一定要用智慧来解决,要用大势至的智慧,大势至代表解门,观世音菩萨代表行门,行解相应这就成就了。看到观音,要学观音慈悲,看到大势至,学大势至的智慧,看到阿弥陀佛,那是我修学的目标,我最高的愿望,要用慈悲、要用智慧,我才能达到这个最高峰,表法!

  所以金刚杵代表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有没有违背?如果与这十个字不相应,我们菩提心没发出来。你看看「不持金刚杵念诵,无由得成就」,那是经白念了。那我拿一个金刚杵我念经就行了?不是,你还是白念了。你真正用真实智慧,诚诚恳恳、老老实实,那就是你真的持金刚杵,不在形相。这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你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你去念诵,就有感应,就会起作用。为什么?刘素云居士帮助胡老先生往生西方净土,这个光碟我们这有,她凭什么?凭她手上拿著金刚杵。你问她,她有没有拿?她没有拿。她真拿了,为 ……


        124        02-039-0477 净土大经解演义
   
……察智、成所作智,四佛下面都说到,前面我们念过。「此时法界体性智住於本位」,本位是如如不动,本位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为中央之大日如来」,这是性体,它代表自性的性体。「由大圆镜智而成东方之阿閦如来」,阿閦如来,阿閦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动,如如不动;还有意思是无瞋,烦恼里面的瞋恚断掉,没有瞋恚心,「主发菩提心之德」,你看只有如如不动,只有没有瞋恚的念头,菩提心才能发得起来。心是动摇的,瞋恚还没有舍掉,菩提心发不起来,这个东西障碍你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同学很清楚,我们讲了几十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想想看对不对?心浮气躁决定没有菩提心,小小不如意就有一点瞋恚,没有菩提心。

  「由平等性智而成南方之宝生如来,主修行之德」。宝是珍宝,宝是财宝,在大乘教里面讲功德法财,不是金银珠宝,是功德法财,它能发你的法身。世间没有修行,你生活不好过,没有功德法财,你修行修不好,它表这个意思。「由妙观察智而成西方之阿弥陀如来,主成菩提之德」。你看看东方阿閦如来主发心之德,发菩提心之德,这主成就菩提之德。菩提心从东方发,西方成就,像太阳从东方起来,晚上落到西方,东方是因,西方是果,你看这多有意思!「由成所 ……


        125        02-039-0485 净土大经解演义
   
……这么说法,好善好德这个心是深心。《无量寿经》经题实在讲得非常具体,好善好德,什么是?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平等觉,这是善,这是德。所以我在二、三十年前讲菩提心,我就用这个做深心,这个讲得很具体,深心人听不懂。清净平等觉就是深心,就是好善,就是好德。大悲心就是大慈悲心,这是利他德。菩提心两个作用,一个自利,一个利他,自利是清净平等觉,利他是大慈大悲。我这么多年来讲菩提心,我讲十个字,真诚,真诚就是此地的正直,菩提心之体。菩提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正觉;菩提心的他受用,慈悲。我用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好懂!我们修就是修这个。起心动念与这十个字相应,你真的发菩提心;如果与这十个字相违背,你还是轮回心,六道凡夫,轮回心。轮回心干的事情叫轮回业,菩提心干的事情叫菩萨道,这菩萨事业。事一样,用心不一样,果报不相同。如果是菩提心,果报在极乐世界;如果是轮回心,总离不开六道轮回,这非常非常重要!

  念老注解里面说得非常好,「正直者:正者不邪,直者不曲」。这个曲就是现在中国社会一般讲的弯路,曲就是弯路。「《净名经》曰:直心是道场。《往生论注》云: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这叫直心。正者 ……

       
        126        02-039-0490 净土大经解演义
   
……到这个地方就害怕。贪瞋痴没关系,想到贪瞋痴三种果报就害怕,这能干吗?来生愿意到三途吗?不想堕三途,你就把三途的根给拔掉,贪瞋痴是三途的根、是三途的因。

  「《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下面念老有注解,「菩提正道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因者,种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故名善根」。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专门对修净土的,专门对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对这种人讲的。所以劝我们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净平等觉的心,我们把上面加真诚,下面加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与它相应,不违背它,这就是菩提心。当然最重要是第一个真诚,如果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用虚伪,错了。所以这个菩提心,不是说我念佛的时候用真诚心,我对人,人家用什么态度对我,我也用什么态度对他,错了。别人骗我、坑我、害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都这种心,我们能学吗?不能学,你要晓得那是轮回心。用这种心搞六道轮回,他搞六道轮回,我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我还是用跟他一样的心,这就叫有愿无行。你想到极乐世界去,你没有做极乐世界的因,去不了!不是佛法不灵,是我们自己搞错了。所以别人欺骗我, ……

       
        127        02-039-0519 净土大经解演义
   
……能没有,一定要知道适可而止,过得去就行了,不能有贪心,更不许可有贪而无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2 0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