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967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3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附《梁高僧传》第一《昙柯迦罗传》云:「又有外国沙门康僧铠,亦以嘉平之末来至洛阳,译出《郁伽长者》等四部经。」(文)《古今译经图记》云:「沙门僧铠者,印度人,广学群经,义畅幽旨,以嘉平四年壬申于洛阳白马寺译《无量寿经》二卷。」
《六要》一(十四):凡此经有十二代译,而于其中五存七阙,言五存者:
一《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月氏沙门支娄迦谶后汉代译,是第二代。(《梁传》一(七)云:「支谶本月支,汉灵帝时游洛阳,以光和中平之间传译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等三经,又有《阿阇世王》、《宝积》等十余部经,岁久无录,安公《校定古今精寻文体》云:「谶所出诸经,皆审得本旨,不加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后不知所终云云」又《梁传》一(九):「有沙门帛延,不知何许人,以魏甘露中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等六部,不知所终。」)
二《大阿弥陀经》,月支优婆塞支谦,字恭明,当吴代译,是第三代。(《梁传》一(十左):「支谦,字恭明,一名越,本月支人,来游汉境,受业于支亮。(字纪明,资学于支谶。)汉献末乱避地于吴,孙权闻其才惠,召见悦之,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谦从吴黄武元年至建兴中,所译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四十九部经,曲得圣义,辞旨文雅,又从《无量寿》、《中本起》制《菩萨连句梵呗三契》等,附康僧会《传》。)
三今《经》,是当第四代。
四《大宝积经无量寿会》二卷,印度三藏菩提流支(此云觉爱)大唐代译,第十一代。
五《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西天沙门法贤三藏大宋代译,第十二代。
今谓:十二代译者,「代」字未了,可谓八代十二翻,谓后汉二译,(安清高译(缺之一)及支谶《觉经》(存))吴有一译,(支谦译(存))曹魏二译,(帛延译(缺之二)、僧铠译(存))西晋一译,(竺法护译(缺之三))东晋二译,(西域竺法力译(缺之四)、佛陀跋陀罗译(缺之五))宋有二译,(宝云译(缺之六),及昙摩罗密多法秀译(缺之七)大唐一译,(菩提流支译(存))大宋一译(法贤译(存))也。
凡于诸经中,传译盛无如今经,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无边故也,然古今诸师所释皆在于《魏本》,其详正顺译以可知,憬兴《疏》举三本,云今释西晋法护所译《无量寿经》,以铠译为法护译者误矣。《开元入藏录》以法护本为失译,兴师恐未见《开元录》乎?又《平等觉经》《开元录》等皆为后汉支娄迦谶译,兴师亦为魏时帛延所出,亦是不见《录》之所致乎?盖是恐依《梁僧传》一(九纸),言沙门帛延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乎?和朝《净土源流章》亦由此焉,高祖亦为帛延译者亦准古耳。今按《梁僧传》第一(七)云「支谶所译出十余部经,岁久无录」,安公《校定古今精寻文体》云:「似谶所出,凡诸经皆审得本旨,不加文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文)由此思之,支谶所译岁久无录,不知何师译,是以后人或为帛延所译乎。然安法师《校考精寻文体》定支谶译,《开元录》等为支谶译者据安公耳。又吴支谦慕支谶之学,传学于支亮,(亮资支谶)《吴本》大顺《汉译》体,明知《觉经》是支谶之译本也,安公之所校可谓适当矣。
就五存经,或曰同本异译,非别本也,然异译不详,不可和会。(镰仓《宗要》)
辨曰:高祖《本书》往往引异译助显者不少,是源于吉水《集》引《汉》、《吴译》以成「选择」二字,况善导《定善义》引《吴译》示信谤之机由,何舍言异译不正而可哉?不可不辨也。
有说云别本别译,(《楷定散记》十之七)日溪师云:异译文句与今经稍差异者不少,思夫多异本,传者不一,故致斯异。亦或非一时说,例如《般若》诸经,以此经如来本怀,处处异说,致此多本,盖此大悲之极处也。如阇王太子佛前受记,有佛入灭相,此《魏本》所不见,又愿之次第多前后,十二光明存没有异,我言非一时说者为此也。(已上《要解》)此世人以《汉》、《吴》或疑《魏本》,故作此说欤。今按《出三藏记》九(二纸):道安《般若抄》经序译梵为秦有五失本三不易云云。据斯钻习以审诸经,但是梵本广多,致使传译文义存没详略不同耳,非是别本各译也。
今就五存详究,《汉》、《吴》大同,以恭明慕支谶学故。其于《魏本》也,存没不同不少也,惟夫《汉》、《吴》从质,不加文饰,唯宣法要,弘道为本,以佛法东渐未久也,如慧远法师《大智论抄》序云:「圣人依方设训,文质殊体,若以文应质,则疑者众,以质应文,则悦者寡,是以化行,天竺辞朴而义微,言近而旨远,义微则隐昧无象,旨远则幽绪莫寻,故令玩常训者牵于近习,束名教者惑于未闻。」(《出三藏记》第十一)准解,如《汉》、《吴》二本,言诠隐昧,幽绪难寻,以其从质也。支敏度曰:「谶,月支人也,汉桓帝之世来在中国,其博学渊妙,才昌渊微,凡所出经,数多深玄,贵尚不在文饰。」又曰:「又有支越,(支谦一名)字恭明,亦月支人,其父亦汉灵帝之世来献中国,越在汉生,似不及见谶也。又支亮,字纪明,资学于谶,故越得受业于亮焉。越才学深彻,内外备通,以秀世尚文,时好简略,故其出经颇从文丽,然其属辞理,文而不越,约而义显,真可谓深入者也。」(《出三藏记》第八)又道安法师尝评前人出经:「支谶、世高审得梵本难系者也,又罗支越断凿之巧者也云云。」
今以《汉》、《吴》二本对校《魏本》,其不同不一。
《汉本》首无「如是我闻」句,但有主处众,(《吴本》同之)于众成就中列四众广多,(《吴本》但比丘,略比丘尼、清信士、女)而无菩萨叹德。《魏本》略人天众,广菩萨叹德。其多列人天、声闻众者,此彰斯经慈哀莫穷,而省菩萨叹德者,以隐智从慈也。(是一)
阿难请问、佛答等,虽文质缓急有不同,大义是同焉。于正宗中,《汉本》列过去三十七佛,《魏本》列五十三佛,此但具略异耳。次法藏说发愿说偈(《吴本》但发愿,无说得)已,求正觉,请说经,世饶王佛知其志愿深高,为说诸佛国土善恶,法宝藏闻喜悉见,则选心中所欲愿,便结得是二十四愿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