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108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2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们学习就专注在这一部。
当我们把三个根扎好了,接着就在儒道释当中,选一部自己最相应的经典,从此就专注这一部到你开悟。对这些经教大开圆解,义理通达,一经通了,你任何一部经都可以讲解给人家听。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深入是学习要专注。讲到这里,可能有人又想,「我上这四十五天,课这么多」。首先,《一日常规》跟《弟子规》有没有冲突?没有,讲得更细,帮助我们深入《弟子规》。第二,我们上「德育故事」,《弟子规》是理论方法,「德育故事」是表演,圣贤人表演给我们看,都在帮我们深入《弟子规》,深入我们学的这一部经,所以它们没有冲突。我们这一次学习,第一个重点,扎三个根。会跟大家讲解这三根,我们不可能讲得太细,但是每一句经文,我们怎么拿来对治习气,怎么修身,怎么把这一句变成我们的家风,我们一个团体的学风、道风,就这一点跟大家一句一句来过一下。这是三根,有了根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三根之后,我们再来跟大家交流《群书治要36O》的精华。三百六十句太多了,我们再截取差不多七、八十句跟大家来交流。这七、八十句都离不开五伦关系,我们这一次比较侧重君臣关系。因为前几次进修班谈其它的五伦关系谈得比较多,这一次我们就主要谈君臣关系。因为我们现在都在团体里面弘扬中华文化,假如君臣关系处不好,那不要说去利益别人,自己每天都学得很烦恼。慢慢的,接触我们的人反而都觉得学了之后都不快乐、都不法喜,还有这么多人事纷争,人家愈接触我们之后,反而被我们吓坏了,就麻烦了。所以君臣的部分是我们这一次的侧重。
其实我们自己的团体不和合,自己压力也很大,都觉得不好意思,好像自己齐家都没做好,就要去治国平天下,心里没底,这是正确的。我们为什么一直回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既然看到了,就不能不面对、不正视它,这叫不自欺。假如自欺了,不按照经典修学,那我们怎么弘扬正法?我们所说、所行跟正法就相违背了。有一个现象,有些在教学的老师觉得要从敦伦尽分做起,结果她回去相夫教子,暂时把教《弟子规》的工作先放下。结果团体的领导人就对我讲,「怎么听了你们的课,《弟子规》都不教了?」有时候我也挺难做人的,讲了实话,会有种种现象出现。但是要不要讲?还是要讲,你才是真正对得起人。你不讲真实状况,那叫以人情做佛事,怎么是在带领人深入经典?经典都是教我们要敦伦尽分。她家里有状况,她不全心全意去护念,站在讲台上,久了之后,她身心的压力会愈来愈大的,难道要等到她倒下来了,我们才去处理?难道要让她家里的人已经受不了,把她给扯回去了,你才觉得要调整?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不得的,循序渐进。所以学习首先要调伏的就是急躁,欲速不达。「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不要急,一步一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你习气不去掉,真诚提不起来,每天还要刻意装个笑脸给人家看,装得自己也挺难过的。刚刚我们说到的,还是要务本,这是保持理智的一个状态,随时遇到任何事情,分析本在哪里,你就不会举棋不定了。
因为之前五伦的其它四伦讲得多,我们这一次主要讲君臣的部分。接着我们讲学习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时熏修提醒我们,这个「时」就是时时,遇到一切人事物都在熏习,都在提起正念。一没有事了,赶紧精进,赶紧读经、听经,绝对没有懈怠、浪费时间的情况。我们只要不用功,不听经、读经,就是打妄想,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古圣先贤留了一句话提醒我们,「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们现在的实际状况是,一不读经就开始胡思乱想,真的。师长曾经讲到(我感觉师长的这个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台湾,人家称他「爱讲经的法师」。师长说:「我是在对治自己的烦恼,因为讲经的时候统统是经教,全神贯注,正念分明,一点妄想都没有。」我们要学到,师父在提升自己的时候,都是自己找方法来对治、来突破,不能有问题了,自己不下功夫。这个也是正确的学习心态。孔子教育弟子,「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之何」就是怎么办。孔子说,一个人遇到问题了,他自己不想方法请教,只会在那里懊恼、沮丧、退缩,那我也拿他没办法。我再翻译一次,「不曰如之何如之何」,不知道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办,赶快解决,假如他是不自己想办法的人,那我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你要主动,天助自助者。
我们清楚自己的烦恼习气很重,所以熏修就不可以间断。自己还有打妄想的时间,就还没有体会到长时熏修的深意。怎么熏习?要读诵,常常读诵,读到你随时可以提起正念,要熟。比方师长说,《了凡四训》要念三百遍,《弟子规》每天要念,提起观照,读着读着,你随时可以提起来,就受持了。接着不断落实,就是为人演说。所以学习的方法,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受持当中,都是拿着经句来要求我们自己。
学习方法当中,朱熹夫子有一个读书法,有六点:第一,「循序渐进」。我们现在先扎三根,然后落实在五伦,最后再一门深入,这就是循序渐进。「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现在没有戒、定,就直接想得智慧,那都是好高鹜远,都觉得可以一蹴可几。学问都是稳扎稳打来的,所以佛门学习从戒律开始学,三根就是戒律。戒律当中最重要的,是调伏习气,调伏这些恶念、恶习。这是扎三根。更实质的,就是习气一定要对治,而不是你把三根读很多遍。读是手段,调伏习气是目的。戒、定、慧,这都是循序渐进。时时都在三根的教诲当中,你的整个起心动念就是定在正念当中,最后就开智慧了。所以三教圣人的教诲决定离不开戒定慧。在儒家叫礼,《弟子规》是礼,《一日常规》是礼,就是这些礼节的规范,让我们循规蹈矩,一举一动都跟经典相应,最后就可以开智慧了。再来,循序渐进,「熟读」,熟悉这些经教。「精思」,这个「精」也有精进的味道;「思」是思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