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6|回复: 3

[其它话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七一六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1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一六卷)  2007/2/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手出广供三昧门」第十一首偈:
  【又放光明末香严。种种末香聚为帐。普散十方诸国土。供养一切大德尊。】
  这首偈是讲的『末香』庄严,末就是粉末,粉末这类香的庄严。「末香」种类就非常之多,通常在佛门里面法会当中,供养佛用檀香末。烧檀香先要用香末,才能把檀香燃起来,否则的话,檀香很不容易燃得起来,一定要用末香。单单用末香供养的有,有很多,特别是在密宗的道场。末香引申,就是所有香粉一类的全是末香。除末香之外还有涂香,涂香是什么?香水一类的,香水是涂在身上的,它不是末,香水。香水跟末混合在一起的也有,像雪花膏一类的就是属於这个,是香粉跟香水混合在一起的,都是属於涂香。
  这些『种种末香聚为帐』,「种种」就多了,不是一种,品类太多了,说之不尽。「帐」,一定要晓得它表法的意思。大型的帐是内外之隔,防止外面的侵入;里面还有帐,里面有帐篷,也是属於这个帐。最小的像我们夏天用蚊帐,这是保护自己个人的;帐篷是保护像我们一家人的;外面的帐,好像是保护我们这一个族群的。这你就晓得,帐最重要的是护持自性的性德,它表这个意思。实在就是现在社会上所讲的环保。现在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这是地球上的问题。确实凡是居住在地球上的居民,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环保的根源知道的人不多,知道得最清楚的是佛菩萨。根源不在外面,根源来自内心。
  我们的心性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觉悟了的人,就是开悟的,他知道。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他讲了五句,这是第一句。本来清净,本来清净现在不清净了,就要讲求环保。本来清净,哪里有环保的名词?由此可知,只要提出环保,我们立刻就意识到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了;不到相当严重,大家不晓得,环保的意识起不来。我们今天心性的染污是非常严重,为什么会染污?由於一念不觉,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本性在佛法里面讲,就迷失了自己本来是佛,这个迷失了之后,佛就变成凡夫。凡夫跟佛是一不是二,觉了,觉悟了,凡夫就成佛了;迷了,佛就变成凡夫。是一不是二,只有觉迷的不同。要是给你说真话,真话是什么?如来的境界,不是我们境界,跟我们讲,我们不懂。
  在如来境界里面,觉迷不二,所以佛菩萨对於迷惑颠倒的众生,在他的心目当中,是跟诸佛如来没有一丝毫差别;如果有差别,他就起了妄念,就起了分别执著。他为什么不起差别?就是不二。所以真正觉悟之后,那个境界是什么?大乘教里面讲「入不二法门」,真正觉悟了;还不能到这个境界,不是真正觉悟。所以真正觉悟从自己,特别是自己,不要去看别人。我自己是不是对於每个人都像对佛菩萨那么样的尊敬,都像对父母那样的尊敬,像我们对自己最佩服、最尊敬的人那么尊敬。如果没有,自己要晓得,迷而不觉。为什么?觉悟了之后自然是那样的,不是做作出来的,不是别人教出来的,自然就是那样。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自己才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可能性。如果对这个不懂,很想提升自己,真的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办法,提升不起来。
  这个现象就在面前,虽然在面前,真正懂得的人不多。所以教育很重要。那些过来人教导我们这些很想提升自己,而没有办法提升的人,这样的人才叫当机;不想提升自己,这就没法子,佛菩萨想帮帮不上忙。为什么?他不想提升自己,他对於现前的现状他就很满足,这个佛菩萨对他帮不上忙。真正有心想提升自己,在佛门里说叫当机者,佛菩萨非常乐意的帮助你。把你的障碍在什么地方,你自己还没找到,佛菩萨清楚,经教里面告诉你。你明白,你领悟到了,把你的错误习气改正过来,依照佛菩萨教导我们的理论、方法认真学习,就能提升。首先就是要讲如何保护自己,这就是帐在此地的比喻,如何来保护。
  我们的烦恼习气无量无边,所以种种,保护的手段当然也是无量无边,对治我们的习气。从哪里学起?首先从《弟子规》。决定不能把《弟子规》看轻了,这门功课你要是把它看轻了,你这一生世法圣贤、佛菩萨无量法门,你一个法门都进不去。为什么?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法门,《弟子规》是门口,是大门!没有这个,你不进大门,你怎么能进二门、进三门,哪有这种道理?这大门。你要把这门功课看作无比的重要,《华严》重不重要?重要。《弟子规》比《华严》还重要,为什么?没有《弟子规》不能入《华严》。好比《华严》是个大殿,《弟子规》是大门,你想进入大殿,要不要通过大门?大门都进不去,大殿你还有分吗?没分!这个比喻好懂,是真的,不是假的。
  《弟子规》里面的教训头一句,看起来很平常,其实关系太大了,「父母呼,应勿缓」,这是什么意思?对父母的尊重,就是对性德的尊重,那个道理就深了。这是举个例子,懂得这个例子之后,任何一个人呼叫你,除非你没听见,你听见之后立刻就要答应。为什么?一切众生呼你,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呼你怎么样?爱理不理就不尊重,不是不尊重那尊佛,是不尊重自己的自性。不尊重自己的自性你怎么能明心见性?你怎么能成佛?
  你成佛了,九法界众生呼唤你的时候,诸佛菩萨立刻就应;性德起用,众生有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菩萨立刻就应。那也许有人说了,我天天求佛菩萨,天天喊佛菩萨,佛菩萨为什么没有应?我们现在学经教学这么多年,我们清楚。你每次呼唤佛菩萨,佛菩萨立刻应,你不能觉察是什么原因?你的业障障碍了。不是他不应,他应你不知道,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像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我们说我喜欢你,它应不应?应;我讨厌你,应不应?应了。从显微镜底下看,你看见了,不用显微镜它应了没有?应了,哪里没应?不是说你有显微镜,它才应给你看,不是的,从来没间断过。你从科学实验里头要体会这个事实真相,这就是诸法实相。
  头一句如是,句句如是,全篇如是!你能说这个功课不重要吗?你能说这个功课不如《华严经》吗?《华严经》的落实原来就是弟子规,弟子规跟《华严经》不二。世间人不知道,凡夫不知道,圣人知道。究竟圆满的大法,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圆满的相应。如果不相应,那就跟性德相违背了。虽然相背,相背就扭曲了,要受很多灾难。可是觉悟的人看起来染净不二,善恶不二,祸福不二,他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有分别执著!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如是而已,我们学佛这是应当要学的。
  所以你才晓得,《弟子规》,道教的《感应篇》,佛法的《十善业道》,《华严经》上我们前面学过的「净行品」、「梵行品」,普贤十愿是总纲领,行门的纲领,肯定自然流露。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样的,本来是这样的,那才是你自己。你现在没有做到,你完全违背了你自己,违背自己的性德称为可怜悯者。
  我们读这首偈颂,「种种末香聚为帐」,这提醒自己,如何能够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护自己性德不受染污。染污有两种,一种是里面的,里面是烦恼习气;一种是外面的,外面种种不善的诱惑。防范的秘诀没有别的,古大德说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就是防范的秘诀,要觉得快。内心要真诚,真诚是什么?真诚是没有一个杂念,有一个杂念就不真、就不诚。这个好难做到!这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你本来没有一个杂念,现在妄念纷飞,你自己要觉悟到,自己觉悟了就生惭愧心。我这么多妄念,我怎么对得起自己?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佛菩萨?惭愧心生起来了。
  第二个是外面境界,你看见的、你听到的、你接触到的,你马上就有反应,反应得很快。反应出来是什么?七情五欲。这个不是保护清净心,这是染污清净心,为什么?看到不顺眼的,瞋恨就生起来;看到满自己意思的,贪痴就生起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智慧,生烦恼!所以想想看,从早到晚,从年头到年尾,是不是念念都在生烦恼?是不是行行都在增长烦恼?增长烦恼一定跟别人就结怨。跟别人结怨,有时候你发觉到,有时候你自己并没有发觉到,不管自己知道不知道,果报逃不了。往年李老师教导我们,宁可得罪君子,不可以得罪小人。君子是什么?读书明理,你得罪他,他不记仇,他不放在心上,不怪你,无所谓;得罪小人,小人记恨,他念念不忘,记住这个怨恨。记住,将来就有报复,就冤冤相报真的是没完没了,非常可怕。
  在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你能够认识人,这是真正的学问,认识这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君子面前是要尊重,不知道尊重随便一点无所谓;小人面前是格外尊重,言行要格外注意,不要让他产生误会,不要让他有怨恨心。这叫做修养,这叫做种善因,将来得善果。要知道,冤亲债主多了,往生都成问题,到你往生的时候他来找你麻烦,他来障碍你。他跟你有过节,他要报仇,他要报怨。所以许多念佛人,到往生的时候冤亲债主现前。这个事情不能小看,为什么?他是大障碍,他是很严重的麻烦。小怨累积是大怨,大怨的累积是深仇大恨,很不容易化解。可是要晓得,跟你有怨仇,自己跟对方双方都损害,彼此都没有好处,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跟任何人结怨,这是真正保护自己,护自己的法,不跟人结怨。
  不跟人结怨里面最重要的,你真正懂得吃亏是福,忍让是大德,能忍、能让、能吃亏,多少怨结就从这里化解掉。人修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生当中,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一丝毫怨恨,没有一个恶念,你修行功夫到家了。一生当中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众生,没有妄语,道业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学佛,在末法时期,第一大德就是求生净土。在这个末法时期,佛菩萨还是大慈大悲,你不能说佛菩萨没有照顾。这个世间还是有很多很好的道场,真正在念佛。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德行,业障深重,但是很想成就,不能不依众靠众,如果有个好的环境,我依靠它就能成就。我知道的,东北的长春百国兴隆寺,是个好道场,如理如法的修行;杭州的东天目山,也是个好道场。我相信像这样的好道场一定还有,我们还不知道。
  如理如法修行没有不成就的,如理是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净宗所依靠的,最早慧远大师就是依靠《无量寿经》;以后的中国净宗道场,大部分是依靠《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经文短,读诵受持方便,这将近两千年当中,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人。净宗的秘诀,说起来你都曾经听说过,只是大意、疏忽了,没有重视它。它的秘诀就是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那我们天天念佛,为什么不能成就?万缘没放下,所以不能成功。万缘没放下,你念佛就不是一心专念,你心里还有很多事情,你是杂心念佛,所以没有法子成就功德。成就功德一定要一心,为什么做不到一心?对於诸法实相迷而不觉,不知道这一切法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这个虚妄的假东西当真,样样计较,样样执著,六根接触生无量的烦恼,把自己封闭在六道里头不能出去。
  而且在六道里头,仔细反省一向的行业,善少恶多。那前途在哪里?前途在三途、在六道。这个确实自作自受,不知道保护自己的性德,不知道舍弃自己的恶念、恶行,恶行里头包括恶言。如果真修行、真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处事待人接物在这里头修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真修行。我们要教别人,先把自己教好,自古以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自正而后能正人」。自己一定给别人做个好样子,那就是菩萨,自行化他;自己没有做到,希望别人都做得好,不可能。所以别人做得不如理、不如法,做错了,真正明理的人不会责怪别人,责怪自己,我自己没做得好,这是圣人;天天责怪别人的是凡人,这里头的意思很深,凡圣差别在此地。自己的德行、学问,在佛法讲道学真正成就了,你看到后学有过失,你教训他,你责备他,甚至於你把他打一顿;他对你又尊敬、又感激,没有丝毫怨恨心。这是你的德行的感召!
  如果自己德行不够,我教诲他他不听,我责备他他怀恨在心,怎么办?对他敬而远之。这是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亲身经历的。我们的李老师不在了,当年在一起的同学也有很多都不在了。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一班,「台中佛教莲社经学班」,学讲经的,只有二十多个人。李老师对我们这二十多个人不是平等待遇,差别很大。有几个人老师非常严厉,从来没有笑脸,见到他总是教训,骂他,有时候他老人家打人,我们看到的。也还有两、三个同学,老师对他们是笑脸,做错了事情从来没有一句话责备过,都叫他生欢喜心。
  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学佛没有多久,有怀疑,老师对人不公平,我们也不敢问。但是老师看出来了,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间,把门关起来告诉我「你是不是有疑惑?」「是的,是有疑惑。」他说这个你不知道,我那些严厉教训他的人,他肯学,我骂他、我打他,他不怨恨,他还感激;对他很好的那个学生,那个学生不行,你要骂他、要责备他,他怀恨在心,这个怨要是结了,化解可就麻烦。我这才明了,老师有知人之明,可以教,真教,不教对不起他;他是来凑热闹,不是来真学的,老师也不拒绝。等於说你是来旁听的,你不是真学的,一切随你的便,决不说你一句话。我们看出,教学为什么二十几个人都不一样。
  听经,他不准我记笔记;坐在我隔壁周家麟,我们的学长,好像他大我七岁,他笔记写得最完整,几乎一个字不漏。为什么老师准他写笔记,不准我写笔记?老师没有说他,只说我,他说你写笔记有什么用?我说怕忘记。他说你到明年,境界跟今年就不一样,境界提升了之后,你所写的笔记一个字都用不上。我想想是有道理,所以专心听,因为写笔记的时候不能专心,写笔记你是听言语。他说不要听言语,所以他教我,会学的你听经听教理,最高的是听教理,教理要是得到了,所有法就通了。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听教义,教义能通局部。好像你净土宗的,你能通净土宗,其他宗不能通,但是理是通一切经。
  他教我学这个,不要学文字。但是这个他就没有教别人,这是悟性比较高的,希望你开悟,不希望你记得很多,你记那个东西没有用!你记一部经,你顶多就只学会一部;希望你在一部当中能够学十部、百部,他教我这个。所以我很感激,晓得他老人家因材施教,不是一个方法。现在时间到了,这首偈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第十二首偈颂:
  【又放光明衣庄严。种种名衣集为帐。普散十方诸国土。供养一切大德尊。】
  这首偈是讲「衣」,衣代表忍辱,我们中国人讲遮羞,这就有忍辱的意思在,衣也有保暖,有这两重意思。同时它还有更深的表法意思,那就是佛门里面所用的衣,叫福田衣,因为它的形状像田地。分为三类,五衣、七衣、大衣。五衣是五条,一长一短,五条。像我们这个格子里面,这个格子是二十五条,它这样算起来是五条,条很宽,五条,一长一短。七衣就是七条,七条是两长一短;大衣是九条以上,九条到二十五条,最多的是二十五条,都叫大衣,四长一短。
  衣的表法,我一直是到好像是一九九九年,中国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纪念,邀请我参加国庆大典。在北京由宗教局长叶局长,跟文物局长张局长,陪同我参观青州出土佛教文物的展览。在展出佛像里面,我看到毗卢遮那佛,有三尊毗卢遮那佛,所披的袈裟,就是衣。袈裟每格它都绘的有相,就是有图相。什么图相?十法界,最上面的是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声闻、诸天、人法界到畜生、饿鬼、地狱,最下面是地狱。我看到这个图相之后立刻就明白,这个衣是代表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你看一件衣围在身上,一体,这个意思好!让你念念不忘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共同体,这个体就是法身。
  我们在经上常常念到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华严经》前面念过,「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所以,十法界是平等的。世尊把这个事实真相跟我们一句话说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十法界一切众生,不但是有情众生,还包括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是什么?植物,树木花草;矿物,山河大地。《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一件衣用格子就代表了,让你披著这件衣,你就体会到法界是一体。能现法界的是法性,法性是一;法相无边,无量无边。但是我们没有想到法相也是一,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性在哪里?性在相中,相就是性,性就是相。
  到我们读这么久的《华严》之后,稍稍有点领悟了,总要记住,法性是一。一里面就没有分别,就没有执著,一里面决定没有对立,对立就是二,两边才对立,一哪有对立?一就是圆满,二就不圆满。所以一里头没有凡圣,凡圣是二法;没有真妄,真妄是二法;没有邪正,邪正是二法;没有生死、涅盘,生死、涅盘是二法;没有烦恼、菩提,烦恼、菩提是二法。所以,性德里头没有大小,没有广狭,没有先后,这叫不思议境界。於是我们这才明白,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小,世界大,没有大小。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没有变大,世界入微尘,世界没有变小。
  这个事情很难懂,古人用镜子做比喻。山河大地很大,拿一面小镜子你照照看,山河大地都在里面。山河大地没有缩小,镜子没有扩大,告诉你大小不二。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微尘里头有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我们就想像到,这世界怎么来的?最初「一念不觉」,世界是从不觉来的,「而有无明」,没有无明就没有世界。一真法界是什么?一真法界没有无明了,还有无明习气。有无明习气还有世界,这个世界纯净纯善,为什么?没有分别,不但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现在我们懂得,那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所以有四十一品无明。四十一品无明断尽,那真的是叫觉后空空无大千。可是诸佛如来很慈悲,他最后那一品无明他总是不断,这就大乘教里面讲「留惑润生」。他要留一点,就是留最后这一品无明,留最后一品无明他是什么地位?等觉菩萨。
  你要知道,等觉菩萨有能力破最后一品无明,他不断,为什么?他要断掉之后就不能度迷惑颠倒的众生,这叫慈悲到极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把那一品最后的无明习气不断。你要断当然可以,随你的意思,断了之后说老实话,一真法界也没有了。用现在的话讲,断掉之后剩下来是什么?现在科学家讲是能量,科学家有个名词叫场,就是能量。只有能量存在,能量不会变成物质;能量要变成物质,那就至少有一品无始无明习气,它会变成物质,变成物质就有了法界。
  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你不要认为这个东西是有,这个有叫妙有。你想想看,能现、能变的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在佛法里用个「空」字来代表。从法性变现出物质,物质叫有,有叫妙有。大乘教里头常讲真空不空,它能现相;妙有非有,虽然有相,它没有体。它的体是什么?它的体是法性。法性是六根接触不到的,它能现、它能变,能现是自然的;能变,那需要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它不变,不变就叫一真法界,变就叫十法界,这是事实真相。十法界能不能留恋?不能。一真法界也不能。起心动念就落到十法界去了,不是一真;一真法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要知道。十法界里面,起心动念是佛法界;还有妄想是菩萨法界;如果还有分别的话,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法界、缘觉法界。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是六道,那要看执著的轻重,执著轻是天道,执著极重是地狱道。
  这是佛在《华严》里面,用最简单的言词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要能体会他的意思,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知道怎样超越六道轮回,怎样超越十法界。秘诀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我能够在这个世间,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境界我不再执著,一切随缘,不要再执著。渐渐的执著慢慢放,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变成阿罗汉,变成阿罗汉,六道没有了,剩下来是四圣法界。再学著不分别,只要不分别,声闻、缘觉四圣法界这两个没有了,还有菩萨、佛。不分别上还要下功夫,然后学什么?学不起心、不动念,就超越了,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没有,显现出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没有无明,有无明习气,四十一品无明习气,那个不碍事。这是什么事?与一切众生感应的事,众生有感你就会有应,感应道交没有一次差错的。无明会障碍,无明习气不障碍。这是诸佛如来的境界。
  世尊在此地告诉我们,我们本来是这样子的。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给我们做示现,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那个样子是什么?求学,发愤求学。所以你要想想,他是王子的身分,贵族!聪明好学,在当时印度这个地区所有的学派、所有的宗教,真正有德有学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他统统都亲近到,跟他们学习,这就是所谓明师。十二年他学完了,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叫不究竟。为什么不究竟?三个问题不能解决。他们那个时候的学问确实在全世界来讲独一无二,因为他们有能力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六道的最高峰,有能力到阿鼻地狱。六道里头二十八层天,下面到饿鬼、地狱,他都有能力去参观游览。这世界其他地区,没有这个能力。
  不究竟在哪里?六道的情况完全了解,六道怎么来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六道?不知道。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不知道。释迦牟尼不满意,还想追求,所以到恒河边上找棵大树底下,盘腿一坐,把十二年所学的不要了,统统放下。这一放下怎么样?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你就晓得,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佛门叫成道,成佛了。成佛怎么样?佛在这个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的如来智慧德相全现前,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六道怎么来的,晓得了,为什么会有六道,知道了,六道以外还有什么,全知道,无量无边的世界。放下就是!佛教一切众生没有别的,苦口婆心劝你,就是两个字「放下」。
  你放下你是佛,你跟他一样,他不敢小看你。你也不必自卑,你跟十方如来没有两样,十方如来能讲一切经,你也能讲一切经。在中国,还怕你不相信,还怕你怀疑,在中国做个实验,六祖惠能大师。他示现的更妙,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不像释迦牟尼佛十二年的学习,他什么也没学。砍柴,卖柴遇到一个人念《金刚经》,听念《金刚经》很有味道。这个念《金刚经》的居士不敢轻慢他,知道这个人有悟性,虽然不认识字有悟性,劝他到黄梅去参学。黄梅参学经过我们知道,没有进过讲堂,没进过禅堂,在寺庙里做义工,八个月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五祖忍和尚把法传给他,没传给别人,为什么?他放下了。他没有别的,把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这一下放下,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底下一下放下完全相同,是平等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面,半夜三更,放下的时候他当时成佛。这给我们说明,放下就是!你为什么不肯放下?放下,你所得到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你所得到的是不生不灭,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具足就是佛所讲的智慧德相,能生万法,了解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自性变现的,彻底明白法界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爱护别人是爱护自己,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凡夫在迷,自他是二不是一;佛菩萨觉悟了,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自己悟了就能帮助别人觉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4 18: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