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0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30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写这四个字。大家看,我们刚刚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是动态的去体会它,你说「王旦荐贤」,有没有说到满朝文武听了之后什么感受?可是这是一定会发展出来的事情。人能够时时去感受这个事情的发展演变,你会愈来愈慎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你的身分地位愈高,你小小的错误,都会造成团体很大的损害。为什么《孝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有道理的。今天你当父母,你的一个情绪化,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健康的人格;你今天当老师,一句话可能障碍学生一辈子的信心。怎么可以不谨慎?当父母、当老师,这两个身分是很神圣的。我们看孩子的成长二、三岁,四、五岁,开口就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要珍惜孩子的信任。到了学校去,都是我们老师说,要珍惜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这在言语当中我们时时善观己心,我讲这句话有没有动情绪?有没有对立?有没有意气用事?因为我们只要动情绪骂人,对方一听是非就开始了,一言既出,驷马就难追了。所以我们说,君子反求诸己,然后平恕以待人,假如我们度量够大,其实不容易生气的,包容。可是这个人太过分!所以师长给我们一段教诲,一直一再的提醒我们要入心,哪一段?「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祖先没有教他,他的爷爷、父母不懂这些传统文化,怎么可以怪他?他就变成受害的人,没有机缘明白这些义理。好,可以包容。突然又起了一个想法:他学传统文化学五年了,怎么是先人不善?这句话跟他不相应。好,我们再换这个情况来思考,一个人学五年,他还在那里讲人家是非,他不更可怜。为什么更可怜?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他是更可怜的人,你看转个念慈悲心就现前。来还有没有第三种人?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看怎么转,一定可以转,用一分爱敬的心。爱,众生与我皆一体,没有条件的,我们明白这个真相,对一切人就是为他设想。敬人之初,性本善,他有本善、他有明德,应该恭敬他,应该帮助他恢复明德。爱敬的心时时在心中,不可能跟任何人有对立冲突。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说话、听话的人,我们有可能是说话的人,我们也有可能是听话的人,我们也有可能是被人家批评的那个人。今天我们是听话的人,听到这个人在讲那个人的是非,怎么办?你看师长教的,以前对他有恩的人,对方在批评这个人:你就别说了,我只记他的好,就别说了,我只想记住他的好。《弟子规》教的「恩欲报,怨欲忘」,以前的不愉快赶快放下。人把不愉快时时记在心上是不自爱,常常拿这些烦恼来折磨自己,哪自爱?所以原谅别人事实上也是宽恕自己,别给自己找麻烦。心上要放什么?放一切人的恩。所以幸福在哪里?一念之间,把那个记人家怨转成只记人家好,幸福又不用花太多钱,是不?这心态重要。所以师长教我们了,我们要会用。包含今天对方在批评那个人,你说他可能前一阵子家里也出了点事,所以现在他脾气比较大一点,可能是最近情绪不稳,你就别跟他计较。引导对方宽恕别人,引导对方不要想对方的不好,想对方的好。其实你先生对你也挺好的,她骂骂骂,听你这么一讲,好像也对。转她的情绪能够回到去想对方的好,这都是你的善巧方便。
我们刚刚讲到的,那假如批评的就是我,王旦是个好榜样。有一段话当我们被人家批评、不理解的时候,这段话很好用,这个甘露水要带在身上。我刚刚忘掉了,现在想起来这个甘露水。这一段话跟大家应该有分享过,「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君子羞耻的是什么?自己没有真实的修行,不耻人家毁谤。他批评我是真的、是对的,我感谢他都来不及,「闻誉恐,闻过欣」,他来帮助我的。他批评的是错的,根本就是诬蔑我,生不生气?「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诸位学长,希不希望你的子孙以后发达?家族这门楣能兴旺希不希望?希望。告诉大家,有人毁谤你,你会很高兴,他送福气来给你了。我告诉大家,他不只给你送福来,他还送什么?给你送智慧。因为你忍得住你就得定了,任何境界不会让你生气你有没有定?有。大家希不希望赶快来的那一天,就是任何人都不会让我生气,想不想过那种日子?什么时候过?Right now。
这些甘露水你准备好了,「焰焰不灭」,来,接下一句,(炎炎若何)我好感动,你们背出来了。这是我们上一次,期许大家背的作业,《孔子家语.观周》,到了太祖后稷的庙,看到有一个金人被封了三个条子,叫「三缄其口」。里面就是讲前面这一句话的来由,「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所以不要小看一句话,不要小看一个批评、毁谤,慢慢慢慢的事情愈发展愈严重。所以小小的火苗你不把它灭掉,大了不行,到火山爆发,那太不敏感了,小小的情绪就赶紧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对了。这一段话你真的领会,很多境界你不会生气了。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烦恼跟情绪从哪里来?很多都是从这些境界忍不住来的。「一切法得成于忍」,看我们有没有功夫,看上一次什么时候生气,已经多久没生气了。耻不信,人家不信任我们,我们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我没有做到让他信任。不耻不见信,他不信任我,我不会难过,我也不会觉得羞耻。所以君子都是求之在己,不去要求别人。
耻不能,不耻不见用,羞耻自己没有很好的能力,去担任这个责任、担任这个职位。你自己有能力人家不用,我们还是乐天知命,无入而不自得。不会在那里发牢骚:我的能力这么好,怎么不用我?接着,甚至于这个言语的批评更严重了,你讲话变成要陷害对方,这就不好,这个造的罪业就大了。对方听的人?你假如正念分明,听到这个征兆要去解救这个事情,化解这个事情。但是假如我们的内心有放人家的过失,别人一批评那个人,我们可能火上来就借题发挥,甚至于把对方曾经做的错,我们统统把它翻旧帐翻出来。所以人有没有修养,看翻不翻旧帐,一看对方不顺眼,那些陈年往事全部都挖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