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66|回复: 7

净公上人关于感情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102820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感情的讲记敬摘点滴


...大段落。第一大段前面两品,世尊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让我们认识地藏菩萨,认识这位善知识,认识这位老师。向下有三品,这三品是说明地藏菩萨所度的这些众生,也就是说他教化的哪些对象,佛在此地也给我们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请看经文: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
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母,摩耶夫人。摩耶夫人生释迦牟尼佛之后,这个福报太大,所以就上生忉利天,享天福。在我们人间来说,这个不是好事情,怎么生了佛之后,没有几天妈妈就过世。释迦牟尼佛是接受姨母扶养长大,他的生母到忉利天去享福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他这个母亲福报大。我们人间肉眼凡夫看到,这个很不幸,想法完全不一样。世尊这一代教化要告一个段落了,能够接受他教化的人,前面讲十之七八都已经得度,十之一二业障习气很重,在佛世不能够得度。佛灭度之后,给这些人带来高度的警觉心,然后这些人由佛的弟子来度他们,个人得度的因缘不相同。佛教化众生告一个段落之后,接受忉利天主的礼请,请他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不能推辞,为什么?一切诸佛在教化众生,最后一定是报母亲的恩德,在忉利天宫讲《地藏本愿经》,好像这是个规矩,所以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摩耶夫人也在这一会,见到地藏菩萨,由她来启请。实在讲摩耶夫人也是佛菩萨化现,都不是普通人。“问地藏菩萨言,圣者”,地藏是大圣等觉位的菩萨。“阎浮众生”,摩耶夫人是从阎浮提,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从我们这个世界上生到忉利天。在忉利天念念不忘故乡,这情很重、很深,特别关怀故乡造业的这些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这些事情如何?请地藏菩萨开示。
【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地藏菩萨的答覆,好像是所问非所答,为什么?摩耶夫人问的圈子太小,只问阎浮提,阎浮提以外的众生很多,世界无边。这里头有一个暗示,暗示我们的心量要大,要等虚空法界,才能灭除一切障难,心量小决定造成障碍。这世间人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仔细想一想什么原因?都是为自己,为个人、为家庭、为我们小团体造罪业;为一个国家,国家跟国家有冲突,要打战。如果我们心量扩大一点,为全世界,国家的争论就消除、就能化解。可是我们为全世界,我们这个星球将来跟别的星球还有星际战争,又麻烦了,还是得不到安全。心量再扩大,其他星际我们也包括,星际战争就可以消除了。这经文里头的含义,如果能够像佛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有一切误会隔阂统统消除,一切众生才能享受永远的和平。一切众生,十法界众生,都能够互助合作,都能够和睦相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由此可知,心量小是一切祸害的根源,一定要把心量拓开。包太虚、周沙界是心量原本就是这样,本来就如是。心量变小是你迷惑、无知,不了解事实真相所造成的。所以小心量原来没有,大心量是本来有的,这个道理在此地。一问一答显示这个意思,地藏菩萨暗示摩耶夫人心量要拓开,不要只关怀阎浮提,应当关怀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个事情摩耶夫人哪有不知道,在装,装模作样。总是世间人感情很重、很深,很难放下。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她还是要问家乡的事情。显示什么?显示对于自己居住的地区有很深重的感情,特别慈悲。摩耶夫人跟地藏每一个人显示的一边都好、都很精彩,特别怜悯我们现前造罪的众生。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
不是摩耶夫人一再的启请,地藏菩萨只讲大的,不讲小的。再三启请,地藏菩萨当然要满摩耶夫人的愿。实在讲满我们现前众生之愿,摩耶夫人代我们请法。地藏菩萨在此地说,“我粗说之”,粗说就是说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是细语、甜言细语,好听的话。粗言就是不好听,为什么?都说罪过、都说罪报,这些话叫粗话。粗、细意思在此地。
【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这是正式的启请。我想听的就是你说的粗说,要听的就是这个。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
从这些名号当中,我们要懂得它的意思。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菩萨,第一个重罪就是不孝父母。《地藏菩萨本愿经》为我们显示孝道,地藏菩萨生生世世示现的,发深重的誓愿,都是为报父母之恩,都是为尽孝而发的弘愿,所以不孝罪过是第一。孝的意思非常之深。青莲法师是《地藏经科注》著作的人,他是前清康熙年间人。他作这个注解引用的经论非常之多,是《地藏经》注解里面最好的一个注解。我们要想报恩,应当要流通这个注解,这个注解最好重新作版,因为旧版翻印很多次,字迹已经相当糢糊了。我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虽然没有完全依照他的注解讲,他的注解我读得很细、我读得很认真。
他在这个地方给我们举出,《正法念经》里面佛讲有四种恩,四种恩难报。四种恩:第一种是母恩,第二是父恩,第三是如来恩,第四是说法师恩,讲经说法的法师。这四种恩难报,这四种恩都很大。父母,我们的生身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法身慧命得自于如来。如来不在世,我们怎么得到?我们从说法师那个地方得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养法身慧命。佛在经上讲,供养这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前必定为人赞叹,将来能得无上菩提。怎么可以忘恩负义?所以学佛从哪里学?从孝亲尊师学起。以孝亲尊师的基础,发扬光大,就能够孝顺一切众生,尊敬社会大众。你能够爱父母、爱师长,自然就能够爱国家、爱众生,这个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孝父母,这是所有罪业里面第一条重罪,当然要堕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后面还会介绍。第二种大罪,就是不敬三宝。前面这一条孝道,第二条是师道。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诸位要记住,那个时间长,千万亿劫。造作罪业实在讲非常非常容易,极短的时间可以造作罪业,可是将来受的苦报可不得了。像这样,地藏菩萨苦口婆心,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谁相信?一般人读这个经,以为什么?这是佛教劝人为善的,说这些话吓唬人,劝人不要做坏事,不以为然,不以为它是真的。这就是这个经上讲的,‘刚强难化的众生’,自以为是,哪里晓得这是事实真相?“出佛身血”这个公案是出自提婆达多,佛在世的时候。佛给我们后世人做了许许多多修学的好样子,我们要记住、要学习。提婆达多是佛的学生,背师叛道;将来你们自己作了法师,你们也有学生,你们学生背叛你了,有什么了不起?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不都背叛他吗?这示现给我们看。学生当中有听话的好学生,有背叛老师的恶学生,佛都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太和殿后面,中和殿,再后面,这三个最主要的建筑物,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他用的是什么心?他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全国人民?用‘和’,上下和睦,全国一团和气,这个国家哪有不兴旺的道理?我们佛家讲六和,他讲三和。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是教我们以和为贵,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所以这是真正的圣主贤王。如果他接班的人、后裔,都能够遵守这个原则,这个朝代会永远传下去,哪里会灭亡的道理?后代的人不遵守,为非作歹,这个国家就亡国,政权就会丧失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两个国王好,所以他们的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但看看外面其他的国家那就不一样,人民造恶造罪,造罪当然要受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二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二卷)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二卷)
净公上人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请掀开经本。昨天讲到世尊告诉定自在王菩萨,光目女的一段公案说完了。接著佛要给我们讲闻名供养利益之事,叙说在过去久远劫当中,地藏菩萨如是的慈悯,累劫的发愿,来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
男子、女人上面没有加一个善,指一般人。
【不行善者,行恶者。】
这些男子、女人不行善,行恶。
【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这是很肯定的教诲,恶业当中是以这四种为极重的罪业。不相信因果,他就恣意的为非作歹,他不相信有报应。所谓在这个世间作威作福,不肯饶恕别人,他不晓得后来的果报不可思议。邪淫、妄语、两舌、恶口。邪淫,佛在经上讲得很多,世法里头也说,‘淫为万恶之首’,所有一切的罪业几乎都从这个地方生的。我们看看今天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动乱?佛讲的这四种原因,我们一看就明了了。今天世人几个人相信因缘果报?几个人知道邪淫、妄语、两舌、恶口,是社会一切动乱灾祸的根源,谁知道?尤其是大乘佛法,对大乘佛法,别说对大乘,小乘,一般的佛法都认识不清楚,把它说作迷信就是毁谤。加上迷信这两个字,就让许许多多众生断绝闻法的机缘,何况更有甚者!造作这些罪业的人多,果报没现前,花报先现前,花报就是我们今天社会的动乱、灾难的频繁,天灾人祸,苦不堪言。造这么极重之罪,佛在此地说必堕恶趣,这个恶趣是地狱,极苦的无间阿鼻地狱。下面就说明:
【若遇善知识。】
善知,说明不是感情的知,理性的知,真有智慧,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法道理,他真通达,现象作用认识得很清楚,这叫善知识。遇善知识给你开导,你听了之后明白了、觉悟了。
【劝令一弹指间。】
一弹指是形容时间之短。
【归依地藏菩萨。】
归依两个字极其重要,不是形式上的归依,做一个归依仪式没用处,有样子没有诚意,那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有形式而没有诚意,心发不起来?对于事理没透彻。这当然是善知识的问题,知识还不行,善知识,能把归依的道理、归依的事相、归依的真实功德利益,样样说清楚、说明白。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谁?依靠地藏菩萨。地是什么?性地、心性;藏是什么?自性里面无尽的智慧功德德相,这是地藏。如果你看到地藏菩萨的塑像形像,你认为你归依那个,那是佛门里头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是一个形像,让你见到这个形像有所启发,知道是心地宝藏,我们要依这个,依性德,你是真正归依了。心地宝藏,性地里面具足圆满的功德,我们不知道,在哪里?这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世尊为我们开显自性宝藏,我们真的有依靠。归依地藏菩萨,就是依照《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学,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叫归依。从前我们在观念上、言语上、行为上,与本经所说相背的地方,赶快回过头来,依照经典的教训,把它修正过来就是依;从错误回头是归,依照经典一桩一桩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依。归依就是真修行。能够这样作法,佛说:
【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为什么?这些众生过去做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为什么现在他能够离开三恶道的苦报?这个说法有没有违背因果?造恶为什么不受恶报?决定不违背因果。他为什么不受恶报?他的恶缘今天断掉了。诸位要晓得,因要结成果,当中有个缘;没有缘,虽有因,果报不能现前。譬如说瓜子,瓜子是个种子,将来可以结成瓜,但是它要缘,它要土壤、要肥料、要阳光、要水分,它条件具足,种子会发芽、会长成,将来开花结果。如果把这一粒种子的缘都断掉了,放在一个茶杯上,放一百年,它也不会结果。这就是说,你过去造作这些罪业,阿鼻地狱的罪业,一定要到阿鼻地狱去受报。佛菩萨今天教你把恶缘断掉,你虽有业因现在可以不受果报,这讲得很有道理,是把缘断掉。从今天之后深信因果,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赞叹大乘,缘马上就反过来了。过去那个罪在不在?在,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就等于说把它装在茶杯里面去,种子不会消失。诸位要知道,善恶种子永远不会消灭,遇到缘它就起现行,遇不到缘永远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识是个仓库,收藏在里面。
永远不能消灭,将来成了佛怎么办?成了佛就有好处了。你有阿鼻地狱种子,你将来就可以到阿鼻地狱度众生;你阿赖耶识没有阿鼻地狱种子,地狱没分,你见不到。所以往昔所做一切善恶的业因,成了佛统统起作用,普度九法界一切善恶众生。因为那个时候清楚,不迷惑了。堕地狱是什么堕的?度众生。在地狱里面说老实话,没有苦受,示现。所以你要没有饿鬼的缘,你怎么能度饿鬼?你没有畜生的缘,你不能度畜生。我们看诸佛菩萨在三恶道现身,过去在因地当中,他造三恶道的业,现在三恶道业可以拿来用了。他用,他不是受报,他是去度众生。所以我们对于过去造一切罪业,也不要后悔,晓得成佛之后有大作用。不成...(●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个细细的比较,帝制那个时候好处多,民主利益比不上帝制。诸位如果细细的去读历史,细细的去观察,君主固然有弊病,民主里面就没有毛病吗?各有利弊。
你要用很冷静的头脑去思惟、去观察,这个世间要找一种制度,只有利没有弊,找不到,不可能。再好的一个制度,儒家说得好,‘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总在人为。佛家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确实真的是究竟圆满,但是弘扬佛道也要靠人。如果这个人没有德行,他弘道这个道就变质了;道本身没有过失,到他手上就变成有过失了。这些道理决定不可以说人云亦云,我们听人家说要仔细去思惟。在古代,我非常欣赏古时候的制度,这一点也受方东美先生的影响。方先生是最佩服《周礼》,他前后总给我讲过十几遍,他说《周礼》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宪法,《周礼》是周公订的。周朝后代的子孙,如果完全根据这个法去做的话,不会亡国,制度太完美了。方老师说这些话,目的是希望我去读这部书,可是这个书我翻了一翻,翻了几页之后我没读。三礼里面,我只读《礼记》,《周礼》跟《仪礼》我都没去读。因为以后学佛,对于政治没兴趣。《礼记》里面所说的东西,许许多多与我们戒律有关系,这是值得参考的。
到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想的这一套方式倒是很好,非常可惜没有人能够继续它,把它发扬光大,这很可惜的。孙先生读书是多,确实是广学多闻,对中国国学他有很深的造诣,对于西方这一些知识他相当丰富,所以他想出这个方法是,采取君主跟民主的优点,避免这两种的缺陷,他是这么个理想。发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一党专政;他心目当中不是多党政治,是一党专政。这一党怎么来的?代替古时候帝王一个家族。古时候帝王统治国家,他是一个家族统治。我们现在用一个党,把全国有智慧的人、有才能干的人集中在一起,我们来统治国家,一党专政。这就是有君主的优点,采取它的优点。他用五权宪法,用这个达到宪政的目标,这是采取民主的优点。他构想想得很好,可惜他老人家死了以后,谁懂三民主义?我常常给他叹息,好东西!他根本的原因,实在讲他一生劳碌奔波,满清推翻之后没有几年他就过世,他的寿命太短了。如果他能够多活二十年,那个影响力就会很大。
而且最重要的归根结柢还在教育,中国古圣先王建立一个政权,能够绵延几百年,他成功的因素在什么地方?在教育。汉朝政权是汉高祖建立的,可是到第二代汉武帝,就建立了国家教育的政策。他这个教育政策建立之后,中国虽然两千年当中,改朝换代,政权的转移,可是教育的宗旨绐终不变,这很妙!汉武帝订下来之后,一直到满清都没改变,这也是很不可思议。诸位想一想,这个教育宗旨要不是很好的话,后代的帝王为什么不改变它?这个教育就是伦理道德的教育,推崇孔孟,以孔孟的思想做为中国教育的主流,再配合诸子百家,以儒家为主。所以教育是教什么?教伦常。换句话说,教你懂得人与人的关系,这个成功了;知道夫妻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就是君臣、朋友的关系,你才能做一个完美的人,才懂得做人。然后再教你,人与一切万物的关系,又用现在的话说,你才知道尊重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使我们生活环境过得更美好。最后教给你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是中国两千年来教育的宗旨方针,人与人间有深厚的感情,有道义。
现在这个教育要是不讲了,舍弃掉了,把西方的功利主义拿来,这个不得了!天下只有大乱,不可能有承平,为什么?每不个人都争利,还得了吗?争名夺利,不惜任何手段,世间还有太平日子过吗?今天西方已经感受到很大的冲击,遭遇到很大的困难。他们现在在思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研究中国的东西。美国几乎每一个大学都有汉学中心,他们认真在研究中国古老传统的东西,研究印度古老的东西,希望在这里面找到一些,可以挽救现在社会的这些理论原则。现在如果你对这些东西粗粗懂得一点,你到外国这些大学里面去讲解非常受欢迎。我知道得很浅显,一点点皮毛,可是我在外国这些学校里面,说说都非常受欢迎。他们听得很希奇,闻所未闻,中国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可惜没有人去介绍。
这一段经文青莲法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出几条很重要的参考资料。这里头最重要的,塑造佛像要用恭敬心,要用净财净物表虔诚恭敬,才能起感应道交。彩画,古时候的人,现在人已经很少了,画这一尊佛像,画佛像之前,一定净身、净手,洗得干干净净,穿上干净衣服,有能力的一定换上新衣服,没有能力的衣服一定洗得干干净净,表恭敬。所用的纸笔决不做其他用途,画佛像的笔就是画佛像的,决定不会拿去写其他东西,专用都是表一个恭敬。所需要的财物钱财是净财,是自己本分里面应该得的,决定不是用不净之财;不净,我不应该得的。不是我的钱,我用其他的方法把它骗过来,或者威胁,逼著他不能不送来,这种钱财叫不净财。清净心、清净之物来造像。
这个地方在三十二面,诸位现在有这个本子,三十二面注解,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我念给你听:‘又不许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堕落生死。’希望大家要注重这一句。现在有很多地方供佛的半身像、菩萨的半身像,还有地方供佛菩萨一个头,供在那个地方造罪业,这个果报一定在地狱。供佛的半身像,已经罪业就不轻了,堕落生死没有功德。所以画菩萨的形像,也要画完整的,也要画全身像,不可以画半身像,无论是坐著的像、站著的像都要全身,这要特别注意。我们造人的像,可以造半身没有问题,佛菩萨像决定不可以。人的像可以造半身,你说哪一个人像造一个脑袋,其他都没有了。这在我们风俗习惯里头最不吉祥,脑袋被人砍下来了,哪可以这么作法?这不可以的。他在此地有这么一句,特别提醒诸位同修。
注解里面他引用《造像功德经》里面的一段话,‘若人临终’,在三十三面第二行,第二行最后一句,‘《造像功德经》云,若人临终,发言造像,乃至如麦麰。’这是大麦,就是造像,说那个像很小,像大麦那么大,这是很小了。‘能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有十一功德’,造这么小的像都有这么大的功德,何况造大的佛像、菩萨像?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大概现在有一些人看到这个话,都比赛造大佛像,比赛造大菩萨像,他们造这个像能不能有这么大的功德?看看前面,如果是不净财,那就没有这个功德。所以造像一定要衡量自己的力量,勉强聚集许许多多的不净财,这个像造得就不如法。
所以造像是大家都能造,所得的功德大家不一样。不一样是什么?你造像发心,你的起心,为什么动念头要造这个像,你的动机何在。如果这一尊像,确实是给一切众生种善根的,启发大众孝思的,这个功德就很大。如果这个动机是为了庄严我这个道场,显...(●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东西很多,我相信两、三年他都播不完。我们储存这么多东西在,我们早早想到要利用科技的方式。现在电脑的网路开放,这对我们来讲也是最好流布的方法,许许多多这些资料都在网路上。我们看科技的趋势,在我想像当中十年之后电脑的时代,可能这些电视都会被淘汰掉,每一个人带一个小电脑,电脑就像一本书那么大;十年之后的电脑,可能变成一个很小的小盒子,可以装在口袋里,愈做愈进步。每一个人打开电脑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看到,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你想听经的时候,你都能够收到,太方便了。
所以将来对全世界弘法利生,需要多大地方?我们现在这么大地方足够了,地方小省事,开销小不求人,所有这些力量统统做弘法的工作,做帮助一些苦难众生的工作。我们自己衣食足就很快乐、就很自在,有志同道合的,有七个、八个足够了,人不要太多。我们专攻大乘,每一天在讲台上锻炼,利用科技的方法把它普及到全世界,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流布,把心定下来专门干这一桩事情。我们不必挂个什么招牌,那是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真正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希望把如来的事业做好,这一生就过得很充实,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我也是几十年以来,从学佛以来就有这个愿望,希望有几个真正志同道合的同修,我们共同来做这个事业。同心同愿的人难找,古人所谓‘三人同心,其利断金’,那是一种比喻,你这个锋利能够切断钢铁,有这么大的力量。同心的人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大家把名利看得太重,这就没法子。如何能把名闻利养、人我是非舍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个念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样的人难找,太难了!我深深相信能有五个人,就能把佛法再兴旺起来,跟释迦牟尼佛时代无二无别。世尊当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能起家,今天能够有五比丘,决定能够把佛法兴旺起来。这五个人真正有道心,跟此地所讲真正能把观念、言行转过来,与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这个事业才能做得圆满。请看下面经文: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普广请示经名,世尊说了三个名字,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三个名字其中之一。这是过去译经的大师,从世尊所说的这三个名选一个,选了“地藏本愿”,所以这个经叫《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一定有行,所以“本行”包括在‘本愿’里面,‘行’一定有“誓力”。‘誓’大家知道,地藏菩萨的誓愿宏深,真正是舍己为人。我们今天所讲的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地藏菩萨是第一个模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众生,方成佛道’。我们要问:地藏菩萨有这个大愿,值得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众生景仰,观音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文殊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此地看普广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有。从这个愿来说都叫地藏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广也叫地藏菩萨,观音也叫地藏菩萨,文殊、普贤都叫地藏菩萨,从这个愿说。如果从大慈大悲上说,地藏菩萨也叫观音菩萨,统统都是观音菩萨。千万不要把一个菩萨看作一个人,那么死呆板,你就糟了!所有一切菩萨都是表法的。
所以你成就什么?集一切菩萨之大成,所有一切菩萨就是我一个人,这就对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从我们自己孝亲尊师,从这个愿行那就是地藏菩萨;从慈悲济世,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从用理智不用感情,你就是文殊菩萨;说到做到,言行一致,那就是普贤菩萨。所有一切菩萨是一个人,不是很多人,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学佛,学到老都不能入门,错在哪里?错在我们把所有菩萨分了家,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这糟了!所以你不得其门而入。你真正懂得,一切诸佛是一尊佛,一切菩萨是一尊菩萨,《华严》上一再给我们提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都是说明这个道理,都是讲这个事实,哪里可以分家?这一分家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不断,你就不得其门而入,说老实话经你也看不懂,你怎么能得到这个经教的殊胜利益?这是说到地藏菩萨本誓,从誓愿产生的力。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讲动力,勇猛精进,永不退转。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我们今天看世间人,世间人拼命在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工作?名利。如果他得不到名、得不到利,他就懈怠了,什么都不想干。
昨天报纸上登了一个小东西,我看了很有趣味。讲加州矽谷,那是我在加州住的那个地方,我住在南湾,就是说那个地区。那个地区很多科学家,多半是做电脑、电子的。我在旧金山讲经,他们这些人都来听,这里头博士学位的人很多。我记得我第一次在旧金山讲经,听众大概有八十多个人,三分之二是博士学位,所以那个同修告诉我,他说:法师,你到此地来开博士班。这些人工作都非常努力,每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什么?赚钱。钱赚了之后没地方花,不晓得怎么花法,真的是如此,拼命努力在那里赚钱,是为这个他才那么样的工作。如果没有钱赚,没有利益的话,他一定就不干了。
世间人动力,工作劳动动力是名利,佛法名利舍弃掉,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本誓,他誓愿在推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其实就是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个愿力在推动他。他要真正有这个愿,他一定要断烦恼,一定要学法门,一定要成佛道。为什么?他不断烦恼、不学法门,他就没有能力度众生。由此可知,因为这个愿力成就了自己。自己成就之后,他的愿力才能兑现,才能普度众生。所以诸佛成佛,成了佛之后,决定不住在佛位上,再退到菩萨位子上来,行菩萨道。菩萨是学生的地位,佛是老师的地位,因为在老师的地位上就麻烦了。佛道是师道,提倡的是尊师重道,只有学生来求老师,老师不能任意去教学生,老师要随随便便去教学生,学生对老师就不尊敬了。所以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中国跟印度古时候都是这样的。求学,你来求学,没有老师到你家去教你的,没有这个道理。谁可以到你家去教你?菩萨。菩萨是同学,同学就没有这样尊严,同学可以随便。所以经上讲‘作不请之友’,你不来找我,我可以去找你,那是菩萨,菩萨方便了。我们关系是同学关系,我们不是老师的关系,你要懂得。表演做老师的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表演做同学的许许多多诸佛如来,示现成菩萨的身分,来跟我们做同学,来帮助我们。
实在讲这些人早就成佛,这是真正的慈悲,帮助佛来教化众生,不是内行人帮不上忙,不是内行人不能观机,不是内行人不能问,问不出来。所以我常说,学佛就是唱戏、就是表演,经典就是剧本。诸佛菩萨在此地表演,表演得多活泼。特别是在《华严经》上看到,那个法会多少人,如果从经开始到整个经的结束参与的团体,不能算个人,参与的团体总共就有两百二十八类,有这么多。我们讲从团...(●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东西很多,我相信两、三年他都播不完。我们储存这么多东西在,我们早早想到要利用科技的方式。现在电脑的网路开放,这对我们来讲也是最好流布的方法,许许多多这些资料都在网路上。我们看科技的趋势,在我想像当中十年之后电脑的时代,可能这些电视都会被淘汰掉,每一个人带一个小电脑,电脑就像一本书那么大;十年之后的电脑,可能变成一个很小的小盒子,可以装在口袋里,愈做愈进步。每一个人打开电脑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看到,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你想听经的时候,你都能够收到,太方便了。
所以将来对全世界弘法利生,需要多大地方?我们现在这么大地方足够了,地方小省事,开销小不求人,所有这些力量统统做弘法的工作,做帮助一些苦难众生的工作。我们自己衣食足就很快乐、就很自在,有志同道合的,有七个、八个足够了,人不要太多。我们专攻大乘,每一天在讲台上锻炼,利用科技的方法把它普及到全世界,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流布,把心定下来专门干这一桩事情。我们不必挂个什么招牌,那是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真正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希望把如来的事业做好,这一生就过得很充实,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我也是几十年以来,从学佛以来就有这个愿望,希望有几个真正志同道合的同修,我们共同来做这个事业。同心同愿的人难找,古人所谓‘三人同心,其利断金’,那是一种比喻,你这个锋利能够切断钢铁,有这么大的力量。同心的人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大家把名利看得太重,这就没法子。如何能把名闻利养、人我是非舍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个念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样的人难找,太难了!我深深相信能有五个人,就能把佛法再兴旺起来,跟释迦牟尼佛时代无二无别。世尊当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能起家,今天能够有五比丘,决定能够把佛法兴旺起来。这五个人真正有道心,跟此地所讲真正能把观念、言行转过来,与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业才能做得圆满。请看下面经文: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普广请示经名,世尊说了三个名字,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三个名字其中之一。这是过去译经的大师,从世尊所说的这三个名选一个,选了“地藏本愿”,所以这个经叫《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一定有行,所以“本行”包括在‘本愿’里面,‘行’一定有“誓力”。‘誓’大家知道,地藏菩萨的誓愿宏深,真正是舍己为人。我们今天所讲的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地藏菩萨是第一个模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众生,方成佛道’。我们要问:地藏菩萨有这个大愿,值得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众生景仰,观音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文殊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此地看普广菩萨有没有这个愿?有。从这个愿来说都叫地藏菩萨,普广也叫地藏菩萨,观音也叫地藏菩萨,文殊、普贤都叫地藏菩萨,从这个愿说。如果从大慈大悲上说,地藏菩萨也叫观音菩萨,统统都是观音菩萨。千万不要把一个菩萨看作一个人,那么死呆板,你就糟了!所有一切菩萨都是表法的。
所以你成就什么?集一切菩萨之大成,所有一切菩萨就是我一个人,这就对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从我们自己孝亲尊师,从这个愿行那就是地藏菩萨;从慈悲济世,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从用理智不用感情,你就是文殊菩萨;说到做到,言行一致,那就是普贤菩萨。所有一切菩萨是一个人,不是很多人,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学佛,学到老都不能入门,错在哪里?错在我们把所有菩萨分了家,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这糟了!所以你不得其门而入。你真正懂得,一切诸佛是一尊佛,一切菩萨是一尊菩萨,《华严》上一再给我们提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都是说明这个道理,都是讲这个事实,哪里可以分家?这一分家就落在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不断,你就不得其门而入,说老实话经你也看不懂,你怎么能得到这个经教的殊胜利益?这是说到地藏菩萨本誓,从誓愿产生的力。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讲动力,勇猛精进,永不退转。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我们今天看世间人,世间人拼命在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工作?名利。如果他得不到名、得不到利,他就懈怠了,什么都不想干。
昨天报纸上登了一个小东西,我看了很有趣味。讲加州矽谷,那是我在加州住的那个地方,我住在南湾,就是说那个地区。那个地区很多科学家,多半是做电脑、电子的。我在旧金山讲经,他们这些人都来听,这里头博士学位的人很多。我记得我第一次在旧金山讲经,听众大概有八十多个人,三分之二是博士学位,所以那个同修告诉我,他说:法师,你到此地来开博士班。这些人工作都非常努力,每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什么?赚钱。钱赚了之后没地方花,不晓得怎么花法,真的是如此,拼命努力在那里赚钱,是为这个他才那么样的工作。如果没有钱赚,没有利益的话,他一定就不干了。
世间人动力,工作劳动动力是名利,佛法名利舍弃掉,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本誓,他誓愿在推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其实就是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个愿力在推动他。他要真正有这个愿,他一定要断烦恼,一定要学法门,一定要成佛道。为什么?他不断烦恼、不学法门,他就没有能力度众生。由此可知,因为这个愿力成就了自己。自己成就之后,他的愿力才能兑现,才能普度众生。所以诸佛成佛,成了佛之后,决定不住在佛位上,再退到菩萨位子上来,行菩萨道。菩萨是学生的地位,佛是老师的地位,因为在老师的地位上就麻烦了。佛道是师道,提倡的是尊师重道,只有学生来求老师,老师不能任意去教学生,老师要随随便便去教学生,学生对老师就不尊敬了。所以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中国跟印度古时候都是这样的。求学,你来求学,没有老师到你家去教你的,没有这个道理。谁可以到你家去教你?菩萨。菩萨是同学,同学就没有这样尊严,同学可以随便。所以经上讲‘作不请之友’,你不来找我,我可以去找你,那是菩萨,菩萨方便了。我们关系是同学关系,我们不是老师的关系,你要懂得。表演做老师的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表演做同学的许许多多诸佛如来,示现成菩萨的身分,来跟我们做同学,来帮助我们。
实在讲这些人早就成佛,这是真正的慈悲,帮助佛来教化众生,不是内行人帮不上忙,不是内行人不能观机,不是内行人不能问,问不出来。所以我常说,学佛就是唱戏、就是表演,经典就是剧本。诸佛菩萨在此地表演,表演得多活泼。特别是在《华严经》上看到,那个法会多少人,如果从经开始到整个经的结束参与的团体,不能算个人,参与的团体总共就有两百二十八类,有这么多。我们讲从团...(●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们供养人要劝导他、提醒他,希望他回头。他能回头,能够修福,能够以自己的智慧身体,真正从事义务的社会教学工作,这就是大布施,整个身心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奉献给众生。我在北京看到有很大的招牌,上面是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佛教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决定没有一丝毫私心,决定没有一丝毫求报酬的这种心愿,这叫佛菩萨;如果在服务里面有占有、贪图享受,那就是凡夫,那就不叫佛菩萨。希望我们学佛的人,对于佛经的义趣,经上常讲‘深解义趣’,你解得浅还不够,深解。佛经上讲的果报正是一点都不假,得的果报,譬如说你三劫作天王,就以天王的身再行布施,佛家讲‘舍得’,你得的果报也要把它舍掉。怎么舍法?福报与一切众生共享,不是自己独享,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福报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布施的事同样,并没有增加,还是布施这么多,心要不一样福报就不一样,布施的福随著自己心量在产生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把这一些布施的福,自己不要、自己不享受,愿意把自己布施的福报、修行的福报,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去享受,自己完全舍弃掉,是不是你的福报真的就没有?不是的,更大。前面是三小劫,这是十大劫,“常为大梵天王”,你这个福报怎么会舍掉?舍不掉,愈舍愈多,愈施福愈大。这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他才愿意做、欢喜做,决定没有吝啬,全心全力在做,一丝毫保留都没有;他懂得道理,了解事实真相,知道这个作法才是应当的、才是该做的。在这一节里面,青莲法师的注解注得很多、注得很详细,说明为什么要回向,诸位自己能看得懂,我们就不多说了。再接著看下面的经文: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
这一句都是讲能布施的人。“等”,包括我们大家都在里面。
【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这段是教给我们修补旧的寺庙、塔像,功德超过新建。这个道理在哪里?理甚深甚广,在我们现在讲,旧道场有它历史的根源,有它文化的背景。他这里面说了三个意思,第一个‘人胜’,过去有很多人在这里修行证果,我们走进这个道场,真的自自然然就起见贤思齐念头,生起这个心,这个力量很大很大。像我们今天如果到庐山看东林寺,立刻就想到当年慧远大师在这里念佛、在这里成就,尊敬的心、效法的心立刻就生起来,新建道场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这是修旧的功德超过新建。第二个‘令他起信’,这个道场源源流长,自古至今代代不绝,因为新道场建立,别人到那个地方去参访,信心总不如旧道场的信心坚固。第三个‘报恩’,报祖师大德之恩,祖师大德的道场要维护,我们今天到苏州看到灵岩山的道场,就会缅怀印光大师的德行,这一定的道理。在海外这些弟子们,只要有机缘出钱出力,把祖师的道场恢复,报祖庭之恩。这就说明修旧的比建新的功德还要大。
“遇先佛塔庙”,祖师的道场。“或至经像”,经书,旧的经书,那个价值高,旧的经书已经传了多少代,你想一想前面多少人读过,今天传到我们手上,我们读了之后还要传给后人,这一份的恩情,你知道有多深?这是故旧超过新印。它这里面有一份恩德感情存在其中,这是新印的经书里头没有,旧的本子有这份恩情在里头,所以旧的东西要修补。但是我们现在印刷这些纸张修补不容易,这的确是西洋人的观念,旧的就不要、就丢弃。中国过去这些古书可以修补,线装书纸质非常柔软,在中国大陆印书最普通的毛边纸。我们今天诸位看到这个书道林纸,这种纸张能保持多久?大概能保一百多年,一百多年之后这个书就变成灰、变成粉,你看到这个纸张很好看、很漂亮,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中国的毛边纸,你看到土土的、黄黄的、软软的,没有外国纸张好看,毛边纸可以保存五百年。比较考究一点的用连史纸,现在不晓得大陆线装书有没有连史纸,连史纸非常软,过去民国初年上海哈同印的《频伽藏》是连史纸,过去比较好一点的书都用连史纸来印,连史纸非常软,可以保存一千年,如果有损坏可以裱褙,所以确确实实能够保存几千年没有问题。这是中国文化跟外国东西不一样的地方,外国东西好看不耐久,中国东西不好看很耐久。修补旧的经、旧的佛像,旧的佛像多少人拜过,多少人供养过,所以是“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观念,这正确的观念,不要以为修补旧的佛像功德不大,建新的功德大,新的建筑得富丽堂皇,非常美轮美奂,不晓得修补旧的比新建的功德要大很多倍,实在讲没办法说。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这就讲遇到这些旧的寺庙道场、旧的佛菩萨形像、旧的经典,你要是遇到之后,你发心来给它修复修补,你一个人有能力自己做好,你的功德圆满,自己没有力量,或者劝你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来做,乃至于劝百人、千人,集合群众的力量,你来提倡,跟大家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它的好处。但是旧的道场修复,那一定要礼请法师来住持,如果里面已经有法师,也要请法师弘法利生。这一桩事情我在过去,在此地早年常常劝勉我们的听众,听众们常常讲没有法师到这边来讲经说法,佛法难闻。我告诉他大家,我说:不是没有法师来讲经说法,是你们不喜欢听佛法;他听了,听不懂。我在这里讲经说法听众这么多,为什么说他不喜欢听佛法?我再跟他做解释:你们听我讲,我讲了多少年?讲佛法,在讲台上千锤百炼才有今天这个成绩,你们来享受果报,你们来享受现成的。我在初学的那时候,也讲得结结巴巴的,你们会听吗?你不喜欢听,那不喜欢听,讲经的法师就打退堂鼓,下台了,不再讲经。
你要懂得培养法师,好像种树一样,你要肯种树,将来才有果实,才有收成。这个意思因为讲得很多遍,这一边同修大家渐渐懂得,初学哪有能讲得好?讲不好也要天天去听,讲好了不听没有关系,无所谓。刚刚初学讲经的人需要人捧场,需要人鼓励,你们大家都不去听,他的信心完全丧失掉。所以我说喜欢听经是什么?喜欢听初学的人讲经,决定不缺课,让这些初学讲经的这些法师有信心,‘大概我还讲得不错,听众不少’,同时这些听众,逼著他天天讲经,他才能学得出来,他才会认真努力去修学。为什么?他要不认真,他下不了台,一定要做充分准备,纵然讲得不好,这一堂也能应付得过去。所以听众是监学,听众是老师,听众是督促他们,这个样子经过三年五载,他在讲台上才能讲得像样,才能讲得如法;真正讲得好,至少要有十年的经验,十年不能间断。纵然不能每天讲,一个...(●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8 18: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