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3|回复: 8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十九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九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八十九面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
    「如《心地观经》曰:三世觉母妙吉祥」,这是称赞文殊菩萨,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老师,代表智慧,智慧永远居师道,老师这个地位。「又妙德者,《法华嘉祥疏》曰:文殊,此言妙德」,此是此方,中国的话,「以了了见于佛性故」,标准都是明心见性,「德无不圆,果无不尽,称妙德也」。中国人常讲德圆果满,果圆满了,尽是满的意思,这才称之为妙德。「《会疏》曰:具三德祕藏,神化不思议,故名妙德」。三德是讲法身、般若、解脱,也说是智德、断德、恩德。智是智慧,自性般若智慧现前,这是智德;断是三种烦恼都断尽了,无明、尘沙、见思烦恼统统断尽,这成佛;恩德,是佛的利他事业,不但是成佛之后,即使在未成佛之前行菩萨道,也是同佛一样的普度众生。所以这三种德也都圆满。神化,化是教化,神是形容,不可思议的意思,总称为妙德。
    「妙吉祥者,《圆中钞》曰:微妙三德,同佛所证」,或者说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祕藏,或者说智德、断德、恩德,两种说法都能讲得通,跟佛所证得的是一样,「故亦云妙吉祥」。「惑业苦三」,迷惑、造业、受苦,「有少分在,皆未吉祥」,必须都断干净。由此可知,实报土里面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的习气没断尽,他就不能够称为吉祥。吉祥依照这个定义来讲,只有妙觉果位才真正称之为吉祥。「位居究竟」,究竟位是妙觉如来,「三德圆彰」。这个三惑断尽了,《华严经》上说的妄想分别执着,在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下面的三土,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都超越了,这才真正称之为吉祥。
    「文殊于菩萨众中」,他表的是「智慧第一,本为龙种尊王如来,现在北方常喜国成佛,号宝积如来,未来成佛,号普见如来,故知文殊大士乃过现未三世成佛者。今示现会中,大智独尊,表此法门,惟大智方能信入」。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文殊菩萨这些事迹,说明他是三世示现成佛,实际上早就成佛了,本来就是佛,这是自性般若智慧的圆满显示。在世尊这次法会当中,他在此地表法,是说唯有像文殊菩萨这样的智慧,才能够深信不疑,才能够往生净土。「又妙德者,了了见佛性故,今邻普贤位列上首,正表禅净不二之旨」。文殊菩萨是禅宗、密宗都特别崇拜的大德,我们看藏密都供文殊师利菩萨,禅宗道场也都是供文殊菩萨,因为他们求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要求文殊菩萨加持。在此地代表禅跟密跟净土,是三而一、一而三,都是求明心见性。这三个法门都是属于捷径,捷径当中的捷径那就是净土。净宗法门不可思议,真正是大智、大愿这种根性,才能得到净宗真实利益。
    大愿、大智与读书认不认识字确实没有关系,这一点我们要清楚。与什么有关系?与清净心有关系,与平等、慈悲有关系。惠能大师为我们所示现的,他开悟之后,哪一宗都通,全通了。他没有念过书,他不认识字,你看他慈悲、谦虚。普贤十愿,你细心去对照他一生的行谊,「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你一条一条去对,他统统圆满做到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佩服的地方,应当向他学习。念老末后这个结论,说明他在这个法会上代表禅净是一不是二。禅不能成就,净能成就,成就的地位跟禅没有两样,甚至于比禅还要殊胜。
    再看第三位菩萨,「当来承传,弥勒菩萨」。「弥勒,此云慈氏」,弥勒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慈悲,「菩萨之姓也,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翻成中国意思是无能胜。「具足」,姓跟名合起来这是具足,意思是「慈无能胜」,那说他特别慈悲。在中国南宋,跟岳飞同时代,布袋和尚,《高僧传》上有记载,但是他姓什么没有人知道,从哪里来的也不晓得。这个和尚也好象是疯疯颠颠的,每天背个大布袋到处去化缘、去游化,人家供养他的东西往布袋里一放,背着就走了。传记里面有记载,有人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放下,两个手也表示,就是叫一切放下,大家看这个样子懂得了。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拿起来,背了就走了。这个含意很深,放下之后要提得起,放下之后就放下了,提不起来,那没用处;放下是自己,提起是为众生。没人晓得,圆寂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自己把自己身分暴露之后,真走了,这在佛法承认,这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说自己是什么佛菩萨再来的,说了又不走,这是假的,这是在迷惑众生。说了走了,你再想亲近他亲近不到了。
    所以,确实有真人、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他不透露身分,你完全看不出来。他做的一些事情,有的时候你很欢喜,点头赞叹,有时候你也会摇头,你觉得他做错了,其实他有他的道理在。你要能看穿了,你才晓得他没有一桩事情是做错的,都是在教化众生,都是在帮助众生觉悟。众生根性不相同,他所用的手段也不一样,他们非常活泼,真实智慧,真实利益,这都是等觉菩萨再来的。所以中国人从此之后,弥勒菩萨统统塑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这尊像就流传差不多是七、八百年了,南宋时代。
    「《弥陀疏钞》云: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族」,这是说他姓的来源,在母胎当中就有慈悲心。「又过去生中,遇大慈如来,愿同此号,即得慈心三昧」。这是讲菩萨过去世,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想续佛慧命怎样才能做到?佛门讲经的人多了,佛的慧命才能延续,佛的正法才能常住。我讲经行吗?古人讲经都是开悟之后,明心见性了,这才出来讲经,才能够著书流传给后世。如果没有真修、没有实证,没有人敢做,这个传统是大家都公认的,大家都遵守的。到今天讲经的人没有了。
    我们初学佛听到这些事实真相,所以从来没有念头说发心出来讲经,不敢发这个念头。我到台中去学佛是去听经的,不是去学讲经的。没有想到到台中不到一个月,我就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培养讲经人才。我问老师,我说照古大德这个标准,我们怎么敢讲经?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的公案,就说错一个字,要背这么大的因果,谁敢?老师告诉我们,是难,没错,佛讲的话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现在要不讲的话佛法就灭了,没人讲了。我们怎么讲法?不得已而求其次,我们不敢讲经,我们讲注解。注解错了那是作注解的人他负责任,我只要把注解讲得不错就行了。注解里头也很深,自己不懂怎么办?不懂,把那一段念下去就好了,别讲。孔子说得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知道的,没错误,我敢讲,我没有把握的我不讲,不讲不算错。这样我们就劝自己出来学习,希望自己做个抛砖引玉的工作,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把他引出来。他们的成就在我之上,一代一代的再提升,大概有个五、六代佛法就兴旺起来了。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今天不能把它断掉,遇到学佛的同修都要鼓励他。
    注解,一定要用古人的注解,为什么?古人有修有证,现在人注解就很难讲了。经典,一定要用《大藏经》里面有的,这是标准,《大藏经》里头没有的这靠不住。夏莲居这个本子民国初年出来的,这个本子《大藏经》没有,但是《大藏经》里头有会集本,王龙舒的会集本。如果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能够在乾隆年间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收在《龙藏》里头。可惜在那个时候会集本只有王龙舒的,所以王龙舒的本子收在《龙藏》里头,也收在日本《大正藏》里面。这个会集比王龙舒居士会集得完备,为近代一些大德视为善本,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要发心承传。肯定夏老居士的会集之功不可没,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真实智慧,以经注经这个很难。我们真正要学习的人,这个会集本可以开一个专科的课程,这里面引用的八十三种经论,要不要把那些经论都查出来看看?应当。这些经论多半都有注解,看看古大德怎么注的。为什么?这部经、这个法门确确实实能够在末法往后九千年起作用。往后九千年包括我们现在,我们必须深信不疑,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决定得生。
    造作罪业不怕,现在人哪个不造罪业?佛菩萨会原谅这些人。为什么?过去你不应该造罪业,你从小学过;现在你造罪业,你从小没学过,你不知道。无知所犯的过失,世间人都不愿意惩罚你,何况佛菩萨!所以只要知道错了,能够发露忏悔,后不再造,这就是真佛弟子。普贤十愿第四「忏悔业障」,忏除业障之后「常随佛学」,这句话重要。依照佛的经教来学习,经教里面教我们做的,努力认真去学习;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一定要守住,不能违背,不可以违犯,依教奉行。同时我们知道,佛为什么教我们不能做,肯定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有利益的。你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你会很欢喜接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实在讲肩负的使命非常沉重,佛法能不能存在,传统文化能不能存在,都在我们肩膀上,我们自己不能认真学习,后代就没有了。自己不行,不行也要做个好样子,希望底下一代比我们更好,一代比一代好,五、六代就能够复兴。一定要遵守老祖宗的方法,老祖宗的方法好,如果不好,怎么能流传几千年?几千年当中,多少人学习都遵守成规,而不改变它,这里头一定有大道理。一步改变灾难就现前,能守住老规矩就有好处。
    我们学佛学了六十年,锲而不舍,明白老的这些规矩、方法真好,它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利益太大了,一般人体会不到,他心不清净,他名利心很重,他体会不到。清净心生智慧,心不清净生烦恼,烦恼跟圣学完全相违背,清净平等心跟圣学相应。我们能够把烦恼习气淘汰一分得一分利益,淘汰两分得两分利益,慢慢来,一分一分的去淘汰。有了相当的基础,你对于这个学术深信不疑,不再有疑惑,你进步就快了。开头十年进步很缓慢,时间又这么长,一定要把它熬过来,决定不能退步。再辛苦也要往前精进,愈往后面愈容易,因为你不怀疑了,清净心现前。欢喜心现前,法味尝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你根基定了。学佛,退转或者放弃再去搞别的,都是这个关口过不去,没有耐心。当然环境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在今天,修学的环境确实找不到了,古时候有这些寺院丛林,现在没有了,现在完全要靠自己。所以我们自己如果有能力,有这个福报,一定要照顾行者,真正修行的人。有一个照顾一个,有两个照顾两个,全心全力照顾他、成就他,要把他看成这是传统文化、这是佛菩萨的传人。照顾他,也要督促他,不能害他。照顾他害他的人很多,怎么害他?你把他照顾很周到,让他舒舒服服的,他名利心生起来,道心退失了。你说我照顾他有功德,其实你把他毁掉了。
    真正照顾他,得要让他修苦行,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真正照顾他。物质生活太丰厚,不是照顾他,是害他,他能不起贪恋吗?顺境里面,贪恋心才起来,毁掉了。所以护法不容易,没有真实智慧,怎么能护法?我过去也常常提出这个问题,护法谁来做?弘法的人。早年我学佛,我认为四十岁之前,学生,在道场一定是义工的身分,什么都做。为什么?修福报。否则的话,将来你学成了,你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对于弘法利生有障碍,一定要修福。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单有慧没福不行,单有福没慧也不行。佛菩萨教人福慧双修,你看「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就是福慧,足是满足,福、慧两样都满足了,这成佛了,不是学一样。
    福从哪里来的?从苦行里头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佛提倡苦行。这个经里面,大迦叶尊者代表苦行,那是大富长者出身;释迦牟尼佛一生修苦行,王子出身。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永远不会失掉,这是福报。在经论里面佛告诉我们,这世间福报,财富、地位这些都是从布施来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出家人用什么布施?过去托钵,三衣一钵,一文钱也没有,用内财布施。内财是什么?做义工。随时随地,任何场所,我们遇到了,这随缘。我们走在道路上,看到道路旁边有垃圾,我们把它捡起来放在一个妥当地方,这都是内财布施,对一切行人是布施。不一定什么事情,只要跟人接触的时候,布施的缘就现前。在大庭广众里面学谦让、学恭敬,你说是不是布施?全是的。没有一处不是修福、修慧的机会,所以你自己要认识,不要把这个机会放过。
    经教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部分,不学不知道,学了才晓得,学了要天天反省、天天对照,哪些我有没有做到。普贤十愿你说是不是布施?第一个恭敬,对于一切人都礼敬、都谦让。别人做的好事,我有能力,帮助他做,没有能力,赞叹他做,这属于赞叹。赞叹,有能力不帮助,这个赞叹不是真的。他做好事,我们有能力让他好事更提升,让他的影响更扩大,不就更好吗?我们能加一分力量进去,随喜功德。不是赞叹表示一下就完了,那不是真的,真修是全心全力帮助他。不求果报,名闻利养都不沾,这叫真实功德。为名为利、为有条件的,那就不是布施供养,那是一种生意买卖,商业行为了。所以要认识清楚。好事没有离开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你懂得你就会做。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时时刻刻做我们的样子,你看他任何一个机会他都没错过,都能掌握住,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做错事情应当忏悔,别人做错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称赞如来,别人有好处赞叹,别人做错事情不提,自己做错事情向人忏悔,这就是自行化他。他做错事情,他自己说出来可以,别人不能说。他的境界没有提升,时节因缘没成熟,你说他的过失,他记恨在心,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害了他,严重会造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真正修行人最大的忌讳。所以,善护三业在本经里头,是把口业摆在第一条,这都不多见的。本经讲善护三业,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看一般经典里面,讲到三业一定先讲身、口、意,我们这个经上是口、身、意,它顺序调了,这里头有深意在里头。口业最容易犯,最困难的,就是口业,很容易造。所以,一定要谨言,小心谨慎,多听少说。真正有智慧的人、聪明人,言语一定少,言语虽然少,有分寸、有力量,让人听到能受感动。
    布袋和尚在中国的示现感人很深,中国人称他作欢喜佛,把他放在寺庙大门口天王殿的当中。天王殿是山门,你一进门头一个就看到他,旁边是四大天王,头一个看到他。那代表什么意思?像弥勒菩萨这样慈心,慈悲心、欢欢喜喜的人才能入佛门,佛家「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有贪瞋痴慢疑,这都没办法入佛门,这个五条是入佛门的五大障碍,这个东西要拔除,真的入佛门了。首先学的四大天王的表法,东方天王代表负责尽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负责任,尽心尽力去做。南方天王代表增长,要天天有进步,日新又新。西方天王代表多看,北方天王代表多听,这是手段,多看、多听你才能增长智慧。
    他的塑像都含的很深教育意义在当中,东方天王拿的是琵琶,弦乐器,表什么?表中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能太过头,也不能不到位;不到位是傲慢,太过头了显得巴结人,要守礼。现在人见人最敬礼是三鞠躬,你在三鞠躬后头再加一鞠躬,就巴结人了,这个不合礼;人家三鞠躬,我两鞠躬就够了,显得傲慢。一定要如理如法,不能过分,不能够不到,代表中道。那个弦你看太紧了它就断掉,太松了它又不响,一定调到恰到好处,音色才美。所以它是表法的。在儒家代表中庸之道,佛法就是讲中道,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中道是没有标准的,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不同,活的,自己要能够把握住,这是智慧。南方天王手上拿的剑,剑代表智慧,断除一切烦恼,洗刷一切垢秽。西方天王要多看,这个社会很复杂,多变的,变化很大。他手上拿的是龙、是蛇,龙蛇都是代表多变,非常不稳定。右手拿着个珠,代表三昧,在变化当中你能够不变,你就能看出它,你才能掌握多变的人事物的环境。北方天王拿的伞盖,伞盖就今天讲的防止污染,特别是防止心地上的污染。
    你看它都有意思在里头的,你都要是知道的话,这不就是教育吗?所以佛教教育跟艺术融合在一起,这是最圆满的教学方式。不像现在,艺术跟课堂分开的,上完课之后到博物馆去参观。佛教的教室就是博物馆,博物馆就是教室,它融合在一起。所以寺院它是个艺术,多彩多姿艺术的宫殿,这教室,你在这个地方,你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全是智慧。这是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介绍天王殿,每个殿堂都有表法,很深的用意。我们就在这里能想到弥勒菩萨。
    我们再往下看,「又《悲华经》云: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这真的是大慈大悲。刀兵劫是战争,在战争当中他拥护众生。这个地球有史以来战争没中断过,只是规模有大小不一样,地区有广狭不同。菩萨大慈大悲,在战乱当中保佑众生,用什么保佑?用慈悲,中国人讲的「仁义忠恕」。怎样化解这个灾难?那是教育,教育确确实实能解决问题。众生迷失了自性,这就变成佛经上常常讲的可怜悯者,为什么?他本来是佛,现在变成这样的,他本来是「清净平等觉」,现在变成无恶不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个原因一定把它找到。原因找到你就不会再责怪他,你会同情他,你会原谅他,你会帮助他回头。
    第一步帮助他断恶修善,在六道里头保住人天的身分,不堕恶道。在思想上,要帮助他认识宇宙万有的真相,让他了解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事物跟自己什么关系。这个关系中国人是最重视,但是中国人讲得不究竟、不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不再向上提升了。《弟子规》里头发展的,「凡是人,皆须爱」,人以外,畜生要不要爱?有,也说到了,「爱屋及乌」,这说到了禽兽。有没有说到植物?也有,山河大地也有,但是虚空法界就没有了。佛家讲的这个慈悲、爱心遍法界虚空界,佛法的心量没有止境的,真正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是真心,说到究竟圆满。这心是什么心?慈悲心、爱心。自性是真诚,体是真诚,真,它不是假的,诚,不是虚伪的。对待一切,或是自或是他,都是一片爱心,这个爱里头有「清净平等觉」,对自己如是,对别人亦如是,自他不二。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就能真正帮助苦难众生,消烦恼、化灾难。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菩萨的慈悲。
    底下讲,「是则慈隆即世,悲臻后劫,至极之慈,超出凡小,故无能胜」,没有能胜过他的。我们学佛,弥勒菩萨是我们学佛头一个对象,因为我们一进山门第一个看到他。所以佛家有所谓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他代表了整个的佛法。确确实实代表了今天我们讲的宗教的核心,无论是哪个宗教没有不讲慈悲的。佛家讲慈悲,《新旧约》,三个宗教所依据的经典,犹太教依《旧约》,基督教依《新约》,天主教《新旧约》都学。这部《圣经》里讲什么?「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就是弥勒菩萨的慈悲。伊斯兰教,这是世界上信仰人口很多的宗教,他们告诉我,他们的信徒全球大概有十五亿。基督教,通常是把这三个合在一起,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合在一起,二十多亿人。这两个宗教加起来超过世界人口一半,超过了。你看《古兰经》每一段经文前面,一定有一句「真主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我们看许许多多宗教经典,我们用四个字就全包括了,「仁慈博爱」,统统包括了。仁慈博爱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弥勒菩萨代表了。
    「大士位居补处」,这是说他现在,他是我们现前的娑婆世界第五尊佛,现在是补处菩萨,后补佛。在什么地方?在兜率天,「现在兜率内院」。「四千年后」,这个四千年是兜率天的四千年,兜率天人的寿命四千岁,是他们那个天上的四千岁。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时差太大了。我们要这样计算下来,一天是四百年,四千岁,这里讲「指兜率天之四千年,相当于地球上之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他什么时候到地球上来示现成佛?在地球上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之后他来了。「下生此界成佛」,是我们贤劫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之后第五尊佛。大迦叶尊者在鸡足山入定,等他下来,迦叶尊者还在,现在三千多岁,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给他。「福德殊胜。三会龙华,度生无量」。释迦牟尼佛一生三百余会,办班教学三百余会;弥勒菩萨的会只有三会,三会都很大,时间都很长。我们释迦牟尼佛最大的一会,在我们世间人看是般若,《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所以,弥勒菩萨的法缘非常殊胜,虽然只有三会,会众、得度的人数这是无量无边。慈悲,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受人欢迎、都受人尊重,你爱人,人家怎么会不爱你!菩萨首先就把爱布施出去,对谁他都是先爱他。
    「本经以上三大士为菩萨众中上首,盖因三大士净土缘深,正好影响海会大众,同归净土。」在本经众成就当中的菩萨众,会集本是以这三位菩萨为上首。「《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于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继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这段经文,我们看出他跟净土宗的关系,跟净土宗的缘分。「又偈云」,这都是《普贤行愿品》里面经文,我早年就是看到这两首偈,我对净土才相信。「又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从这首偈里头很清楚我们就看出,他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才成就这个大愿。也就是说,他的十大愿王怎么修圆满的?在极乐世界修圆满的,极乐世界对他的帮助就太大了。换句话说,他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这样的殊胜功德,能叫他十大愿王每一愿都圆满,这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们看这段文,普贤菩萨在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十愿发后他又说,是人临命终时,跟他一样发十大愿,修普贤行。所以普贤跟净宗关系非常密切,第二品就是「德遵普贤」,第二品还是序分。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修什么法门?就修十大愿王,每个人都是修十大愿王成就的。世尊在《华严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而十大愿王的圆满还在西方极乐世界。难怪《华严经》最后一着,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的圆满,大愿的圆满是在极乐世界。我们就肯定了、明白了,这十愿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这个理跟事就清清楚楚的。也就肯定古大德都说,《华严》、《法华》最后的归趣就是极乐世界,就是《无量寿经》。所以说,《华严》是一切法门的根本,《无量寿》是《华严》的核心。
    我们对这部经的地位搞清楚了,这部经的功德、利益明白了,信心跟愿心才生得起来。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你会选到这一门?无量诸佛世界,为什么选择极乐世界?你对它认识不清楚,不能透彻明了,半信半疑,这是正常现象,一点都不奇怪。一听了就完全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就知道,那是经中所说的,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如来。这一生遇到这个缘分,得无量诸佛威神加持,你才能立刻相信不怀疑,而且发愿往生,真干,你真成就了。这也不是偶然的事,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一个人的过去世,如果每个人的过去世生生世世我们都了解,我们就不稀奇了,知道人家善根深厚。所以,修十大愿王,真正依照十大愿王去修学。
    所以我们净宗学会当年成立,在美国,我写了个缘起,里面提出修行五门功课,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扼要,人人都能记得住。第一门净业三福;第二门六和,六和敬;第三门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门六度;第五门普贤十愿,就够了,我们认真学习这个,决定得生净土。虽然提出来了,十几年看不出效果,我就着急了,这什么原因?不难,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不能成功?到底毛病出在哪里?我们的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跟六波罗蜜做不到,是因为什么?三福里头第一条不能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没做到,其余的全落空了。这怎么办?我们想到这一条怎么做法?这就想到儒释道的三个根。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希望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有前面两个这样的基础,《十善业》就没有问题。所以儒释道的三个根都在净业三福第一条,引起我们重视,这么多年来愈想愈有道理。如果不从儒释道三个根下手,佛教都变成清谈,都变成玄学,不能落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    2011/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二百九十面第八行,就是第二段:
    「本经以上三大士,为菩萨众中上首,盖因三大士净土缘深,正好影响海会大众,同归净土」,前面我们学到此地。「《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于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继云」,接着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这是举个例子,修普贤行念佛求生净土临终的状况,这个人在临命终时最后一刹那,就是断气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败坏。灵魂离开身体,这个身体没有灵魂的支持,很快它就变坏了,这种常识我们有。动物,一般提供人饮食的,家里养的这些畜生,我们看到是活活泼泼。杀死之后,如果放在那个地方,两天气味就很难闻,身体就容易败坏。人的身体跟动物没有两样,神识离开身体之后,一般二、三天就产生变化了。此地讲的一切诸根,眼耳鼻舌身、五脏六腑都败坏了。这是说自身。
    这个身体无常,我们要常常想到,这都是诸法实相。了解真相,我们对这个身体就不会贪恋,而且非常珍惜,借假修真。这个身体是假的,存在时间短暂,如果善于运用它,在短暂时间当中把真性引导出来。灵魂是迷惑的状态,灵性是灵魂觉悟的状态,觉悟就称为佛菩萨,称为灵性。迷了自性,中国古人称它作迷魂,孔子称它为游魂。灵魂是世间人一般对它一个美好的称呼,实际上它根本就不灵,迷失自性没有不迷惑颠倒的。所以,它带着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于是它就没办法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愈迷愈深,一世比一世辛苦。如果有善根,遇到佛法那是个转机。所以善导大师讲,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他说「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遇到最殊胜的缘,品位就会提升得很高;遇的缘不善,勉强往生也算是很不错,我们看起来都是无比的殊胜。能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就保证一生成佛,这个太稀有了!
    所以要认识诸法实相,凡不是真的都不可以留恋,都应该把它放下。放下,理跟事统统放下,但是我们初学的时候需要佛法帮助,我们暂时要用它。什么时候从事上都放下?开悟了,真正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连事都要放下,理事完全放下。放下之后才叫做随缘妙用。所以随缘妙用是法身菩萨才有的,普通一般人没有。极乐世界是很特殊,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这些菩萨也能够随缘妙用,那是因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的加持。如果没有佛陀的加持,他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这个能力去帮助众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劝人求生净土的,净土之殊胜于此可见。这是我们六根这个身体不是真的。
    「一切亲属悉皆舍离」,这也不是真的。亲属是什么?过去结的善缘、恶缘,这一世到这个人间来,又聚会了,有聚有散,聚散无常,要看破。如果不看破,那是严重的情执。情执它系缚你在六道,你出不去,而且生生世世陷在迷执里头,一世比一世痛苦。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看破。大乘佛法讲得透彻,一切法心现识变。我们讲识变这个范围,这个范围是十法界,十法界怎么变的?从心想生。既然从心想生,净念、善念就重要,这要从小有人教。谁来教?诸佛菩萨。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修养成纯净纯善,纵然达不到,方向没错,这样就能生净土,心净则国土净。净土在哪里?四圣法界是净土,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相对的是六道凡夫,六道是染污,称为秽土,严重的染污,现在染污到极处了。我们懂得染净的根源是来自一念,一念正就一念清净,一念邪就一念染污,邪跟正要辨别清楚。
    我们真的能够改邪归正,转恶为善,不但自己得度,你有意无意就帮助许多人得度。因为我们每个念头确实就像贤首国师《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才动周遍法界。这一念影响之大,我们没觉察到,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一念才动出生无尽,出生是现象,出生的现象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也是周遍法界。所以那些明白人、觉悟的人提醒我们,无论是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要负责任,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道理在此地。我们自己迷惑颠倒,粗心大意,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影响所及全在造业。有些造业自己很清楚,有些自己造的业自己不知道,不知道的多,知道的太少了。我们假设个比喻,你能知道的百分之一,不知道的百分之九十九,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在眼前看不到念头起的效果,是心迷了、心乱了,心丧失了灵明觉知的大用,变成迷惑颠倒,对于现前的影响不知道,对于未来的影响更不知道。看看大自然的运作感到无比的神奇,其实大自然的运作,那个动力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如果善,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世界和平;我们念头不善,所感得的是社会动乱,人性反常。常是仁义礼智信,叫五常。反常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反常。今天我们看这个地球,反常,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常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了。所以社会混乱,地球灾变异常。
    这些灾变,我听说媒体每天都在报导。我们是因为几十年不接触媒体了,这心比较清净。如果每天都接触媒体,你就可想而知那个心多乱,他的思想多复杂,他活得多辛苦。人体消耗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杂念上,劳心劳力消耗得非常有限。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诸法实相,我们要把它常常放在心上,细读深思,慢慢对这些事物就都了解了,虽然不是大彻大悟,也是佛经上讲的小悟与大悟。真相了解得愈多、愈深刻,我们就愈容易放下,容易把一切事物看淡,不放在心上了。这是一桩好事情,因为事是虚幻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也是虚幻的,末那、阿赖耶都不是真的,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它而起。身心世界统统放下,那就见性了。
    所以这句话教我们对亲属不要留恋,真正有智慧,要把亲属转变成法眷属,在一起共同修学净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将来永远在一起。这个做不到,不可能永远在一起。「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这是说你在世的时候你的权势、你的威德,这个时候都失掉了,不会跟着你。古时候说你的爵位、你的官衔、你的部属,统统都离开了。「辅相大臣」,假如你是个国王,你所用的辅助你的这些宰相、这些大臣;你居住的宫殿、城市;你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象马车乘」是交通工具,现在比从前进步,你用的汽车、用的电车、用的游艇、用的飞机;你所拥有的「珍宝伏藏」,你所收藏的。「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去,古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来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来,你一样东西没带来;你走的时候,你一样东西也带不走。人如果常常记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常常能够提起这两句话,佛家讲的观照功夫,你的心多清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有,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我们迷了,不晓得事实真相,以为样样都是真的,都想拥有,都想支配,错了!到这个时候才完全觉悟到,像《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可是也有能带得去的,你这一生所造作的善心、善愿、善行能带去,恶心、恶愿、恶行也能带去,是你来生的果报。这个身舍掉了,来生又得一个身,这个身没有出轮回,叫业报身。怎么来的?是你的业力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在六道轮回的人,在三善道的,他也是累劫善心、善愿、善行的福德自然感召的。可是人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福报现前的时候他就放逸了,就趣向堕落,人之常情。生活在苦难环境里面,容易培养他的志气,培养他的毅力、坚忍的美德,能成就他,享福的时候就坏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非常重视它,古今中外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成功不难,守成为难」,你能把成功守住,这个难。
    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成功不难,死了以后不到十年就完了。古人说守成不易,这个话是真话,你怎么能守得住?如何能守住?佛经上有一句名言,只要你不退初心,你永远不会失败。你永远记住你初发心那个时候,天天都是初发心那时候,你就永远不会失败。所以佛门谚语所说的,「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种真诚心、恭敬心、谦虚心,优点都显示出来了。学佛两年就松懈了,「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学佛久了也变成老油条,这就是学佛为什么会堕地狱。本来学佛都是天堂的,都是到极乐世界的,为什么学佛到最后都到地狱去了?例子太多太多,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能没有感动吗?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例子就在我们的周边,不必亲自看到,传说、听闻都是事实真相,不是假的,我们能不谨慎吗?连《念力的秘密》里头都说,无论是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自己都要负责任。成败的关键不在外头,完全在自己,外面只是助缘;助缘它的比例十之二、三,自己起心动念要占十之七、八。所以我们就知道,学佛、修道最重要的是什么?保持初心,如何把初发心保持住,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决定是当生成就,尤其是净土宗。
    所以,业力跟着人走,学佛的人,你看「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样带不去,你自己所发的心、所学习的行门这个会跟着你去的。「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十大愿王引导你。「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一刹那时间很短暂,因为在这个境界里头,时空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就在眼前。「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达到了。净土宗学佛是前后两段,从现在发心到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个段落;第二段落是见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直到圆满证得无上菩提,这是第二阶段。这两段是连在一起的,当中没有间隔,所以称之为当生成就的佛法。
    「又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这是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净土的偈子,也就是他的发愿文,是用偈颂的体裁写出来的。「尽除一切诸障碍」,在临终的时候能够尽除一切诸障碍,知道什么?哪些是能带得走的,哪些是带不走的。带不走的全都放下了,障碍没有了。到极乐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先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带你到极乐世界,这是弥陀的本愿。所以极乐世界在哪里不要去胡想它,你想象不到。你看看虚空那么大,你要找哪个星球是极乐世界,你找不到。我们尖端的科学家没发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我们是不同一个维次的空间,好像电视一样,我们是不同的频道。它在,它从来没离开我们,我们就是不知道它的频道。所以他一定是先来帮助我们打开频道。见佛,把我们平素修学的功夫相对的提升了,所以平时用功真的是福不唐捐。平时用功纵然是半信半疑,见到阿弥陀佛,不会再怀疑了,这时你功德就圆满了,你就成就了。阿弥陀佛接引你,带你到极乐世界去,「即得往生安乐刹」。
    后面还有四句,「我既往生彼国已」,阿弥陀佛接引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生到极乐世界了。到极乐世界之后,「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圆满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在极乐世界才圆满的。你看「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怎么圆满的?不见性不能圆满,见性就圆满了。见性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圆教始从初住菩萨,叫发心住,真正发菩提心了,终及等觉菩萨。菩萨总共五十一个阶级,初信是第一个阶级,最高的、最后的一个,第五十一个,等觉菩萨,这些统统是住实报庄严土。普贤菩萨的大愿是在实报土里面圆满成就,自己证得圆满。教化众生,智慧、德能,所谓的德能就是善巧方便,能把如来所证得的境界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在一起共修,这才能成就。「现前成就此大愿」是大愿的圆满,「一切圆满尽无余」是修行功德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它起作用的圆满,这个作用是「利乐一切众生界」。弥陀以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比四十八愿简单多了,也是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这是密宗的初祖,普贤菩萨,也是净宗初祖。你看,第一个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这净土宗。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告诉我们,净土宗三位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在我们中国,首先提倡念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求生净土的是慧远大师,东晋时代的,这是中国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还有一个,遍法界虚空界的初祖,大势至菩萨。他给我们说了三个初祖。我们在认识之前我在美国,在美国也是弘扬净土,他笑着对我说,「净公上人,你是美国净宗初祖」。所以初祖有很多,有地区性的,不一样。最大的是大势至菩萨,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提倡净宗。娑婆世界第一会是华严会,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提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代表娑婆世界初祖,不可思议。
    下面我们看,「又《文殊发愿经》云」,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偈子内容跟普贤菩萨完全一样。普贤菩萨的偈是七个字,七言偈,文殊菩萨是五个字,五言偈。「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这个偈子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最后一句不一样,这个最后一句是佛给他授记。授记是预言,将来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你在那里示现成佛,佛的名号、佛度生的事业,都可以预先告诉他,这叫授记。「如是两大士,发殊胜大愿,求生极乐,可劝一切菩萨,皆仰信文殊之大智,入普贤之大行,普导众生,同归极乐。是故此经,列为上首」。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经文,特地用他做为本经上首,表法。
    我们同修一定要知道,这些大菩萨、大阿罗汉,释迦牟尼佛每一会讲经、每一堂课的教学他们统统都在。为什么有时候要用这个名字,用这几位做代表,有的要换一批,另外那几个人做代表?这是属于表法。这个事情不是阿弥陀佛说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结集经的时候,看看这经的内容,经里面讲些什么,哪几位人适合做代表,是由结集经藏的人他来定名字。我们知道,每一会大家统统都在,是用表法的,让大家看到这几个人,就晓得这一会大致内容是讲些什么,不问就明白了。所以五种原译本里面,结集经藏的时候所列的人名多少不一样。康僧铠的本子就列了三十一个人,会集本只列了五个人,菩萨众里面只列了三个人,足以代表这部经的殊胜,用意在此地。「是故此经,列为上首」。
    「次列弥勒者」,弥勒菩萨在这部经的排列是排列在最后。「《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弥勒问佛: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可见弥勒大士正是襄赞世尊同弘净宗妙法。又本经从三十二品以下,弥勒当机」,这一共四十八品,前面三十一品阿难尊者当机。当机代表接受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修行证果。这个地方讲到发十种心,这十种心我们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在《大宝积经》里面《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在过去我记得好像讲过三遍,这个十种心很重要。《宝积经》里头这么个说法,「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弥勒菩萨当时向世尊请教,就说「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佛就把它说出来。
    第一个「无损害心」。往生净土的人,就是求生净土的人不能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还伤害别人,这不能往生,与佛的愿相违背。「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我们必须要养成这个习惯,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是充满了慈悲,像弥勒菩萨一样,欢喜、慈悲。纵然他造作不善,也是以慈悲心、怜悯心来看待他。他为什么会起恶念?为什么会生恶行?无非是迷失自性,他的自性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要晓得,他变成这个样子因素很多,不是偶然的。佛在这个经里面都讲得很清楚,说出来了,他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告诉他,佛劝导我们「殊无怪也」,不要去责怪他;换句话说,他这种表现是正常现象。
    我们今天生在这个环境,古圣先贤传统的文化,在中国至少丢掉二百年了。上一次我在日本讲经,日本的法师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这些道场经常都有法师讲经,风气很盛。他们疏忽了四百年,他们是接触西方文化比我们久,我们接触西方文化是从日本传来的。就算二百年,二百年差不多有八代,这么久了。不但他不知道,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也未必知道,你怎么能怪他?再加上近代科学知识确实叫爆炸了,日新月异,卫星电视、网路这些宣传的工具发展这么快速,价格这么低廉,几乎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电视机,收看卫星电视的。这些媒体传播的是什么?全都是负面信息,没有伦理、没有道德、没有因果、没有圣贤教诲,鼓励你、帮助你去发展贪瞋痴慢疑。科技,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人鼓励人消费,你不消费他就不能赚钱。中国人从前老的观念是以孔子做标准,大家都向他老人家学习,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变成读书人道德的标准,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礼让。东方人讲节俭,西方人讲消费,消费就走上了浪费。我们在外国住了很多年,那真叫浪费。以食物来说,吃了一、二口,味道不合不想吃了,就丢到垃圾桶。所以外国也有穷人,到哪里找东西吃?到垃圾桶去,肯定有人吃剩的,剩的分量不是少数。那种浪费太可怕了,糟蹋粮食,不知道节俭。果报就是饥饿,他要遭这个难,现在所说的粮食危机。
    人在这个世间,就算一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不多!死了以后,他不相信因果,他不相信报应,这没法子教。从小就养成自私自利,养成损人利己这种念头,人人都是这个念头这还得了,这个社会怎么会不乱?所以社会动乱,教出来的,谁教的?媒体教的。国家不教了,家庭不教了,把教育下一代全付托给媒体。所以卫星电视、网际网路、报纸杂志这类东西,它们在教。这个世间确实有高人,早就看出来了,这样下去一定要出大问题。虽然有说出来的,没人听、没人相信,甚至于没有人感觉到这危机的存在。到现前,感觉到的人多了,回不了头,想回头来不及了,那就是什么?灾祸临头。
    我们念佛人,要记住菩萨所讲的这十种心,决定不能有伤害众生的心,对于小动物不可以伤害,对于树木花草不能伤害。这个地球上,特别是二战之后,最近这六十年,科技的发展也给大自然带来严重的破坏,叫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大规模的开垦,原始的森林几乎丧失尽了,造成地球上气候异常。森林被砍伐,土壤不能够保持,变成泥石流,从前没听说过这种灾难,山崩地陷,到处都是。佛菩萨教我们要常起大慈之心,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无损害。
    第二个「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我们这一句有没有做到?「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众生苦,众生愚昧,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要「深加愍伤」,要怜悯他们,令得离苦、脱苦,「是名无逼恼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把与乐、拔苦放在最初的两条。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念佛的人,有没有做到?今天这个世界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有没有警觉心?自己是不是真正守住安静。安上面有个字叫平,平上面有个字叫和,人不和就不平,不平就不安,不安就不会得静,静已经到三昧、禅定的境界。我们要想入这个境界,它有层次的,首先对一切人事物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能平等对待,和睦就谈不上。所以中国人讲和平,和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乐是果。
    今天这个世界,无论是贫富贵贱,在这个世界上觉得没有安全感。为什么?没有安,因为没有平等。为什么没有平等?没有和谐。我们一步一步细心去追寻,原因就找出来了,找到最后是迷失自性。于是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圣贤,古今中外都重视教学,而教学的内容总不外乎仁慈博爱。仁慈博爱这些性德,都是每个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是我们迷失了。惠能大师开悟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行、才艺、相好,样样具足,没有一样欠缺。现在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
    今天的问题,多少人都在盼望着,用什么方法能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化解地球上这么多灾难。经典、宗教现在世间人说是迷信,不要了,不能接受,都相信科学,科学家不能解决当前问题。好在出现了一批年轻的、新兴的科学家,他们也真用心,从物理的两个极端去研究。研究宏观宇宙的叫太空物理,跟它相反的是研究量子力学,一个是无限大,一个是无限小。量子力学研究的报告,居然跟佛经上所说的相同,讲的宇宙源起。宇宙从哪来的,万物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最后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从哪里来的。他们的成就相当可观,几乎要达到透明的程度了。但是这种新兴课题,什么时候社会大众才能相信,才能接受?真正相信、真正接受,我们的生活必然改观,肯定把以前老祖宗东西慢慢都找回来。找回来再加新的研究,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慢慢都会发现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迷信,里头有大学问!
    于是有很多人怀疑,在五千年前、一万年前这些人,他们的智慧从哪里来的?量子力学家发现,人的意念有一种本能,无需要学习,自然对于宇宙的原理他就知道。证明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说明二分是错误的,这个二分就是科学里面的心理学跟物理学。现在发现心理跟物理不能分,它是一桩事情。所以,新兴科学提出「以心控物」,就是佛法里常讲的境随心转。心是什么?念头,念头可以转变世界,而不是科学技术。念头要好,不能有损害的念头,不能有逼恼的念头。但是损害别人的念头、逼恼人的念头很多,这个念头非常强大,《念力的秘密》那本书里面讲得很清楚。可是,别人的念头再大,那个力量再强,他们人数众多,现在有善念的人少,恶念的人多,善念还能够存在,真是因为古人所说的「邪不胜正」,正念只要坚定不移,邪念没办法破坏。如果你有丝毫动摇,那你就保不住;一丝毫动摇都没有,你会成功。
    念佛的人坚持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念头非常重要!全世界人都不相信,我相信有,我相信是真的,到最后我能往生极乐世界。不信的人不能往生,依旧搞六道轮回,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肯定佛是圣人,佛不害人,佛没有逼恼人,佛菩萨都有真诚的慈悲,我们要向他学习,要培养自己真诚慈悲心,这决定是正确的。任何的障碍也障碍不了我,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加上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就可以成就。最重要的是要把性德恢复,这个十条全是性德。
    第三「乐守护心」,这个乐是爱好,喜爱佛法。喜爱从哪里生的?真正认识它,真正了解它,你对它才生欢喜心。你对它不认识、不了解,这心生不起来。真正认识,真正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爱心就生起来了。所以「念佛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我们常常讲的正法久住,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正法久住?自己真信、真愿、依教修行,这就是正法久住。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修行的、有真往生的,那就是正法。现在在时间上讲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有正法;换句话说,正法时期也有末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舍卫大城讲经,经上有记载,舍卫大城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不认识,连名字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所有的活动不知不闻,那不就是正法时期的末法吗?我们生在末法时期,遇到这部经典,遇到净土法门,这就是末法时期的正法。我们遇到了,能解、能信、能行,我们真求往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往生净土,那就是证果,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正法。正法要这样才能久住世间,没人学了,正法怎么住?
    第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于一切法,不生执著,是名无执著心」。这一条重要!学佛不能成就,只能够增长一点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还得来生后世,原因就是分别执著放不下!执著里面特别是情执,所以要用智慧观察,才能破情执。情是迷。只有佛菩萨把情执让它还原,它本来是什么?本来是智慧,智慧迷了变成情执。情跟智是一体,一体的两面,觉悟了叫它做智,迷的时候叫它做情,是一而二,二而一。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情就变成智慧;搞不清楚、搞不明白,迷执,智慧就变成感情。智慧深是好事,感情深,麻烦了。古德有句话说得很好,叫「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我们想想我们现前,自己认真反省,是不是情爱很重?如果这个东西确实很重,难分难舍,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脱离六道轮回就真难了!我们念佛的心专不专一?专念阿弥陀佛,不但要专,还要非常专注,感应自然现前。我们自己完全不知不觉,我们专什么?情执很专,你细心去观察,情执专,念佛散漫。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情执想把它拔除拔不掉。在我们眼前摆的,这是真相。
    怎样拔除情执?这是大事。念佛是很好的方法,佛号念不下去,于是就功夫不得力。要怎样才能产生效果?还是智慧。这智慧从哪来?从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话是真的。佛说得非常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情执就化掉,化成智慧,问题真能解决。所以学习,决定不能疏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没做到!我们长时间都是在胡思妄想,没有把这么好的时间、宝贵的时间专注在一门上。如果真的专注在一门上,我们在世出世间典籍里面所看到的,中等人的禀赋,应该在三、四年之间心就能定下来。只要他专在一点上,叫专心,在佛法称之为三昧,得定。我们这边前面讲的身心安静,就会得到这个境界。身心安静的人生智慧,不生烦恼。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情执,只有身心安静下来,才有智慧把情执化开,真正解决了问题。人聪明了,不迷惑、不糊涂了,眼光扩大了,不专注重在现实,会想到将来,会想得很远。我们在这个世间再亲爱的人,聚散无常,纵然活到一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不长!真正觉悟了、明白了,大家一起念佛求生净土,将来到极乐世界个个无量寿。这是聪明人干的事情,这是真的爱、真的情,到极乐世界。到那边去成佛,到那边去成菩萨,志同道合,永远护持正法,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为一切苦难众生做福田,这个有意义。所以只有智慧开了,眼光远了,才知道这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路。现在我们想这个、想那个,全想错了。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