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养成人人敢作恶,这个社会怎么能够安定?

  所以儒佛是师道,今天我们极力提倡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是北京师范大学提出来的。我看到了非常好,要把这八个字发扬光大,不限于北京城,我们要把它流通到全世界。我们天天在讲,同学们天天也都在听,有没有这个意识?如果有这个意识那你就是积德,真实的德行你心里头有了,你能把这个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是积功,积德累功是这样成就的。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能不能给社会做一个好样子?要存这个心,要这样行事,你就对了。所以一定要想,我这个做法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对于将来一些学人有些什么影响?要常常想到这个地方。所以要知道,往往善行后面是恶事,不能不警觉。有一些是恶行后面后果很好,善事,这个所谓是偏中有正;善行后来影响不善,是正中有偏。眼前做的事不好,可是它的影响是好的,那就是偏中有正。

  这些事情,如果没有相当深的涵养,你怎么能觉察得出来?而且这些事情一接触就要明了,不是事情过后才想到,那个来不及了。遇到事情就明白,能够当机立断,这是学问,这是真实的功夫。平时存养不够深厚,临事就免不了有过失,许多过失是无法弥补的。尤其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没有人讲道了,也没有人讲理了,乱世。乱世当中,我们立志要想做好人、做圣贤谈何容易?这正是佛在经上常讲,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做不到,希求是一桩事情,能不能满愿又是一桩事情。可是真正发愿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都会有成就,只要不退心,好善好德的念不会退转,这是因。缘是好学,真正肯好学,那是佛法里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就会得到佛菩萨的照顾。你有好的愿,你不好学,不会成就;你好学,没有大愿,也不能成就。行愿相资这才能成就,这个道理佛经里面讲得太多。古今这大圣大贤,我们从表面看,没有一个不好学,诸佛菩萨是好学人的好榜样,我们应当要学习。
太上感应篇  (第三十三集)  1999/6/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33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再谈谈了凡先生所说的善有半、满,满是圆满,凡是不能圆满的,达不到圆满的标准,就叫做半。他举《易经》上两句话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修行人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总而言之,不积就不能满,就达不到圆满,所以教我们要积德累功。德行必须是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存一个利人、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心,必须把自利舍弃。一般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不是没有读过圣贤书,许多读圣贤书的人,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但是他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私欲没能放下来。由此可知,自私自利,种种爱欲,不但是修行的大障碍,世间福报也被它障碍住了。众生为什么会堕三途?这里面的因素我们不难理解。佛经上对于三途地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读了、听了依旧不能够提起警觉,这正所谓的是麻木不仁,只重视眼前的小利,不知道未来有大害。所以善恶利害、事实真理,几个人能够认识得清楚?几个人能够圆满的做到?现代人他们做不到,说实在的话也不能责备他们,也不能怪他们,为什么?没人教他。

  这些大道理必须从小教起,所谓「少成若天性」,这很有道理。到中年、到老年,在这个社会染缸里面已经被严重染污了,虽然听到觉得是有理,也会点点头,但是境缘现前依旧是迷惑颠倒,依旧放不下。原因就是认知不够透彻,才会有这个现象发生。由此可知,教学多么重要。中国在古代,把教学真的看作人生第一桩大事,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国家,所以这个民族能够绵延几千年到今天,它不会灭亡。我们再看西方过去新兴的帝国,时间都不能维持长久就衰了,我们有没有认真去观察兴衰的因素是什么?它是什么道理兴旺的?什么道理又衰退?中国是衰了一阵子,又何以能够再复兴?这个原因是文化的根很深。虽然在近代,大家看到西方人,所谓洋枪大炮,屈服在武力之下,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可是中国毕竟还有一些老人,他们心里明白、心里清楚,维系着民族文化的命脉,等待机缘发扬光大。什么叫机缘?大家省悟过来,能够再接受,这就是机缘成熟。在中国这个大环境里,几千年的熏陶,说实在话容易觉悟,觉醒过来,这是中国人的福报。中国人有福,世界人就有福。古圣先贤的教诲跟西方人的观念确实不相同,中国自古以来就讲「天下为公」,就讲「仁民爱物,推己及人」,这个胸襟多么广大,成就圆满的功德。所以纵然一时迷惑,短时间有灾难,毕竟能够恢复。

  讲到半满,实在讲都是在存心,这个批注里面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信徒上庙里面去烧香,供养两文钱。两文,现在人不懂了,什么叫两文?在清朝末年,十文钱才是一分,十分才是一角,你就晓得,两文钱是很少的。这是一个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家境非常清寒,但是她布施供养的心真诚,所以寺院里面住持老和尚亲自给她消灾。到后来这个女施主发达了,再到寺庙里面来烧香还愿,这一次是供养千金,带来很大的供养,老和尚只派了一个出家人给她消灾。佛事做完之后,她就问老和尚,她说,「我过去布施两文钱,你老人家亲自替我消灾;现在我供养这么多,你为什么随便派个出家人,好像来敷衍我?」老和尚就说,「过去妳布施的虽然少,妳的心真诚,我不亲自给妳消灾,对不起妳。今天妳布施供养虽然多,妳心地的诚敬不如往年,这随便一个出家人给妳消灾就够了。」半满,我们在这里看到,不在供养钱多少,不在这个,在心地的真诚。这个说法好,不是有钱、有力量的就能修大功德,修圆满功德,贫贱人就没有机会修。明白这个道理,贫贱人往往能修圆满的功德,而富贵人往往修积的只是一半的功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通达事实真相,富贵人不会生生世世都富贵,贫贱人也不会生生世世都贫贱,贫贱人来生得富贵,富贵人来生转贫贱。你问问,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个道理?这一段所说的就是。在一个平常现象里面,富贵人多骄慢,贫贱人多半谦虚恭敬,哪里晓得谦敬是德,骄慢把福折了。所以怎么修也只是一半,得不到圆满。

  他还举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吕洞宾的故事,也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这是道教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早年遇到锺离,那也是八仙之一。锺离教吕洞宾一个法术,点铁成金,你要布施救济一些穷苦人,你有这本事就方便了。吕洞宾就问锺离先生,他说,「我点铁成金,这金会不会再变成铁?」锺离告诉他,「五百年之后它才会变成铁。」吕洞宾一想,我这样岂不是害了五百年之后的那些人吗?「这个法术不要,我不学了。」锺离赞叹他,他说,「修仙要积三千功德,你这一念心,这是好心,你三千功德就圆满了。」我想现代人没有这个心,别说五百年后的人害他,他不负责任,眼前的人他都害。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体会到一桩事情,诸佛菩萨、神仙都是以爱心对人,千百年之后的众生,都决定没有一个伤害的念头,何况现前!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末后有个结论说得很好,要紧的是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布施一分钱可以消千劫之罪。由此可知,不在施舍的多少,在心念,真诚心。如果心地不真诚,虽然黄金万镒,这是讲多,我们今天讲,亿万的财富拿去布施供养,福只有一半,不圆满。这个道理佛法讲得清楚,真诚、清净、慈悲,不着相,正是佛法里头所说的「境随心转」,他的心量大,他心里面没有障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念念与虚空法界相应,这个功德就圆满。如果心里面没有舍弃妄想分别执着,心量窄小,所以说布施亿万金银财宝,没有办法突破他的心量,所以他的福报不圆满,道理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细细的去思惟,细细的去观察。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财施、法施,一切施为都随着心量周遍十方法界,成就的是大圆满,念念大圆满,事事大圆满。我们如果连这个道理都不懂,怎么个修法?所以学佛不能不明理,修福也不能不明理。

  下面讲善有大小,都在一念至诚之间来分辨。一念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个行就大;一念为自私自利,做再多的好事,这个善福也是小。《汇编》里面引用了一个公案,宋朝的卫仲达,这一条公案我们在许多典籍、古人笔记里面见到,可见得卫仲达这个事情知道的人很多。这个人官也做得很大,这是遇到这么一个因缘,他被小鬼抓去见阎王,阎王叫判官把他的档案搬出来,档案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恶,一部分是善。恶的那一部分分量太多,善只有一点点,善的档案里面只有一卷。阎王看到这个样子就很不高兴,吩咐判官拿秤来秤秤。结果他恶的档案虽然多,真是太多太多,善的档案只有一张纸,它那一张纸比它那个恶重。阎罗王看到这个现象,马上笑容就露出来,他说,「你不错。」

  他就问判官,他说,「我现在还不满四十岁,我怎么会造这么多恶?」判官告诉他,「恶不一定是造的事,动一个恶念,阴曹地府里头都有记录。」他说,「我那个善是什么事情?」他说,「这个善是朝廷要兴建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劳民伤财,你写了一个奏章,劝勉皇帝不要做这个工程。」他就说,「皇帝没有听。」判官讲,「虽然没有听,你这一念心是为群众着想的,不是为个人的利益,是为黎民百姓着想。多少黎民百姓,你以真诚心去关怀他,这一念功德超过你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那一念善大了,平常那些恶念再多,小!」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改过迁善,积德累功,我们就有信心,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法,晓得忏悔不难。卫仲达他不过是四十年累积的恶业,我们今天讲无量劫积集的这些恶业,一念之间可以悔改。这条公案对于我们改过自新,忏罪求福,带来了很大的信心。诸佛菩萨、天地神明所见的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希望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三十四集)  1999/6/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34

  各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讲到对于善恶、祸福、利害的认知,这说了好几次。其实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绝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清楚,尤其是对现代的一些众生,要说得不清楚、不透彻,是很不容易理解的。古时候,佛菩萨、古圣先贤讲经说法容易,言语都含蓄,点到为止,听的人豁然大悟。所以现在众生聪明好像是超过古人,智慧远远不如,这个其中的道理我们都要明了。底下说行善积德有难有易,这个本子里面举出的例子,这是《了凡四训》里面的一些话。什么叫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这是儒家教育,儒家所做的功夫跟佛法讲的修行是一个意思。修行,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错误的做法、说法,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什么是错误?什么是正当?正当是善的,错误是恶的,断恶修善要在这里下功夫。我们的恶习气、恶毛病太多了,怎么样去改正?古圣先贤教人,要从最难克服的地方去下手,最难克服的地方你能够克服过来,其它的就容易了。儒、佛都掌握了这个原则。

  每一个人烦恼习气不相同,自己要知道,自己要常常检点,要常常反省,哪一桩是我最严重的毛病,我就从这个地方先下手。贪财的毛病,那我就先从财布施下手;贪色的毛病,远离色下手。总要晓得自己毛病在哪里,知道自己的毛病,这个人就觉悟了;把毛病改正过来,那真的功夫,功夫落实,这是真修。所以修行,诸位千万不要搞错,每天念几卷经、念几声佛号,那叫修行?那是样子,不是实质,要在实质上下功夫。形式是做给没有学佛,还不知道修行的人,做样子给他们看,是属于度他的。实质的功夫才是真正的自利,没有实质的自利,你做出个样子给人看,人家一看就看穿了,假的不是真的,一文不值。这个假象只能骗世间愚人,这个世间真正有见识、有眼光、有德行的人,你怎么能骗过他?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说你而已。为什么不说你?说了没用,说了造口业,说了你也不会听,你也不会改,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你干什么?你真正能接受、能悔改,这些人会帮助你,会告诉你。不知道悔改,佛菩萨见到你也一句话都不说,不跟你做冤仇。这里面举的一些公案很值得我们反省。

  能改,是断恶修善第一步功夫,更进一步要能忍,你的功夫才能保持不会失掉。所以菩萨六度里面,布施能修福,忍辱能积德,修福而不能够忍,福德虽然在,功德没有了。我们大家都晓得,福德不能解决问题,生死事大,轮回路险,你没有真实功德怎么办?尤其在现在这个乱世,随时随处不定在什么时候,不定遇什么样的灾难,我们都会丧失身命,命丧之后到哪里去?这是大问题。人生决定有死,我们不要忌讳死,不要怕死,要以高度智慧面对现实,自求多福。真正通达佛法的人,佛法里头没有生死,佛法里讲的是转变,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生死是个转变。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不同时空的转变,从人道转到天道,不同的时空。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天人生活在四度空间、五度空间,更高维次的空间,是转变。三恶道的空间比我们人间更苦。佛家不仅讲六道,而且讲十法界。

  遇人身,闻佛法,这个缘不容易遇到,要珍惜这个缘分,认真努力做一个好的转变。最殊胜的转变,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讲得很详细,第一殊胜无过于念佛,念佛往生不退作佛去了,这是无比殊胜的转变,我们要清楚、要明白。不但世缘放下,彻底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放下。以真诚无比清净的心,信愿念佛,我们这一生才决定成就。念佛不能往生,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你没有放下,你心里头还有牵肠挂肚的事情,外缘还受种种诱惑,内外都不清净,这样念佛不能往生。所以修道的人生活愈简单愈好。

  古时候修行人,虽然不能做到三衣一钵,也多不了好多。我在年轻的时候出远门,那个时候上学念书,住在学校里面,就是一个铺盖、一个包袱。包袱里面就是几件换洗衣服,几本自己念的书。我一个铺盖,我都记得很清楚,三斤重,我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床被子,那个被子三斤重,用个灰色的毯子,毯子是垫到底下的,那时候自己还带个蚊帐,非常简单,哪有现在这么麻烦!我们生活在一起,所有需要参考数据有图书室,图书室里面所有数据供给大众使用,无需要自备。样样东西都自备,你说这个累不累人?增加身心的负担,妨碍心地的清净平等觉。我们追求的是清净平等觉,但是在实际生活上,我们制造了许许多多的障碍,这个错了。

  我今天早晨还嘱咐悟忍法师,我在五楼,有不少居士送些东西给我吃,送的供养,一个冰箱放不下,放两个冰箱,放得满满的,我跟你讲这是罪过。我们吃不了的,赶紧拿到三楼来供众,不要放在冰箱,自己也不能吃,大家也不能吃,放在冰箱就烂掉了,那不叫造罪业吗?我住在五楼,我们五楼只有三个人在这里住,用两个冰箱太过分了。而且把冰箱里面东西塞得满满的,人家来一看,这哪里是修行人?这在造罪业,果报都在地狱。供众是福报,我们需要吃的东西到三楼来拿,他也落得轻松,也落得自在。

  古大德教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最重要的是身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重要条件。信愿行目的就是求一心不乱,求心地清净,信愿行达不到这个目标,得不到一心不乱,信愿行落空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明了。真学佛,真想往生,就要彻底放下,决定没有留恋。念念想别人,念念想众生,才能够与佛菩萨的心愿相应。念念想自己,错了,在家人想家庭,出家人想我们这个小道场、小团体,也错了。所以修道而不能成就,不知道原因在什么地方。这些我常讲的爱欲、嗜欲,嗜是嗜好,嗜好的欲望,贪爱的欲望,这是根本烦恼,这个东西不断你还会有什么成就?要连根拔除。根是什么?念头。日常生活当中,这个念头再也不会生起了,这根拔掉了。这是很难克服的一个关口,我们从难克的地方克服过去,种种贪爱、种种嗜好都把它舍得干干净净,我们才能得清净心。我们要随顺佛菩萨真实教诲,不能随顺世间情俗,随顺世间永远不能够脱离轮回,随顺圣教决定得生净土。你要认识不清楚、不明白,你就不知道如何取舍。我们看看现代这个世间,道场多,修行人多,无论在家、出家,由于信息的发达,科技的方便,但是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诸位想想看,还不就是这两种毛病放不下,这两个是病根。无量无边的这些症状都是从这个病根生起来的,我们能从病根上拔除,就得自在。这是讲到克服自己的毛病习气,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难能而可贵,容易的地方就好办了。
太上感应篇  (第三十五集)  1999/6/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35

  各位同学,大家好。在「积德累功」末后的这一段,《了凡四训》里面说到「随缘济众」,这句话要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为众生服务。为众生服务的事太多,所以他说「其类至繁」。如果没有离开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离开,热诚为众生服务,这是世间的圣贤。如果将四相断了,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佛菩萨,出世间的大圣。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世出世间圣人区别就在此地。可是为众生服务,他这里提出了十个项目,也就是十个纲领,概括了一切服务的事项。

  第一个是「与人为善」,起心动念总得以善心待人,以善心来处世,世出世间圣人都是守住这个原则。纵然对待恶人也是用善心、善言、善行,对待仇敌还是善心、善言、善行,这才能称为圣。为什么?因为人性本来是善的。中国童蒙教学念《三字经》,第一句就说「人之初,性本善」。他为什么会作恶?为什么会跟我们做冤家?这是迷惑,这是误会,是不觉。他自己不知道,我们清楚。他以恶心恶行对我,我不可以以恶心恶行待他。这里面的道理他不明了,我们明了。如果常存这样的善心,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不能相处的。人不能跟我相处,不要去责怪别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自己如果没有过失,怎么会与别人不能相处?有些人不明至理,总是把过失推给别人。所以他自己即使认真修行,精进不懈,也不能证果,甚至于说也不能开悟,原因是自己的业障不能消除,不晓得自己过失在哪里。前面说过,要想积德累功,必须要从最难克服的地方下手。这个以善心、善行对待恶人、对待冤家,这是很难的一桩事情,要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个地方去做起,我们才真正的回头,真正觉悟。

  第二「爱敬存心」,特别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常常发生误会隔阂,造成许多不如意。原因是对待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爱敬的心就没有了。他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是自己,不爱敬别人就是不爱敬自己。佛家讲的法身,法身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学佛,你发愿要成佛,成佛一定要证得清净法身。你对于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要有分别、要有执着,你永远不能证得法身;换句话说,你永远不能圆成佛道,岂不是害自己吗?修行先要觉悟,古德教导我们的信解行证,你没有信解,你的行是盲修瞎练。自己盲修瞎练自己晓不晓得?不晓得,自己以为修行得不错,还要教别人。所以佛在经里头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教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要相信自己的见解,不要相信自己的思想。佛说的是真话。什么时候你可以相信自己的思想、见解?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自己想法、看法没错。

  阿罗汉是什么境界?见思烦恼断了。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没有了。不但四果罗汉没有了,《金刚经》上明明告诉我们,初果须陀洹就没有了。换句话说,你还有这四相,须陀洹都没有证得,那么你的想法、看法不是正确的,是错误的。把错误的以为是正确的,正确的永远跟你远离,永远不能证得。所以初学佛法的人,初学就是指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不能离开佛菩萨。佛菩萨像保母一样,离开他就发生问题,就发生危险,甚至于丧失身命,在佛法里面讲丧失慧命。所以古时候人修行,我们在《高僧传》看到,在《居士传》、《善女人传》里面看到的,在家、出家修行人不离善知识。有亲近善知识一辈子的,到善知识往生了这才离开,才去教化一方。这个意义很深、很大,我们要细心体会。

  第三「成人之美」,必须要晓得自他不二,众生有分别心、有执着心,佛菩萨没有,觉悟的人没有。我们在新加坡与其它各个宗教往来,我们热诚的帮助他们,他们做好事,我们成就他。有许多人问我,「我们佛教徒捐献的这些供养,是要为佛教做事情的。法师,你为什么帮助别的宗教?」我说,「我没有帮助别的宗教。」他说,「你帮助些回教、印度教、基督教。」我说,「那都是佛教,你有没有听说,大乘法里有一句话说,哪一法不是佛法?」他点头,「听说过。」那基督教也是佛法,天主教也是佛法,伊斯兰也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我没有替外道做事,我替佛教做事。你有这种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你对于大乘经没听懂。佛教我们舍弃妄想分别执着,你还在坚固守住妄想分别执着,你到哪一天才成为佛弟子?

  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们都晓得,常常念,挂在嘴边,可是自己心量还是一点点大,还是不能容人,我们没有遵守佛陀的教诲。你们懂得爱护动物,爱护畜生,难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你就跟他对立吗?那个动物众生也是不同的族群,为什么对牠就爱护,对人就不爱护?佛学到哪里去了?经念到哪里去了?胡涂到所以然处。应当觉悟,展开经卷字字句句多想想,要想清楚、想明白。成人之美,这个地方人是广义的,十法界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其中。只要是人家做的好事,我们见到、听到,决定没有嫉妒,决定不能伤害,要发心随喜功德,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全他就是成全自己,成全自己的德行,成全自己的性德。

  第四「劝人为善」,不但口劝,还要以身劝。口劝是言语,写成书本、做成文字也算是口劝。一定要身体力行,要做出好榜样,身劝。佛在经典里面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表演是身劝,要做出个好样子给人看,给人做榜样,启发人学习的意愿。

  第五「救人危急」,这里面所讲的每一条,意思都无尽的深广,灾难现前了,救援已经来不及,所以救人危急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危急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都是从造作恶业产生的。救人危急真正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教导他断恶修善,转迷为悟,危急才能真正消除。可是你想想看,教人断恶修善,自己要不能断恶修善,人家怎么会相信?劝别人转迷为悟,自己还迷惑颠倒,别人怎么会觉悟?所以,诸佛菩萨一切都从自己做起,他教我们放下名闻利养,他自己真做到,三衣一钵,游化人间,真正做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看到这个样子做何感想,有没有在这个样子形象上觉悟过来?真正觉悟过来,一定会欢欢喜喜效法、学习,这是觉悟。如果还做不到,没觉悟,不但没做到,念头还没转过来。头一桩事情念头转过来,然后在事相上就不难做到。我们也有一些同修很想学菩萨行,很想修菩萨道,可是怎么学习都学不像,原因在哪里?念头没转过来,还是一个凡心,还是一个迷心,依旧生活在情执之中,没觉悟!所以学起来非常辛苦、非常困难,容易退转,道理在此地。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诸佛菩萨的示现,总是以讲经说法为第一个形象。讲经说法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悟了以后什么事都好办。没悟,难,太难太难!所以佛法,不但是禅宗,教下也是如此,悟后起修。没悟修什么?唯独净宗特殊,净宗是解行同时并进。其它法门里面都是悟后起修,不悟没有下手之处。净宗的殊胜,就是不悟,这一句「阿弥陀佛」也可以老实念,一面念佛,一面求觉悟,双管齐下,这在无量法门里面唯此一门,所以称为教外别传。不是说念佛人就不要求觉悟。尤其是要发心弘法的人,不觉悟拿什么弘法?拿什么教人?所以觉悟是非常重要。真正觉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危急才能够离开,你也有能力救人危急。这个十句我们讲了一半,时间就到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三十六集)  1999/6/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36

  各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说到:

  【积德累功。】

  里面引用的《了凡四训》,我们说到「随缘济众」的救人危急。今天接着底下一条是「兴建大利」,凡是有益于社会的,有利益于众生的,这都是真实的利益。而什么叫做大利?这与前面救人危急有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能够救济众生的危急是大利,能够防范种种灾害那是大利。帮助众生一定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如何才真正懂得防患?这要智慧,要丰富的学识,于是我们就能想到,教育才是最大的利益。从它的成果上来看,在中国古代,孔老夫子以平民的身分来办教育,虽然自己一生在物质生活上过的是相当清贫的生活,他做的是真正的好事。不但影响当代,影响历史,一直到今天他的影响力还存在,不但没有消失,看样子逐渐还会扩大。诸位想想,什么样的利益能够影响到千年万世?再也看不到了,只有教育才能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在古印度,释迦牟尼佛是个好榜样,也是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孔子跟佛陀做的是同样的一桩事情,影响力同样的不可思议。因为这桩事情真正能够帮助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就能够免除众生一切灾难,天灾人祸都能够避免。人为的灾难说可以避免,大家会点头,会相信;说自然的灾难,我们中国人讲天灾,也能避免吗?佛家说可以。

  为什么?依报随着正报转,人心端正,行为端正,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跟着端正,这就是说明天灾会随着人心而产生变化的。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心里面思惟的是恶念,造作的是恶行,就会感召许多的天灾人祸。所以要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唯一的办法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于是我们晓得,这个兴建大利最重要的是教育。而这个教育,我们也要用外国人的话来说,这世人常常迷信,说外国的月亮圆,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问题的,只有大乘佛法跟孔孟的学说」,这外国人讲的。我们从这里就体会到,唯有佛陀的教育与儒家的教育,能够建立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最大的利益。谁去做?觉悟的人要去做。没有能力做,有几个志同道合想学的,教三个人,教五个人,教十个、八个,都行。只要自己真正明白,全心全力去做,绝不求名闻利养,决定不求自私自利。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也就教五个人,从五比丘起家的。真正是与人为善,真正是成人之美,自然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来一起学习。所以世尊当年这个教化,人数逐渐愈来愈多,我们在经典上读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世尊教学,学生最盛的时候有这么多。

  我们看看在中国,历代祖师的教学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教学的场所没有一定,要建一个道场、建一个学校才能教学,太迟了,来不及了!随时随处热心的教导。至于建道场、建学校,随缘。真正明白人,真正觉悟的人,无不是一生之中随缘度日,所以他的心情清净自在,这一点很重要。稍稍有一丝毫攀缘的心,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心,你就有忧虑。诸位要知道,忧虑是造业,极其微细的念头都造业,不待行为。我们在前面念过卫仲达的故事,极其微细的念头已经造业了。必须把自私自利的念头从根拔除,纯粹只有一个利益众生的念头,利益社会的念头,这样才好,我们的修学在这一生才有成就。将来走的时候,往生的时候,才自在、才潇洒,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是什么叫大利益要明了。

  第七是「舍财作福」。世间人没有不喜欢财富的,对于财富这桩事情总是觉得愈多愈好,没有厌足之时。财积在那个地方,要不知道去用它,那就造业,就是罪过。今天这个世界还有许多地方,一些人民在饥饿的边缘上,得不到衣食,我们这里偏偏在积蓄,让别人在挨饿,你说你这修的是福、还是修的是恶?财货,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流通,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财决定不能积。用完了好,用完了、没有了是最好,没有是什么?清净,没事了,你说那个多自在!财用是因果,愈舍愈多,愈多愈要舍。舍得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两个字有两重意思在。第一个是讲因果,舍财是因,得财是果报。可是财得来之后还要舍,要把你所得到的也舍掉,你智慧就开了。所以舍法得聪明智慧,舍什么得什么,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诸佛菩萨为我们做种种示现,示现里面最多的、最清晰的就是布施、就是舍。

  在《华严经.十回向品》第六回向这一章里面,我们看看,没有一样不舍,样样都能施舍,舍得干干净净,那叫佛,那叫菩萨,那叫真正彻底觉悟的人。迷人患得患失,生活很可怜,一生生活在得失这个圈圈里面,你说多可怜;佛菩萨得失的念头没有了,念念只为一切众生。所以我常说,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可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还没有放下,你还没有舍弃,你所修的是世间的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你把四相舍掉,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发心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是出世间的大圣,这个人就是佛菩萨。无论他所示现的身分是男女老少、是哪一种行业,都是菩萨化身。要懂得舍财作福,财不可以积,不要怕,我的财都舍掉了,我明天生活怎么办?明天生活比今天更好,你不相信有什么办法?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要知道怎样去做法。

  第八条是「护持正法」。正跟邪是对立的,在佛法里的标准,要是跟宇宙人生真相相应就叫正法,与事实真相相违背就是邪法。可是这个事实真相不好懂,一切大乘经论里面所说的都是宇宙人生事实真相,要常常读诵。事虽然复杂,也有纲领、也有头绪可循。《金刚经》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一部经典,言简意赅,便于受持读诵,所以人人喜欢,家喻户晓。《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没有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事实真相。你要是执着人、我、众生、寿者,那就错了!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就是一切偏邪的根源。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是「梦幻泡影」,现象的存在是「如露亦如电」,你要把它参透,你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得大自在。为什么?理明白,理明白心就安,我们常说「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清楚了,搞明白了。《心经》上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那个行是什么?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在甚深智慧之中;换句话说,菩萨过的生活是高度智慧的生活,就是《心经》第一句的意思,过着高度智慧的生活。所以「照见五蕴皆空」,这是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下面「度一切苦厄」。世间人生活有苦、有灾、有难,佛菩萨没有苦、没有灾、没有难。由此可知,苦痛、灾难是从迷惑里面生出来的,自在、真乐是从觉悟里面得来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护持正法正确的概念。这一句意思很深,我们必须要多用一点时间来说明,对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修行证果有很大的关系。
太上感应篇  (第三十七集)  1999/6/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37

  各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护持正法」,这一句意思说之不尽,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导也是这桩事情。究竟什么是正法?怎样来护持?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纯是一个善心,纯是一个爱心,纯是一个利益众生的心,这就是正法,能够将这个心落实就是功德。这里面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把正法破坏,也就把功德毁灭了,这是我们不能不认识的、不能不明了的。在佛经里面常说到,与一念相应这是正法,一念就是自性,一念是真心,真心是纯善、是纯爱、是纯利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虚假,也决定没有造作。

  在佛门教学之中,这一进山门,天王殿里面四天王就是表法的,教导我们护持正法。东方持国天王,东方是开始,太阳初升之处,也就是说护持正法从哪里做起?从这个地方做起,叫护国天王。我们想想他名称的含义,要护国一定先要护家,没有家哪来的国?要护家一定要护身,没有身也就没有家。所以儒家教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它有一定的程序。天王表法的含义是负责尽职。一个人生到这个世间有他的职责,中国古代教育里面讲的五伦十义,五伦是说我们的身分地位,你在这个社会上你是什么身分、什么地位,这叫伦;义就是义务,你应当要做的。譬如你在家庭,你的身分是父亲,你的义务就是慈爱,你要爱你的子女,你要爱你的家庭,这是你的职责;你的身分是儿女,儿女的义务是要尽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身分是哥哥,要友爱你的弟妹;身分是弟弟,你对于兄长要尊敬。古时候对于这些教育非常重视,这是做人的根本。

  但是现代教育里面没有了,家里面父母长辈也不教,学校也不说,社会也不谈,于是天下大乱,怎么乱的?伦常乱掉了。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只图物质上的受用,那跟禽兽有什么差别?人跟禽兽不同的就是受过圣贤人的教育。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这是教育的成果。现在没有人教了!佛法里面还有一些,而实在讲现在佛门,对于佛菩萨的教诲、祖师大德的教诲也逐渐淡忘了,形像虽然在,意义没有人懂得。所以护持正法,首先要护持我们自己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从这个地方下手。我们的心不真、不诚,虚伪、诈骗,这是造无量无边的罪业。眼前虽然能得一点好处,果报在地狱,不值得!

  昨天北京有电话打给我,说东北有一些出家人,假借我的名义在那边募捐,募了不少钱,听说有两三百万,说我要到那边去盖道场,要到那边去传戒。这个法师我不认识,他有神通?神通也搞错了,我没有这个念头。我一生没有自己的道场,一生都是住别人的道场,今年七十三岁了,我还要搞道场,哪有这种愚痴的事情?我一生不作住持,不传戒,学印光法师,不向人募捐,不向人化缘,几十年如一日,哪有到晚年还做这个胡涂事情?所以希望各地的同修要明白、要了解,不要受人欺骗。凡是造谣生事的,你们拿钱去供养他,是供养他的,与我不相干。所以希望各地同学了解,不要受人欺骗。我没有用钱的地方,我要钱干什么?什么都不要,希望大家存好心、行好事就好了。

  所以学道之人,尤其是学佛之人,学佛是学觉悟,学真诚,学清净平等觉,学慈悲。慈悲第一个你要爱自己,要保护自己的善心,保护自己的善行,这才叫护持正法。怎样保护?从哪里下手?我常讲,必须放下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占有的念头,你的心就清净,你的真诚心、真心就露出来。如果还有一丝毫这个念头,你就错了,你所用的心是妄心,虚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萨以纯真之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纯真的心,纯真的爱,纯真的利益大众。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觉悟,他明了,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有些人找我给他写字,我也常常写,写一句话,「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人就是佛菩萨。凡夫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在这里面分自、分他,干一些损人利己之事,胡涂事,迷惑心干胡涂事,这叫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这是佛在经典里面常常感叹「可怜悯者」,哪种人可怜?这种人可怜,不晓得事实真相。所以护持正法,头一个要知道事实真相,要护持自己的性德。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真正做到负责尽职,诸佛菩萨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表率、最好的模范。

  第二南方增长天王,南方是象征智能光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方向都是在南方,它那个南方不是真正的方向,不是东南西北的方向,它是智慧的方向。在中国讲五行,南方是火,火象征光明。善知识住在哪里?住在光明那一方,所以每一个善知识都在南方,我们要清楚那不是真正的南方。一个有智慧的人所住在的地方,那个地方就叫南方,它取这个意思。增长天王,你想想这个名字,希望我们智慧天天增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9: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