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8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5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他化自在天一样。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一切受用是第五天(就是化乐天)变化去供养的,他还有供,不是自然的。极乐世界是自然的,没有人变化,没有人来供养,比他化自在天还要高一层。
念老底下告诉我们,「是知钵器饮食等等,皆弥陀本愿所感,故不须造作,自然出现也」。好!这个经字字句句让我们无限的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念老的注解(集注)亦如是,太好了!我们这一生学佛,想成佛,需不需要念很多经典?不需要,就这一部就够了。我这一生念了不少、讲了不少,我到晚年,我是八十五岁统统放下了,这一生活在这个世间,活一天,就讲这一部,不讲别的,就念这句佛号,万缘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要舍,何况世间法?就这一部经、一句佛号,够了,大圆满!跟谁圆满?跟《华严》圆满。《华严》我讲过两次,两次都没讲完,太长了。我也讲得很详细,我第二次讲的时候讲了四千多个小时,我记得讲到「初住品」。《四十华严》我也讲过,早年间。《无量寿经》,古大德说,这不是我说的,把它评价,它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这个经的内容跟《大方广佛华严》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它的分量短一点,叫中本。那还有小本,小本就是《阿弥陀经》。大本呢?大本是《大方广佛华严》。所以我从大本《华严》换成中本《华严》,如理如法,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晚年,就这一部经,我也给同学们细说,说完了研究讨论,用这个方法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希望下一代,讲得比我更好,修得比我更有成就,我欢喜。
『百味饮食』,「百味,指百种好味」。为什么要说百味?古时候皇上,那是帝王,帝王吃饭多少个菜?一百个。所以百味饮食,这是皇上吃的,御厨所做的。三餐,无论是早餐、晚餐、中餐,都是一百道菜。所以它那个菜碟很小,像装酱油碟一样,很小,我看见过。早年我访问北京,有个朋友曾经是驻澳洲的大使,我们认识,以后退休了,知道我在北京,打电话找我,请客。在哪里请?在他家里请,晚餐。我也没想到,都是小碟菜,做了四十多道,客人就我一个,就是我们两个人吃。那就是御厨,我就看到当年皇宫宫殿里头百味饮食。
下面,「又《大论》曰」,《大论》是《大智度论》,「有人言,能以百种羹供养,是名百味。饼种数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那是《大智度论》,有这种说法。能以百种羹,就是代表餐桌上所摆的这些菜碟、菜碗,它也有装汤的,这是指大供养,大法会大供养里头;饼种类有五百种,这就是点心,那个味有一百种口味,数量是五百种,有百种味。有人说,「有人言:百种药草药果作欢喜丸,是名百味」,这也是一种饮食里面的一样,是以药材所制的食物,也能称之为百味。「按菩萨之果报」,果报里头特别是讲「食」,吃的,「与神通变化食,有无量味」。这个百味是人间帝王,佛菩萨不一样,他们神通变化,不止百味,无量味。「彼土甘露味食,焉可思议」,这都是极乐世界的饮食,我们无法想像,也没有办法说清楚。「所谓百味者,只是顺此方习俗耳」,这是顺中国人的习俗,中国帝王每一餐是一百味(一百种口味),这是顺此方的习俗。
下面一句,『实无食者』。实实在在说,他们不需要饮食,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习气。到极乐世界去,好像很久没有吃饭了,想到了,这一想,这个饭菜就在面前;这一想,这是极乐世界,不需要这个东西,它就没有了。「因彼土众生,莲花化生,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本无饥渴之苦」,他不会饿,他不会口渴,所以他不需要饮食,「故无食者」,极乐世界人没有饮食。可是,刚刚到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他这个习气没有忘掉,怎么好久没吃饭?这个念头一动,食物就现前。「但为意乐而食也」,他一看到这个,见到菜的色泽,见色闻香,等於就吃饱了。不是像我们在此地,真的要让肠胃去消化,他们的肠胃不做这个消化工作,所以身体健康。「故见色闻香,以意为食,非真食也。又此妙食,具增上用」,它也管用,管什么用?「能增色力」,见色闻香,身体的颜色格外好看;这个力是体力,体力更强。因为他并没有真吃,所以他没有大小便溺。「复显彼土一切悉皆超世希有」,超越我们这个世界,非常稀有。
「又食者身心柔软,於此妙味亦无贪著」。绝没有说,这个好吃多吃一口,那个不好吃就放弃不吃它,没有。为什么?这种念头断掉了,挑剔、好坏念头没有了,得清净心、平等心。不但清净平等,觉而不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在佛境界里头。「於所受用,皆无摄取」,这个皆无摄取就是底下这句话,「又云:舍离一切执著」,他没有执著。这是我们现在要学的,一切时一切处,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统统没有执著;包括意,就是有念头,念头还想著佛法,不执著。对一切经教赞叹、欢喜,对一切法门恭敬、赞扬,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一个心愿,希望大小乘佛法都能够很快复兴起来。我也常鼓励大家,特别是年轻人,要发心学习经教,喜欢哪个宗派,你就认真学习;喜欢哪个法门,这个法门里头主修的经论要下功夫。每一部经论都有人承传,佛法兴旺了。
我在早年,我记得四十多岁的时候,星云法师建立佛光山,办了一个东方佛教学院,请我去做教务主任。那个时候他有一百三十多个学生,我跟他建议,把学生分组,三个人分一个小组,这一个小组专攻一部经,学习的期间十年。一百三十多个人,可以分成四十个组,也就是说四十部经论。三个人专攻,只希望有一个人学会,佛光山就有四十部大经大论,那真是佛光普照世界。星云法师不能接受我的建议,他说那样做不像学校。我就告诉他,像学校,出不了人才;不像学校,出人才。最后,我还是离开了。那个学校教学的方法,我知道那不会成功的。一个早晨三堂课,三个老师教,教的课程不一样,学生头脑学迷糊了,这个还没有消化掉,那个又来了。到了晚年,我们碰面,他后悔了。后悔来不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