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5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把我们的智慧、功德法财障碍住,所以把烦恼比作贼,比喻将我们本性的般若智慧、功德法财偷跑了,我们自己得不到受用。贼行就是烦恼行,起心动念,一切修持都在烦恼之中,这叫贼行。虽然如是,佛菩萨还是大慈大悲,没有把我们舍弃。
「汝应护之」。世尊嘱咐弥勒菩萨,你要护持这些人。为什么?虽然我们的毛病很多,我们对佛还有几分恭敬心,还想学。有这么一、二分恭敬心,还有想学的这个念头,就非常可贵。
你看这个世间芸芸众生,有几个人想学佛?我们在这个地方讲经,我们这个大楼上上下下多少人,隔壁他都不来听,你才晓得「住于贼行」也很可贵,不容易!所以佛菩萨很珍惜,并不放弃我们,嘱咐弥勒菩萨要保护我们、要护念我们。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唯此六十诸菩萨等。业障所缠。为复更有余菩萨耶。】
弥勒菩萨问得好,他问在末法时期像这样愚痴的菩萨,到底是仅有这六十个人,少数,还是有多数?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菩萨。多为业障之所缠覆。是诸业障。或有消灭。或复增长。】
佛说,业障菩萨在末法时期太多了!都是被业障缠覆。有些愚痴菩萨缘殊胜,佛家讲缘分;缘殊胜的遇到真善知识,他能够听懂,明白了,依教奉行,他的业障就渐渐消灭。能不能消灭?能。确确实实能,从哪里看?没有学佛之前贪瞋痴慢很重,修行几年,贪瞋痴慢没有了,就是你的业障消灭了。
如果还有贪瞋痴慢,你的业障没消灭。「或复增长」,就是错会了佛的意思,在佛法里修持,或者是持戒清净、戒律精严,业障增长。怎么戒律精严的人业障增长?看看别人不持戒,「你们都不如我,我超过你们太多了,你们不配跟我往来、不配跟我讲话」,这是烦恼增长。这个就是世间人所讲的,值得骄傲!有人仗着修持比别人好,起傲慢心;有人讲经说法讲得好,起了傲慢心;有人福报大,起傲慢心。这都是增长业障。那个不叫消业障,那是增长业障!业障消除的相,是愈来愈谦虚、愈来愈卑下、愈来愈不如别人,这是业障消灭的现象。
【弥勒。于此五百诸菩萨中。有二十菩萨。业障微少。后五百岁还来此。城邑聚落市闬山野。种姓尊豪有大威德。聪明智慧善巧方便。心意调柔常怀慈愍。多所饶益。颜貌端严辩才清妙。数术工巧皆能善知。自隐其德安住头陀功德之行。在在所生舍家为道。已于无量阿僧祇俱胝劫中。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护持正法不惜身命。住阿兰若空闲林中。常勤精进不求利养。善入一切众生心行。咒术言论悉能了知。于诸义理少闻多解。辩才智慧皆悉具足。彼诸菩萨于是法中。精勤修习得陀罗尼无碍辩才。于四众中宣说正法。以佛威德加被力故。于佛所说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阇多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皆得辩才无碍自在。】
「弥勒,于此五百诸菩萨中,有二十菩萨,业障微少,后五百岁还来生此,城邑聚落市闬山野」,这一段我们要细心体会。佛告诉我们,在现前这个时代,就是「后五百岁」,往年世尊在世的这些菩萨当中,还有再来的,这真是慈悲到极处。有多少人?二十位,不多!这二十位菩萨业障少,业障轻微,后五百岁他还到这个世间来度化众生。他在哪些地方?「城邑」,就是都市。「聚落」,就是村镇。「市闬」,就是市区。「山野」,市区以外的地方。
「种姓尊豪有大威德」。这是说他示现的出身。
「聪明智慧善巧方便,心意调柔常怀慈愍,多所饶益,颜貌端严辩才清妙」。这是说他的德行。
「数术工巧皆能善知」。这两句是说他的才艺。
可以说他聪明智慧,真诚慈悲,多才多艺。这些菩萨有些示现在家,有些示现出家。他所表现的,底下这三句很重要。
「自隐其德安住头陀功德之行」。他并不标榜自己,绝对不会自我宣传,他知道「自隐其德」。「安住头陀」,他的生活很平凡,也可能他的生活相当清苦,表现并不很富有,他修学的是真实的功德。
「在在所生舍家为道,已于无量阿僧祇俱胝劫中,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可知,善根非常深厚!
「在在所生」,就是生生世世,他所示现的是「舍家为道」,舍家就是出家的意思。大家把这个出家要搞清楚,出家不一定是要舍离家庭,到寺院这边来作和尚,这叫出家,那你把这个意思就搞错了。舍家是心里面决不把家事挂在心上,所谓心出家,身没有出家,这叫真出家!
身出家,心里面所想的跟世间人没有两样,这是身出心没出,那不是出家,那是骗人的。所以佛法着重的你心出家,不注重身出家。在家这些菩萨,都是心出身不出,示现的是这个。但他心地确实心在道,心不在家业,这个意思要很清楚很明了。他的善根深厚。
「护持正法不惜身命」。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一定与法相应,决不违背佛陀的教诲。
「住阿兰若空闲林中,常勤精进不求利养」。也就是他居住修学的环境很清净。「阿兰若空闲林中」,就是他的环境很幽静。即使在城市里面、在闹区里面,像我们这种公寓房子里面,外面很热闹,他居住的小环境依旧清净,依旧一尘不染,所谓闹中取静。他能够静下来,能够闲得住。
「善入一切众生心行」。这个就是教化众生,一定要契机。对于一切众生的思想、见解、爱好,他很清楚很明白,所说之法能够得到大众的信仰,能给大众真实的利益,这就是讲的契机。
「咒术言论悉能了知,于诸义理少闻多解」。这是讲智慧开了。咒术言论,悉能了解,这是讲常识丰富。所谓常识丰富,世间人知道的,他都能够知道。义理、世法、出世法一接触,他就能了解,这叫智慧开了。
「辩才智慧皆悉具足。彼诸菩萨于是法中,精勤修习得陀罗尼无碍辩才」。他要不具备上面所说的这一些条件,他怎么可能在佛法当中得大成就。「陀罗尼」就是抓住佛法的总纲领。加上他的智慧辩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