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920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5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给我们做出种种示现。所以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离开了十法界,十法界的顶就此地比喻的须弥山顶,达到最高峰了。最高峰还是要学习,等於说他现在进入博士班,博士班还是要上课。正说就是十住法。
末后有句话说,「又显佛德为宗,令知住体为趣」,显是显明,展现出佛的大德,这对老师的尊敬,尊师重道,这介绍老师。同时更深的意思要晓得,老师的道就是自己的性德,所以令知住体为趣,真正从老师的智慧德能明白、觉悟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无二无别。这把宗趣介绍出来。
下面这一大段是李通玄长者,所以我们也是有两个指导教授,我们游华严世界有两位导游。第一位是清凉国师,《华严经疏钞》,领导我们游华藏世界。第二位是居士,李通玄居士他是唐朝的皇室,是李世民的后代,就唐太宗的后代,他对《华严经》也是契入华严境界,很了不起。在《合论》前面序文里面我们看到,他写《华严经合论》的因缘很不可思议。他写这部书想找个很安静的环境,因为著作要专心,到深山里面去寻找。在路上遇到老虎,他就跟老虎说,「我想给《华严经》做个注解,你知道不知道这山上有好地方,可以让我在这个地方写书。」老虎就带著他,老虎带路,带到什么?带到老虎洞里面去。洞很大,里面住著有不少的老虎在那里,李长者看到这个地方是好,老虎搬家,把这个洞就让给他,他就住下来。到第二天早晨就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子,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替他打扫环境,替他准备用具,样样都具足,不让他操一点心。李长者看这两个女孩子做事情,也没有跟她讲话,专心在著作,等到《华严经合论》写成,全书写成了,这两个女孩子不见了。他以为是山下村庄里面的人,总得要去谢谢,这么久的时候承蒙她的照顾,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也没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都没有。你就晓得李长者他的心多定,全部精神贯注在《华严经》上。结果下山去一打听,山下没有这个人,问不到;以后才晓得,天人来供养。这个事是真事,不是假事,很不可思议!
我们世间凡夫,人不行,说实在话是什么?没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你样样靠自己,有信心的人还是靠自己,不一样,怎么说靠自己?所有境界总离不开心性,心现识变。山河大地、虎狼狮子、天女来供养,唯心所现,你自己清净心里头现出来的,山河大地唯识所变。所以信心的建立非常难,你看十信位头一个是信心,十住位,初住是发心住,真心现前了。十信还是妄心,不过妄心是什么?是纯善的妄心,没有恶,到十住是真心、不是妄心。所以妄心里头有染有净,染里面有善有恶,这不断提升。我们现在是染心位,染心位是什么?怎样断恶修善。再提升就是去染取净,染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净现前,四圣法界现前。最后那个净也舍掉,为什么?染净它还是对立的,还是二。净舍掉之后入不二法门,那就是初住境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到顶,到须弥顶,再往上升去,十行位就离开须弥顶,也就是你的基础教育圆满了,我们用这个来比喻,诸位好懂。所以长者《论》里面说得很好,介绍得也很详细。
我们看他的《论》文,「将释此品」,就解释这品经。「约作四门分别」,这就是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释品名目」,第二段「释品来意」,第三段是「都会此十住六品之经意」,这是第三会,十住菩萨会总共有六品经,把这个大意介绍一下。第四「随文释义」,再解释经文,分为这四大段。第一大段解释品题,「释品名目者,以法慧等十个菩萨」,实在讲我们今天应当称十尊菩萨,他那个时候讲十个菩萨不要紧,为什么?每个人心清净,每个人心里头都有敬意。现在这个社会不行,现在社会大家,人与人之间没有敬意、没有谦虚,都是贡高我慢,都是不知道尊重别人。所以我们今天讲应该讲十尊菩萨,这都是帮助社会,帮助社会大众觉悟。这是法慧,后面我们会看到十个菩萨的德号。「各以自己当位随位进修之法,还自以偈赞赞之」,赞这个目的何在?用意在哪里?「令信终菩萨仿之悟入,故此品名为偈赞品」。这说得很详细,你看这十尊菩萨,十尊菩萨就是初住、二住、三住到十住,每个菩萨代表一住。就好比,我们把它比作中学,或者把它比作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一直到十年级,这就毕业,十住就毕业了。「各以自己当位」,当位是本位,法慧菩萨是初住,他自己在初住位上,他修什么?他怎么修法?「随位」,随位是提升,我自己本位的课程要做好,还要加修提升,往上升级,初住升到二住,二住升到三住,所以要「随位进修之法」。他用什么方法来报告?用偈颂,赞颂,「还自以偈赞赞之」,赞叹自己所学的课程,赞叹自己所修学提升的进修课程。目的是「令信终菩萨」,这个终是终极,就是圆满的,就是十信圆满,十信到圆满就是贤首菩萨,我们前面念的贤首品,是教这些菩萨「仿之悟入」,看到法慧等这十尊菩萨,十尊菩萨向他们学习,所以这品叫「偈赞品」。先由他们十信菩萨来做报告,做修学学习的报告与大众分享,带动学习的气氛。这都是教学上非常高明的手段,一个好老师上课,没有上课之前,一定会找几个比较优秀的、很聪明的、有悟性的,先把今天修学的课程让学生出来念一遍,念完之后再让几个学生站起来把大意讲一遍,然后老师再讲解,这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是品题,这一品叫做「偈赞品」。
后面有更深的意思,「明古今诸佛,同会此智殿悲宫」,忉利天宫的宫殿,代表是大智、大慈悲,大智慧、大慈悲代表这个意思。古佛如是,今佛也如是,古佛是已经成佛的人,今佛,今佛就是现在这些参与学习的,他们是现在佛。在这个地位就是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我们中国佛法里面所讲的分证即佛,他虽然不是圆满,他确实证得了佛果。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很有味道,把十五的满月比喻作究竟佛,你看看初二、初三的月牙,真月光,是月光不是假月光。比喻作什么?比喻作从十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比喻是初三、初四、初五、初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