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5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九七年早餐开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 (共一集) 1997/12/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1-1215
竹林寺跟珐輪社的讲经是不是还在继续?这些地方的讲经最好能够不间断,能够把这一个地区的佛法带动起来。
昨天晚上讲到李长者的一段开示,就是着《华严经合论》的李通玄,他这一段的开示文虽然不长,意思讲得很圆满,他说到「剎那际定」,确实是说明了事实真相,而清凉国师所说的也很圆满,清凉大师讲的是「六相十玄」。《疏》、《论》合起来看,古人讲「合参」,对于事实真相虽然不能够契入,多少也能够体会到一些,这种体会就是平常所谓的悟处,真正觉悟了,要用现代科学家的说法,对于宇宙间一切事物观察入微。现代科技可以说相当进步,对于极微的观察,成效也相当惊人,但是要跟佛经、祖师的这些注疏来看,这些科学家没有把事实真相说清楚、说明白,这是远远比不上佛法里面所说的。
「六相十玄」在哪里?在一切法之中,小而微尘,今天所讲的原子、电子、粒子,无一不具足六相十玄,将事实真相讲得这么详细、透彻。十玄实在讲也是提个纲,每一条圆摄其余九条,这十就变成百,百条里面每一条又圆摄其余九十九条,那就变成千,这样一展开,无量无边,所以龙树菩萨称《华严经》为《大不思议经》,有道理。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龙宫里面所见到的上本《华严》,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龙树菩萨见到的,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所以他将「下本」传到这个世间来,「下本」真的是提纲、目录,像中国《四库全书》的目录提要一样。现在在台湾《四库全书》缩印了,把它缩小,缩成原书的四分之一,精装本,像大藏经那么厚的本子,一千五百册,目录提要只有四册。我们今天所读的《华严经》,实在讲是原经的目录提要而已。全经,龙树菩萨说,不是阎浮提众生有能力受持的,这也都讲的是真话。所以《华严经》上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
我们晓得《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浓缩,是《华严经》的精华,既然是《华严》精华,《无量寿经》上字字句句又何尝不含无量义?这一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要明了,要去发现,发现就是悟处。用什么方法发现?古德也告诉我们,用思考、研究,跟诸位说,决定不能发现,因为真理不是言语文字能显示的,不是思惟想象能得到的,所以你要想真正发现悟入,还得要遵守古圣先贤的方法,「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离名字就是「言语道断」,离心缘相就是「心行处灭」,所以说用心才能体会得,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得不到,妄心没有这个能力契入法界,没有办法悟入真理。我们学佛要想真正得到佛法,这一个重要的原理原则如果我们不清楚、不明白,在这一生当中你怎么可能开悟?无论下多大功夫,用多少时间,都是在门外打转,入不进去。
我们非常羡慕古来的这些大德们,在家、出家皆有,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入室弟子,也就是一般讲的明心见性的弟子,四十多个人当中就有不少是在家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一定全是出家人,在家人有分,也不分男女,四众都有分,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的,问题在你是不是懂得方法,你能不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决定不能用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识。
学佛的人学了一生,甚至于可以说生生世世勤苦修学,不得其门而入的太多了。其实佛很慈悲,大小乘经里面都常常提示我们,你看「三解脱门」不是指得很清楚明白吗?「三解脱门」,大小乘经论里头常说。「空、无相、无愿」,无愿也叫「无作」,这三个门任何一门都能够入佛的境界。小乘用这三个方法可以超越三界六道,大乘用这三个方法就可以突破十法界。大小乘的差别在思想观念上,小乘人依旧把虚幻认为是事实,所以虽修「三空三昧」,他只能够脱离三界,不能超越十法界。
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这桩事情决定没有怀疑,但是不能突破,原因就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断不了。理论上虽然说是可以顿断,事实上我们决定做不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还是会起心动念,还是有妄想执着,这种妄想执着一年比一年轻,那就是很大的进步,可是我们自己要晓得,光是轻一点不能解决问题,这是自己要觉悟的,要提高警觉的。不能解决问题,换句话说,你要不求往生,依旧还要搞轮回,搞轮回就麻烦了,轮回有隔阴之迷。这一生修得再好,再一转世、一投胎,前生都忘得干干净净,来生能不能遇到佛法的缘,不一定,纵然遇到了,又要从头来起,从头来起你能不能遇到良师善友,你能不能遇到一个好的修学环境,统统是问题,而后我们才明了遇到佛法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要是轻易把它舍弃掉,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惜!「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之后轻易把它舍弃掉了,怎么舍弃掉?还是打妄想,不肯依教奉行,不相信佛的话,还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的这个意思,这就是把这个机会当面失掉了。
对我们一个凡夫来讲,诸位要晓得,了生死、出三界是我们唯一的一桩大事,度众生在我们叫小事,如果为了度众生,自己不能往生的时候,那把自己就害惨了,度众生能不能度得圆满?不圆满。经上讲得那么清楚,「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话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是以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为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帮助社会,帮助众生,在我们的身分来讲是附带的,随分随力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