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342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1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无价之宝。这是带着有谦虚的意思在里面。
「如云百姓万民,岂局百万哉」,譬如我们一般讲百家姓,那个百是个总数,不是定数,绝不止一百,此地也是这个意思,就是略谦称的意思。像这些地方我们都应当要学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送人再名贵的东西,也说这值不了什么。人家受的人,他心里比较安。你说我这是无价之宝,人家还敢要吗?不敢接受。接受的时候则想到,大概你对我有什么企图,是不是?他又不放心。你说我这值不了什么,他接受也就无所谓了。所以像这些地方,这都是平常的礼节,这些大菩萨往来,礼貌都非常周到。下面这几句话就重要了。
「璎珞本财施」,璎珞是财宝,在布施里面它是属于财布施。可是无尽意菩萨在言词里面说「仁者,受此法施」,为什么称法施?「拣住相也」,如果我们着了相,这个财那就是真正是财施,法也变成财施;如果不着相,不但法是法布施,财施也是法布施。财布施得世间福报,法布施成无漏功德,这个果报完全不相同。底下解释得很清楚。「当解璎之时」,无尽意菩萨把他自己所配戴的璎珞解下来,「奉璎之际」,双手奉送给观世音菩萨,在这个时候,「三轮体空」。不着能布施的我相,不着所布施的璎珞相,不执着能接受我布施的人相,叫三轮体空。你看他这个心多清净!这叫法布施。「即此一物,细不立一尘」,他用清净心,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不立一尘。「大则周法界」,因为他心是清净的,没有障碍的,所以他的功德就尽虚空遍法界。「贯四十二位之功德」,这个四十二位,从圆教初住到如来果地,四十二个位次。这样的布施我们应当要学。
「统八万四千之妙行」,这叫一修一切修,就这一布施,六度万行他都圆满了。为什么会圆满?你要晓得,六度万行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求一心不乱,三轮体空。我这一法的修学就达到一心不乱,就达到三轮体空,那不是六度万行统统圆满吗?这叫一行一切行,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双存俱泯,错综交罗,非法施而何。」所以,菩萨修施皆是法施,众生修布施全都是财布施。讲经说法,跟诸位说还是财布施,得的果报是人天福报,为什么?三轮不空。着了我讲经,有我相;着了我在这里讲《法华经.普门品》,着了所说的法相;有这么多同修在这里来听,听我讲经,接受我这个法布施,着了众生相,三轮不空。三轮不空,讲经说法也是修福,与定、慧不相干。所以那个会说的,会说的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的样子,就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最后他给我们说他没说一个字,谁要说佛说法了,那叫谤佛。那才叫真正法布施!他的清净心中从来没有起一念。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我们要像诸佛菩萨一样,要发大愿,但是不能像凡夫一样的有心,有心是攀缘,那就错了。
当众生有障碍,机缘没有成熟的时候,诸佛菩萨也是天天在说法,从无间断,可是我们众生见不到。见不到佛菩萨的形相,听不到佛菩萨的音声,但是佛菩萨的法音时时刻刻是冥冥加持一切众生。好比广播电台广播的这些节目一样,它是周遍法界,我们就好像收音机一样,收音机有了故障,怎么调也收不到。不是没有,的确是有,可见得他加持给我们,我们自己有障碍收不到;没有障碍的收音机,一拨就收到。电台播的频率,每一个收音机决定平等,不会说有偏好的,对他多一点,对他少一点,没有。你收听得清楚不清楚,或者听到听不到,完全是你本身的问题,你本身有没有障碍。诸佛菩萨平等慈悲,对于一切众生是圆满的法施,这是我们应当要相信的。再看底下一段。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
观音菩萨很谦虚,无尽意菩萨拿这样的珍宝来供养他,观世音菩萨不敢接受,不肯接受。我们看批注所讲的。「不肯受者,谓无尽奉命供养」,无尽意是奉释迦牟尼佛的意旨,来供养观世音菩萨,「我未奉命」,观世音菩萨没有得到佛的许可,说你要接受,他还没有,「那忽辄受」。这几句话说了,学生在老师的面前一定是尊重老师,尊师重道。虽然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倒驾慈航,但是他现在的身分是菩萨,佛的身分是老师,这是就迹相而论的,必须尊师重道。好比那个唱戏,学生扮个皇帝,老师扮个大臣,在戏台上,老师还要给学生磕头,要表演嘛!不能说你做皇帝,我是你老师,那不行,你要拜我,那不就颠倒了?那不可以。古佛再来示现菩萨身分,他对于那个示现佛的学生也要恭敬,就是这么个意思,这样才能教化众生。所以,观音菩萨还没有得到佛的许可,他不敢接受,这是表示尊师重道。同时也是有谦虚的意思,谦让。送一次不敢接受,送两次、三次才接受,一方面表示赠送的人诚意,接受的人谦虚。
所以是「亦是事须逊让,施受有义」,这个义是义务,「以有余奉不足」。施者的人他有多余的,受者的人他有欠缺,他缺乏,我有多的,我可以赠送给你,布施给你。所以「施受两当」,都应当。「此璎俱有,用以施我,我有余,彼不足,义安在哉。」如果这个璎珞,无尽意菩萨有,观世音菩萨也有,既然彼此都有,而且我还有余的,比你还多,你还没有我的多,你来布施我、供养我,在道义上讲不过去。这几句话也非常重要。当我们修布施、修供养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想一想,他有余,我不足;换句话说,我们就不必修供养,就是不必在这个地方修,还有缺乏的人,我们应当要供养他,应当要帮助他。可是世间人怎么样?总是喜欢锦上添花,几个人晓得所谓雪中送炭?这里教你布施,就是雪中送炭,不教你锦上添花,是这个意思,这叫真正布施。施者、受者都有道义,应当施,应当接受。
大家在佛门里面修布施,他有一个信念,佛门里面布施是修福的。纵然佛菩萨、法师他有余,我还不足,我也愿意布施,以不足去奉有余,他求什么?求福报。那我们就得想想,他是来修福的,如果我们不能叫他得福,那就是古德所说的,「披毛戴角还」,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我们自己没有修行证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