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83|回复: 12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9套—【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1 为什么叫微妙呢?因为这个义理很深、很隐微

我们七大讲完了,接着另一个段落:阿难明心生信,

后来就说这个偈颂,偈颂: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后面说偈颂赞佛。

到最后佛就讲三如来藏:

空如来藏表示一切本体平等;不空如来藏表示不坏缘起法;

空不空如来藏,法法皆是中道,空跟有是一种名词,空不空,

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同时存在的东西,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辛二 阿难明心生信(分三)][壬初 承示开悟 二 赞谢获益 三 发广大心][(壬初分二)癸初 叙承示 二叙开悟 ][今初]

经文1:【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尔时就是破妄显真,已竟之时,破妄显真已竟这个时候,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为什么叫微妙呢?因为这个义理很深、很隐微,不容易为一般众生所发现,是深入的在讲到这个究竟的如来藏性,所以,它叫做微妙的开示。

【此结集经家,叙述阿难,悟明本有真心,发起大乘正信,先叙承示,】先讲描述,承佛的开示叫做承示。【以为开悟之大本也。】

【尔时,乃如来破妄显真,已竟之时。微者隐微,昔日权宗,未曾显说,六识是生死根本,根性是涅槃正因。】

这个六识表示根、尘和合的妄心,总归就是生灭意识心。

这个生灭的意识心,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执着的,不管你用各个层面的知识层面,都离不开识心,

这个是世间所有的分别跟执着,也变成一种学问、文化、传统,

所有的生灭,化作一念的执着跟分别,而再运用这些执着跟分别,变成所有生命的全部,这个六识就是生死根本。

学佛不是这样,运用根性,根性是不生不灭的根性,是涅磐的正因,

所以,你这个修行,下手处要对,下手处就是根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

在这里用一个简单的,就是: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这个就是成佛的因,

你一定要让你的心没有任何东西增加,也绝对没有东西减少,法本不增,法也本来没有减少;在圣也不增,在凡也是不减的这个心性修行,就是涅磐的正因。

【妙者奥妙,今日实教,广谈了义,】什么叫了义?就是究竟义,我们四依止里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所以,这个《楞严经》它是了义教,就是究竟教。

【直指生灭身中有佛性,一切诸法是真如:】为什么一切诸法是真如?就用真心,一切法皆如,用如如不动的心性,无法不如。【此即上三卷之微妙开示。】

【《正脉》云:通承破妄显真科中,】通承就是依据前面的破妄显真科中。

【诸文为言,】“为”就是有,这些文章有这么说,种种的破妄显真的这些语言。

【良以此大开解,】“良以”就是因此,良以借着这个因缘,因此大开圆解,就是见性。

【功夫非近,】“非近”就是深远,功夫变得深远了。

【今当总前,撮其大要,】“撮”就是取,它的纲领。【令知微妙之实。】

   2 六识是生死根本,根性是涅槃正因

【六识是生死根本,根性是涅槃正因。】

这个六识表示根、尘和合的妄心,总归就是生灭意识心。

这个生灭的意识心,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执着的,不管你用各个层面的知识层面,都离不开识心,

这个是世间所有的分别跟执着,也变成一种学问、文化、传统,

所有的生灭,化作一念的执着跟分别,而再运用这些执着跟分别,变成所有生命的全部,这个六识就是生死根本。

学佛不是这样,运用根性,根性是不生不灭的根性,是涅磐的正因,

所以,你这个修行,下手处要对,下手处就是根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

在这里用一个简单的,就是: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这个就是成佛的因,

你一定要让你的心没有任何东西增加,也绝对没有东西减少,法本不增,法也本来没有减少;在圣也不增,在凡也是不减的这个心性修行,就是涅槃的正因。

    3 无所增减,是名修行,这个就是成佛的因

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这个就是成佛的因,

你一定要让你的心没有任何东西增加,也绝对没有东西减少,

法本不增,法也本来没有减少;

在圣也不增,在凡也是不减的这个心性修行,就是涅槃的正因。

    4 楞严经破妄心有三

【破妄心有三:一、七破以密示无处;】“七”就是七次。

破以密示,什么无处呢?妄心无处。

为什么讲妄心无处呢?因为它是境引起的执着心、境引起的分别心、境引起的颠倒心,

无论是执着、分别、颠倒,统称为识心。

这个识心因境——根缘境所产生的,所以,其实它并没有真正的来跟去处,

它只是清净自性晃动,所产生的刹那生灭心,没有实体可得。

【二、重征以显呵非心;】就是妄识非心,妄识不是我们的真心,因为妄识它是没有实体性的。

【三、纵夺以决指无体。】纵夺就是彻底的叫你除掉,“以决”就是决定,决定这个识心,“指”就是指出,指出这个识心是没有体性的。

识心没有体性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的依靠,你讲识心有还是没有,都不对!

你说有的话,它没有实体;说无的话,它又了别。

所以,这里面含有必需讲识心无体;可是,真心是有体性的,

意思就是说:我们般若的妙性,这个涅槃妙心它是有体性的,有体性就是确实存在的,无量亿劫来是存在的;

而这个识心是刹那生刹那灭、刹那增刹那减、刹那有刹那无,断断续续,

白天就分别、执着,晚上就暂时歇息、休息一下,但是,还是继续作用,因为有独头意识;

可是,这些作用其实都是空。为什么?识心无体性嘛!

说:纵夺以决指无体,这个要彻底的夺除,来决定告诉你:识心无体。

所以,这个“无体”要加二个字更清楚:就是“识心”无体。

【是所以破妄心者,极微细而尽精妙矣。】

在这里你就会了解,一切众生都不离识心,稍微修行就会炫耀,就会落入识心;

稍微行善就执着,就是意识心;稍微拜二、三句佛就执着,就变成意识心;

念佛有所感应,就大大的夸、夸耀其辞,这个就是意识心;

来讲堂发个心,就好像觉得别人都不如我,这个就是意识心,

只要你有所住,统统是意识心!

为什么?虚空并没有、从来没有称扬自己,虚空从来没有执着,都是平等的这样过日子。

法性本来就空,我们要了解、了悟这一层道理,就了解识心无体,而真心是有体性的。

    5 涅槃妙心它是有体性的,识心是刹那生刹那灭

我们般若的妙性,这个涅槃妙心它是有体性的,有体性就是确实存在的,无量亿劫来是存在的;

而这个识心是刹那生刹那灭、刹那增刹那减、刹那有刹那无,断断续续,

白天就分别、执着,晚上就暂时歇息、休息一下,但是,还是继续作用,因为有独头意识;

可是,这些作用其实都是空。为什么?识心无体性嘛!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6 只要你有所住,统统是意识心!

一切众生都不离识心,稍微修行就会炫耀,就会落入识心;

稍微行善就执着,就是意识心;

稍微拜二、三句佛就执着,就变成意识心;

念佛有所感应,就大大的夸、夸耀其辞,这个就是意识心;

来讲堂发个心,就好像觉得别人都不如我,这个就是意识心,

只要你有所住,统统是意识心!

为什么?虚空并没有、从来没有称扬自己,虚空从来没有执着,都是平等的这样过日子。

法性本来就空,我们要了解、了悟这一层道理,就了解识心无体,而真心是有体性的。

   7 楞严经显真心文中也有三

【显真心文中亦三:一示见等,】“见等”就是见根等,

这表示见、闻、觉、知,见精、闻精、嗅精、尝精、触觉精、还有觉知精,

就是见、闻、觉、知这些六根的根性来找,

喔!带少分的妄叫做见精;破除了执着,妄除了,竟然是见性。

所以,没有妄心,了悟妄心当体即空,就见性,不离本处,即得菩提,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修行不是用追的,是用悟的,当下,回归当下。

如果你用追的:本性是什么?那就叫做意识心,你永远揣测不到那个是什么心、什么东西。

【而克就根性,直指其实体。】实体就是离尘有实体性,

离开了这个根尘所缘起的这些六根、六尘、六识,识心无体;

可是,根性是有体性的。为什么根性是有体性的?要不然我们依靠什么修行?识心无体性,我们依靠什么修行?

成佛是什么?成佛就是从根性开发以后,了解这个佛性是有实体性的。

意思就是:般若智慧它是一直存在的,它不是虚妄的,涅槃妙性是实在的;可是实在,是没有形相的。

底下,【二、示阴等,】“阴”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而广融诸相,以明其一体。】

【三、示地等,】就是地大,地、水、火、风、空等等,“地等”就是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

【而极显圆融,以彰其全体。是所以显真心者,亦可谓极微细而尽精妙矣。】

   8 了悟妄心当体即空,就见性,不离本处,即得菩提

带少分的妄叫做见精;破除了执着,妄除了,竟然是见性。

所以,没有妄心,了悟妄心当体即空,就见性,不离本处,即得菩提,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修行不是用追的,是用悟的,当下,回归当下。

如果你用追的:本性是什么?那就叫做意识心,你永远揣测不到那个是什么心、什么东西。

    9 成佛是什么?成佛就是从根性开发以后,了解这个佛性是有实体性的

【而克就根性,直指其实体。】实体就是离尘有实体性,

离开了这个根尘所缘起的这些六根、六尘、六识,识心无体;

可是,根性是有体性的。为什么根性是有体性的?要不然我们依靠什么修行?识心无体性,我们依靠什么修行?

成佛是什么?成佛就是从根性开发以后,了解这个佛性是有实体性的。

意思就是:般若智慧它是一直存在的,它不是虚妄的,涅槃妙性是实在的;可是实在,是没有形相的。

   10 悟道以后,就开见道之眼,身心荡然,得无挂碍,心无挂碍了

[癸二 叙开悟(分二)子初 叙心荡然 二 叙身荡然 今初]

经文2:【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说:这个时候,悟道以后,就开见道之眼,身心荡然,得无挂碍,心无挂碍了;我们有挂碍,就烦恼了。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无所障碍,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的叶物,这个叶物,当时候的叶就是贝叶。

【阿难开悟,即是已开见道之眼。自第一卷阿难认识为心,三迷被破,遂即舍妄求真,】舍这个妄心、妄识,求这个真心。

【求如来为发妙明心,为开道眼。如来即为指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显见【不失、】显见【无还、】显见【不杂、】显见性【无碍、】显见性【不分、】显见【超情、】显见【离见、经历十番,可谓发妙明心,而至微细矣!

更为会四科,全事即理,融七大全相皆性,普融万法,可谓发妙明心,而极奥妙矣!由是阿难明心生信,顿开道眼,故有此悟。】

【身心荡然,得无挂碍者:当以二义释之:一、达妄本空:】所有的妄识其实本来就空,因为它没有实体性的,正因为识心是妄,所以我们有因缘可以成佛;

识心如果是真实,那我们就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生生世世永远在妄当中。

所以,因为达这个妄识本来就空,惟存真实心、真心。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只要你发现那个妄,同时不住着,那个当下就是你的真心。

所以,开采真心的人,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不夸耀,因为没有东西可以这样子、可以住着,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炫耀,因为法法本空;也没有东西可以自卑,因为法法本空;也没有高下,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就是心性。

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在指什么?是指见性人的心性。

当你见到佛性的时候,动物、植物、矿物全部都平等;内四大、外四大全部都平等;有相、无相全部都平等,识心化作识性,执着化作坚固的道心;分别化作平等的心性;颠倒化作正念,统统在当下,不离本处。

修行不能用找的,用悟的,悟即得,不悟不得。

【昔在迷时,妄认四大假合,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个就是悲哀!

把这个身,四大假合的身误认为自己,没有一个人不执着,只要你没有听到佛法,包括外道,这个身见是除不掉的。

有了这个身见、身相,身相就引发痛苦,你的我执就不会停止。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根对尘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个五尘落下来的影子,由意根攀缘这个法尘,就认为这个就是可缘之相,

自心相的意思是什么?就误认为那一些烦恼、执着、分别的影像是你的真心,就是你平常在运用的心。

记得!起贪心的时候,记得!这个不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是无贪的。当你起嗔恨心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这个不是我们的真心,这个是妄心。

【乃为六根所局,】“局”就是限制住,为什么?生命观看不出去,宇宙观放射不出去,我们的生命就完全拘束在我执、法执的小范围里面,而就这样过一生,就这样过一生。

【六识所锢,】六种分别心,“锢”就是束,全部都束在里面。【皆成挂碍。】皆成挂碍。

【今者了达妄身、妄心,本自空寂,荡然(如大水漂荡)无存,故得无碍,解脱自在也。】

【二、知真本具:】知道这个真心本来就具足的,叫做知真本具。

诸位!修学佛道它重点就出来了:达妄本空,知真本具,妄心本来就空,

所以,你只要动到执着的念头,你就是修行错误,当你很用功的时候,你说:哇!现在很有修行!这个念头就错!这对法上的执着。

第二、知真本具,【昔在迷时,将本有法性身,妙明心,埋没于尘劳烦恼之中,幻妄身心之内,

今者知法身清净,遍一切处,则身荡然;妙心圆明,遍周法界,则心荡然;无形无相,荡然宽廓,】“廓”就是大。【得无挂碍,得大受用也。】

诸位!小心眼就不受用,大心则大用,你一定要记住这个!师父一直告诉你:尽管度量放大,上苍会二倍福报奉还给你的,胸量放大,绝不会吃亏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517页,【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者:以既蒙如来,微妙开示,不独当机阿难得悟,是诸同闻大众,亦多各各自知;自知即悟也。

其中大众,位有浅、深不同,悟有解、证不等,所悟为何?乃悟真心,遍满十方,包含万法。

较之昔日,】认妄识心、妄识,【认识为心,】就是认妄识为心。【执心在身内;】不知道这个心并没有内、外,凡所有相,都是如来藏性所显现出来的假相。

【舍妄求真文云:‘不知寂常心性。’】寂常就是不生不灭。【不失科中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我再解释更清楚,诸位!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皆是什么?皆是一合相,

大的一合相、小的一合相,只要一合相,一个颗粒微尘也是一合相,杯子是一合相,是不是?

然后一朵花是一合相,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没有一样不是一合相,只是大相、小相而已,大相、小相统统是非相,统统是心性当中的真心物,妙明真心中物。

【不杂科中则曰:‘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不分科中又谓:‘茫然不知,是义终始!’四科总标文云:‘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重点在:生灭、去来,本不可得,当体即空,生者无生,灭者不灭,去者实不去,来者亦不来,没有生灭、去来,当体即空,全是如来藏性,就是永恒。

所以,佛陀真正的得到永恒的法身慧命,就是佛;而秦始皇找错了,秦始皇派人要去找这个不会死的仙药、妙药,秦始皇找错了,佛陀找对了;

秦始皇找相,那个药丸、不死药,认为服用某一种药,可以让你长生不死,不老长生,秦始皇找错了!佛陀找对了,佛陀找心性。

所以,只要有相,没有一样不会败坏,只有如如不动的心性,是我们所有的依归;

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自依止是什么?自己依靠自己的心性;法依止,依靠佛陀所讲的正法;莫异依止,千万不要依靠其他的,谁都靠不住,因为哪里都是生灭的东西。

这个就是我们的故乡,用这个心念佛,没有烦恼心念佛,马上进入三昧,信、愿、行具足,即心就是佛。

师父已经强调过了:对心性不了悟的人,要念到一心不乱,很难!

不了解佛的心性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很难理解,讲东,西就矛盾;讲西,东就矛盾;讲南,北不通;讲北,南边不行,东西南北讲来讲去都是矛盾!为什么?相说嘛!【此皆不自知也。】

【今闻四科,全事即理,七大全相皆性,到此云散月明,瓜熟蒂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虚空,乃依报世界之最大者。在真心中,如观手中,所持叶物,此则观大同小也。】

为什么?念本身并没有大小,诸位!“观”就是念头,你观大,不是那个念头吗?观小,不是那个念头吗?

大是心性的大,小是心性的小,诸位!请问你有大小吗?

师父已经讲了:东边不作东边解,西边不作西边解,东方是指心性的东方,西方是指心性的西方;

在这里更强调,大是心性的大,小是心性的小,大小是相,心性并没有大小,若悟此,万法都是平等。【叶即贝叶,物如庵摩罗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正因为识心是妄,所以我们有因缘可以成佛

【达妄本空】。所有的妄识其实本来就空,因为它没有实体性的,正因为识心是妄,所以我们有因缘可以成佛;

识心如果是真实,那我们就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生生世世永远在妄当中。

所以,因为达这个妄识本来就空,惟存真实心、真心。

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只要你发现那个妄,同时不住着,那个当下就是你的真心。

    12 开采真心的人,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不夸耀

开采真心的人,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不夸耀,

因为没有东西可以这样子、可以住着,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炫耀,因为法法本空;

也没有东西可以自卑,因为法法本空;

也没有高下,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就是心性。

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在指什么?是指见性人的心性。

当你见到佛性的时候,动物、植物、矿物全部都平等;

内四大、外四大全部都平等;有相、无相全部都平等,

识心化作识性,执着化作坚固的道心;分别化作平等的心性;颠倒化作正念,统统在当下,不离本处。

修行不能用找的,用悟的,悟即得,不悟不得。

   13 了达妄身、妄心,本自空寂,荡然无存,故得无碍,解脱自在

【昔在迷时,妄认四大假合,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个就是悲哀!

把这个身,四大假合的身误认为自己,没有一个人不执着,只要你没有听到佛法,包括外道,这个身见是除不掉的。

有了这个身见、身相,身相就引发痛苦,你的我执就不会停止。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根对尘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个五尘落下来的影子,由意根攀缘这个法尘,就认为这个就是可缘之相,

自心相的意思是什么?就误认为那一些烦恼、执着、分别的影像是你的真心,就是你平常在运用的心。

记得!起贪心的时候,记得!这个不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是无贪的。当你起嗔恨心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这个不是我们的真心,这个是妄心。

【乃为六根所局,】“局”就是限制住,为什么?生命观看不出去,宇宙观放射不出去,我们的生命就完全拘束在我执、法执的小范围里面,而就这样过一生,就这样过一生。

【六识所锢,】六种分别心,“锢”就是束,全部都束在里面。【皆成挂碍。】皆成挂碍。

【今者了达妄身、妄心,本自空寂,荡然(如大水漂荡)无存,故得无碍,解脱自在也。】

    14 有了这个身见、身相,身相就引发痛苦,你的我执就不会停止

【妄认四大假合,为自身相;】这个就是悲哀!

把这个身,四大假合的身误认为自己,没有一个人不执着,

只要你没有听到佛法,包括外道,这个身见是除不掉的。

有了这个身见、身相,身相就引发痛苦,你的我执就不会停止。

   15 起贪心的时候,记得!这个不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是无贪的

(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个就是悲哀!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根对尘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这个五尘落下来的影子,由意根攀缘这个法尘,就认为这个就是可缘之相,

自心相的意思是什么?就误认为那一些烦恼、执着、分别的影像是你的真心,就是你平常在运用的心。

记得!起贪心的时候,记得!这个不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是无贪的。

当你起嗔恨心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这个不是我们的真心,这个是妄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16 修学佛道它重点就出来了:达妄本空,知真本具

【知真本具:】知道这个真心本来就具足的,叫做知真本具。

诸位!修学佛道它重点就出来了:达妄本空,知真本具,妄心本来就空,

所以,你只要动到执着的念头,你就是修行错误,

当你很用功的时候,你说:哇!现在很有修行!这个念头就错!这对法上的执着。

    17 尽管度量放大,上苍会二倍福报奉还给你的

知真本具,【昔在迷时,将本有法性身,妙明心,埋没于尘劳烦恼之中,幻妄身心之内,

今者知法身清净,遍一切处,则身荡然;妙心圆明,遍周法界,则心荡然;无形无相,荡然宽廓,】

“廓”就是大。【得无挂碍,得大受用也。】

诸位!小心眼就不受用,大心则大用,你一定要记住这个!

师父一直告诉你:尽管度量放大,上苍会二倍福报奉还给你的,胸量放大,绝不会吃亏的。

   18 大相、小相统统是非相,统统是心性当中的真心物

【不失科中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我再解释更清楚,诸位!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皆是什么?皆是一合相,

大的一合相、小的一合相,只要一合相,一个颗粒微尘也是一合相,杯子是一合相,是不是?

然后一朵花是一合相,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没有一样不是一合相,只是大相、小相而已,

大相、小相统统是非相,统统是心性当中的真心物,妙明真心中物。

   19 没有生灭、去来,当体即空,全是如来藏性,就是永恒

【四科总标文云:‘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重点在:生灭、去来,本不可得,当体即空,

生者无生,灭者不灭,去者实不去,来者亦不来,

没有生灭、去来,当体即空,全是如来藏性,就是永恒。

所以,佛陀真正的得到永恒的法身慧命,就是佛;

而秦始皇找错了,秦始皇派人要去找这个不会死的仙药、妙药,秦始皇找错了,佛陀找对了;

秦始皇找相,那个药丸、不死药,认为服用某一种药,可以让你长生不死,不老长生,秦始皇找错了!佛陀找对了,佛陀找心性。

    20 只要有相,没有一样不会败坏,只有如如不动的心性,是我们所有的依归

只要有相,没有一样不会败坏,只有如如不动的心性,是我们所有的依归;

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自依止是什么?

自己依靠自己的心性;

法依止,依靠佛陀所讲的正法;

莫异依止,千万不要依靠其他的,谁都靠不住,因为哪里都是生灭的东西。

这个就是我们的故乡,用这个心念佛,没有烦恼心念佛,马上进入三昧,信、愿、行具足,即心就是佛。

师父已经强调过了:对心性不了悟的人,要念到一心不乱,很难!

不了解佛的心性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很难理解,讲东,西就矛盾;

讲西,东就矛盾;讲南,北不通;讲北,南边不行,东西南北讲来讲去都是矛盾!为什么?相说嘛!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21 大是心性的大,小是心性的小,大小是相,心性并没有大小,若悟此,万法都是平等

【今闻四科,全事即理,七大全相皆性,到此云散月明,瓜熟蒂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心遍十方,见十方虚空,乃依报世界之最大者。

在真心中,如观手中,所持叶物,此则观大同小也。】

为什么?念本身并没有大小,诸位!“观”就是念头,你观大,不是那个念头吗?观小,不是那个念头吗?

大是心性的大,小是心性的小,诸位!请问你有大小吗?

师父已经讲了:东边不作东边解,西边不作西边解,东方是指心性的东方,西方是指心性的西方;

在这里更强调,大是心性的大,小是心性的小,大小是相,心性并没有大小,若悟此,万法都是平等。

   22 诸位!小心眼就不受用,大心则大用,你一定要记住这个!

诸位!小心眼就不受用,大心则大用,你一定要记住这个!

师父一直告诉你:尽管度量放大,上苍会二倍福报奉还给你的,胸量放大,绝不会吃亏的。

也许你现在好像有一点吃亏,我今天做了几个钟头,对不对?领一样的薪水;

这个人做几个钟头,做得比我少,也是领这样的薪水!内心愤愤不平!

有一个男孩子很善良、很乖,大家都说他很笨,工作八个钟头以后,他继续工作,大家都下班了,他觉得:我应该完成的事情,我应该把它工作完。所以,领一样的薪水,他继续再加班。

大家都说他笨,他(同事)说:老板也没有给你薪水啊!他说:哎呀!我多多学习啊!虽笨,他还有自己的哲学,他很认真的。

结果这个老板、老板娘非常的欣赏,就把这个技术传给他,后来这个老板还有老板娘因为没有生,结果经过了二十年,他还是这样子认真,因为他也不计较这个薪水。

后来他们都没有生,有一天,突然二个夫妻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先生检查,癌症,这个老婆又认为说她也没有能力处理这个工厂的事情,

后来就请他起来当厂长,全部负责,二十年来,他就是没有任何的怨恨、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任何的计较,最笨的人结果升到厂长!

经过了十年,后来这个老婆也快死掉,说:我财产统统给你,统统给你!因为没有儿子,除了缴税以外。你看,傻人有傻福。

不是每一个人都碰到这种因缘;但是,这个世间还是要诚恳、老实的人,没有牢骚、没有抱怨,肯做的人,默默的做,

能够修忍辱,不怕吃亏的人,也不计较的人,这个人路走得很长远,渐渐的,人家就会私下很赞叹你,很信任、信得过你。

所以,修行贵乎实践,就是这样。这个跟修行一样,

你今天默默的这样修行,拜佛、念佛,不夸张、不比较,这样真实的听经闻法,

诸位!佛菩萨正会器重你、会加被你,世间人看起来,你好像受尽了委屈、吃亏,错了!佛菩萨正在加被你,

那一些往生极乐世界的,绝对不会是贪小便宜的人;绝对不会是一天整天伤害别人的人,佛来接引这些人,绝对不会!

而这些人对净土也不会有信心,佛接引的都是那一些肯吃亏的人、肯吃苦的人、肯受尽委屈的人、埋头苦干的人,佛欣赏的是这个。因为什么?他符合佛的教义。

   23 佛接引的都是那一些肯吃亏的人、肯吃苦的人、肯受尽委屈的人、埋头苦干的人

修行贵乎实践。

你今天默默的这样修行,拜佛、念佛,不夸张、不比较,这样真实的听经闻法,诸位!佛菩萨正会器重你、会加被你,

世间人看起来,你好像受尽了委屈、吃亏,错了!佛菩萨正在加被你,

那一些往生极乐世界的,绝对不会是贪小便宜的人;

绝对不会是一天整天伤害别人的人,佛来接引这些人,绝对不会!

而这些人对净土也不会有信心,佛接引的都是那一些肯吃亏的人、肯吃苦的人、肯受尽委屈的人、埋头苦干的人,佛欣赏的是这个。

因为什么?他符合佛的教义。

    24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经文3:【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此悟万法唯心。妙明元心,即如来藏心。一切包括之词,世间即情、器二世间,身心世界是也。

此皆领】“领”就是依据。【上显见科中,第四显见不失文云:‘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这前面都讲过了。

【又领】就是又依据。【第八显见不分文云:‘此见及缘】就是见以及见所缘。【(即身心世界),】这个能见的见性,及外在所缘的身心世界,【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只是你妄动,妄动就变成无明;不妄,真心就显。

【又领阴等四科,】就是阴、入、处、界四科。【皆即如来藏性,而成此悟,

至此则斥破妄心,显示真心之旨,方以极领,更不再认缘尘分别为心矣。】方以极领就是究竟处,“领”也可以当作悟。

   25 一切时空尽在真心

经文4:【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就是真心,真心的这个心精,怎么样?周边圆满,含裹十方,意思就是:一切时空尽在真心。

所以,一切万法都是佛法,为什么?一切万法都是真心所现的;

如果没有开悟,那一切万法都是识心所现,识心所现就是妄,妄体空,就是真。

所以,为什么刚学佛的时候,叫做看山是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为什么?

这个时候就站在相的角度、识心的角度来讲,刚学佛的时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学佛一阵子以后,了悟本体是空的,会发现法法本空,会发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诸位!为什么见山不是山?山本空,水也是空。

悟到究竟处的时候,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为什么?这时候真心显现出来了,

见山,是真心影现出来的山,山本来空,空就是我的真心;见水,水也是空,空就是我的真心,就是这样。

所以,学佛知道说:喔!这三段原来是讲这个。

【此悟心包万法。向者误认妄想为真心,惑在色身之内,】身在器界当中,(【身在界中,】)【界在空中,重重含裹,遗真认妄,】遗这个真心,认这个妄心。

【迷己为物,】这个字打错了,(原误植为己,新版已更正)不知惟心,【曾无超越;】把这个色身当作。。。妄认这个四大:这个就是我!

这个“物”就是我,这个四大构成的这个色身就是我,不知道它是惟心,曾无超越。

【今者圆悟真心,惟精惟一,惟是一真法界,纯一无杂,周遍圆满,】

这个一真法界就是什么?就是绝对的真心、绝对的心性。

诸位!没有能所的境界就是绝对;有言语就有能所,有能说、所说;有相就有能所,能缘、所缘;有讨论的东西,它就有能讨论、所讨论的。

所以,一切世间的学者,不能离开能所,就不可能悟到真心。惟是一真法界,纯一无杂,周遍圆满,【故曰:心精遍圆。】

【含容万法,包裹十方,无往而非常住真心,】“无往”是指时间,“往”用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一时一刻,没有一时一刻不是我们常住真心。

【无处】这个是指空间,没有一个空间,哪里【不是性净明体,此则转小成大也。

乃领上七大文中,性真圆融,皆如来藏,而成此悟。以上正叙心荡然,得无挂碍。】

诸位!为什么讲“转”?在没有悟的时候才这样讲;悟的时候大跟小都是一样的。

大跟小一样有什么好处?那就是身上你只有小小的钱、少少的钱,你心还是如如不动,穷,但是,穷得很知足、很快乐,也不贪、也不偷、也不抢,没有什么罪过。

诸位!贫穷不是什么罪过。如果说,真正贫穷的是什么?很有钱,仍然贪得无厌,这个人穷,他就会做出不是你有办法想像的事情,有时候会惹上杀身之祸!

一个人拥有很多的财富了,还是继续追求,贪心不止,你的灾难就会到!

所以,很有钱的人,应当观知足:我布施够了、生活也够了,这个日子就很好过!

大悟的人没有,我们现在很自在,师父一直在强调:我有多少钱、我有多少能力,做多少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6 为什么刚学佛的时候,叫做看山是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就是真心,真心的这个心精,怎么样?周边圆满,含裹十方,意思就是:一切时空尽在真心。

所以,一切万法都是佛法,为什么?一切万法都是真心所现的;

如果没有开悟,那一切万法都是识心所现,识心所现就是妄,妄体空,就是真。

所以,为什么刚学佛的时候,叫做看山是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为什么?

这个时候就站在相的角度、识心的角度来讲,刚学佛的时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学佛一阵子以后,了悟本体是空的,会发现法法本空,会发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诸位!为什么见山不是山?山本空,水也是空。

悟到究竟处的时候,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为什么?这时候真心显现出来了,

见山,是真心影现出来的山,山本来空,空就是我的真心;见水,水也是空,空就是我的真心,就是这样。

所以,学佛知道说:喔!这三段原来是讲这个。

    27 这个一真法界就是什么?就是绝对的真心、绝对的心性

【今者圆悟真心,惟精惟一,惟是一真法界,纯一无杂,周遍圆满,】

这个一真法界就是什么?就是绝对的真心、绝对的心性。

诸位!没有能所的境界就是绝对;有言语就有能所,有能说、所说;有相就有能所,能缘、所缘;有讨论的东西,它就有能讨论、所讨论的。

所以,一切世间的学者,不能离开能所,就不可能悟到真心。惟是一真法界,纯一无杂,周遍圆满,【故曰:心精遍圆。】

   28 大跟小一样有什么好处?那就是身上你只有小小的钱、少少的钱,你心还是如如不动

悟的时候大跟小都是一样的。

大跟小一样有什么好处?那就是身上你只有小小的钱、少少的钱,你心还是如如不动,

穷,但是,穷得很知足、很快乐,也不贪、也不偷、也不抢,没有什么罪过。

诸位!贫穷不是什么罪过。如果说,真正贫穷的是什么?很有钱,仍然贪得无厌,这个人穷,

他就会做出不是你有办法想像的事情,有时候会惹上杀身之祸!

一个人拥有很多的财富了,还是继续追求,贪心不止,你的灾难就会到!

所以,很有钱的人,应当观知足:我布施够了、生活也够了,这个日子就很好过!

大悟的人没有,我们现在很自在,师父一直在强调:我有多少钱、我有多少能力,做多少工作。

   29 我们生命就是像气若悬丝一样的,像风中之烛

经文4:【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经文5:【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此悟正报法身。】

【向者妄认四大假合,以为真身,亦复认物为己,六根各局,四支质碍,处在空界之中,不能超越;】

四支质碍就是我们的双手双脚,处在空界当中,不能超越。

【今则悟明本有法身,虚廓旷荡,】旷荡就是空旷,没有界限。【犹若太虚,】

哇!我们开采出这个佛性出来,真是好,真是好!为什么?

哇!尽虚空界、遍法界,竟然都是我们的心性,那统统是我们的财产,只要你用智慧,没有一样不是你的财产。

【反观父母所生血肉之身,】这一定会败坏的、一定会烂的!

【高不过七尺,】对不对?七尺还算高了,是不是?我们哪有七尺?

【寿不上百年,总属幻妄不实,】诸位!今天你活着,明天就有可能死亡,生命,它就像朝露一样快速的,

一谈到唐朝,哇!唐太宗,你看,离我们一千多年了!再谈到明朝明成祖,离开我们四、五百年。

再来谈到康熙、雍正、乾隆,你看,离我们至少二百年。再来接近我们,慈禧太后离我们。。。民初到现在一百多年,

这样子想想看,历史人物统统是灰烬,你到底能够想活多久?所以,想活很久的人,其实是妄想;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儒家讲的;佛教讲的也是一样,只要你今天听到道,明天就走,没有遗憾的!

活着,他就是一辈子,世间人追求一种东西,他就是要追求一辈子,年轻人,一个感情就要花掉他多久的时间,一个感情就好!

一个欲望,男女的欲望,一个感情、一个欲望,就二件事情,这个年轻人至少要困扰二十年,困扰,他绝对超越不了的!

一个感情这个丝线,拉住的丝线,这个欲望,你叫年轻人断了男女,你开什么玩笑啊?

即是他想要修行,当他听到佛法想要修行,就这个欲望,也必需花掉他二十年,慢慢慢慢看开了。。。

所以,在座诸位很恭喜,好不容易,活到五六十岁了,这个感情跟欲望都看得开了,你看,现在正是时候;

诸位再不用功,你看,五十,double一百,OK!bye-bye!别想修行了!

所以,诸位!我看你们那个年龄,那个脸孔都有五、六十,真的!

    五、六十,这个修行正是时候了,不为感情所影响、不为欲望所影响,你看,这个时候不用功?你想想看!

    年轻人忙,忙的就是约会,对不对?每天我爱你、你爱我,整天都在搞这个,好不容易坐在这个地方!

所以说:【犹彼十方虚空之中,风吹所起一点微尘,至渺小,极幻妄,似有似无。】

我们生命就是像气若悬丝一样的,像风中之烛。为什么叫风烛残年?身体健健康康还好呢,哇!中风,你惨了!高血压的人可要注意,中风,你惨了,看你怎么办?是不是?

【太虚喻法身广大,微尘喻生身渺小。此身在法性空中,如草露风灯,虽然暂存,终非永存,故曰若存;又如幻事梦境,虽未即亡,终归灭亡,】

万法都是败坏之相,不管你干到总统,乃至国家主席,干到皇帝,什么参谋总长,什么首富,台湾首富,比尔盖茨,盖茨比尔,都一样,到最后什么也带不走!

所以,你会看的话,其实我们真理就在小时候小朋友就告诉你了!

你看小朋友的时候,他就讲出真理了,小朋友在唱的:哥哥爸爸真伟大~~然后就比个手势:都没有,都没有!

那个小朋友早就告诉你真理了,唱着哥哥爸爸真伟大,然后比个手势告诉你:都没有,都没有,你到底在执着什么?小朋友就告诉你永远的真理了。

你没有看过小朋友比这样的手势吗?还有六个字的,就是甩二下,什么统统没有,小朋友就是比划着这个手印,意思就是一样也得不到,

小朋友就是说:你到底在执着什么?到头来什么都没有!

参禅学道就悟到这个,哇!快活得不得了,快活得无法言喻,睁眼、闭眼都自在,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也一样自在!对不对?

不过若是我们欺负别人,就自在不了了,我们不能欺负别人,为什么?诸恶莫作嘛!所以,终归灭亡,【故曰若亡。此则转粗为细也。】

   30 哇!尽虚空界、遍法界,竟然都是我们的心性

【向者妄认四大假合,以为真身,亦复认物为己,六根各局,四支质碍,处在空界之中,不能超越;】

四支质碍就是我们的双手双脚,处在空界当中,不能超越。

【今则悟明本有法身,虚廓旷荡,】旷荡就是空旷,没有界限。【犹若太虚,】

哇!我们开采出这个佛性出来,真是好,真是好!为什么?

哇!尽虚空界、遍法界,竟然都是我们的心性,那统统是我们的财产,只要你用智慧,没有一样不是你的财产。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31 生命,它就像朝露一样快速的

【反观父母所生血肉之身,】这一定会败坏的、一定会烂的!

【高不过七尺,】对不对?七尺还算高了,是不是?我们哪有七尺?

【寿不上百年,总属幻妄不实,】诸位!今天你活着,明天就有可能死亡,生命,它就像朝露一样快速的,

一谈到唐朝,哇!唐太宗,你看,离我们一千多年了!再谈到明朝明成祖,离开我们四、五百年。

再来谈到康熙、雍正、乾隆,你看,离我们至少二百年。再来接近我们,慈禧太后离我们。。。民初到现在一百多年,

这样子想想看,历史人物统统是灰烬,你到底能够想活多久?所以,想活很久的人,其实是妄想;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儒家讲的;佛教讲的也是一样,只要你今天听到道,明天就走,没有遗憾的!

    32 诸位再不用功,你看,五十,double一百,OK!bye-bye!别想修行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儒家讲的;佛教讲的也是一样,只要你今天听到道,明天就走,没有遗憾的!

活着,他就是一辈子,世间人追求一种东西,他就是要追求一辈子,年轻人,一个感情就要花掉他多久的时间,一个感情就好!

一个欲望,男女的欲望,一个感情、一个欲望,就二件事情,这个年轻人至少要困扰二十年,困扰,他绝对超越不了的!

一个感情这个丝线,拉住的丝线,这个欲望,你叫年轻人断了男女,你开什么玩笑啊?

即是他想要修行,当他听到佛法想要修行,就这个欲望,也必需花掉他二十年,慢慢慢慢看开了。。。

所以,在座诸位很恭喜,好不容易,活到五六十岁了,这个感情跟欲望都看得开了,你看,现在正是时候;

诸位再不用功,你看,五十,double一百,OK!bye-bye!别想修行了!

所以,诸位!我看你们那个年龄,那个脸孔都有五、六十,真的!

    五、六十,这个修行正是时候了,不为感情所影响、不为欲望所影响,你看,这个时候不用功?你想想看!

年轻人忙,忙的就是约会,对不对?每天我爱你、你爱我,整天都在搞这个,好不容易坐在这个地方!

   33 你到底在执着什么?到头来什么都没有!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风吹所起一点微尘,至渺小,极幻妄,似有似无。】

我们生命就是像气若悬丝一样的,像风中之烛。为什么叫风烛残年?身体健健康康还好呢,哇!中风,你惨了!

高血压的人可要注意,中风,你惨了,看你怎么办?是不是?

【太虚喻法身广大,微尘喻生身渺小。此身在法性空中,如草露风灯,虽然暂存,终非永存,故曰若存;又如幻事梦境,虽未即亡,终归灭亡,】

万法都是败坏之相,不管你干到总统,乃至国家主席,干到皇帝,什么参谋总长,什么首富,台湾首富,比尔盖茨,盖茨比尔,都一样,到最后什么也带不走!

所以,你会看的话,其实我们真理就在小时候小朋友就告诉你了!

你看小朋友的时候,他就讲出真理了,小朋友在唱的:哥哥爸爸真伟大~~然后就比个手势:都没有,都没有!

那个小朋友早就告诉你真理了,唱着哥哥爸爸真伟大,然后比个手势告诉你:都没有,都没有,你到底在执着什么?小朋友就告诉你永远的真理了。

你没有看过小朋友比这样的手势吗?还有六个字的,就是甩二下,什么统统没有,小朋友就是比划着这个手印,意思就是一样也得不到,

小朋友就是说:你到底在执着什么?到头来什么都没有!

参禅学道就悟到这个,哇!快活得不得了,快活得无法言喻,睁眼、闭眼都自在,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也一样自在!对不对?

不过若是我们欺负别人,就自在不了了,我们不能欺负别人,为什么?诸恶莫作嘛!所以,终归灭亡,【故曰若亡。】

    34 认识真心以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哇!真是好!人人都可以成佛

经文5:【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经文6:【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如湛巨海,湛蓝的大海就像太平洋这样子,冒出一个小水泡,流一浮沤,“沤”就是小水泡,这大海里面因为空气浮出小水泡。

起灭无从,起的时候立刻就灭,灭的时候又另外一个起,

六道轮回就是这样,起灭无从就是无根,一下子投胎天人、一下子做人、一下子变畜生给人家杀、一下下地狱、一下做饿鬼,起灭无从,悲哀啊!

现在可不一样了,认识真心以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哇!真是好!人人都可以成佛。

【向者误执此身坚实,】以前不知道,没有人告诉我们四大本空,这个色身生灭无常,不知道,没有一个不是在执持、执着这个色身为坚实。

【今悟法性身,】原来这个色身不是真的,法性身、这智慧的身,涅槃的妙性才是真的我。

【如湛然澄清不动之巨(大也)海;生身如海中所流一浮沤,】我们这个色身,是本性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刹那之间的水泡。

【倏起倏灭,】这本意是说:这个倏起倏灭本来意思就是走得很快,引申为快速短暂。我们的生命快速短暂,这个肉体很快就会毁灭。

【起无所从来,灭无所从去,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乃属幻妄无常。此则转实为虚也。】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者:此结身荡然也。

前叙开悟之文,总标身心荡然,得无挂碍,身即法性身,】

了解说空无所有,这个色身看起来认为是实,其实是虚的,不实在的。身即法性身,突然悟到真心在我们当下。身即法性身,

【心即妙明心,因悟法身妙心,】所以,【故得荡然无碍。

下则先叙心荡然。阿难与大众,自知妙心,遍满十方,万法唯心,心包万法,澈悟依报,法法全真。

后叙身荡然,因悟法身广大,常住不灭,故反观父母所生之身,如空中一尘,海中一沤,是以结曰:‘了然自知’。】

喔!原来如此,这个虚幻的色身,原来是我们湛然巨大的心性影现出来的一个色身,暂时的海中的小水泡而已。

【了然明白,纤毫不昧,亲证实到,自知自信,不由他悟也。】

【获本妙心者:即得亲见,本觉妙心。本觉妙心,是本有法身,一向迷时,法身埋没在五蕴身中;

今已开悟,亲见本来面目,虽然曰获,既属本有,】其实也没有获,本来就有的,就是你有没有悟?有没有恢复你的本有?【实非新得。】

没有佛性,我们再怎么修也是没有;就是有佛性,才可以去体悟,如果本来没有,你怎么修也没有啊!对不对?

你本性就存在,你去悟:喔!原来我的本性是存在的,我的智慧的法身是存在的。

【此身常无始终,住无去来,无始无终,无去无来,则永劫不灭,故曰‘常住不灭’。

此亦领前,不灭、不失、无还三科,及释迷闷科末,清净本心,本觉常住,会四科一一非因缘,非自然,融七大一一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诸微妙开示,而成此悟也。】

【《正脉》交光法师云:经家于佛说之后,偈赞之前,】偈赞就是说偈颂赞叹佛。【特详叙此者,正以示奢摩他,】就是微密观照。

【秘奥观体,】就是微密观照不生不灭这个本性为本修因。

所以,为什么如来藏性;那一张大页的,我说A+B+C等于首楞严大定?是什么?第一个,你要开始要懂得微密观照。

【令行人于此着眼;盖通前三卷工夫,全为揭露,此至妙至密之观体也。

良以众生常流转,权乘不究竟者,皆缘未见此体,犹如生盲故也。】意思就是眼睛看不到。

【行人若能于斯所叙,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不犯思惟是什么意思?不要妄动,如如不动就对。

记得!你就记得,心空境自空,不要去除掉这个境界,你修行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心空境自空,不要妄想说:我要把这个境界除掉!

譬如说那个可恨的人一直现前,那个讨厌的人一直现前,我一定要把你干掉!你错了,你错了!

你看这个有报导一篇,说这个老公讨了二奶、小老婆,这个大娘很不满,就派人去把她做掉,

她认为神不知、鬼不觉,后来慢慢慢慢抽丝剥茧之后,被人家查到了!

她心想的不一样,她认为除掉二老婆,她这个老公会永远疼她,她是认为:我后半辈子可以幸福的跟我老公相爱,过一辈子!

结果这个动念,结果弄错了,结果杀掉;慢慢慢慢的抽丝剥茧,人家警方就是很有办法,检调但为从这个血迹慢慢查,机车的车牌,到处都是监视器,

然后办案的一个区块一个区块,就把她逮捕起来了,大老婆涉嫌重大,唆使人家杀人,警方派人立刻抓人。

到她家抓人的时候,她说:你们怎么会知道是我做的?就全部的证据全部都摆开来!

诸位!这个就是一念错,全盘皆输!

心境一如,不犯思惟,【物物头头,了然在目,浑是妙心自体,亦不费纤毫功力,身心本来,廓周沙界;但不驰散,积之岁月,而不心开者,未之有也。

当知本惟一体,若语正因本性,即空如来藏,以一味真如,更无余物故。

若兼了因,即奢摩他秘密观照,】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这个都讲过了。

【以亲见自心,非作意思惟故。若更不避弥天过犯,则西来直指,正法眼藏,即此而已。】就是叫你见性。

【但彼直入无分别,此由方便分别,至此无分别处,其归一也。】

诸位!现在师父要讲一个修行的关键,你要注意听!修行用最快最快的,最快的修行方法,就是这四个字:直入“无分别处”,修行就是最快!

就像坐喷射机,直接就可以到达佛的境地,直入无分别心,就是佛行处。

你想要进入佛的领域吗?很简单,不困难,见一切相,总知道一切相空,单刀直入,入无分别心,就见佛:

喔!原来佛是生活在这种平等心性里面,直入无分别心,就是平等心性,就是《金刚经》讲的:是法平等,无有差别。此由方便分别,至此无分别处,其归一。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此似意尽无余,】就是说这一段已经讲完了。【然奢摩他未竟,】

为什么这一大段,A大段这个奢摩他,修奢摩他定还没有讲完,讲到这个克就根性开采出来,又讲到七大都是如来藏性,到这个不是已经讲完了吗?

没有!【后二藏未谈,彼是何意?】奢摩他,按照道理,A大段到这里应该结束,为什么不结束?

后二藏,诸位!二藏就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我们前面就是叫你见到空如来藏;后面讲的,三如来藏统统有讲,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都有谈。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后二藏到现在还没有谈到呢?彼是何意呢?

意思就是说:奢摩他这一段应当谈完了吧?可是,还没有,后面还有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二藏还没有谈,到底是何意呢?

【答:微密观照,此方了其密字,以体属秘奥故也。】这一段只有叫你讲见性,后面还要不坏缘起,要不然怎么会有山河大地?你现在只悟到空如来藏。

【后乃兼用,】诸位!“用”就是不空如来藏跟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就是体;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相用。

【尽其精细,始属微字,宜酌分之。初承示开悟竟。】“宜”就是应当;“酌”就是斟酌;“分之”就是分开来讨论。宜酌分之,应当斟酌分开来讨论。

    35 六道轮回就是这样,起灭无从,悲哀啊!

这大海里面因为空气浮出小水泡。

起灭无从,起的时候立刻就灭,灭的时候又另外一个起,

六道轮回就是这样,起灭无从就是无根,

一下子投胎天人、一下子做人、一下子变畜生给人家杀、一下下地狱、一下做饿鬼,起灭无从,悲哀啊!

现在可不一样了,认识真心以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哇!真是好!人人都可以成佛。

    36 因悟法身妙心,故得荡然无碍

了解说空无所有,这个色身看起来认为是实,其实是虚的,不实在的。

身即法性身,突然悟到真心在我们当下。身即法性身,

【心即妙明心,因悟法身妙心,】所以,【故得荡然无碍。

    37 如果本来没有,你怎么修也没有啊!

没有佛性,我们再怎么修也是没有;

就是有佛性,才可以去体悟,

如果本来没有,你怎么修也没有啊!对不对?

你本性就存在,你去悟:

喔!原来我的本性是存在的,我的智慧的法身是存在的。

   38 你就记得,心空境自空,不要去除掉这个境界

【行人若能于斯所叙,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不犯思惟是什么意思?不要妄动,如如不动就对。

记得!你就记得,心空境自空,不要去除掉这个境界,

你修行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心空境自空,不要妄想说:我要把这个境界除掉!

譬如说那个可恨的人一直现前,那个讨厌的人一直现前,我一定要把你干掉!你错了,你错了!

诸位!这个就是一念错,全盘皆输!

心境一如,不犯思惟,【物物头头,了然在目,

浑是妙心自体,亦不费纤毫功力,身心本来,廓周沙界;

但不驰散,积之岁月,而不心开者,未之有也。

当知本惟一体,若语正因本性,即空如来藏,以一味真如,更无余物故。

若兼了因,即奢摩他秘密观照,】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这个都讲过了。

【以亲见自心,非作意思惟故。若更不避弥天过犯,则西来直指,正法眼藏,即此而已。】就是叫你见性。

   39 直入“无分别处”,修行就是最快!

【但彼直入无分别,此由方便分别,至此无分别处,其归一也。】

诸位!现在师父要讲一个修行的关键,你要注意听!

修行用最快最快的,最快的修行方法,就是这四个字:直入“无分别处”,修行就是最快!

就像坐喷射机,直接就可以到达佛的境地,直入无分别心,就是佛行处。

你想要进入佛的领域吗?很简单,不困难,见一切相,总知道一切相空,单刀直入,入无分别心,就见佛:

喔!原来佛是生活在这种平等心性里面,直入无分别心,就是平等心性,就是《金刚经》讲的:是法平等,无有差别。

此由方便分别,至此无分别处,其归一。

   40 纵使空性,可以销亡,而我坚固之心,决无动转

底下就是我们每天常常诵楞严咒的偈颂,这个楞严咒就是节录这一段偈颂。

阿难赞佛,【壬二 赞谢获益(分二)】 【癸初 赞谢佛法 二 悟获法身 今初】

经文7:【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此亦经家所叙,礼谢标偈。】

【得未曾有者:向所未悟,今得妙悟,是为昔所未曾有,盖悟有解悟、证悟之不同,位有深位、浅位之不等。

如阿难但解悟而已,是以仍居初果之位,今即以所悟之理,偈赞于佛:】

经文①:【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妙湛是法身;总持是报身;不动尊是应身。

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个“尊”字上面写:九界之,不动九界之尊,就是佛的法身、报身、应身是九界之尊,这个是赞佛的三德。

“首楞严王”,这个是指法;上面是佛,底下“首楞严王”这个是法。什么是法?首楞严王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定,佛的大定。

世希有,只有佛讲得出来。

所以,妙湛是法身;总持是报身;不动是应身;

尊是九界之尊,前面是赞佛的三德;

“首楞严王”是法,所以,赞佛、赞叹法,首楞严就是显示大定。

前面这个是赞佛三德;“首楞严王世希有”是赞佛的大定,就是法。

经文②:【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销我亿劫颠倒想,就是顿破前迷,刹那之间顿破前面的迷茫,

不历僧祇获法身,就是彻见自性。为什么?

获法身,法身就是法身自性;不历僧祇,不必经过久远劫,悟了就刹那之间。

所以,六祖讲的: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迷的话,阿僧祇劫;悟的话,就刹那之间。

经文③:【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这个发广大心就是:愿今得果成宝王,就是上求佛果;还度如是恒沙众,就是下化众生;

将此深心奉尘刹,这个“此”就是智还有悲,将这个智跟悲二心,奉尘刹,就是回向法界的意思。

尘刹,“尘”就是无量,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尘刹,意思就是:有像微尘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佛弟子一定要懂得报恩,知恩,一定要报恩,

既然我们这一辈子能够听闻到正法,这个都是佛陀无量亿劫来,牺牲生命,自觉自悟,才有这样的智慧,

我们今天捡便宜,由佛陀的开示,我们很容易就进入佛的解脱的境界,是怎么来的?

这感恩佛陀,感恩佛陀!我今天说法也是用感恩的心,在感恩、在说法,因为佛太伟大了!

经文④:【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伏请世尊为证明,就是请佛加被。五浊恶世誓先入,就是成就大愿,一定要想成就众生。

这众生可不一样,众生要稍微改一下,众生是:五欲乐境誓先入,只要是享乐的,他绝对跑第一的,不会的!我们每天念的,对不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间念的,那个黑道的,那不是这样念的:诸恶皆作,众善不行;

当然,黑道的也有人做着善事,是默默的做,也有!

这个黑道有二种:一种是白道里面的黑道;一种是黑道里面的白道,有二种。

白道里面的黑道就是他官当得很大,他权力也很大,可是,他干尽坏事,这个就是利用他的权力干尽坏事,叫做白道里面的黑道,可是,大家又拿他没办法。

一种是黑道里面的白道,看起来穷凶极恶,也有一些非法;

可是,很奇怪,他很肯帮助那些育幼院、孤儿院、养老院,他看到可怜的人,就真的会帮助他,他虽然从这个赌场里面抽一些钱;

但是,他私下却帮助那些弱势团体,也有,这个不能讲没有,所以,这个就是黑道里面的白道;

还真的每一个人统统有“道”呢,真的!这个很难讲的。

如一众生未成佛,就是众生不尽,终不于此取泥洹,就是誓不成佛,这个愿可不得了!

经文⑤:【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大雄大力大慈悲,就是仰求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就是更加详审。

经文⑥:【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第一句是早成正觉,第二句是遍坐道场,就是于十方界坐道场。

【此半偈,承上半偈。佛以大雄大力,除我细惑,自可令我早登无上之觉道,即佛果究竟觉;

此仗佛大悲,拔二种生死之苦,得证无余涅槃,方登无上大觉之位。

更望佛大慈,与福慧二严之乐,于十方世界,应机示现,现坐道场,说法利生也。】

经文⑦:【舜若多性可销亡,铄迦罗心无动转。】

“舜若多”就是虚空,就像虚空,如果虚空可以销毁、销亡,

铄迦罗心无动转,我这个信愿也是无疑的,“铄迦罗”就是坚固的信愿,是绝对不会动摇的。

这整句的意思就是说:纵然虚空会让你毁灭,我坚固的信愿也绝对不会动摇。

诸位!要发这样的心,每一个都成佛,多么有志气啊,阿难发的这个愿不得了!

【舜若多此云空,铄迦罗此云坚固。

阿难已发上求下化,】四种心,一、【广大心、】发大心广大如虚空。第二是【第一心、】第三是【常心、】第四是【不颠倒心,四心并发,四弘深誓。

结云:纵使空性,可以销亡,而我坚固之心,决无动转,即所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也。


从正宗至此,说法当为一周,名破妄显真周。庚初销倒想明妄真以现信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41 妙湛是法身,总持是报身,不动尊是应身

经文7-①:【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妙湛是法身;总持是报身;不动尊是应身。

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个“尊”字上面写:九界之,不动九界之尊,就是佛的法身、报身、应身是九界之尊,这个是赞佛的三德。

“首楞严王”,这个是指法;上面是佛,底下“首楞严王”这个是法。

什么是法?首楞严王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定,佛的大定。世希有,只有佛讲得出来。

所以,妙湛是法身;总持是报身;不动是应身;

尊是九界之尊,前面是赞佛的三德;“首楞严王”是法,

所以,赞佛、赞叹法,首楞严就是显示大定。

前面这个是赞佛三德;“首楞严王世希有”是赞佛的大定,就是法。

【此赞谢佛法。上句赞佛,下句上四字】下句就是“首楞严王世希有”,

上四字就是“首楞严王”,是【赞法,下三字双赞佛法。】“世希有”是赞:哎呀!世间希有的佛、希有的法!

【标偈中祗标赞佛,以法是佛所证,亦为佛所说,标佛即可摄法。】

【阿难今以所悟之理,即佛所证、所说之法,乃依之而赞佛法。

上句依佛所证,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密之藏,圆成法、报、应三身,赞佛三身,是谓赞佛;乃顺序而赞,与诸家略有不同。】

【妙湛:赞佛法身。法身,为诸法所依之理体,

在无情分中为法性,】法性是毕竟空。【在有情分中为佛性,】佛性还是毕竟空。【即众生本有之佛性,】

诸位!所以,内在的佛性毕竟空,跟法、跟外在的,叫做诸法,叫做法性,外面叫做法性,里面叫做佛性,佛性、法性不二性。为什么?都是毕竟空。即众生本有之法性,

【妙觉湛然,遍周法界。众生在迷,法身埋没于五蕴山中,我佛因中,悟此妙觉湛然之真心,即法身德。

依此自性清净法身,不生不灭,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得证离垢妙极法身,是谓成佛。

经云:‘微妙净法身,湛然映一切。’故赞曰妙湛。】

【总持:赞佛报身。报身以智慧为身,此智即般若妙智,是般若德,人人本有。

佛云:大地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即指般若德。

众生迷此,全智成识;我佛因中悟此,依如如智,照如如理,回光返照,照澈心源,惑尽智圆,转识成智,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毕竟空,证到空性,根本智。

所以,你要根本智,你就是要一定要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放不下,根本智得不到,这就是自力。

【成自受用报身。此智总持一切智,是为一切智之根本。依根本智,复起后得智,】后得智就是度众生用的,这个就是有,也就是说利益众生用的方便智,后得智。

【成他受用报身。总持无量,相好庄严,能为众生,作外熏之缘,故赞曰总持。】

【不动:赞佛应身。应身乃应众生机,所示现之身,观察众生,应以胜应身得度者,即现胜应身;应以劣应身得度者,即现劣应身;应以树神身得度者,即现树神身;

随机应现,不动本际,】不动本际就是说:全部都是如来藏性在作用,虽有度众生,其实没有度。

【普应十方,自在解脱,任运无碍,即解脱德。

如佛初说《华严》,以大教不契于小机,由是双垂两相,】两相就是报身跟应化身。

【不动寂场,】就是法身,法身是不动的;为了度大根的用报身;为了度小根的,应化身,我们众生就是用这个应化身,所以,你会看到佛的丈六金身,他就是用这个应化身。

不动寂场就是法身,法身来应化,怎么样?用小根的,来度小根的。所能看得到的释迦牟尼佛,

【而游鹿苑,现丈六身,为五比丘说法,故赞曰不动。】不动是应身。

【此以三德三身合释,以佛证三德成三身,故以赞之。】

诸位请翻开《表解》五五页,中间,阿难赞佛偈——妙湛:就是法身;总持:就是报身;不动:就是应身,首楞严——中国话叫做“一切事究竟坚固”;“首楞严”在左边。

诸位看妙湛:法身(诸法所依之体,有佛性法性之别);总持是报身(圆满果觉之体,以智慧为身);不动:应身(有胜应劣应之分,一身不动而普应),

其实三身就是一身,一身等同三身。所以,三身其实就是一身,一身就是三身,不可分别。

三德,诸位看底下,妙湛:法身——就是法身德;总持:报身——就是般若德;不动:应身——就是解脱德。

三德的法身,法身德是体大;般若德是相大;解脱德叫做用大;有的人念解jie(三声)脱德。

法身德——体大——是常真实(常真实就是常住不变)。般若德——相大——通真实(周遍法界)。所以,佛到哪里,所显现的相都是无量之庄严。解脱德——用——是圆真实,(就是圆融无碍)。首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

好!诸位看回来,523页,此以三德三身合释,以佛证三德成三身,故以赞之。《表解》已经解释过了。

【尊字,由佛从因克果,】五住烦恼究竟寂灭,(【五住究尽,】)【二死永亡,】分段还有变易。这个以前,五住烦恼,这个讲过好几次了。

【福慧两足,九界称尊。为世间六凡,出世三乘,之所共尊故。】

   42 法身,为诸法所依之理体

【妙湛:赞佛法身。法身,为诸法所依之理体,

在无情分中为法性,】法性是毕竟空。

【在有情分中为佛性,】佛性还是毕竟空。【即众生本有之佛性,】

诸位!所以,内在的佛性毕竟空,跟法、跟外在的,叫做诸法,叫做法性,

外面叫做法性,里面叫做佛性,佛性、法性不二性。为什么?都是毕竟空。

即众生本有之法性,【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众生在迷,法身埋没于五蕴山中,我佛因中,悟此妙觉湛然之真心,即法身德。

依此自性清净法身,不生不灭,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得证离垢妙极法身,是谓成佛。

经云:‘微妙净法身,湛然映一切。’故赞曰妙湛。】

   43 报身以智慧为身,此智即般若妙智,是般若德,人人本有

报身以智慧为身,此智即般若妙智,是般若德,人人本有。

佛云:大地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即指般若德。

众生迷此,全智成识;我佛因中悟此,依如如智,照如如理,回光返照,照澈心源,惑尽智圆,转识成智,得根本智,】

根本智就是毕竟空,证到空性,根本智。

所以,你要根本智,你就是要一定要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放不下,根本智得不到,这就是自力。【成自受用报身。

此智总持一切智,是为一切智之根本。依根本智,复起后得智,】后得智就是度众生用的,

这个就是有,也就是说利益众生用的方便智,后得智。【成他受用报身。

总持无量,相好庄严,能为众生,作外熏之缘,故赞曰总持。】

    44 应身乃应众生机,所示现之身

【不动:赞佛应身。应身乃应众生机,所示现之身,

观察众生,应以胜应身得度者,即现胜应身;

应以劣应身得度者,即现劣应身;

应以树神身得度者,即现树神身;

随机应现,不动本际,】不动本际就是说:全部都是如来藏性在作用,虽有度众生,其实没有度。

【普应十方,自在解脱,任运无碍,即解脱德。

如佛初说《华严》,以大教不契于小机,由是双垂两相,】两相就是报身跟应化身。

【不动寂场,】就是法身,法身是不动的;为了度大根的用报身;为了度小根的,应化身,

我们众生就是用这个应化身,所以,你会看到佛的丈六金身,他就是用这个应化身。

不动寂场就是法身,法身来应化,怎么样?用小根的,来度小根的。所能看得到的释迦牟尼佛,

【而游鹿苑,现丈六身,为五比丘说法,故赞曰不动。】不动是应身。

    45 三身其实就是一身,一身就是三身,不可分别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阿难赞佛偈——妙湛:就是法身;总持:就是报身;不动:就是应身,

首楞严——中国话叫做“一切事究竟坚固”;“首楞严”在左边。

法身(诸法所依之体,有佛性法性之别);

总持是报身(圆满果觉之体,以智慧为身);

不动:应身(有胜应劣应之分,一身不动而普应),

其实三身就是一身,一身等同三身。所以,三身其实就是一身,一身就是三身,不可分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46 三德的法身,法身德是体大;般若德是相大;解脱德叫做用大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三德,诸位看底下,妙湛:法身——就是法身德;

总持:报身——就是般若德;

不动:应身——就是解脱德。

三德的法身,法身德是体大;般若德是相大;解脱德叫做用大;有的人念解jie(三声)脱德。

法身德——体大——是常真实(常真实就是常住不变)。

般若德——相大——通真实(周遍法界)。所以,佛到哪里,所显现的相都是无量之庄严。

解脱德——用——是圆真实,(就是圆融无碍)。首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

好!此以三德三身合释,以佛证三德成三身,故以赞之。

    47 此定为定中之王,能统百千三昧。阿难闻此悟此,故以所悟之定名赞之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首楞严王:即阿难所请,世尊所证、所说之法。

阿难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之定。

前请说妙奢摩他、】

诸位!那一张大张的,妙奢摩他就是标A、大A,【三摩】大表格上标B,【禅那,】在那一张表格就是标C,

妙奢摩他加三摩加禅那,【乃定之别名;】现在合起来,

【后佛告以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这个就是大定。【即三定之总名。】

所以说:奢摩他加三摩加禅那,就是首楞严王大定,

这个意思就是说:奢摩他定、三摩的定、禅那的定,还不究竟,要什么定才究竟?要佛的定——首楞严王大定,即三定之总名。

【今以总名赞之。首楞严译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佛证此究竟坚固之定,

前说四科七大,一切事相之法,一一会归如来藏性,本不动摇,本不生灭,自性天然妙定,即首楞严定也。

此定为定中之王,能统百千三昧。阿难闻此悟此,故以所悟之定名赞之。】

【世希有三字,双赞佛法,难逢难遇。如《法华经》云:‘诸佛出于世,悬远值遇难;】

“悬远”就是久远劫,久远劫要碰到是非常困难的!不要说碰到佛了,你就碰到今天师父在这里讲《楞严》,你肯坐在前面,都很难,这个因缘都很难!

【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正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说这个大法,楞严大法、究竟义,很难的!

【譬如优昙花,时时乃一现。’】当然这是《法华经》,《法华经》我们也用台语讲过了,这一段我们也看过。【岂非世所希有耶?】

   48 要什么定才究竟?要佛的定——首楞严王大定,即三定之总名

妙奢摩他加三摩加禅那,【乃定之别名;】现在合起来,

【后佛告以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这个就是大定。【即三定之总名。】

所以说:奢摩他加三摩加禅那,就是首楞严王大定,

这个意思就是说:奢摩他定、三摩的定、禅那的定,还不究竟,

要什么定才究竟?要佛的定——首楞严王大定,即三定之总名。

49 顿破前迷,彻见自性,不必经过久远劫

经文7-②:【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销我亿劫颠倒想,就是顿破前迷,刹那之间顿破前面的迷茫,

不历僧祇获法身,就是彻见自性。为什么?获法身,法身就是法身自性;

不历僧祇,不必经过久远劫,悟了就刹那之间。

所以,六祖讲的: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迷的话,阿僧祇劫;悟的话,就刹那之间。

【此明所获之益。上句断妄益,】断妄心而受益。

【下句明真益。】明真心而受益。断妄、明真其实都受益。

【销者销除,亿劫即无量劫,非局定数;

颠倒想者,迷真认妄,执妄为真,真妄颠倒。

迷心在身内,惑法在心外,身心万法,各有自体,

妄认身心为实我,万法为实法,我、法二执颠倒重重锢蔽。】“锢蔽”就是固执不通。

【将本有法身,迷不自知,则非失似失,若一旦开悟,亲见本来面目,则无得为得矣!

今闻如来,循循善诱,破缘影之非心,指根中之佛性,十番正示,二见翻显,】

诸位!二见就是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彻底统统是本性的东西。二见翻显,

【更会四科,】阴、入、处、界。【即妄即真,】妄心当体即空,就是真性。

【复融七大,全相全性,】相妄性真。

【将本有法身,和盘托出,如云开见日,冰化为水,亿劫颠倒妄想,一旦销除矣!

而此销除之功,一由如来微妙开示,二由阿难悟明心性,如若不悟真心,安得销除妄惑?】

【不历僧祇获法身者:梵语阿僧祇劫,此云无数劫。】

诸位!不必讲无数劫,只要你没有听到佛法,不是无数劫,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是无央数劫!

没碰到佛法,在经典里面讲,没有办法止息轮回,这是佛在经典讲的。除非佛出世;

佛没有出世,众生的轮回,造作恶业的轮回,这种生灭意识心绝对摆脱不了,也就是没有办法停止轮回的痛苦。

所以,佛恩难报,因此我们今天要告诉:你今天在佛门,这样子的牺牲、你这样的用功、投注,值得!

所以,师父常常告诉这些正信、正知正见的佛弟子,正法是可以用生命投资的;

一般的投资是用金钱,一般的投注是用金钱,做世间的生意,投注就是用金钱投资,

佛法不是,佛法是用生命投注的,而且绝对不会后悔!为什么?值得啊!

让你开采法身慧命,怎么会不好呢?能够救度苦难的众生,怎么会不好呢?

所以,佛在《阿含经》里面讲:散播真理者是至善,就是最了不起的善事,就是散播佛法的真理。

这在《阿含经》,佛就是这样讲。为什么?救人家的烦恼,讲真理、散播真理的人,这个是最高尚的真理,最高尚的人。所以,大家要把正法弘传出去。

此云无数劫,【劫者劫波,乃长时分。

《婆沙论》】《婆沙论》是唐玄奘翻译的,本论乃是注释,印度迦多衍尼子之《阿毘达磨发智论》。

这个印度的迦多衍尼子,这个“迦”是释迦摩尼佛的迦;“多”是三多路的多;“衍”是“行”中间三点,我们道路的行人,中间剖开来点三点:衍;“尼”就是比丘尼的尼;“子”:儿子的子,

叫做迦多衍尼子之《阿毘达磨发智论》,开发智慧叫做《发智论》。

广明法义,备列诸种异说,种种不同的说,叫诸种异说。这是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

这是师父这里的资料,再念一遍:唐玄奘翻译的,本论《婆沙论》,本论乃注释印度迦多衍尼子之《阿毘达磨发智论》,广明法义,备列诸种异说,为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者,这个就是《婆沙论》。

【云:‘三祇修六度行,百劫种相好因,】

说:三祇修六度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百劫种相好因,诸位!佛陀,你看那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的报身,尤其报身无量相好,怎么来的?就是百劫修来的。

【然后获五分法身。’】所以,在座诸位貌相庄严的人,也是修很久的,

尤其像佛的相、相貌,大丈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想:百劫种相好因。

所以,你的貌相好,那绝对不是今生今世的,那是无量劫修来的。

【《唯识论》云:‘地前历一僧祇,初地至七地,满二僧祇,】僧祇就是一大阿僧祇劫。

初地前经一大阿僧祇劫;初地到七地,满第二大阿僧祇劫;

【八地至等觉,是三僧祇,然后究竟法身。’

今阿难自叙,不必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已获法身,以为致疑之端。

致疑有三:一、执婆沙唯识,权乘不了之义,疑今大乘圆实之旨;】就是执着婆沙唯识,权乘不了义之义,现在怀疑大乘圆实之旨。

【二、阿难希除细惑,】这个细惑就是:阿难证初果就断见惑了,细惑是指思惑还有界外无明,这二种惑还没有断。

阿难只有证初果,证初果就是断见惑,那个细惑就是指思惑还有界外无明还没有破。【早登妙觉,是未获法身之明证;

三、阿难仍居初果,至如来说定已竟,方得进位于二果,何得遽云,不历僧祇获法身耶?以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今特详释:第一当究获字;获者得也,有悟得证得之不同。

阿难烦恼障重,所知障轻,况已发大心,已求佛定,佛为重重开示,直指本有真心,以为菩提正因,

此心不生灭,不动摇,即人人本具清净法身,昔被颠倒妄想之所覆盖,现倒想已销,如云开自当见日,则亲见本有佛性,而云悟获法身者,何过?】就是讲得过去,没有什么过错。

【第二当究权实教殊:】权教跟实教是有不同的。

【权教多重事相,必假修成,实教则重性具,】就是你本性本来就具足,性具就是一定要悟,【贵在了悟。

未悟之先,法身本自现成,《圆觉经》云:‘一切众生,本成佛道,倘能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诸位!修行的关键在哪里?“离妄缘”,那三个字。

什么叫“离妄缘”?只要是缘起的,要放下;只要是执着的,就错,不管你有多大修行,只要着相的,就错,就不能离缘。说: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岂同权渐之教,必历僧祇,方获法身耶?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当究圆实教旨: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此如正脉疏,交光法师云:按圆教教旨,则行布不碍圆融,】

诸位!行布不碍圆融是什么意思?“行布”就是次第,所有的次第,不碍当体即空,就是圆融;所有的圆融不碍次第,次第就是圆融,圆融就是次第。

【故虽未及断惑究竟,不妨全获法身,全体即佛。如前开示,迷心于色身之中者,既名为性颠倒,至后开悟,见心于太虚之外者,岂不号为正遍知哉?正遍知,即成正觉,而获法身矣。

然则执现果,而不许阿难获法身者,失旨之甚也。】这是站在一个圆融的角度说,颠倒悟了,就不颠倒,就是正遍知。

【又圆融不碍行布,故虽全获法身,不妨更除细惑,】就是习气还没断。

【更历诸果,更成究竟宝王也。此经后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理可以顿悟,借着这个悟的力量,消除一切烦恼;但是,“事”就是习气,习气没有办法顿除,这个事相就是习气,没办法顿除,因次第尽。【可为明证矣。

如是则虽却后,】“却后”就是在后面。【更历僧祇,】这个久远劫。【以成究竟佛果,当亦与此不历之前,】不历僧祇之前,当也是跟不历之前,【先获法身,了不相碍也。】

【何况圆顿悟后之修,】圆教顿悟后之修,为什么顿悟后要修?

修就是把习气修掉,你知道说这个理本身是不要贪;可是,看到好吃的,还会多吃两口,就是习气。

你知道说色即是空,看到漂亮的,多看两眼,你当然不会去侵犯她,多看两眼,那就是!

看到这个名牌,你不会去贪,多停留一下子,我知道我没有能力买,也不会买、也不会贪;

可是,看到名牌的,嗯!走过去,摸一摸也好,这衣服看一看,拿起来比一下,这样也好,过过瘾,这习气难断,习气。

底下,【念念是佛,】什么叫做念念是佛呢?每一个念头当体即空,就是真如,就是如来藏性,其实就是佛。

【虽进断通惑,】通,三乘共断之叫做通惑,菩萨别断之叫做别惑。三乘:小乘、中乘、大乘共同断的惑,叫做通惑。虽进断通惑,三乘共同断的。

【亦与权渐修者,日劫相倍。】权教就是拼了老命要修行;可是,修了好几劫都不能成就,因为用意识心在拼。

【至于住后,】住后就是初住位以后,初住位以后就大开圆解了,在这个圆教里面,初住即破无明,见法身,初住就是见性的人,进入无分别智。

【断别惑以去,】这个别惑就是对前面通惑讲的,别惑就是菩萨的微细、各别之惑,叫做别惑。以去,

【一生有圆旷劫之果者矣。如是则虽谓其却更不历乎僧祇,亦无碍也。

若更取于延促】“延”就是长;“促”就是短,时间的长短。

如果说我们把它回归一念,更取延促同时,长时间在一念,短时间仍然在刹那,这生、死一瞬间;

迷、悟也是一瞬间;解脱、束缚还是一瞬间,

站在这个角度来讲,延促【同时之玄旨,】无量劫就是一念,这在《华严经》;《华严经》我们讲过,讲了差不多四十片的DVD左右,整理出来多少还不知道。

若更取于延促同时,无量劫,“促”就是一念、一念间,这是《华严》的玄旨。

【愈不可以长短拘矣。】意思就是说:看个人的志气。

诸位!有志气的人,修行就在刹那之间;没志气的人修行,就懒懒散散的,今天来听一听,受益一点,回去放着!

师父叫他念念佛,好!师父讲了,念珠拿起来念两声佛就搁着!

再来,今天《楞严经》带来,再听二句,嗯!不错!坐着,回去又忘了,连课本都懒得带回去,

下次来,又拿错了,就这样懒懒散散的,他打算要修百千万劫的,他预计要拼那个百千万劫的。

而我们不是,我们是拼这一辈子就要让它大成就的,延促同时嘛,百千万劫俱在一念,

为什么我们这一念不把它悟呢?为什么要拖泥带水呢?现在悟了不是很好吗?是不是?就马上受益嘛!

所以说:修行还要看志气,这个人有志气,不在口念,贵在心行,六祖讲的:般若贵乎心行,不在口念。

那个般若心是在心啊,下功夫,真的无所住,心行;不在口念,

嘴巴一直讲:我有般若智慧,我有般若智慧!你讲那个没有用,贵在心行,不在口念。【二赞谢获益竟。】

    50 不历僧祇获法身,就是彻见自性

经文7-②:【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销我亿劫颠倒想,就是顿破前迷,刹那之间顿破前面的迷茫,

不历僧祇获法身,就是彻见自性。为什么?获法身,法身就是法身自性;

不历僧祇,不必经过久远劫,悟了就刹那之间。

所以,六祖讲的: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迷的话,阿僧祇劫;悟的话,就刹那之间。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51 没碰到佛法,没有办法止息轮回,所以,佛恩难报

【不历僧祇获法身者:梵语阿僧祇劫,此云无数劫。】

诸位!不必讲无数劫,只要你没有听到佛法,不是无数劫,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是无央数劫!

没碰到佛法,在经典里面讲,没有办法止息轮回,这是佛在经典讲的。除非佛出世;

佛没有出世,众生的轮回,造作恶业的轮回,这种生灭意识心绝对摆脱不了,也就是没有办法停止轮回的痛苦。

所以,佛恩难报,因此我们今天要告诉:你今天在佛门,这样子的牺牲、你这样的用功、投注,值得!

    52 正法是可以用生命投资的,而且绝对不会后悔!

师父常常告诉这些正信、正知正见的佛弟子,正法是可以用生命投资的;

一般的投资是用金钱,一般的投注是用金钱,做世间的生意,投注就是用金钱投资,

佛法不是,佛法是用生命投注的,而且绝对不会后悔!为什么?值得啊!

让你开采法身慧命,怎么会不好呢?能够救度苦难的众生,怎么会不好呢?

    53 最了不起的善事,就是散播佛法的真理

佛在《阿含经》里面讲:散播真理者是至善,

就是最了不起的善事,就是散播佛法的真理。

这在《阿含经》,佛就是这样讲。

为什么?救人家的烦恼,

讲真理、散播真理的人,这个是最高尚的真理,最高尚的人。

所以,大家要把正法弘传出去。

   54 你的貌相好,那绝对不是今生今世的,那是无量劫修来的

【《婆沙论》云:‘三祇修六度行,百劫种相好因,】

说:三祇修六度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百劫种相好因,诸位!佛陀,你看那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的报身,尤其报身无量相好,

怎么来的?就是百劫修来的。

【然后获五分法身。’】所以,在座诸位貌相庄严的人,也是修很久的,

尤其像佛的相、相貌,大丈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想:百劫种相好因。

所以,你的貌相好,那绝对不是今生今世的,那是无量劫修来的。

    55 诸位!修行的关键在哪里?“离妄缘”

【权教多重事相,必假修成,实教则重性具,】

就是你本性本来就具足,性具就是一定要悟,【贵在了悟。

未悟之先,法身本自现成,《圆觉经》云:

‘一切众生,本成佛道,倘能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诸位!修行的关键在哪里?“离妄缘”,那三个字。

什么叫“离妄缘”?只要是缘起的,要放下;

只要是执着的,就错,

不管你有多大修行,只要着相的,就错,就不能离缘。

说: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岂同权渐之教,必历僧祇,方获法身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