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88|回复: 6

[佛教经藏] 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一)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金剛幢菩薩把第五迴向闡解完了之後,緊接著他又提出第六迴向,向在法會中的諸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徵詢:諸位佛的弟子!你們可知道,怎樣叫菩薩中的大菩薩,能隨順堅固一切的善根迴向嗎?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或為帝王。臨御大國。威德廣被。名震天下。凡諸怨敵。靡不歸順。發號施令。悉依正法。執持一蓋。溥蔭萬方。周行率土。所向無礙。以離垢繒。而繫其頂。於法自在。見者咸伏。不刑不罰。感德從化。以四攝法。攝諸眾生。為轉輪王。一切周給。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他或者會示現一個皇帝,君臨天下。以皇帝的身份統領萬方,管治人民。臨御的意思,包含了教化百姓,治理國政。大國就是表示人民多、土地廣、物產豐饒。菩薩示現的皇帝是一個國富民強、政治清明的大國之帝王。威德廣被,這位帝王之所以能臨御大國,不是他有強悍的武功,而是他有賢明的德行,因德立威,使遠近的人民以及鄰國都感受他的德行,普徧受到他的恩澤,所以名震天下,眾望所歸。
在中國遠古時代,有位聖君帝堯,後世曾這樣讚揚他,說:「昔日在帝堯(古時陶唐時代的皇帝)放勳(他能倣效上世的功勳,對人民施其教化,所以以此為他的名號),聰明文思(他為人很有大智慧,學問也好,風度、氣質都很文雅),安然(他隨時都能表現得很和平又安詳)。光被四表,格於上下(他的德性的光明,能照到四海。他的威德能感通上到天上,下到徧地)。」
在中國有一部古書叫書經,上面有一篇目名堯典的,就是這樣記載。經文上說的「威德廣被」,就如同堯典的記載。「凡諸怨敵,靡不歸順」,凡是過去曾經與他的先世結過怨的,以及遠近大小鄰邦曾與他的國家作過敵對的,現在因為受到了他的德化,大家都放棄了過去的怨仇敵對,心悅誠服的來歸順他,臣服他。當他要頒布新的施政方針,或者要向全國人民發出任何政令時,他無一件事不是依照正法行事,一切都合情合理,譬如他叫百姓皆受持五戒,常行十善,這都是以正法教化人民的表現。
「執持一蓋」的「蓋」字,在密宗來講,就是指楞嚴咒的那個大白傘蓋。楞嚴咒中有咒心:「悉怛多、鉢怛囉」這六個字就是。如果一心專注,心無雜念,誠心誦念,在虛空中就能現出一個大白傘蓋,它就有「溥蔭萬方」的威神力。凡它所蔭蔽的地方,刀兵不起,瘟疫不生,水火盜賊絕跡,只有如意吉祥,風調雨順民安樂,沒有任何災難。要按照法來說,這個「蓋」字就是實相妙法。實相無相,可是又無所不相。因實相而生一切法,用一切法來教化九法界的眾生。這就是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的道理。
這個「一」在我們修道人的心目中,是必修的目的,所謂得「一」萬事畢。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天沒有「一」不會清。地沒有「一」不會寧。神沒有「一」不會有靈於人,而不能成為正神。這個「一」字,是數目的開始。然而這個「一」字是從何而來的呢?它是從「○」來的。把「○」斬斷了,就變成一個「一」字了。如果再把它合攏起來,又成了個「○」。這「○」就是一個真空。真空不空,它能生出妙有。妙有非有,所以又叫真空。實際上真空就是妙有,妙有也就是真空。這個「有」它是由空生出來的,空的裡面含著妙有,就因為這個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才有天、地、人、萬物。一切都是由「○」生出來的,「○」能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生佛、生仙、生聖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而生。那麼這個「○」又從甚麼地方生出來的呢?它是從虛空而生出的,因之叫真空妙有。這種道理是無窮盡、無始終、無內外、無大小之別。所以說它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說它大嗎?充滿虛空法界。小嗎?比一粒微塵還小。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就是形容這個「○」的。
何以說它無始無終呢?你看這「○」有個開始和終了嗎?倘若說它有個開始和終了,它就是破而為「一」了。所以說「○」與「一」是包含了一切的實相妙法,這就是執持一蓋,也可說是執持一法,而此所謂的法,到了「○」上却又是一法不立,萬法皆空。雖然一法不立,而又具足一切法。雖然萬法皆空,而在萬法皆空中又能生一切法。就在這個癥結之處,人就有迷悟之別。迷者流轉於生死之中,悟者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就是這一法,而能溥蔭萬方。這個「溥」字的意思通於普徧的「普」字之意。蔭是蔭蓋,意謂萬方的有情無情同霑雨露之恩。
中國古時商朝的皇帝湯,是位賢德的君王,他曾這樣自勉的說:「朕躬有罪,殃及萬邦。萬邦有罪,罪在朕躬」。因為一個國家的元首,是應該利益全民的,湯王他很重視自己的思想行為,一切應以人民為前提,如果他有不利於民的作為,萬民就被殃及受苦。假使萬民多行不義,他則反責自己教化無方,至令人民墮入邪道。帝王為賢聖,就溥蔭萬方;帝王為桀紂,就溥殃萬方。
「周行率土」:周行就是到各處去巡視。做一個人民的首長,不談官職的大小,應該常接近民眾,常親自到各地去視察,要能深入民間,才能瞭解民間的真實生活狀況。不過千萬不能藉著視察民情,而去擾民,那就不是愛民的首長了。率土——就是凡屬於一個國家的領土,由一個元首所統治領導的,政令所能達到的地方,所有居住在這些土地上的人民,都受元首的教化與服從他的政令。古人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就是這個意思。「所向無礙」:元首在所統治的國土內,發號施令,教化人民,一切軍政的措施,無一事不是上令下行,通達順利,沒有一個人反對,不受一點阻礙。就是鄰國友邦,也不會對他生敵意的。因為這位帝王他是法政施仁,與民同樂,所以才所向無礙。以離垢繒而繫其頂:用最純潔而清淨的絲綢做成皇冠,戴在帝王的頭頂上——此句含有佛的無見頂相之意。
於法自在:佛為法王,所以於法自在。菩薩示現為帝王,依正法治國,以慈悲心愛民,所以他對於法也是任運自在的。見者咸伏:這位仁政愛民的帝王,因德立威,慈眼視人,所以凡見到他的人,不論是否他的屬民,都對他非常恭敬,願意臣伏於他。這位帝王他專施仁政,教人民修五戒、行十善,不用苛刑殺害人,也不用重法懲治人,他完全以德來感化人,百民自然心悅誠服、感激他、服從他。大凡用暴政來降伏人的,那是暫時的、表面的,隨時可以被人推翻。如像周文王那時,三分的天下他已佔有兩分了,他還是臣服於殷朝。後來大小諸侯及所有的人民,因受殷紂帝的暴政之苦,而一致擁戴他的兒子周武王為帝,把殷朝推翻了,這就是感德從化的歷史事實。
菩薩教化他的臣民,用種種的善法感化他們,其中以四攝法最適於眾生。第一是布施: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一)財布施包括內財、外財。內財是自己身體的四肢五官、頭目、骨髓、血肉等。外財則為一切身外之物,如國城、王位、通都大邑、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田園珍寶、妻子僮僕等。(二)法施就是講經說法,為信徒解釋佛法裡的經義及疑難,甚至講解一字半偈,都是法施。(三)無畏施就是用佛法的道理給人解除他身心的厄難,令他能循求正當的途徑,坦然的脫除困厄環境。
布施是付出,不求代價,不希望別人報償的。布施是以難捨的而能捨給需求者,不是把自己不歡喜的次品物件給人家,那不稱布施。一個真心學佛修道的人,如果把布施這一法門修成就了,就已經成為一位大菩薩了。何以見得呢?佛說學菩薩道的應修六度萬行,六度之首就是布施。能真心布施的人,一定不慳貪。對眾生一定有慈悲心,能忍辱能仁讓。身口意一定盡量做到清淨,一定能守持淨戒。一定能深信佛的教言,依教修行。一個真正了解布施法門的行者,他一定有冷靜的頭腦,堅實的定心和清淨的智慧。能做到這些條件的行者,不就是一位菩薩了嗎?攝受眾生第一用布施法,是對治眾生的心理,佛說:「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布施法佔四攝法的第一位,就有這個作用。
四攝法的第二是愛語:人以及較有靈性的動物,都喜歡聽好話,歡喜受人的讚揚,不願看別人的惡臉色,聽人的惡言惡語,所以菩薩用愛語來安撫眾生,建立友好關係,然後施以正法的教化,眾生就很快接受他的調御了。
第三是利行:就是做種種有利眾生的事,眾生蒙受了利益,身心安樂,法喜充滿,都成了受化的善良百姓。
第四是同事:如果你想度這個眾生,最好是與他的身份相等同一種類,就容易瞭解他、接近他、教化他。這四種方法,都是度眾生教化眾生的方便善巧法門。菩薩作帝王的時候、就用這四種方法來攝諸眾生、教化眾生。為轉輪王,一切周給:這位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他示現為大國的帝王,不是普通平凡的帝王,而是一位德無不備、威而不猛、七寶具足的轉輪聖王。他在往昔修積了種種善根功德,所以為帝王時財寶遍地,無窮無盡。但他不據為私有,而普徧周給所有的人民,普令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既無天災,亦無人禍,這是人間的樂土,也是人間的淨土。菩薩示現的帝王,所統領的大國,全國上下奉行五戒十善,正法溥蔭,才有這種清涼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屬。不可沮壞。離眾過失。見者無厭。福德莊嚴。相好圓滿。形體支分。均調具足。獲那羅延堅固之身。大力成就。無能屈伏。得清淨業。離諸業障。
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安然住在這種無礙的功德裡,有無量無數眷屬臣民圍繞他、擁戴他。這些眷屬都是正知正見,正信正念奉行正法的佛弟子,所以稱為大眷屬。菩薩自身及他的法統,和他所有的眷屬,都有堅固的身,卓絕的心念,所以絕不會受外道的言論所誘惑,橫霸的勢力能破壞。菩薩早已三業清淨,眾善奉行,諸惡不作,沒有任何過失了,有這樣純潔清淨的身心。他的氣質和風度已達到極端斯文安祥,因之凡見到他的人,都希望能常親近他,那會生討厭的心。菩薩有如此的依正二報,都是他多生多劫在因地行菩薩道,所積聚的福德智慧,才能有如今的相好圓滿、國土莊嚴。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
轉輪聖王也有卅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和佛相差無幾,不過他的光沒有佛的光那樣圓滿,也不能徧照大千世界。他的形體是健壯而又斯文,四肢相稱,五官配合均勻。自頂至踵,無一處不均調具足而圓滿。獲那羅延堅固之身:這那羅延是梵天王的別名,端正猛健、堅固之意,借此譬喩菩薩所示現的大國帝王,有如那羅延的強健堅固的身體,不易被外力所損傷。菩薩因為修迴向法門,處處捨己為人,事事願代眾生受苦,所以得到金剛般的堅固之身。大力成就,無能屈伏:菩薩在往昔所發的大願,他以堅強的深心,大願大力,一一都圓滿成就。在他修菩薩道的過程中,縱然遇到最艱難困苦的障礙,他也都把它克服。因他有堅定不移的意志,所以沒有能令他屈服的人和事,於是他得到了清淨的業果,離開了一切的染汚業障,能以早成佛道。
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飲食。及諸上味。或施車乘。或施衣服。或施華鬘。雜香塗香。床座房舍。及所住處。上妙燈燭。病緣湯藥。寶器寶車。調良象馬。悉皆嚴飾。歡喜布施。   
菩薩修布施法門時,他不惜珍貴,盡量布施一切上好的物質,如種種最好上妙美味的飲食,或者布施各種的交通工具如飛機、輪船、火車、汽車以及各種大小的車輛(乘)。或者布施各種各色的衣服。或者布施用名貴的鮮花串成的花鬘。或者布施種種的名香、燒香、塗香、末香等。或者布施舒適的牀座。座——沙發、椅子、櫈子等。或者興建很多房子,布施給那些沒有房子住的人,以避風雨。或者用珍寶做的燈,最上好香味的燭,供養諸佛。或者以湯、藥布施給老人,和貧苦孤獨的病人。還有很貴重的器皿、寶車,及調伏馴良的名馬大象,統統都裝飾得完美齊備。菩薩用這些難得的物資,歡歡喜喜的布施給一切人。
或有來乞王所處座。若蓋若傘。幢旛寶物。諸莊嚴具。頂上寶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無所悋。
或者有人來向國王乞求他常坐的座位。或者有人來向他乞求常用的寶蓋、寶傘、寶幢、寶旛和其他各種寶物,種種的最名貴的裝飾用具。甚至有人來向他乞求他頭上所戴七寶造成的皇冠,久藏於髮髻中,不輕易示人。那顆夜間放光的夜明珠,乃至於他以一國之尊的帝王之位,無論來乞者乞求甚麼,他都毫不吝惜的布施於人。
若見眾生在牢獄中。捨諸財寶。妻子眷屬。乃至以身。救彼令脫。若見獄囚。將欲被戮。即捨其身。以代彼命。
這位大菩薩所示現的大國帝王,倘若見到眾生在牢獄中受苦痛時,他是不惜一切貴重的財寶,或以自己的嬌妻愛子,或以親屬,甚至以自己的身體,布施出來營救在牢獄中受痛苦的眾生,使他脫離牢獄的羈絆,恢復自由。倘若見到獄中的囚犯,已判死刑,即將受殺戮的刑罰,這時,他立即願意捨却自己的生命,來代替這個死囚,來接受被殺戮的刑罰。
或見來乞連膚頂髮。歡喜施與。亦無所悋。眼耳鼻舌。及以牙齒。頭頂手足。血肉骨髓。心腎肝肺。大腸小腸。厚皮薄皮。手足諸指。連肉爪甲。以歡喜心。盡皆施與。
菩薩發心行布施,他是本著有人無我、捨己為利人、視人如己的精神和懷抱,他為了救度眾生,教化眾生,他觸蠲除我見、我相、我執。把布施所包括的財施——內財、外財、法施、無畏施,無一不修行得徹底,達於圓滿究竟的地步。前面的一段經文,是說菩薩布施他的外財——國城妻子。這一段經文是表揚菩薩捨難捨能捨的內財——頭目腦髓、內臟和血肉等。
或者有人來向他乞求連著皮膚的頭頂上的頭髮,菩薩毫不猶豫,一點不吝惜,歡歡喜喜的布施給來乞者。不單如此,就是有人來向他乞求眼睛、耳朶,鼻子、舌頭,以及牙齒、頭頂、皮肉、手或脚。體內的血、骨頭、骨髓、甚至於布施他的心臟、腎、肝、肺、大腸、小腸、厚的皮、薄的皮、手指和脚趾,連著肉的指甲等,凡是人身體上不可缺少的四肢、五官、內臟、血、肉、骨骼,只要眾生需要,他沒有不歡歡喜喜,令所求者皆能滿願,一一布施給他們。
或為求請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為護持如來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徧捨四海之內。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導群生。令修善行。捨離諸惡。
這一段經文是說菩薩為法忘軀,及寧捨四海之內一切所有而換取一字半偈之偉大精神。菩薩如此犧牲自我,他却是為了化導眾生,令修善行,捨離諸惡之故。
菩薩或者為了求請從來沒有聽聞過的正法,就是投身下深大的火坑,也不吝惜生命;或者為護持正法,護持道場,他能受人不能受的苦,忍人不能忍的無謂閒氣,讓人不能讓的損失,吃人不能吃的眼前虧。總之,只要是為護正法,他可以受一切的苦難毒害;或者為求正法的一字,他能夠捨掉四海之內的一切所有。菩薩如此,他是為化導眾生,希望眾生都能依正法修行,習行十善道,捨離一切的惡業,成就眾善行。
從前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有一天來了個羅刹鬼,在他面前自言自語的念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下面他就停住不念了。老修行等了一會,忍不住問道:「你所念的是佛說的一首偈,為什麼你不接下去念完全呢?」羅刹說:「是的!因為我餓得很,沒力氣念下去了。」老修行說:「你要吃甚麼?念完我給你吃。」羅刹說:「我要吃活人的肉。」老修行說:「可以。你把下半偈念給我聽了,我就以我的全身供養你。」羅刹說:「好!一言為定,你可不要失言啊!」於是他就念道:「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老修行聽了,非常高興,這是他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微妙法。這偈的意思就是說:世間上一切的事,都是不常,生了又滅、滅了又生,只有寂滅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空寂無相,一切無著了。老修行為了不使這法語失傳,所以將它深刻在磐石上,以便後世眾生依法修行,雖然犧牲了自己,也是值得的。老修行把偈語刻完後,就請羅刹來飽餐他,誰知他閉上雙眼等了好一會,也不見羅刹來動口,於是他睜眼一看,却沒有了羅刹的影踪。再擡頭向空中一望,只見一位莊嚴的天人,站在空中對他說:「善哉善哉!你真是個真修行者,能為半偈而為後世眾生捨生命。」這位帝王菩薩也有如佛的為法捨身的美德。
若見眾生損敗他形。慈心救之。令捨罪業。
這一段經文是說菩薩行無畏施。又教化眾生捨棄殘害人的罪業,也包含了法施。社會上有一種職業,就是專門損敗他形的。在專制時代皇帝的宮裡所用的男僕,名叫太監,就必須損敗他的男形(割除男根),才能入宮為帝后嬪妃服侍。現在這種無人道的事沒有了,但是損敗畜類雄形的事仍然留存。菩薩若是見到眾生做這種損敗他形的事,他就發大慈悲心,去營救那個被害者,即使是個最卑微的生物,他也會去救它脫離生命的危害。另一方面他還要勸導那個施損害者,捨離這種造罪業的行為,改惡向善。
我們聽到經文說菩薩有如此平等普徧的慈悲心,就應該學菩薩的仁慈,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捨己為人,一心修善業,改掉自己過去一切不好的貢高我慢,盛氣淩人的習氣毛病,這才不辜負聽佛法、學佛法的心。否則,只聽不依法修行,那只能說是飽了一下耳福而已。
若見如來。成最正覺。稱揚讚歎。普使聞知。或施於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為住處。及施僮僕。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來乞者。或施於佛。為求法故。歡喜踊躍。為眾生故。承事供養。
菩薩倘若見到有大菩薩的功德圓滿具足了,成就最上正等正覺的時候,他打心的深處歡喜讚歎,到處稱揚佛的圓滿功德,普令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一切眾生都知道。菩薩或者會施捨出一塊土地,用以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大僧坊——一座佛寺,作為供佛修道的道場。另外還建造許多房舍,供給修行人居住。還建造一座講堂,作為法師講經說法度生之用。還建一座莊嚴的大雄寶殿,供養佛像,以作眾生瞻仰禮拜。有如是設想周到的建築,令四眾佛弟子都有安心修行的住所。還布施許多勤懇忠誠的僮僕,以供承事道場的事務。菩薩甚至不惜以自身布施給來乞求者。或者捨身在佛前作種種布施。總之,菩薩為求無上佛法,為度一切眾生,所以他歡喜踊躍,真心作種種布施,誠心承事供養諸佛。
或捨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妻子眷屬。隨所乞求。悉滿其願。或捨一切資生之物。普設無遮大施之會。     
菩薩一心行布施,不分等別,難捨能捨,即使有人來向他乞最尊貴的帝王之位,他一樣不加考慮就施給其人。至於城池、通都大邑、鄉村聚落、自己居住的宮殿園林別墅,以及最難捨的妻、子和眷屬等等,無論來乞者需要那樣,他決定能令其遂心滿願。或者施捨各種資生的物品——資生就是幫助人的生命成長不斷,如錢及其他的物品。無遮是沒有限制之意。普設無遮大施之會,就是設一所大布施的場所,陳滿各種生活必需的物品,令所有的眾生來各取所需,不加限制,讓他們個個得到滿足。
其中眾生種種福田。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賢或愚。或好或醜。若男若女。人與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異。等皆施與。悉令滿足。
這些來乞求布施的眾生,有的是來種福田,有的是來乞福田的。他們或者來自很遠的地方,或者是在附近的居民。其中或賢而有智慧的,或為愚癡顢頇,有的相貌生得圓滿俊秀,有的却生得相貌醜陋。男女都有,不單是人,而且還有其他的非人——別類眾生,如此種種形色的眾生,他們心中所要求的欲望不同,根性行為也不同,所乞求的目的也各自不同,雖然如此,但菩薩還是以平等心,歡喜心,不擇賢愚妍醜,普徧布施給來乞的眾生,令他們每個都能心滿意足,遂心滿願。
佛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發善攝心。悉以迴向。所謂善攝色。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受想行識。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王位。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眷屬。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資具。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惠施。隨順堅固一切善根。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當他行布施的時候,他就發心一定要好好攝受所有一切眾生。他將所行布施的功德善根,完全迴向菩提、迴向實際、迴向給一切眾生。菩薩他善於知道怎樣攝五蘊之一的色法——色蘊。菩薩的修行功夫,深入了殊勝的般若,所以他能照見五蘊皆空,攝色法為隨順堅固一切的善根。他又善於攝取受、想、行、識四蘊皆空的真實義理,隨順堅固所有的眾生的善根,和堅固自己的善根。令眾生的善根增長,同時令自己所修的菩提道日漸廣大。又善攝王位,菩薩知道王位的重要,但他並不是看重王位而高居不捨,而是他瞭解王位是關乎全民的利益,他隨時可以讓給賢能的人,他絕不執著。又善於攝護他的眷屬們,隨順真理,隨順平等慈心教化,隨順功德,堅固自利利他一切的善根。又善能攝集一切資生的物質,隨順布施,堅固所修的一切善根。又善能攝受惠人的廣大布施,普徧惠及十方眾生,隨順堅固所修積的善根。
佛子。菩薩摩訶薩隨所施物。無量無邊。以彼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以上妙食施眾生時。其心清淨。於所施物。無貪無著。無所顧吝。具足行施。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迴向法的大菩薩,他隨時隨地所布施的物資,都是無量無邊那麼的多。以行布施所積聚的善根,像前面所說的迴向方法,一一迴向給眾生、菩提、實際。菩薩第一布施的,就是食品,因為食能長養生命,不分貴賤同依。所以菩薩以上妙食品,普施眾生。當他布施食時,他滿懷著歡喜而清淨的心,一點也沒有想到如此布施,就可以得到甚麼功德,也不曾計較布施物品的多少或者貴賤,也不會想藉著布施而貪圖個好名,也不會布施之後又生悔心,覺得布施給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了。「顧吝」就是想一想,越想越捨不得,有吝惜之心。菩薩是不會這樣的,因他完全了達布施的真實義理。
真正的布施,是沒有能施的人,亦無所施之物,更無有個受施者是誰,名之為三輪體空。
食有九種,其中有四種為世間食。①段食:就是分段食,人各有一分,這是人間的食。②觸食:是鬼神的食,只要接觸一下就夠了。③思食:是天人的食,心中想甚麼,就有甚麼現前,而且恰夠份量。④識食:用識來分別味道就飽了,是無色界的有情用以資生的。
願一切眾生得智慧食。心無障礙。了知食性。無所貪著。但樂法喜出離之食。智慧充滿。以法堅住。攝取善根。法身智身。清淨遊行。哀愍眾生。為作福田,現受摶食。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食時。善根迴向。
菩薩布施食時所作的迴向,他說:我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增長智慧的食,從此心無障礙,永不愚癡。菩薩了達食性是空的,無論吃甚麼,目的是為了長養法身使成道業,再者也是為了治一切的疾病,他絕不是貪圖美食妙味。菩薩最歡喜的是「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以法為食。因為法食是出離三界、了生脫死、增長智慧之食。禪悅為食,則成就不動不散亂的定力,以法味堅住於法,生功德,除煩惱,攝取出世的善根。佛的法身徧一切處,智慧身也徧一切處,菩薩也得到如佛的法身智身,清淨無染周遊十方國土。哀愍一切沉淪在苦海裡的眾生,發心拯救他們教化他們,作一切眾生的良好福田,來到人間示現為帝王,受人間的搏食。「搏」字是依古譯,同段字,即人間的段食,亦可解為僅受很少的一搏之食而已。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修布施食時所作的善根迴向。   
前面一段經文菩薩所施的是世間四種食。這一段經文菩薩布施的是出世間的五種食,希望眾生能受出世的法食。①禪悅食:修行人得禪定樂能養諸根。②法喜食:修法人聞法生歡喜,資慧命養身心。③願食:修行人發誓願而持身,修萬行。④念食:修行人常念出世善根,而不忘資益慧命。⑤解脫食:修行人終得涅槃之樂,而長養身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施飲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飲法味水。精勤修習。具菩薩道。斷世渴愛。常求佛智。離欲境界。得法喜樂。從清淨法。而生其身。常以三昧。調攝其心。入智慧海。興大法雲。霔大法雨。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飲時。善根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在前面布施了食物之後,現在接著又布施飲料給眾生。人可以三五天不進食物,但不能有三天不喝水,飲之重要不亞於食。何況菩薩所布施的飲,不是普通的酒、橘子水、可口可樂等的飲料,而是飲湯的飲,這湯是法味湯、般若湯、智慧湯。當菩薩布施飲時,就用布施成就的功德善根,如下面所說的迴向給一切的眾生。他說:願一切的眾生都喝到充滿法味的水,然後能勇猛精進,勤勤懇懇的修習一切佛法,具足菩薩所修的佛道,斷除世間一切欲望——情欲、愛欲、財色欲,而能常常存著上求佛道智,下化眾生的心願。離開五欲的境界,得到真實的法喜之樂。得到了法樂,就能從清淨的法樂中生出清淨的身心,所謂的脫胎換骨,變化氣質,就是因吃了法食,飲了法味之水的功效。並且應該隨時用定力來調攝心,使其常住正念,不打一點兒妄想。如此入於大智慧之海,興起廣大的法雲,普下大法雨,令眾生同霑甘霖。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飲料時,所作的善根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種種清淨上味。所謂辛酸鹹淡。及以甘苦。種種諸味。潤澤具足。能令四大安隱調和。肌體盈滿。氣力強壯。其心清淨。常得歡喜。咽咀之時。不欬不逆。諸根明利。內藏充實。毒不能侵。病不能傷。始終無患。永得安樂。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現在他又布施給眾生種種清淨的上妙法味,如像辛辣的味、酸的味、鹹的味,五味都是比較淡薄的味、甜的味和苦的味。這些味素,都含有幫助食物滋潤身體,光澤皮膚長養的功能。也能令人體的四大——地、水、火、風受到安適又調和,不會發生不舒服的感覺。肌肉因之豐滿,體格也特別堅實。氣宇軒昂、體力強壯、心曠神怡、清淨光明,從不生妄想,所以心中常常是高興的,沒有一點兒憂愁煩惱。倘若在飯食時,能細嚼慢嚥,則不令氣管受到刺激,發生咳嗆或有反胃的現象。
諸根——眼、耳、鼻、舌、身、四肢,都非常清明俐落。內臟——心、肝、脾、肺、腎、胃、膽、三焦、大腸、小腸、膀胱,這些五臟六腑,都很健全。因為吃了上述的種種妙味,一切的毒物,都不能侵入他的體內了,即使不愼中毒,它也會自然化解。任何的疾病,也不會生了。自始自終,沒有病患之憂,時時刻刻都顯現出平安自在,情緒和悅的樣子。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最上味。甘露充滿。願一切眾生得法智味。了知一切諸味業用。願一切眾生得無量法味。了達法界。安住實際大法城中。願一切眾生作大法雲。周徧法界。普雨法雨。教化調伏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得勝智味。無上法喜充滿身心。願一切眾生得無貪著一切上味。不染世間一切諸味。常勤修習一切佛法。
菩薩布施了上味,將此善根功德又作這樣的迴向。他普徧願意每個眾生都得到最上的微妙法味,有甘露充滿其中。又願一切的眾生得到正法的智慧之味,因而知道各種味素的功用,吃了能獲甚麼益處。又願一切眾生得到無量無邊的法味,能很清楚的知道十法界的實相,令眾生都能安隱的住在大法的城中,亦即安住在實際的理體。又願一切眾生能作大法雲,普蔭四方,周徧法界。同時能普徧雨法雨,普濟甘霖,教化調伏九法界的眾生。又願一切眾生得殊勝的智慧之味,令他們個個法喜充滿,既自在又歡喜,身心通泰。又願每個眾生得到不生貪味之心,又不執著於法的上味,各種上味都不染世間的俗味、濁味,都是清淨的法味,令人一經品嚐就能生起勇猛精進,勤修佛法,不懈不退的心。一切佛法,包括三世諸佛所說的法,一一都勤加修習,力求圓滿通達。
甘露又名天酒,味如蜜。為天人不死之藥。食之命長身安,力大體光。佛大牙後有甘露泉,食物入口都變成甘露。又以之譬喩佛法無邊,能普濟眾生,令得安穩。又以涅槃為甘露,能永絕生死,真不死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願一切眾生得一法味。了諸佛法。悉無差別。願一切眾生得最勝味。乘一切智。終無退轉。願一切眾生得入諸佛無異法味。悉能分別一切諸根。願一切眾生法味增益。常得滿足無礙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味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勤修福德。皆悉具足無礙智身故。   
又願一切眾生如果得到一種法味,就能同時明白諸佛所說的無量微妙法,其中沒有等差的區別。知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無礙,一多能互容的妙理。又願一切眾生得最殊勝的法味,乘一切智慧,就是因為得到了種種的智慧,所以永遠不會有退轉信心的可能。又願一切眾生得以深入諸佛所說的法,通達佛佛道同,佛佛所說的法都是一個宗旨。諸佛為什麼要說八萬四千法,就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的心,其實法和眾生都不止這個數目,這只是概而言之。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根性,他都認識得很清楚,所以他能因人施教。又願一切眾生的法味與日俱增,常常得到法益,獲得圓滿具足無有障礙的佛法,滿足他們求法的信心。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清淨上味時,所作的善根迴向。菩薩作這種迴向的目的,為的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勤修福德,積聚善根,福慧具足,福無不備,成就智慧圓滿,清淨無染,沒有任何障礙的智慧之身。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車乘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具足一切智乘。乘於大乘。不可壞乘。最勝乘。最上乘。速疾乘。大力乘。福德具足乘。出世間乘。出生無量諸菩薩乘。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車乘時。善根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他布施各種的車馬和各式各樣的轎乘時,以布施所成就的功德,積聚的善根,迴向給一切的眾生。他說:我願所有的眾生,都得到一切智慧之乘。這一切智,就像一切車乘一樣,能帶領眾生們行無量的善業,所以說是具足一切的智乘。要有大智才能了生死,脫輪迴。乘此大智之乘,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
車乘:就是交通工具。分開說:車就是各種藉輪行動,用馬、牛、大象人力拖拉和脚踏的車,現在則有利用電力和汽油的電車、汽車、大巴士、大貨車等等。乘運載之義。又有用人擡的轎子,名轎車,現在已經淘汰了。總之,凡用作代步和運輸的工具,都叫車乘機乘。菩薩所布施的有——乘於大乘:就是一輛大車,無所不載,能把一切眾生都送到佛地。不可壞乘:這輛車就像金剛一樣,非常堅固,天魔外道都不能破壞它。最勝乘:是一輛最特別、最好的,超乎其他的車乘。最上乘:是具足圓滿的最無上的車乘。速疾乘:這輛車的速度,有如在陸地飛行,其快無比。大力乘:有大法力之乘。福德具足乘:福德智慧,都具足的車乘。出世間乘:乘著這種車輛,可以出離三界,早成道業。出生無量諸菩薩乘:這種車乘,猶如大乘佛法,凡能乘此車乘者,將來必定成就為大乘菩薩,普度眾生。如是十種車乘,雖說為代步之意,但都包涵著因果、體性、理智的佛法在內。菩薩對眾生,事無巨細,無一不是導引眾生深入佛智,了達諸法的真理和實際的事相。以上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車乘時,所作的善根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衣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慚愧衣。以覆其身。捨離邪道露形惡法。顏色潤澤。皮膚細軟。成就諸佛第一之樂。得最清淨一切種智。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衣時。善根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的大菩薩,現在他又布施衣服給眾生,食、衣、住、行是任何一個人不能缺少的。當他布施衣時,就以布施衣所得的種種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他發願希望一切眾生,人人都能得到常生慚愧之心的衣服。慚:是在行為上和心理上犯了罪惡,事後反省,覺得見不得人而心不安的一種精神作用。愧:做了錯事,或者做了對人不利的事,後來發覺不應該做,因而內心不安,對人有愧疚。慚愧兩字,常常用在一起,都是一種心理上的精神作用。知慚知愧,是善心。如果有過失而覆諱,就是無慚無愧,將來就會得惡果。尤其修行人不可有無慚愧之心,事情做錯了,一定要生慚愧心,發懺悔心,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千萬不要覆諱過失,文過飾非,是最大的錯誤。「善欲人知非真善,惡恐人知乃大惡」,這就是無慚無愧的實例。
所以要以慚愧為衣,覆在身上,以警惕勿再踏前轍。捨離邪道露形惡法:有一種外道,裸體赤身,不穿衣服,睡釘子牀,或睡在灰堆裡,這種人就叫露形外道。修不合理的邪道,就是惡法。菩薩布施衣服給眾生,希望他們不要去相信這種邪道,要捨離這種邪道修正法。修習正法就可以有光澤滋潤的容顏,皮膚也自然細膩柔軟,成就猶如諸佛的自在安祥,最上第一的真正快樂。得到最清淨、最殊勝的一切種智。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衣服給眾生的時候,所作的善根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常以種種名華布施。所謂微妙香華。種種色華。無量奇妙華。善見華。可喜樂華。一切時華。天華。人華。世所珍愛華。甚芬馥悅意華。以如是等無量妙華。供養一切現在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以供養說法之人。或以供養比丘僧寶。一切菩薩。諸善知識。聲聞獨覺。父母宗親。下至自身。及餘一切貧窮孤露。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他又常常用種種名貴的香華作布施,好像下面所說的:微妙得不可以心思言議的香華,種種顏色鮮艶的華,無量不能計較數的奇妙香華,人人見了就生善見善念的華。凡能見到這種華的,都生歡喜快樂之心的可喜樂華。一切正合時令開放的華,天上才有的曼陀羅華,人間所有的種種最好的名華,被世間人所珍惜喜愛的華,香氣非常芬芳馥鬱郁,顏色也鮮艶奪目,令人見了心意愉悅的華,菩薩以此無能量計的上妙名華,供養現在的十方諸佛,也供養佛滅後的舍利佛塔和寺廟,或者供養講經說法的法師,或者供養出家的比丘僧寶。供養三寶的目的,是為了在三寶前種福田,求增長智慧,又或者供養十方諸菩薩和諸善知識,或者供諸二乘聖者聲聞、獨覺,或者供養父母以及宗教族親屬眷等,或者供養一切貧窮孤苦裸露的人,最後也供養到自身。孤露是孤獨窮苦,貧窮無依無靠,衣食無著,常在饑寒交迫,衣不能蔽體的情況下生活的人。菩薩行布施是本著對上尊敬,對一切眾生慈悲平等之心。
布施之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諸佛三昧之華。悉能開敷一切諸法。願一切眾生皆得如佛。見者歡喜。心無厭足。願一切眾生所見順愜。心無動亂。願一切眾生具行廣大清淨之業。願一切眾生常念善友。心無變異。
當菩薩布施種種名華的時候,就用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為一切眾生作如下的迴向:他說我願一切眾生都得到如諸佛所修的禪定之華,由這個禪定中開出智慧之華,為眾生陳述演釋諸法的實相。又願一切眾生都能如諸佛,早成佛道,令眾生見到都生歡喜心,永遠沒有厭足的時候。又願一切眾生凡所見到的事物,件件順心適意,而且不會被迷惑,心生動搖引起煩惱。又願一切眾生具足修行廣大佛法,得到清淨的業果。又願一切眾生常常憶念那位曾經影響他生起善行的善友,因之不會受環境的變遷,心就生變異。
願一切眾生如阿伽陀藥。能除一切煩惱眾毒。願一切眾生成滿大願。皆悉得為無上智王。願一切眾生智慧日光。破愚癡暗。願一切眾生菩提淨月。增長滿足。願一切眾生入大寶洲。見善知識。具足成就一切善根。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華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清淨無礙智故。     
菩薩又願一切眾生,像那種長生不死的阿伽陀藥,它能解除種種煩惱及其他的毒素——貪瞋癡等。又願一切眾生所發的大願,願願都能圓滿完成,同時都能得無上的智慧,成為智慧之王。又願一切眾生的智慧,好像日光一樣,能破除一切愚癡和黑暗。又願一切眾生所修的菩薩提道,好像清淨的月光,日日增長,圓滿具足。又願一切眾生到大寶洲,見到諸善知識,學習一切佛法,具足成就一切善根。以上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上妙名華時,所作的善根迴向。菩薩如是迴向的目的,是為了希望每個眾生都能得清淨、圓融無礙的智慧的緣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鬘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人所樂見。見者欽歎。見者親善。見者愛樂。見者渴仰。見者除憂。見者生喜。見者離惡。見者常得親近於佛。見者清淨。獲一切智。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鬘時。善根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他又為眾生布施華鬘。當他布施華鬘的時候,用他所成就的善根,像這樣迴向:他願一切眾生,都能令人人歡喜見到他。又願任何人見到他,就生出欽敬讚歎的心。又願凡見到他的人,都生出一種親切之感。又願見到他的人,心中就有一種敬愛快樂的感覺。又願見著他的人,立刻生出一種久已仰慕之心。又願見著他的人,即使是滿腹憂愁但一見到他,立刻就除去了內心的憂愁煩惱。又願一切見著他的人,都生歡喜心。又願見到他的人,就是有最惡劣的習性者,也能立刻改惡向善。又願凡見到他的人,也能常常親近諸佛。又願見到他的人,身心清淨,因而獲得一切智慧。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在布施華鬘時,所作的善根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香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願一切眾生具足戒香。得不缺戒。不雜戒。不汚戒。無悔戒。離纏戒。無熱戒。無犯戒。無邊戒。出世戒。菩薩波羅蜜戒。願一切眾生以是戒故。皆得成就諸佛戒身。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香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悉得圓滿無礙戒蘊故。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現在他又布施給一切眾生的名香。當他布施香時,將他所積聚的善根,作如下的迴向:我願一切的眾生都能受持三聚淨戒,得到具足的戒香。三聚淨戒:①攝律儀戒。②攝善法戒。③饒益有情戒。戒者:修道的人,恒守淨戒,成就戒德普及四方,以香喩德,謂之戒香。再者有些人身上有種狐臭味,就是因為過去生中不守淨戒的緣故。如果持戒圓滿的人,今世來生身上都會有一股香味,這也是戒香的表現。持戒清淨的行者,一定是德高望重的。菩薩又願一切眾生得不缺戒:能持戒圓滿,無有絲毫毁犯,就沒有缺憾。得不雜戒:堅守持正戒,不夾雜外道的牛狗戒。得不汚戒:恒守清淨戒,不生一點染汚心。得無悔戒:盡形壽受持大乘淨戒,不受外道的迷惑而生後悔,也不犯重戒,免生悔恨心。
得離纒戒:離開愛欲的纒繞,守持淨戒,如不愼有犯,而能生慚愧心,誠懇懺悔,就不會被愛欲所纒。得無熱戒:熱就是煩惱。能持戒就有定,戒定互輔,常在清涼中,煩惱無由能生,自然無熱惱了。得無犯戒:能了達戒體、戒法、戒相的道理,永遠不會發生毁犯戒律的事。得無邊戒:希望眾生都能始終如一,守持清淨戒,戒定慧三者具修,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善根。得出世戒:希望一切眾生都能修出世的清淨戒,永離生死,超出三界。得菩薩波羅蜜戒:願一切眾生都能成就十度萬行,遠離二乘,圓滿菩薩律儀,早登彼岸。願九法界的眾生,因嚴持淨戒的緣故,皆得成就如同諸佛的圓滿戒身。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香時,所作的善根迴向。為的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圓滿無礙的無量戒蘊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塗香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施香普熏。悉能惠施一切所有。願一切眾生戒香普熏。得於如來究竟淨戒。願一切眾生忍香普熏。離於一切險害之心。願一切眾生精進香普熏。常服大乘精進甲冑。願一切眾生定香普熏。安住諸佛現前三昧。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當他布施塗香的時候,以他所修積聚種種善根,像這樣迴向:願一切眾生受到施香的普薰,都能很高興、很願意的把一切所有,捨給其他一切眾生。又願所有九法界的眾生,都受到戒香普薰。戒,就是防非止惡。有在家弟子應守的戒律,有出家眾應守的戒律。修道的人,絕對要嚴持戒律,才能感應道交,才能得到戒香。得到了戒香,才能普薰一切眾生,乃至於達到如來——十方諸佛的境界。
如來的境界,就是圓滿清淨的戒體。又願一切眾生受到忍香的普薰,都能成就忍波羅蜜。忍,就是忍辱。修忍辱行就能放香,修布施、持戒及其他種種波羅蜜,都能放香,因為六度萬行,都是資長菩提心,而且能辟除一切蔽障,所以都稱為香。忍辱的力量不可思議,修忍辱行所發出的這股香氣,就能普結人緣,令人人見到你時,就有一種親切感,這就是修忍辱行的果報。受到忍香普薰的眾生,能把他習性中的危害險詐之心,消滅於無形。所以說忍香離於一切險害之心,也就是忍香不可思議的力量。
又願一切眾生受到精進香的普薰,使每個修道的人精進不休息。如同戰場上的勇士,常常披著大乘的精神甲胄——將軍穿的鎧甲。鐵做的叫鎧,皮做的叫甲,上陣對敵穿的衣。胄是古代兵士戴的帽子。所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愼勿放逸」。又願一切眾生能受到禪定香的普薰,安住於諸佛所現的大定境界裡,不生一點兒的散亂心。
願一切眾生慧香普熏。一念得成無上智王。願一切眾生法香普熏。於無上法得無所畏。願一切眾生德香普熏。成就一切大功德智。願一切眾生菩提香普熏。得佛十力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清淨白法妙香普熏。永滅一切不善之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塗香時。善根迴向。
菩薩又願一切眾生,受到智慧之香的普薰,在一念之中就獲得無量殊勝的智慧,成為沒有比他更上的智慧之王——證得佛果。又願一切眾生受到法香的普薰,得到無上甚深微妙法的真實理體,對於一切法無所畏懼,也沒有了疑惑。又願一切眾生受到德香的普薰,成就殊勝智慧,圓滿一切大功德。又願一切眾生能受到菩提香的普薰,成就菩提覺道,得到佛的十種不可思議的神力,到達涅槃彼岸。又願一切眾生都受到清淨白法妙香的普薰,把一切不善的世俗法,永遠滅除。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塗香時,所作的善根迴向。
塗香是六種供具之一,有清淨之意,能淨世間垢穢,息除煩惱。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牀座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諸天牀座。證大智慧。願一切眾生得賢聖牀座。捨凡夫意。住菩提心。願一切眾生得安樂牀座。永離一切生死苦惱。願一切眾生得究竟牀座。得見諸佛自在神通。願一切眾生得平等牀座。恒普熏修一切善法。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又施牀座給一切眾生,當他布施床座時,以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作這樣的迴向:他說我願一切眾生,得到好像諸天用的牀座。這種牀座非常美麗,而且有很奇妙的功用,如果睡到這牀上,或坐上這座位時,就能證得廣大圓滿的智慧。又願一切眾生,得到如實賢聖者所用的牀座,能令凡夫捨去一切世俗的思想習氣,轉凡入聖人之流,常常安住在菩提覺道之心中。又願一切眾生,得到非常安適愉快的牀座,能把生死的苦都永遠脫離。又願一切眾生,得到最究竟的牀座,能見著諸佛自在神通,也能明白諸佛自在神通之力的妙用。又願一切眾生,得到平等的牀座,能夠常常受到一切白淨善法的普徧薰修。
願一切眾生得最勝牀座。具清淨業。世無與等。願一切眾生得安隱牀座。證真實法。具足究竟。願一切眾生得清淨牀座。修習如來淨智境界。願一切眾生得安住牀座。得善知識。常隨覆護。願一切眾生得師子牀座。常如如來。右脇而臥。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牀座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修習正念。善護諸根故。     
又願一切眾生得到最殊勝的牀座,具足圓滿清淨的智慧之乘業,世間上再沒有能與它相比較的了。又願一切眾生得到安隱的牀座,證得諸法真實理體,達到究竟圓滿的實際境界。又願一切眾生得到清淨無染汚的牀座,修習諸佛所說的甚深微妙法,得到如佛的清淨智慧和境界。又願一切的眾生,得到安隱無動的牀座,常能親近諸大善知識,也能常常受到諸大善知識的隨順庇護。又願一切眾生得到如佛的師子牀座,也能學習佛經常向右邊睡眼。右脇而臥,稱為吉祥臥,習以為常,可免惡夢。這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牀座時,所作的善根迴向。也是為了希望眾生,人人都能修習正念正思惟的正法,知道善於保護自己的諸根,不令它放逸,時時勤修佛道的緣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房舍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安住清淨佛剎。精勤修習一切功德。安住甚深三昧境界。捨離一切住處執著。了諸住處皆無所有。離諸世間住一切智。攝取一切諸佛所住。住究竟道安樂住處。恒住第一清淨善根。終不捨離佛無上住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房舍時。善根迴向。為欲利益一切眾生。隨其所應。思惟救護故。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布施房舍給一切眾生的時候,以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作這樣的迴向:他願一切眾生,都安住到佛的國土裡,勇猛精進勤修一切的善業功德,安住於甚深的正定正受境界之中。又願一切眾生把住的執著捨掉,不要計較於住的欲望,明了住處也是虛妄如幻如化的。超出世間各種物質享受,而住於一切智慧之地。攝取一切諸佛所住的住處,修行究竟的道果,得到真正安隱快樂的住所。常常住於第一清淨善根,永遠不捨離諸佛住的無上住處。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房舍時所作的善根迴向。為的是想利益一切眾生,所以隨著眾生的機緣,思惟怎樣救護一切的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住處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獲善利。其心安樂。願一切眾生依如來住。依大智住。依善智識住。依尊勝住。依善行住。依大慈住。依大悲住。依六波羅蜜住。依大菩提心住。依一切菩薩道住。是為菩薩摩訶薩施住處時。善根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布施住處給一切眾生時,以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作這樣的迴向:他願一切眾生常能獲得善利,因而心中充滿安然快樂,沒有煩惱。又願一切眾生都依佛而住,從佛出家修道。依大智慧住,轉愚癡成智慧。依靠善知識住,能增進道業。依著善行住:修種種善行,成大功德。依大慈住,慈愍眾生,給予快樂。依大悲心住,拔除一切眾生種種苦難。依六波羅蜜住,教化眾生勤修六度到彼岸的佛法。依大菩薩提心住,早證菩提覺道。依一切菩薩道住,修學菩薩應修的佛道。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住處時,所作的善根迴向。
為令一切福德清淨故。究竟清淨故。智清淨故。道清淨故。法清淨故。戒清淨故。志樂清淨故。信解清淨故。願清淨故。一切神通功德清淨故。
菩薩作這種種的迴向,他的目的是為令一切眾生的福德,能夠很清淨的緣故。究竟圓滿清淨的緣故。殊勝的智慧也清淨的緣故。所修的佛道清淨的緣故。修學諸佛所說的法也清淨的緣故。能嚴持清淨的戒律的緣故。所發的志願、欣樂都能清淨圓滿的緣故。深信諸法,理解正確清淨的緣故。願力也清淨的緣故。種種的神通功德都非常清淨的緣故。所以菩薩隨時把修積的善根功德,一一迴向給眾生,幫助他們得到清淨的果報。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諸燈明。所謂酥燈。油燈。寶燈。摩尼燈。漆燈。火燈。沈水燈。栴檀燈。一切香燈。無量色光燈。施如是等無量燈時。為欲利益一切眾生。為欲攝受一切眾生。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又布施種種的燈,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他所布施的燈,大約說來有酥燈、油燈、寶燈——燈上鑲許多珠寶的燈,用摩尼珠做的夜光燈、漆燈、火燈、沉水香木做的燈、栴檀香木做的燈,各種香味的燈,多種光彩顏色的燈。菩薩布施這許多燈的時候,他發願以布施燈的功德,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也為了希望能攝受一切眾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正法。願一切眾生得清淨光。照見世間極微細色。願一切眾生得離翳光。了眾生界空無所有。願一切眾生得無邊光。身出妙光普照一切。願一切眾生得普照光。於諸佛法心無退轉。願一切眾生得佛淨光。一切剎中悉皆顯現。願一切眾生得無礙光。一光徧照一切法界。願一切眾生得無斷光。照諸佛剎。光明不斷。願一切眾生得智幢光。普照世間。願一切眾生得無量色光。照一切剎。示現神力。
菩薩布施種種光明給一切眾生時,以他所修積的善根,像這樣迴向:他說我願一切眾生都得到無量的光明,這種光明能夠普徧照著諸佛的正法,長久住在世間。又願一切眾生得到清淨的光,這種光能照見世間上最微細的色塵。又願一切眾生得到離翳光——翳是一種眼病,在眼中生一層薄膜,把瞳孔遮著,看不清外面的東西,重則全盲(白內障)。菩薩希望凡有眼生翳病的眾生,受到了這種清淨的光一照,眼中的翳膜就沒有了。如果要想眼睛光明不生眼病,就經常供養佛前的長明燈,就可以生生世世眼睛明利不生眼病。眾生離了眼目翳膜的病,也明白了眾生界是空無所有的。眾生本來就是眾緣和合而生,才有四大和合的軀體。一旦四大分離,各歸本位,那還有個眾生,所以說空無所有,不必執著。
又願一切眾生得到沒有邊際的光,使身上同時發出一種奇妙的光,在光中說法教化眾生,而且這妙光也可同時普照一切。又願一切眾生得到佛光普照,對於諸佛所說的法,只有勇猛精進修學的心,永遠不會生懈怠退轉的心。又願一切眾生得到佛的清淨光,十方諸佛的刹土中,所顯現的都是佛的清淨光。又願一切眾生得到沒有障礙的光,縱然只有一光,也能徧照一切法界,令一切法界都大放光明。又願一切眾生得到永遠不會斷滅的光,這光照到諸佛的刹土,也是永遠不會斷滅的。又願一切眾生得到智慧之光,這光就像一個寶幢,能徧照一切世間普令光明。又願一切眾生得到無量彩色的光,光照十方諸佛的刹土,見到諸佛所示現的微妙神力。
菩薩如是施燈明時。為欲利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故。以此善根隨逐眾生。以此善根攝受眾生。以此善根分布眾生。以此善根慈愍眾生。以此善根覆育眾生。以此善根救護眾生。以此善根充滿眾生。以此善根緣念眾生。以此善根等益眾生。以此善根觀察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燈明時。善根迴向。如是迴向。無有障礙。普令眾生住善根中。
菩薩像這樣布施各種寶燈的目的,是為要利益一切眾生,也希望能安樂一切眾生的緣故,所以用他布施燈明的善根,追隨眾生,永遠不捨離一切受苦的眾生。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來攝受一切有緣的眾生。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分布給所有的眾生,令這些眾生都受布施燈明的利益。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慈愍一切的眾生,隨時維護他們。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覆育一切眾生。覆是蔭覆、保護的意思。育是養育,令一切眾生都生生不息。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救護一切眾生。如果眾生有災難困苦和受到迫害,菩薩用他的光明照耀,來救護引導受難的眾生,脫離災難,得到安全。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令一切眾生也能充滿善根,並充滿智慧之光。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因緣,常常緣念一切眾生,思考如何才能把這些受苦的眾生,接引脫離苦海,得到安樂。
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普徧平等利益九法界的眾生。又以布施燈明的善根,來觀察一切眾生的因緣,了達他們受報的差異。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燈明時的善根迴向。像這樣迴向之後,一切一切都所行無礙了,普徧使令一切眾生,都安住在布施燈明的善根功德裡面。
佛子。菩薩摩訶薩施湯藥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於諸蓋纒。究竟得出。願一切眾生永離病身。得如來身。願一切眾生作大良藥。滅除一切不善之病。願一切眾生成阿伽陀藥。安住菩薩不退轉地。願一切眾生成如來藥。能拔一切煩惱毒箭。願一切眾生親近賢聖。滅諸煩惱。修清淨行。願一切眾生作大藥王。永除眾病。不令重發。願一切眾生作不壞藥樹。悉能救療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光。出眾病箭。願一切眾生善解世間方藥之法。所有疾病為其救療。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始終不斷見有疾病者,又布施醫治病的湯藥給眾生。當他布施湯藥的時候,以他修積的種種善根,像這樣迴向:他說我願一切眾生,得到我布施湯藥的利益,都能真正出離蓋纒——蓋是覆蓋的意思,覆蓋著心性不能生善法。
有五種蓋:①貪欲蓋。②瞋恚蓋。③睡眠蓋。④掉悔蓋。⑤疑法蓋。纒是妄惑之意,把眾生纒得不能出離生死,不使證涅槃。有十種纒惑:①無慚。②無愧。③嫉。④慳。⑤悔(做了善事反而追悔)。⑥睡眠。⑦掉舉。⑧昏沉。⑨瞋忿。⑩覆藏。人皆有五蓋十纒,所以就造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塵妄作無邊之罪。因之菩薩希望眾生,能出離五蓋十纒。
又願一切眾生永遠脫離有疾病的身體,得著同佛一樣的不壞金身。菩薩是這樣發願,希望眾生永離病身,但是要怎樣才能永離病身呢?這就要靠自己來修行,只有切實修行才能永遠脫離病身,不修行不修善業,病身是無能永離的。因為不修行,心中常有妄念和煩惱,便成了有漏之身,不能得到佛身。修行的目的和成就,才能使無明破除,轉煩惱成菩提,成就為無漏之人,一切的習氣自然消滅無形,這樣才能得到如佛的不壞金身。又願一切眾生,作其他一切眾生的最好的大良藥,能把眾生所有的不清淨的汚病,統統滅除掉。
又願一切眾生成為阿伽陀藥——不死的靈藥,能解除心裡的煩惱和身上的疾病痛苦,而安住於菩薩不退轉的地位。又願一切眾生都成如來藥,如來藥就是了生脫死的藥,因而更得到一切智慧,能夠拔除一切煩惱的毒箭。又願一切眾生常常親近善知識和賢聖僧,獲得法益滅除身心的煩惱,一心修學清淨的梵行。又願一切眾生能作大藥王,把世間上一切的病都治好,永遠不令它有重發的可能。
佛經上有這樣一偈:「世醫所療治,雖差還復生。如來所治者,畢竟不復發」。又願一切眾生作不壞的藥樹,這種藥樹,能夠治療所有眾生的各種疾病,令眾生都得到救濟康復。又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慧的光,經此光一照,就能把好像箭樣的病毒病根都拔除乾淨。又願一切眾生,善於瞭解世間上醫治疾病的方法和種種藥草的性能,知道甚麼病,開甚麼藥方。懂得為眾生醫療急救,任何疾病都能醫治,而且藥到病除。
菩薩摩訶薩施湯藥時。為令一切眾生永離眾病故。究竟安隱故。究竟清淨故。如佛無病故。拔除一切病箭故。得無盡堅固身故。得金剛圍山所不壞身故。得堅固滿足力故。得圓滿不可奪佛樂故。得一切佛自在堅固身故。以諸善根如是迴向。
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湯藥時,發願迴向的目的,為的是希望令一切眾生,得到他迴向的利益,而能永遠離開各種的病痛。我們常聽人說,行善是種福田。福田有許多種的福田,看護病人是第一福田。種種的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上的。各種的布施,要算布施湯藥的功德最大了,因為湯藥能療人的疾病,活人的性命。
中國藥品多係植物類的根、莖、葉、華、菓、核等,也有動物的骨、皮、殼和礦物等。但它們的性質却各有寒、熱、溫、平之分別。寒是涼性的藥,可以治熱病。熱是熱性的藥,能治寒病。溫是性質溫和,既不寒也不熱的。平是性很平穩的,都有對治的作用。它們的功能,以君、臣、佐、使、四字可以表示。君就好像皇帝似的。臣就如宰相及官吏樣,其中的甘草就有宰相之稱,川芎有將軍之號。佐是輔佐,有説明幇助之意。使是驅使,命令它去做一切的事。以上是中國藥品的性能之大概。
菩薩布施眾生的湯藥,希望眾生都得到究竟的、徹底的、真正圓滿的安隱快樂生活,沒有稍許散亂恐懼之心思。究竟清淨;在有病的人來說,是談不上清淨的。如果身心內外舒適,無雜念妄想,那才是究竟清淨。也為了希望眾生像佛一樣,無病無痛無煩惱。又為了希望眾生能拔除疾病的毒箭,以免失掉性命。又為的希望一切眾生,得到永無病苦的無窮盡的堅強不壞的身。得到像金剛山鐵圍山樣不能被毀壞的身體。又能得到既堅固又圓滿具足神通之力。又得到圓滿而無人可奪取的,如諸佛所有的快樂。又能得到如諸佛的自在而且堅固之身。有如上所說的種種緣故,所以菩薩用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為一切眾生迴向。
諸位善信:當我正講到菩薩布施湯藥時,忽然來了一位以不可思議的力量為人治病的醫生。其實他並不是一個由醫科大學出身的中醫或者西醫,他也不用診療的工具,也不打針開方服藥,而他只需與病人一接觸,用手一摩病就好了。諸位!這並不是神蹟,也不是未曾有的事,這是他過去多生所發的願心,願能不藉湯藥就能手到病除。再者他有一顆真誠的心,有一股虔誠的願力,所以就有感應。如果隨隨便便沒有真心,就是精通醫理,也不會有效用。三者他這一份力量,還是得承佛菩薩的加被幫助。
這位醫生在童年時,曾受到觀音菩薩的指示,說他將來要為人治疑難怪病,但他並不曾重視這件事。及長,所受的是基督教的教育,後來學成服務教學,已把這些事忘記了。他雖出身在佛教家庭,但他却沒有任何宗教的信仰,更不會想到觀音菩薩的指示。在教書的期間,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忽然不自覺的顯出了,於無間意之間與病人接觸後,患者即豁然而癒,甚至那些群醫束手的怪病,也是一經他手摸就好了。這時不由得他不相信觀音菩薩的指示了。由此我們更相信「誠則靈」的古話了。修行人如沒有堅固、誠懇和恒心,修來修去,也難有成就,更談不上感應了。
聽經聞法是給我們指路,我們就應該朝著它指示的方向,勇猛向前進,不怕辛苦,不計時日,埋頭用功,千萬不要生疲厭心和驕傲自滿的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惠施一切器物。所謂黃金器盛滿雜寶。白銀器盛眾妙寶。瑠璃器盛種種寶。玻瓈器盛滿無量寶莊嚴具。硨磲器盛赤真珠。瑪瑙器盛滿珊瑚。摩尼珠寶。白玉器盛眾美食。栴檀器盛天衣服。金剛器盛眾妙香。無量無數種種寶器盛無量無數種種眾寶。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諸位佛的弟子!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布施了湯藥後,接著又布施各種珍貴的器皿,他不是只布施給少數的人,或者是至親和喜愛的眷屬戚友們,他是悉能惠施——平等而沒有愛惡之心的等施一切器物。菩薩了達布施的功德,真正做到了三輪體空,完全看破、放下而得到了自在,運用自如,不須作意,不假思索。現在他又布施一切名貴的器物給眾生,好像所說的黃金做的器皿,裡面還裝滿了各種雜色的寶石。
器是用具的總稱。器物是裝東西的器具,如盆、盒、缸、罎、罐、箱、籠、櫥、櫃等。器皿是指杯、盤、碗、碟裝食物用的器具。盛字亦作茂盛解。此地「麼」讀去聲為「成」音,裝東西之意。又布施白銀做的器物,裡面裝滿了各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寶物。又布施用透明的瑠璃做成的器具,裡面也裝了種種的寶石。又布施玻璃做的器物,也裝滿了無以數計的寶貴莊嚴的供具。
如今科學進步,玻璃不算名貴,古時科學不發達,不容易找到一塊玻璃,所以玻璃也算寶具。又布施硨磲的器物,盛著赤紅色的珍珠。硨磲是一種很大的蛤類,產於海中,殼很厚,發出彩色的光澤,殼裡面長成一道一道的痕跡像車轍,所以叫硨磲。又布施瑪瑙做的器物,裝滿了珊瑚樹和摩尼夜光珠寶。瑪瑙是一種色彩美麗的玉,是半透明的礦石,其中含有紅色的花紋,像血如馬的腦髓。珊瑚產於海裡礁石上,是小蟲集體生活,所分泌的石灰質,成為樹枝形,其光鮮艶,可做裝飾品。還布施白玉做的杯、盤、碗、碟,裝滿各種美味的食品。
古時的詩人,讚歎用玉石做食器,顏色美麗,可以增加食物的誘惑力和貪欲。又布施用栴檀木做的箱櫥等器具,盛天人的衣服。因為這種木料很香,裝在裡面的衣服就被薰香了。天人都愛香味,難怪世人好擦巴黎之夜的香水。又布施金剛石做的器物,裝許多種的妙香。菩薩布施了無法計算的珍寶器物,以及多得難以計算的種種寶具。
或施諸佛。信佛福田不思議故。或施菩薩。知善知識難值遇故。或施聖僧。為令佛法久住世故。或施聲聞及辟支佛。於諸聖人。生淨信故。或施父母。為尊重故。或施師長。為恒誘誨。令依聖教修功德故。或施下劣貧窮孤露。大慈大悲。愛眼等視諸眾生故。專意滿足去來今世一切菩薩檀波羅蜜故。以一切物。普施一切。終不厭捨諸眾生故。
菩薩布施無量無數的器物,以及盛滿各種的奇珍異寶給眾生,他也同樣以這些寶器寶物供養十方諸佛,因為他確信諸佛是眾生最良好的福田,而且這種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或者布施十方諸菩薩,因他知道真正明眼的善知識,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一位的。或者布施給十方諸位賢聖僧。為什麼要布施給賢聖僧呢?因為法賴僧傳。倘若你要學佛,想成佛道,一定先要聞法、修學佛法。聞法學法就必須親近僧人,僧人是替佛傳揚佛法的,所以佛法僧三寶,僧乃是三寶之一。菩薩布施賢聖僧的用意,就是借重僧寶弘法利生,令佛法能長久住在世間的緣故。
或者布施諸位聲聞和辟支佛二乘聖者,菩薩修的是大乘佛道,但他對諸位聖者毫無貢高之心,仍以清淨的謙和之心,恭敬他們。聲聞是聞佛音聲而悟道的,主修苦集滅道四聖諦,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又名辟支迦羅,有二種因緣促其開悟證果。一者在有佛出世時,親聆佛教,修十二因緣證果,名為緣覺。二者在無佛出世時,自己在深山修道,觀四季變化,花開葉落而悟道,名為獨覺。雖是二乘人,但都已入聖人之流。菩薩自己是證果之人,所以也布施給他們。或者布施給自己的父母,這是表示尊重父母,聊報養育之恩於萬一的緣故。或者布施給師長,師是教育我們的師長父,長是長輩。父母為生育我們的生身父母,師長為教育我們的法身父母,經常誘導我們,令我們知道「擇善而從,不善而改。是道則進,非道則退。」更知道依照聖人的言教修行,修積種種的善根功德。
上面所說的是指佛、菩薩、聲聞緣覺、父母、師長,菩薩對上奉施以報四重大恩,他也不忘下濟所有的可憐愍者,像那些貧窮下劣的孤苦裸露的人,菩薩用大慈大悲的心,慈愛的眼光,平等看待他們,同樣布施給他們無量的器物。菩薩像這樣專一其心行布施功德,為的要圓滿具足過去來今三世諸菩薩,所應該修的檀波羅蜜——布施法門,到達涅槃彼岸的法門。菩薩以無量無數的種種上妙珍奇稀世的寶物,普徧布施給一切眾生,從不自滿,從不間斷,始終不曾生過厭捨眾生的思想。因為菩薩視眾生如己,視眾生的安危悲苦,亦如身受。
如是施時。於其施物。及以受者。皆無所著。
菩薩如依前文所說行布施的時候,對於他所布施的種種器物和珍寶,它的價值是貴是賤,以及這些器物和珍寶給了何人,是誰接受了他的布施?這一類的問題,他根本不假思索,也不計較,更不會執著而生悔心,或者希望得到如何的報答。這才是真正的布施,所謂的三輪體空,也才說得上是無漏的功德。
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種種寶器。盛無量寶而布施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成等虛空無邊藏器。念力廣大。悉能受持世出世間一切經書。無有忘失。願一切眾生成清淨器。能悟諸佛甚深正法。願一切眾生成無上寶器。悉能受持三世佛法。願一切眾生成就如來廣大法器。以不壞信。攝受三世佛菩提法。願一切眾生成就最勝寶莊嚴器。住大威德菩提之心。   
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如前文所說,以無量種種寶器,盛滿無量寶物行布施時,用他修積的種種善根,像下文所說的意思迴向:他說我願一切眾生,得到我迴向的利益,能成就像虛空樣沒有邊際的寶藏之器,心量廣大,記憶力增強,能夠愛受持世間的種種經典,不會有忘記遺漏和不清楚的時候。又願一切眾生,成為清淨的法器,能夠了悟諸佛甚深微妙的正法。又願一切眾生成為無上法寶之器,三世諸佛所說的法,都能心領神會,嚴持修學。又願一切眾生成就如來廣大的法器,用永遠不會破壞的信根,攝受三世諸佛所說的菩提妙法。又願一切眾生成為最殊勝的妙寶莊嚴之器,住於大威大德的菩提覺道之心。
願一切眾生成就功德所依處器。於諸如來無量智慧。生淨信解。願一切眾生成就趣入一切智器。究竟如來無礙解脫。願一切眾生得盡未來劫菩薩行器。能令眾生普皆安住一切智力。願一切眾生成就三世諸佛種性勝功德器。一切諸佛妙音所說。悉能受持。願一切眾生成就容納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一切如來眾會道場器。為大丈夫讚說之首。勸請諸佛轉正法輪。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器時。善根迴向。為欲普令一切眾生。皆得圓滿普賢菩薩行願器故。   
菩薩又願一切眾生成就功德所依處的器皿,對於諸佛如來無量的智慧,生起最清淨的信解。又願一切眾生成就趣向一切智慧的法器,真實得到如來的自在無礙的解脫。又願一切眾生得到窮盡未來時劫,修菩薩行的種種行門之器,常勤修菩薩行,以之能普徧令一切眾生,都能安住於一切智慧神通之力。又願一切眾生都能成三世諸佛的種性,成就殊勝功德之器,所有十方諸佛以圓妙之音說的正法,都能領受而依教修持。又願一切眾生成就能夠容納盡法界、盡虛空界、一切世界和十方如來的道場,以及種種的法會之器,有大丈夫的品德、威儀氣質,為諸佛齊聲讚歎的第一位——法會當機,道場中的首座,常常代表當時及後世的弟子,勸請諸佛轉大法輪。以上所說,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器物時的善根迴向。其目的是為能普徧令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圓滿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器的緣故。

▲Top

法界佛教總會‧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7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