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4|回复: 2

[学佛文档]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一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三集)  2012/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一六页,倒数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唐海东元晓师更于余之四句,配当四智」。「不思议智,是成所作智。此智能作不思议事」。下面举例子说,「谓一念称名,永灭多劫重罪。十念功德,能生界外胜报。如是等事,非其所测,是故名为不思议智」。唐朝海东是现在的韩国,元晓法师是韩国的出家人。隋唐时代,日本、韩国、越南在中国留学的出家人特别多,佛教于是传到这三处,这些留学生多半都是这些地区的祖师大德。他在,《宗要》就是元晓法师的著作,解释《无量寿经》的,这里面讲,「佛智」,就是这句经文,不了佛智,这句「是总标句」。下面还有四句,「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还有这四句。下面四句,「各显四智」,这个四智是唯识宗里头转八识成四智。
  我们这里有一点参考资料,是从《三藏法数》,出自于《成唯识论》,这是相宗的大论。第一个,「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如来是讲自性,就是本性,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真实智慧,真决定不是虚妄的。底下说,「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本性是清净的,没有染污。尘是讲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大类。这个六大类是八识里头的事情,八识是妄心,它有尘有染,自性没有。自性,我们在前面学过很多,它不是物质现象,于是它不会被物质感染。什么是物质?六尘里头,色受想行识这叫五蕴,五蕴都会被境界染污。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是物质境界,是有为法,那个法,法通有为、通无为,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个东西只会染污八识五十一心所,它染不上本性,本性不是有为法。所谓有为法,就是今天科学所说的波动现象。科学家将整个宇宙用弦来做比喻,用弦,弦做比喻,弦乐器弹奏出来的,用这个做比喻。弦拨动之后它就有振动,振动就发出声音,我们手指去按,按这个弦,就能让它的声音产生变化,因为这里头波长长短就不一样,它发的音就不相同。科学家现在用这个来比喻整个宇宙,说法也说得很好,这种说法在佛经上有。
  既然不受外面六境的感染,不受色声香味触的感染,所以「洞彻内外」。这个智慧,对内是自性、是阿赖耶,对外是自然现象、物质现象。「无幽不烛」,再深密的它都能看到,而且看得很清楚。譬如佛在经上常讲的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这是幽玄微妙,很深的道理,佛说出来了没人懂。佛说了,「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没错,我们能懂吗?不懂。一切万法怎么会从心想生?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但是是事实真相,被现代科学家证明了。所有物质现象,包括精神现象,佛经上常说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现象从哪来的?没有人知道。七地以前的菩萨,他们很聪明,知道,他是听佛说的,记问之学,不是亲证的。佛说,八地以上亲证境界,八地以上的菩萨他自己看到了,真正证得,不是假的。八地菩萨有几个?我们这个世间有几个八地菩萨?一个也找不到。
  科学家的发现靠数学推理,认为有此可能,再用精密的仪器去探索、去观察,最后被他看出来了。是用仪器观察到的,不是定功,仪器观察到跟佛讲的是一样的,但是不得受用。菩萨用内证的功夫见到的,他得受用,他可以享受它;科学家看到,享受不到,这个里头差别很大。所以佛法,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全是讲的内证。如果没有内证的功夫,这就不叫佛法了,我们统称为世间法。佛法全靠内证,所以佛学称为内学,释迦牟尼佛留下来这些经教称为内典,它向内,不向外,内就是真如,就是自性。所以,自性本具的真实智慧清净不染,对于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不照了的,没有不知道的。
  「如大圆镜」,用大圆镜做比喻,镜子能照万物,阿赖耶一转过来就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意思就是说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后面肯定就是无所不能,万德万能、全知全能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学佛不是学名闻利养,这个一定要知道。如果我们学佛里头掺杂名利在里头就完了,把你的修学全破坏了。佛本来是超越世出世间的,夹杂一点名利、自私的念头在里头,全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了。现在的名词叫佛学,用佛法、用佛的经典做为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现在这个很普遍。我们初学的时候,大概在初学的二十年都搞的是佛学,也就是没入境界。从我们这么多年经验当中我们得到了,找到一个入门的方法,但是入门的方法跟今天的教学完全不一样,很难被人接受。这个方法也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想出来,不是的,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说起来大家都不会陌生,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大家都很熟。我们搞了二、三十年才知道这两句话是真理,是无价之宝。不晓得听了多少遍,没听懂,不在意,认为这是老生常谈,不足以为奇,哪里知道它绝妙之处。人真能够把这四句话做到了,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的。
  那今天难,难处,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大乘佛法已经走到继绝存亡的临界点,没路好走了,是存是亡、是继是灭都在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要没有能够把它继承下去,佛教在我们手上亡了,以后能不能再起来?不能。底下一代人要做,比我们困难大概困难到千倍万倍,所以我估计不可能,我们是最后一代。所以能够拯救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无边的功德。怎么拯救?必须要把财色名食睡、把自私自利牺牲掉,你真正放下,这个有价值。为什么?救了佛法,救了民族的文化,救了全人类,这个功德在地球上还找不到第二个人,你的功德超过孔孟、超过释迦牟尼佛。如果你贪恋财色名食睡,完了,心里想做,做不成功,因为你不具足条件。我说这些话是希望年轻人好好去想想,路摆在你面前,你如何选择,这个东西要真干。我们今天干得困难,是因为我们没有根,不像古人,二、三百年前的中国人从小扎根了,那就是扎根教育扎实。母亲怀孕的时候懂得胎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纯正无邪,所以胎儿得到的是正气。我们把传统文化丢掉二百年,没有人懂得胎教,不但不懂胎教,小孩一出生就应该教育也疏忽了。等到什么时候再教?小孩三、四岁的时候,已经迟了。我们难,难在这里,我们大家都一样。
  我这个年龄,很幸运的是生长在农村,这个地区是桐城派的发源地。所以,学术的底蕴非常深厚,农村小孩都念古书,这是我们家乡的风气,这桐城派带来的。但是你一定要晓得,三岁之前的教育疏忽了,没有从前那么严格。父母照顾儿女也很周到,不像从前那么认真,小孩乖、听话就好,标准降低了。这有什么影响?长大之后,这个社会诱惑力量非常强大,财、色、名这三样,只要有一点点沾上了,全功尽弃。古人说,高名厚利,名是你身分地位,人家请你做部长,请你去做总理,你喜不喜欢,动不动心?财是财富,突然有个人说,来送你一百个亿、二百个亿,你动不动心?这里头还有个厉害的,女色。这三是大关,这三个关很不容易通过,自己认为有把握,最后还是堕落,这什么原因?我们的根扎得不稳。根扎得不稳,唯一有个方法还能够勉强保护住自己,维系没有堕落,这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绝不中断。最好怎么样?最好天天讲经。因为天天讲经,讲给别人听,希望别人做到,自己不好意思不做到,自己没有做到就觉得很难为情,有惭愧心。所以这个方法好,我能够保存自己就靠这一点。
  我十岁以前住在农村,没有受染污,但是搬到城市里面居住之后,就是少年时代,就被染污了,十岁到二十岁被染污了。虽被染污,比一般人染污轻,那是小时候还有一点根,不能说没有染污。外面诱惑怎么办?李老师教我学讲经,我觉得学讲经很有效果,天天不是劝别人,劝自己,哪里是讲给别人听!我们讲经讲了一辈子,讲了五十三年,有没有自己以为自己是老师,我在这里教学?不敢,没有资格。我只是在讲台上,把我所学的东西跟大家分享,我们都是同学。初出来讲经的时候我就向大家宣布,大家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监学,我哪里说错了请大家指教。一生抱着这个心态。说做法师,我是人家的老师,那是什么人?那开悟的人、证果的人。我没有开悟、没有证果,怎么敢为人师?只是我学得比你们多一点,时间比你们长一点,把我自己学习的这些经验提供给大家做参考,如此而已。
  所以在上讲台之前、做分享之前,我都要很长的时间充分去准备,到老都如此,这很辛苦!愈到老愈谨慎,知道自己不足。修学这些方法、道理我都懂,可是时间没有了,时间来不及了,八十六岁不能像年轻人那么去学习。八十多岁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大家要懂。可是希望年轻人真正发心,继承孔孟、释迦的大业。他们的事业就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究竟的目标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可是这三个关要记住,高名、厚利、美色,你如何能突破?在你面前丝毫不动心,你才能成就,你那个心稍微动一动就完了,念佛求生净土都没有分,这是真的。大圆镜智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第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诸就是一切众生,一切法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自己心是平等的,应机的时候一定要恒顺众生,应机施教。程度浅的讲得浅,程度深的讲得深,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让一切众生得真实利益。这是教育。
  第三「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复知众生根性乐欲」。知道众生的根性,知道众生的爱好,知道众生的希求。乐是爱好,欲是需求,但是这个里头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恶,妙观察智能辨别得清清楚楚。众生的乐欲是不善的,你如何能够诱导他弃恶向善、改邪归正,这叫真善知识。如果你不幸被他们同流合污了,那你不是度他,是被他们度了,度去了。
  我出家,给我剃度的这个法师,年岁很轻,小我一岁,他已经过世多年了。当时是台北圆山临济寺的住持,知道我有出家的这个意愿,两个月当中派人来找我找了九次。我看他很诚恳,我答应了,礼请他做和尚给我剃度。我提的条件,我要走讲经这条道路,这寺庙里面,寺庙的法会我不参与,经忏佛事我不参与。我在寺庙只参与早晚殿,其他的我统统不参与,我学经教、学讲经。他统统答应我,这个难得。所以一个人成就,没有护法的缘就完了。你想我这个条件,哪个寺庙收?没有一个寺庙会收的,就是他收了。可是到第二年怎么样?他还俗了。常常跟他贴近的一个信徒,女众,他是福州人,那个女孩子也是福州人,太亲密了,第二年结婚去了,还俗了,不可思议的因缘。他一还俗,我在这个庙里就住不成了,庙里换了住持。住持对我也很好,他就是劝我放弃学经教,希望我做经忏佛事,学着主持法会,就搞这个,他非常喜欢,对我也很照顾。可这不是我出家的目的,我怎么去搞这个东西?我出家是章嘉大师决策的,而且教我一定要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没有做过法会,也没有做过经忏佛事,这经典上找不到。这些东西,后来祖师大德们搞的,佛那个时代没有,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也没有。
  经忏佛事从哪里兴起?以前有个老和尚,道安老和尚,台湾的,也是长我一辈的,高僧大德。我向他请教,这经忏佛事怎么来的?什么人搞出来的?他想了想告诉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唐明皇。为什么?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几乎亡国,引起安禄山的造反,郭子仪这批将军把这个动乱平定了。每一个战役,军民死伤都很多,所以平定之后,唐明皇就在每一个战场都建个寺庙,叫开元寺。这个寺庙做什么?就是追悼、超拔这些死难的军民,他带头干的。这个头一带,在当时这达官贵人、大富长者,他们家有人过世,就请和尚去念经,就这么来的。但那是少数,附带的,也不是普通人,都是有地位这些长者才能够邀请。应该就这样演变下来的,道安法师说得很有道理。
  以前没曾听说过,现在喧宾夺主了,把这种超度法会做寺庙主修的,经教没有了,这就使佛陀教育变成了宗教。佛教本来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中国古时候称为佛家、儒家、道家,这样称的。佛教称宗教,宗是禅宗,宗门,其他的九个宗派都叫教下,宗门、教下,简称宗教,跟我们现在宗教的这个意思完全不一样。宗门、教下教学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宗门是开了悟之后才学习经典,教下不讲开悟,一入门就学经典,由浅而深,像现在一样,小学、中学、大学。释迦牟尼佛在世就是这个方式,你看,阿含就是小学,方等就是中学,般若就是大学,法华是研究所。确实是由浅而深,一步一步向上带上去的。禅宗是特别法门,对什么?上上根器的人,他不需要学这些东西,他一下就学到最高的。但是,不是上上根人,佛是不许可你躐等,你要按次第;你要是躐等的话,佛不教你。真正上上根人那是例外的,那特殊的,这就是特别天才,天才学生,开特别班。
  净宗这是了不起,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什么样根机都能摄受。方法极其简单,但是道理很深,所以这个法门易修难信。学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信心不足,信心不清净,百分之九十九的信,还有一分怀疑,那就是障碍。实在讲,修净土的人,半信半疑是一半以上,但是他有好处,跟净宗结了善缘,种了善根。来生后世有缘遇到,善根成熟,一定继续修行,也许就成就了。你问什么时候成就?什么时候不怀疑,就成就了。完全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放下名位,放下财富,放下美色,你决定得生,决定成就。这三样有一样放不下,还是要堕三途,这个没有办法。三途没有人设计,没有人打造,完全是自己业力变现的。
  所以妙观察智知道众生根性乐欲,「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令其开悟,获大安乐」。这是菩萨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是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末那识是染污识,非常严重,四大烦恼常相随。我见,就是有我,执著有个我;我爱,这是末那识的,我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傲慢是瞋恨的核心。所以,贪瞋痴是跟我同时来的,叫俱生烦恼。迷了之后,从自性里变成一个妄心,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就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里面的根就是我见。所以大乘法里头,诸法无我,连小乘三法印都讲,讲无常、无我、涅盘。
  末后一个「成所作智,谓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普于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应作事」,这叫成所作。成所作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你看凡夫用这个造业,这是造业的工具,后面的指挥官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妄想,前五识的造作,造善业,三善道受报,造恶业是三恶道受报。前五识它是听指挥的,它自己没主意,完全听命于第六跟第七。第六的造作,第七的执著,第七是自私自利,第六的主意多、妄想多。第七识的执著很单纯,就是执著我,一切都能放下,我不能放下。这一段,《三藏法数》,《成唯识论》里所说的。
  后面还有一段,都值得参考,这是法相宗的,是《佛学大辞典》里面节录的,讲得也很好,可以合起来看。「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到成佛了,转八识为四智,这里头这个转讲得很清楚。第一个,「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这个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就是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就叫有漏。这古人的比喻,譬如一个器皿,我们这个杯子,茶杯,如果它漏,破损了,有漏,装水进去它就漏掉了。这些祖师大德就用这个做比喻。这是什么?这是自性,里面装的是什么?无量的智慧、功德、相好,都装在里头。因为有烦恼,全漏掉了、漏失了,取这个意思。所以,漏是烦恼的总代名词。我们把智慧漏掉了,把德能漏掉了,把相好漏掉了,这些都不能现前,这自性本有的。其实漏是个比喻,不是真漏掉了,是比喻。你有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性德不起作用了,我们叫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四智就变成八识,它还是起作用,起的作用是八识。如果无漏,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统统放下,没有了,它起的作用就这四种智慧,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跟诸佛如来果地没有两样。
  所以学佛,连这些东西不是真正懂得,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刚才,这是祖师说的,这三样东西,高名、厚利、美色,这三关你过不去。你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名闻利养是假的,不是真的。而且时间非常短暂,你一生能活多少年?你得到这些享受,认为不可一世。唐太宗是个最好的例子,享受多少年?二十三年,贞观只有二十三年,他是二十七岁做皇帝,五十岁走的。这三样东西他都得到,地位得到了,皇上;财富得到了,富有四海;美色得到了,享受不过二十几年。最后到哪里去?地狱去了,你说多可怕!这是个好皇帝,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家尊敬的。前年年尾他离开地狱,把这个消息透出来,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告诉我们地狱苦,告诉我们他所造的罪业,为什么堕地狱?杀人太多。夺取政权的时候,那是隋朝灭亡,群雄起义,他也是其中一个,把别人都打败、都消灭,再统一国家。他十六岁带兵打仗,打了十几年,因为这个罪业,杀人罪业,堕地狱了。为国家民族做了一桩好事,就是编《群书治要》,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一桩好事,最辉煌的好事。也是因为这个书,我们现在重印,他离开地狱。好事不是白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2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