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3|回复: 1

[学佛文档]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53-104)》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0二集)  2013/1/19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102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刚刚见到我们锡米山华小几位老师,他们看到我说,怎么我都没有胖。接近春节过年,我今年的成绩单写得不好,没有增胖。结果我看他们气色很好,脸都愈来愈圆满。《大学》讲「心广体胖」,他们心量大,他们确实心量不只包容现在的人,还为后世子孙着想,他们学校对于整个伦理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特别重视,几个老师同心。我刚刚看到他们说:你们是铁三角来了两个,要代我问候另外一位老师。《易经》当中有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二个人、三个人能同心,所发挥的力量可以利益千秋万世。所以《易经》才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几个人同心,他们讲出来的言语,会让人家很感动,不分彼此,无怨无悔,愈付出愈欢喜。所以他们看起来很圆满,是他们心态很好,没有为自己。虽然累了一点,但是躺在床上,三分钟以内就睡着了;而且都是为人想,是欢喜的。我没有办法增胖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原因还是在心地功夫不好。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因为最近有到我们祖国大陆遇到一些老朋友,他们看到我还是挺瘦的,他们就说:「太辛苦了。」我当时听的时候挺安慰的,回来想想,不是太辛苦了。我假如一听说:「对,我就是太辛苦」,我就找不到根本原因了。所以,这些朋友很体谅我,都给我台阶下。但是我自己得清楚原因在哪里,不然我就不能从原因改变我的身体状况。原因要对照经典。你们有没有看过经典里面讲,一个人太辛苦了,所以变瘦。没有。假如是念念为人,愈做愈欢喜,不知道疲累才对。所以这个时候要对照经典,还要对照师父的教诲,这样才会找到原因,这样才能打破自欺一关。不把原因找到,都自我安慰,解决不了问题。要打破自欺,自己才能真正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解决问题。师长说:「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耗在妄想上面。」所以自己妄念太多,才是根本原因,正念不能分明。

  这个修学的路上,改个性很重要。我的个性就是太啰嗦了,情执太重,很多事情,其实不用操心,就干操心,放下的功夫不够,所以要从改性格开始。你们的眼神好像不大相信我刚刚说的这个,这是真的,我必须郑重面对。虽然学习传统文化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到底有没有根本改掉个性,这个只有自己很清楚。因为小的时候,我母亲常常会说到,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我有两个姐姐,我妈妈常常对着我们讲:「我把你跟你二姐生错了,你二姐应该是男生,你应该是女生。」大家从我妈妈的话就知道,个中我们两个性格不一样。我姐姐大学毕业以后,到美国读硕士、读博士,这么多年都是独立,自己去打工,都不用我父母操心。我父母从没去过美国,她很独立拿个博士就回来了,所以她比较适合当男生。我就是多愁善感,感情丰富。所以圣教的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不是自己学习的时间长就学得好,是改掉的习性有多少,放下的执着、分别有多少,这个才是真实的功夫。不然自己假如觉得学得久就学得好,自己就被这个表相,自己把自己骗了。

  今天我们《群书360》第四单元「为政」,进入第四个纲领「至公」。「至公」就是将公正、公平能够做到极点,尽力做到极点叫至公。而这个「公」字也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我们修身的功夫是进步还是退步,这一个「公」字是非常好的检验标准。我们时时都想自己就私,就变成自己欲望的奴隶,怎么可能成圣成贤?我记得在唐山论坛的时候,很幸运见到一位仁慈的长者,是我们大陆一位退休的部长李宝库先生。他用一段话,分别出了圣人、贤人、善人、常人、小人、罪人,就是用「公」跟「私」这个标准。他说到,「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这个标准区隔得非常清晰。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首先在自身的人生价值,就是我们的灵性提升多少。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们这个明德本善,恢复到什么程度?恢复到圣人、贤人的境界,这是我们自身的受用。看到这一段话,我相信我们首先第一关,要打破私字当头。私字当头是小人。说:我都学传统文化了,怎么会是小人?这个要打破自欺一关,我们很清醒的时候是君子,身体不舒服会容易动火的时候,那时候是小人;还不是很平稳,还不能长久保持。我们冷静看看,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清醒的时候,十六个小时好了,想别人多还是想自己多?假如想自己多,还是有点私字当头,不是很严重,但还是超过为别人想,那还没有跨越小人的状况。

  再进一步,「公私兼顾是常人,先公后私是善人」,这个很重要。我们的孩子看着父母、看着成人,假如我们没有先公后私,他们就学到都是为自己。孩子假如都为自己,他的人生堪忧,他没有福报的。这不是我讲的,孔子讲的。孔子说:「人有五不祥。」我们《群书360》也有收录。五不祥当中第一个,「损人自益,身之不祥」。你都先想自己要给自己好处,没有去想别人,甚至会损害到别人的权益,是自己不吉祥。因为福田靠心耕,自己的心自私,怎么可能会有福报?所以我们手上都有行事历,所谓schedule。我们现在有英文组的同仁在听课,我念英文的时候,得先看看他们,看念得标不标准。所以损人自益,身就不吉祥,你schedule的簿子上,你就要示范给孩子看。schedule上面有一天从早上到下午什么时间要做,还有空档的地方要记录今天还有哪些事要处理。您在这个本子上面,上面就写一个公,下面再写一个私,那个公尽量写大一点,那个私写小一点,就是公处理完了,再处理下面的私,叫先公后私是善人。你就要表演给你的孩子看。

  而我们看,古人造字都是流露人生的智能,文字里面就有做人的道理,全世界除此一家,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无分号。我们看整个文字的源流,从甲骨文在龟甲上面留下来的文字到金文,金文是一些金属上面刻的字,小篆、隶书、楷书这样传下来。而金文的公字是这么写的,这是金文。小篆,小篆的公是这么写。所以这个字念公。在金文当中这个是分的意思,分东西,这个字跟公相通的,所以是取这个公的音,就是要分东西。分东西就要公平,叫平,不能有私,不然一失公平,人心就会不平。这个金文就是有公平去分东西的意思。再来,小篆,这上面的意思是背,是背的意思。它的解释是相反,跟什么相反?跟这个私相反。底下这个意思是私的意思,古字的私。所以完全跟私反过来,都是想自己转成念念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公。其实我们修身,我们学圣教,首先转自私为公正,为大局着想,这个就很重要。

  所以从个人的修身说起,《大学》里面给我们很重要修学传统文化的次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为政当中一开始就强调务本,要找到根本。要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世界,要从哪里下手才是根本?从格物,格除物欲。其实所有的欲望都从哪里来?都从「我」来的。我贪就有一大堆的欲望出现了,所以去掉我、去掉私,格物的功夫就做得好。很多的烦恼,就是贪爱、瞋恨造成。自己情绪不好,就不理智。贪求人事物,就被那个欲望给障住,看什么事都不清楚。所以不去私,不能格物,就不能致知,人就没有智慧,就不能用理智处理事情,都被物欲给控制住。所以去掉自私自利,当务之急,不然不可能有智慧,心地不会清净。

  我曾经听一位女士讲,他还没学传统文化以前,特别喜欢买衣服。看到新款的衣服出来了,她一看那个模特儿。这个字没有把握,赶紧转成华文就好,人不能自取其辱,要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那也代表我以前都念错了。所以人每一天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叫开悟,不然可能会错一辈子。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真修行,这个观念非常重要。观念对了,直接指导我们修学的心态。发现过失叫开悟,那我发现过失这么难过,不正常。发现过失、开悟是欢喜的事,我为什么这么难过?人家今天劝我一句话,我嘴巴翘半天。拗不过,原来就是自己好面子。不然我应该很高兴,活了几十年,终于看到自己的问题,我要感谢那个人,怎么可以翘着嘴巴给他看?这个心态就调对了,观念就正确。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习性,叫真修行。

  刚好这两天听到有朋友讲,我有一个朋友修行非常好,但是最近遇到一些事情,很痛苦,很难受。我说:你这句话逻辑不大对,修行很好,怎么会遇到事情很痛苦、很难受?我说:你说一说,什么是修行很好?他说:很精进。什么叫很精进?他读经读很多,听经读经的时间很多。我说:那是形式不是实质,实质是他调伏习气有多少,放下了多少贪瞋痴,这个才是他的精进,真实的功夫。所以有时候我们对这些道理不清楚,看事情很表面。我们看得很表面,就看不到对方的问题,也帮助不了他,替他干著急。诸位学长,一个人被人家说,修行很好,好事还是坏事?一被人家赞叹,会不会染着?人家说我修行很好,都得要装个很精进的样子给人家看,真正心里有状况,很难受,都不敢跟人家讲,怕人家说我没功夫。怕人家说,不又是名闻利养吗?那愈学压力愈大,那会很痛苦的。所以要实质而不要形式。实质是什么?心地上的功夫,心地有没有每天见到自己的过失,进而把它改过来,这个很重要。真正每天都有改正,这一天才没有空过。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新加坡,有一个女士开车载我们,上车她就很感叹,她说有一个孩子,今年十八、九岁,小时候是我的邻居,最近突然自杀了;很优秀的一个孩子,成绩也很好,突然自杀了。我问这个女士:我说突然自杀了,这个意思是说她昨天还很高兴、很快乐,隔天突然自杀了吗?这才叫突然!我说:请问一下,突然自杀了,这句话是谁告诉妳的?她说是她父母告诉她的。这个问题很严肃,父母跟这个孩子朝夕相处,结论是突然自杀了。一个人从正常到自杀,请问这个过程要多久?很久。可能到笑一百八十次,慢慢慢慢减到笑不出来,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为什么最亲的父母发现不了,还下这个结论?其实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现在人省思,为什么我们连最亲的人都感觉不到对方的感受?显然我们这个时代被欲望控制得太厉害,每天忙、想,追求的都是名利,连最亲的人的感受都不清楚,连花个时间跟最亲的人推心置腹、沟通的时间都没有了,不知道在忙什么!

  所以人时时要冷静下来,我的人生目标到底在哪里?是「明明德」,是「亲民」,是「止于至善」?我们有时候想想自己的人生,继续这样下去,我们愿意吗?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跟我们现在一样吗?假如我是从事教育的,我希望我的学生以后跟我生活的日子一样吗?假如想一想,忙忙碌碌,好像人生也不知道什么是价值,该调整了。因为我们身为长辈,后面跟了不少人,我们对他们都有责任,我们得把方向走对才行。所以这些社会现象,再想想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成语,确实值得人生思考。「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利益熏心的时候,会麻木到连最亲的人痛苦到要自杀,都没有一点感受,最后结论是突然自杀。

  其实,不要说自己的至亲,连我们跟自己二十四小时相处,请问大家,我们了不了解自己?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我们不了解自己,怎么爱护自己,自爱才能够爱人。大家有没有经验,突然这一、二天心情很难过,什么事都不想做,看到人就想发脾气,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你们都没有这个经验,请受我一拜,你们的修养太好了。我常常会出现这个状况,出现的时候,怎么突然有点伏不住烦恼?其实不是突然,我们平常忙忙忙,忙到连看看自己心念的功夫都没有了。其实它是一直在增长,它贪瞋痴一直在增长,突然有一天达到临界点,你压不住它,它就起作用,它就让你有点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假如我们爱护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