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28|回复: 3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四0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0集)  2012/9/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零六零页,最后一行第二句看起:
  「本经之宗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宗者,修行要径,依此而修,始名为受。持者,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一零六零页最后一行,第二句。这一句话念老在集注里面也是多次的提起,意味着特别重要。我们自己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此地,正法能不能继续传下去,关键也在此地。摆在面前的事实,自己一定要清楚,这是什么情形?一代不如一代。民国初年的人,无论在德行、在读诵,都不能跟清朝末年比。清朝亡国了,那是我们祖父一辈。到我们父辈跟祖父比,比不上,我们跟父辈比又比不上,现在看底下一代,比不上我们。这样滑坡一直滑下去,就令人忧心忡忡,这是衰亡的现象。兴旺的现象是一代比一代强。古时候教学,用心确实在此地,所谓是望子成龙,总希望自己的儿女超过自己,德行要超过自己,学问要超过自己,记诵也要超过自己,样样都要超过自己,家庭兴旺,世世代代兴旺。所以中国古时候,做官戴的乌纱帽,叫进贤冠。这个帽子像楼梯一样,前面平的,后面高出来,表示什么?前面是我这一代,后面是下一代,下一代一定比我强,取这个意思。让我们天天不要忘记,好好把下一代教好,把下一代提起来。
  古时候人受教,好教。民国年间西化了,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西方人没有孝亲尊师的观念,逐渐逐渐对父母、对老师那一种恩情淡薄了。现在没有了,现在学校跟商场一样,全部都是商业化,知识是买卖,你缴了学费,我就教给你,你缴得多,我多教你一点,你缴得少,我少教一点,全部都是生意买卖,道没有了。四大文明古国,最后这个差不多也得灭亡了。这四个是不是古印度、埃及,还有一个是巴比伦,中国是一个。三个灭亡很久了,现在轮到中国。所以能不能挽救,就在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明白了,但是我们没有认真好好学,就是没有人认真教我们,同时我们也没有修学环境。我们这一生生活在战乱之间,天天逃难,居无定所。跟日本人八年抗战,我住了十个省,居住将近二十多个地方,一个地方住不到半年就走了,少的一个月,多的大概住半年,心定不下来。老师也都散失了。所以社会不稳定,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扎根。我有这个认知,知道这个东西重要,可是,真是古人所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有这个力量也没有环境。
  现在找真正学的人太难了,那个人是什么?那个人是圣人,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到哪里去找去!现在人都是自私,一切是于我有利益的,我能得到名闻利养,我能得到高官富贵我才做,得不到他不干的。连佛门亦复如是。这是我们文化能不能继续承传关键之所在。这个又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找不到!老师真找不到学生,不是假的。所以我常常跟同学说,也是勉励大家,我这个条件,要在我父辈那一代是不被接受的,我们的真诚心、恭敬心不及格,认知不够,比一般年轻人认知是稍微深一点,这是喜欢读书,有这个认知。我们自己给自己评分,真诚恭敬心顶多只有三十分,我们父辈的可以到五十分,我们祖父辈的大概可以到七十分。谁肯教我们!
  方老师这是特别优惠,星期天在家里开课,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我们心里明白,我们对他恭敬只有三十分,三十分他就要了,那大概学校里学生,可能只有三分、五分。没有办法,我们比学校的学生强,比我们父辈差,差很远,比祖父辈一半都不到。你有这个认知,你会感到恐惧。怎么办?真正肯发心,你是佛菩萨再来,你是孔孟再来,是来救世的。这是圣人,不是凡人,这一点都不假。不是圣贤、不是佛菩萨再来,救不了这个世界。纵然佛菩萨再来,也不能在他一生当中看到效果,他也是跟我们一样非常艰难,一生找一、二个传人。这个承传不要中断,有一、二个就行,总得传个多少代才产生效果,这是事实。达摩祖师到中国传到第六代才开花结果,不是二代、三代。我们真正叫续佛慧命,所以这些经文、这些大德的开示,我们要三复斯言,至少要念个三遍以上,不可以很轻松就滑过,那得不到利益。要真正发菩提心,要真正一向专念。
  宗,修行的要径,最重要的一条道路。这个径是近路、直路,不拐弯的,最近的道路。依此而修,始名为受,这是讲受持。出家在家修行人,几个人做到这个受字?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就少之又少。持是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末法时期,弥陀如来、一切诸佛传心法要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一句名号。我们搞了六十年才搞明白、搞清楚,再也不怀疑了,完全肯定了。
  下面这句话,《华严经》上说的,「十地菩萨不离念佛」。古德引用这句经文,上面还有两个字,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两个字加得好,始是初地,终是第十地,意思是地地都不离念佛。十地菩萨,菩萨地位到了最高阶层,他们不是一般水平,到最高水平,认识了,才认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真正认知净业三福末后这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跟这几句话完全相应,这段经文。发了菩提心,深信因果就是此地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深深相信。所以深信因果就是一向专念;读诵大乘就是读诵本经,执持名号,读诵本经;劝进行者,就是广为人说,劝进行者。劝他念什么?就念这一部、就念这句佛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6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能接受再用别的方法。能接受,这是上上根人。不能接受?用其他经来慢慢引导他,最后还是归净土。这叫真正善知识。
  一切法门,现在包括其他宗教,我们尊重所有宗教、学习所有宗教,最后以修持这个功德回向极乐世界,求生净土,个个都能往生。把我们「三辈往生」最后这一章,一心三辈扩大到所有宗教,不仅仅是佛门里面不同宗派,实际上它包含一切宗教,这才是如来的真实义。「此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这个佛号的真谛、佛号的利益、佛号的功德无穷无尽,无量无边,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是以等觉大士亦不离念佛」。这个我们知道,文殊念佛往生净土,普贤念佛往生净土,观音、势至就更不必说了,哪一个等觉菩萨到最后不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看到这个现象,了解这个事实,我们对于这个法门死心塌地。
  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有限,寿命纵然百年,一弹指就过去。抗战胜利,我在南京念书,我们班上同学四十多个人,现在可能十个都找不到,大概只有五、六个了。时间过得太快,真正叫一刹那,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要完成自己的道业,除了求生净土之外,真的没有第二条路。无论哪一门,都要很长时间去学习,还得好老师指导,否则的话,会走错路。没有真正善知识,那确确实实只有这部经、只有这部注解,没有人指导我也能成功,而且成功之高,高到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这个问题就是这个法门难信,真难信!难信之法是佛说的。
  所以,「我等凡夫,但当老实念去」,这个话都是蕅益大师讲的,这一段所引用的全是蕅益大师的。「《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这一句要记住。持名真实利益,什么利益?它能帮助你,你的善根福德跟佛相同。这个利益不得了,这个利益太大了!你怎么修善根?你怎么去积福德?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如果你真的知道,我相信觉明妙行菩萨那一句话,你就圆满做到了,他说,「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说话是造业,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这不用多字,同佛善根,同佛福德。你是要修善根福德,你还是要造孽?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那些乡下老太婆,阿公、阿婆天天念阿弥陀佛,什么都不知道。这种人值得尊敬、值得赞叹,值得我们向他顶礼,为什么?他念念都是同佛善根,同佛福德。谁能比?没人能比。这种人将来往生决定是上辈往生,实报土上辈。我们这些人自以为聪明,跟他比差远了。怎么能跟他比?人家念念都是修积无量无边的善根福德,我们是开口闭口、起心动念都在造业。这些人在世间都是被人轻视的,没有人看重他们,可是这些人确实都是真正佛菩萨,他们的果报都是佛菩萨。我们对他的轻慢,那就是造很重的罪业,对真正修行人轻慢,对假修行人恭维,全错了。
  《要解》里这一句话,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灵峰大师此言」,就是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这一句话,「真得十方如来之髓」。精髓!真正得到十方如来之精髓。「实应尽未来际顶礼膜拜此一句也」。这些话都是千真万确。「念佛时,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时」,你不念佛,你的善根福德跟佛就有差距,念佛时,善根福德跟佛就愈来愈接近,是故『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一切智智是如来所证得的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体相作用圆满具足,也叫一切种智,也叫萨婆若海,经上看到这些句子,统统都是说这一桩事情。
  「于我具缚凡夫,亦非份外」。我们有分,我们本来是佛,学佛同修这个概念不能没有。我们本来是佛,现在搞成这个样子,能不惭愧吗?人知道惭愧,就能够发愤图强、能够勇猛精进。凡是精神提不起来的都是不认识,自甘堕落,精神提不起来,堕落在哪里?堕落在自私自利里头、名闻利养里头、七情五欲里头,就堕落在这里头,永远出不了头。于是我们就体会到世尊为什么四十九年讲经不休息,慈悲到极处,希望你听闻、你觉悟、你明白了,自己原来跟释迦、跟弥陀没有两样,现在迷失了,堕落了。佛这一说,我们明白了。明白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障碍排除、放下。但是这些障碍已经养成习惯,它是来障碍我们的,它是让我们在六道轮回受苦的,我们把它看成难兄难弟、看成好朋友,舍不得,不知道它是来找麻烦的,我们受这些苦全是它制作出来的,不知道!读佛经才明白、才搞清楚。魔想方设法要把佛经灭掉,为什么?灭掉,人就没有慧眼了,永远不知道,永远跟魔合作,跟佛远离。佛是自性,魔是习性,远离自性,依靠习性,就这么回事情。生生世世每到紧要关头就出现魔来障碍,每一次都是他胜了,我们败了。到这紧要关头,他就出现了。
  所以成佛,八相成道里头降魔,降不住就失败了。其实魔也是佛,早晚的问题,你决定会成佛,因为你有佛性,不过轮回里头多住一段时期。这时期之长是论劫数说的,你得要无量劫去搞轮回、搞生死。到什么时候你真正感觉到苦,轮回太苦了、折磨太苦了,想超越了,佛就来度你。你没有这个念头,佛不来,为什么?佛来了没用,不听。魔来,魔很喜欢他,他也喜欢魔。魔有大福报,魔也有智慧,他不是真智慧,我们一般讲的世智辩聪,他有这个能力。圣人跟他辩论,不见得是他的对手。
  我们相信,当年少正卯的辩才肯定超过孔子。孔子做鲁大司寇,有权把他杀了。如果在今天,孔子杀少正卯,孔子就有罪。这人有人权,你怎么能随便杀人,他又没有犯什么过错?在那个时候杀人,孔子有道理,就是他的言论违背伦理道德,能引导人心趣向不善,这就是他罪名,古时候对这个罪名看得很严重。现在人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少正卯如果出现在现代,非常受人欢迎,圣人对他无可奈何。今天世间少正卯不少,能言善道,不走正路。末法,纯正的路就是念佛往生净土;纯正之法,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他要反对、要批判,要把它消灭掉。这些事情我们都很清楚、很明了,愈发体会到我们的机缘殊胜,太殊胜了。我们能够遇到正法,遇到正法之可贵就是你有往生净土的机会,只要掌握住,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得生。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何况我们还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了!记住,声声佛号,同佛智慧福德。
  「一切智智是佛智之名。同于一切智。但以一切智,有时指佛智。如《法华经化城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又《智度论》云:是故如来名一切智。但有时又指声闻缘觉之智」。《智度论》上有这个说法,「后品中佛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是则谓一切智为二乘智矣。故为别于彼一切智,乃以一切智智专指佛智」。在佛法里头,通常解释佛这个字,佛是什么意思?智慧的意思。为什么不翻成智慧?因为它的意思很多,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所以保持原音再加以解释。佛的智有三种,一切智知空,《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一切智,阿罗汉证得、辟支佛证得。第二种叫道种智,道种智是知有。你看前面是知空,是知体,体是空的,相是有,道种智是讲相,讲现象。现在我们所说的三种现象,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这是相。这些现象怎么来的,现象无量无边,所以说种,种种,就是太多了。道是这些道理,这现象什么道理生的、从哪来的。这种智慧是知一切现象的智慧,菩萨有,声闻没有。佛的智慧是圆满的,叫一切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他统统圆满了。声闻缘觉的一切智没有圆满,菩萨的道种智也没有圆满,到如来这个地位,一切智、道种智统统圆满,叫一切种智。此地一切智智跟一切种智是一个意思。
  这个圆满的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头来的,这一句非常重要。为什么很多不认识字的、没有读过书的、没有通过学习的,他开悟了,他什么都知道,佛法他知道,世间法他也知道,他没有一样不知道,那他的这个智慧从哪来的?原来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不是外头来的。我们从外面来的、学习的,这个儒家都有批评,所谓「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是你学得很多,你读得很多,你去参访向别人请教,听得很多、记得很多,但是怎么样?你没有开悟,你所学习的全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学习佛经,佛经里面样样东西我们都懂了、都记住了,讲得头头是道,说得天花乱坠,没悟,烦恼习气一分也没断,这叫记问之学,自己不得受用。这是圣贤教育、佛菩萨教育里不取的。
  佛菩萨的教育、圣贤教育着重在开悟,开悟的方法一定要得定。定是真心,定没有念头,才叫定。不起心不动念,大定,这佛定,自性本定;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也是大定,菩萨所证得的;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小定,阿罗汉、辟支佛证得的。小定的作用超越六道轮回,自性本定的作用超越十法界,得受用。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从这条路成就的,没有一个例外,释迦牟尼佛也是走这个路成就的。
  戒定慧到底是什么?总而言之,不外乎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持戒是放下,放下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这是戒。定也是放下,定就更深了,定放下什么?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是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智慧就开了。一切不善的东西放下,这就不造业了,虽然在六道轮回,保证你不堕三恶道。持戒,保证你不堕三恶道;修定,保证你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大彻大悟,你就生到实报土,一真法界。这是佛法修学最高指导纲领,落实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法门也在其中。这么多法门看你遇到哪一种、你喜欢哪一种,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因为它最高的指导原则是相同的,放下看破相同的。只要真正能够把这个看破、放下抓住了,一切法门真平等,我们跟世界其他宗教也平等,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再看下面念老引用的「《大日经疏一》」,一是第一卷,里面说,「梵云」,梵语,「萨婆若那,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梵语萨婆若那翻为一切智,也翻为一切种智,智中之智,这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外面找不到。「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又,这都是《大日经疏》里头说的,「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这下面有解释,「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行者是修行人,是依这个经发心修持的,行者「如实知自心也」。是你自己的真心、是你自己的自性,这从体上讲的。
  「大悲为根者」,大悲是从相上讲的,它是什么样子?大慈大悲,这是它的样子。所以,佛教最简单的表法,有人问什么是佛教?祖师答覆他,「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佛教。慈悲是实智,真实智慧。方便是权智,善巧的运用,没有一定的方法,活的,因人、因事、因时、因处不一样,千变万化都用得非常巧妙,把你问题解决了,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也叫善巧方便,就是权智。「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之苦,与以乐也」。拔苦是大悲,与乐是大慈,要知道大慈大悲是我们的真心。佛佛道同,一切众生统统都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每一个众生都有,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变成自私自利了?你迷失了自性,你现在用的心是阿赖耶,妄心。妄心里头也有慈悲,是有条件的,佛经上讲爱缘慈悲,你爱他,对他有慈悲;你不爱他,就没有了。扩大一点叫众生缘慈悲,这人心量大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心量扩大了,跟我没有关系的人我也爱他,真心爱他,真心帮助他,这个慈悲心扩大了。菩萨叫法缘慈悲,比这心更大,不但爱一切人,爱一切众生,六道众生都爱护,花草树木都爱护、山河大地都爱护,这就愈扩愈大。到如来果地上的大慈大悲,遍法界虚空界全在其中,他看整个宇宙、法界是自己的法身,就是自己一体。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到究竟圆满,究竟圆满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了。愈往上提升他就愈大,心量大才能解决问题,心量小,虽然想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20-10-1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善哉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05: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