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宣化上人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你是佛了。’他自己也不承认的;不要说佛菩萨,就算你说他开悟了,他都不承认的。真正开悟的人,他不会承认自己开悟的。

  他若说:‘喔!我是开悟了。’你不要听他的,为什么呢?那简直的,连个狗都不如!所以你不要听他尽吹,尽自己捧自己,不要听那个。

  你为什么要听经呢?听经你就有照妖镜了,这个妖魔鬼怪他一现形,你就知道了。你若不明白佛法,喔!他说什么,你不知道,你就被他骗了。

  ‘来彼求阴善男子处’:这个被魔鬼附著身上的人,来到贪求阴谧这个善男子的地方。【注二四】【注二五】

  ‘敷座说法’:也是搭上个法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令所听的人,每一个当时就觉得好像作梦似的,‘啊!我前生是干什么的?喔,是给人看家的狗。’那个说我前生就是猫,那个说我前生就是鸡,那个说原来我前生就是牛。啊!都不是人了。

  ‘或于其处’:或者在什么地方,‘语一人言’:好像这个魔鬼就告诉一个人说,说什么呢?‘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你前生是个畜生,是只狗。你今生没有死呢,已经又做狗了,又做畜生了。你不相信?

  ‘敕使一人,于后蹋尾’:叫一个人说:‘我讲话他不相信,你在后边踩著他的尾巴,看看他能起来不能起来?’于是乎那个人就用脚往地下一踩,啊!说踩他的尾巴。‘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你说这个神通大不大?他说这个人有个尾巴,叫人一踩,这个人果然就站不起来。不能起来了,所以他不信都要信了。‘喔!他说我是畜生,现在真有尾巴了!要不然怎么他踩著,我就起不来身呢?’

  ‘于是一众,倾心钦伏’:于是大家一看,‘喔!这真灵!你看,这个人没死,他就知道他做畜生了。啊!这真是佛,这真是菩萨,这真是佛菩萨啰!’其实被鬼骗了,你还不知道呢!见了鬼,见了魔王,你当他是菩萨了,这真是颠倒众生。这所有听他讲的人,都倾心钦伏。

  ‘有人起心,已知其肇’: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就想:‘啊,怎么这个样?不会有这个道理吧?’心里这么生一种怀疑心,这个魔鬼就知道了,说:‘喂!你现在不相信我讲的啊?’已知其肇,就是知道他那个开始了,知道他心里讲什么。所以这些个人一看:‘哦!这真是菩萨,我心里没讲出来的话,他都知道。哦!我生这么一个念头、一个怀疑的念头,他就给我说出来了,啊!这不得了,以后再不能不信了!’连不信的这个人也信了。就怎么样呀?

  ‘佛律仪外,重加精苦’:在这个佛的律仪以外,他说佛的戒律不够,我现在给你们再立一个新戒律。我要教你们做一个新佛!我创一个新佛教,以前那是旧的,没有用了。现在科学时代,什么事情都要维新改良,原子时代那个旧脑筋用不著了,旧佛教也不应该用了。他把佛教都改了,所以又可以做长老,又可以做这个什么比丘,什么都可以了。【注二六】

  他‘诽谤比丘’:他说,‘比丘?什么叫比丘啊?比什么丘啊?’就这么样。又说:‘你说他是个比丘,我说他是个泥鳅。’

  他‘骂詈徒众’:他随便骂徒弟,你是个狗,你是个猫,或者你是个老鼠,或者你是个猪,就骂这个徒弟。这个徒弟一听,啊!这是菩萨骂我,也承认了。啊!你说我是猪,就是猪;说我是狗,就是狗;说我是猫,就是猫,所以也不敢驳嘴了。你说这个真是!这个魔王的力量,你说多大!把人都迷得,他说什么都相信。

  ‘讦露人事’:就是揭露人的私事,怎么样的私事呀?譬如,这个男女做不正当的事情了,他就:‘嘿!你同某一个男人在什么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来著啊?’

  这个女的想:‘这他怎么知道的啊?’

  他把她这么公开:他们两个是最不好的人,最坏的人,在什么地方,又做一个不正当的事情,见不得人的事情。你问问她,她不敢不承认的。这两个人果然有这么个事情,也不敢不承认。

  那么这表现什么呢?表现他有神通,表现他什么事情都知道。所以揭露人事,就是揭露人私,揭露人的秘密。‘不避讥嫌’:也不怕人来讥讽,有嫌疑。

  ‘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口中他常常欢喜说什么呢?嘿,你小心哪!明天你会不好的,或者会有人给你下毒药,你吃东西小心一点,你若不小心,就会被人毒死你。就讲这个未然的祸福。或者讲祸,或者讲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等到那个时候呢,丝毫无失,丝毫都不错,果然应验,灵得不得了。你看,你敢不相信?嘿!这个魔王,比菩萨厉害得多。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大力鬼’:这个鬼就叫大力鬼。‘年老成魔’:这个鬼,年老成魔了;人若不修德,年老就成贼了。我不是讲过吗?中国人有这么一句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人年老了,他经验得多了,也就会作怪;鬼年老了,就成魔了。‘恼乱是人’:他就妒忌人家修道,要去破坏人的定力。‘厌足心生,去彼人体’:久而久之,这个魔也生厌足心了,就把他附的这个人撇去。

  ‘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这个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了,也就是等于同落地狱一样的。以前我不是说过:

  懵懂传懵懂,

  一传两不懂;

  师父下地狱,

  徒弟往里拱。

  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没有遇到明白的师父,所以就糊里八涂的。他师父跑到地狱去了,这个徒弟一看,师父在前边走,他就在后边跟著啰!跟到地狱里的时候,这师父一回头,说:‘嘿!你干什么也来了?’

  这徒弟就说:‘我看你来了,当然我也要跟著你来嘛!’

  这个师父说:‘哎呀!这不是个好地方,你不应该来呀!’

  ‘那你先来了,我怎么可以不来呢?我是跟你学的嘛!所以你到什么地方,我也应该到什么地方。’

  这个师父想:‘啊!自己下了地狱,结果把徒弟也带来堕地狱了,真是对不起!very sorry!’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堕无间狱’:堕无间地狱了。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

  ‘又善男子’:又有这种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在这个定里边,‘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心里边想要知道多一点事情,想要得到宿命。他非常地用功,勤俭精进,也不怕苦。他那么研寻,要怎么样呢?想要知道宿命。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尔时天魔’: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又‘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其人也不知道自己著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策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

  ‘是人无端’:这个人无缘无故,就无端端地‘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在说法的地方,就得到一个大宝珠,或者钻石,或者什么如意珠之类的。‘其魔或时’:这个魔或者有的时候,‘化为畜生’:这个说法的,他自己变成畜生了,他说这个菩萨什么都变的。‘口衔其珠及杂珍宝’:他变成畜生,用口叼著珠子,或其他的珍宝;‘简策符牍’:或者这个书简、策类,或者符。

  这符,是古来有一种若合符节,用竹子分成两边,都一样的,在中间连著写字。等到用的时候,两个合起来一对,若对上了,这就是真的;若对不上,就是假的。或者画符,这鬼画符,就是拿来降魔捉鬼、降妖捉怪的符。牍,也是一种书牍之类的。

  ‘诸奇异物’:都是很奇怪的、很值钱的东西,‘先授彼人’:他先就给这个人,‘后著其体’:然后又自己著到这个人身体上。

  ‘或诱听人’:或者他教这个听的人,‘藏于地下’:说把这个珠子藏到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就有一个好像明月这么个珠子,照得这个地方放光。‘是诸听者,得未曾有’:这一切听他说法的人,说:‘哦!这真是真的,这个不会是魔了。’他明明是魔,这一些个听法的人说他不会是魔。

  ‘多食药草,不餐嘉馔’:这个魔常常吃药草,不吃饭,不吃好的东西,就吃药。吃什么药啊?或者人蔘,或者最补的药品。我在香港遇到一个人,他说他不吃饭,帮著人家或者求寿,或者求子,或者求福,或者求什么......。在人家里一住,就说他不吃饭,其实他吃什么呢?吃核桃。核桃里边有仁,是补脑的,你吃了它,脑筋就很好。这个东西吃很少就不饿了。比如你吃这么一碗饭,这个东西,吃半碗就饱了,它很多油的。或者松子之类的,总而言之,他吃这些个最有营养的东西。

  ‘或时日餐一麻一麦’:或者有的时候,一天就吃一粒麻、一粒麦。‘其形肥充’:他还很胖的,胖得比那个肥猪都胖,为什么呢?‘魔力持故’:这个魔的力量摄持的缘故。【注二七】

  ‘诽谤比丘’:他专门骂和尚,专门骂出家人,‘出家人!出什么家啊?哼!一点都不修道。出家呢!出家人不贪财?越多越好!’他这么诽谤出家人。

  又对人说:‘你信他干什么?他也是个人嘛!你真是这个啊,stupid——愚蠢到极点了!’人若信比丘,他说人愚蠢到极点了。‘骂詈徒众’:也骂他自己的徒弟,或者什么都骂,不一定就是畜生,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都骂。‘不避讥嫌’:他也不怕讥嫌。

  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贤圣。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

  ‘口中好言’:他口里头欢喜说什么呢?‘他方宝藏’:‘啊!什么地方有很多的宝贝,很多的金银财宝,你想不想要啊?’就这么妖言惑众。说‘十方贤圣潜匿之处’:或者是佛,或者是菩萨,他在什么地方修行,你都不知道。

  ‘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在他后边的人,往往就看见,或者是放光,或者是怎么样子。总而言之,非常古怪的。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这个是什么呢?这是或者在山上树林子里边,或者是土地,或者是土地鬼、城隍神,或者是川岳的鬼神。‘年老成魔’:他也时间久了,变成魔了。

  ‘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他都是有一种淫欲的心,破坏佛的戒律。‘与承事者’:和他在一起的这个人‘潜行五欲’。什么叫五欲呢?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人间的五欲。

  ‘或有精进’:或者有的也好像很精进似的,‘纯食草木,无定行事’:单单吃草、吃木。他不打坐、不修行,单行这个无益的苦行。

  ‘恼乱是人’:他令这个修道的人,不修行。‘厌足心生’:他厌足的时候,生了一种厌足心,就‘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你应该先先觉悟,不入这个魔的圈套,‘不入轮回’:不入魔的这个轮回里头去。

  ‘迷惑不知’:如果你迷惑不知的话,‘堕无间狱’: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

  ‘又善男子’:又有一种修道习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他心里又打了一种妄想,打妄想干什么呢?想要得到这个大神通吧!

  ‘种种变化’:现空中十八变,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好像罗汉在空中有十八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想这个神通。‘研究化元’:研究变化的本元这个道理。‘贪取神力’:他贪求这神通的力量。【注二八】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当尔之时,这个天魔,‘候得其便’:就在那儿等著、等著,等著有了机会了,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这个人口里讲说经法。

  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惟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

  ‘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也不知道有魔著到他身上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也说自己得到这无上涅槃了,得到涅槃的妙果了。‘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来到求神通这个善男子的地方。‘敷座说法’:也给他说法。

  ‘是人或复’:魔附的这个人,‘手执火光’:或者手里拿著这火光,‘手撮其光’:一只手拿著火光,一只手又把这火光,这么抓起来,放到旁人的头上。‘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放到四众的头上,一个人头上放一堆火。

  ‘是诸听人’:这所有听的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这个‘长’字,也可以读如‘肠’音,也可以读如‘掌’音。长了有数尺;也可以说长了,长起来数尺。他放那儿的时候,就是这么一把火,放到这个人的头上了,它就一点一点长,长起来好几尺长。‘亦无热性’:也没有热的性质,‘曾不焚烧’:也不再往旁的地方去焚烧。

  ‘或水上行,如履平地’:魔所著的这个人,或者在水上走路,就好像在平地上一样。‘或于空中’:或者在空中行走。或‘安坐不动’:空中本来是无所著的虚空,他坐到虚空里边。‘或入瓶内’:或者他自己钻到瓶子里头去。‘或处囊中’:或者钻到一个口袋里头去。‘越牖透垣’:你这窗门关著不是吗?他可以窗门不开,随便就出去,透墙到外边。‘曾无障碍’:一点障碍都没有。

  ‘惟于刀兵’:他就怕什么呢?就怕刀枪刺他。因为什么怕呢?他因为还有形质,他有一个形质的障碍。虽然他有五通,但是他也怕刀来割他。‘不得自在’:那么刀剁他、枪刺他,他就不能得到自在,就是他还怕刀来砍他、枪来刺他。

  ‘自言是佛’:他自己说他就是佛了。‘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身上不穿出家人的衣服,穿在家人的衣服,受出家人来叩拜。‘诽谤禅律’:他说这个禅和律,都不对的,都没有用的。‘骂詈徒众’:他骂自己的徒众,‘讦露人事’:也是把人的秘密给揭穿了,‘不避讥嫌’:他也不怕人家讥讽,也不避嫌疑。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旁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说种种的神通,‘或复令人,旁见佛土’:或者他教人见著十方的佛土。‘鬼力惑人’:因为他有一种鬼的魔力来迷惑人,‘非有真实’:不是有真实的功夫,不是有真正修行的功夫。

  ‘赞叹行淫’:他所最赞叹的就是淫欲,他说这真是最妙了,这就是菩提涅槃的根本。‘不毁粗行’:他说这种行为不要紧的,不要守戒律。‘将诸猥媟’:将这一切不清净的事情,‘以为传法’:做为他传法的一种用途。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这个名字就叫天地的大力鬼神,或者山上的精灵,或者海里的精灵,或者风里头的精灵,或者河里头的精灵,或者土里头的精灵,‘一切草木’等,‘积劫精魅’:积著很多劫的这种老妖怪。

  ‘或复龙魅’:或者是龙的这种怪物,‘或寿终仙’:或者这修仙的,他或者修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五千年。寿命终了,‘再活为魅’:他再活起来,就成了一种魔魅。

  ‘或仙期终’:或者这个仙的期限终了了,‘计年应死’:算计算计他到这个年应该死了,可是他死了,‘其形不化’:他那个身形不变换,‘他怪所附’:其他的怪物又来附到他身上。

  ‘年老成魔’:这也是年纪老就变成魔鬼了,‘恼乱是人’:来恼乱这个人的定力。‘厌足心生’:时间久了,他厌足心生出来了,‘去彼人体’:离开这个人的身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魔在的时候,这个人就好像很有威神似的,等这个魔一走,这时候徒弟和师父,就都被国家的王法所限制、制裁了。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轮回’:不入这个魔的圈套,到魔这个轮回里边去。‘迷惑不知’:如果你迷惑不知道,即‘堕无间狱’:就会堕落无间地狱里了。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入灭。研究化性。贪求深空。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在这个三摩地里头,‘心爱入灭’:就生出一种爱好入灭的心理,‘研究化性’:研究自有化无、自无化有,这种变化的情形,‘贪求深空’:他贪图一个深的空理。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当尔之时,这个天魔就等著你,一有机会,于是乎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口说这个经法。

  其人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气。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诽毁戒律。轻贱出家。

  ‘其人终不觉知魔著’:被魔所附的这个人,自己也不知道有天魔来著他的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他也是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喔!他已经得到无上涅槃的妙果了。

  ‘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来到这个求深空、求灭的这个人的地方,‘敷座说法’。

  ‘于大众内,其形忽空’:在大众中,被魔所著的这个人,因为有魔的神通,忽然间,他这个身体没有了。他在这儿说说法,你就看不见他了!变成一个人空、法空!啊,人也没有了,法也没有了。‘众无所见’:大家都看不见他了。

  ‘还从虚空’:等了一等,大约几分钟之后,喔!他又从这个虚空‘突然而出’:又出来了。‘存没自在’:他愿意存在就存在,愿意没有就没有。存在和没有,都是自在的,都是随他自己意的。

  ‘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者把他这个身,现得像琉璃那么样地透明,里边也可以看到外边,外边也可以看到里边。‘或垂手足作栴檀气’:或者他把手往下一垂,就有栴檀香气放出来。‘或大小便如厚石蜜’:或者他大便,或者他小便,就好像那个非常浓厚的冰糖那么甜。

  ‘诽毁戒律’:他说你不要持戒律,持戒律是小乘的东西,你持它干什么?没有什么大意思。

  ‘轻贱出家’:唉!你不要出家,修行就是修行嘛!何必出家呢!唉!出家人?出家和在家又有什么分别呢?他就这么诽谤出家人。

  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

  ‘口中常说无因无果’:说没有因,也没有果,你不要信因果,因果这是一种错误的,没有这么回事的。‘一死永灭’:人死如灯灭,你死了就没有了,‘无复后身’:没有来生的。‘及诸凡圣’:他说也没有凡,也没有圣,那不过都是那么讲讲而已。

  ‘虽得空寂’:虽然这个人得到一种空寂的道理——空理,但是‘潜行贪欲’:他偷偷地尽行淫欲。这个贪欲,就是淫欲。‘受其欲者’:和他行过淫欲的这种人,‘亦得空心,拨无因果’:受了这种魔气,他也什么都空了,没有因、没有果,不必信因果了。

  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

  ‘此名日月薄蚀精气’:这个是什么呢?这就是日月的精华。日月有日蚀、月蚀。日月相交、相薄蚀的时候,有那一种的精气,堕落到地上。‘金玉芝草’:或者落到这个金子上,或者玉上,或者芝草上,‘麟凤龟鹤’:或者这个麒麟、凤凰,或者是龟,或者是鹤。‘经千万年’:它们活了千万年了,‘不死为灵’:它因为不死,也成了精灵。

  ‘出生国土’:出生到这个国土里边,‘年老成魔’:他因为年老成魔了,‘恼乱是人’:就恼乱这个修道的、修定的人。【注二九】

  ‘厌足心生’:时间久了,他也生一种厌烦的心,‘去彼人体’:就离开他所附这个人的体了。‘弟子与师多陷王难’:于是乎弟子和这个师父,就一起受王法的限制、制裁了。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轮回’:不堕入魔王的轮回里边。‘迷惑不知,堕无间狱’:你如果不觉悟,将来就会堕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

  ‘又善男子’:在修定的这个善男子,‘受阴虚妙’:受阴虚明而微妙,‘不遭邪虑’:这时候不被邪虑所扰,‘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在这个圆妙的定里边,忽然间就生出来一种的变化,什么变化呢?

  ‘心爱长寿’:他忽然间心里就想著:‘噢!我这永远不死、长生不老是最妙的了。’于是乎他就‘辛苦研几’:他辛辛苦苦地就研究那个几微奥妙的地方。最微细的那个地方就叫‘几’。

  ‘贪求永岁’:他想求这个长生不老,‘弃分段生’:弃这个分段生死?弃,就是舍弃。什么叫分段生死呢?我们人,每一个的生死就叫分段生死,每一个人有一分,这叫分;每一个人有一段,这叫段。怎么叫一分呢?你也有一个身体,我也有一个身体;你也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这是分。段,就是由生到死,这是一个段落。由你脚底下到你头上,这也是一个段落,所以这叫分段生死。

  ‘顿希变易’:凡夫有这个分段生死,证了四果阿罗汉,就没有分段生死了,但是他有变异生死。怎么变异生死啊?他还念念迁流,有这个念,念生念灭,这个念念是变异的,这叫变异生死。那么,他分段生死没有了,顿希变易,他想要变异生死也没有了。

  ‘细相常住’:微细那个相常住,得到永生,得到长生不老了。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因为他这种贪心一生起来,心爱长寿,所以‘尔时天魔’: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王,‘候得其便’:就等著得到这个机会了,于是乎就‘飞精附人’:叫一个魔王的眷属,来附到一个人的身上,‘口说经法’:来给他讲经说法。

  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

  ‘其人竟不觉知魔著’:被魔所附的这个人,他自己因为失去知觉,完全被天魔控制他的思想,所以不知道自己著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也说自己得到无上涅槃的妙果。

  ‘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来到这个想要求长生的善男子的地方。‘敷座说法’:搭上了一个法台就说法。

  ‘好言他方往还无滞’:这种的魔他欢喜说什么呢?他说:‘千里万里,我现在就可以去,现在就可以回来。我从这儿到日本去,不要坐飞机的。到日本我又可以随时买东西,把日本的东西就拿回来。你若不信,我就试给你看。’就专门显神通,专门显他这种不可思议的微妙作用。往返无滞,去和回来,都不留滞,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需要多少时间。

  ‘或经万里’:或者经过万里,‘瞬息再来’:就这么一转眼、一瞬眼,这么喘一口气的时候,我就回来了。‘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我不单能去,能回来,而且还可以在那地方买东西,把这个东西拿回来。你若不信,我这个东西就是日本某某公司的专利品,我在那儿买的,你看看。或者收音机,或者是无线电,或者是录音机,这是日本的牌子,也没有经过关口,什么手续都没有的。这就是那儿出口的,那个公司所出的产品。

  ‘或于一处’:或者就在一个地方,‘在一宅中’:在一个房子里头,‘数步之间’:数步,就是七、八步远,这么个距离。‘令其从东诣至西壁’:使令一个人,从东边往西边走,到西边墙那个地方,这虽然不过数步远不是吗?‘是人急行’:这个人就跑著走。急行,就跑啊,‘累年不到’:就是几步远之间,他跑呀,跑一年也跑不到,从东边跑不到西边。

  你看!成年也跑不到这个地方,眼看著也走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噢!这是佛现身给我说法哪!’这心里就怀疑起来。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说你知道吗?十方所有一切的众生都是我的儿子啊!

  ‘我生诸佛’:你知道佛是谁的儿子吗?佛也就是我的儿子来著,就自己这么大言不惭的。‘我出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造出来的。他说:一切的佛都是我生的,我造出来这个世界。

  ‘我是元佛’:我是第一个佛,在我以前就没有佛了。‘出世自然’:我是自自然然地就造出这个世界来。‘不因修得’:我出世就是佛,也不需要修行,不是因为修行才得到这个佛的。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发心者。利其虚明。食彼精气。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前人未详。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这种魔叫什么名字呢?就是叫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他使令他的眷属,他的眷属是谁呢?‘如遮文茶’:遮文茶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奴鬼’。怎么叫奴鬼呢?就是做奴隶的鬼神,又叫‘嫉妒鬼’。这个鬼专门妒忌人的,你有什么好事,他就妒忌你。你要学佛嘛,他就不叫你学;你要学好嘛,他就往这坏的地方拉你。所以很坏的,这个鬼!可以说是个坏鬼。

  这个住世自在天魔,他叫这种鬼去扰乱这个修定的人。‘及四天王,毗舍童子’:和这四天王的毗舍童子。这个毗舍童子也就是‘毗舍遮’,又叫‘毗舍舍’。这个鬼是专门吃精气的鬼,吃五谷的精气和人的精气。好像男女行性 行为这个时候,有一种精气流出来,他都去吃的。所以就在男女性 行为那时候,很多鬼在旁边那儿等著吃这个精气哪!很危险的。

  ‘未发心者’:没有发心的这些个人,‘利其虚明’:贪图他这种虚明,‘食彼精气’:他也不知道毗舍遮童子等,就贪人这个虚明,贪人这种灵性,食彼精气,就吃人这种精气。

  ‘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或者他没有师父,这个修道的人,就亲自观见了。观见什么呢?‘称执金刚,与汝长命’:他说他就是金刚护法,是金刚神。‘我来干什么来了?我现在就给你长寿了,教你活长年纪。’说完之后,‘现美女身’:就变一个美女,‘盛行贪欲’:这个盛行,就是行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没有完那么多的次数。什么呢?就是这种贪欲、淫欲。

  ‘未逾年岁,肝脑枯竭’:没有过一年,你说怎么样啊?肝脑枯竭,这个脑枯竭了,可以说是精脑枯竭,他的精、气、神都干了。为什么呢?这太厉害了嘛!

  ‘盛行’这两个字,这就非同凡响了,不是泛泛的,不是普普通通那种正常化了。所以这盛行贪欲啊,这个要点就在这个地方!

  这个美女一定就说:‘啊!男女的事情,你做得越多就越长寿,你的寿命就长了。’谁不知长寿长寿,贪这长寿,变成短寿了,没有过一年,就肝脑枯竭了!

  ‘口兼独言’:这时候,这个人口里自己和自己讲话,其实他不是和自己讲话,他是和这个魔鬼讲话。‘听若妖魅’:旁人听著,他就好像妖魅说话似的,其实他不是对自己讲话,他就是对著魔鬼讲话,不过你旁人看不见这个魔鬼。这种的魔鬼我都遇著过。

  我遇著一个人,天天晚间就有一个女人来找他,白天没有。这个女人一来的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听得见这个女人走路的声音,好像穿著高跟鞋似的,一走,喀登喀登的,踩得楼板响,但是旁人只听见这个响,看不见这个人。那么他呢,这个女人一来了,他也不管有人没人,把衣服脱了,就上床乱来一顿,这就是这种的鬼。

  以后,我那边有一个古大神,就是巫医。这个巫医就去到他家里,给他治这种魔病。一治这魔病,这个魔鬼就来了,告诉古大神说:‘好了!你现在不是来给他治病吗?这里这个病人从今天开始就好了。可是,我现在就到你家里去,就要和你来斗斗法!’

  果然,从此之后,就到古大神、古巫医的家里去了,他的哥哥也一天到晚有这个魔鬼来,和他有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啊!这个魔,你说怎么样啊?喔!厉害啰!这个魔真厉害!

  ‘前人未详,多陷王难’:前人也不知道这种情形,所以也多数受王法的限制。‘未及遇刑’:也没来得及拷问、审问,‘先已干死’:已经在狱里干死了,他精、气、神都没有了,所以干巴死了。‘恼乱彼人’:他恼乱这个人的定力,‘以至殂殒’:乃至于到死亡的这种程度上。【注三○】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阿难,你应该先觉悟、先明白这种的道理,‘不入轮回’:如果你能觉悟这种魔的境界,就不会上魔的这个圈套,而到魔王的眷属里边去。‘迷惑不知’:如果你若不觉悟呢?那就毫不客气,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堕无间狱’:一定要堕落到无间地狱去的,一点人情都没有的。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

  ‘阿难当知’:阿难!你应该要知道‘是十种魔’:在前面讲的,想阴所发生的这十种阴魔的境界。‘于末世时’:尤其在这个末法时代,‘在我法中’:就是在我佛法里边,‘出家修道’:或者他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者这个魔王附到人的身上。‘或自现形’:或者他自己现出来自己这个魔王的神通,现出种种的形像,或者现佛身,或者现菩萨身,或者现阿罗汉身,或者啊,现天人的身。这魔王什么身他都可以现的。

  所以‘皆言已成’:他们都说他已经成了什么呢?‘正遍知觉’:正遍知也就是佛。觉,有正知,有遍知。什么叫正知呢?知道心包万法,这是正知;也知道万法唯心,这是遍知。有真正的正知正见,这是佛,叫正遍知。可是这个魔也冒充佛,说他也是正遍知了。

  那么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的时候,佛就叫魔王来,吩咐魔王说:‘你呀,规规矩矩的啦!你以后都要守规矩的,不要不守规矩。’

  魔王说:‘我守规矩?守你的规矩?好!到你末法的时候,我就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往你那饭锅里头屙屎,在你那里边来破坏你的法!’

  释迦牟尼佛听见这话,就忧愁落泪了,说:‘我真是没有办法你呀!你使这个方法是最毒了。’这所谓‘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狮子身上的虫子,它吃狮子身上的肉,这就是表示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魔王最多了。所以我们修道的人,切记要小心!什么叫魔王呢?这魔王就是与人不同的,你看他那个样子魔里魔气的,就是个魔王,他很特别的,这也是魔王的表现。【注三一】

  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

  ‘赞叹淫欲’:怎么能分别出他是魔呢?他不赞叹正修,赞叹淫欲,公开宣布这个淫欲。‘破佛律仪’:他说佛这个戒律都没有用的,不要守佛的戒律,那是给小乘人守的。我们都是大乘菩萨、大乘佛,我们既然已经成佛了,所以不要守戒律了。

  ‘先恶魔师’:前面讲的那些恶魔法师,‘与魔弟子’:和魔王的弟子,‘淫淫相传’:互相宣淫,互相赞叹淫欲说:‘啊!这是最好的、是最妙的一个法门了,真空妙有就在这里头啊!就是这个道理。’

  ‘如是邪精’:像这一类的邪精,哪一类呢?就赞叹淫欲的这个邪魔。‘魅其心腑’:因为有邪魔迷住他的心窍,所以他就贪图淫欲,也就公开宣淫。就是因为魔入他的心窍,被魔魔住了。

  ‘近则九生’:往近来说,就是九生。什么叫一生呢?说人由生到死是一生?不是的。这一百年算一生,这九生就是九百年。‘多逾百世’:往多了说,就超过一百世。多少是一世呢?这一世就是三十年,三十年算一世。那么这一百世就是三千年。那个九生就是九百年,这个百世是三千年。

  ‘令真修行,总为魔眷’:要是往近来说就是九生,这个修道人就会做魔的眷属了;要是往远了来说,就要一百世以后,才做魔的眷属。因为他被魔迷住了,虽然迷住了,都要经过多几个生生世世,这么,时间久一点,他才能正式参加这个魔的眷属。若不够这个时候呢,他的性还没有完全变成魔的那个魔性。你知道魔是什么变的?魔也就是这些个不正当的人去做的。他们不正当就会做魔的,但是没有那么快。那个魔王追他、跟著他、迷他,近就是九生,远就是百世。

  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

  ‘命终之后’:这个等到九生,或者一百世,他命终了之后,‘必为魔民’:必成魔民,他不能做魔王去,因为这魔王就一个。你到哪儿做魔王去?没有那么多。只可以做个魔民,做魔王眷属的老百姓。

  ‘失正遍知’:他失去这正知正见,就变成邪知邪见,他就随著魔王去行事去了。‘堕无间狱’:将来他魔福享尽,寿命终的时候,还要堕无间狱去。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阿难!你现在先不要入涅槃,你要在这世界上替我教化众生的。‘纵得无学’:你现在纵然是得到无学这个果位了。现在阿难证到二果,还没正式得到无学位;可是这种修行的道路,他是明白了,所以他现在是已经可以列到无学的位上了。

  ‘留愿入彼’:你要保留你这种慈悲的愿力,到那个地方去,什么地方呢?‘末法之中’:到将来正法已过,像法已转,末法的时候,‘起大慈悲’:你要发大慈悲心。阿难发大慈悲心干什么呢?‘救度正心’:救度一切正心的众生。

  ‘深信众生,令不著魔’:你要度众生,令众生深信你,使令他们不被魔王所迷,不让魔王得其方便。‘得正知见’:你令这一切末法的众生,就是你、我现在这些众生,不是旁人,自己要警惕自己,自己要有正知正见。

  ‘我今度汝’:释迦牟尼佛说,我现在度你阿难‘已出生死’:你把这生死已经了了。现在你证到二果,将来证四果阿罗汉,你也都明白了,你的生死可以说是了了。

  ‘汝遵佛语’:你现在听佛的话,佛吩咐你做什么事情,你不要忘了,你要遵秉佛所吩咐你的语言,‘名报佛恩’:这就是报佛的深恩了。

  什么是报佛恩哪?你只要听佛的话,就是报佛恩了。我们现在想报佛恩,也就是听佛的话。阿难报佛恩,阿难要听话;我们报佛恩,我们也要听话。我们听释迦牟尼佛的话,听法师讲经、讲这个道理,你们也要听话。所以最初我对某个弟子说:‘你要听话。’现在都要听佛的话。我不是佛,但是我也要听佛的话,你也要听佛的话,我们千万不要不听佛的话!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阿难,像上边所说,这十种禅那静虑的功夫现境,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用功用到这种境界上了。‘皆是想阴用心交互’:这种的境界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都是从五阴里边的想阴而变化逼拶出来的。你用功用到极点了,就有这种的现境。有这种的现境,你不要认贼作子,不要被这种境界所转。

  在这个时候,这是用心交互,在坐禅的时候叫用心。你用心,在想阴里头这种阴和你用功这种功夫的力量,互相交战、作战,就好像打仗似的。

  这一打仗,如果你的定力胜了,把想阴就打败了;想阴若胜了,你的功夫若不存在了,散失了,没有定力了,你就著到魔的境界上了,‘故现斯事’:所以就有这种的事情现出来。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众生顽迷’:就说众生有一种执著心,顽固不化,愚痴无智。‘不自忖量’:不自己给自己想一想,不自己量度一下自己,‘逢此因缘’:遇到这种魔的境界来了,‘迷不自识’:最要紧的要迷不自识,要是你能识了,就不被境界转。

  识就是认识,认识就是觉悟,觉悟就是不迷。所以你若是明白了就不迷,你不明白就迷了。迷就是不认识,不认识反而怎么样呢?

  ‘谓言登圣’:就说,‘哦!你知道吗?我现在已经成了佛了。我这成佛非常容易的,连两块豆腐那么多钱都不需要用,我就成了佛,你看这太容易了!’自己就说自己成佛了,又说自己得道了,又说自己开悟了,又说自己破本参了。本参,就是他参的那个话头,他说他明白那个话头了。

  好像今天来的这个美国人,和前几天那个‘美国的六祖’是一样的。既是一样,所以他佛也不拜,塔也不礼。前边不讲过不礼塔庙?他也不拜佛,也不听法,在这儿吃饭,完了就走了。你说为什么他走呢?就是那个魔牵著他走了。学得周身魔气,想在这地方再多停留一分钟,他心里都觉得不舒服,所以吃饱饭就跑了!就是这一个样的,你这要认识他!他的意思就是他已经成佛了,所以不要拜佛的。

  ‘大妄语成’,‘堕无间狱’:将来是要堕无间地狱的。你别看这暂时暂时的,这少则九生,多则百世,他就做魔的眷属了。

  为什么他不听佛法?就因为他有一股魔气在身上。他想要听,可是周身都不安乐,在这地方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本来我对你们每一个人都讲过,你们都要注意的,以后到任何的庙上,或者佛堂,一定要遵守人家庙上的规矩,看大家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自己到那地方,好像人家拜佛,我在那儿一站,这是最不好看的一件事;并且这个样子,是到处学不到佛法的。学佛法一定要卑躬折节,谦恭下气的,要这样子。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汝等必须’:汝等是谁呢?就是阿难和所有在会的大菩萨、大阿罗汉、大比丘僧与大富长者等,这一切的人。佛都吩咐了,你们必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将如来语’:将我——如来所说的话,‘于我灭后’:在我灭度之后,‘传示末法’:你们切记要相续不断地,传示给末法的众生啊!‘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普遍地令一切众生,明白我所说《楞严经》的道理,这五十种的阴魔,色魔、受魔和想魔,前边我所说这个道理,你都要宣传给他们,令他们听著。

  ‘无令天魔’:不要使令这个天魔‘得其方便’:这个天魔你要是给他机会,令他们得便了,那就不得了了。你要‘保持覆护’:又要保持这个佛法,又要拥护佛法,‘成无上道’:你才能成就无上的道果。

◎五十阴魔之行阴十魔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

  ‘阿难,彼善男子’:阿难,彼善男子,哪一个善男子呢?就是修反闻闻自性,修楞严大定的这个人。这个人是谁呢?谁修就是谁,没有一定的名字,没有专利权。你修就是你,我修就是我,他修就是他。任何人都有份,任何人都没有份;你若修就有份,你若不修就没有份,所以这是很平等的、很公平的。

  这个善男子‘修三摩地’:修就是修行,用功去修行——坐禅,不是一天到晚尽吃饭不修行,要修行——坐禅、听经。坐禅,就是打坐;听经,就是要学佛法,这就是修行。三摩地,这是修行什么?就是修行定力。怎么修定力呢?你就要打坐,你要坐禅。

  由戒生定,先就要持戒,所以你们现在都要受戒了;由戒才能生定,先要有了戒,你守住戒,没有邪淫的行为,男人也规规矩矩地守规矩,女人也规规矩矩地守规矩。就像那个关帝公似的,他生不二色,一生就一个太太,他不接近第二个女人。所以你看他脸红红的这个样子,那就是他有浩然正气。

  现在你们受戒了,我要先告诉你们,只可以自己夫妇间有这种性 行为。如果在外边去胡闹,是不可以的;不可以东去胡闹,西去胡闹的。我讲这胡闹,你们懂不懂啊?你慢慢就明白了。不要不守规矩,要守规矩,做事要光明正大,这才有定力。你要先受了戒,然后再修定,修定就有定力,有定力才能有慧力!

  现在为什么有魔了?就因为你有点定力,可是慧力不够,所以就发生一种魔障。你若定力功夫深,就把这个魔打退了。【注三二】

  ‘想阴尽者’:这色、受、想、行、识五阴中的想阴没有了,破了。你用心交互,把这个想阴给战胜了。想阴既然破了,‘是人平常梦想消灭’:这个人就得著一种境界。什么境界呢?不是不吃饭的境界,也不是不睡觉的境界。怎么呢?睡觉可是睡觉,吃饭可是吃饭,可是没有梦了,这个人梦想消灭,不作梦了。

  所以孔子不是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他说:‘啊!我老得很了,我现在衰老了,很久我也没有梦见周公了。’周公,就是周朝保护成王的那个周公。为什么他没有梦?他也是那时候大约想阴破一点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就没有梦了。不过他不知道这是想阴破了。他就说:‘噢!我怎么没有梦了呢?我怎么不作梦了呢?噢!是老啰!’这个大约孔子也有修身的功夫,他想阴大约也没有了,但是他自己不明白,所以他说他老了,没有梦了。想阴破了,这梦就消灭了。

  ‘寤寐恒一’:寤,就是醒著;寐,就是睡著了。古文上你读过那个‘郑伯克段于鄢’,不是讲‘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那个庄公就是他妈妈本来在睡觉,她睡醒了,这个小孩子就生了。生出来,她也醒了,所以叫寤生。

  寤寐恒一,醒著的时候,和睡觉一个样;睡觉的时候,又像醒著的时候一个样,这叫寤寐恒一。为什么呢?他不颠倒了,没有梦想了。这就是因为你想阴破了,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才能得到这种涅槃的境界。你想阴如果不破,你这个颠倒不会没有的,所以这个地方应该要注意。

  我们研究佛法,《楞严经》这五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那个六结,六结你怎么样解呢?你若知道,可以解的;你若不知道,你总也解不开,那个结就把你绑住了,把你捆住了。捆住你,你就不自由的;你若解开,就得到自由了。

  ‘觉明虚静’:觉明虚静这个时候,寤寐恒一,他也睡著,也醒著,醒著和睡著了是一样。这个是什么境界呢?根本他就睡得很少,很轻很轻的,就这么一闭眼晴,唉!他的神就养足了。不是像这些个人,一天到晚由早晨睡到晚间,晚间又睡到早上,总睡不够!他为什么睡不够?他那个想阴没有破,所以他昏沉就重;想阴破了,那个人清清醒醒、明明白白的。寤寐恒一,醒著和睡著一样的;睡著和醒,又是一样的,没有分别。所以他睡著了,你说话他会听见的。

  这种的境界是很微妙的。你不要以为他睡著了就骂他,他也知道的;你说他不好,他知道的,不过他不向你说穿了。啊!你看这种境界多妙啊!所以为什么天上的人也不吃东西,也不睡觉?因为有的天人是常常清醒的。

  ‘犹如晴空’:这种觉明虚静的情形,像什么似的呢?就像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那个晴空,太阳光明照耀万里,‘无复粗重’:把粗重的这种情形都没有了,与‘前尘影事’:前边这个尘影、一切的事都没有了。

  ‘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他看这一切世间的山河大地,就好像镜子照物似的,照的时候他那个心有了;物过去了,就没有了,不留痕迹,就像一面光明镜似的。

  ‘来无所粘’:什么境界来了,也不会著住到这个境界上。无所粘,就是不执著。‘过无踪迹’:去了就没有了。这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三心不可得,所以来无所粘,去无踪迹。

  这种‘虚受照应’的情形,‘了罔陈习’:把那以前的那些个习气都没有了。陈是陈旧,习是习气,罔是没有了,了也是空了。把以前这些个习气,那些旧习气、臭习气、恶习气、坏习气,都没有了。啊!你看,有的人一说话就很臭,那是臭习气;有的人一说话很坏的,那是坏习气;有的人哪,贡高我慢。总而言之,这个习气太多了。所以这些个习气都没有了,这叫了罔陈习。

  ‘惟一精真’:惟一的是什么呢?就是精真的这种念。这个念是什么呢?就是第八识,这个惟一精真就是第八识。这个时候,把前六识、七识,都没有了。到了这个地方,就到第八识,这一转就是佛的大圆镜智。所以现在到这个地方,他还没有转哪,这是惟一精真。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生灭根元’:生灭的根元,就是生死的根元。生死的根元是什么呢?就是第七识和第六识这种微细的动相。‘从此披露’:因为前面想阴破了,现在到这个行阴,所以说从此披露,从此就露出了。

  ‘见诸十方’,‘十二众生’:从卵生乃至于非无想,这十二类的众生,‘毕殚其类’:每一类众生的这个道理,他都穷尽了。这个‘殚’字当‘尽’字讲,已穷尽了,完毕了。

  ‘虽未通其’:虽然没有得到,没有通其‘各命由绪’:每一个人的生命由绪——由,他的来由;绪,他的头绪——没有完全清楚。‘见同生基’:可是见到这十二类众生,生的这种根元。这种根元像什么呢?‘犹如野马’:像野马。

  什么叫野马?这个野马就是阳焰。什么又叫阳焰呢?就是春天时,从远处看,那个地方好像有水;到了近前,它又没有水。这个在《庄子》叫野马,在这《楞严经》上,它叫阳焰。这是春天那股地的蒸气。每逢地下有这股蒸气的地方,风水都不错。所以在佛经上又叫阳焰,野马就是那个东西。

  ‘熠熠清扰’:熠熠,就是有少少的光,而不清楚的这种景象。清扰,就是扰乱的这种境界不太大。‘为浮根尘,究竟枢穴’:这也是一种浮根尘的究竟枢穴。浮根六尘,言其眼、耳、鼻、舌、身、意,这都是浮根,不是很实在的。

  枢,就是安置门那个地方的一个门钮,又叫门轴。穴,就是安装门轴的那个地方,这个门就可以开关。现在是用门交——两片铁的这东西;中国古来的门就有门枢。枢就是门后边的那个枢钮,穴就是那个地方的一个窟窿。那么这也就是浮根尘的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这种情形就是叫行阴的区宇。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若此清扰’:就是说熠熠清扰这种的样子,‘熠熠元性’:有小小的光明这个样子、这种的性质。‘性入元澄’:那么这种性质久了,它就入元澄,就澄清了。‘一澄元习,如波澜灭’:既然澄清了,就把本来那一种的性现出来了,这种习气也都没有了。把本来这种清净的性现出来,习气没有了,就好像那个波澜灭了。

  这个想阴就好像瀑流似的,前边不是比方它是瀑流吗?那么现在又说是波澜,波澜也就是瀑流,这个水流得很急的。这个波澜灭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化为澄水’:化为澄清的水了。澄清的水,‘名行阴尽’:这个行阴,好像水上的细波浪似的。想阴就好像瀑流,清流急湍,流得很急的那个水;行阴就是微细的波浪;到识阴上,就如水无波,那水上没有波了,所以化为澄水,澄水就没有波浪了,这个景象就叫行阴尽了。

  ‘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这个人就能超越众生浊这种境界。‘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到这个时候还有妄想,可是这个妄想就不怎么样显著了。有幽隐不容易看得见、不容易觉察得到的这种妄想,很微细的。以这个微细微细的相,做为行阴的根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这个得到正知,‘奢摩他中’:在这个寂照里边,寂照也就是定中,在这个定里边的‘诸善男子’:这一切的善男子,‘凝明正心’:凝是凝结,凝结这个明,也就是由定中,发出这种光明的正心。

  ‘十类天魔’:因为他有这个凝明正心,所以那十类的天魔也‘不得其便’:他没有法子来扰乱这个修道的人了。‘方得精研’:所以他就得到这种机会,来精研他这定力。‘穷生类本’:把这十二类众生的根本都穷尽了。

  ‘于本类中生元露者’:于每一类的里边,众生的这种根元,他都披露出来了。‘观彼幽清’:他又观察一切众生这种幽清、很难见得到的这种境界,‘圆扰动元’:圆扰动元就是在七识里边,有这么一种微细的动相,这叫圆扰动元。

  ‘于圆元中,起计度者’:在这个圆满的本来自性里边,忽然间也就生了一种变化,他起了一种计度(读‘堕’音)。计就是算计,度就是度量。‘是人坠入,二无因论’:这个人就会堕入这两种的无因论里边。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这两种的无因论,第一种,是他看见人本来没有因,就做人的。‘何以故’:什么缘故呢?‘是人既得,生机全破’:这个人把想阴断了,这叫生机全破。这个行阴犹如细浪,那么在他破了想阴之后,此叫生机全破。生什么机呢?就是生这个妄想的机会全破了,没有妄想了。为什么前边说破了想阴,就没有梦了呢?也就因为他生妄想的这个机破了。

  ‘乘于眼根,八百功德’:他用这个眼根的八百功德。每一根不是有一千二百功德吗?这眼根因为不全,所以就只有八百功德。那么他用这个眼根的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因为他想阴破了,就可以见到八万劫以内的事情。见八万劫以内所有众生‘业流湾环’:在众生造业的这个流,这个湾环里边。

  业流湾环,也就是在世界上的这个业,就比方一个流,一个海似的。那么在这个湾环里边,‘死此生彼’:在这个地方死了,又生到那个地方。‘只见众生,轮回其处’:他就只看见众生,在这八万大劫以内轮回,死此生彼,死彼生此,这样互相轮回于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在这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呢,他就不知道了。

  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便作是解’:他就做这么一种的见解。因为他看不见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所以他就做了一种的判断。怎么判断呢?他说‘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啊!这所有十方的一切众生,‘八万劫来’:在八万大劫以来,‘无因自有’:他们也都是没有什么因缘,就自己生出来的,自己就有了。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此计度’:由此他就旁计,向旁边计度,‘亡正遍知’:把这个正知、遍知都亡失了。‘堕落外道’:就会堕落到外道里边去,‘惑菩提性’:对这个菩提心性,他迷惑了。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二者’:第二种是什么呢?‘是人见末无因’:第一种是见本无因,这种是见末没有因。‘何以故’:什么缘故呢?‘是人于生’:这个人于所有一切的众生,‘既见其根’:看见他们的根本,‘知人生人’:他就自己好像开了悟似的,好像生了一个大智慧,他知道了。知道什么呢?哦!这个人,生生世世都是做人,人总是生做人。‘悟鸟生鸟’:他说鸟,生生世世都是做鸟的;人,生生世世都是做人。【注三三】

  ‘乌从来黑’:乌鸦从来就是黑色的,也不需要用墨染,它就是黑色的。‘鹄从来白’:鹄鸟生来就是白色的。‘人天本竖’:人和天上的人都站著走,都竖起来走路的。‘畜生本横’:畜生是横行的,就四条腿趴著在地上走,这都有一定的。‘白非洗成’:这个白不是洗了,才变成白色的。‘黑非染造’:这黑色的——好像乌鸦是黑色的——不是用颜色把它染黑的;鹄这白色也不是你洗了,然后它才变成白色的。‘从八万劫无复改移’:在八万大劫以内,这都没有改的,不改变的。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今尽此形’:这个人能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所以他说现在尽这个身形,‘亦复如是’:也就像在这个八万大劫以内的众生一样,没有一个来源。‘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他说,我本来也没有看见菩提是什么样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既然在八万大劫以内,我都没看见菩提是个什么形相,我怎么可以更有成菩提的这种事情呢?‘当知今日,一切物象’:他说应该知道这一切的物象,‘皆本无因’:完全是没有一种因缘,就生出来的。其实他只知道观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而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他不知道。

  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来这个庙上出家,佛不在庙上,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外边去了。这一切的阿罗汉一看,这个老人大约有八十多岁了,也鸡皮鹤发,行步龙钟的这么样子。

  凡是来出家的人,这一切大阿罗汉,都要查一查他的前因后果。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他也没有做过,于是乎,这些个大阿罗汉说:‘你不能出家的,你因为没有种善根。’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屡世种菩提,你不要以为很容易就出家了,要生生世世都种菩提的善根,才能出家的。那么阿罗汉对这个老人说,现在你虽想要出家,但是你没有善根,所以不能收你出家,你还是走吧!

  这个老年人一听,他没有善根不能出家,于是乎就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就走了。走了一想,自己这个命运也不好,这么大年纪想要出家,佛的弟子也不收。于是乎就想:‘我自杀去好了,或者上吊,或者跳河,不要活著了!’他这一念的诚啊,感动释迦牟尼佛回来了,佛就问他说:‘你哭什么?’

  他说:‘我啊!想去跟释迦牟尼佛出家,佛没有在庙上,佛的弟子说,我在八万大劫以内,都没有种过善根,一点好事都没做过,所以就不收我出家。因为这个,我想活著也没有兴趣了,莫如死了好。所以我就很悲哀的。’

  释迦牟尼佛说:‘哦!那你不要哭了,我许可你出家,我帮忙你出家。你回来吧!’于是乎这个老年人就跟著佛回来,佛就许可他出家了。

  这一切的弟子就生了怀疑了,说:‘这很奇怪的,佛收弟子都要有善根的,这个老年人,他根本就没有善根,佛怎么收他呢?’就请问佛为什么收他出家。

  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这一切的弟子说:‘你们这些阿罗汉,只能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你们就都不知道了。这个老年人在八万大劫以外,是一个到山上去斩柴的人。有一天他遇到一只老虎,看见老虎,他就跑到树上去了,老虎就咬这棵树,要把树咬断好吃他。正在这棵树要断的时候,他著急了,就念了一声“南无佛”,老虎也就走了,不咬树了。于是乎等老虎走远了,他就下来回家去,没有被这虎吃了。所以他现在出家,就是在八万大劫以外,他念这一声“南无佛”的善根种子,现在应该发芽结果了,所以他就来出家修道了。’释迦牟尼佛这样一说,这一切的弟子才解除了这个疑惑。

  所以前边那个修定的人说,‘一切物象,皆本无因’,就因为他不知道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由于这么的想,他亡失正遍知这种的知见。‘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就会堕落到外道,对菩提性就不明白了。

  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是则名为,第一外道’:这个就是第一种的外道,‘立无因论’:他所立的是无因论,他说,什么事情都没有一个来源。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阿难,是三摩中’:阿难,在这个定中,修定力的‘诸善男子’:一切的善男子,‘凝明正心’:他这种由定而生出一种智慧的正心。‘魔不得便’:现在魔王没有法术可以扰乱他的定力了。可是他在自己这个行阴里头,有的时候就生出来一种变化,就会堕入一种邪知邪见里边去。这是所谓自心魔——由自心生出来的这种魔。

  ‘穷生类本’:他穷尽众生种类的根本,‘观彼幽清’:他观察这一切众生最幽清这种根本的性,‘常扰动元’:在这种清幽,它也有一种常扰动相——这微细的动相。‘于圆常中’:在这个微细动相、这个圆常的里边,‘起计度者’:他就生出一种邪见,一种妄度。‘是人坠入’:这个人就会坠入‘四遍常论’:四种遍常的知见、遍常的论议里边。这四种的遍常论议是什么呢?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一者是人’:第一种,他这个人生出来一种邪知邪见,他就‘穷心境性’:他研究穷尽了心和境这两种的性。‘二处无因’:这两处都没有一个根本,没有什么来源,也没有一个种子。

  ‘修习能知’:由修习这个定力他能知道,‘二万劫中’:能知道两万劫里边的‘十方众生所有生灭’:这十方所有一切众生的生灭,他都知道。‘咸皆循环’:都是这么循环无端的,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都是循环的。‘不曾散失’:在这个循环的时候,也没有散失过。

  ‘计以为常’:因为没有散夫,所以他就说:‘哦!这是常的,这是不会改变的。’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二者是人’:第二种的道理是什么呢?这个人‘穷四大元’:他研究穷尽地、水、火、风这四大的根元。‘四性常住’:他说地、水、火、风这四种的性,都常住不坏的。实际上,这地、水、火、风都是由众生的妄想造成的,它没有体性。那么,没有体性,它怎么会常住的呢?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修习能知’:他因为修习,能知道‘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他说这个生灭的体性是常恒的,是不变的,没有散失过。

  ‘计以为常’:所以他说:‘哦!这是恒常不变的了。’这是第二种。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三者是人’:第三种,这个人‘穷尽六根’:他研究穷尽这六根,六根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根这个意识。‘末那、执受’:和这个末那识,末那识在前边提到,叫染污,就是那个染污识。‘心意识中’:在这个心意识的里边,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个里边,‘本元由处性常恒故’:本来元由的那个处所,它的本性是常恒不变的。

  ‘修习能知’:他因为用功,用这个反闻闻自性修行的功夫,他能知道‘八万劫中,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这么循环轮回,来回来回的,生了死,死了生,不曾散失,本来是常住不变的。‘穷不失性’:他研究这个不失的本性,‘计以为常’:他说这是恒常不变的。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四者是人’:第四种,这个人‘既尽想元’:他这个想阴破了,‘生理更无’:他在想阴破了的时候,生妄想这种的理也没有了,这个念头也有定力了,也凝明正心了,没有再生妄想的这种情形了。

  ‘流止运转’:在他这个行阴流止运转的时候,‘生灭想心,今已永灭’:这个生灭的想心,现在已经灭了,不打妄想了。‘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在这个理论里边,自然就成了一个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因为这样子用心来度量,也就认为是恒常不变的。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因为他计度这四种的遍常论,所以就失去正遍知这种的智慧,堕落到外道的理论里去了。他因为跑到这个外道的理论上去,所以对于菩提性,他也就不明白了,就生出一种迷惑。

  ‘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这个名字就叫第二种的外道,他所立的是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在这个定里边,这一切修行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因为坚固他的定力,而得到这种正心,所以魔就不能有机会来障碍他,但是他自己会生出来自心的魔。

  ‘穷生类本’:他研究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彼幽清’:观察这种幽隐清净的根性,‘常扰动元’:在这时候,修到这个程度上,就是行阴有一种微细的动相。

  ‘于自他中,起计度者’:在这个自他里边,生出来一种计度,‘是人坠入,四颠倒见’:这个人生这种的妄想,发这种的自心魔,就会堕落四种的颠倒见里边。这四种颠倒见就是又说是常,又说是无常;又说亦生亦灭,亦常亦无常,亦动亦静,亦垢亦净,亦生亦死。他这都是说两边的话,这么来回,没有决定辞,都是两头堵,这么样也好,那么样也好,没有决定辞。‘一分无常,一分常论’:或者他说这是无常,又说是有常,这样子颠倒,来回没有一定,把人都搞乱了。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一者是人’:第一种的理论,他说什么呢?这个修道的人‘观妙明心’:观看他这个妙明心,‘遍十方界’:这个心遍满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他以为这个湛然清净,是究竟的一个神我。

  ‘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因为他看见自己这个心遍十方界,他以为是个神我,从这儿他就计度,他说我这个心遍满十方,‘凝明不动’:在那儿如如不动,又有定力,又有智慧,这个定慧圆明,定慧都不动了。

  ‘一切众生’:所有十方一切众生‘于我心中’:因为我这个心遍满十方,所以这一切众生都在我的心里头。‘自生自死’:啊!这个众生在我心里,又生了,又死了,死了又生。

  ‘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可是我这个心性是不生灭的,遍满十方界,所以这就是一个常,我这个心性是个常的。‘彼生灭者,真无常性’:众生在他心里又生又死,又死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一种接连不断,不断接连的性质是无常性。因为他又生又死,又死又生,这是无常的;我这个心是个常,我这个心遍满十方,这是常住不变的。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二者是人’:第二种,这个人‘不观其心’:他不向心里头观。前边他是看自己的心遍满十方,现在他‘遍观十方,恒沙国土’:他看外边这恒沙国土,‘见劫坏处’:他看见某一个国土上,这个劫够了。成、住、坏、空,这个劫到坏的时候了,‘名为究竟无常种性’:说这个究竟是无常的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他看那个劫没有坏的地方,就说这是究竟常,这是一个常。所以有一个无常,有一个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三者是人’:第三种颠倒的论,就是这个人‘别观我心’:他分别来观察自己的心。‘精细微密’:精,精而又精;细,很仔细的;微,很微妙的那个地方;密,觉察不到的地方。这个精微细密,都是行阴的样子。‘犹如微尘,流转十方’:这一些个好像微细波浪的这种尘境,就好像微尘一样,流转到十方。‘性无移改’:这种的流转性没有移改,不会变的。‘能令此身,即生即灭’:能使令这个身,又生又灭,又灭又生。

  ‘其不坏性,名我性常’:这一种流动性不坏。这个不坏的性,是我自性的一个常性。‘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这个又死又生,又生又死,一切的死生从我这个常性流出,这个叫无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第四种,这个人修行,他知道想阴已经尽了,觉察到行阴这个细流了。‘行阴常流’:现在行阴这个微细的流,好像波浪的流似的,‘计为常性’:他因为现在看它没有改变,就说:‘哦!这是个常的,是个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前边那个色阴、受阴、想阴等,现在已经没有了,‘名无常性’:没有了,所以这是无常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这样想。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由前边这四种不正确的理论来计度,他说这一分就是无常,那一分就是有常。‘堕落外道’:因为这个颠倒的论议,他自己已经对这个理论不清楚了,所以就堕落变成外道的知见,外道的思想,外道这种理论。‘惑菩提性’:所以就迷惑这菩提的正性了。‘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这个名字就是第三种颠倒论议的外道,一分常论,一分无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在修反闻闻自性、耳根圆通这种定的里边,所有一切的善男子,‘坚凝正心’:他的色阴、受阴、想阴这三种的阴都破了,这时候他定力坚固,有一种正心,‘魔不得便’:所以天魔外道不得其便。因为在色、受二阴的时候,天魔都可以扰乱他的心性,到了想阴,天魔就不能直接扰乱他的心性,而要附到其他人的身上,来扰乱这个修定人的定力。现在到这个行阴上,魔就是附到其他人的身上,也不能来扰乱他这个定力了,所以这叫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穷生类本’:他穷尽十二类众生的本源,‘观彼幽清’:观察众生最幽隐清净的这种性,‘常扰动元’:那么,在行阴这种微细的动相里边,‘于分位中’:这分位有四种,在后边会讲的。于分位中,‘生计度者’:他就生出一种计度,计度就是想一想,想一想怎么样呢?‘是人坠入,四有边论’:他这一想就生出一种妄计,妄计有边。妄计四有边论,这是外道的四种论。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这四种的分位,第一种就是三际的分位。什么叫三际呢?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这叫三际。‘三际求心心不有’,要在三际求这个心,是没有的。因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为什么呢?你说这个过去,什么是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既然已经过去了,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现在的迁流不停。你说这个是现在,哦!这个又过去了;你又说这个是现在,这个又过去了。现在不停,那么你现在心在什么地方?未来心,这未来的还没有来呢!没有来的也是没有呀!所以这‘三际求心心不有’,心没有了;‘心不有处妄原无’,心既然都没有了,哪个地方还有个妄想呢?

  你若会得这种的道理,根本就没有;在如来藏性上,什么也没有的。所以,现在不过是这修道的人,生出一种执著。什么执著呢?计有计无,他不是说有,就是说无,所谓有边论、无边论。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这个人在心里就算计了,算计什么呢?在行阴这个情形上,他算计这十二类众生的本元,‘流用不息’:他说这个本元流用不息,不停止。这个流用不息也就是行阴的表现。

  ‘计过未者,名为有边’:在这个时候他就计算了,说过去和未来这两种——过去际、未来际,过去有边,未来也有边,他说这是有边。他这种的论,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根本就没有这个道理。过去、未来怎么就有边呢?没有边的。他就认为有边了。

  他以他这种的妄计、妄执,就计说这是有边。这个脑筋不清楚的人,也就是没有智慧的这个人,他修道修到想阴破了,行阴上他就迷失正路了;迷失正路,所以就计有计无。

  ‘计相续心’:他说这个现在心,现在现在的相续不断。相续不断,就‘名为无边’:因为它不断,就无量无边,没有边际。它不断,这叫无边。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第二个分位是什么呢?是见闻的分位。他以这个能见、能闻的,做一个边;不能见闻的,又是一边。所以又落两边了,两边都不是中道。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他一静坐,这种定力一观察,可以观察到八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则见众生’:他就看见这所有的十二类众生,在‘八万劫前,寂无闻见’:在八万大劫以内,他看得清清楚楚的,看见众生头出头没,看见众生生生死死。可是超过八万大劫,他就看不见了,就不见不闻了。

  ‘无闻见处’:在不见不闻的时候,在这个看不见的地方,‘名为无边’:他就给它起个名字,说这就叫无边,没有边了。‘有众生处’:在能看见有众生的这个地方,‘名为有边’:他就说这就是有边。这是又落于二边了,他又著到著无、著有上。著无,就落到空上;著有,就落到色上。这一个著空,一个著色,所以都不合乎中道。因为这样子,所以佛批评他是外道。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第三种的分位,就是彼我的分位。彼,就是众生;我,就是修道这个人他自己的一种执著。他又生了一种妄计、妄执,他说:‘我觉得自己有这一种遍知的智慧。’什么叫遍知呢?遍知就是无所不知,所以这其中就得到一个无边性。他说,‘彼一切人现我知中’:彼一切的众生,都在我这个智慧里头包括著。

  ‘我曾不知’:我可是不知道‘彼之知性’:我不知道众生他那个知性,‘名彼不得无之心’:这个就叫众生没有得到这无边的心,他自己得到这无边的心了。因为他不知道彼那个知性,所以他说对方不得这个无边之心了,没有这个无边的智慧。‘但有边性’:只是在有边的那一个地方,叫有边性。这是彼我的分位。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第四种的分位是什么呢?就是生灭,以生灭为分位。他研究行阴,研究到极点,研究空了。‘以其所见’:以他所研究的这种见解,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路筹度’:因为是在他心里研究的,所以说心路筹度。他就这么想了,这也就是一个计。筹度什么呢?

  ‘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他又生出一种妄计、妄执来了。他说,所有十二类的众生,在一个身里边,就有一半是生,一半是灭。那么众生是这样子的,‘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乃至于一切世界,一切所有都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一半就在有边,一半就在无边。那个生就是在有边,那个灭就是在无边。他又这么样算计,越跑越远了。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由此计度’:由前边这四种的计度,计度什么?计度‘有边无边’:不是有边,就是无边;不是无边,又是有边,就这样来回跑。总而言之,他不住到中道上,一个太过,一个就是不及;一个跑得很远,一个还没有迈步呢!‘堕落外道’:所以就堕落到外道里边。

  这个外道为什么叫外道呢?他就是一个太过,一个不及;太过也不是中道,不及又不是中道。修行就要修中道,佛就讲中道了义,不落于空,又不落于有。你若偏到空上,或偏到有上,这都落于二边了。现在这都是二边,所以叫外道。‘惑菩提性’:他就对于菩提真性不认识了,迷惑了。

  ‘是则名为第四外道’:这个就给它取名字叫第四种的外道,‘立有边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者,在三摩地这个定中,一切的善男子。因为在这个定里边,不是一个人修这个定,是很多很多人都修这个定,所以就说诸善男子。

  ‘坚凝正心’:他那个坚固而有一种智慧定力、定慧平等、定慧均持的正心,‘魔不得便’:这个魔就没有法子他了,就无隙可乘,没有方法可以来扰乱他了。可是外魔不扰,内魔又生。什么魔呢?就是他自心的魔就生出一种变化。

  他‘穷生类本’:穷尽了这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彼幽清’:观看他最初的那个清净的性,‘常扰动元’:这个时候,在行阴就有这一种微细的动相,所以这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在这个知见的里边,他生出一种计度的心来。不生这个心,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一生心,一动念,就发生毛病了。所谓:

  开口便错,

  举念即乖。

  你动一个念,打一个妄想,就生出一种毛病。【注三四】

  ‘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的‘遍计虚论’:遍计就是遍计执性,他生出来一种遍计执性。以前我不是讲过遍计执性?这就是一种妄执,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就执著是这么回事,这叫遍计执性。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一者是人’:谁呢?就是将入迷途这个人。他‘观变化元’:观行阴变化这种的元,‘见迁流处’:见行阴迁流的那个地方,‘名之为变’:他因为看见它迁流了,所以他就说那是变。

  ‘见相续处,名之为恒’:他看见行阴相续不断的这个地方,他就说是常。这恒就是恒常不变的,前边那个变就是不常,这个恒就是个常。

  ‘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他又在这个行阴,看见他所见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什么呢?就是那个微细的动相,他说就是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在这个行阴,那种微细的动相,他看不见了,这就名之为灭。这也就是在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他看见了,他说这是生;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他看不见了,他就说这是灭了。这和前边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相续之因’:相续不断的这种因,‘性不断处’:这因性不断的地方,他就‘名之为增’:他说这不断,就是增。这也都是属于行阴的情形,他所看得见的。

  ‘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在相续中间,会有一个离的处所,他说这就是减。就好像二十五圣各述圆通,其中说到鼻子呼吸气,呼出去,吸进来,这中间有个交处,那就是这个离处。名之为减,他说这就是个减。

  根本你不要追究它这个理,这是他自己命的名,他自己所见的,根本就没有理的。你不要在这里边来追究理由,他就是这样讲,拿不是当理说,这就叫横不讲道理。告诉你,外道所以就是外道,他讲的都是没有理由的。

  ‘各各生处,名之为有’:各各,他看见行阴的各各生处,他就说这是有。‘互互亡处’:那么互相又有亡的地方,又有没有的地方,他就‘名之为无’:他说这个就是没有,这就是四种颠倒的倒论。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你若用这个理来观察,他这种的论议都是不对的,他用心都是用错了。

  ‘有求法人’:那么在这时候,若有人来求法,向他请开示、问法,‘来问其义’:来请他开示开示佛教的道理。‘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他就告诉这个人说:‘我也生,我也灭;我也有,我也无;我也增,我也减。’他就这么样子同你讲。

  ‘于一切时,皆乱其语’:在任何的时候,他说话都是两头来堵,不是说有,就是说无;不是说空,就是说色。就说这两种,他就找不著中道。

  所以‘令彼前人遗失章句’:彼,就是在他前面求法的人。那个人想问什么,都忘了,遗失了,被他这么一乱讲,讲得本来的问题都忘了,本来想请他开示的道理都忘了。你说,这样来开示人,人家本来想要明白,他却把人弄得糊里八涂,蒙头转向的,东西南北都找不著了,不知道怎么样是对的,所以忘失章句。不单忘了想要说的话,而且连本有的清净心和智慧都没有了,昏了。这不单是自己颠倒,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家也颠倒。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这个就是因为他只知道无了,所以就乱讲。无论是有,他也说‘无’;无,他也说‘无’。你问他什么,他就‘无’;你再问他什么,他还是‘无’。无、无、无,就是说这一个字,第二个字他不讲。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他观察自己的心,‘互互无处’:在这十二类的众生里边,他觉得行阴这个心,互相都没有;在他看见这个没有的地方,他就‘因无得证’:他觉得因这个‘无’字,他得到智慧了。其实他不明白,这就叫矫枉过正,根本没有道理的。他自己就执著这是无,互互都无,互互无处,他就觉得他开悟了。开什么悟?悟这个‘无’字了。

  ‘有人来问’:譬如有人来请问法,一看他是个老修行,一天到晚也不讲话,在那个地方闭目养神,甚至也不吃饭,就吃点香蕉之类的。一般人以为这是个世间的圣僧了,于是乎就来向他问法,他也就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这么就答了,‘惟答一字’:就答一个字,这一个字就是一字禅。这一般人也不明白他说的道理是什么道理,所以就给它取名叫‘一字禅’。无论你问他什么道理,‘但言其无’:他就‘无’。

  你再问他:‘我怎么样修行?’

  ‘无。’

  ‘我念佛不念佛?’

  ‘无。’

  ‘我持律受戒好不好呀?’

  ‘无。’

  什么都是‘无’。啊!他这个‘无’字,这一套‘无’,把你弄得也蒙头转向的,东西南北也找不著了,也就是遗失章句了。你也不知道,尽想:‘他说的无,什么道理呢?什么无?无什么呢?’于是就周围找,也找不著东西。啊!真是无了。

  ‘除无之余,无所言说’:无论你再问他一个问题、十个问题、百个问题、千个问题、万个问题,他都是一字‘无’,就答你一个‘无’字。所以你这个问的人,就想:‘啊!他讲的这个禅理太高了,我们都不明白了。’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三者是人’:这是第三种矫乱的颠倒,矫乱的虚论。这个人‘谛观其心’:他也观看自己的心,看这十二类的众生,‘各各有处’:各各都有生有死的这个‘有’处,‘因有得证’:因这个有,他就觉得他证果了。其实呢,他不是证果,经上这么说,是形容他这种错误。他看一切众生都有,他就:‘啊!都有了。’他看见这个道理,他就认为他开悟了、证果了。哈!

  ‘有人来问’:有人来问他,‘惟答一字’:无论问什么法,他就答一个字。‘但言其是’:他说什么呢?说‘是’。

  你问他:‘我出家做和尚好不好啊?’

  ‘是’

  ‘我受五戒好不好?’

  ‘是’

  ‘我应该做什么好?’

  ‘是’

  无论问他什么,他就答一个‘是’字。

  ‘除是之余,无所言说’:除了‘是’字之外,他不讲了。所以你觉得:‘啊!这真是一字禅,这个真是高僧啊!他说这个法真是妙到极点,我也不懂。’你不懂那就是妙了。所以,好像我现在讲这个经,你们懂了,那就不妙了。你若说不懂,‘啊!讲来讲去,法师说什么呢?’哦!那就是妙了。因为你不懂,就是妙;你若明白了,就不妙了。为什么不妙呢?你明白了嘛!你没明白那个东西就是妙。所以你若想‘妙’,就不要学佛法了,你不学就不知道,这就是妙。

  他就只说一个‘是’字,你无论说什么,他还是说一个‘是’字。为什么?他以为他就由这个‘是’字上开悟了,那么他也这样告诉你,传给你法——Transmit Dharma to you。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这第四种的矫乱,就是有无矫乱。什么叫有无矫乱呢?他又说是‘有’,又说是‘无’;又说‘无’不是‘有’,‘有’就不是‘无’。他也不知道是有,也不知道是无,这就好像那喝酒喝醉了的人那么乱讲。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他在这个行阴里边,也见到有,又见到无。见到这个行阴,像水波浪似的这么行,迁流不息,他说是‘有’。在这个迁流不息的时候,有断的地方,他又说是‘无’。

  ‘其境枝故’:他这个境界生出来一个叉枝,就好像木头生出一个旁枝来。所以他说这‘有’也是,‘无’也是。‘其心亦乱’:他这个心里也乱了,为什么他心里乱了呢?就因为他自己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真正的定力。这智力和定力,他不平等、不平均,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就生出一种执著,自己也找不著头绪了,就有个错路,他也不知道哪一条路是对了。

  ‘有人来问’:若有人来请法,向他请开示,‘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他说,也有,也就是没有。‘亦无之中,不是亦有’:可是没有的,就不能是有。亦有就是没有,但是没有可就不是有,你说这究竟是个什么道理?‘一切矫乱’:这就是个矫乱的道理,矫枉过正,说得自己也不知道说些个什么。所以我说这是他说醉话。

  ‘无容穷诘’:无容,你不能和他讲道理的,这个样子怎么办呢?就是我那个办法,你打他两个嘴巴,看看他还说是有、是没有?你这么打他一个嘴巴,他若说:‘你怎么打我?’‘你没有嘛!我打你也是没有啊!’还有那个办法,你拿刀把他杀了说:‘嘿!杀了你。’看看他有没有?这无容穷诘,就是不可以和他讲道理,没有道理可讲的,也不要问他了。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因为上边这四种矫乱的虚无,这种虚无飘渺的道理,讲得无有是处,讲这个没有真实的道理,‘堕落外道’:所以就堕落外道。为什么叫他外道?就因为他那个理论不正确,邪知邪见,所讲的道理,都不是究竟、不是彻底的。‘惑菩提性’:那么就把这个真正的菩提觉道给迷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遮盖住了。

  ‘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这个就叫做第五种外道四种的颠倒性,就是前边那四种。

  第一种就说他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第二种,你无论问他什么法,他就用一个‘无’字来答覆你,一天到晚,旁的字他不说,就说无、无、无。有人和他一讲什么话,他就说‘无’。你千问万问,他就是无、无、无,千无万无。

  第三种就是那个‘是’、‘是’,你无论说什么,他都说‘是’。

  你说:‘我可不可以做贼?’

  他说:‘是’

  ‘我可不可以受戒?’

  ‘是’

  ‘我可不可以吃屎?’

  ‘是’

  ‘可不可以喝尿?’

  ‘是’

  ‘你可不可以死?’

  ‘是’

  ‘可不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活著?’

  ‘是’

  无论你讲什么,他都‘是’,也是千是万是,千万都是‘是’。没有一个不‘是’,他这个‘是’就是有。什么都是有,一切一切都是有,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就是现在讲的这一个,他又说亦有亦无,有就是无,无又不是有,究竟这是个什么道理?他就讲这种道理——这四种矫乱的性,不清楚、颠倒性、矫乱,‘不死矫乱’:他这个道理讲得是矫乱、不清楚。

  ‘遍计虚论’:他遍计虚无。以前讲过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这种道理不知道大家明不明白?什么是遍计执性呢?就是好像晚间,没有什么月光,在地上有一条绳,你看见这一条绳,本来这是一条绳,但是你怀疑,‘噢!这是不是一条蛇?’这就叫遍计执性。根本不是蛇,它是一条绳,你就妄加计度,说它是一条蛇。

  又好像晚间,看见一棵树的黑影,或者一株花的黑影,没有月光,你出去,突然间见这么一个黑影,‘噢!这是个鬼吧?’本来是一棵树,或者一株花,或者一块木板,你看了就‘噢!这是个人呀?是个鬼呀?’就害怕了。

  或者晚间看见一只狗,你就‘噢!这是不是狼呀?是不是老虎呀?’就生出这种遍计执性。结果你看清楚了,噢!这原来是只狗啊!不是狼,也不是老虎。这原来是只狗,这就是依他起性。因为你依照这狗,你就生出一个遍计执性。原来是只狗,那狗是个什么呢?狗就是一般的畜生,因为你有遍计执性,就以为它是狼、是虎啊,或者是个什么妖怪。那花草树木,也都是这样的。

  那么这条绳,你以为是蛇,你看清楚了,原来是一条绳,这就叫依他起性。这条绳是什么做的呢?是麻做的,这麻就叫圆成实性。怎么叫依他起性?麻可以造一条绳,这叫依他起性。依著圆成实性而起这个依他起性;这依他起性,然后你看不清楚,认不明,就生了一种遍计执性。

  现在这个外道,他也根本不是这样子,他就生出一种遍计执的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在这个定中,这一切修定的善男子,‘坚凝正心’:他坚固他这一种定力,‘魔不得便’:因为他坚固定力而有正心,所以魔王就没有办法了,魔术已穷。虽然魔术已穷,可是他心里又生出来自心的魔。这自心魔呀,是最不容易降伏的。

  他‘穷生类本’:穷这一切十二类众生的本元,‘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他观看十二类众生,幽隐而清轻的这个本性,这个本性就是行阴。行阴在这个时候,有一种微细的动相。‘于无尽流,生计度者’:这微细的动相,就像水波浪源源而来,这种流是无穷无尽的。他在这个时候,就生出来一种计度。什么计度呢?‘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就生出这一种死后有相的计度。他认为死后也有相,所以又生了一种颠倒的思想,颠倒的心。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生出这种妄执的这一等人,他或者自己就执著,要坚固自己的身体,他说这个四大之色都是我。

  ‘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者见著我自性圆融无碍,十方的国土,都在我这圆融性里边包括著。他就说我有这个色,有什么色呢?有大色。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者他说这是一种前缘,随著我这么回复,也就是来回来回这么周而复始的。他说这四大之色都属于我的,‘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或者是我所依的;在这个行阴中相续,他说我在这个色的里边。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皆计度言’:前边所说这个色和前边的缘,这有四种。他说四大之色都是属于我的,四大之色就是我。又说这个色在我中,我大色小;这个色是小,我是大。又说离开我,无色。总而言之,他这个就是乱讲,讲的都是不合理的,有四种。从这四种,他就计度,‘死后有相’:他说死后是有相的。

  ‘如是循环’:他像前边所说这个道理,这么循环,来回来回地转,在色、受、想、行这四个里头,每一个里头都是有四种这样的理论,‘有十六相’:所以四四一十六,就分出来有十六种的相。在这色、受、想、行和地、水、火、风之间,他分出有四四一十六种相。根本你就不要问他,这个相是怎么样子分的,它根本就不合理的,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也弄不清楚它,因为它根本就不清楚。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从此或计’:从这四四一十六相,他看色、受、想、行这四阴,各有四相,这地、水、火、风和色、受、想、行,每一个有四相。所以从这个地方,他或者就计度,‘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他说烦恼永远是烦恼,菩提也永远是菩提;烦恼即菩提,这是不对的。

  ‘两性并驱’:这两种性是并行不悖的。并驱就是并行,并行而不相悖的。‘各不相触’:就是并行而不相悖,它们两个是合作的。根本这是不对的,根本就没有这个道理,他就这样讲,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他这样讲?就因为他惑菩提性了。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由前边色、受、想、行这四阴,四四变成十六相,他这样计度,就说‘死后有故’:死后是有形相的。‘堕落外道’:所以他就堕落到外道里头了,‘惑菩提性’:也是迷惑了他本有的菩提觉性。

  ‘是则名为第六外道’:这一种的人就给他取名字,叫第六种的外道。‘立五阴中’:在这五阴里头,这说是五阴,实际上就是四阴,这只是举五阴的名字。就在色、受、想、行里边,没有识。‘死后有相’:他说人死后还有形相的。‘心颠倒论’:这个心颠倒不正常,他立这种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修这种定力的这一些人,‘坚凝正心,魔不得便’:有这一种坚固的定力,又有智慧,所以魔就不得便。但是他这个智慧,不是究竟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不过魔王是没他法子了。但是他那自心魔,还不能降伏。

  ‘穷生类本’:穷一切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彼幽清’:他观看一切众生幽隐而清轻的这种根性,‘常扰动元’:在这个里边有微细的动相,‘于先除灭色受想中’:在先前除灭的这色受想三阴里边,‘生计度者’:他又生出计度来了。‘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这个人会堕入死后无相,他就说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这种的论议。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消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

  ‘见其色灭’:见到这个色阴灭了,‘形无所因’:他这个身形无所寄托了。

  ‘观其想灭,心无所系’:观这个想阴灭了,想阴没有了、破了,这个心也无所系了,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挂著这个心了,妄想也都没有了。

  ‘知其受灭,无复连缀’:知道这个受阴灭了,和外面就没有什么连缀了,也没有什么联系,没有什么联络了。‘阴性消散’:色、受、想这三种的阴性都消散了。‘纵有生理’:纵然有少少的生理,就是有这个行阴,‘而无受想’:也没有受,也没有想了。‘与草木同’:因为没有受,也没有想了,他觉得自己和草木是一样了。

  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此质现前犹不可得’:他说现前这个色心。这个质,不是单单指的色,也指的心。他说有形质这种的色心,这种色现前犹不可得,现在也没有了。他这就是色、受、想、行四阴,前边那儿他不是说形同草木吗?草木就没有知觉,那么现前在生的时候没有,现前犹不可得,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都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那么生前都没有相了,求这个实在的形相,都了不可得,死后又怎么可以有诸相呢?

  ‘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因为这个就推勘检校,就这么翻过来看,调过去看,来回研究这个问题,说生前没有相,那么死后怎么会有相?死后也没有相。色、受、想行这四种,生前也没有相,死后也没有相。

  ‘如是循环,有八无相’:来回这么推求,他变成了八种无相。色、受、想、行,在生有四种无相,死了也是四种无相,都没有的。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从此或计’:因为他推求这四种都无相了,所以根据这八种无相的道理,他就或者计度了,‘涅槃因果,一切皆空’:他说也没有涅槃,也没有因果,拨无因果。啊!要是这样子,人都不要修了,也不要什么成佛了。为什么呢?他按著这种理论,什么都没有的,‘徒有名字’:只有这么一个名字,‘究竟断灭’:究竟都是没有的,他就这样讲。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由这个,他计度‘死后无故’:他说死后什么也没有了,一切都空了,‘堕落外道’:就堕落到一种外道,‘惑菩提性’:也是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七外道’:这个叫做第七种的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在这个五阴中,他说死后无相。‘心颠倒论’:他的心有这一种颠倒的论议。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修定力这一切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坚固他的定力,而有正心,这个魔没有办法他了。可是自心魔呀,是很不容易降伏的。‘穷生类本’:他穷尽了一切十二类众生这个本元,‘观彼幽清’:观看彼幽隐而清轻的这个心,‘常扰动元’:在这时候,行阴里边有微细的动相。

  ‘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在行阴存在的这个地方,受、想这两阴都灭了,‘双计有无’:这时候,他又说是有,又说是无;又说是无,又说是有。‘自体相破’:他的自己都弄没有了,自己也不存在了。你说是有,他自己是有了;说是没有,他自己都没有了。这个自体相破了,自己都破了,自己就把自己的这种理论都不成立了。

  ‘是人坠入,死后俱非’:他死后也没有‘有’,也没有‘无’。那你说有个什么?也没有个‘有’,也没有个无’,那么说这就是中道了?不是的。他根本也不讲中道,也没有中道的。因为这样,所以这就错了。‘起颠倒论’:就颠倒了。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

  ‘色受想中’:他在色、受、想这三阴都破了这个里边,‘见有非有’:他见到这个有,又不是有。‘行迁流内’:在行阴迁流有微细的动相这里头,‘观无不无’:他看见没有,又好像有。所以这也不是有,也不是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建立这种的理论。

  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好像前边,他说观看这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这一种的情形,‘如是循环’:他来回来回这么循环推求这个道理。‘穷尽阴界’:对色、受、想、行这四种阴界,他都穷尽了,就把它研究、追究,翻过来,调过去,互相这么研究。‘八俱非相’:他说这八种都是没有相,‘随得一缘’:他就得到一个答案,‘皆言死后,有相无相’:他说死后,色、受、想、行也不是有相,也不是无相,这有相无相。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讹,可以说是改变,也可以说是讹错。他又研究行阴的这种性质。因为行阴有一种微细的动相,迁流的缘故。这个性迁讹,它迁流而讹变。

  ‘心发通悟’:在他心里发出这一种的邪通邪悟,他就判断,‘有无俱非’:有相、无相,都没有。那么都没有了,是不是中道呢?不是,因为他不明白中道了义的道理,所以他也不讲中道,只讲有无。因此他就‘虚实失措’:也不是虚的,也不是实的。你说实的,他又说非实;你说虚的,他又说非虚。所以他这样非实非虚,非虚非实,这都失措。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由上面这种种的计度,所以他说‘死后俱非’:也有相、也无相。

  ‘后际昏瞢’:这个行阴的后际,他也不知道,‘无可道故’: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指出来、说出来的。

  ‘堕落外道’:于是乎,这也堕落到外道里头去,‘惑菩提性’:迷惑菩提的本性了。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这个就给他取个名字,叫第八种的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在这个五阴中,他说死后也有相、也无相。‘心颠倒论’:他这个心非常颠倒,就立出这么一种的论议来。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又修定的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坚固这定力,而又有一种正心,魔就没有办法来扰乱他。

  ‘穷生类本’:他研究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彼幽清’:观察这种幽隐清轻的体性,‘常扰动元’:这时候,在这行阴里边有微细的动相。

  ‘于后后无,生计度者’:在行阴的后边,他观察不到有什么境界,所以就生了一种计度。‘是人坠入,七断灭论’:这个人就会堕入这七种的断灭论。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

  ‘或计身灭’:或者他计度这个身,在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再加上六欲天,所有有身的这种众生,这个身他观察它将来是灭的。

  ‘或欲尽灭’:或者是在四禅天的初禅天,他欲尽灭。初禅天是离生喜乐地,离这个众生的染污,而生出一种喜乐,这叫离生喜乐地。

  ‘或苦尽灭’:或者在二禅天,他苦尽灭。二禅天叫定生喜乐地,这时候有一种定力了,生出一种欢喜。

  ‘或极乐灭’:他计度或者三禅天这种极乐的境界也会灭的。那么三禅天就叫离喜妙乐地,离开欢喜,而生出一种妙的快乐,这是三禅天。他计度这三禅天也会灭的。

  ‘或极舍灭’:或者他计度四禅天这个舍念清净地,也会灭的,他生出这种计度。

  ※            ※            ※

  光阴是过得非常快的,在不知不觉把暑假的时间就过去了。在中国孔子说过,这个人生就好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过去时光就不会再回来了。

  又有的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这一寸的光阴,就好像一寸黄金那么样宝贵。可是这黄金,你若丢了,还可以想法子再把它找回来;这光阴过去了,就没有法子再把它找回来了。由这样看来,这光阴比黄金更贵重。所以在佛教里说:‘一寸时光就是一寸的命光。’这个时光已经过去了,这个命光也就少一点。所以才说:‘时光减处命光微。’时光减少了,命光也就少一点了。所以我们对这时间一定要看重了,不要把它随随便便地就放过去了。

  在我们这个暑假的时间,由早晨六点钟就开始,或者打坐,或者研究佛经。那么由早晨到晚间九点钟这段时间,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地去用功修行,我相信在这个期间,比这个黄金更贵重,比钻石也更有价值,所以大家能以在一起闻薰闻修。在我们每个人生命里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一个时间;可惜这个时间不太长,那么转眼之间就过去了。过去了,可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学的佛法,在每一个人的脑筋里头,在每一个人的八识田里边,都种下去一个宝贵的金刚种子。那么这个种子种下去了,等到将来一定会结金刚不坏的果。金刚不坏的果就是佛果,就是成佛。

  那么在什么时候成呢?这就看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耕耘灌溉。这个种子种下去了,但是好像种田似的,种到地里头,你必须要譬如给它灌一点水,除一除草,把这个地耕得掀腾起来。那么你把这个地的草除去,就是怎么样呢?怎么样叫除这个草呢?就我们每一个人要时时刻刻防微杜渐。

  怎么叫防微呢?防微就是防备、预防这个微细处,我们的心念不要打妄想,不要令它生很多杂念。不要有妄想,不要有杂念,这叫防微杜渐。防就是防备,防备著这个很微细的念头生起来;杜渐就是杜绝,杜绝这一切的妄想,这个妄想把它没有了。

  这是每一天这样地用功,每一天这样去修行,栽培灌溉。就好像种田,我灌一点水,我再把这个地收拾得没有草,那么一天一天的,你这个金刚种子种到地里去,就生这个菩提的芽。你菩提树生出来了,这就是菩提芽生出来了;菩提芽生出来,将来就结菩提果。可是你要保护这个菩提芽,保护这个菩提果,你不要也不管它了,也不灌水,也不去栽培它,那么它就会枯槁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干了。

  你能以灌溉,怎么叫灌溉呢?你就天天学习佛法,用佛法的法水来灌溉这个菩提芽,那么这样呢,久而久之,你这个金刚的果也就会成就了。

  如果你过去了这个时间,就不继续地理它,这个金刚的种子种下去了是种下去了,它也不容易生出来的。你必须要好好地保护著你这个金刚的种子,不要再做以前所欢喜做的事情,就是要守规矩——循规蹈矩,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样子不守规矩,做一些个不守规矩的事情。那么你守规矩,这就合佛法,不守规矩就不合佛法,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循规蹈矩,要依照规矩去做去,不要太放逸了,不要太浪漫了,这是我对每一个人的期望都是这样子。

  在这个暑假的期间,讲这《楞严经》,这一定是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经耳朵一听这个经典的道理,永远在你八识田里边,有这种菩提的种子。

  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消灭。灭已无复。

  ‘如是循环’:像前边所讲的这七处,他这么循环推究。‘穷尽七际’:他把这七个地方都研究遍了。‘现前消灭’:现前也没有什么相,‘灭已无复’:那么已经灭了,也不会再生出来,不会再有的,所以这是七种断灭。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由前边这七种的推究,穷尽‘死后断灭’:他说死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就断灭了。‘堕落外道’:这种的人就堕落外道里边,‘惑菩提性’:对菩提正觉的性迷惑了。

  ‘是则名为第九外道’:这种的人就名叫第九种的外道,‘立五阴中’:在色、受、想、行这五阴里边,他立这种‘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在修定的里边,这一切的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有坚固的定力和纯正的正心,所以这魔王也没有法子他。

  ‘穷生类本’:他穷究十二类众生的本元,‘观彼幽清’:观看众生幽隐而清轻这种的心,‘常扰动元’:这个微细的动相。‘于后后有’:在行阴以后,他又观见有了。‘生计度者’:他因为这个行阴念念迁流不停,他就认为是有了,所以生出一种妄执的计度。‘是人坠入,五涅槃论’:这个人就堕入这五种涅槃的论里边。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或者他以欲界天,做为一个正当的转依。他到那个地方去,以欲界做他所依的一个处所。为什么呢?他‘观见圆明,生爱慕故’:他因为看见欲界天有一种圆明的体相,就生出一种爱慕,生爱著了。所以,他就要到那个地方,以欲界做为他的一个归宿,做为他涅槃的处所。因为他以为这欲界是真正乐的一种境界,所以他就生出一种爱慕的心,以这欲界做为他的涅槃处。

  ‘或以初禅’:或者他觉得初禅天这一种天人,‘性无忧故’:因为初禅是离生喜乐地,离开众生的忧恼了,生出一种欢喜,所以他说性无忧故,因此他欢喜生到这个地方。‘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者有一等人修到二禅天,他二禅天这个定生出来了,是定生喜乐地。‘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者以为三禅天非常快乐,遂心满愿,他要以三禅天做为他的涅槃处。‘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或者他以四禅,苦也没有了,乐也没有了,苦乐双亡,再不轮回到这个三界里来。这个舍念清净地,是非常清净的,所以他欢喜以这个地方,做为他涅槃的皈依处。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他迷惑这有漏的天,本来这个天都是有漏的,他就认贼作子,认为这是无为,做无为的来解释。

  ‘五处安隐,为胜净依’:他觉得这五处都非常安稳,为一种特别殊胜清净的所依处。

  ‘如是循环’:他像这样子来周而复始地循环。‘五处究竟’:他认为这五个地方都是究竟处,都是可以涅槃的。他这也是因为不知道这个天都是有漏的。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由以上这五种的计度,他现出五种现前的涅槃,这种的计度,‘堕落外道’:就堕落到外道里头,‘惑菩提性’:迷失了菩提觉性。

  ‘是则名为第十外道’:这种就名叫第十种的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在五阴的里边,他立出五种现在涅槃,这种颠倒不正确的论议。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像前边所说这十种静虑的狂解,这种不正确的误解,‘皆是行阴’:这是什么毛病呢?这都是在行阴没有破的时候,‘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你修行,这定力和行阴互相来交战,如果你自己这种正知正见胜了,那么就可以打破这种关头;行阴如果胜了,你就著魔了,所以现出来这种狂解狂悟。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众生顽迷不悟,他自己也不想一想自己是个什么人,是个什么根性?‘逢此现前,以迷为解’:遇到这种的境界现前,以迷为悟,本来是迷,他自己因为也没有明师指点,也没有善知识教导,所以自己就以迷做为他的解释了。

  ‘自言登圣’:自己说自己证圣果了,自己说自己开悟了,自己说自己成佛了。‘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这真是,真真实实地打大妄语。既然打真大妄语,那么一定是要堕无间地狱的。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消息邪见。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示末法’:阿难,你们在会大众,必须把如来我所说的话,等我将来灭了之后,传示给末法时代一切的众生。‘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普遍令所有的一切众生,明白这个道理。

  ‘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不要令自心魔——自己生起来这种深的孽,造这种孽。孽,也就是业,起这种的罪业。‘保持覆护,消息邪见’:你们保持佛法,拥护佛法,把邪见消灭了它。

  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你们教末法这一切众生,身心都开觉这真正的了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对于这无上的道果,不遭受枝末。枝末就不是根本的法。不遭受尽去求末梢的法,而不求根本的法。遇著歧路,这歧路就是不知道走哪条路是对的。

  ‘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不要令这一些个心里祈求无上觉道的人,得到一点点,就知足了。

  ‘作大觉王,清净标指’:应该做大觉之王,做一个清净的榜样,清净的模范,清净的领袖。不要得少为足,应该向前加功进步。

◎五十阴魔之识阴十魔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总。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就是修行阴的这个善男子,他修行这个定力,‘行阴尽者’:在行阴尽了的这个时候,‘诸世间性’:所有世间一切十二类众生的这个性,‘幽清扰动’:幽隐轻清那个微细的动相,‘同分生机’:在十二类众生这个同分的生机。机,就是那个处,也就是那个地方。

  ‘倏然隳裂’:倏然也就是忽然。忽然就隳裂了,就破坏了这个‘沉细纲纽’:沉,就是深沉;细,是微细;纲,就是网的一个大纲,那个大绳;纽,就是身上衣服的纽扣,还有那个枢纽、总枢的地方也叫纽。

  ‘补特伽罗’:翻译过来叫‘数数取趣’,就是生了又生,生了又生,就是那个‘中有身’,又叫‘有情’。我们所有一切有情的众生,活著的这个身,都叫中有身;死了,就叫中阴身。中有身就叫补特伽罗。

  ‘酬业深脉,感应悬绝’:在这互相酬报、业果交流这种深深的脉络,因果悬绝,没有了。感应,也就是因果;悬绝,好像在空中忽然间就断了。因为在行阴尽了,这个生死已经了了,所以这因果也就断绝了。在这个地方,这是行阴终了,识阴开始的时候。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于自性的涅槃天,在要开悟了。‘如鸡后鸣’:好像什么呢?这有一个比方,就好像鸡第一次、第二次报晓的时候,东方还没有白,天还没有亮,没有光呢!现在这第三次,这是最后的鸡鸣,就是最后鸡叫的时候,‘瞻顾东方’:这时候你向东方顾盼,你向东方看一看,‘已有精色’:精色就是天将要光的时候了。

  ‘六根虚静’:受阴尽的时候,六根无所受了;没有领受,所以就虚了。想阴尽了,没有妄想;没有妄想,所以就静了,所以说六根虚静。这个时候,这六根也没有所领受,也没有妄想各处跑了,‘无复驰逸’:行阴尽了,已没有迁流变化。行阴的迁流变化,好像波浪,常流不断的。那么现在行阴这种微细的动元也没有了,所以就无复驰逸,哪个地方也都不跑了。

  ‘内外湛明’:这时候,只剩一个识阴没有破,已经内外明湛,内也光明,外也光明,这是内外明湛,湛明了。‘入无所入’:因为这根尘都断了,六根和六尘合而为一了,也没有根,也没有尘,根尘不偶了。既无所缘,所以根尘就不偶了,没有相对的地方。因为没有相对的地方,这时候六根和六尘都互相没有分别了,所以入流也没有所入了。

  这时候‘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深深地通达十方,这十二类众生它生命最初的根元、由绪。‘观由执元’:观察它这种根本的元由,‘诸类不召’:这时候,也不受这十二类众生所招引,它就不能把你牵引动了,不能来和这十二类众生再有来往了,这叫诸类不召。

  ‘于十方界,已获其同’:于这个十方界,已获同体的这种情形,和十方界虚空都同体了,‘精色不沉’:这种的精色、这种智慧不沉没了。‘发现幽秘’:最幽隐的、最秘密的、最不容易发现的这种境界也发现了。

  ‘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这个名字,这种境界,这种情形,就是识阴的一个区宇,在识阴的范围领域之内。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在这十二类众生的因果已断,已经得到和十二类众生虽然同,可是不为它所召了,和它已经断了来往,断绝和它的轮回。

  ‘销磨六门’:这个时候,六根门头都没有用了,销磨了。可是,怎么叫没有用?这个没有用,不是说眼晴不会看,耳朵不会听,鼻子不会闻香,舌头不会尝味。不是的,是怎么样呢?就是六根互用了。你若把行阴破了,就有这种境界现前。

  六根互用,眼睛虽然是看,但是它又可以听,又可以说话,又可以吃东西。这个耳朵,它以前只能听,现在也可以看了。可以用耳朵来看,可以用鼻子看,可以用嘴看。这六根每一根都有六种的作用,这叫销磨六门,以前这种尘相,都没有了。

  ‘合开成就’:合,就是六根合而为一了;开,就是一根能开出六种的作用,这叫合开成就。‘见闻通邻’:这个见闻都是通著的,就好像邻居似的,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互用清净’:六根互用,而且还是清净的,你说这多微妙啊!到这种境界上,唉!那是很妙的。

  ‘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十方的世界和这个身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就好像青色的琉璃宝似的,里边也可以明彻到外边,外边又可以明彻到里边,玲珑透体地那么明彻,这个‘名识阴尽’:若到这种程度上,这叫什么呢?就是识阴也尽了,五阴完全都尽了,没有了。

  你到这种境界上,这是识阴尽;若不到,那还没有尽呢!若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这个人就可以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罔,不是有,所以叫罔,就是没有;象,不是没有,就叫象。有、无这种的情形,也都虚无飘渺。以这种颠倒的妄想,做为得到这种情形、这种境界的本。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阿难,你应该知道这个修定的善男子,他虽然有这么多魔的境界,无论是天魔、心魔,种种的魔,也没有摇动他的定力。或者他修定,根本就没有起这种魔境界。或者他已经起这种魔的境界,但他能觉悟,他能不迷,所以就打破这种的迷关了。这种迷的关头打破了,行阴也就破了。行阴破了,现在是识阴的开始,所以穷诸行空,这行阴已经空了。

  ‘于识还元’:现在在识阴上又要还元了,又要把识阴也都破了。识阴如果破了,就近本还原,回到如来藏性上了。

  ‘已灭生灭’:他已经灭了生灭这种的境界。‘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而于寂灭的这种性,这种精妙处,他还没有得到圆满。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吻。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他在识阴生出一种妄想,说在前边精妙未圆这个境界上,这个修道人他能令自己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六根的能力。那么,眼睛也会说话,又会听声;耳朵又可以吃东西,又可以嗅味闻香。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互相都可以通用。

  你说耳朵不能吃东西吗?这回六根互用,它可以吃东西了。那么说:‘它的牙在什么地方长著?’那你问那个耳朵去!它吃东西,不是我们吃东西。它会吃东西,自然有个牙,它不会掉牙的。或者它不用牙,现生出来也可以,这是真正科学的作用,真正科学的一种能力。

  每一根都有六种的能力,这叫六根互用。合,就是六根合而为一了,六根变成一根了。开,那么虽然一根,能有六根的作用,你说是不是神通?这是科学?你科学再研究,就算能换人的心,能换人的肝,能换人的......,也不能令人的每一根都有这六种的作用,这是办不到的,我相信科学再发明,也不会有这种能力的。那么这自性的科学发明了,就有这样的作用。

  ‘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这个不单他自己六根互用,有开合这样的能力,就是和十方的一切众生,也都有这种的互相通觉,彼此相知。‘觉知通吻’:这种觉知性,能知道十方一切众生的根性,‘能入圆元’:他能入圆满的那种根元本性。

  ‘若于所归’:假设他于所归的这个地方,生出一种妄执。什么执呢?‘立真常因’:他说这一个就是真常了。‘生胜解者’:他既然认为它是真常,就生出一种胜解脱、胜知见。可是他不生出这种的知见,还没有什么毛病;一生出这种知见,‘是人则堕,因所因执’:他以真常为因,根本是不对的。

  他以为这个地方就是真常的,其实这还在一个识上,并不是真常,他就变成因所因执。本来不是这个因,但是他立这么一个因,立这么个因,就生出一种执著。生出这种执著,他就和外道合而为一,和外道归伙,合股做生意去了,好像股份有限公司。他跑到外道,和外道去做股份有限公司了。

  和什么外道呢?‘娑毗迦罗’:就是那个黄发外道。以前讲过,就是摩登伽女她妈妈的师父,他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这个就叫黄发外道。这种黄发外道,他‘所归冥谛’:冥,就什么也没有了。他这个冥谛,就是第八识在现在这个境界上变化出来的。他说一切万物都从冥谛上生出来的。‘成其伴侣’:这个修道的人一执这个非因——因立得不对了,所以就和黄发外道做了朋友,开了有限公司了。这个有限公司,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完。这有限,不知道是有限?还是无限?

  ‘迷佛菩提’:他迷失了佛的菩提觉道。‘亡失知见’:因为他所立的这个非因,非因计因——不应该立这个因,而他立这个因。这因所因执,他立得不对了,所以就没有真正的智慧,这叫亡失知见。亡失知见就是没有真正的智慧,把真正的智慧丢了。丢到什么地方去了?那你想要帮他找找,你也会丢了!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这是第一种,他立这个有所得的心,成他所归的一个果。他这种的宗旨就错了,怎么错了呢?

  ‘违远圆通’:和修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的这种道理完全相反了,完全都不合了。为什么?因为他生出一种执著,‘背涅槃城’:也违背涅槃的那个大城市。什么是涅槃的大城市呢?在什么地方呢?涅槃的大城市在常、乐、我、净涅槃四德那个地方。‘生外道种’:他这种非因立因,就变成执著的外道了,变成黄发外道那个冥谛,和黄发外道去合股,做朋友去了。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阿难’,‘又善男子’:又这个修定的善男子,‘穷诸行空’:他把行阴已经研究穷尽了,已经空了。‘已灭生灭’:他已经灭去了生灭的这种境界。‘而于寂灭’:而于寂静、寂灭的这种境界,他‘精妙未圆’:这种的寂灭乐,他还没有得到完全,因为现在这个识还没有尽。

  这个识,就和真如差一点点,识是有生有灭的,真如就是不生灭的。那么现在在第八识上,有这种生灭的、微细的相,和真如这个不生灭和合起来,这有个名字叫和合识。就是生灭的这个识和不生灭的真如,非常接近,互相和合起来,这叫和合识。因为它是个和合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4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