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3|回复: 13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讲三皈集锦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如何能对得起阿弥陀佛?念念要与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六集)  2000/9/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6》)


...佛法裡搞一辈子,你一无所成。你再仔细观察真正念佛往生的人,无论他是什麽身分,无论他是哪一个行业,在家、出家,决定具足十善业;不能具足十善业,决定不能往生。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往生西方淨土,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要做到,然后你才可以拍拍胸脯,肯定有把握往生。你这四句做不到,这个四句,我们过去讲的时候讲得很详细,孝亲尊师、慈心不杀,就是落实在十善业道上;如果没有十善业道,孝亲尊师都是假的,你也没有慈悲心,前面三句统统没有;都是落实在修十善业。所以希望同修们要特别的注意到,决定不能够疏忽,这个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戒裡面的根本戒。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你没有这个基础,三皈五戒都没有办法落实;没有基础。所以,三皈五戒全是假的,都落于有名无实,说得不好听一点,自欺欺人,自己以为怎样怎样,到最后还是搞三途六道。印光大师教诫学人,他说得好!有人向他请教:「怎样能入佛法?」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是什麽?诚就是具足十善业,这是真诚。心与十善业不相应,诚在哪裡?诚,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定要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十善业,十善业的圆满就是如来的佛果。

  诸位如果细心的话,我们常常看到佛菩萨的画像、佛像,菩萨像都没有,你看看佛的画像,佛颈子部分有一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我们常常见的有用中文写的、有用藏文写的,也有用梵文写的,都是一个意思,念「唵、阿、吽」...(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七集)  2000/09/2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7》)


...恶念不生,恶的行为自然就没有了,要在这下功夫;善,决定要修,佛教我们随缘,这个好!随缘就是我们遇到机缘就要做,遇不到不必去找着做;遇不到,自己去找着做,这叫攀缘,这是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的。断恶修善的念头永远不断,所以遇到机缘你才肯认真努力去做,毫无疑惑的去做。

  在淨土宗,「正道」大家都非常清楚,「助道」的事情就太多太多了,说之不尽。「助道」就是积功累德,头数太多,就得要抓住纲领。所以淨宗学会成立,我们在缘起上提了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就是助修裡头必须要学习的。第一个科目,《观无量寿佛经》裡面讲的「淨业三福」。总共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要常常记住,时时落实,要做到。

  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敬」。六和敬裡面的「见和同解」,我们是凡夫,没有圣人那麽高的境界,我们对于宇宙、对于人生一切人事物的看法都以经论做标准。我们修淨土,我们今天採取的是淨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以这三经裡面所说的为标准,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向三经学习。所以经不只是念念就行,念没有用处,念要知道它的意思,意思明白之后,要落实到我们生活,我们要把它做到,这个经才有用处。做不到,那有什麽用处?

  我们的行为,言语造作,也都遵守经典裡面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八集)  2001/1/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8》)


...  她皈依,一百零一岁才皈依,前面一百年她都不懂。她为什麽来皈依?她有智慧,有能力辨别邪正,佛法是正教,佛法是纯善,她欢喜,她来皈依,发心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好弟子。她还没有发心持戒,皈依的时候,我连五戒证书都给她了。为什麽?她具足了,圆满具足了。一生吃长素,不杀生,没有一点害人的念头,不杀生的戒圆满了。一生没有伤害别人的念头,只有成全别人、帮助别人,决定没有障碍别人、伤害别人,这是不杀生的戒圆满了。一生没有佔人丝毫便宜的念头,不偷盗的戒圆满了。她一生守身清淨,她没有结过婚,不要说不邪淫,不淫的这一条戒她也圆满了。不妄语,不饮酒,她一生都奉行。她是圆满的五戒,我们五戒证书当然要给她。这是一般受过三皈五戒的人都做不到,她是圆满做到了。打分数她是满分,一百分。她在新加坡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怎麽能不信?佛法的三转珐輪,「示转」、「劝转」我们在做,她在做最后的「作证转」,她给我们做证明。你看她一生生活得多麽自在,多麽快乐!她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神仙的生活,没有离开都市,这是我们修学的最好榜样。

  新加坡这个地方是福地,福在哪裡?真正修道人、真正的善人、真正的佛菩萨在这裡住世!众生有福。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在这裡产生信心,决定相信佛菩萨的教诲。特别是《十善业道经》,这《十善业道经》,我跟诸位讲,这是「行经」,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是教我们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修行裡头最重要...(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一集)  2001/2/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1》)


...人接物;在这裡面把我们一切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哪些是错误的法,哪些是正确的法,要有能力辨别,所以「善能觉了」。善裡面包括智慧,你没有智慧,你就没有判断力,你没有方便,你就不懂得怎样去拣别,所以一定要有智慧、有善巧方便。

  我们是凡夫,我们没有智慧,智慧没有开,我们怎样去判别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妄、邪正、是非?因此必须要学。中国「学」这个字跟「觉」的意思通,学就是觉悟。好学就是喜欢觉了,欢喜觉悟明瞭他才会好学,不好学就把这一桩事情疏忽了。我们今天所用的标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圣贤教导我们的标准,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来选择。佛教给我们的标准,实在讲你一入门就教给你。我们一入佛门,第一个接受的仪规是「三皈」,三皈就把标准教给我们:觉、正、淨。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裡面传授三皈,他不是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样念法,他教人念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淨。」你们去看《坛经》。然后告诉我们:「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因为讲佛、法、僧,我们往往误会,着了相;说到「皈依佛」,马上就想到佛像,说到「皈依法」,就想到佛经,说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着相错了。所以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佛法僧的真实义是觉正淨,觉而不迷是佛,正而不邪是法,淨而不染是僧,是教我们皈依觉正淨,不是皈依泥塑木凋的佛像,也不是皈依经本,更不是皈依出家人,我们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坛经》好!纯粹是中国人的东西,把佛法的精髓统统消化,为我们说出来,裡面所说的不仅仅是...(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四集)  2001/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4》)


...影响到别人也不得利益,那你就有罪过,这个道理不难懂。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淨业三福」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管修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功。就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你没有好的地基,你怎麽能够盖得了房子?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都落实在十善业,十善业要是做不到,前面三句都是空话。用什麽来孝养父母?修十善业,你的父母欢喜:「我这个儿女是善人!」修十善业才是真正奉事师长,老师欢喜:「学生善!」离开了十善,孝亲尊师有名无实。所以,这一条做到了,一心念佛求愿往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裡头有三辈九品,那就看你功夫浅深,功夫浅深正助两边都有。

  三福第二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从第一条再进步到第二条,第二条裡头决定包括第一条;换句话说,你能够做到这七句,从「孝养父母」到「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能把这七句做到,念佛往生生方便有馀土,不一样!如果再把后面四句也能做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往生决定是生实报庄严土,我是这个讲法。

  淨业三福是助修也是正修,真正契入境界,正助是一不是二。怎样念佛?你能把这些都做到了,都叫做念佛。「孝养父母」是念佛,「奉事师长」是念佛,「慈心不杀」是念佛,「修十善业」是念佛,字字句句都是念佛,这叫做「念正助道」,念兹在兹,决定没有失念。「失念」就是忘掉了。初学的人总是免不了常常...(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六集)  2001/3/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6》)


...理,他不知道方法,那个求不如理、不如法,所以没有感应。

  佛门当中的求愿,也是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老人家跟我讲:「我们向佛菩萨求愿,长久不能够现前,不能满足愿望,这是业障障碍住。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要觉察自己业障之所在,努力把业障消除,我们所求就满愿,就能现前。」业障怎样消除?大师告诉我:「忏悔。」跟普贤菩萨所说的「忏除业障」,一个意思。我问他老人家:「怎麽忏法?」他跟我说了四个字:「后不再造。」这一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是真难。儒家讲「不贰过」,也是这个意思;过失只有一次,不能重複,这叫真忏悔。他告诉我:「用不着到庙裡去烧香磕头、去许愿,用不着。」那个时候我初学佛,连三皈依都还没有受,他教我无需要到庙裡去拜佛,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最重要的是「改过自新」。

  所以,我们知道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就是开悟,人觉悟了。悟后最可贵的,是要修行。「修行」是什麽?就是改过;把自己的过失改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我们的过失,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这叫修行。由此可知,修行不仅仅是念经、念佛,不是的,那个念经、念佛是修行的方法;真正修行要懂得,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从哪裡修?祖师大德都教我们「从根本修」。什麽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这是最高明的修行方法,最高的。我说话说错了,下次我改过,我做事情做错了,下次我再不敢做了,这是从事上、从身上修,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八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8》)


...把十善比喻作大地,一切佛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一切佛法也依这一个基础而得究竟圆满。

  所以十善业道须臾不可离,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学的法门再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所有一切法门的总纲领,就是「十善业」。我们读这一部经,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过去轻视、疏忽了,那是自己的过失,是自己的愚昧,所以在佛法裡面这麽多年,有些同修学了几十年,功夫都不得力,现在晓得,我们没有基础!像盖房子一样,天天在盖,这房子天天都倒塌,永远盖不起来,原因是什麽?没有做地基。我们修行到今天不成就,疏忽了这一桩事情,把这一桩事情看得太轻了。

  所以学佛的人重视戒律,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要去受菩萨戒、受三皈五戒,这是最平常的,受八关斋戒;现在我们知道,全是假的,有名无实。为什麽?所有这些戒行,统统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你没有十善,连三皈都落空。这个道理我们过去也讲过多次,但是这一次从这个经上,我们就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了。我往年讲的,是根据「淨业三福」讲的。淨业三福就好比三层楼,你没有第一层,你怎麽能盖第二层?第一层是第二层的基础。第一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还没有到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第二层,第二条才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连十善都没有,哪来的三皈?哪裡来的五戒?假的,全是假的!所以世间才遭这麽大的劫难,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自己学佛才有这麽多的障碍。原来是搞来搞去,连个土地都没有搞到;想盖房子,连土地没有,到哪裡去盖?诸位要知道,十善业是土地,有了土地,你才可以干别的事情。你连土地都没找到!

  所以,在佛法裡面讲,不管是讲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无论说什麽法,你要先有十善,你才能建立,你要没有十善,你全部落空。由此可知,十善的重要性。佛在这个地方举的,就是我们现代一些人讲的五乘佛法。『一切人天』,人天乘,『依之而立』。『一切声闻』,它上面加个「一切」,此界、他方都包括在裡头,不单是娑婆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统统包括在其中。声闻。『独...(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九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9》)


...觉菩提』就是缘觉。『诸菩萨行』,称「诸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诸菩萨。『一切佛法』,天台家讲的「藏、通、别、圆」,这是四种佛;贤首大师讲的「小、始、终、顿、圆」,五种佛。这是说一切佛法,都依十善大地而得成就。然后你才想到,这一部经典是多麽重要,这是佛家修行的根本法,根本大法!

  十条纲目很容易记,古人教导我们记忆的方法,「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在家同修不邪淫,身三条,三善;口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三善,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要真干!这十条你做到了,等于说你有了土地。什麽土?法性土。你有资格学佛了,学佛从三皈五戒开始,你有资格皈依三宝,你有资格受持众戒。如果你连法性土都没有,你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你靠什麽?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我们不能不讲求。

  我们学的是什麽佛?修的是什麽道?连个根本立足地都没有,什麽都不必谈了,那修的道是妖魔鬼怪的道,决定不是正法,决定不是佛道。不但不是佛道,经上说得那麽清楚,不是天道,也不是人道,人天都要以这个为基础,你就可知他走的是什麽道,他走的是鬼道、地狱道、畜生道,他是这个道,因为那些道没有说以十善为基础的。十善基础这个道是从人起,「一切人天,依之而立」。换句话说,不修十善,就是三恶道;你要想得人天,你要好好的修十善业道,你才能得人天的果报。一切佛法究竟圆满...(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九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9》)


...?「苦海」,表这个意思;那个海水味道很不好,不能喝。所以佛在娑竭罗龙宫,它就表这个意思: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居住的环境是苦海。『龙王』也是表法的意思。「龙」是非常善于变化的,比喻我们现代的社会,人心、造业,千变万化。佛讲这部经,选择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他有他的用意在。

  苦海无边,人情事理变化多端,我们生在这个环境,用什麽方法来应付?用什麽方法来生活下去?佛跟我们讲,「十善业道」。也许有人说:「我们果然照十善业道来做,那我们处处吃亏上当,在这个世间活不了,活不下去。」没错,这个世间活不下去,到天上去了。你是善人,你应该有好的果报,天上果报比这儿好,极乐世界比这儿就更好了。具足十善,没有受三皈五戒,念佛都能往生。怎麽晓得能往生?《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裡面讲得很清楚,修十善业,一条一条都说出来了。所以,具足十善业,念阿弥陀佛能往生,何必留恋这个世间?何必跟这些人勾心斗角?没有必要。

  所以,真正修行人,释迦牟尼佛示现那个榜样给我们看,「安贫乐道」,我们甘心情愿过一种贫苦的生活。实在讲,「贫」是真的,「苦」是假的。修道人他贫而乐,他不苦,我们世间人就贫和苦。你看看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颜回的物质生活很苦,「箪食瓢饮」,那是形容他物质生活条件,吃饭连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篓当作饭碗盛饭,喝水连杯子都没有,用个瓢作杯子,生活苦到这个程度;夫子讚歎他,一般人过这个生活会感到...(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九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9》)


...正翻止得”,止得的意思是“止恶得善”,这个从字面上来翻译,前面是从意思上来翻译。止恶得善,这就把戒的精神、义趣跟我们说出来了。下面说“又翻为戒”,现在实在讲,我们用戒的地方用得最多,“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戒律,你严格的守持,它能帮助你身不造业、口不造业。身,我们在十戒里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都是属于身,你能够守的时候,身不造这三种重业。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你口就善了。十戒这是基本的戒律,这是最重的大戒,所以戒能够防非止恶。在佛法里面讲到戒律,常常给我们讲三聚净戒。第一种是“摄律仪戒”,就是有条文的,《大藏经》里面的律藏,有明文规定的。最普遍的,特别是教导初学,叫三皈五戒,所以五戒是所有一切戒律的根本。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在家出家都把杀盗淫妄定为四重戒,这是普遍的,这些都是属于律。仪是威仪,也就是我们行住坐卧都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不好的形象,世尊也一条一条的为我们制定出来,要我们必须要遵守。威仪就像什么?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弟子规》,规矩,一举一动都有个规矩,《弟子规》是属于威仪。

  讲到这个地方,世尊告诉我们,在中国,古圣先贤也教导我们,如果没有戒律,佛法就没有了。佛的这些经典变成学术,变成佛学,是世间一种学问去研究,与我们自己的生活、言行不相关,佛法就灭了。灭了不是没有佛经,是没有人依教奉行,没有人持戒,佛法就没有了。礼要是没有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三集)  2009/5/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3》)


净公上人讲三皈集第二卷





...得骄傲的?别人愈赞叹,我们愈害怕,愈要努力,愈要谨慎,天天反省,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找自己的毛病。怎么找法?不难,你每天拿着《弟子规》,拿着《感应篇》,拿着我们净宗修行的五个科目,三福,三福我们才讲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这头一条里面包括了儒释道的三个根,你天天读,天天反省。这三个根文字不多,要把它订在一起,不到十页,很薄的一本小册子,用这个做标准,这都是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这叫经典。所谓经典,它超越了空间、超越时间,三千年前一般人学习,正确的,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还是正确的;中国人学习是正确的,外国人学习还是正确的,真理永恒不变。

  净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想想看,我们学佛了,我们能对得起佛陀吗?能对得起菩萨吗?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师大德吗?这三条做到没有?三皈是什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有没有回头?我有没有真的依靠三宝?佛法僧是什么意思,总得清楚。佛是觉悟,法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不染。我们想想,皈依佛就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要依自性觉。三宝是性德,我要真的天天这样干,那就真的是皈依了。觉而不迷,这皈依了,依靠自性觉。没有这样做,还是迷惑颠倒?那我们就对不起佛,为什么?我们皈依是假的,有名无实,这就是造罪业。法是正知正见,我们现在是邪知邪见,心里面充满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哪里是正知正见?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我们在学经教,经教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现象、因果,我们统统清楚了,把我们从前错误的那...(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  2009/5/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0》)


...起心动念是大慈大悲。“杀”,引申的意思,凡是伤害众生的事情不可以做。不容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伤害别人?要是让别人感到难受,我们就做错了。“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他是菩萨。这个众生见到你就讨厌,那我看到他,赶快我就躲开,不要让他烦恼,这都是菩萨行。

  僧,不管他自己修行怎么样,这与我们不相干,我见到这个样子、这个形相,立刻就要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僧的相功德很大,时时刻刻他在提醒我,我尊重他。他自己持戒不持戒、修行不修行,那是他的事情,与我毫不相关;我看到他那个相,我就想到我要皈依僧。皈依僧是我从一切染污回归,回过头来,我要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是三皈依。我们三皈依要是做到,我们对得起佛,是佛的好学生;三皈依没做,我们欺骗佛菩萨,为什么?冒充!冒充是佛的皈依弟子,三皈完全没做到,所做的统统是相反的,每天所干的还是迷邪染,哪来的觉正净?想到这个地方,你不痛哭流涕吗?“具足众戒”,五戒有没有做到?不要说多了。十善有没有做到?这是最低的限度,你必须要做到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叫五戒。十戒里面,也包含这几件事,但说得多一点,详细一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跟五戒是一样;那个不妄语它就开了,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不恶口,恶口是说粗话,人家听起来很难受;再加上不贪、不瞋、不痴。这一入佛门,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是不是真做到?

  现在灾难这么多,在佛门里面讲,在宗教里面讲,它的认识跟一般凡夫不一样。佛门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  2009/5/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0》)


...就是三昧,三昧是梵语,直接翻翻作正受,正常的享受,诸佛、法身菩萨他们才得到正常享受。六道凡夫没有,六道凡夫的享受佛说了五种,五大类,苦乐忧喜舍叫五种受,不正常;三昧是正常的,与自性相应,正常。自性里头本来无一物,你不能说它没有。惠能大师告诉我们“本自具足”,那就是说它什么都有,什么也没有,不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现的时候能生万法,它什么都有。现的时候不要执着有,不现的时候不能执着无,你说有、说无都不对。所以我们要学诸佛菩萨的正受,这就对了。佛菩萨教导我们,在净业三福里面第一条,我们要有认知,然后再提升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诲。佛陀教诲,首先就把总的方向、总的目标、总的指导原则告诉我们,这什么东西?就是三皈五戒。

  就像我们中国老祖宗教人,也是一开头就把总的方向、目标、原则告诉你,《三字经》上前面八句话就是!一开头就告诉你“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性是什么?就是我们此地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没有善、没有恶,没有善恶也没有染净叫真善。人都有本性,本性都是一样的,没有两样,可是我们真的像佛家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把本性变成了习性,习性不善,这是佛讲得最清楚了。习性里面有染净,习性里面有善恶,但是习性不是真的是假的,这不可以不知道。虽是假的它起作用,麻烦在此地!作用是什么?作用是让我们心境,境是物质环境,心是心理,我们现在讲精神现象,它起了变化,这一变就不正...(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一集)  2009/5/1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1》)


...么?正常的变化是实报庄严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报土,那正常的。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回归到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能去吗?能。为什么能?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外来的,是我自性里面变现,我怎么会见不到!这关系多密切。西方极乐世界是心现的,自己心现,也不是外来的,心现识变,自己阿赖耶识里头变现的,不是别的,你还有什么怀疑!这不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是外道,那未必求得到。这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反求诸己”。

  西方极乐世界是自己变现的,阿弥陀佛也是自己变现出来。中峰国师在《三时系念》开示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很清楚,多么肯定!我们依着佛的教诲受持三皈,这是最高指导原则。所以知道本性、习性,因为习性这才能接受佛菩萨教导,“苟不教,性乃迁”,愈变愈坏。接受教诲呢?“教之道,贵以专”,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一生肯定成就,那就是专修一门,不能杂修。凡是自己吃亏不能成就,就是太杂、太多、太乱了,你的心念不能集中,心散乱,所以不能成功,道理在此地。如果心能够集中的话,很快!惠能大师在一夜之间,听五祖忍和尚讲《金刚经》,讲大意,他不认识字,不需要经本,言下大彻大悟,就作佛了,转凡成圣,你看看多快。有人学的进步很快,你细心去观察,什么原因?他专。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确实我学得最快,你问什么原因?我专,我比别人专心。听老师的话专一...(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一集)  2009/5/1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1》)


...。他自己非常谦虚,这是正确的,没有一点傲慢的习气,这就是他的好处,真正得力的地方。

  后面还有几分钟,让我们再强调一句重要的话,“常随佛学”,不能中断,中断功夫就败坏了。从哪里学起?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提出五个科目,我们就从这五个科目学起。第一个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里面就包括儒释道的三个根,所以一定要从家里做起。你把父母的关系搞好,把夫妇的关系搞好,把儿女的关系搞好,你从家里做起,学佛,一家人幸福。用什么方法?用《弟子规》、用《感应篇》就搞好了。所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弟子规》,“慈心不杀”就是《感应篇》,底下一句“修十善业”,头一句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个东西搞好了,然后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很容易学;“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它前面一句是“发菩提心”,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然后,我们跟大众相处要知道修六和,六和怎么修的?我自己跟别人和,不要要求别人跟我和,要求别人跟我和就错了,永远得不到和睦。我跟别人和,一切从我做起,那就能做得到。我去影响人,不是别人来影响我,这是真学佛,真干!胡小林这两年半搞成功,他的秘诀就在此地,是从我做起,不要求别人,他做成功了,做了榜样给我们看。六和重要,有这个基础你才能学佛,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才能做得圆圆满满。这是我们净宗同学,我提出这五个科目,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规范,我们要把它做到,这就是世尊最好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二集)  2009/5/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2》)


...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讲了十条,这十条是总纲领。这十条一展开,小乘三千威仪,你看从十条变成三千条。大乘菩萨更了不起,大乘菩萨把这个十条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八万四千细行归纳起来就是十条,十条展开,八万四千细行。这个要懂得,懂得你们就会用《弟子规》,就会用《感应篇》。《弟子规》上一百一十三条,一展开就是八万四千细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统统落实在十善业里头,十善业圆圆满满的包含无量法门,不止八万四千,无量法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今天我们想学佛,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我们如何来选择?读了“净业三福”,这第一条。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二条三句。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三皈是什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什么意思?古时候人懂,没有问题,现在人不懂了。我早年读《六祖坛经》看到有一段,六祖当年在世,为一切大众传授三皈,念的文跟现在的不一样。现在我们学佛找一个师父,师父给你授三皈戒,告诉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是六祖在《坛经》里头不是这样说的,他那个誓词念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不一样。佛法僧意思就是觉正净。这让我们就想到,能大师在世的时候,佛教传到中国大概一千七百年,惠能大师到我们现在有一千四百年的样子。法传久了,逐渐它变质了,所以能大师那个时候不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这么说;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就使我们想到,唐朝那个时候已经有人对于佛法这些名相迷惑了,产生误会,所以他直截了当用中国意思来讲,这正确,契理契机。

  三皈是什么意思?皈依佛是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从邪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五集)  2009/5/2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5》)


...》看到有一段,六祖当年在世,为一切大众传授三皈,念的文跟现在的不一样。现在我们学佛找一个师父,师父给你授三皈戒,告诉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是六祖在《坛经》里头不是这样说的,他那个誓词念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不一样。佛法僧意思就是觉正净。这让我们就想到,能大师在世的时候,佛教传到中国大概一千七百年,惠能大师到我们现在有一千四百年的样子。法传久了,逐渐它变质了,所以能大师那个时候不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这么说;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就使我们想到,唐朝那个时候已经有人对于佛法这些名相迷惑了,产生误会,所以他直截了当用中国意思来讲,这正确,契理契机。

  三皈是什么意思?皈依佛是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出家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想到皈依僧,就是从染污,精神的染污、物质的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个叫真的接受老师教导,要保持不失,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与觉正净相应,是不是真的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叫真的三皈,那不是假的。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的方向、总的目标,你看你一入佛门,老师就传授给你。我们接受了,是不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都想到觉正净?如果我们还是迷,迷而不觉;还是邪,邪而不正,我们的思想邪,我们的言行也邪;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的身也不清净,起心动念是自私自利、是贪瞋痴慢,这就不清净,我们没有三皈。要说我们有三皈,我们三皈是反过来的,我们三皈是皈迷、皈邪、皈染,这就错了。迷邪染前途是黑暗的,迷邪染是三恶道,来生得人身都成问题。所以,没有前面十善,你就没有办法受持三皈。什么条件佛会传授三皈给你?你前面第一条做到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佛就传授三皈给你,把学...(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五集)  2009/5/2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5》)


...依法。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出家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想到皈依僧,就是从染污,精神的染污、物质的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个叫真的接受老师教导,要保持不失,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与觉正净相应,是不是真的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那叫真的三皈,那不是假的。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的方向、总的目标,你看你一入佛门,老师就传授给你。我们接受了,是不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都想到觉正净?如果我们还是迷,迷而不觉;还是邪,邪而不正,我们的思想邪,我们的言行也邪;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的身也不清净,起心动念是自私自利、是贪瞋痴慢,这就不清净,我们没有三皈。要说我们有三皈,我们三皈是反过来的,我们三皈是皈迷、皈邪、皈染,这就错了。迷邪染前途是黑暗的,迷邪染是三恶道,来生得人身都成问题。所以,没有前面十善,你就没有办法受持三皈。什么条件佛会传授三皈给你?你前面第一条做到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佛就传授三皈给你,把学佛的总的目标、方向传给你,你就向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保持住,不能越轨。怎样才能完成?底下讲“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众戒是觉正净的标准,你怎么样做就觉,怎么样做就是迷,《弟子规》是标准、《感应篇》是标准、《十善业道》是标准,再深入大乘的经藏,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你基础有了,你能够入门,入门之后要向上提升,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第三条,这一条是大乘。声闻、缘觉,菩提心还没有发起来,你只要一发菩提心,就超越声闻、缘觉。这里面“深信因果”不好懂,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这一句对我产生很大的困惑。为什么?它要摆在第一条,我一点都不怀疑,它摆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五集)  2009/5/2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5》)


...执着就圆满,你有执着你的戒不圆满。那我们晓得,于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那你就证得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统统断掉,不着了,超越六道轮回,六道没有了,这个戒律就清净、就圆满。所以我们自己想到,佛法,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那时候还没出家,他老人家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句话很重要。不必在形式上斤斤计较,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那么多的形式。重实质,实质是从内心里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成佛了,你自性圆明体里面具足的无量智慧德能统统都现前。所以我们初学,凡夫烦恼习气很重,我们一定依照戒律的标准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这些年来我们也有相当深度的体会,为什么我们的戒持不好?佛家入门,三皈五戒,三皈也是戒,叫三皈戒,没做到,受了,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古人能做到,现在人做不到,原因在哪里?原因是受戒之前还有前方便,也就是说受戒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你一来就可以受三皈五戒。现在真的是这样的,没条件,只要你肯拜师父,师父马上就给你授三皈五戒,不管你能不能持,就给你授了。受了做不到,那叫名字,出家是名字比丘,在家是名字优婆塞,有名无实。有名无实,这个话就不好听,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条件不具足。

  我们昨天学习过,世尊教诫弟子们,从哪里学起?从净业三福学起。净业三福第一条不是佛法,给诸位说,第一条是世间法,第二条才是佛法,是小乘法,第三条是大乘法。那就是佛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世法没有学好,怎么能学佛?世法里面给你们看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有没有做到?这些统统做到,才可以受三皈五戒,受了三皈五戒那就是真的善人。佛经上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那善是有条件的,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六集)  2009/5/2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6》)


...是说受戒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你一来就可以受三皈五戒。现在真的是这样的,没条件,只要你肯拜师父,师父马上就给你授三皈五戒,不管你能不能持,就给你授了。受了做不到,那叫名字,出家是名字比丘,在家是名字优婆塞,有名无实。有名无实,这个话就不好听,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条件不具足。

  我们昨天学习过,世尊教诫弟子们,从哪里学起?从净业三福学起。净业三福第一条不是佛法,给诸位说,第一条是世间法,第二条才是佛法,是小乘法,第三条是大乘法。那就是佛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世法没有学好,怎么能学佛?世法里面给你们看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有没有做到?这些统统做到,才可以受三皈五戒,受了三皈五戒那就是真的善人。佛经上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那善是有条件的,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全做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善男子、善女人。这四句怎么落实法?在小乘教里面,小乘经论讲得很多,不学小乘怎么行!可是中国佛教最近这一千多年不学小乘,所以南洋的小乘教跟中国大乘教一千多年的矛盾到现在没解开,小乘人不承认大乘,大乘非佛说;中国是大乘佛法,瞧不起小乘,小乘是焦芽败种,一千多年的矛盾。大乘、小乘都是佛传的,这是兄弟,同一个父母,兄弟不和,你说这个老人心里多难过,怎么对得起佛菩萨!中国人不学小乘,为什么?中国用儒、用道代替小乘,真有成就。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跟过去这一千多年来,不学小乘...(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六集)  2009/5/2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6》)


...是天灾人祸,再严重的,你真的能够依教修行,修儒释道这三个根,你就能免除一切灾难。所以得相信,不信不行,要真信,要发愿。最殊胜、最高明的就是把一句阿弥陀佛抓住,其他的统统放下。我们寿命还有,还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随缘要怎么样随法?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依照经教里面,或者我们依照净宗,我们修净土的依照净宗,净宗五门功课,叫行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常常要用得上的。头一个基本的理念,一定要建立在净业三福上,要认真去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师长不在了,念念不忘,不忘什么?不忘师长的教诲,这个重要,见到师长的遗像,听到师长的名字,师长的教诲就提起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都是戒律、都是威仪,这个是戒律、威仪的基本,所有戒律、威仪都是以这个为根本。就像《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依这个为大地,戒律、威仪好像是树木花草,它依大地才能生长。所以这三个根重要。

  有这种根、有这个本你才能够学佛,学佛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不仅是净土宗,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统统要依这个为基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要是违背三福,你就是违背佛菩萨的教诲,你不会有成就。释迦牟尼佛讲得好、讲得清楚,三世诸佛,过去一切佛、现在佛、未来佛,菩萨修行想成佛,一定是依这三条,违背这三条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一集)  2009/6/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1》)


...再往上面去一层,夜摩天,还是欲界,夜摩天的寿命就比忉利天长一倍,长很多!因为夜摩天的一天跟我们人间来换算,我们人间两百年是它的一天,我们人间一百岁,夜摩天人看到,这人很短命,你看半天就死了。得一百岁,从出生到死亡,半天。要到兜率天,那就更难得,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你想想看,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照他那个算法,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他寿命四千岁,在我们这个人间就五十多亿年。

  这是释迦牟尼佛把这些众生的真相跟我们说明,诸法实相。什么原因造成的?业力,业力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生天,那你的心要善,言要善,行为要善。善的标准,《十善业道经》、三皈五戒的经你能够认真修学,你就能够生到兜率,再往上去到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面去,除了上品十善之外,还要加上禅定,四禅八定。所以说娑婆世界二十八层天,哪个人没有分?人人都有分。不但二十八层天我们人人都有分,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我们也有分,甚至一切诸佛如来的报土,我们有没有分?有分。为什么?唯心净土,自性如来,怎么会没分?明白了,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一点障碍都没有。我们今天想去,去不成,障碍太多了,为什么?是你放不下,你对这个世间有贪恋,你不肯放下,你就去不了。放得愈多,你就升得愈高,统统放下,你就达到顶层,顶层是究竟圆满佛,常寂光净土。秘诀就是妄要放下、放尽,妄尽就还源,你看我们这一篇文...(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八集)  2009/6/1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8》)


...。我这个想法很多人同意,我们也做出效果,东南亚的宗教团结了。我是十年前住在新加坡,帮助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真的九个宗教互相往来,像兄弟姊妹一样,互相参加活动,他们有宗教活动我们也参加,我们有佛事活动也邀请他们来参加。东南亚印尼的宗教团结了,马来西亚宗教团结了,现在澳洲我们也正开始,三月份我们一个宗教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澳洲所有宗教都来了,大家都欢喜。我们还真正希望能做到世界宗教是一家,为什么?为化解冲突,为社会安定,为世界和平,决定没有自己;如果还有自己名利夹杂在里面,这个事情就做不成功,你会失败,你做不好,不能有丝毫的私心。

  佛法没有别的,就是要真干。真正佛弟子,你刚刚入佛门你就求受三皈,三皈是我们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所以你一来就传授给你,真的叫和盘托出,一丝毫隐瞒都没有。皈依佛,皈依是什么意思?皈是回头、回归,依是依靠,佛是什么?佛是觉悟,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我们家里供养佛菩萨形像你要懂得意思,你不懂意思就迷信了,拜偶像。供养这个形像什么意思?让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性觉,一看到佛像,我要觉而不迷,听到佛菩萨的名号,我要觉而不迷。什么是觉?放下分别执着就觉了。什么是迷?分别执着一起来就迷了。你看它是教学,它不是迷信,这样供佛像真有利益,用它来提醒我们。皈依法,法是教训,经典里面写着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训,常常记住依教奉行。法是正知正见,我们邪知邪见,一定是根据这...(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一集)  2009/6/1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1》)


净公上人讲三皈集第三卷





...位说,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弟子规》。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具体的落实在《弟子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基础的基础。底下一句“慈心不杀”,我把它落实在《太上感应篇》,里面给我们讲业因果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总报”,因果教育。末后一句“修十善业”,这是根本。所以佛经,我们一展开,你会看到“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是有标准,第一条做到就叫善男子善女人。“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也就是我们讲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才是佛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具备善男子善女人的条件,你才能学佛。所以佛收弟子的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才能到佛门里面去拜老师,求授三皈,受三皈就是正式拜老师。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的条件,这都是属于小乘,小乘建立在善男子善女人的基础上。我们能把三皈、戒律做好,一举一动都有威仪,再进一步提升就学大乘,所以第三条是大乘,大乘第一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头一个要发心,菩提心是什么?就是四弘誓愿,你要把心量拓开,“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能够包容,你不能说这个我喜欢他,我度他;那个我讨厌他,我才不度他,你就没有菩提心。发菩提心不能带条件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哪些哪些众生我不度他,你还附这个条件吗?没这个道理。所以要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真诚心,去普度一切苦难众生,这才叫大乘,菩萨心肠。深信因果,我初学佛,我对于这一句就碰到障碍,为什么?那是菩萨,菩萨还深信因果,我就感到奇怪。如果这条它放在第一段里面,我一点都不稀奇,如果...(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  2009/6/2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5》)


...要的一条。见和同解建立在哪里?建立在经教上,我们天天学习经,天天研究佛陀的教诲,把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我们一切都依照佛的教诲,才能做得到,这是初学。到最高级的时候,那真的,高级什么?每个人都把我们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那就真的和,就真正和睦,随缘妙用。可是这是我们凡夫做不到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虽然研究经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释方法,还要辩论,这都是很难避免的事情,所以这不能不知道。在净宗,我们方向、目标是相同,这就容易,方向,我们都是向西方极乐世界;目标,都是要亲近阿弥陀佛,同生极乐国。

  “戒和同修”,这个戒基本的是十善,在家同修在一起,五戒、十善,三皈、五戒、十善,这是一定要把它做到,你在这里才是一个佛门的僧团。严持戒律,把我们一些不好的习气、不好的习惯统统要改掉。现在人因为缺乏伦理道德的教育,社会风气不好,总是看别人的过失,总是说别人的过失,看别人的过失,我们的心坏了。常讲良心、良心,你的心本来都是善良的,把别人的坏处统统放在自己心上,自己的良心就变成坏心。变成所有人坏心,你的良心是它的垃圾桶,全装那些坏东西,你就变坏了。你再说出来,你口造恶业,你怎么能修行?你没法子修。所以头一条,我们要学着,我们决定不看别人不善的,我们看别人善的,不看别人不善的,绝不把不善的东西放在自己心上,修行要从这里下手。天天改过,天天反省,天天自新,你就有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  2009/6/2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5》)


...把它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身体,身的造作,我们讲身业,业就是活动,得有规矩。第二个是言语,言语是口的行为,口为祸福之门,所以说话很重要。孔子教学,把言语摆在第二门,第一个是德行,第二门是言语,你看他多么重视,说话是学问。第三才是政事,政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技术能力,你将来在社会上可以谋生。最后才是文艺,放到最后。这是在佛法里讲口业。第三个叫意业,意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有个标准、有个规范,你不能够超越,也不能够不及。超越一点没有关系,不离谱,不及,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它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伦理。我们中国人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核心的标准,不能违背的;就像佛门里面讲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这也是个核心的标准,展开来就是此地讲的,大乘八万四千,小乘三千威仪,大乘叫八万四千细行。在我们中国,其实跟佛法这个原理是一样的,五伦是五条,五常也是五个字,四维是四条,八德是八条,你看这多简单。它展开来也是八万四千,《弟子规》就是这些东西展开,你看展开说了一百一十三条。一百一十三条里头,每一条再展开,那就叫细行,在佛法里面叫威仪,威仪是细行,原则叫戒律,从戒律里面再分出来,叫威仪。

  我们生活能懂得这些道理,能遵守这些规矩,自己心安,理就得到。为什么?心平气和生智慧,我们一般讲开悟。现在一般人为什么没有智慧?你所生的是烦恼,为什么?你心不清净。心为什么不清净?你没有办法安定下...(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六集)  2009/6/2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6》)


...来是自性,与性德相应的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要称赞,不像诸佛一样,诸佛是平等的。性德是什么?我们讲最浅的,在《华严经》上讲,它这里举四种性德,第一个随缘妙用,威仪有则,它讲这个,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它讲这个,这是最大的纲领。我们现在学习,要契合现前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程度。我们中国人,古圣先贤教给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就这么几个字。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接物与这些字相应,称赞,跟这些事情相违,不称赞。譬如他不孝顺父母,不忠于他的工作,言语不守信用,我们不称赞,对他要不要有礼貌?要有礼貌。礼是不能少的,不称赞他。在佛法里面,基本的,与性德相应的,三皈、五戒、十善,这个能够奉行、遵守,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能够觉而不迷,叫皈依佛,这真的皈依。所以佛是自性觉。法是自性正,儒家讲“诚意正心”,这个正字里面意思就是诚意正心,真诚,正念,没有邪思,正而不邪,自性正。这是皈依法,皈依自性法宝,就是中国老祖宗所讲的“诚意正心”。皈依僧,僧也是自性僧宝,是什么?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决定没有染污,什么叫染污?生烦恼就叫染污。中国古人讲七情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你在这上面起心动念就染污,分别执着是严重染污。僧的意思是不染,净而不染。七情是你动心,七情是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那个欲就是五欲,我们起这个念头就染了,心就不清净。

  所以佛法修行,三皈依叫佛法僧三宝,觉正净是总原则、总纲领,用什么方法来修成?用十善、用戒律。十善也是戒律,是最根本的戒律,《十善业道经》上,佛讲得很清楚,从人天法到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依它做根本。十善我们怎么落实?我们用《弟子规》落实它,我们用《感应篇》来落实它,我们用古圣先贤,包括许多宗教创始的这些大师、大德们的教诲,总不外乎伦理的、道德的、因果的,这些教诲来落实。为什么?因为它们全部都是性德,都是自性自然流露的。记住,不是创作、不是发明,不是制作这些教条牵着我们鼻子走,不是的,我们这样想,我们就全错了。特别是佛门里面,这些大师、大德都已经做到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一集)  2009/7/24  台湾  档名:12-47-61》)


...他跟我讲,身口意,就是十善业,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十善业道的圆满就成佛了。《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这个十条,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根本。所以小乘三千威仪,大乘菩萨八万细行,从哪来的?十善业展开来的。在大乘菩萨,十善业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应当学。而十善业是在家、出家的根本法,出家是以这个为根本,在家还是根本,这个东西做好了,所有一切戒律都圆满,我们不能不知道。

  【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作毗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

  到这里是一段。‘三归五戒’,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我们为佛弟子必须要重视。所以三皈列入早晚课诵,最简单的早课就是打三皈依。我初学佛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茅蓬里面的早晚课,共同早晚课就是三皈依。我们住茅蓬那个时候五个人,我年岁最轻,三十一岁,忏云法师属兔的,大我一轮,大我十二岁,菩妙法师,还有达宗法师,三位法师,朱镜宙老居士,朱镜宙老居士那年好像是六十九岁。我们五个人在埔里住茅蓬,那是真的茅蓬,墙是竹篱笆编的,涂上一层水泥,上面盖的是茅草,底下的地就是泥土。佛堂那一间也不大,刚刚好我们五个人,五个拜佛的位子,那一间铺了地板,非常简陋、非常辛苦,民国四十六、七年的时候。茅蓬里面没有电也没有水,水我们想了方法,把山上的泉水用竹子把竹节打通,就像水管一样一节一节,把山上泉水引下来;没有电灯,点蜡烛、点油灯,所以晚上睡觉很早。晚课,在山上是持午,晚上不吃饭,所以晚上的晚课到八点钟就做完,...(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二集)  2009/7/25  台湾  档名:12-47-62》)


...达宗法师,三位法师,朱镜宙老居士,朱镜宙老居士那年好像是六十九岁。我们五个人在埔里住茅蓬,那是真的茅蓬,墙是竹篱笆编的,涂上一层水泥,上面盖的是茅草,底下的地就是泥土。佛堂那一间也不大,刚刚好我们五个人,五个拜佛的位子,那一间铺了地板,非常简陋、非常辛苦,民国四十六、七年的时候。茅蓬里面没有电也没有水,水我们想了方法,把山上的泉水用竹子把竹节打通,就像水管一样一节一节,把山上泉水引下来;没有电灯,点蜡烛、点油灯,所以晚上睡觉很早。晚课,在山上是持午,晚上不吃饭,所以晚上的晚课到八点钟就做完,做完晚课,九点钟就睡觉。两点钟起来,起来做早课,各人做各人的,诵经、拜佛,各人做各人的。做完之后,打一个三皈,三皈是共同的,三皈完了之后,达宗法师拜佛,忏云法师、菩妙法师通常打坐,自己寮房打坐。我在那里做义工,就要准备早餐,忏云法师对于饮食很讲究,早晨要磨豆浆,要煮稀饭。我在山上照顾一个老居士、三位法师,修福。忏云法师给我规定的功课是学习《阿弥陀经》,蕅益大师的《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是《弥陀经》最著名的三个注解,做科判,做科会,这个很有意思。科会做出来之后,对于经典、对于古大德的这些注疏,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好,你不做出来看你不知道。除这个之外,忏云法师教我看印光大师《文钞》。每天规定拜佛八百拜,早晨三百拜,中午两百拜,午饭之后,晚上三百拜,我在山上住了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

  ...(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二集)  2009/7/25  台湾  档名:12-47-62》)


...问题是局限的,而且留有后遗症,为什么?不称性,违背性德。

  在中国,你看我们老祖宗,千万年前虽然没有文字,不能说他没有文化,不能说他没有教育,他有道,他有德、有仁、有义,他与性德相应。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归纳成一个字,在中国就是“孝”字。你能说这个孝,几千年的东西,现在人要不要?不要了,不要就天下大乱,管用!人人都讲孝悌,这社会是祥和的,人与人之间不会有相争的,相亲相爱,社会是安定的,社会是和谐的,那怎么不好?你能说它不管用吗?在中国有历史记载,用了五千年,没出毛病,现在不用,问题出来了。讲得详细一点,古圣先贤教育总不外乎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讲尽了。在佛法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皈、五戒、十善也就讲尽了,比中国讲得还简单。十善业道一扩充、一展开,小乘三千威仪,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一收起来就是十善业,是纲领,不多。三皈是什么?三皈是觉正净,三皈是闻思修,三皈是戒定慧,一体,一桩事。三皈、五戒、十善讲一桩事,就是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的体相用。世出世间法没有例外,都是讲的当人自己,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所以不要看轻这个东西,三皈五戒是离苦得乐的津梁(工具),是趣向大涅槃的根本。

  大乘经里面把涅槃的意思讲深了,不是当时印度各个宗教跟学术里面所说涅槃的含义。佛把它扩充,讲得更圆满,大讲的是法身,大般涅槃,灭讲的是解脱,度讲的是般若,这讲得好。释迦牟尼佛出世给涅槃下了三个定义,法身、般若、解脱,这是我们学佛人终极的目标。我们希望证法身,法身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法身里面没有苦,离一切苦厄,无苦那就是乐。佛这种解释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性德,秘密藏在自性里头。惠能大师开悟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具足三德秘藏。人人都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没有。这个众生的意思非常广,凡是众...(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三集)  2009/7/26  台湾  档名:12-47-63》)


...,《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老人在世的时候,一生当中这三部书的流通没有中断过。一版印出来,那一版都是几万册不是少数,流通出去二版、三版、四版,我看到是二十几版、三十几版,每一版最少都是一万册、两万册,多的到五万册。所以我概略的估计一下,他这三种书,印的数量超过三百万册。

  我那个时候很震惊,一代祖师,佛经印的数量没这么多,为什么这三种书用这么大量来流通?现在是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因果能救世界。就像周安士讲的话,“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佛门里也不例外,佛门里为什么不老老实实修行?不相信因果。学佛的人如果深信因果他就会真修、真干,三皈五戒十善他一定认真学习。不信因果,就把修行疏忽,这一疏忽,障难就来了。障缘、灾难就现前,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三种书印祖既然是这样提倡,我们要认真学习,要细讲、要深讲,把它当作普及教育来做,认真去做。利用现在的媒体、网路、电视、光碟大量去流通,能救世界,人人相信因果,三皈、五戒、十善真能做到。《弟子规》,圣贤教诲我们可以在四书五经里面节录经句来推动,四书五经的分量太多,我们把它编成节本,大众化,普及大众化,能产生效果。发大菩提心,依教奉行,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自自然然能得三宝加持。在这个世间推动传统文化不容易,只要真心,障缘决定有,脱节这么多年。所以社会大众对这桩事情产生严重误会,甚至于排斥,这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做得会很辛苦,决定得三宝加持,用清净心做,清净心能除障,清净心跟性德相应,性德是大般涅槃。

  下面一条“虚通,谓此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曰虚通”。实际上讲就八个字,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性德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湾  档名:12-47-64》)


...论怎么变法,好样子不变,好样子是什么?好样子的标准德行。我们学佛,如果依照我这几十年来,我守住的原则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个原则。在一般我们的老祖宗教导我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不变的!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守住某一种的本分,原理原则决定不变,这性德。关系很清楚,关系是五伦,处理关系是五常、八德,在中国这个社会,老祖宗千万年的教诲没变过,是真理。为什么?它是自性里面本有的德能,正是佛所讲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表演出来在这个事相里头,这是现相,德相,那你就是把这些德行做出来了。

  佛法里面一般讲三皈、五戒、十善,我们净宗还加上六和、六度、普贤十愿,我们要把它做出来,做出来人家看那个德相,跟这个相应,所以佛法不复杂。我在美国那么多年,我们有个老朋友印海法师,有一天他跟我聊起来,“净公上人,你提出来的东西简单,就是五个科目,很好记。”愈简单愈好,净宗学会提出这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很好记。要求自己认真把它做到,古人都能做得很好,现在我们要求自己还是做不好,那就什么?我们把根忘掉。如果有《弟子规》的根,《感应篇》的根,就做好了,决定不输在古人之下。所以最近这许多年来,我特别提倡道的《感应篇》,儒的《弟子规》,佛的《十善业》,这是传统文化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我...(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湾  档名:12-47-64》)


...净心得来的。清净心,一定要将我们的思想、言行随顺性德,随顺性德就是戒律。为什么?随顺性德,心里面就没有杂念,心里面就没有障碍,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自性本净,《坛经》上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心里面,清净心是真心,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相、圆满的相好,遇到缘能生万法,没有缘的时候就是大光明藏,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净土。大经里面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告诉我们,修行要从持戒下手,不但持戒,持戒要清净。戒律不清不净,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只生烦恼不生智慧,这个道理要懂。

  佛家自古以来,不论是哪一宗、哪一派,也不论是出家、在家,你要是跟释迦牟尼佛学习,依释迦牟尼佛做老师,佛头一个就是教你三皈五戒,认真的受持。三皈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三皈是觉正净,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究竟圆满的性德。现在人喜欢讲价值观,佛法里面究竟圆满的价值观是觉正净。从哪里学起?不一定,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上上根人从觉就行,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三十岁那一年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从觉门进去的。觉悟了,正净就圆满具足,不必学他就具足。在中国,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是从觉门进去的。这是什么?上上根人,行!除上上根人之外,觉门是走不通的,走正门、走净门。正门是正知正见,是从戒定里头走的,依照经典的教诲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从正知正见达到圆觉。如果根性差一点的人,走正门困难,正门可以说是正规的教学,那还有个门,净门,修清净心。依照戒律修清净心,戒律不许我们做的就决定不做,戒律教我们...(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净公上人讲三皈集第四卷





...做,戒律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走这个门有两个宗派,净土宗走这个门,密宗也是走这个门,所以密跟净都是着重在修清净心。而净它的确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认识字的阿公阿婆也行,只要你相信、你发愿,依照经教的理论、方法去学习,决定成功。成功也有高下,这个高下与各人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密宗的净比净土更纯,为什么?它确实能达到染净不二的境界。净土宗要是理一心不乱,跟密的境界完全相同,事一心不乱还达不到它的标准,这个要知道。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对密宗是尊敬而不能学,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的。密是净门里面的上上根人,跟禅宗一样,上上根人,中下没有分。

  所以,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教我从三皈、五戒、十善下手,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循序渐进,他老人家一生讲经教学,从鹿野苑,《华严》不谈,那是定中讲的。在鹿野苑最初教五比丘,五个人拜他为师,这是佛教的开端。讲什么?讲阿含。讲了多久?十二年。阿含是什么?人天教,佛教的小学。十二年的薰习,这个基础不错,根基打下去了,讲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八年。八年加上阿含十二年,二十年,跟释迦牟尼佛,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二十年薰修的这种功力,佛讲般若。般若讲什么?般若讲诸法实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讲了多久?二十二年,这是佛教的大学。你从时间上来看你就晓得,释迦牟尼佛教学主要的课程就是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二十年的戒定,慧成就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这个意思,你说这个多重要。我们现在修戒,从哪里学起?经典里面常说,为佛弟子,在家要具足十善,出家要具备沙弥律仪,那是最起码的,这就是“净业三福”的前面两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里头没有佛法,人天善。怎么修法?我们现在如果不把它指示清楚,无从下手。孝亲尊师具体的德目就是《弟子规》,我们用《弟子规》做手段,来学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做手段,来完成慈心不杀。这句里头最重要的是长养慈悲心,然后才能够落实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的根,是佛法的本,大根大本,有这个才能学佛。第二条就学佛了,第二条是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了。入佛门的条件要《弟子规》、要《感应篇》、要《十善业》,这三样东西没有做好,没入佛门。从前,出家、在家学佛的人都有那么样的成就,什么原因?基础好,他真做到。没学佛之前,就把《弟子规》、《感应篇》落实了,《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感应篇》是因果教育。他有这个基础,有这个底子,所以入佛门容易,得到佛法的提携,他决定有成就。

  有小乘的基础才能进入大乘,这就是世尊所说的,“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法。大乘法跟小乘法差别在哪里?头一个,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不能成就。菩提心是...(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楚。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话重要。智慧德能是自性里本有的,讲智慧德相,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本有的;妄想分别执着自性里没有。没有当然可以断掉,本有决定可以恢复,只要把没有的东西你放下,本有的东西就现前。马鸣菩萨给我们的信心,我们真听懂了,信心就生起来。我能不能作佛?我能不能成就?答案是肯定的,一点怀疑都没有。只要把自性里没有的东西,与自性相违背的这些东西放下,把它舍掉,自性里面圆满的智慧德相不就恢复了吗?戒是什么?戒就是叫我们放下,所有与性德相违背的统统放下,与性德相应的要加强。孝悌忠信是性德,礼义廉耻是性德,仁爱和平是性德,三皈五戒是性德,性德这方面加强,认真努力学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是与性德相违背,把它舍得干干净净。“行为世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给社会做个好榜样。

  中国人讲道,道是什么?道就是好榜样,与性德相应的好榜样。中国人讲孝道,这是所有道的根,所有道的根源,源头。无量无边的道,中国人讲道,佛法里面讲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跟道的意思完全相同,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展开来无量无边,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孝。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能够长大成人,靠谁?靠父母。所以行道,第一个是对父母,孝顺父母,天经地义。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对老师就很尊重。对父母孝,对...(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佛菩萨之所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常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个范就是道,好样子。在社会上知道自己与一切众生的关系,什么关系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做什么样的样子,道就出现了。做老师的有师道,做学生的有学生道,学生道是什么?《弟子规》就是学生道。出家,佛道,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表现的,佛道。他表现的是什么?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到处事待人接物,记录下来就是戒律。不是刻意去做,不是有心去做,自然的。

  我们学佛,为佛弟子,有弟子道,这个弟子道一般讲僧道。僧它的本意是众的意思,是团体的意思,一个人也能称僧。好比军队,军是讲军队,团体,一个人也能称军人。佛家讲僧,是四个人以上在一块共修,这个团体就叫僧团。它要依三皈、五戒、十善,还要加六和敬,这就是很如法的僧团。在家里面修,你一家有四个人以上,真的把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做到,你这个团体就是僧团。一个僧团出现,可了不起,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台湾如果出现这一个僧团,这个地区就有福,不遭灾难,所以僧团难能可贵。我从学佛以来,五十八年了,走遍全世界没发现一个僧团。为什么?这个道场两个人住,两个想法,见和同解做不到。戒和同修是很勉强,做到样子就不错了,单是样子不行,要有实质的精神。身同住,常常有意见,口有争论,所以真难,三个人三个意见,四个人四个意见。什么原因?你细心去思惟你会发现,为什么?凡夫!凡夫就有烦恼、就有习气。所以现在僧团没有了。僧团没有了,家没有了,给诸位说,在从前中国古时候的家是个僧团,不容易!一家,常说“家和万事兴”,我...(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会就消化。以后我每年到大陆我都去看看她,我弟弟照顾她,她住在上海。劝她念佛,劝她吃素,真干!念佛往生,九十一岁走的,所以养父母之志这个重要。做父母都希望儿女有出息,都希望儿女在社会上能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些贡献,社会大众赞叹,古人所谓“光耀门楣,光耀祖德”。现在虽然很多做父母的不知道,我们自己做出来之后,他会生欢喜心,他会明了。所以要从“言行相符”下手,这也是世尊在《无量寿经》讲三业清净,先说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底下说:

  【蕴德居怀。】

  这四个字是总纲,心里要常怀着道德,‘蕴’是蕴藏,心里面常常想到什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心里常常想着这个。学佛常常想到三皈、五戒、十善,好记,不多!心里常有,这个东西从来没有离开心的,念兹在兹。你才真正做到:

  【不拘名利。】

  你把名利放下了。

  【轻金若块。】

  这个‘块’是砖头、瓦块,你看到黄金就跟砖头瓦块一样,不屑一顾。

  【重教逾珍。】

  这个‘教’是经典,佛菩萨的教诲、圣贤教诲。我们今天提倡的《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道》,这个超过任何珍宝。

  【但为正业调生。】

  ‘正业’是八正道里面所讲的,“业”是事业,也是我们的行业、行为,都在正道上,都与性德相应。这个地方‘调’是调理,我们说浅一点,也是去影响大众。

  【速愿自他...(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七集)  2009/7/30  台湾  档名:12-47-67》)


...向专念”八个字,你只要依照这八个字,一生一切时一切处都不离开,你决定成就。这四个字,“发菩提心”可重要了。菩提心是什么?不为自己,广利群生,利是利益;换句话说,只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是菩提心。有一点点自私自利就是障碍,你就难了,所以真的要万缘放下。要不要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要,不是代众生受苦吗?在现前这个时代,随分随力建小道场,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在一块真正修行人不超过二十人,超过二十人,另外一个地方再建个小道场。实在讲,我早年读觉明妙行菩萨的《西方确指》,我很喜欢、很羡慕。他们在一起修行,只有十二个人,在一起共修,十二个人个个成就,这叫什么?这叫大圆满,都往生。所以人数愈少愈好。道场必须建立在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的基础上,这样的道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每一天定课,真正发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句佛号就行了。如果还有怀疑、还有夹杂、还会间断,功夫不得力。在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人占多数,所以我才劝大家每天听经四个小时,念佛八个小时。为什么要听经?帮助你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是诸法实相,帮你断疑生信,帮助你一心专注,功夫不间断。我们天天要接受佛菩萨在经典里面的教诲,经典里面的劝导,这是有必要的。如果确实没有怀疑,真放下了,世法、佛法都放下,一心专念。

  念佛的方法很多,印光大师《文钞》里,记载着一篇灵岩山寺云水堂墙壁上,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很简单念佛的方法。印光...(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  2009/8/2  台湾  档名:12-47-68》)


...开。这个事理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凡是有相的,我们都要生起恭敬心,对佛我们要礼敬,对人要礼敬,对一切动物要礼敬,对天地鬼神要礼敬,对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要礼敬。为什么?礼敬是性德,性德周遍法界、含容空有、出生无尽。普贤第一愿的礼敬不可思议,谁做到?法身菩萨做到了。我们礼敬还有差别,这就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如果真正觉悟的人不是。所以你就晓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对我们恭不恭敬?恭敬,我们对他不恭敬,他对我们恭敬。为什么?他知道我们跟他是一样的,是佛,迷惑颠倒的佛,他是觉悟的佛,所以他对我们恭敬,我们对他不恭敬。我们对小动物当然更不知道恭敬,所以要学,要养成习惯,看到小动物都能合掌称菩萨,给它念三皈依,“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念三遍,念阿弥陀佛教它求生净土,永远脱离畜生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缘。佛菩萨看待这些小动物如是,我们要学。你对待小动物都这样爱护,你对人能不爱护?对善人爱护,对恶人一样爱护。平等心、清净心,心地清净平等就是真诚,就是诚明,这个诚明就能感动那些恶人,帮助恶人回头是岸。佛菩萨教化众生是用感动,言说是补助,是摆在第二,真诚摆在第一。

  称赞如来,称赞就不一样,他随顺性德的称赞,违背性德的不称赞、也不毁谤,这心地多厚道。你做错事情不责备,你做对的时候赞叹你、鼓励你,你的心多厚道。佛法里面称菩萨为“仁者”,仁慈的,仁者,仁者无敌。仁者什么意思?永远没...(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四集)  2009/8/14  台湾  档名:12-47-74》)


...一身的罪业,你的前途,你将来到哪里去,你不能不知道。

  学佛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念念为众生想,念念为社会想,不能为个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里头要有智慧,还防范不能让他生烦恼,不能让他起贪心,不能让他变质,这里头有智慧,真正是善巧方便,利益众生。无论在家、出家,中国古人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虽然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做得很辛苦,做得很难,但是怎么样?要做。至少我一个人,从我心开始,从我开始,我要做个好样子,在大众当中,我在群众里做个好样子。好样子怎么做?我有信,我有解,我有行,我有愿,就是好样子。我对于佛菩萨所说的经教能够理解,不必多,学一部经我就能做到一部经。学了三皈依,三皈做到,学了《十善业》,十善业做到,学了《弟子规》,《弟子规》做到,学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做到,你的责任尽到了。救自己、救你家庭、救社会、救这个民族、救国家、救世界,你已经做到了,在你的岗位上,你做到了。如果你有福报,福报不要自己享,自己享没有智慧,享完就没有了,福报是前世修的。我有福报,跟一切众生共享,那你是享福报当中又修福报,你的福报生生世世享不尽。修福报里面无比殊胜的福报,是为正法培养人才。我没有能力、没有智慧,我不能教,不能教护持就行,这个你得有缘分,缘分也是福报。你真正有这个愿心你会遇到,佛菩萨会帮助你。遇到一个年轻人,可造之才,你成就他、帮助他,给他学习的环境,就成功了。所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六集)  2009/8/16  台湾  档名:12-47-76》)


...就很想跟释迦牟尼佛学习,我也希望天天向上提升。

  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做人干起。我们净宗同学,修行最高指导的原则就是“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将它具体落实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在《弟子规》,字字句句要做到;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末后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儒释道的三个根在第一句,第一句全都做到,是人天小果;你做得不很圆满,达不到满分,来生不失人身,得人道。如果能及格,恭喜你,你生天,你能够达到六十分、七十分,你肯定生忉利天;如果你能有八十分、九十分,你就生夜摩天。这是佛教给我们人天法,必须有这个条件你才能真正学佛,受持三皈、五戒、威仪。三福第二条讲“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是方向、是目标。修行人要记住这三大纲领,第一个是觉而不迷,第二个是正而不邪,第三个是净而不染,觉正净怎么修法?要依靠佛菩萨,向佛菩萨、向老师学习,老师就是给我们示范觉正净。我们这篇论文里面,四德里所讲的“行为世则”,老师要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教学活活泼泼,没有定法可说,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有不同。现在是乱世,是道德沦丧的一个时代,众生没有伦理道德的观念,你要教伦理道德就太难了。你讲这个东西、教这个东西,人家第一句话就问你,“这学了有什么用处,学这个东西能当饭吃吗?”对古圣先贤东西丧失信心了。丧失信心真有为难处吗?有,不善的心行能感召来所谓天灾人祸。你不相信,你不肯学,你的心行与伦理道德、与...(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二集)  2009/8/24  台湾  档名:12-47-82》)


...是我们李老师,李炳南老居士的师父,我们看到大师出版这些东西,我们非常亲切。看他的出版,我看书喜欢首先把版权页翻来,他印了多少?我发现印光大师一生三本书,他印的数量最多,这三本书《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我统计概略算了一下,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年代这是令人吃惊的。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法,不是佛经,他怎么印这么大的量?我天天在想,想了两个星期,想出也许因果教育在这个时代应该是最重要的科目。真的,到现在看到今天的社会,我们对于印光大师的用心不能不佩服,先见之明!这三样都是因果教育,所以提倡深信因果我们才能得救。深信因果,我们所学的善法,像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弟子规》、《十善业》、三皈五戒,他才会真的落实;不信因果,学这些法可能都是当面子,做为一个假相,他做不到!所以印光大师的教诲比什么都重要,无论你学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你需要什么底子?因果。有因果的底子,能深信因果,无论学哪一法没有不成就的。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再想想印祖这个无比的重要。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给我讲过很多次,教我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做印光大师的私淑弟子。印光大师不在,现在他的《全集》出版,你一生就跟他学,读他的书,明了他所讲的理论、他的教诲,我们统统把它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成就。这个事情五十多年前,现在想想真的就像昨天一样,老师的叮咛、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期望。五十年的历练,知道...(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集)  2009/9/1  台湾  档名:12-47-90》)


...忍辱波罗蜜,忍辱帮助你提升,不争,你争,我给你,你要,我让给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欢喜,我也欢喜。你要名,名给你,你要利,利也给你,只要我有的,我统统给你。连道场都不例外,要,马上给你。统统给了他,他还要批评,气还没消掉,这是什么?这里头还有人情债在里头。人在这个世间做事,难,叫每个人都欢欢喜喜不容易!我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听从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在经典,依教奉行,什么样的困境统统能化解,这化解我们一生成就就没有障碍,道理在此地。能不能在一生当中,达到究竟圆满的成就?大乘经教佛常说,从理论上讲肯定,可能。你不能成就都是事上出了问题,你没有听佛的话,佛教你持戒、修定、求智慧,我们有没有去做?十善、三皈五戒、六度、十愿,有没有做到?这是最基本的。如果你都做到,你这一生决定生净土,而且品位不会低。取实报土是不容易,但是取方便土不难,在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土跟实报土的距离很近,为什么不干?我们把话说得更清楚一点、更白一点,为什么不肯放下?放下就是,不能不知道。

  从哪里放起?从十善业放起。放下杀生,每一条意思很深很广,杀生里面包括什么?包括恼害。那个人因我而生烦恼,因我而感受痛苦,都在杀生这一条里面,范围广,要知道。你不读《戒经》,你不晓得,单单看到这一句,你不知道它里面的义理,不知道它的境界,你没法子做。单单守住我确实没有杀过生,我连蚊虫蚂蚁都不杀它,我是不是做到?不见得。你做到的是...(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2009/9/3  台湾  档名:12-47-92》)


...难众生。不偷盗这一条戒,决定没有很细、很微弱的占便宜的念头,那是什么?那是盗心。佛家四重戒里“不漏国税”,有这一条,这很容易犯的。我是没有偷盗,在法律许可情形之下少纳一点税,研究研究不犯法,少纳一点税这个念头就是盗心,它讲得很微细。决定没有占人便宜的念头,只会多给人一点。《弟子规》里面讲“凡取与”,我们取要少取,给要多给,人心厚道。这是不是佛教导我们的?不是,是我们的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变得斤斤计较?迷失了自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性德相违背,做了很多的错事自己都不知道。遇到善知识给你一讲解、一分析,才知道我这一生,乃至于我这一天,从早到晚确确实实全都犯了,哪一条不做?

  “三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做到了吗?三皈是什么?皈依自性,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清净心,全都忘掉了。所以祖师大德很慈悲,佛也是谆谆教诲,把三皈列入早晚功课,最重要的,你什么经、什么咒都不需要念,最简单的早晚课就是三皈。佛教我们时时刻刻提醒,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觉而不迷、要正而不邪、要净而不染。我们忘得一干二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马上就迷了、就邪了,动了邪念头,就染污,就不清净。这是难,难在什么?从小没有受过德行的训练。长大之后虽然跟佛有缘,也皈依三宝,没有真正善知识引导,所以有名无实。不了解诸法实相,这就是不听经,不去研究经教,皈依三宝做个佛门弟子,不是真的弟子。就好像我们上学念书一样,学校报了名,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但是学校上课从来不去,我们是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跟老师的教诲完全相违背,自己不知道。以为上学报了名拿到学生证这就是的,上课不上课不要紧。如果不要紧,释迦牟尼佛在世为什么天天讲经说法上课...(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2009/9/3  台湾  档名:12-47-92》)


...,你看到都是大波大浪。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灾难频繁,这就是大波大浪,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了自性,随顺烦恼。烦恼里重要的是欲望,要是随顺这个欲望,欲望没有止境,那好,这个浪头就没止境,这个浪变成什么?变成海啸,变成灾难。怎样把这个灾难消除、把这个灾难化解?风息了浪就没有,我们能够把欲望息了,灾难就化解。世间圣人他们不讲息灭欲望,他不讲这个,他讲什么?节制欲望,你的欲望要有限制,要把它控制住。小的波浪也很好看,波浪很好看可以欣赏,不至于发生灾难。所以儒家用礼来节制,礼是什么?你不要超过它,也不要不及,它给你定的什么?刚刚好的一个水平可以欣赏,可以享受,不至于泛滥。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这里头有浅有深,最浅的人天法就是节制,不至于造成灾难,这个好!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业障重,他开悟不是容易事情,所以先帮助众生保持人天的身分,不要堕三恶道,佛家设这么一个标准。三恶道堕落下去,出来太难!你怎样保住你的人身?中品十善就保人身,上品十善生欲界天。所以十善业道从最下层讲起人天法,你来生不失人身,好的可以生天。往大处讲、往深处讲,它是无上菩提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决定不能向上提升,人都做不好,欲界天的标准都不够,你怎么能作佛?你怎么能作菩萨?哪有这个道理!

  《唯识论》里面说得好,万法是依唯识而变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今天这个世界上它的变化,它变好、变坏都...(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2009/9/3  台湾  档名:12-47-92》)


...坡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居士,在新加坡是大富长者,他是银行的董事长。他的缘分好,晚年生病不能上班,在家里养病。他邀请我,我到他家里去看过他。养病没事,他知道我在居士林讲经,跟李木源居士说,把我讲经的录像带,那个时候好像不是光碟,录像带,拷贝一份送给他,他每天听经,听八个小时,另外念佛八个小时。他睡一张床,佛像就在他的对面,一张开眼睛看到佛像。两年,有成就了,没有明说,告诉李木源他想往生。听了两年经,念了两年佛。李木源居士要求他,“你不能走,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他一走了会乱,希望他再带领大家几年,让大家修学都稳定下来。他听了想想,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又住了两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1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