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62|回复: 3

[佛经摘录] 不信净土之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神往清泰 于 2013-6-30 12:43 编辑

不信净土之障(上) ●藏 头 明伦月刊364期2006/6

宋.灵芝元照律师(1048── 1116)着《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中,说明世人不信净土之障有二:一、他障,二、自障。
《疏》云: 「窃观古今不信净土,其障有二:一为他障,二即自障。」
灵芝《义疏》,流通不广,宋之戒度法师作《正观记》,民九十一年(2002年),有人印《疏记会本》。《疏》中有记释者,同时录之,以作解《疏》之助耳。
一、明他障
《疏》中,先明他障,文云: 「言他障者,谓:世传异说,不辨是非,故于佛言反不信受。」
《记》:「言世传者,入耳出口,无稽典故。不辨是非,无正见故。佛言不信,毒气深故。」
所谓「毒气深」者:今时之「大乘非佛说」之毒气,是最深者!
《疏》:「略列数条,余非可尽。」
《记》:「略下,指后所列」。 「数条」,疏列八条,如次:
(一)不知分量
《疏》:「如《僧传》慧布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若使十劫莲花中受乐,不如三途极苦处救众生也。」 此是第一条,先引不信之言。
「僧传」:梁.慧皎法师撰,称《高僧传》(《高僧传》初集)。唐.道宣律师撰《续高僧传》(《高僧传》二集)。宋.赞宁法师撰《高僧传》三集。民国初,喻昧菴居士编集《高僧传》四集。
「慧布」:见《高僧传》二集卷九。
「如《僧传》慧布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若使十劫莲花中受乐,不如三途极苦处救众生也。」 此是疏主所引。
《僧传》原文云: 「或见诸人乐生西方者,告云:方土虽净,非吾愿也。如今所愿,化度众生。如何在莲花中十劫受乐,未若三途处苦救济也。」
据《观经.九品往生章》,下品中生,莲花六劫方开;下品下生,十二大劫方开。此云「十劫」,未知何据?
《疏》难破云: 「今谓:得忍菩萨可容此说;若未得忍,自不能救,焉能救他?」 得忍,谓得无生忍。若据《华严》,第七远行地,方得无生法忍。
《疏》: 「《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慈救众生者,无有是处!委如《十疑论》第一疑中所破。」 《十疑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途,焉能救众生?……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祇得依树传枝,不能远去。翅羽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阿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记》云:「布师内证,故不可测;纵自堪能,浅识效之,为害滋甚!委如《十疑论》」。
(二)不达事理
《正观记》谓:前面第一条是「不知分量」。此下第二条是「不达事理」,文有两段,并是《六祖坛经》。
初段中,初,牒彼计:
《疏》:「有人云:心若清净,即是自性西方,何必求生他方净土?」
《记》云:「正引彼文云:迷人念佛生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又云:念念见性,常行平直,便见弥陀,何用更愿往生?但心清静,即是自性西方等。」
《疏》:「今谓:非无此理,斯乃教中法性理土,而非今经所明也。」
《记》:「今下,明今难。」
《疏》:「然,具缚凡夫,未证忍地,假令顿悟自心,孰能恒守清净?」 案:此中「顿悟」,应是解悟,非证悟也。若实证悟自性,则无须「恒守」,本自清净故。
《疏》:「法虽高妙,不摄群机。但有虚言,何由造入?」
《记》:「法虽高妙等语,对破世人妄执」。
杨仁山长者云:「佛学之高,莫如禅宗;佛学之广,莫如净土。禅宗拣根器,净土则普摄。」
《疏》:「又云:西方去此十万八千里。此亦误以西竺为西方也。《经》云:『从此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岂止十万八千乎? 指一端,诸余不足议也。」
案:民初许圣可居士着有《六祖坛经解义》,关于此段文,解云:『六祖之说西方,系指天竺印土而言,非指极乐世界之贤圣言也。……韦刺史系东方俗人,故六祖即引西方俗人以破其疑,非引极乐世界之法身大士破其疑。盖六祖说法之日,虽得妙道,未入涅槃,引俗针俗,真理自显。』
(三)唯被下根
《疏》:「有人云:此十六观,唯被下根耳。」 此第三条。《正观记》云:「诸记咸指《宗镜》」。《宗镜录》中,是否有此说?待查。
《宗镜录》卷十七:
问:如前剖析,理事分明,佛外无心,心外无佛。云何教中更立念佛法门?
答:只为不信自心是佛,向外驰求,若中下根,权令观佛色身,系缘麤(注一)念,以外显内,渐悟自心。若是上机,只令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如《佛藏经》云: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即查《宗镜纲要》,发现第十七卷有说念佛法门,所谓「诸记,咸指《宗镜》」,谅即指此段文吧。
《疏》:「今谓:此经,乃圆顿上乘成佛之法。是心是佛,出自今经。韦提一闻,即破无明,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菩提心;岂皆下根耶?」
难破中,先约教:经中,第八观云: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故云:「是心是佛,出自今经」。 韦提下,约机难: 韦提得忍,侍女发心,文见十六观末,结益之中。
(四)实无他佛来迎
第四条:
《疏》:「又云:念佛人,临终感佛来迎,皆是自心业现,实无他方佛来。今详此说乃有多失:一则不信佛语,《观经》九品,临终感相,皆佛说故。」
《观经》九品临终感应现相,阅读〈九品往生章〉可知。
「二、不修佛力,诸佛菩萨慈悲誓愿,拔苦与乐,不遗物故。」 「修」谓研习,佛有十力,不去学习研究,所以不了佛慈接引众生之誓愿。
「三、不信佛体,佛与众生,体性平等,有感必应。佛若无应,三身不备,则非佛故。此三不信,孰可信耶?」
《记》云:「佛语、应身;佛力、报身;佛体,法身也。故总结云:佛若无应,则三身不备。」 (上)
注一:“麤”同“粗”。

来源:http://www.minlun.org.tw/haihui/bbs/list.asp?unid=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往清泰 于 2013-6-30 12:43 编辑

不信净土之障(中) ●藏 头 明伦月刊365期2006/6

(五)莫学愚人
第五条:
《疏》:「又有人云:莫学愚人求生净土。今谓:《无量寿经》说:十方诸菩萨,皆愿往生净土。况普贤行愿,势至圆通,皆愿往生净土。补处、不退、诸上善人,岂皆愚人耶?」
◎笔者案:说「莫学愚人」者,才是真愚人耳。
《疏》:「又,《僧传》所载古晋高僧,生、融、持、远、南岳、天台、庐山十八贤,皆修此法,岂亦愚人耶?」
莲社十八高贤,社主东林辩觉大师慧远、雁门法师慧持、西林觉寂大师慧永、天竺佛驮跋陀罗觉贤、罽宾佛驮耶舍觉明、东林普济大师道生、昙恒法师、僧叡法师、昙顺法师、道昺法师、昙铣法师、道敬法师、南阳张铨秀硕、雁门周续之道但、彭城刘逸民仲思、豫章雷次宗仲伦、南阳张野菜民、南阳宗炳少文。
《疏》:「汝今滞着三界,耽恋五浊,甘受众苦,无思出离,反是智人,一何颠倒?!假令自得忍力,乐住三界度生,那发此言,障他修习?」
(六)执着取相
第六条:
《疏》:「又云:求生净土,念佛、修观,皆是执着、取相,殊非超越之法。今谓:着与不着,取与不取,在人心智所见明昧;岂得凡见修持,例皆着相?于恣不捡,尽是通人!」
「明、昧」:明者,如后文云:「达修无修,了念无念」,是谓智明,否则为昧。 「于恣不捡,尽是通人」:凡见修持,皆讥为着相,恣意乱说,不自检点,以为己是大通家之人,殊非所宜。
《疏》:「且佛言不着相者,盖令不着我、人、众生、寿者等相;不住所修法相,遣除人法二执,即达人法二空。何尝以系念进修而为着相乎?」
《讲义》云:「人、众、寿,皆自我开出。有我相,便有对待之人相;人不止一,为众生相。执我之见继续不断,即寿者相。四相不外一个,我相也。我相因我见生,我见以我相显,一表一里,从来不离,破我相即是破我见也。相有粗细,粗则着境,细则着心。」(江味农居士)
《疏》:「且世人争竞我人,衒耀权势,耽荒声色,奔逐名利,聚歛财榖,系恋妻孥,此等诸相,无始爱缠,佛劝远离,反更深着!念佛三昧,无始未经,佛劝修习,反疑着相。众生迷倒,一至于此!」
《记》:「顺恶习故,执非为是。由无善种,将是作非。我人、爱缠、生死根本,属惑道。衒耀至妻孥,并是业道。随业受报,苦道备矣!孥,音奴,子也。」
《疏》:「今谓:若修念佛三昧,定非着相。何以然耶?佛身无相,有何可着?故《智论》云:植佛福田者,谓慧心坚着也。随以香华供养,至佛无尽。龙树论师岂不解般若,而言『坚着』者,岂亦着相耶?」
《记》:「《智论》即龙树所造。般若荡相,尚令坚着;至于香华少供,犹不弃舍,安有念佛修行而可废乎?」
《疏》:「夫般若空法,元为修六度者。六度不修,般若焉用?真得道者,达修无修,了念无念;所谓:终日修而未始修,终日念而未尝念。《金刚般若》云:无我人众生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菩提。故知了达之士,何尝不修善耶?」
前明般若功用,所谓:「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如文可知。
「真得」下,至「未尝念」,参阅《四十二章经》第十八章: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此第十八章,明念、行、言、修,皆超有无两关,而不可以有无情见凑泊也。念即无念,故常念此无念之念,岂以不念为无念哉!行等三句,例此可知。会得,则触事全真;迷者,则转趋转远。言语相即解脱相,故言语道断。一切物即真如性,故非物所拘。才涉有无,便隔霄壤;故差之毫厘。才涉思惟,便成剩法,故失之须臾。(蕅益大师解)
(七)临终境界现前不得去
第七条:
《疏》:「又有说云:临命终时,若见幢幡、莲华等境界现前,并不得去。今谓:临终境现,自有正念善业所感,亦有邪心造恶所招,岂得一概斥为魔事?况恶相既现,任运业牵,岂由汝意愿去不去?如人造业,合堕三途,临终恶现,何由不去?故知谬传,不足取信。」
《沩山警策》云:「临行挥霍,怕怖慞惶,谷穿雀飞,识心随业。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堕。」
既是「识心随业」,岂得由汝不去乎?
(八)愿长得人身出家为僧
第八条:
《疏》:「有人发愿云:愿从今生,至成正觉,未得道前,身无横病,寿不中夭;正命尽时,不见恶相;长得人身,聪明正直;不生恶国,不值恶王。乃至所生之处,值佛闻法,童真出家,为僧和合。」
《记》:「即〈永嘉发愿文〉也」。
案:永嘉玄觉禅师,参六祖,称「一宿觉」,见《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发愿文〉,见《永嘉集》。
《疏》:「今谓:若生净土,则无横病夭寿、恶国恶王之患。任运常值三宝,出家为僧。祇由不知净土,故有此愿。亦犹陈徐陵愿云:愿即还人中,不高不下处托生等。彼乃儒流,不在言责。」
《记》:「徐陵,陈朝人。尝发五愿:一愿临终正念,二愿不入三途,三愿即还人中不高不下处托生,四愿童真出家如法奉戒,五愿不随流俗之僧。」
《疏》:「禅讲宗师,率多此见,皆言:但愿后世不失男子,出家学道。尝试语曰:汝今已得男子出家,祗合便求出离,何乃复求男子,再愿出家, 无胜进乎?」
《记》:「此乃疏主,愍物情切,苦口叮咛」。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他障八条,至此完毕。 (中)

来源:http://www.minlun.org.tw/haihui/bbs/list.asp?unid=232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往清泰 于 2013-6-30 12:42 编辑

不信净土之障(下) ●藏 头 明伦月刊366期2006/7、8

二、明自障
《疏》:「二、自障者,略说六种:
(一)吾无力量
一云:净土难生,吾无力量,非敢过望;但不失人身,足矣。」
《记》:「斯盖宿无善根,省己绝分。纵闻,不信,岂思修乎?」
多年前,我在街上遇一丐者,向我乞钱,我说: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给你一块钱;念十声,给十块钱。说了几遍,他就是不念,摇摇头,走了。这乞丐就是「宿无善根」的明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在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又云:「若见如来者,为得大善利。闻佛名生信,则是世间塔。」
(二)吾恶业深重
《疏》:「一云:吾毁戒破斋,恶业深重,西方净土,何由可生?」
《记》:「不闻下品中生,毁犯众戒,诸恶庄严,知识劝赞,即往生故。」
《观经.下品中生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三)西方只是佛权诱众生为善
《疏》:「一云:佛说西方,权诱众生自念为善,皆无其实。见修净业,反生嗤笑。」
有人说:佛说西方,只是引人为善的权巧方便。大错!特错!《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是真语、实语,怎可说是「权诱」?
(四)自认聪明利智
《疏》:「一云:聪明利智,直悟己心,任己所为,无非合道。岂同下士念佛修行耶?」
《记》:「聪明无智,空腹高心,向诸贤圣,岂皆下士?」
前面所说的高僧大德,如庐山十八贤等,难道他们是下士吗? 「聪明无智」,就是世智辨聪,聪明反被聪明误,故云「无智」。
(五)人死如灯灭
《疏》:「一云:凡人之生,血气所聚,假名为身;及乎死去,百骸溃散,一切归空,何有净土是可生耶?」
《记》:「不达因果,起断灭见。随业受报,安得归空?」
这种断灭见,以为「人死如灯灭」,不知色身有灭,识神不灭,随业受报。不信因果,起此邪见,为害甚大!
(六)夺胎换报
《疏》:「一云:临终作想,夺彼胎阴,剎那换报,不历胎胞。
今谓:色心报法,宿业所成,安有我神能夺他报?窃恐识神灵妙,先托彼胎,报谢趣生,即非他阴。假令可夺,作想劳神,求入胞胎,未知何意?违出家志,背解脱门!」
案:人之受生,各有业力,前世业因所感,今生受此果报,未必真能夺也。
二、自障竟。
三、结劝
《疏》:「而况我佛大慈,开示净土,殷懃劝嘱, 诸大乘。目见耳闻,特生疑谤,自甘沉溺,不慕超升,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良由不知此法特异常途,不择贤愚,不简缁素,不论修行久近,不问造罪轻重;但令决定信心,即是往生因种。慈云法师云:『唯安养净业,捷直可修。若有四众,欲得速破无明,永灭五逆十恶重轻等罪,当修此法。欲得大小戒体还复清净,得念佛三昧,成就菩萨诸波罗蜜,当学此法。欲得临终离诸怖畏,自心安快,众圣现前,授手接引,初离尘劳,便至不退,不历长劫即得无生,当修此法』等。古贤法语,能无从乎?」
案:慈云法师语,见〈往生净土忏愿仪序〉。慈云法师,法号遵式,字知白,天台叶氏子。宋仁宗明道元年(一0三二)寂,寿六十九。
《观经义疏》明不信净土之障竟。
四、笔者附言
有人读《观经》下品下生云十念得生,便以为待临终十念可也,何须终日苦修?请看《释净土群疑论》:
《论》云:「汝今时闻说净法,内无苦恼,外具善缘,不肯修行,待终念佛,虽亦得生,然此辈人,万不一往。
或善友邂逅,未必相逢;
或众苦缠身,不遑念佛。
或偏风不语,不得称名;
或狂乱失心,岂能注想?
或忽逢水火,不暇至诚;
或辄遇豺狼,以斯夭命。 ── 笔者案:马路如虎口,今时之车祸,凶过虎狼!
或逢值恶友,坏你善心。
或饮酒过差,惛眠致殒!
或军阵斗战,奄尔命终!
或迥坠高巖,难修正行。
众多障难,率述难周。无得一向不修,耽兹五欲,但言临终一念即生。……」 唐.怀感法师着《释净土群疑论》七卷,此文在第五卷,台中莲社曾印行。 (下)

来源:http://www.minlun.org.tw/haihui/bbs/list.asp?unid=2324

发表于 2013-5-21 16: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赞叹,随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