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3|回复: 4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讲威仪集第一〇二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威仪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法的建树,帮助如来接引众生,等於说在十方世界与我们有缘的人,我帮助阿弥陀佛招生,带领他们到极乐世界,我们都是同学,亲近阿弥陀佛,成就无上菩提,然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
  这个经文里面,「普转如来正珐輪」,普是平等,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是如来正珐輪?在形相上无量无边,拣别的方法,只要是这个法与法性相应,那就是正珐輪;与法性相悖,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具体而言,佛法里面讲的三学、六度、十波罗蜜,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与这个相应的是正法。所以佛给我们提出来戒定慧三学,佛说的四句偈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符合这个标准是正珐輪。什么是恶?什么是善?戒律是标准,威仪是标准。你看出家人,一入佛门,先学什么?「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标准;在家弟子十善、三皈、五戒,这是标准。
  在近代我们的生活环境远远的不如古代,古代风俗淳厚,佛的这些标准足够了。在近代祖师又给我们做了一些补充,印光大师为我们补充的《太上感应篇》,这用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补充戒律,这个是属於道德。又教我们读诵《了凡四训》,学这个课程干什么?这个课程是因果的课程,深信因果。修学整个指导的原则,总原则总纲领确确实实是《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讲的净业三福。
  我们今天在澳洲图文巴办净宗学院,我们净宗学院修学指导的总纲领就是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在这一条里头,第一个阶段选定的课程是儒家的《弟子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九卷)  2002/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9》)


...代我们的生活环境远远的不如古代,古代风俗淳厚,佛的这些标准足够了。在近代祖师又给我们做了一些补充,印光大师为我们补充的《太上感应篇》,这用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补充戒律,这个是属於道德。又教我们读诵《了凡四训》,学这个课程干什么?这个课程是因果的课程,深信因果。修学整个指导的原则,总原则总纲领确确实实是《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讲的净业三福。
  我们今天在澳洲图文巴办净宗学院,我们净宗学院修学指导的总纲领就是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在这一条里头,第一个阶段选定的课程是儒家的《弟子规》,佛法的《十善业道经》。第二条里面「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选择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沙弥律仪》,那是祖师补充的东西,我们也选择在里头,《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安士全书》。第三福里头,第三条里面,「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特别选《地藏菩萨本愿经》,补充材料《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那是我们道德教育的根本。我们遵循佛陀指导的这个原则,选这些经论教材,我们从这个地方扎根,要不认真学,不能把所学的统统落实到生活,落实到起心动念,怎么会有成就?
  在这个时代里头,自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别人学不学不关我的事情,我不要去批评别人,不要把别人常常放在自己心上,用不著。要把自己修好,自己修好就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九卷)  2002/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9》)


...华布上皆圆满,妙衣弥覆悉周遍。】
  前面三句跟诸位介绍过了,后面还有一句。说到因果教育,我们讲到城隍。现在我们这个道场,印的有城隍的画像,这个像是台湾江逸子老师他画的,这个原本现在在澳洲供养。这个像是从原本照相而且缩小了,现在缩成差不多是照片十寸的样子,我们一般供养比较方便。在市面上买相框可以买得到,家里面都可以供养。城隍也是我们的护法神,不但是佛门里面的护法神,他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守护神,这个要知道。
  末后这一句『妙衣弥覆悉周遍』,「妙衣」前面跟诸位说过,衣表礼仪、表遮羞,遮羞就是忍辱的意思。所以佛家讲我们这个袈裟叫忍辱衣,特别表这个意思。礼仪,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得到,佛法里面讲八万威仪,儒家也讲三千威仪,这是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微细的这些规矩。佛门出家人初学,威仪是二十四门,在沙弥戒律里头;沙弥戒律前面是十条戒,后面是二十四门威仪。在此地是「妙衣」表这个法,但是现在没有人学了。中国古时候这个威仪都在《仪礼》里面。古礼有三种:《周礼》、《仪礼》、《礼记》。《周礼》就相当於现在国家的宪法,周朝的宪法,典章制度都规定得很清楚;《仪礼》是一般生活的细节,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现在已经没有人去讲究这些东西了。我们说到这个地方,不能不懂。人懂礼,即使我们现在不想学礼,可是遇到有礼貌的人,总是喜欢,这是人的天性。
  由此可知,礼不是人为的,礼是天然的,天然的就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佛法的戒律不是释迦牟尼佛制定来约束人的,不是的。释迦牟尼佛自己在生活当中表现就是这样的,他演,他都做到了,你把它记录下来就叫戒律。你将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你给他做一个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戒律。不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四卷)  2002/0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4》)


...的,确确实实像经上所讲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它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里头流出来的,我们要明了。我们今天看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说学经教倒还有一点兴趣,要叫学戒律的时候,没人来。我们在这里讲经,如果讲戒律谁来听?没有人肯来听,听了处处受约束,怎么也不自由、不自在。现在讲民主自由开放,还要这个东西干什么?而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现在不喜欢,什么原因?我们随顺烦恼习气已经成习惯了,把烦恼习气看作自然,把自然的性德反而觉得格格不入,这个问题严重。
  学佛的人要不能认真好好的学,不但你成不了佛,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成了问题。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各个戒律清净,威仪具足,我们到那里去一切不习惯,跟他们格格不入,你能进得去吗?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一般人都能懂得的。你总不能在那个团体里面放逸,那不可以的。大家都守规矩,你一个人不守规矩,那像什么话?别人不责备你,你自己也觉得难看。所以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无量寿经》上头一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的威仪具足,一条细行都不缺。佛在经上确确实实说明白了、说清楚了,我们不认真学习怎么行?总得要守规矩。
  佛教在中国,唐朝时候百丈大师,他明了印度这些礼俗跟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们没办法去做。但是学佛应当要知道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可以改变,实质不能改变。所以他老人家依照戒律的精神、原理原则重新写一部戒律,叫《清规》,他不叫戒律,叫清规,我们后人称为《百丈清规》。《百丈清规》就是古印度佛教戒律的中国化,那时候是唐朝,唐化,现代化了。我常常讲佛家教学要懂得本土化、现代化,为什么?你要度的是本地人、是现代人。你在这个地方建道场,你不是度外国人,你不是度古人,你度现代人,度这个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四卷)  2002/0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4》)


...夫,所以三皈叫翻邪三皈,我们反过来,反迷邪染为觉正净。「反」要是听不懂,我们换一个字「转」,转迷邪染为觉正净,转迷为觉,转邪为正,转染为净,这是总纲领。怎么转法?那再细说。戒定慧三学是跟你细说,说了之后你要会转。
  从前李老师常常叮咛、嘱咐我们,「你要做个转变」,这个转变是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譬如从前对父母不知道孝敬,现在学了佛,你要把不孝转变成孝顺,你所学的东西就落实了。不孝放下了,孝顺现前了。孝顺是性德,是自性本具的良德良能。以前对老师、对尊长不知道恭敬,现在学了之后知道了,把不敬放下,自自然然恭敬心生起来了。我心里有恭敬心,我不知道怎么表示,不晓得怎么表达?不需要,自自然然的。所以威仪不是做作的,是自然的,不需要学习的。
  在初学为什么要学威仪?儒家《仪礼》里面三千威仪,佛法里面一出家,沙弥有二十四门威仪,为什么要学?是你的性德没有现前,你要向佛学,要向法身菩萨学,法身菩萨表现在外面就是这个样子,完全是自然的。我们现在学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可以帮助我们加速度的达到明心见性,有这个好处。如果我们不学,性德又不现前,永远被无明烦恼习气盖覆住,这个很苦。
  所以真正要明心见性,你不学佛菩萨怎么行?戒定慧是佛菩萨表现在外面的形象,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会认真努力修学。不明了就常常问:我为什么要学这些?甚至於还有个错误观念,我为什么要被他牵著鼻子走?思想上产生错误,绝对不是被人家牵著走,不是的,人家没有牵你走!
  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生活规范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自然的流露,没有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一卷)  2002/7/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1》)


...现在外面就是这个样子,完全是自然的。我们现在学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可以帮助我们加速度的达到明心见性,有这个好处。如果我们不学,性德又不现前,永远被无明烦恼习气盖覆住,这个很苦。
  所以真正要明心见性,你不学佛菩萨怎么行?戒定慧是佛菩萨表现在外面的形象,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会认真努力修学。不明了就常常问:我为什么要学这些?甚至於还有个错误观念,我为什么要被他牵著鼻子走?思想上产生错误,绝对不是被人家牵著走,不是的,人家没有牵你走!
  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生活规范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勉强。佛陀当年在世,他的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写下来就是戒律,就是威仪,佛什么时候造作?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些性德让我们凡夫看到、接触到,从内心里面生起敬畏。这个敬畏表面上看好像是对人,对这一位道德之人,对这一位大善知识,而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是对性德。你往更深一层去看,你才发现那是性德,我们自己自性本具。明心见性的人,将性德完全显示在他的形象、在他日常生活行为当中,表演给我们看的,为人演说,让我们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这个性德是好,我们今天是错了,是应当要回头。他那个演是教我们,来启示我们,来帮助我们,没有别的。这就是「宝华旋布放光明」,「旋」是回旋,周遍的意思。
  『普震音声闻远近』,「普」是普遍,也是平等,「震」是震动。音声在这个地方还是表法的,菩萨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一卷)  2002/7/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1》)


...宣传,用我们的形象,就是世尊常常讲的「为人演说」。不要用口说,做出来给人看,佛法是什么,我这个样子就是佛法。
  「佛法」这两个字的意思,佛是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觉悟的方法。我们从前是迷,现在从迷里头跳出来,觉悟了。你要不做出来,人家怎么知道你觉悟?你跟从前不一样了,你不迷了,过去你的那些毛病习气全没有了、全改了,人家会很诧异,问你:你怎么改的?你为什么要改?这个时候你就跟他解释。说自己就是劝别人,让别人听了之后回去认真反省,「不错,是应该要改过迁善」,让他自己去反省,自己去体会,自己省悟过来,这就是教化,这是『明珠宝幢恒炽盛』。
  『妙衣垂布为严饰』。「妙衣」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这是说的戒律、威仪,比喻戒律、威仪都表现在外表上。『摩尼铃网演法音』,这是言语,用形象,用言语,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令其闻者趣佛智』,要让这些见闻觉知的大众省悟过来,回头是岸,真的是帮助他们开佛智慧,悟佛境界。这一首偈,我们晓得是佛法修学的影响,我们常说的广度众生。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三卷)  2002/8/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3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地面香海偈颂第八首:
  【妙宝莲华作城郭。众彩摩尼所严莹。真珠云影布四隅。如是庄严香水海。】
  这一首偈是赞颂城郭、真珠,这都是香水海四岸边的庄严。『城郭』是古时候防御的设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二卷)  2002/7/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2》)


...成佛了。这是不是佛家修学的基础?你从这里就想到了。十善做不到,你还持什么戒?不但大乘戒你不能持,在家菩萨的五戒你都做不到。三皈五戒是以十善为基础,从十善业道里面生起来的。十善业道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须臾不离,生生世世都奉行。成佛之后还不离,为什么?做给初学的人看,接引初学,做给老修人看,让老修行的人能有长进。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我们明白了,他在那里表演十善业道。
  这一句是「净光摩尼以为严饰」,我们要懂得「净光摩尼」是什么。你持戒修善,你得自在、你得如意,摩尼是如意,身心自在。佛法当中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拿什么去求?拿善戒去求。你有十善、你有五戒,出家人你有沙弥十戒,你不犯威仪,你就有求必应。出家的同学如果没有十善,连沙弥律仪都做不到,你跟佛菩萨感应道交这一条路就断掉了;你还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跟妖魔鬼怪那一条路通了,这怎么得了!我常常讲,不断的在讲,都没有能把大家唤醒过来。怎么知道你没醒?你对於沙弥戒律没有重视,你没醒悟过来,你还在昏睡。真正醒悟过来了,他一定认真在这上下功夫。
  我今天在澳洲学院、学会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如果诸位不重视戒善,我会离开,我不会跟你们共住。我会去找一个地方去闭关,我搞我的,你们搞你们的,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这实话。你们肯学真用功,我看到很欢喜,我乐意跟你们大家在一起同学,我也能尽心尽力照顾大家。佛法里头缘如是,什么叫有缘、什么叫没...(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四卷)  2002/08/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4》)


...国土危脆」,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你才会把光阴抓住,决定不浪费光阴,日子不能空过、不能虚度,那你就成功了。所以佛讲菩萨唯一的善根「精进」,菩萨要不肯精进,要懈怠他就退转了。世间人讲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菩萨当然具足这三善根,三善根还要加一个精进,那才是菩萨,他能成就。懈怠懒惰,虚度光阴,他一生有什么成就?这些道理,大小乘经论可以说佛天天讲、常常讲,果然这三种善根再加上精进善根,你都能够修得很好,那当然你是『常现诸佛宝色光云』,这一句肯定就落实了。
  一句比一句殊胜,前面「净光摩尼」我们肯定是戒善。最简单的讲,我们在家一般学佛的五戒十善,出家最低的沙弥律仪十戒十善,还必须落实威仪,二十四门威仪,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你是真正佛的形象,那叫「常现诸佛宝色光云」。二十四门威仪,那是佛的相。但是你要晓得,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是沙弥相,大僧不离沙弥;不是说到大僧了,沙弥二十四门威仪就可以不必要了,不是的。你看看等觉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你看他威仪具不具足?再看如来果地,如来果地看什么?看释迦牟尼佛,你看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违犯沙弥二十四门威仪?没有,他统统具足,比他更圆满!比丘戒二百五十条,除了前面十三条是戒律,后面全是威仪。大乘菩萨戒里面,真正戒律也不多,也只有几条,《梵网戒经》十重四十八轻,十重是戒,四十八轻是威仪,你都做到了。常言说得好:「戒是佛身」,这是戒光,「常现诸佛宝色光云」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我们一定要从戒下手,没有戒就不会有定,没有定就不会有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不重视戒行,你怎么能入佛门?再看第四句:
  【及诸众生所有言音。】
  这个地方特别要重视『诸众生』,「诸众生」怎么说?九法界众生。『所有言音』,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出同类音」。这个注解注得好,不出同类音就不能够普度众生,你的教学说法就有障碍。我们今天做不到,在外国讲经教学要通过翻译,佛不需要,佛能够出同类音。我们跟人,人与人之间交往还能通过翻译,我们跟畜生往来就不行,找不到翻译,跟鬼神往来也找不到翻译;鬼神跟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四卷)  2002/08/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4》)


...我们的形象很重要。形象是招牌!这个样子就是招牌,像一个学佛的样子。要往深处去说,要像佛的样子,要像菩萨的样子,要像祖师大德的样子。我们学佛这点很重要,你要找一个样子,你的修学进步就快了。我在初学的时候,出家了,李老师多次的教我学印光大师。在我没有出家的时候,做居士跟他学教的时候,他跟我讲过:「古人别学苏东坡,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不学梁启超」。那时我在家做居士。我们晓得苏东坡跟梁启超都是佛弟子,都是佛门弟子,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望的。为什么不学他?老师讲他们是佛学家,研究佛的经典,不能依教奉行。佛经理论他很通达,我们都比不上他,他没有去做到!
  学佛,佛的样子,外表这是最重要的,招牌!是什么?是律仪,是戒律,是威仪。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律仪戒学起。佛的心是禅定,禅定是空寂,一无所有,本来无一物;禅是佛心。与一切众生交谈,不离经论的教诲,经论教诲是佛言。我们这样学佛的身,学佛的语,学佛的意。近代的祖师,你看看祖师的身语意,李老师说近代高僧当中,我们是修净土的,印光大师是最近一代的祖师,我们不学他,学谁?我们懂这个道理。这就是「映彻常盈满」。学要学个满分,不能有欠缺,那就不好了。这首偈我们就说到此地。再看下面第七首:
  【摩尼为网金为铎,遍覆香河演佛音,克宣一切菩提道,及以普贤之妙行。】
  这首偈里头真的是包罗万象。在这一首里面,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网铎垂覆」,这个意思很明显,很好懂。下面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一二卷)  2002/08/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12》)


...祖师大德容易。
  晚近印光大师,一定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大家服了,真的我们讲的是心服口服,没有话说了。对老法师生起恭敬心、仰慕心,想学他还学不像,生惭愧心,这个教育才能成功。我们学佛,今天大家都很清楚,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它的性质,今天来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佛一生从事於这个工作,真的是「敦伦尽分」!这句话给释迦牟尼佛打分数,他老人家是满分,真做到了。「闲邪存诚」,都是佛做的。我前面跟诸位说,我们的心决定不能够容纳一切众生的不净不善,我们不容纳这些,这就是「闲邪」。闲是防止,防止邪思、恶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要防止,我们的心得清净。心地纯净纯善,我们的言行自自然然纯净纯善。戒律、威仪不必一条一条去学习,这叫什么?道共戒!道是心,心纯净纯善,怎么会做出坏事!当然你的行为也净也善了,就这么一桩事情。诸佛所行的,印光大师讲得好。后面那个嘱咐尤其重要,「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其音普演皆令见』,这一句「其音」就是佛的音声,就是教学。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利!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明了,不能不学习。学佛到底学的是什么,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了,要学得跟佛一样的,把自己所修学统统做到,表演给社会大众看。「其音普演」,普是普遍、是平等,演是做出来给一切众生看,让一切众生看到之后,他能觉悟,这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众生才真正...(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一三卷)  2002/08/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13》)


...的面前,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一定说你不必去跟在善知识面前。因为经上讲亲近,那个意思我们要很明了,亲近是什么?不舍教诲。善知识在哪里?佛陀在世,佛陀是善知识;佛陀不在世,遗教是善知识。懂这个道理就好。我们每天读诵、学习、受持,依教奉行,这是真正亲近善知识。
  李老师教我的时候,他老人家的态度显得非常谦虚,他告诉我,他说:我的能力(李老师自己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他介绍一个老师给我,什么人?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心目当中最敬仰的人,介绍给我,教我亲近印光大师,跟印光大师学。印光大师已经往生了,你去想这个亲近善知识真正的意义,大师虽然往生,我跟大师没见过面,看过他的照片,仰慕他的威仪,他的《文钞》在!
  所以李老师送我一套《印光大师文钞》,正续编一共四册,好像是瑞成书局印的,我的印象很深刻,叫我天天去读,常常读。大师教导我们要做的,我们依教奉行;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这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这就是真正亲近善知识。我们走印光大师的道路,我们学习印光法师修行的方法,印光大师虽然不在,你是真正亲近他。
  於是我就明白了,我学习《弥陀经要解》,我非常欢喜,这就是亲近蕅益大师;我学习《弥陀经疏钞》,我就是亲近莲池大师。《要解》跟《疏钞》我都讲过好几遍,《疏钞》讲过两遍,分量很大!《要解》讲过好几遍。所以今年有机会到杭州去参访,主要的我去参拜祖师的塔墓,去看看祖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七卷)  2002/08/1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27》)


...计代价,完全是付出的。义,还有一个意思,做到恰到好处,义者宜也。第三个是「礼」。人与人之间要有礼节,这是长远和睦相处之道。礼的精神,自卑而尊人,自己一定要懂得谦虚卑下,要懂得尊重别人。
  第四个字是「智」。智,今天所说的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理智,不能用感情,感情容易迷惑,容易做错事;依理智,不依感情。最后是一个「信」,人与人之间要建立互信,我信任别人,别人也信任我。在佛法里面,别人不信任我,我也信任别人,这样说来,那不就吃亏?不就上当?吃亏上当事小,缺德事大,不能够缺德,我要修养道德。「仁义礼智信」是道德的根本,这五个字在佛法里面就是五戒,我们晓得五戒是学佛的根本,称之为根本大戒。戒律、威仪再多都是这个根本的细说,根本的广说归纳起来就这五个字,这五个字不但生福德,也生智慧。这个「福德海音声」我们就懂得了,伦常道德,在佛法里面五戒十善,《观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这是众生福德海音声。
  第二句是『一切众生诸业海音声为体』。我们可以说前面一句这是众生世间的治世,天下太平,天下大治。唐朝时候「贞观之治」、「开元之治」都是历史上所称赞的。众生的业海声音,我们就晓得这是乱世。伦理道德没有人讲究了,没有人肯奉行了,这个时候违背了自然的法则,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违背了天道,天然总原则、总纲领失掉了,人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私欲,造作种种的不善业。
  在这个时候要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众生,帮助他离苦得乐...(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九卷)  2002/08/20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29》)


...教你持戒,持戒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在破烦恼习气,破烦恼障,我们一定要懂得。换句话,你不用佛陀这个方法,你的烦恼障用什么方法来破掉?烦恼障不破,就没有办法出离六道。
  念佛往生,大家一定要明了,带业往生,只带旧业不带新业。你今天造的业这个不能带的,带什么业?过去造的业。要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可以带烦恼的种子,不能带烦恼的现行。种子是旧业,现行是新业,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烦恼习气天天还在犯,天天还在发作,这个不得了!如何能叫烦恼习气不发作?佛的戒律管用,你想发脾气了,佛教你「忍辱」;你想做恶业了,佛教你「持戒」;悭贪的念头起来了,佛教你「布施」。戒律是帮助你断恶修善,断恶比修善还要重要!小小事是威仪,威仪是什么?习气,不好的习气都是跟性德相违背的。我们从小没有人教,没有养成习惯,时时刻刻有意无意都露出来不善的威仪。在什么地方?日常生活当中,与一般人交往当中,言语当中,动作当中。没有学过。
  最近这些年来,李老师在台中教导我们去读《五种遗规》。这个书老师没讲,叫我们自己读,学做人,也就是说学威仪。佛家入门,出家人沙弥戒,沙弥戒只有十条,威仪有二十四门。那个威仪就是小小的礼节,要懂得,要遵守,不能违犯。违犯什么?别人看到你,讨厌你,不会尊重你。对自己来讲无所谓,对佛法来讲关系大了,为什么?人家轻视你就轻视佛法,你的罪重了。瞧不起我没有关系,我连累到佛法,这个关系大了。因为我的行为不善、言语不善,让社会大众轻慢佛法、拒绝佛法、排斥佛法,不愿意学习佛法,我的罪多大。有几个人能想到?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什么?讲招牌好、形象好,讲威仪没人懂。所以不能不著重形象,不能把这个招牌糟蹋掉了。
  从哪里学?最简单的,《弟子规》。你能把《弟子规》学会,你就在任何地方,我相信受人欢迎,受人尊敬,自自然然得到大众的赞叹拥护。你自己不懂礼貌,无论用什么方法谄媚巴结,效果恰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二卷)  2002/8/30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2》)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