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9|回复: 4

净公上人关于愚痴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10318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愚痴的讲记敬摘点滴


...认识字,《大势至圆通章》也不行,他也受不了。一句名号,就那样念三年,他就成就了,自在往生,没有一点点疾病,站着往生,这是我们的好榜样。锅漏匠跟我们是同一个世纪的人,抗战之前。关键就在专心、守一,谁能做到谁就成功。
  要知道,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禅,就是我们在此地讲的出世间上上禅,你可不能把它看轻。为什么?你想想,世间禅修成了,四禅八定,不过是色界天、无色界天而已;出世间禅修成功,也不过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而已。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念成功,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它跟《华严经》上所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是平等的,它不是出世间上上禅是什么?我们如果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都搞清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千经万论都是在劝导我们、都是在指导我们这么一个方向,这样一个目标,你要能接受,你是上上根性,为什么?你这一生成佛。你能说念佛不是禅吗?修禅的人要不能回向往生净土,那比念佛人差得太多,怎么比也比不上。学教就更不必说了。
  在教下,你们想想学《华严》的,真学《华严》,他修什么?在《华严经》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童子,我早年,民国六十年,我开始第一次讲《华严经》,也讲了很长时间,应该差不多有十七年,但是那个时候常常出国,断断续续讲了一半。《八十》讲过一半,《四十》也讲了一半,特别在《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行愿品》全文。我讲到一半,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想了一个问题,善财修什么?讲的时候囫囵吞枣,比现在差得很远,那时候到底是年轻,功底都不够。我就在经里面去找,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在《华严经》里面,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入门弟子,是登堂入室,是传法的弟子。我们看到经文里面记载,文殊、普贤都是念佛求生净土,那是文殊菩萨最得意的弟子,承传大法的弟子,他肯定是修这个法门。我们讲经的时候确实疏忽了,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然后再把五十三参细细的来看看,一点都不错。为什么?中国谚语常说先入为主,文殊菩萨介绍他去参访的第一个善知识,那就是先入为主。第一个善知识是德云比丘,《八十华严》叫德云,《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翻译翻的不同,吉祥就是德,德就是吉祥。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你看他头一个示现这个,这就叫先入为主。
  德云比丘,就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传授善财童子二十一种念佛门,这二十一种一展开,就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所讲的无量无边的法门,就是二十一大类,归纳为二十一类。这就说明什么?门门都是念佛法门,这不可思议。我们是想到这个问题,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经,看出门道出来。然后再继续往下去,当中五十一个善知识,五十三参,五十一个善知识,代表什么?代表无量法门,把无量法门归纳为五十一类。代表的人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才晓得这个法门广大。善财参学,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他在文殊菩萨会上是开根本智,五十三参是成就后得智。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对这个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佛法智慧是真实的,通过历练的,这是真实智慧。
  每参访一个法门,你看到最后「恋德礼辞」,这句话告诉我们,参访这个善知识,向他请教,承蒙他开示教诲,非常感谢,礼拜,辞了。辞了是什么?辞的意思很深,是离开他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参学,这里头更重要的一个引申的意思,没有学他,不学他的,听他的,他东西我都懂,我还是念阿弥陀佛,如如不动,他还是专还是一。一直到末后,最后一参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没有礼也没有辞,你看那一头一尾,才晓得善财童子是专修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个念佛的人,没有一样不通达。实际上,五十三参在哪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从早到晚,看到的许多人许多事,那就是五十三参。看到怎样?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慧,心里怎么样?如如不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定。定慧等学,不愚痴,不胡涂,没有一样不知道,可是一样也没有放在心上,心上只放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华严法门里面讲的妙用,随缘妙用,五十三参是随缘,妙用是什么?是如如不动。决定没有在意,就是你看到、听到,你都放在意识里面,那就错了。不要放在意识里头,我们讲不要放在心上,这大家更好懂了。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善的也好、恶的也好,染的也好、净的也好,都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清净心里面什么都没有。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他是讲「何处惹尘埃」,我们不说惹,根本就没有,还惹什么!说得更彻底一点,没有。只有阿弥陀佛,妙!妙不可言。
  我们早年在佛光山教书,那时候佛光山里面的老师,有星云法师,他自己也担任课程,还有会性法师,有两位居士,唐一玄居士、方伦居士,还有我一个。我们有一天在一起聊天,吃饭的时候,好像是方伦居士提出来的,他说:我们的学生考试,如果考卷发下去,他在考卷上写满阿弥陀佛,这个怎么处分?你说他是及格还是不及格?我们这几个老师大家说,这个还是要通过,不能不通过,他跟佛法相应,他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其它的。古来大德常常有这种教诲,你无论什么事情向他请教,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回答你「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他没有第二句话说。他自己的修功就这样的传授给你,他会成就,你跟他一样,你也能成就。千经万论,《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什么?法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佛法,要舍。世尊自己在经上也讲了比喻,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好比「黄叶止啼」,这句话是佛说的。「黄叶止啼」是什么意思?善巧方便,你别以为当真。当真是什么?真性里头一法都没有,一法不立,那是真正究竟法。说出一法,你要是执着这个法,错了,佛说的一切法,不能执着、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那你就是真正得到。你要一分别、一执着,这个法都变成假的,都不是正法,变成邪法,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所以《开经偈》真写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听到佛法之后,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真解如来真实义。这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跟诸位说,四圣法界也做不到,只有出世间上上禅人他做到了,他懂得。
  形象上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没有两样,心里上完全不一样,叫真修行人。我们再回想一下,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在我们中国,历代这些祖师大德,真正成就的人,真正成就是什么?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们示现在世间,跟《还源观》里面所讲的四德完全相应,四德我们还没有学到,在后面。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随缘妙用是我刚才讲的,形象上跟大家完全相同,内里头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妙用。我们修净宗,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绝不放在心上,就是妙用。「威仪有则」,这一句写出来了,「威仪住持有则德」,威仪是什么?行住坐卧完全跟戒律相应,严持戒律。我们今天讲与《弟子规》相应、与《十善业道》相应、与《感应篇》相应,给一般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来做示范的,这是身教。「柔和质直」,柔和是表现在外面,外面要柔和,内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要真诚,摄受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最后一条,代众生苦,「普代众生受苦德」。我们受苦是什么?给人看的,给众生看的,就是把世尊最后的遗言「以苦为师」表现出来。「威仪有则」就是持戒,佛最后涅槃的时候留这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可见得这两条是性德里面的两种。以苦为师是普代众生受苦德,做样子给他看。我们以清净心、以真诚心,苦不苦?不苦,苦里头有乐,是真乐。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大乘教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苦里头有法喜充满,这里头意思深。所以念佛法门决定不能够轻视,是《华严》、《法华》最后的归宿,是无上的法门。我们一定要懂得专心、守一,这一生就决定成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七...(●[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亲证,你在佛那里听说的,你得不到受用,你必须亲证,你才能得到受用。怎么证法?放下。知道一切法皆不可得,你就得把一切法放下,放下就证得了。完全放下了,也就是讲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了,好,你成佛了,你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如果不能完全放下,放下一部分,三大类障碍,起心动念这是根本,这个东西一放下,当然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一切都放下了。分别执着都是从起心动念生的,根没有了,它怎么会存在?起心动念有,没放下,分别执着放下了,还有起心动念,这什么?这是菩萨。再次一等的,妄想,诸位要知道,说妄想就是起心动念,非常微细,妄想、分别没放下,执着放下了,行,能把执着放下,这个人叫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了。所以阿罗汉证得的,这是讲证得,这是讲科学,证得正觉;菩萨证得的是正等正觉,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不是名闻利养,不是升官发财,是真实智慧,不从外来,人人都有,我们跟一切诸佛平等平等,没有丝毫差别。佛在《华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讲得多清楚、多明白。所以在诸佛如来的眼目当中,我们每个众生都是佛,他承认,为什么?智慧德相一点都不差,一样的。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是有障碍。虽有障碍,你的性德智慧不能现前,不是没有,有。再告诉你,它也现前,变质了,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变成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那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你只要放下起心动念,所有烦恼都变成无量无边的智慧。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断了智慧就没有了。给你说老实话,烦恼是决定断不了的,它会转变,会变成无量智慧,就不叫烦恼,就叫般若智慧。德,德是能力,叫万德万能,没有一样你不会,多才多艺。这个多,多到什么程度?没有限量。这是什么?本能,自性里具足的本能。我们迷了之后,起心动念,这本能也失去了。相好,相好我们今天讲福报。我们念念《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你看看阿弥陀佛的相好,读《华严经》,看毘卢遮那佛的相好,那是什么?那就是我们自己。也被这些障碍障碍住了,我们现在的相好变成六道轮回,这真叫差劲。为什么会变的?佛说,但以妄想分别执着发生变化了。所以我们今天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要知道,妄想分别执着都不可得。不可得,你老是以为有,老是以为要执着它,错了!这就是我们现前受苦受难的原因。
  佛讲得很好,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也是妄想,执着也是妄想,都是从妄想里面生的。起心动念生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讲诸佛如来的报土,还是从妄想生的,要是不起心、不动念,实报庄严土没有,只有自性的体性。自性体性叫什么?叫常寂光,佛经里也称它为「大光明藏」,一片光明,这里头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一片光明,我们净土宗叫它做常寂光净土。起心动念它就变了,常寂光里面就现出诸佛如来的报土,如果再加上分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变了,诸佛这种庄严的净土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四圣法界。这是说你迷有轻重不一样,迷得轻的,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迷得重的,就变成缘觉、声闻,如果这里面还有执着,那就又变了,愈变愈差。有了执着怎么?有了执着就变成六道,就六道轮回了。我们现在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而且还非常严重,这个麻烦大了。怎么样能回头?贤首国师这篇文章教我们,妄尽还源,就回头了。回归到常寂光,回归到极乐世界,回归到华藏世界,华藏、极乐是实报庄严土,也不错了。这是学佛的目标,千万不要搞错了。怎么学法?千经万论,佛就告诉我们四个字,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除这之外没有法。所以叫你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教你看破放下。这个方向没有变,这个方法没有变,八万四千法门都要遵循这个方法、遵循这个方向,明心见性的大道。
  如果有坚固的执着,麻烦大了,坚固的执着在哪里?在六道里面的三恶道,执着最严重的。执着严重他就起贪瞋痴,贪心,饿鬼道,不管贪什么,学佛贪佛法,只要有贪心就跟饿鬼道相应,鬼就是从贪来的,畜生道愚痴,地狱道瞋恚。贪瞋痴是因,饿鬼、地狱、畜生是果,你造什么样的因,它就结什么样的果。造因,没人教你造,自作,所以果报也是自受,自作自受。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不怨天、不尤人,与人没关系,都是自作自受。明白之后,在这一生当中依照佛在经典上的教诲认真去学习,大乘佛法里面这个道路是非常光明的,我们循着这条路,妄尽还源。再跟诸位做个简单报告,实报庄严土是清净的,所以我们一般人称为净土,极乐世界是净土,华藏世界是净土,诸佛如来的报土都是净土,法身大士所居住的都是净土,跟佛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已经不起心不动念,这住净土。起心动念,净土就没有了,住哪里?十法界。十法界前面,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叫四圣法界,四圣六凡。四圣法界也叫做方便有余土,他在这里面用方便的法门去修行,再向上提升,提升到实报土,实报土就成佛了;再往底下去就是六凡,六道凡夫。方便有余土里头有染净。六道里面呢?六道里面有善恶,人的心善、行善,生三善道,如果心行不善,他就生三恶道,这讲六道轮回。所以六道里头有善恶,四圣法界里头善恶没有了,在实报土里面,连染净都没有了,那才真的是净土。
  大乘教里面常常讲三种般若,第一种叫实相,第二种叫观照,第三种讲文字,文字般若,也有地方讲方便般若,有这么三种。我们今天学习,这三种也应当要明了。什么叫实相?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实是真实,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跟《大般若经》里面所讲的意思完全相同,我们把这两种说法集合来看就很容易懂得。知道什么?知道所有的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它存在的时间多长?这要知道,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是它存在的时间,也就是一秒钟里面它的生灭已经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诸位想想,我们看电影,现在科学进步,我不知道现在电影院放电影是用什么样的带子还是用光盘,可能现在都到数码,应该走向这种科技。在从前用胶卷,胶卷我们看到它的现象是什么?是一张一张的幻灯片,放映机打开,银幕上投上去就是一张幻灯片,把镜头再关下来,关掉,换一张,第二张幻灯片放出来,镜头打开第二张。它的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张,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就好像是真的一样,就被它吸引住了。实际上张张不一样,前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不是前一张,张张不一样,你被它迷惑了,它速度太快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假设,你们想想,一秒钟二十四张,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前这个环境,一秒钟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如果起心动念一断,这个现前境界立刻就没有了,就像我们电影的银幕,如果这个片子一断,你就看到一个白色的银幕,那就是常寂光现前了。
  只要我们看到物质环境存在,那就是什么?念头没断。念头太微细了!你说形相有没有?不能说有,你懂得电影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幻相!然后读《大般若经》你就恍然大悟,佛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完全承认,说得一点都没错,这是实相般若。我们从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的开示,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怎么样去证实?观照证实,我们去观察,细心去观察。能不能观察得到?观察不到。为什么?再细的心起一个念头,那就是弥勒菩萨讲的,这一弹指顷,你起了几个念头,三十二亿百千念,你怎么照法!所以观照不能够用妄心,观照怎么样?要用真心。真心起作用就是观照,妄心起作用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妄心起作用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凡夫这个妄心是分别执着,出不了六道。纵然是执着放下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那你用分别,你在哪里?你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分别不放下,你就出不了十法界,跟六道情形一样。你要想超越十法界,你要把这个分别放下,分别、分别习气彻底放下之后,最后还要真正能把起心动念放下,十法界超越了,十法界没有了,就像作梦一样,醒过来了。第一次,出六道,第二次,出十法界,还有第三次,第三次是什么?超越实报庄严土,回归到常寂光。那在佛法里面叫究竟圆满佛,这个境界里面,精神现象、物质现象了不可得,就跟惠能...(●[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道理在此地。如果心能够集中的话,很快!惠能大师在一夜之间,听五祖忍和尚讲《金刚经》,讲大意,他不认识字,不需要经本,言下大彻大悟,就作佛了,转凡成圣,你看看多快。有人学的进步很快,你细心去观察,什么原因?他专。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确实我学得最快,你问什么原因?我专,我比别人专心。听老师的话专一,老师教只能学一门,一门学好了再学一门,一门没有学好不可以学第二门,一样一样的学,速度就快!如果是杂修,课程很多,想着这个又想着那个,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都想学,这问题严重了。佛法的修学像种树一样,你看树有根、有本,本就是主干一个,然后再有枝、有条、有叶,你有根有本自然它就发生枝叶花果。你根没有培好,本没有完成,哪来的枝叶?现在人枝叶就是很多,现在人一开始学他就在枝叶上,他把根本忘掉,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根本就是「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你不专心、不专攻,你怎么会成就?不专,心是散乱的,你心里面充满烦恼、充满浮躁,你怎么会有成就?所以专一太重要!我们最近看到一个同学胡小林居士,最近五月四号他在青岛的讲演,光盘我看到欢喜,无量的欢喜。他比我厉害,为什么?他比我还专,所以才有这么殊胜的成就,他成就超过我!他才学两年半不到三年,这样殊胜的成就,没有别的就专一,他专学《无量寿经》,夏老居士的会集本。他问我,我叫他念三千遍,他念了一千多遍,愈学愈欢喜。《弟子规》完全落实,任何问题他在《弟子规》里面找答案。听我讲经,我说我讲得不好,我介绍他夏莲居的会集本,他有了。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批注、《无量寿经白话解》,我介绍给他,书他有了没看,我说为什么不看?专听我讲的《无量寿经》。你看他专到这种程度,这个比我强。我在台中学讲经的时候,李老师介绍我的参考书我看!我今天介绍给他他不看,他专看我的《无量寿经》讲记,听我讲《无量寿经》的光盘。我听了之后不能不佩服,他心是定的,他不动,如如不动,定则生慧,智慧就开了。这是给我们学习经教的人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二集)  2009/5/17  台湾高雄  檔名:12-47-3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愿波罗蜜」,我们看经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面最后一行。
  菩萨修学的总纲领十波罗蜜,我们也称为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再加上方便、愿、力、智。这是文殊菩萨在华藏世界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同修学的主要科目。我们学到「愿」,在愿里面特别提到普贤菩萨的十愿,这都是法身菩萨学的。我们学到「请佛住世,常随佛学」,请佛住世它的本意诸位要知道,华严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在我们凡夫这个层次有我们这个层次的讲法,就是浅说,我们要请善知识住世。我们要请佛住世,怎么请法?我们修学大乘这么多年,虽然没有证入境界,可以说也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就一般而论,这个世间不是真的,不但这个世间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乃至诸佛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在这个法界里头,这么多众生出现在一起,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什么道理?如果我们明白、懂得了,就晓得怎样请佛住世。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业力受生,像我们这些凡夫到这一道来,能不来吗?不能不来,为什么?业力牵引着你。佛在经教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好,所有一切众生造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另外一种叫满业,满业是你到那一道去你得的身相、你一生所受用的,像我们讲无论是物质的受用或者是精神的受用不同,每个人不一样。我们的引业相同,地球上六十亿人口,这六十亿人口引业相同,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来得人身,我们都是人。但是我们的命不同,有富贵、有贫贱、有聪明、有愚痴,千差万别,同是人,为什么不一样?满业不一样。满业是什么?是过去生中修的布施,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引业,引业是我们持戒,譬如到人间来投胎需要什么条件?五戒十善,这个十善是中品十善。不是佛教,与佛教相通的,其实我们这些年来跟许多宗教交往,看看他们的经典,几乎没有一个宗教不具足五戒,叫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相同!有些宗教里面有饮酒,但是也不许可你喝醉,佛制戒比较谨严,实际上它有开缘,跟其它宗教几乎完全相同。这个叫引业。
  我们这一生能做得很好,来生一定得人身。得人身,你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具不具足,那就看你的满业,满业就是三种布施。有人赚钱很容易,不费力气,财源滚滚而来;有人是赚到钱了,赚得很辛苦,这是什么原因?业因不一样。赚钱赚得很舒服不费力,无论做什么行业财源滚滚而来,那是布施的时候欢喜,布施之后没有后悔,就得这个果报。一样做生意,也赚钱,赚得很辛苦,赚得很累,那是什么?布施的时候很勉强,或者布施之后又后悔,就这么个原因。有因必有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我们也看到这个世间很可怜的人,大家提到这个就会想到非洲,贫穷、落后,每年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你看到那个凄惨的画面,那也是人,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虽然有引业,三种布施没有修,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没有在这上下功夫,而且还做许多恶业,所以他感受的是恶报。
  人到这个世间来,怎么来的我们晓得了,业力牵引过来的,一生的受用是满业不同,大富大贵有因缘,不是没有原因来的,受苦受难也有原因。这就是世尊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在经典上讲,到这个世间来「人生酬业」,这是从消极方面来说,你来干什么?你来就是酬偿业报,你过去生中修的善,你来享福;你过去生中造的不善,那你来受罪。所以享福也好,受罪也好,不都是命里注定的吗?你怎么能怪人,怎么能怨天尤人?所以看到别人富贵不用嫉妒,知道那是善业的果报;看到贫穷下贱也不可以嫌弃,自己要警惕,那是不善业的果报,看到这个情形,就要好好修自己。这些境界摆在我们面前,又何尝不是教育!真的觉悟了,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芸芸众生在示现给我看,业因果报都在眼前。我们觉悟、看清楚了,我们提升自己境界,同时也修福,苦难的众生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一些,这是修福报。这种福报,如果快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生果报就现前,晚年你会有很多人照顾你,这一生所受的果报,佛家叫花报,花报好,晚年很幸福。你会善待大众,尤其是鳏寡孤独,真正能够发心去照顾,尽心尽力去照顾。我们照顾别人,照顾孤独的老人,晚年肯定享福,来生的果报就殊胜。
  在我们凡夫境界,我们知道,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怎么来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那我们就懂得怎样去请佛住世,用我们的心去感,什么样的心?真正想学佛,佛菩萨就来了;口里叫着学佛,心里没有佛,这个佛菩萨不会来,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真干,而且怎么样?不为自己,为众生,我很想自己成就,也很想帮助大家都成就,这个愿好!可是自己业障深重,没有智慧,我虽有心,没有能力教化众生,我怎么办?我求善知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我在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那时候我二十几岁,一点都不假,真正发心,你就会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善知识可遇不可求,善知识会被你碰到,没有这个心愿的人他遇不到,天天住在一起,他没有得到利益,太多了。李老师住在台中三十八年,有没有人得利益?有,跟台中居民人口做个比较,少数,太少了。绝大多数跟老师住在一个城市里,甚至住在一条街、住在隔壁,都没有得到利益。认不认识?认识,常常见面,见面都点头,甚至于也学佛、也来听经,还是得不到利益。为什么?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烦恼习气放不下,那就不行,那不是真学佛,真学佛才能感动善知识常住世间。
  台中莲社的莲友又何尝不希望李老师常住世间,为什么他九十七岁就走了?我跟他老人家在一起,他身体健康的状况好,八、九十岁都不需要人照顾。我们...(●[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14: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