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35|回复: 11

[佛教经藏] 第五無盡功德迴向。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第五無盡功德迴向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盡功德藏迴向?
金剛幢菩薩講完了十種迴向中的第四迴向之後,緊接著稱了一聲佛的弟子!然後就提出第五迴向法來,徵詢大家。諸位!你們可知道?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無盡功德藏的迴向?在下面我當為諸位解說。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懺除一切諸業重障,所起善根。禮敬三世一切諸佛,所起善根,勸請諸一切諸佛說法,所起善根。聞佛說法。精勤修習,悟不思議。廣大境界,所起善根。於去來今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生隨喜,所起善根。去來今世一切諸佛善根無盡,諸菩薩眾精勤修習,所得善根。三世諸佛成等正覺,轉正法輪,調伏眾生,菩薩悉知,發隨喜心,所生善根。三世諸佛從初發心,修菩薩行,成最正覺,乃至示現入般涅槃。般涅槃已,正法住世,乃至滅盡,於如是等皆生隨喜,所有善根。
金剛幢菩薩又稱了一聲法會中的諸佛弟子後,接著就開始闡演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法。他說: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他是怎樣修行這迴向法的呢?是以懺除一切諸業重障,所生起的善根,迴向給法界眾生的。懺是覺悟已犯的過失,在佛前陳露。悔是旣經覺悟過失,以後改過再不重犯,清淨修行。所以「懺悔」兩個字經常連在一起用。佛教中常舉行禮懺儀,就是集體誦懺悔文和禮佛,以求消業障和悔過自新。佛弟子們不論出家在家,日必在佛前自懺,為自淨其心的修持。懺除是懺悔而除罪的意思,要除滅一切的諸業所造成的重障。這兒說的諸業,是指一切的惡業。惡業能成為很厲害的障礙。就以聽法師講經來說:人的身軀雖然坐在佛堂,但你不一心兩耳專一聽講,時而打閒岔,打妄想,或者看其他的書;這樣都會成為業障,也會錯因果。障就是障得令人愚癡,生不起智慧,更不能生起善根。如果不懺悔。障就不能消除。倘若你希望生智慧,起善根,就必須在佛前誠心懺悔。
經上告訴我們:「懺除罪障,隨喜福德」。怎樣又說會錯因果呢?你們不見社會上許多人作事,總是落後別人一步。比如買彩票,自己的號碼往往與那個中頭彩的人,就上下差一號。又如做生意。眼看別人做這筆買賣賺了大錢,等你去做時,剛好行市變了,不但沒有賺到,反而丟了老本。很多事,就這樣差之毫厘,而結果天地懸殊。這都是在聽經時不專一其心所造的業報,這個報就成了障。這個報障,令人事事趕不上機會,事事落在別人的後面,障得不如意事常八九,愚昧闇鈍,顚倒頹喪。所以說凡能專心誠意聽經聞法的人,他必定可以獲得大利益,一定不會錯因果。
這位修此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因為不忘懺除種種的業障,使令生起智慧,增長善根。迴向眾生,故成就了無盡的功德之藏。這無盡的功德就像寶藏,也可說寶庫裡所藏的,都是無盡的功德。菩薩由於在徧法界中,在無盡的境界中,將自己修積的善根,隨時隨地迴向的緣故,所以成就了無盡的功德之藏。修此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對於十方三世諸佛的態度和禮貌,無時不是發自內心的畢恭畢敬。用最恭敬的身心,五體投地,入深法性,禮拜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的十方諸佛世尊,而除我慢障,並且普徧代表十方世界的眾生禮諸佛法僧三寶。菩薩這樣修行,所生起無盡功德善根,並以此迴向。菩薩又常常勸請諸佛,愍念眾生,常住在世,轉大法輪。說法教化眾生,令眾生能恒聞正法,離苦得樂。因為勸請諸佛說法住世,而獲得無盡的功德之藏。菩薩聞佛說法之後,又能依法修行,而且是勇猛精進,精益求精的勤奮修習佛法。假若只聽而不實踐,那是得不到利益的。菩薩就因為能專一其心的聽,切實依教修習,所以他能領悟。能有所領悟,則不思議的境界,廣大的境界,就可以顯現。這種境界不是普通人可以用心意來思想,用世俗的的言語可以述說或描寫的,乃是由切實的修行功夫中自然成就的。當修行的功行達到某種程度時,就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廣大無邊無際,這時就明白了這種境界。由於有了這種功行,就在其中生出無量無邊的善根。菩薩如是聞佛說法精勤修習,獲得無盡功德之藏,並以此迴向。
菩薩又對於過去世諸佛所修的善根,過去世眾生所有的善根;未來世諸佛所修的善根,末來世眾生所有的善根;現在世諸佛所修的善根,現在世眾生所有的善根——不分別是佛也好,是眾生也好,菩薩皆等觀隨喜,而且讚歎。因為能隨喜讚歎的緣故,其心量一定廣大、柔和,就不會生嫉妒心和瞋恚心。菩薩修此隨喜功德,所生起的善根,獲得無盡的功德之藏。去、來、今十方三世諸佛所具有的善根,是無盡數,不知有多少的。十方三世的諸位菩薩,依如來的教言,精進勤奮,隨喜修學諸佛的善根。這位修迴向法的大菩薩,同樣隨喜修習,獲得無盡的功德之藏。十方三世的每一位佛,當他們成等正覺——成佛之後的時候,必定大轉法輪,演說正法,使令一切眾生,能身心調伏。令剛強乖愎的眾生,也都被調伏得合理合法,謙虛慈和了。菩薩對於這一切的善業,教化眾生的方便法門。他都能領悟。也發隨喜心,隨喜諸佛轉大法輪,如是生起種種善根,獲得無盡的功德之藏。
三世諸佛從最初發心的時候,就發心修菩薩行,修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普度眾生的難行苦行。經若干時劫。功行圓滿具足,方成最正覺而證得佛的果位。成佛之後,教化眾生,乃至示現入般涅槃——就是他教化眾生的因緣,在這一方可以告一段落了,就示現入般涅槃,入滅了。佛示現入涅槃,離開了人間廣大的眾生之後,正法住世一個時期,漸漸進入末法階段,乃至到佛法滅盡。這其中所經過的歷程,各種不同的境界,時間空間上都有顯明的變化。修此迴向法的菩薩,他一一都隨喜,以所生的隨喜善根,成就了無盡的功德之藏。菩薩修行,晝夜六時,不捨懺悔、禮讚、隨喜、迴向,所以成就功德無量。
菩薩如是念不可說諸佛境界,及自境界,乃至菩提無障礙境。如是廣大無量差別一切善根。凡所積集,凡所信解,凡所隨喜,凡所圓滿,凡所成就,凡所修行,凡所獲得,凡所知覺,凡所攝持,凡所增長。悉以迴向莊嚴一切諸佛國土。
修此迴向法的大菩薩,就像這樣念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諸佛的境界。這個念字在這兒不僅只是心念口念,它還包含了觀察的意思在內。菩薩正念思惟,觀察諸佛無量無數的善根功德,成就的勝妙境界。菩薩是以他的勝妙智慧,深入思念諸佛的境界。菩薩也思念觀察自己現在和過去一切所作,其中有如意的和不如意的事相,但他已瞭知這種種境界,只是虛偽不實的現相,所以決不會令他起貪愛之心,也不會生瞋恚的執著。乃至於因發菩提心所得的無障無礙的智慧境界,菩薩也不生得失心。如是廣大無量的種種不同境界,成就了廣大無盡,種種不同的善根功德之藏。菩薩修行迴向法門,凡是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凡是他所深信瞭解諸法的善根。凡是他曾隨喜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和其他法界的眾生所修集的種種巨細善根。凡所修的六度萬行,功德具足,圓滿成就的善根。凡所修習的法門,而成就的一切善根。凡所修行種種行門所有的一切善根。凡所修證而獲得的勝妙善根。凡所能瞭知而覺悟法性生起的善根。凡所攝受諸佛的教義而心領行持獲得的善根。凡所增長的一切善根——菩薩無一不是完全用以迴向給法界眾生,迴向給菩提覺道,迴向給真如實際,並以來普徧莊嚴十方諸佛的國土,及諸佛的道場。
如過去世無邊際劫一切世界,一切如來所行之處。所謂無量無數佛世界種。佛智所知,菩薩所識,大心所受,莊嚴佛刹。
修此迴向法門的大菩薩,他不僅只迴向現在諸佛的國土,也同樣迴向給過去世,無邊無際劫那麼長的時間中所有的十方世界,以及十方世界中諸佛修行的道場,和諸佛曾經降臨過的地方。所謂無量無數佛的世界種,菩薩是一一誠懇迴向,並迴向給法界眾生,迴向給無上菩薩,迴向給真如實際。凡佛的智慧所知道的,菩薩的智慧所能認識的,大菩提心,大慈悲心所能接受的容納的,菩薩均以此莊嚴十方諸佛的佛刹。
清淨業行,所流所引。應眾生起,如來神力之所示現。諸佛出世,淨業所成。普賢菩薩妙行所興。一切諸佛,於中成道,示現種種自在神力。
清淨業,就是無漏業。由於修六度萬行,生起淨行。因此淨行而得自受用,亦卽自利。這種清淨業行,就是所流,像流出的清淨泉水。諸佛菩薩將所修得的清淨業行自利復以利他,以此教化眾生,救拔眾生於苦海中。隨著眾生的業緣,又助成而增長自己的清淨業行。這就如像鑿一個池,把清淨的泉水蓄起,卽引水入池。所以說諸佛菩薩的清淨業行,皆是由於修無漏的淨行,和度化眾生而成就的。
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第九大願內有這樣幾句經文:「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由此就知道菩薩化度眾生,卽成就了增上緣。清淨業行就是所流,增上緣就是所引。菩薩所修清淨的業行,乃是廣眾生一切的因緣而生出來這種無漏法,也是佛的神力所示現,也是修出世清淨業所成就,也是普賢菩薩的妙行所興起的。所有的十方三世諸佛,都是在清淨的業行中,成就無上的道果——成佛,圓滿菩提覺道,並示現種種自在大威德神通之力。
盡未來際所有如來應正等覺,徧法界住,當成佛道。當得一切清淨莊嚴功德佛土。盡法界,虛空界,無邊無際,無斷無盡。皆從如來智慧所生。
不可窮盡的未來時劫裡,所有如來——言其無計其數的如來,在那些時劫,功行圓滿,應成正等覺,證得佛果,法身充滿虛空,徧法界住。教化眾生,也成佛道。諸佛的佛土,因他在因地的功德,得到最清淨,和一切勝妙莊嚴具,令佛土清淨莊嚴。盡法界,虛空界,沒有邊,周圓無際,沒有長短的分別,難於測度。不會斷絕,也沒有窮盡的一天,因為這種佛土,都是從諸佛的殊妙智慧裡,所生起的上妙境界,成為清淨的莊嚴佛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無量妙寶之所莊嚴,所謂一切香莊嚴,一切華莊嚴,一切衣莊嚴,一切功德藏莊嚴,一切諸佛力莊嚴,一切佛國土莊嚴。如來所都,不可思議同行宿緣諸清淨眾,於中止住。
前面所說的諸佛清淨莊嚴國土,是盡虛空徧法界,有無邊無際無斷無盡這麼樣的多,皆是從十方諸佛智慧之身所生。有無能計度的上妙奇寶。不能想像的種種妙寶而為莊嚴刹土。好像各種的寶香,種種的奇華異卉,應有盡有的衣物,以這些殊妙的物飾,來莊嚴佛的道場。又有諸佛的功德之藏,又諸佛十種大威德的神力,所共莊嚴。十方諸佛的國土,都是這樣的清淨莊嚴。如上說的這種殊勝國土,只有功德完滿,福慧具足的佛才能住持攝受,不是其他諸菩薩眾所能住持的,所以說「如來所都」。另外有許多,不計其數的菩薩和諸清淨眾,都是過去生生世世與佛有緣的佛弟子,隨佛修清淨行的諸大聖者,在這殊勝清淨莊嚴的道場中,依佛止住其中。
同行宿緣,就是共同在一起修行的同道者。比如目前的金山寺,有不少的四眾弟子,大家同在一寺中。早晚共修讀誦經典。禮佛持咒。參禪打坐,每個人都是晝夜六時勇猛精進,毫無懈怠疲厭之心。這都不是偶然的遇合,乃是過去不知多少生曾經同參修過若干時劫了,以至將來世,大家還會在一起修行,直到同證菩提覺道,圓滿佛果。所以大家應該尊重這份同行宿緣,和睦互濟。這就是「同行宿緣」的意思。
學修佛道的人。一定要時時刻刻往真的方面做,思想行為不可以夾雜絲毫虛偽狡詐。就像微塵那麼一點點也不要有,否則修道心就會起岔念。當我們初發心向道時,知道一點,就做一點;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慢慢進展,能修一點就修一點,務必求其實際,不要做表面的功夫,貪求虛名。修學佛道,依教修行,這是自己的事,不是給外人看的,也不是圖個好名。所以能有同行宿緣的道友聚在一起,同修清淨的業行,不要沾到染汚的業。人人清白,個個乾淨。沒有私心,沒有自利心,沒有貪念,沒有瞋心,沒有癡心,有如是種種的優點,所以才被稱為清淨眾。
道,是要修行才能得,要勤修清淨的業行,才能證得真正的道行。不是只用口說,而是要切實做到的。與其口說一丈,不如能做到一尺。修清淨業行的清淨眾們,依善知識在同一個道場,安住其中,朝夕相聚,同修共參,應隨時互相警策勸勉,以求無上道業。
未來世中當成正覺,一切諸佛之所成就,非世所覩。菩薩淨眼,乃能照見。此諸菩薩,具大威德,宿植善根。知一切法如幻如化,普行菩薩諸清淨業。入不思議自在三昧,善巧方便,能作佛事。放佛光明,普照世間,無有限極。
修學佛道的清淨眾,若能真正勤修清淨的善業,若干時劫以後,一定能夠成就正覺的佛果。假如不勤修清淨的善行淨業,就是生生世世剃除鬚髮,出家為僧為尼,想成佛,也是非常緩慢的。一個能成正覺的修道者,雖說要自己勇猛精進,但也需要仰仗諸佛的加被,才能成就佛果菩提覺道,所以說一切諸佛之所成就。這種境界,是只有出世聖人才能明白的,不是普通凡夫所能看見,能認識。這種境界,只有菩薩的淨眼方能照見,因為修菩薩道的菩薩,他已修得五眼六通。淨眼就是清淨的智慧之眼,要有智慧之眼,才能照見這種境界。能知道、能明瞭這種境界的大菩薩,他已具足了大威德和大神通之力。這種威德神力,不是偶然,輕易可以得到的。這是由於過去世中,做過很多的善事,栽培了很深的大善根,才能成就,所以說宿植。宿植,就是往昔種植的。菩薩知道一切法,都是好像幻術一樣,虛偽的。如化、因緣結合、幻化而生,它沒有個真實的體性。菩薩他雖然已瞭知諸法空相,但他仍然普徧修行諸菩薩所修的清淨道業。這位修迴向法的大菩薩,他能入這種不可心思、不能用言語表達的勝妙而自在的定中。他善於運用他的大智慧,用巧妙方便,隨緣教化眾生。菩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行住坐臥,處處表現,都在說法。廣度眾生,大作佛事。所放的光明,能和佛的光明一樣,可以普徧照到十方所有的世間,沒有限度,也沒有邊際。
現在一切諸佛世尊。悉亦如是莊嚴世界。無量形相、無量光色,悉是功德之所成就。無量香,無量寶、無量樹,無數莊嚴,無數宮殿、無數音聲,隨順宿緣諸善知識,示現一切功德莊嚴,無有窮盡。
現在的一切諸佛莊嚴這個世界,是根據過去諸佛莊嚴這個世界的行持,所以他也這樣莊嚴世界。無量的形體,無量的相狀,無量的光燄,無量的彩色,這些形相光色,無量無數,都是菩薩所修的功德積聚而成就。又有無量的種種寶香,無量的七寶,無量的寶樹,無量的莊嚴具足,無數的寶宮殿,種種的妙音聲。如是種種,都是無量無數,都是隨順著前世的因緣,以及曾經親近過的諸位善知識,所示現的一切功德所莊嚴。菩薩自己所修行的種種功德,又藉著往昔曾親近的善知識的加持,而積聚的功德,用以莊嚴世界。如是種種功德莊嚴,無有窮盡,盡未來際,也不會終止。
所謂一切香莊嚴,一切鬘莊嚴、一切末香莊嚴、一切寶莊嚴、一切旛莊嚴、一切寶繒綵莊嚴,一切寶欄楯莊嚴、阿僧祇金網莊嚴、阿僧祇河莊嚴、阿僧祇雲雨莊嚴、阿僧祇音樂,奏微妙音。
上面所說的無量的莊嚴等,其中有凡夫未見過的,說來也不容易瞭解,普通人能知道的、可想像的,如世上所有的名香——沉香、檀香、牛頭栴檀香等。又有種種精製的寶長鬘。又有用種種名貴的末香。又有各種的珍奇寶石名珠。又有用珠寶裝飾的許多寶旛。又有精工繡織的綢子緞子的無量繒綵。還有無數處的欄干,也都是用寶石雕琢的。還有無以數計的金網,無以數計的寶河在國土中,無以數計的微妙寶法雲寶法雨,充滿虛空法界。以及還有不知多少的天音妙樂,演奏神聖的佛曲,有如是等種種不可知、不可說的上妙奇珍的稀世七寶,莊嚴諸佛的道場和國土。菩薩莊嚴佛世界、佛道場,沒有一樣不是精益求精,以多為勝。
如是等無量無數莊嚴之具,莊嚴一切盡法界虛空界,十方無量種種業起,佛所了知,佛所宣說,一切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佛土。
如上面經文所說的那麼多,旣不能用心思或算數來度量的莊嚴之具,以此莊嚴盡虛空徧法界的佛土和道場。這些殊妙的莊嚴之具,乃是由於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種種清淨善業所生出來的,是諸佛菩薩所修積的善根功德,成就的依據,不是凡夫能見、能瞭解。這種清淨善業所生起果報,唯有佛和登地菩薩才能瞭知。佛瞭知業報成就的因緣,也唯有佛能宣說。一切世界成就是由業因所顯的真理。盡虛空、徧法界的一切佛土,都是這種道理所成就,都是無量種種業所生起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莊嚴佛土,清淨佛土,平等佛土,妙好佛土,威德佛土,廣大佛土,安樂佛土,不可壞佛土,無盡佛土,無量佛土,無動佛土。無畏佛土,光明佛土,無違逆佛土,可愛樂佛土,普照明佛土,嚴好佛土。精麗佛土。妙巧佛土,第一佛土,勝佛土,殊勝佛土,最勝佛土,極勝佛土,上佛土,無上佛土。無等佛土,無比佛土,無譬喩佛土。
前文所說無量無邊的世界中,有一切的佛土,現在大略舉出二十九種,它們的名字,是隨著各位佛所成就的體、德、用,稍有差別而立名不同。如所說的。
莊嚴佛土:這個佛土的住世佛,他的名字就稱為莊嚴佛。因為他修積的萬善具足,以萬善的功德莊嚴他的佛土和道場,亦以萬善之莊嚴為自己的德號,和佛土的名字。
清淨佛土:這個佛土的住世佛,他從初發心在因地時,就嚴持淨戒,修出世的清淨梵行。當他的功行圓滿,證得佛果之後,佛號為清淨,佛土亦因之名為清淨佛土,表示他的佛土是純淨無雜,沒有一點染汚。
平等國土:這位佛的尊號名平等,佛土亦名平等。因為這位佛明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他度化眾生也是一視同仁,沒有一點分別心,所以平等是他的勝德,因之名為平等國土。
妙好佛土:這位住持佛成就的果德,殊勝微妙,所以被尊為妙好佛,所應化的國土,亦名為妙好佛土。
威德佛土:這位住持佛,他有威有德,教化眾生時,是恩威並用,所以他的尊號名之為威德佛,國土名為威德佛土。如人能生大念——卽正念,有慧行,謂之威德。
廣大佛土:這個佛土的面積一定很廣大,住持的佛是法雨普滋,對眾生以慈悲為首,不憎惡人,不念舊惡,心量寬宏大量,可包太虛,德行也廣大。因之尊稱為廣大佛,國土亦名之為廣大佛土。
安樂佛土:這位住持佛,名為安樂佛,他所住的國土,非常的安樂,生到他的國中,是旣安穩又快樂。所以稱之為安樂佛土。
不可壞佛土:這位住持佛,名位不可壞佛,他國中的眾生的善根功德,正信正念,永遠不會受到外道的破壞,善業永不會被損傷破壞。但他們以正業可以破魔軍壞惡業,所以稱之為不可壞佛土。
無盡佛土:這位無盡佛,他的國土永遠存在,他住世的時劫無有窮盡,教化眾生的慈悲心永不停止,說法度生永不疲厭,他的眷屬也無窮無盡,佛名無窮盡,國土亦名無盡。
無量佛土:無量佛的德行無量無邊,國土無量,殊勝的莊嚴之具無量,眷屬無量,法財無量。
無動佛土:佛名無動,意思是說他的定力殊特,如金剛的山嶽,沒有任何境界可以動搖他,所以有大心的聖者和有善根福德的清淨眾,都樂於依持他,修學佛道,因之國土繼佛的德行,也名之為無動佛土。
無畏佛土: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普徧救拔眾生。所以娑婆世界的眾生,稱他為施無畏者,因為他不畏艱苦困難,邪魔外道。這位佛他也是有摧伏魔勢力,主持正義,以大無畏的精神住世,佛名無畏,國土亦名無畏佛土。
光明佛土:這位佛有大智慧,他的智慧之光,照徧十方世界。他的國土內無幽暗的地方,無三惡道,以琉璃為地。他國內的眾生,人人喜笑顏開,從內心明朗到面色和藹,這都是光明佛的智慧之光,所顯現光明燦爛的境界。所以他的國土被尊稱為光明佛土。
無違逆佛土:這位佛慈悲得像位慈母,他愛護眾生猶如獨子。對於眾生,慈心等觀,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和顏愛語,隨眾生的意欲,令人人都能如意滿願,從不違逆別人的心意,決沒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因此他國土內絕對沒有惡人惡業出現,而顯現出一片和睦的氣象,充分表現為禮讓之邦,這就是無違逆佛的無違逆佛土。
可愛樂佛土:這位佛也是如同無違逆佛一樣慈愛,沒有一點脾氣,不管在甚麽時候,什麼地方,任何人見到他總是那麼親切和藹,平易近人。你再有多大的困難,無計的煩惱,甚至忽然遭受到意外的災難橫逆,只要能見到這位佛,就一切冰消了,無形中就得到了自在安樂,想不到的身心愉悅。這位佛真是令人敬愛,願生到他的國土中的眾生,有無量無數,人人稱他為可愛樂佛,其國土,也就叫做可愛樂國土。
普照明佛土:這位住持佛的德號就是普照明,他廣化的國土,亦名普照明。這種能普徧照耀,普徧光明燦爛的現象,惟有大福大德的佛才能有此果報。
嚴好佛土:嚴是莊嚴清淨,好是殊勝。這位佛的德號尊為嚴好佛,他的德行是最極清淨,他的國土也是最極清淨,故稱之為嚴好佛土。
精麗佛土、妙巧佛土、第一佛土:佛土的名稱,是依據佛的德號。佛的德號則是他修證的殊殊功德的代名詞。精麗佛土就是精麗佛的功德所成就的國土,因為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從不懈怠,總是勇猛精進。事事不馬虎,一切都是精益求精,無微不至,所以他才能成就圓滿瑰麗的國土。妙巧佛土和第一佛土,顧名思義,就知道都是依持無量功德所成就所莊嚴,大寶華王眾所建立。
勝佛土、殊勝佛土、最勝佛土、極勝佛土:這四位佛他們已經把徧法界的種種法門都修圓滿,如像最殊勝的三解脫門等,已圓滿無缺,所以他們被尊稱為勝佛、殊勝佛、最勝佛、極勝佛。彼佛土也就依彼德名而被世人稱之為勝佛土、殊勝佛土、最勝佛土、極勝佛土。
上佛土、無上佛土:這兩個佛土的名稱著重點在佛乘,因為大止妙觀是為無上的緣故。佛名上佛和無上佛,國土卽為上佛土、無上佛土,也可以說是這個國土是上佛的佛土、那個國土是無上佛的佛土。
無等佛土:無等佛的國土,沒有任何的佛土可以與他等量齊觀,所以這位無等佛的應化世界就被稱為無等佛土。
無比佛土:這位佛的功德無量,沒有誰可以與他比較,所以稱為無比佛,國土亦稱為無比佛土。其實佛與佛是相等的,都是功德圓滿,福慧具足的,這些稱號乃是尊敬之意,並沒有含著差別高下之意。
無譬喩佛土:無譬喩的意思,是讚揚這位佛的功德,世間上找不到一樣東西、一句話、或者一種文字,來作譬喩,或者言形,因為他的德行至高無上,殊勝達到極點了。所以稱為無譬喩佛,其國土亦稱之為無譬喩佛土。
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土,所有莊嚴,菩薩摩訶薩以己善根,發心迴向。願以如是去來現在一切諸佛,所有國土清淨莊嚴,悉以莊嚴於一世界,如彼一切諸佛國土所有莊嚴。皆悉成就,皆悉清淨,皆悉聚集,皆悉顯現,皆悉嚴好,皆悉住持。
如是十方三世——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所有諸佛的佛土,所有種種的莊嚴,這位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以自己所修聚的種種善根功德,發大菩提心,迴向給十方三世諸佛的國土。菩薩發願,他說:我願意三世諸佛的國土,都能成為最清淨,極頂莊嚴的佛土。以這種無上的莊嚴,莊嚴於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的莊嚴,也如同那無量諸佛國土所有的莊嚴一樣。菩薩以莊嚴諸佛國土而為自己的莊嚴,以自己的善根功德而莊嚴諸佛的國土。這些莊嚴都能成就。菩薩所修的善根,也能成就這種種的莊嚴。但願十方三世諸佛的國土,都能清淨。都能成就為眾寶所聚集的國土。這種殊勝的境界,皆能明顯的顯現於世。這都是最清淨最莊嚴上妙極勝的國土。都能常住持在世間上,每個道場都有三寶常住持教化眾生。菩薩用他所修善根,誠懇的這樣迴向。
如一世界。如是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悉亦如是。三世一切諸佛國土,種種莊嚴,皆悉具足。
菩薩迴向,發願莊嚴十方三世諸佛的國土,先莊嚴一個世界,然後普徧莊嚴盡虛空徧法界的一切世界。三世諸佛的國土,都是這樣。所有一切莊嚴,也同樣充滿盡虛空徧法界的佛土,具足上妙的莊嚴,等量分齊,無有差別。一佛土具足無盡莊嚴,卽十方三世諸佛土悉皆莊嚴。一佛土莊嚴卽一切莊嚴。一處圓滿具足,則一切處皆圓滿具足。重重無盡,無盡重重,這就是華藏世界海的境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迴向:願我所修一切佛刹,諸大菩薩,皆悉充滿。其諸菩薩,體性真實,智慧通達。善能分別一切世界及眾生界。深入法界及虛空界。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無盡功德藏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又以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作這樣的迴向:願我修行的善根,所成就的諸佛剎土,在諸佛刹土裡邊,有無數大菩薩充滿其中。此中諸大菩薩,每位修行的功行,都已證得了體性真實不虛的境界。他們的智慧也特別殊勝。所以能通達一切事理,圓融無礙。他們又善能分別十方世界的差別,和十方世界裡的眾生各種不同的習性。他們都能深入所有的法界,和所有的虛空界,與法界和虛空界合而為一。
捨離愚癡,成就念佛。念法真實,不可思議。念僧無量,普皆周徧。亦念於捨,法日圓滿,智光普照,見無所礙。從無得生,生諸佛法。為眾勝上善根之主,發生無上菩提之心。住如來力。趣薩婆若。破諸魔業,淨眾生界。
「捨離愚癡」,愚癡是眾生的大尅星,罪惡的源頭,生死的根。能把愚癡捨離,就已步上了聖道。怎樣才能捨離愚癡呢?唯有念佛;念佛的慈悲,念佛的功德,念佛的莊嚴。如果能常常心念佛口念佛,就會把愚癡拋棄了。可是愚癡這個尅星,如影隨形,非常不容易把它捨離,所以念佛也不容易達到心念口念,一心不亂的程度。倘能捨離愚癡,念佛一定成就。不捨離愚癡,念佛是很難成就的。
「念法真實」:就是正念思惟諸法不生不滅的真實之理。真實就是不可思議的法。可以思議的法,就不是真實的法。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已捨離了愚癡,所以他們是生活在念佛念法的法喜中。修此迴向的大菩薩,也是常常念佛念法念僧,他念法的真實,瞭知不可思議的法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僧無量,普皆周徧」:菩薩他常念三寶,功德無量,這種清淨功德,是能普徧充滿到盡虛空徧法界,莊嚴佛土和利益眾生。亦念於「捨」——這個「捨」字的意思,不僅是只捨一切惡,而且要能捨一切相,和捨却一切執著。斷一切惡,不執著於我已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不執著於我修了一切善。菩薩念於捨,而能把這個念於捨的念也捨了。
「法日圓滿」:菩薩修行六度萬行,功德圓滿,智慧之光無上,猶如太陽的光芒,普照十方法界。雖處深邃幽谷,亦能見無所礙。菩薩的如是大念大行,皆從無所得中成就。以無所得,生出一切的佛法。作為眾生中善根最深厚最勝的首腦——領導者。發大菩提心,修學佛道,普度眾生。
「住如來力」:仰仗著如來的十力,趣向薩婆若。薩婆若是般若波羅蜜的異名,卽一切智,諸佛究竟圓滿果位之智。又解作一切種智,因為世間和出世間上種種品類,一切義理,無一不瞭知,無一不通達成就。
「破諸魔業」:成就了一切種智,就可以憑著智慧,把一切的魔事魔業、損傷眾生利益的惡勢力,都破壞鏟除。
「淨眾生界」:令十方法界的眾生,都能生活在清淨的淨土中。修此迴向法的大菩薩,如是迴向,發此大願。
深入法性,永離顚倒。善根大願,皆悉不空。如是菩薩,充滿其土。生如是處,有如是德。
能夠修行圓滿功德具足的菩薩,都是大菩薩,他們都已修證得了一切種智,故能深入佛法的空性中,與法合一。永遠捨離無明貪愛,種種顚顚倒倒的思想行為。所修的善根,修一分就有一分功德。所發的大願,發一次就有一次的成就。所謂功不唐捐,決不會落空的。如像這樣的大菩薩,無量無數,充滿於這位修迴向法的大菩薩的國土裡。能生到這樣清淨莊嚴的國土中的菩薩,以及發大菩提心的眾生,他們都有像諸佛所修的功德,最勝的善根。
常作佛事。得佛菩提。清淨光明,具法界智。現神通力,一身充滿一切法界。得大智慧,入一切智所行之境。善能分別無量無邊法界句義。於一切刹,皆無所著,而能普現一切佛土。心如虛空,無有所依,而能分別一切法界。善能入出不可思議甚深三昧。
好像上面經文所說的諸大菩薩,他們所作所為,都是合乎佛法的,所以說他們時時都在做佛事。他們也都已證得了菩提覺道。清淨光明的智慧,具有徧法界的一切種智。因為有智慧,就可以顯現種種的神通力,雖然只有一個身體,他以神通力可以使一身充滿法界。因為已經得到最大的智慧,於是見事省事。一切的表現,能深入契合於智慧的境界。又善於分析法界中無量無邊的文理和句義。這些大菩薩的文字般若,已深得文字三昧。諸大菩薩們對於所有的經典,每一句的意思,都分別得很清楚。他們到任何刹土,都不留戀,也不執著,以一身能普徧現身於一切諸佛的國土中。大菩薩們的心量,猶如虛空,無著無所依賴。雖然如是,但是對於種種的法界,還是分別得很清楚。菩薩修的三昧有不計其數的種類,其中最甚深的三昧,他也不用著急,出定入定都非常自由自在。修此迴向法門的大菩薩,是善能出入甚深三昧,所以他才能得無盡功德之藏。
趣娑婆若,住諸佛刹。得諸佛力,開示演說阿僧祇法而無所畏。隨順三世諸佛善根。普照一切如來法界,悉能受持一切佛法。
菩薩修行的目標,就是趣向於諸佛的一切種智!能與諸佛共住同一刹土裡,親近諸佛,得到諸佛神通妙用的力量。旣得到諸佛神力加被,辯才無礙的力量之後,遂教化眾生,開導指示眾生應修學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演說無量無邊諸佛所說的修行法門,摧伏外道異論邪說,義正辭嚴,而無所畏。隨順著三世諸佛所修的善根,而自己修習。普徧觀照到十方諸佛的法界,諸佛所說的法。菩薩一面自己依教修行,同時能對眾生闡演諸佛的佛法,令眾生也能依教奉行。
知阿僧祇諸語言法,善能演出不可思議差別音聲。入於無上佛自在地,普遊十方一切世界而無障礙。行於無諍無所依法,無所分別,修習增廣菩提之心。得善巧智,善知句義。能隨次第,開示演說。
得到了一切種智的大菩薩,他又能知道無量數各類眾生的語言。九法界中各類眾生的語言他都懂得,也能演出他們同樣的音聲,不管與那一種品類的眾生在一起,他就可直接與他們互通言語,交換意見,不須用翻譯。菩薩有此語言天才,度化眾生的效果,可以收事半功倍的成果,因為語言是溝通彼此之間的橋樑。菩薩不僅在九法界中活動,他同樣也可深入到佛的無上自在的境界中。他到徧法界十方所有的世界中去觀光遊覽,也不會有一點障礙。教化眾生,闡揚佛法,處事接物,無一不是圓融無礙,通達順利的。
菩薩行於無諍的「諍」字,是直言勸告的意思,但在此處則與「爭」字通用,就成了爭論某種事的是非曲直,如爭論爭奪等。為什麼會發生諍呢?人類由於自私心、好勝心、佔有慾的作祟,看不破、放不下,就發生了人與人爭名奪利的行為。一有諍,就會有是有非、有勝有負,有善有惡,有好有壞,有毀有譽,逞強論勝等。這就是諍的結果。假如能把名利、善惡、毀譽都看破了,放下了,那還有什麼值得諍論的?這一切我執都沒有了,心中沒有了名利存在、勝負存在、善惡存在、好惡存在、毀譽存在,好強逞勝的脾氣也沒有,心中只有和樂、謙讓,什麼都好,無時不自在安然,這就是行無諍三昧。旣已無諍,也就無所需要依賴何種法來作保障,更不必依靠何人才能生存。能夠入於無諍的人,他一定是慈和自立的,決定是受人愛敬的。希望能親近他、依止他的人,不知有多少。菩薩能用智慧瞭達一切事理,心中對於名利、善惡、是非、毀譽這些觀念,從不起分別,不在這上面用功夫。菩薩一心修習正法,增長善念,廣大菩提心。菩提心增廣了,就獲得善巧方便的大智慧。因智慧之力,於一切經典文字的辭句和義理,一目了然,通達無礙,也能隨順經典的義理,依著層次有條不紊,闡發他的道理,演說真實的佛法。對眾生詳細開導,指示一條正確的理路,令眾生都能依法修行,捨迷歸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願令如是諸大菩薩莊嚴其國,充滿分布隨順安住。熏修、極熏修。純淨、極純淨。恬然宴寂。於一佛刹。隨一方所,皆有如是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周徧充滿。如一方所,一切方所,亦復如是。如一佛刹,盡虛空徧法界一切佛刹,悉亦如是。
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這位大菩薩,他又希望像前節經文所說的那些位大菩薩,都來莊嚴他的國土,甚至充滿世界,分布到一切的國土隨順安住。隨順著所在地的國風民俗,與眾生安適相處。熏修的意思,可以舉一個譬喩:好像金山寺的七眾弟子,大家一同用功修道,天天生活在佛法裡,這就像用燃香來熏,熏得把原來的顏色都改變了。修就是修習,依照佛所說的道理,來修改我們過去的不正確知見,和錯誤的行為。像這樣熏修身心,無有間斷。修習到了極點,就名為極熏修。熏修到這種程度,就達到了純淨的境界。純淨到了究竟的頂點,就是所說的極純淨。純的意思,就是不雜亂。淨就是清淨,沒有一點染汚存在了。這種現象,就是極純淨而實際的表現。
恬然宴寂;恬是柔和安靜,很柔和安然自在。宴寂也是安靜,在這兒有照寂之相。恬然宴寂是根據上文極純淨的境界,而形容菩薩生活在這種境界中自在安然的狀態。於一佛剎,在一個佛刹,是這樣的純淨而恬然宴寂。隨一方所,方是指小地方。好像一個角落。所是處所,指大的地方而言。隨一方所,是說不論那一個小角落裡或廣大的處所,都是這樣純淨的地方,也都有這樣純淨的大菩薩,其數不知有多少,沒有方法可以數,沒有方法來等量,沒有邊際,無法稱度,不能用心思,不可能度量,不能以言語來表達,有不可說不可說——這是印度的大數目之一——這麼多的大菩薩,周徧充滿在一個方所中。在一個方所是這樣,一切方所都是這樣。不但如此,就是整個佛刹中,甚至盡虛空徧法界,一切的佛刹中,都是充滿了極熏修極純淨的菩薩,恬然宴寂而生活其中。這些菩薩都是德行圓滿,福慧具足,猶如普賢大願王一樣。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方便迴向一切佛刹。方便迴向一切菩薩。方便迴向一切如來。方便迴向一切佛菩提。方便迴向一切廣大願。方便迴向一切出要道。方便迴向淨一切眾生界。方便迴向於一切世界,常見諸佛出興於世。方便迴向常見如來壽命無量。方便迴向常見諸佛徧周法界,轉無障礙不退法輪。
金剛幢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他說:菩薩中的大菩薩,以他所修的,所集聚的一切善根,用善巧方便的法門,迴向給一切諸佛的刹土。又以他所修的,所積聚的一切善根,方便迴向給十方世界中的諸位菩薩。又以他所修習積聚的一切善根,方便迴向給徧虛空、盡法界的十方諸佛。又以他所修習積聚的一切善根,方便迴向於菩提覺道。又以他所修習集聚的一切善根,方便迴向於諸佛和諸菩薩們所發的大願,希望他們能夠願願都圓滿成就。又以他所修習集聚的一切善根,方便迴向於法界中所有真修實學的佛弟子們,精進修學的出世要道。出世要道,包括小乘大乘兩乘。好像三十七道品、四攝、四無量心、十度、止、觀、智與悲。所以十地品上說:「菩薩以大悲為首,智慧增上。」又以他所修習集聚的一切善根,方便迴向以清淨一切眾生界,令諸眾生都能安住於清淨的國土。又以他所修習積聚的善根,方便迴向於一切世界。菩薩願意一切世界的眾生,都能時刻見到十方三世的諸佛如來,出興到他們的世界上。又以他所修習積聚的善根,方便迴向於諸佛如來,希望諸佛的壽命無量無盡,永遠常住於世。又以他所修習集聚的善根,方便迴向諸佛,希望常常見到諸佛,周徧法界,在盡虛空徧法界之中轉無能障礙,永不退轉的法輪。
所謂轉法輪,大凡為佛教工作,能使佛教收到教化效果的工作,都可說是轉法輪。如印經典或佛像流通於世,講經說法直接開導接引眾生,甚至僅為一人解釋一點佛法的道理,不論大小多少,都可稱為在轉法輪。念經、拜佛、誦咒,只要你時時都依佛的教言而行事,思想行為、處事接物,沒有絲毫違背佛教的表現,那麼,就無一不是在轉法輪。佛轉佛的法輪。菩薩轉菩薩的法輪。聲聞緣覺轉聲聞緣覺的法輪。眾生也有眾生的法輪。各有各的法輪,都是在轉之不停。佛的法輪所以無障礙,是因為佛的教理是圓融的,無一處無一事不通達的。不退轉是指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就是只有大乘的思想,沒有二乘的思想。位不退是果位不退,時時都安住在大乘菩薩的果位上,決不退到二乘聲聞緣覺的果位。行不退是修行不退,始終修六度萬行,決不做自了漢,或者做佛教中的焦芽敗種。這就稱為轉不退法輪。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普入一切佛國土故,一切佛刹皆悉清淨。普至一切眾生界故,一切菩薩皆悉清淨。普願一切諸佛國土佛出興故,一切法界一切佛土諸如來身超然出現。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法門的大菩薩,當他以所修習集聚的種種善根,好像前面經文所說的迴向時,他不但深入一個佛的國土,也能普徧深入十方一切諸佛的國土。這乃是他所迴向功德的緣故,所有十方諸佛的國土也因而清淨莊嚴。又能普徧深入所有的眾生界內,也是因為他迴向的功德。一切的菩薩也都得到清淨莊嚴。 他又願一切諸佛的國土,都有佛出興於世。一切法界,一切佛土,諸佛出興的時候,都是非常安然自在,沒有一點阻礙,隨時隨處就有佛現身。
佛子!菩薩佛子摩訶薩以如是等無比迴向,趣薩婆若。其心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限量。如入不思議,知一切業及以果報,劫悉寂滅。心常平等,無有邊際,普能徧入一切法界。
金剛幢菩薩又非常慈和的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以來振奮法會中聽眾的精神,加強注意力。他說:修此迴向法的菩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他以無可比擬,沒有更高超的,不可能再增加一點兒的殊勝迴向法,所修積的善根功德,來趣向於薩婆若——一切智,卽是諸佛究竟圓滿果位的智慧。這位大菩薩他的心量境界之大,猶如虛空,因為他修行的功夫,已達到離相迴向的程度,所以他的心廣大而寂照無涯。也不可以限量,更沒有邊際,已入於不可以心思,不能以言議的境界。因之,他能知道一切的善業和惡業,將來所應得的果報。這種果報在菩薩的心意中,都是寂滅的。
這種境界,應該分作兩方面來說:卽凡夫的境界與菩薩的境界。所謂知一切業,是包括善惡業和其他的種種業。善業就是清淨行,如修梵行,慈悲心待人接物,所得的果報就是善報。惡業就是所作所為都是不清淨的染汚的,所得的果報就是惡報。平時我們常說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修清淨行就得到智慧果。這是在一般的因果律上說,成為一般凡夫的因果循環,流轉生死的根本道理。在菩薩已是三業清淨,了知一切業都是從心而現,亦從心滅。心裡有,一切都有,心裡無,一切就都無了。
所以說:「了卽業障本來空」。如果能明白這種道理,一切業障都是空的。要是不明白呢,就應該了還宿債。這兒說皆悉寂滅,意思就是說本來是沒有的。凡夫因為不明白這種道理,所以不愼重於種因,等到因成熟受報的時候,不免怨天尤人,求神拜佛,那又有何補呢?菩薩愼重種因,同時他瞭解這種業性本空的道理,受也好,不受業也好,他都是視之空寂。菩薩以智觀照,一切均能卽事契真,他的心念自然而然是平等平等,沒有任何差別,普徧能入於若事若理的無礙境界,可所以說入於十方三世法界,而無障礙。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不分別我,及以我所。不分別佛,及以佛法。不分別刹,及以嚴淨。不分別眾生,及以調伏。不分別業,及業果報。不著於思,及思所起,不壞因,不壞果。不取事,不取法。不謂生死有分別,不為涅槃恆寂靜。不謂如來證佛境界,無有少法,與法同止。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當他將修積的善根功德,誠心誠意地迴向給無上菩提、真如實際、法界眾生的時候,他的心中沒有一絲兒分別的雜念頭:他不曾想到這是我能迴向的,那是我所迴向的。他也不分別這是我應該恭敬的佛,那是我所歡喜修學的佛法。也不分別這是誰的刹土,或是佛的刹土。是佛的刹土就旣莊嚴而又清淨。他也不分別這是善的眾生,還是惡的眾生,我給這個眾生迴向,或者調伏那個眾生,利益他們,攝受他們。他也不著意自己所作的業,是善是惡,將來要得什麼果報。這位修迴向的大菩薩,他全不執著在意思中,也不去想這些念是怎樣生起的,因為他知道緣成是無性的,自然就能離掉種種妄念。他也不壞因,因有因的種子,隨其自然;果也有果的自然成其果報。菩薩也不執妄執空,以其能了「知以卽真」的緣故,不礙存在,不壞假名。實相無相,不壞因果。菩薩他也不取著於事相,也不取著於法理上。他也不說生死,生了死、死了生有這麼多的分別。他也不說涅槃是寂靜的,一切皆空。他也不說佛證得的境界,為什麼呢?因為無有少法可得,與法同止。法也是空的,所以他的身心猶如虛空,不著一切境界,不取任何相,故說與法同止。佛卽法界,不應以法界更證法界。因之菩薩無有少法為智所入,也無少智而入於如。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以諸善根普施眾生。決定成熟,平等教化,無相、無緣、無稱量、無虛妄,遠離一切分別取著。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迴向法的大菩薩,當他像前面經文所說的迴向時,他又以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普徧迴向施給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得到他迴向的利益,也能增長他們的善根,能夠得到決定性的善業,成熟善的果報。菩薩教化這些眾生,是一視同仁,旣沒有取捨心,也沒有怨親的觀念。他㈠不見眾生相。㈡不取化緣,不論有緣無緣,他都平等教化。㈢不稱量根性,不去分別比較,不管美的、醜的、聰明的、愚笨的、善的、惡的,他都同樣教化愍念,不說這個眾生我教化,那個太醜太笨我不教化。㈣沒有一切的虛妄分別心,沒有能度、所度、我相、人相、眾生相的思想觀念作祟,他都是用實實在在的心去平等教化。菩薩遠遠拋棄了一切分別心,和取著相的偏見心。
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已,得無盡善根:所謂念三世一切諸佛故,得無盡善根。念一切菩薩故,得無盡善根。淨諸佛刹故,得無盡善根。淨一切眾生界故,得無盡善根。深入法界故,得無盡善根。修無量心等虛空界故,得無盡善根。深解一切佛境界故,得無盡善根。於菩薩業勤修習故,得無盡善根。了達三世故,得無盡善根。
菩薩中的大菩薩,好像前文所說的無虛妄分別心,無執著的偏見,無取捨的著相我執,本著平等的深心迴向一切眾生之後,他就得到了無窮無盡,沒有止盡的善根。像他能常念十方三世諸佛的功德的緣故,就得到無窮的善根。又如他不但常念諸佛,而且還常念十方一切賢聖僧,這些賢聖僧都是十方的大菩薩。他們愍念眾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行菩薩道,所以這位修迴向法的大菩薩也常念這一切菩薩的慈悲,而得到無窮盡的善根。又如他以自己所修的清淨行的功德,來莊嚴諸佛的刹土,因之也得到了無窮盡的善根。他不單只莊嚴佛刹,令佛刹清淨,他也教化一切眾生,使令一切眾生界也都得到清淨,所以也能得到無窮盡的善根。
他不僅莊嚴佛刹和眾生界,他還深入法界,令法界普徧清淨莊嚴,也得到無窮盡的善根。他又修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令心量猶如虛空那樣的無邊無際,也得到了無窮無盡的善根。菩薩又能深切的瞭解一切諸佛的境界,所以也得到了無量的善根。對於菩薩所應修習的一切善業,譬如要立功立德,就要常常勤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切實修行六度,就是菩薩的善業。再加方便、願、力、智,合起來是十度,由十度中可實踐為百行、千行、萬行,所以常說菩薩修十度萬行。菩薩修此十度,又叫十波羅蜜,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菩薩修習種種善業,是不能懶惰的,一定要時時刻刻精進行道,才能栽培成就善功德,更要停止一切的罪行業過。菩薩他是勇猛精進,精進更精進,夙夜匪懈,所以他能得到無窮盡的善根。菩薩又能明白三世的一切已成、將成、未成的事事物物,如明白過去世的諸佛,已成就的功德,是已成的佛。明白現在世的諸佛,現在成佛了。明白未來世的諸佛,正在精進行道,當來就要成佛了。對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境界,都能明白。同時也明白過去世的眾生、現在世的眾生、 未來世的眾生,三世的眾生都可以成佛。因為了達三世的緣故,也得到了無窮無盡的善根。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如是迴向時,了一切眾生界無有眾生。解一切法無有壽命。知一切法無有作者。悟一切法無補伽羅。了一切法無有忿諍。觀一切法皆從緣起,無有住處。知一切物皆無所依。了一切刹悉無所住。觀一切菩薩以亦無處所。見一切境界悉無所有。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以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如前文所說的方法迴向時,他明白一切眾生界,無有眾生可度。如佛在金剛般若法會上所說的:「佛滅度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得滅度者。」這種心境,就是不著,就是行所無事。菩薩瞭達這個道理,縱然度盡眾生界的眾生,他也是覺得無有一個眾生是可度的。菩薩又能瞭解一切是沒有壽命的,因為沒有眾生,故沒有一個眾生相。這一切法,本是無常的、寂滅的,沒有一個法的壽命和壽者相。也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菩薩也知道一切法沒有個作者,也沒有和支配操縱的人。佛說:「諸法從本來,常住寂滅相,不可以言詮」。這就是說「法無作者」。悟一切法是無補伽羅,譯為「數取趣」。就是指不知道修善業,不明白因果的凡夫,總是在生死輪迴的六道中,這兒生、那兒死。有時為人、有時為畜生、餓鬼、地獄,在生死輪迴中,循環不息。在凡夫的知見上看來是實有的,這是在迷昧時候的一種知見。但在菩薩以他覺悟了的知見看來,則是虛妄的、不真實的。
這可以舉個譬喩:好像作戱一樣,不過是扮演劇中人而已。戱完了,一切皆過去,幻滅了。不過作戱的時候,未來為了作得真切動人,就必須作得越真越好,如實真有,其實都是因虛妄而有,不真是那麼一囘事。悟一切法,就是覺悟了一切法,這法就是人的生死輪迴,眾生迷妄為真的顚倒法。一旦覺悟了,就不會再數數不斷的投生到其他「趣」中。
又因為瞭悟一切法,就沒有了忿諍。忿是忿根,心中旣忿怒又瞋恨,這都因我見我執太重,自以為是的偏見引起。諍是諍論。諍論是非、諍論人我、諍論強弱、諍論勝負、諍論損益,這一切一切的諍論,皆由於固執、偏見、自我為上而引起的不平,所以就到處有忿諍,大而國與國諍論,小而人與人之間的諍論,無有一時停息。諍論的實相,可以用海裡的波浪來作比喩。在沒有風的時候,就水平如鏡,水天一色,一望無涯。一旦風起,就吹破了水面的平靜,繼而小風小浪,大風大浪。人間的諍論也是同樣越諍越激烈。海中的浪大了,行船覆沒,人財喪亡。人間的諍論到了極點,兵戈相見,國破家亡,損人而不利己。就以近代數數而起的世界大戰、中日戰爭、韓戰、越戰,人人都知道,還不是由於忿諍而生起嗎!這種慘痛,究竟利益了誰?因為忿諍,就惹出了無限的煩惱。這兒說了一切法,前面說是指人的生死法, 現在又可說是指煩惱法。
佛告訴我們: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的煩惱,要求得自在解脫,首先就要斷除一切煩惱。修行的目的在求解脫,所以我們第一就要發願「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能否斷除,這要從事與理上來決定。在事上看,凡夫因為不了一切法,意念裡充滿了貪瞋癡。 由於綿綿不絕的自私自利心,所以轉而生出無盡煩惱,纒縛著凡夫的心。因為不了諸法,故凡夫至死仍脫不出煩惱的束縛。但凡夫發心修行的時候,他就發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     
在理上說,菩薩已經了悟諸法皆虛妄,因為已悟,所以煩惱就沒有了。因為凡夫還沒有覺悟,故有一切虛妄不實的煩惱。煩惱它本來是菩提的反面,是另一別名。一物兩面有兩名而已。古德說「轉煩惱為菩提」。把煩惱轉成為菩提,煩惱就沒有了,顯現出來的就是大菩提心,所以說煩惱不是斷而是轉。這也可以用一種比喩。像冰與水,冰的本體原就是水。冰就等於煩惱,水就是菩提。在正常的氣溫中,水永遠是清澈平靜的,不會有浪濤,不會結成冰。凡夫若能學菩薩修行辦道,常住在清淨無為的平靜道業中,自然就會轉煩惱為菩提,變生死為涅槃,那兒還會有忿諍,還會再有煩惱!修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因已瞭達一切法皆虛妄不實,所以他無有忿諍。
菩薩又能觀察一切諸法之所以生起的原因,他明白諸法皆是從緣生,仍然隨緣而滅,這種依因緣所生的法,是空的,假的。佛當年對他的弟子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其實空又不是真空,但是也必為他安上一個假名,如果能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裡面是含有中道的意義。所謂中道,是非空非有,不落於空,也不落於有,故說「因緣所生法」——菩薩能觀察明白這個真諦,他就知道法是不會有個固定的著落處。
法是沒有本體,沒有相狀,它怎會有個住處呢?這也是叫人不要執著。一旦有了法執,就會生法障。執著於法,等於沒有麻煩而自找麻煩。菩薩又知道一切事事物物,都沒有個依附之處。這裡所謂的一切物,包括了器世間的一切有情和無情的眾生。這些事事物物在菩薩的眼界中,都是虛妄的、空的、假和合的,何須有所依,也沒有所可靠的,彼此都是因緣所生。說可依,都有連鎖的關係,說無所依,也實在不可依持。菩薩又明了一切的刹土,佛的刹土,也都沒一定的住所。在凡夫看來,山是山、水是水、大地是大地、虛空是虛空,但在聖人的眼界中看,一切都是虛妄不實在,所以他就不執著,就等於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刹土觀念。
菩薩看所有的大菩薩、小菩薩,他們所修行的功德,所積聚的種種善根,所行的六度萬行,在凡夫的心目中,希求得萬一而了不可得,但菩薩並沒有將它當作寶貝看待,把它存到一個可靠的地方,或者買個保險,以便一旦若有損失,就得保險的賠償費。菩薩行菩薩道的時候,他從未想到他是在做功德,在積聚善根。他只是行所無事,因為菩薩觀一切菩薩行,沒有個實體,卽沒有實體,又怎麽會有個處所,又何必斤斤計較呢?菩薩見一切境界,都不足以引起他的注意,因為他已照見五蘊皆空。菩薩見任何境界,他就能清楚明白這個境界。他不但不會被境界所迷,他還能轉變這個境界,這就是菩薩的定力,和無著無依的智慧之力。
他明白一切的境界如幻如化, 沒有真實的體性, 所以說悉無所有。這種道理,是大菩薩的功行境界。這位修無盡藏的大菩薩,他才有這種境界。在我們凡夫的心目中,是不能這樣說的。如果這樣說,就是打大妄語、欺騙人了。凡夫看一切都是有的、真的、實在的,凡夫的思想和菩薩的思想是有相當懸殊,完全不同的。菩薩的心願是利他,凡夫的願望是利己。所以凡夫視一切就是有,菩薩則能了空,明白一切都是虛妄,故見一切無著。無著則一切無所有;有所執著,就覺得一切都是有,都是真實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眼終不見不淨佛刹。亦復不見異相眾生。無有少法為智所入,亦無少智而入於法。解如來身非虛空,一切功德無量妙法所圓滿故。於一切處,令諸眾生積集善根悉充足故。
金剛幢菩薩惟恐三世眾生不注意,所以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菩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當他作以上所說的種種迴向時,他的眼中始終不曾看見過不清淨的佛刹,因為他已瞭解穢卽空的緣故,同時他的心是極端清淨,所以在他的眼中一切佛刹都已清淨了,再無有不淨的佛刹。他又不曾見到有異相的眾生,因為眾生也同一空緣故。而且眾生也都有如來智慧的德相,和佛無二無別的。菩薩見佛刹淨、眾生淨、法也淨。因之,他知道沒有一點點的法是以智慧來發覺的,因為智外沒有東西可以令智所入,法性是寂然的。也沒有一點點的智慧而能入於法理去,再發覺多出一法。因為智是寂而常照,沒有什麼不同的。
菩薩又能瞭解佛的身並不是真的虛空一樣,雖然常說佛身猶如虛空,這是形容佛的法身之寬大,其心量猶如虛空,能包涵一切。虛空是廣大的,但它是沉寂、無知、無靈性,沒有功德的,沒有妙法的。佛身是具足智慧,他雖如如不動,但他無時不在寂照中觀念憐愍十方一切眾生。佛身是一切功德具足、無量妙法所圓滿,而成就的法身、報身、化身。所以說佛身非如虛空。菩薩他又能在一切的地方,使命令一切的眾生,都能積集無量種種善根,所有一切的善根,都充足圓滿。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念念中,得不可說不可說十力地,具足一切福德,成就清淨善根,為一切眾生福田。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意摩尼功德藏,隨有所須,一切樂具悉皆得故。隨所遊方,悉能嚴淨一切國土。隨所行處,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皆悉清淨。攝取福德,修治諸行故。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大菩薩,他在每一念念之中,就能得到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十種佛的力量。他具足圓滿了諸佛所有的福德,成就了他所修積的清淨的善根。清淨善根,就是出世法。放棄一切的染汚法,而修出世的清淨法,以修此淨法成就的善根,就是清淨善根,而作為一切眾生的良福田,令眾生在他面前來供養種福。
這位大菩薩,因為修此無盡功德藏迴向法門,成就了一種叫如意摩尼功德寶藏。這種寶藏的功能,可以遂心如意,變化無窮。如有所需無不滿願。如果他想要種種音樂的樂器,立刻就可以得到。無論他想到任何地方去觀光遊覽,或者到那一位佛刹去禮拜參訪,隨時就可以到達,而且所到的地方,諸佛刹土,都能使它清淨莊嚴。隨便他想到什麼處所,都能令那地方,不可說不可說的眾生,都得到清淨。這一切殊勝的境界,都是菩薩曾攝取了無量無邊的福德,修治了諸菩薩所修行的種種行門的緣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修一切菩薩行,福德殊勝,色相無比。威力光明,超諸世間。魔及魔民,莫能瞻對。善根具足,大願成就,其心彌廣,等一切智。於一念中,悉能周徧無量佛刹。智力無量,了達一切諸佛境界。於一切佛,得深信解。住無邊智。菩提心力,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此無盡功德的迴向,修一切所修的種種菩薩行,使他得到無盡的福智,超過一切的福智。因其福德殊勝,故有三十二種無有能比的端莊色相,八十種隨形好。他的大威德的力量,和智慧光明,超過世間一切福德者的威力和光明,使魔王和他的子民,沒有誰能睜開眼睛對著菩薩看一眼的。菩薩修治到這種階段時,他已具足了所有一切功德,成就了他曾發的一切大願。他的福德殊勝,其心廣大可包太虛,其量彌廣而周沙界,其智慧可等佛的一切智。在一念動之中,就能普徧深入十方諸佛的刹土。他智慧的力量,不可限量,能夠通達十方諸佛的境界。對於諸佛所證得的道理,深信不疑而能瞭解,因其安住在無邊的智慧之中。菩薩他發的菩提道心,廣大得有如法界,真切究竟有如虛空,無處不到達。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以上所開演的長行經文,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的迴向法門中第五種迴向,名為無盡功德藏的迴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得十種無盡藏。何等為十?所謂得見佛無盡藏,於一毛孔,見阿僧祇諸佛出興世故。得入法無盡藏,以佛智力,觀一切法,悉入一法故。得憶持無盡藏,受持一切佛所說法,無忘失故。得決定慧無盡藏,善知一切佛所說法秘密方便故。得解義趣無盡藏,善知諸法理趣分齊故。得無邊悟解無盡藏,以如虛空智,通達三世一切法故。得福德無盡藏,充滿一切諸眾生意不可盡故。得勇猛智覺無盡藏,悉能除滅一切眾生愚癡翳故。得決定辯才無盡藏,演說一切佛平等法,令諸眾生悉解了故。得十力無畏無盡藏,具足一切菩薩所行,以離垢繒而繫其頂,至無障礙一切智故。是為十。
菩薩中的大菩薩,當他修治圓滿了第五種無盡功德藏迴向法之後,便得到無窮盡的利益,猶如寶藏。現在歸納為十種無盡藏。是怎樣的十種呢?金剛幢菩薩一一分別解釋。每一種都先把它名目標出,然後加以說明:
(1)見佛無盡藏:菩薩修習圓滿第五迴向,可以得見無數量的佛,甚至在一毛孔中,都可以見到阿憎祇那樣多的佛,出現到世間來教化眾生。這是表示心性無大小,一多無礙之意。因為悟了、明白了就轉識成智,智淨影明,所以就有這種境界,並不是凡夫以意識顯現的幻覺。
(2)得入法無盡藏:得到深入法之義理的智觀。以如佛的智慧之力觀察一切法,就等於一法。觀一切法也是如同一法,因為菩薩已證知法理義趣。能以妙慧知法的密義,方便善巧,權實自在運用,所以他觀一切法悉入一法。
(3)得憶持無盡藏:憶是記憶。持是受持;受之於心,持之於身。憶持就是說一個人的記憶力很強,所謂過目不忘。俗語說好記性。無論什麼經典,只要經過他的眼睛看過一遍,就永遠記得。十方三世諸佛所說、今說、當說的佛法,他只要聽過、看過,就永不會忘失,他必定能心領神會,依教奉行,古人說:「一歷眼根,永為道種」。這就名之為憶持無盡藏。
(4)得決定慧無盡藏:決定就是有真知卓見的智慧,不會猶疑不決,人云亦云,優柔寡斷的跟在別人後面作應聲蟲。面臨任何事情,立刻就能把握著重點,認清是非,用智來決斷,用慧來簡擇。菩薩的智慧是清淨的,第一義諦的出世智慧,沒有偏見、我見。凡夫的智是世間智慧,是不純淨的,一種我見偏見的愚夫表現。菩薩不但有無窮盡的決定智慧,他更善於明白諸佛所說的秘密方便法。什麼叫秘密法?就是為甲說,乙不知;為乙說,甲不知;甲乙彼此互不相知。方便法是根據眾生的根基,對著眾生的瞭解力,說出來的法,使眾生很容易接受。這是教化眾生不可缺少的智慧妙用。
(5)得解義趣無盡藏:義是法的真正道理。趣是義理的趣向。解義趣;是說菩薩得到了明白法的義理之所在。不但了一法的義理所趣,種種的法,種種的義理,種種的趣向。法理有深奧的道理,有淺顯易見的道理,往往同樣一件事,發生的時間、地方、人物的不同,運用法理分析時,則有出人之處。菩薩因為得到瞭解義趣的無盡智慧,他就能知道諸理趣的分齊。分齊就是指輕重、緩急、大小、深淺而言。
(6)得無邊悟解無盡藏:悟是明白了,這兒說的悟,不是說懂得了一件事,而是說一悟百悟,千千萬萬的事理都明白了。修行人時刻都在求得開悟,就因為開悟之後,清淨的智慧就湧現了,對於世間上萬事萬物都能清楚覺照。解是瞭解,對一切的疑難都能迎刃而解。菩薩得到了無邊的悟解智,就像虛空那樣空明,無邊無際。因為有了這種無上的智慧,所以他就能通達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微妙甚深法,不假著意,一一能悟解。
(7)得福德無盡藏:菩薩修此迴向法,完全是為了利益眾生。因為眾生困在迷惑中不知出離,菩薩慈悲為首,故把自己修積的善根功德,一點不保留的迴向給眾生,因之,他得到了無窮盡的福德。這些福德並不是他獨自享受,莊嚴自身,而是使其充滿於一切眾生的意念中,綿綿不盡,令眾生也因之得到無盡的福德。
(8)得勇猛智覺無盡藏:菩薩得到了無上智慧,通達一切法,自己覺悟了,又能覺悟眾生,除去眾生的愚癡,為眾生消滅種種的疑惑。這種愚癡和疑惑,就像好人的眼睛上生了一層病翳一樣,障礙視覺,而看不清一切東西的真實相狀。菩薩以他的覺悟智慧,為眾生除滅癡惑,瞭悟真理,這就如除去眾生眼中的愚癡翳。菩薩以勇猛無懈的精神,教化一切眾生;他的般若智覺是無窮無盡。
(9)得決定辯才無盡藏:人的智愚各有差別,多為先天的善根所成。後天的教育和修持,當然也有培育的功效。就如各人的口才來說,有的人辯才無礙,有的人生來木訥,縱然有滿腹經論,但無法宣揚表達。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大菩薩,他因為修此迴向法,而得到了決定性的辯才無盡藏。所謂決定性,必須通達諸法實相,才有堅固不破的真理立場,然後運用圓融無礙的智慧,義正辭嚴,滔滔不斷,口若懸河,舌戰群魔,摧伏諸魔外道的謬論,這樣才是真正的得到了辯才三昧。修無盡藏功德迴向大菩薩,他就得到了這種決定辯才無盡藏。他能演說十方諸佛的平等法。佛在金剛般若法會上,曾對法會中諸聖者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諸佛所說的法,都是平等平等的,希望後世修學佛法者,不要偏見,而起紛諍。菩薩演示諸法時,眾生聽了,各隨其根性而都能獲大利益。每個聞法的人,都能明白佛法的義理。
(10)得十力無畏無盡藏: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大菩薩,他因修此法門,而得到了佛的十種神力,四無所畏的無盡藏。圓滿具足了一切諸菩薩所修行的行門。用離垢繒繫在他的頭頂上。繒是絲織品的總名。用上好純淨的絲織品繫在最尊貴的頭上,以顯示菩薩的清淨梵行,離一切塵垢染汚。菩薩證得的智慧,已到達一切無能障礙的境界。智慧本是由於清淨無染中得來,有清淨無染的靈明心,就可以有智慧,有智慧就沒有障礙,而通達無阻。沒有智慧,就因為愚癡、偏見、執著的緣故,所以處處受到障礙。
以上十種,就是這位大菩薩修無盡功德藏迴向所得的十種無盡的智德寶藏。這十種的前六種是說菩薩得的自利的寶藏。第七、八、九種是說菩薩得的利他之藏。最後一種是菩薩所修行的成果。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迴向時,得此十種無盡藏。     
金剛幢菩薩又語重心長的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法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之所以能得到十種的無盡藏,不是輕易可以得到的,是以他修積的種種善根,毫不自私,一點不保留的,真心誠意迴向給無上菩提,真如實際,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的果報,才有此十種無盡藏的收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當金剛幢菩薩說完了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的長行經文之後,他又仰承著十方諸佛,毗盧遮那佛,和釋迦牟尼佛等的大威德的神力,普徧觀察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的因緣,而用偈頌,把前面的長行重說一遍, 以便利三世一切眾生容易明白,容易瞭解,容易依法修行。
菩薩成就深心力 普於諸法得自在
以其勸請隨喜福 無礙方便善迴向
深心力就是般若之力、智慧之力。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菩薩,他修此法門成就了,而得到了深心力——般若之力,智慧之力,所以才能對於諸法通達徹悟,運用自如,受用自在。諸法就是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這也是為了針對眾生的根性,故採取善巧方便,以便普度眾生,教化眾生。菩薩善於運用,所以說普於諸法的得自在,這是靈活運用之意。因為這位大菩薩常勸諸佛常住於世,常請諸佛轉大法輪,又隨喜諸佛修習一切功德,同時還隨喜諸位大小菩薩修積一切功德。因勸請和隨喜的緣故,所以得到無量福報。菩薩有了殊勝智慧,無量福報,又了悟諸法善於運用,於是他用圓融無礙善巧方便的法門,把一切的善根功德,迴向給無上菩提,真如實際,法界一切眾生。
三世所有諸如來 嚴淨佛刹徧世間
所有功德靡不具 迴向淨刹亦如是
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在这這三世中,十方無量諸佛,他們所居住的刹土,都是清淨莊嚴的。這種佛刹並非只在一處,而是徧滿十方世界。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這位大菩薩,他所修積的種種功德,沒有一樣缺少,都圓滿具足了,同樣徧滿了十方三世的佛刹,以此功德都迴向給十方三世諸佛,莊嚴清淨諸佛的剎土。
三世所有諸佛法 菩薩皆悉諦思惟
以心攝取無有餘 如是莊嚴諸佛刹
修無盡功德藏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對於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法都能通達其真理,依法修持,靜念思惟諸法的真實意義。他用他的智慧一一攝受,無欠無缺無有餘。他對諸法沒有偏見執著,也不分別這個法高,那個法不究竟。他不會想:這個是大法,修此法門就有功德,可以見佛,能夠成佛。那個是小法,修來沒有利益。菩薩不執著,沒有分別心。凡是諸佛所說的法,他一概一心專注攝取無餘。以其所修積的善根功德,莊嚴每位佛的刹土。
盡於三世所有劫 讚一佛刹諸功德
三世諸劫猶可盡 佛刹功德無窮盡
菩薩以三世那麼長的時劫,來讚歎一位佛刹的功德。三世的時劫,在凡夫看來雖然很長久,但是它還有窮盡的時候,而佛的功德是無有窮盡的,窮未來劫也讚歎不完。讚歎佛刹所得的功德,也是無窮無盡的。
如是一切諸佛刹 菩薩悉見無有餘
總以莊嚴一佛土 一切佛土悉如是   
在虛空中有如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剎,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菩薩,以他修持所得的無礙境界,沒有一個佛刹看不到的。他並不是莊嚴一個佛土就認為滿願了,而是要莊嚴所有的佛土,使每一位佛的刹土都同樣清淨莊嚴。
有諸佛子心清淨 悉從如來法化生
一切功德莊嚴心 一切佛刹皆充滿
諸佛的弟子們,他們的心都清淨光明了,因為他們從佛聞法,依教修行,深得聞思修的三昧,捨棄了過去一切的汚垢,得到清淨的身心,猶如從佛的佛法中重新化生出來一樣。他們的清淨光明智慧之心,是由於修積的善根功德所莊嚴而成的。佛剎中充滿了心清淨的佛子。同樣一切剎土中充滿了無量功德。
彼諸菩薩悉具足 無量相好莊嚴身
辯才演說徧世間 譬如大海無窮盡
在一切佛的剎土裡邊,都有無量無數的大菩薩。這些菩薩每位都是相好莊嚴其身,不但相好莊嚴,更都具足了無礙辯才,能演說一切佛法,普徧到每個世間,去教化一切眾生。好像大海一樣,不拒細流,有無窮無盡的容量,和深不可測的境界。
菩薩安住諸三昧 一切所行皆具足
其心清淨無與等 光明普照十方界
菩薩雖說夙夜匪懈,普度眾生,看起來他是忙得馬不停蹄,可是他的心確常能安住於種種的三昧定中,不受外邊的境界所擾亂。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一一具足圓滿了,廣引菩薩道,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菩薩的心沒有一點雜念,也沒有任何染汚,他的心清淨得沒有東西可以與它相比。他的智慧之光,就能普徧照到十方法界去。
如是無餘諸佛刹 此諸菩薩皆充滿
未曾憶念聲聞乘 亦復不求緣覺道
像上面所說的旣清淨又莊嚴的佛刹,徧滿了盡虛空徧法界。這些大菩薩,都充滿在每一個佛刹裡。他們都是修大乘的六度萬行,行大乘的菩薩道,從不曾想退轉來修聲聞乘的法門,以求自了。更不妄想改求緣覺的二乘道理。諸大菩薩自始至終是發大菩提心,不畏艱苦,也不考慮時劫遙遠,也不急急於求證佛果,入般涅槃。菩薩一心一意在普度眾生,不念眾生的舊惡,也不捨棄難度的眾生,所以說菩薩心就如慈母的心。
菩薩如是心清淨 善根迴向諸群生
善欲令其成正道 具足了知諸佛法
菩薩的心是如此的慈悲,如此的清淨無為,如此的平等無私,如此的廣大寬宏。菩薩對眾生的心意,有說不盡的偉大慈愛,猶如和熙的陽光。他把自己修積的善根功德,毫不藏私,統統迴向給一切眾生。他的用心並不在與眾生結好,令眾生來感激他、供養他,他的目的是希望每個眾生得到他迴向的利益,而能早成佛道,和能明白諸佛所說的一切佛法,知道依教奉行,切實依照諸佛所說的道理,做個心地善良、品德優良、行為端正的佛弟子。
十方所有眾魔怨 菩薩威力悉摧破
勇猛智慧無能勝 決定修行究竟法
眾生有多少,魔就有多少。佛有多少,魔也就有多少。古德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在頭上」。每一個修行的人,必須經過幾番磨練,才能知道是否經得起考驗,能否走這條修行的路,倘若受不了折磨,就成不了佛。如果經不起苦難,就換不來福享。要想成佛,必須先在魔王隊裡經過一番鍛鍊,認清楚了佛魔的差別,就自然會轉變魔境界為佛境界了。假如你想有好福報,首先就要受得了種種的困苦艱難。十方世界都有佛,十方世界也同樣有魔。這個魔,其實他也是助人成道的,不過他所引導的方向不同,他是在反面來幫助人。他以引誘的方法來迷惑你,考驗你,在這種關頭,如果能清楚善惡業,不受引誘,不被迷惑,就不會做魔子魔民了,就衝出了眾魔怨的包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法的大菩薩,他成就了大威德神通之力,可以把一切魔怨都降伏、都消滅、都摧折破壞乾淨。菩薩有勇猛堅強的威神之力,沒有人能勝過他的大智慧,所以他能決定應該修行的正法。真正圓融無礙的大法,就是究竟的佛法。
菩薩以此大願力 所有迴向無留礙
入於無盡功德藏 去來現在常無盡
凡是修菩薩行的,一定要發大願力。什麼是大願力?就是恒不捨離眾生。菩薩於長久的時劫中,隨眾生來往於生死海中,不過他是乘著願力來去的。過去世的菩薩,他已發了大願。現在世的菩薩正發著大願在行菩薩道。未來世的菩薩也應當發最大的願力。沒有大願是不能入菩薩之流。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大菩薩,就根據他發的大願修此迴向法門,將修積的無盡功德善根,全部都將它迴向,一點不保留地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給圓滿大菩提。因為此迴向的功德,而入於無盡的功德寶藏。這是沒有時間的限制——過去、現在、將來。他的迴向無有限量,他的功德也是無窮無盡。
菩薩善觀諸行法 了達其性不自在
旣知諸法性如是 不妄取業及果報
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這位大菩薩,他善於觀察種種修行的法門,他明白通達所有一切法都是無常的,都是生滅的法,所以說他能了達其性是不自在。旣然已經知道諸法的法性是苦空無常無我,所以菩薩就不會妄生分別心,來分別善業惡業,也因此沒有善惡業的果報了。
無有色法無色法 亦無有想無無想
有法無法皆悉無 了知一切無所得   
沒有色法,也沒有無色法的區別。色法就是五蘊法,包括色、受、想、行、識。色是有形體的,受、想、行、識是無形體的,俱是空假。菩薩能理解這種道理,在他的眼中,根本無所謂五蘊的色法和無色法的觀念。沒有想蘊,也不會有想蘊的看法。無論是有為法,或者是無為法,都是空幻。如果能明了一切的法都是空的,沒有相的,更無所謂願。智和得也是虛空的。所謂「無智亦無得」,心經上說得最透徹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諸法因緣生 體性非有亦非無
而於因緣及所起 畢竟於中無取著     
所有一切的種種法,無論是五蘊,十二因緣法,和四諦法等,都是從因緣生出來。這種從因緣所生的法,它的體性旣非有,亦非無,因之,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沒有。總之,「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它旣不是有為法,也不是無為法,它只是隨著因緣而生滅。由這道理,就不必再在種種法中生出執著心來,自己困擾著自己。
一切眾生語言處 於中畢竟無所得
了知名相皆分別 明解諸法悉無我
種種的眾生,具就有種種語言。語言是無相、空的,如要追究言語的實在處,則是無有所得。如果你能明白一切有名有相的事物,它乃是沒有由分別而成的道理,就可以觸類旁通,以此類推,自然就了然一切法都是無我的。
如眾生性本寂滅 如是了知一切法
三世所攝無有餘 刹及諸業皆平等
一切眾生的本性,本來都是寂滅的。根據這個道理,就能明瞭所有一切種種的法,都是一樣的道理。三世在時間上看,似乎不同,但它所攝一切法,同樣無有剩餘。無論是佛刹,或者眾生所造的善惡業,都是平等平等的。
以如是智而迴向 隨其悟解福業生
此諸福相亦如解 豈復於中有可得
用前面所說的無上智慧,來給一切眾生迴向,隨著自己的悟解力明白了一切諸業,一切的果報,而不執著於法,不困惑在諸業和果報裡,心意宛然自在,福業就隨之而生出來。對於所謂的一切福德相,也能了解它是如幻如泡影的。業障本來也是虛妄空假的,在這種通達無礙的智解中,又能找出個什麼呢?又有何可得呢?
如是迴向心無垢 永不稱量諸法性
了達其性皆非性 不住世間亦不出
這位修無盡功德藏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將所修積的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的時候,是用他的清淨心來迴向。他修的是清淨行,所演釋的是清淨法。以清淨法來教化五濁惡世中的顚倒眾生。菩薩雖然累劫在顚倒的眾生中周旋,來教化這些顚倒眾生,但菩薩的本性始終是清淨,沒有一點染汚。他離開一切過惡,永無惡業而修一切善業,決不會再受境界的沾染和轉變。菩薩以殊勝的智慧和定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所以說他在修迴向時,其心無垢。垢字在這兒,也可當執著的意思講。如果有了執著,就會生出垢染。若無所執著,就是清淨,無往不通利的。菩薩因為不執著,就沒有我見,就不會生分別心,就不會說:「這個法有很多長處和優點,那個法不究竟,有很多缺點。這個法的價值高,有它的分量,這個法沒有價值,不值得學習。」菩薩從來不妄加批評,不去思量這些無謂的事,也不以言語來議論度量諸法的本性。因為諸法的本性,本來是空寂的。旣知它是空寂的,怎會再去稱量,猜度它呢。菩薩的心,沒有顚倒的成見,當然不會再生出顚倒的妄念和臆測了。菩薩早已明瞭通達諸法都是沒有一個真實的體性,假名安立,是一種善巧方便而已。這個法,它也不是常住世間的,也無所謂出世。我佛大沙門,早已對諸大弟子說過:「諸法從本來,常住寂滅相,不可以言詮」。就為了生恐諸弟子破了我執,又迷於法執。所以學修佛道的人,一定要遠離一切的執著,要我執法執俱離。
不住世間亦不出,就是說不應該有個法的執著。什麼叫我執?譬如一般人,總是說:「這是我的,這是我所有的,我所做的,我的一切都是好的,對的,我樣樣第一。」一旦有了一個第一的思想,就不能了生死出苦海,因為有所執著。煩惱痛苦都是由執著所帶來,起惑造業都是受執著的影響而作出惡事,種下惡因。要求得平安自在,就不要事事爭強逞能,爭取第一,而要放棄我執,沒有什麼第一、第二、第三的思想。更明白了諸法無常,無自性體,法也沒有可執著的。我法二執皆空,無有存在,這就是菩薩的境界。
一切所行眾善業 悉以迴向諸群生
莫不了達其真性 所有分別皆除遣
一切所行眾善業:包括菩薩所修積的種種善業——身口意三方面的善業,如立功、立德、立言、立行。菩薩所立的功,他不自居為功而為私有,而迴向給眾生,令眾生得此利益而增善根。菩薩所立的德行、德性、和恩德威望,他不以自得、自傲、自耀,也迴向給一切眾生。菩薩言不虛妄、不詐偽、不花言巧語,所說的句句都是良言善語,苦口婆心,無一言不是以利眾生而說的。菩薩的作為,更是仔細謹愼,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佳言義行,給眾生做最好的榜樣。菩薩為了教化眾生,是不計艱辛、不計時劫。菩薩心目中只有善,沒有惡。因之他自自然眾善奉行,任何惡事也不會作。
菩薩行善,不揀大小,不好大喜功,不自我吹噓,不求名聞利養。至於他所見到的惡事,再小他也不作;再對他有利,他也不作,所以說菩薩是「眾善奉行,諸惡不作」。也因為如此,他的三業——身:不殺生、不偸盜、不邪婬。口: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意:不貪、不瞋、不癡。這就是菩薩教化眾生修學的十善道。菩薩將他所修積的一切善根,統統迴向給所有眾生。菩薩對於這種善業的真實性,他沒有一點不明白的。所謂為善最樂,所以他將此善業迴向給眾生。菩薩能夠有這樣的心量,就因為他已沒有人我的分別心,他把眾生都看成為和自己是一體。他本著無緣大慈,不管有緣無緣,他都用大慈心待人。慈心能予人安樂。同體大悲,他認為一切眾生和自己一樣,應該沒有彼此分別,他心中從來沒有以為我是菩薩,他們是眾生,我和他們不一樣的這種分別思想。菩薩他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是一體的。全世界的眾生,也是一體。整個法界的種種眾生,都是一體,這樣才是真正了達人我眾生的真性。
所有一切虛妄見 悉皆棄捨無有餘
離諸熱惱恒清涼 住於解脫無礙地
世間上充滿了種種虛妄不實的事,每個人都有他自我的知見,因此明爭暗鬥,各逞私欲,貪瞋癡的烏雲,瀰漫於整個宇宙,令人見不了光明,得不到清涼,只有菩薩把這一切虛名、假利、虛空的生死,令人墮落、纒縛人的五欲——財色名食睡等,都能捨棄無餘。因之他的真實智慧就能顯現出來。如果這種虛妄知見放不下,纒縛不解脫,那真實的智慧是絕對露不出來的。所以我常對大家說:「捨不了假,就成不了真。捨不了死,就換不了生。」人人都怕受苦,只貪圖享受,我告訴你們:「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要想享福,要想了生死,你要把虛妄放棄。倘若不能把虛妄棄捨掉,那個真實的東西就永遠得不到。為什麼呢?因為你儘跟在虛妄的後面跑,怎麼會認識真實的面目呢?想要明白真實的道理,就趕快先把虛妄的知見放下,把五欲的纒縛解脫。
離諸熱惱恒清涼;諸熱惱,就是很多的煩惱。煩惱有多少呢?大概有八萬四千那麼多。雖然有這麼多煩惱,假設你能把它放下了,就是清涼。能離開一切煩惱,就常常在清涼中生活。好像白天烈日炎炎,熱得汗流夾背,喘不過氣來;一到晚間,涼風習習,就不熱而涼快了。人的煩惱,就是熱惱,熱惱得心煩意躁,坐立不安。誰叫你生煩惱的?其實都是自己自找的。我見太重,稍有一點不遂自己的心意,脾氣就來了,就像老虎發起威來那麼凶,弄得別人不安,自己也無利。如果能想透了,發脾氣無濟於事,煩惱也解決不了問題,把這種愚昧的行為改了,就像綿羊一樣的純靜了,清涼了。離,是捨離,也可以說是改變。轉變如所謂「轉煩惱為菩提」,轉變了煩惱也可以恒常清涼了。菩薩他已沒有了煩惱,所有他是恒時住在清涼之中,常處於解說圓融無礙之地。什麼叫解脫?解脫是說你的身心被一種東西所束縛著了,現在把這束縛你的東西解掉。人的束縛有一種是有形的,別人可以替你解除。有一種是無形的,如內心的煩惱,精神的束縛,這是別人無法代你的解除的,也不是別人加諸於你的——這就需要自己來解脫。
從前有一個修行人,向一位老修行請求指示他求解脫的方法。他說:「請問上座,要怎樣才能得到解脫?」老修行反問他:「誰綁著你了?」這人一聽,心中一想:「是呀!誰綁著我了,我為什麼要像蠶一樣,自己把自己束縛住呢?」於是他立刻開悟了,馬上得到了解脫。你能無罣、無礙、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就是解脫,也就是前面所講的沒有我執、沒有法執、沒有一切的執著,就是解脫。人們為什麼得不到解脫,就因為我執、沒有法執、沒有以前的執著,就是解脫。我們為什麼得不到解脫,就因為我執太重,這東西是我的,身體是我的,房子、地皮、財產都是我所有的,就這樣自己把自己迷住了,得不到解脫。如果能知道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有為法,都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誰能把你綁得住?你要上天入地,到東到西,到歐洲不要飛機票,到澳洲用不著坐輪船,無入而不自得焉,是多麼的安然自得!像這樣就是到了解脫無礙地。於是,還有什麼可求的,還有什麼可執著的?什麼都可以放下了。放下真心佛自成,還到什麼地方再去找成佛之道!放得下一切,那還有個我?我都沒有了,還有什麼煩惱可離的。我相不空,想不透,看不破,放不下一切,才得不到自在。要能什麼都看得破,放得下,這時候整個法界都屬於你了,還有什麼可貪求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不壞一切法 亦不滅壞諸法性
解了諸法猶如響 悉於一切無所著
修無盡功德藏迴向的這位大菩薩,他對諸法了然通達,他知道一切法都是無形無相沒有一個本體的。旣然是個沒有體相的抽象東西,又有什麼可破壞的呢?又怎麽樣使它壞呢?但是顚倒迷惑的眾生,他們就能把好法變成壞法,把善法變成不善法。這話怎樣講呢?其實法的本性並沒有被變失掉,好還是好,善還是善。可是,因為世上一切的一切,都是法的表現,你若順著善法去做,表現的是善法。你若不依照法去做,這就是壞法不善法的表現了。眾生劣弊的多,常常顚倒行事,不依法則,看起來好像是把法變壞了,那只是眾生起惑造業,而法的本性並未因眾生起惑造業而有所改變。菩薩的一切行動,語默動靜,沒有一處不是依法修行,那怎會壞一切法呢!所以說菩薩不壞一切法,不違背一切法。旣不壞不違背,也就不會滅壞諸法的本性了。
菩薩是護持一切法,倡明弘揚一切法,精進勤修一切法,所以他不會破壞損滅諸法的本性。菩薩明白一切法,就如你敲擊一個東西發出的響聲。如果你不去敲打,就沒有聲音發出,一敲就有聲音出來了。好像鐘,叩之則鳴。又如樹木,因受風的吹蕩則鳴。又如海濤,遇有大風時,水被風擊,它也發出浪濤的響聲。人間有殘酷的事發生,欺淩弱者,就會引起公憤。草木無聲,風蕩則鳴;人情乖戾,不平則鳴。法性也是這樣,不說就不能顯現;不說法就不知道有法。一說法就有種種的法。菩薩他了解一切的一切都好像響聲一樣。法性是空寂的而無體相,只須循著它的軌則去做,不必執著於法。假如執著,就會把自己束縛起來。菩薩瞭解法的法性,他旣不違背法則行事,也不滅壞法的本性,他知道法是如響應聲的,所有他能不執著一切法。沒有執著,就是破除了法執,沒有法執,就是明白了諸法的空相,旣明白了諸法的空相,又執著個什麼?
了知三世諸眾生 悉從因緣和合起
亦知心樂及習氣  未曾滅壞一切法
菩薩具足了六通三明,所以他能明白知道一切眾生的三世因緣。眾生是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廣泛的說,包括有情無情。有情不但有生命,還有知覺靈性。有優秀的有情、中等知能不好不壞的有情,還有下劣的無知能的有情。人就是有情中優秀的一種。無情還是有生命,不過沒有靈性而己。佛經常常說的眾生,則大多是指有生命有靈性的人類和其他動物。眾生的來源,乃是和合許多因緣而成的,所有叫眾生。所謂因緣就是業網。和合就是生生世世的業網交織,錯綜複雜,源源不絕的輪迴遞償。眾生藉因緣而生,它也依因緣而滅。菩薩了知現在世、過去世、未來世的眾生,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起的。他也很清楚這些眾生的心性習氣,以及他們所愛惡的。因緣所生法,本來都是空;旣然眾生皆是依因緣和合而生,那當然眾生也是空的,眾生雖是空,但他並不曾滅壞一切法的本性。
了達業性非是業 而亦不違諸法相
又亦不壞業果報 說諸法性從緣起
菩薩明白通達業性也是空的,業的本身也沒有一个實在的體積,也沒有一定的體相可得。這種說法,是在菩薩的立場,因為菩薩不妄說高論,他是由真修實學而證得了大智慧,以智瞭達諸法的實相,捨棄了執著,永絕了染汚、惡念、所謂業與報,在菩薩的觀照中都是空的。凡夫生存在業網交織的輪迴中,業果是有的,法相宛然,果報是絲毫不爽的。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菩薩了業性空,但他並不壞業的果報。他演釋諸法性和法的根源,則說明它是從因緣生出來的。
了知眾生無有生 亦無眾生可流轉
無實眾生而可說 但依世俗假宣示
菩薩也明瞭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緣滅則滅,眾生也等於沒有。 旣然沒有眾生,也就沒有來流轉生死。眾生空,業相空,諸法也空,所以沒有實實在在的眾生可說,那還有什麼可執著的。而今經文上隨時提到菩薩不捨眾生,菩薩為了拔救眾生修六度萬行。為了教化眾生,勤修諸佛法,這又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不壞假名,依著世俗的習慣方便——旣是世間法,又稱俗諦,故給他們一個假名,叫「眾生」。如是方便向世間宣說諸佛教化人的真正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7: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