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646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会体恤不到身边人的需要,甚至所有的人都要听她的,都要配合她用功。不然你们就是谤法,你们就是在阻碍我修道,你知不知道要下地狱的?所以有时候「潜其心,观天下之理」,自己的心要潜下来,不然有时候看不清楚事情,被自己给骗了。
有一个先生他很精进、很用功,刚好他太太遇到瓶颈,心情很难受,就来找她的丈夫:我现在遇到什么瓶颈。他的太太把那个瓶颈给他述说,才讲到一半,他说到佛菩萨面前忏悔,学这么多年了,还起这个念头,去忏悔。他很用功,比他太太还用功,可是你看遇到事情的时候很苛刻,心不柔软。谁修行没有瓶颈?真正走过来应该是感同身受,是!给太太抱一下,一抱:都是我不好,都是我没好好协助妳,是我的错,不是妳的错。大家想一想,丈夫讲了这段话,太太什么感受?马上一股暖流就上来,过关。领妻成道,对,你在任何一个时候是反省自己,太太的错,也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很好的护念她。这种正念相互交感,太太的正念、正能量不就起来!反而很精进,变成道理都很通了,常常都是要求身边的人,这样就不妥当了。还有看起来很精进的男士,他说不行,我又抱我太太,又起邪念怎么办?大家注意,他的每个念头以谁为第一?自己。修学就是要放下自私自利,时时为对方着想,体恤对方,这个才是真实的功夫。我怎么站着讲这么久?太激动了,激动,心还是没有定。
我们看刚刚讲到的,「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跟大家提到在团体当中公正严明,面对双方对立冲突两面调整,而在调整过程要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人在忿忿不平当中,他很可能有不被理解的部分,这个时候你能先理解他,这个话一出来,他的心情就比较平和。你不要一下子又批判他,又拿道理压他,他就更不平;你这个做的,你用心也是很好,这个我能体会。他觉得你能理解他这些部分。接着你再慢慢引导他,不要陷在这个情绪里面,怎么样理智的来圆满这件事、化解这件事,这个时候再拿这些好的教诲来供养他,叫发明事理。古代人民非常善良,只要国家社会有圣贤君子出现,他们都会效法他们的行持。像范仲淹、司马光,这是宋朝的名相,当时候老百姓在菜市场、大街小巷,常常都会谈论到这些圣哲人,他的风范、他家里的事情来效法。
在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位贤相晏子,他的故事我们之前也交流过不少。而有一次这个齐国,他们打算进攻莒国,在要出兵之前,就把国门都先关起来在做准备。这些国门都关起来,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情况,以为是国内发生动乱,所以都在村子口,都拿起兵器在那里严阵以待。然后这个情况就传到国君那里:怎么老百姓吓成这个样子?统统拿着兵器。这个国君也很头大,这个情况怎么办?有一个臣子叫睢休相他就给国君讲,国君,你赶紧去传话给老百姓,说国家哪有动乱,晏婴不就在我们国内吗?怎么会有动乱!这个话一传出去:对,晏婴在我们国内,不可能有动乱,走、走了,回家了。就是他一个大臣,就能稳定整个国家的军心,你看他的德行让老百姓多佩服。故事听完了,给我们什么启示?假如你这个家族说,我们这个家族,只要有谁就搞定了,任何事情他都能够化解。还是我们在一个团体里面,有谁在安了,搞定了没问题!那真的「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所以人要有志气,在家族当中、在团体当中,要当定心丸,自己在了,就能化解种种的危机情况。
往往这有德行的人,在一般人觉得是危机的时候,很可能变成转机。像周朝的祖先太王,当时候他是国君,旁边有很多外族一直来侵夺他的国家。一开始要一些财物,后来要珠宝,都给他了,他还是一直侵犯。最后太王知道了,原来他是要我的土地,我是要爱护人民的,不愿意看人民在战火当中。假如因为要这个土地而让老百姓流血,那我这土地让给他,我不希望老百姓损失生命,就把这土地让了,自己半夜就离开了。这么做好不好?离开没地方了!该是我们的还是我们的,这一念是对的,仁慈。结果搬到了岐山之下,老百姓说为了不伤害我们的生命,他宁可放下这个国土,到其它的地方去。这样的人太仁慈了,走到哪我们跟到哪,所以他的国家更大了,老百姓都来归附,这万民服也。
我们看下一句一百二十四句: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一个人德行日日增长,日日可以革新,『万邦』就是天下万国,『惟怀』,「怀」就是感怀、感佩,进而来归附,所以天下万国都会感怀来归顺。『志自满』,自己的心志非常自大自满,『九族乃离』,最亲近的亲戚九族也会离开我们,也会离散。就像商纣王,当时候他的叔叔劝谏他,像比干劝谏他,他还杀了比干,那铁定是「九族乃离」,这个太狂妄了。当时候纣王的军队有七十万,周武王的军队少很多,不成比例,两军对峙,纣王的军队七十万就打过来了。这个士兵走走走,往前走,突然倒戈,他们本来向前,最后转过来打纣王,这叫阵前倒戈,因为纣王已经失去人心,最后武王革命成功。「九族乃离」,所有的军队都背叛他了。而志会满是在不知不觉当中的,魏征大人劝唐太宗有讲到,「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一个人至诚的心,不同的种族都可以团结在一起,胡越为一体。当时候唐太宗在世,很多不同种族的统统来归附大唐,真的是做到。
非常狂妄骄傲,傲物则骨肉,亲生骨肉、至亲,最后都形同陌路不相认。这一句话不是指不同的人,是指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朝代、团队,都有可能前面是这样,后面是变成行路,前面是一体,后面是行路。而大家想一想,这篇文章,是唐朝的文章,后世的所有朝代的君王,有没有读过这句话?铁定读过。后世哪个朝代不读魏征写给唐太宗这篇文章,不可能不读的,它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最精辟的一篇文章奏折。但大家想都看过,几个人做到?所以顺境、富贵很难不堕落的,除非有高度的警觉性。请问大家,顺境好修行、还是逆境好修行?逆境都很清楚,逆境来了。顺境?温水煮青蛙挺舒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