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690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窥基大师《弥陀经通赞疏》就是用鸠摩罗什的本子。窥基大师注解《弥陀经》不采取老师的译本,采取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这个用意就特别深。这两位大师给我们作证,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决定不错,他们两位都赞叹,都帮助流通,还有什么话说呢?而且窥基大师注解对《弥陀经》这个法门的赞叹,赞叹到无以复加,至圆至顿,一日到七日成就。这个话要是出在净土宗祖师口里头,那是很平常的事情,出在一个唯识法相宗的开山祖师,这个不简单!所以这两位大师对於净土法门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这是我们应当晓得的。
疏【玄奘法师者,唐洛州缑氏人,姓陈氏。】
『唐』,唐朝。『洛州』,现在的洛阳,缑氏县的人。『姓陈氏』,这是他的俗家。
疏【少罹患难,随兄长腱法师出家於净住寺。】
年少的时候家境困难,他的哥哥出家,他也出家做小沙弥。
疏【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卓然自立,不偶时流。】
十一岁,在我们现在来说几乎还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小孩。在当时,家境清苦,或者父母过世无依无靠的小孩,往往都送到寺庙做小沙弥。佛的制度,七岁就可以做沙弥了。见到小沙弥们在一块,当然小孩免不了要玩耍。他是十一岁,年龄跟大家差不多。他就对别的小朋友呵斥:既然出家,应当要认真的修学佛法,不可以再跟一般小朋友一样的游戏玩耍,把自己宝贵的光阴空过。他能够说这些话,一些长者听了,晓得这个小孩不平凡,也就对他相当的器重。『卓然自立』是讲这一桩事情。不偶时流,不跟大家一块玩耍。
疏【年二十一,讲心论,不窥文相,涌注不穷,时号神人。】
他从十一岁,心就专、志就一,他不贪玩,专心在佛法上修学,到二十一岁就有相当的成就。他讲经可以不必依照注解,上讲台这个意思自自然然能生出来,『涌注不穷』,经里面奥妙的义理,从自己清净心里面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这是智慧,这也是感应,所以号称『神人』。这是真正有德有学,罗什大师当年是如此,玄奘也不例外。
疏【贞观三年,往西域取经,备经险难,历百五十国,遂至舍卫。】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在那个时候,出国要皇帝批准。皇帝没批准,他是偷渡出去的。在路上,那真是吃尽苦头,到敦煌那个地方,同伴都退了心,都回来了,吃不了这苦头。他一个人,不怕艰险,沿途经过一百五十多个国家,那些国家都是小国,这样子到了印度的舍卫城。那烂陀寺是玄奘大师留学的地方,也在舍卫城。
疏【取经六百余部,贞观十九年还京。】
他是贞观三年去的,贞观十九年回来,连头带尾十七年。回来的时候,唐太宗在长亭迎接他,见了面跟他说:你怎么偷渡出去的?这是在国外非常有成就,非常光荣的回来。当时的印度人,尊称他为大乘天,在印度大乘佛法没有一个人能超过玄奘大师。那时印度有十八个国王联合起来举行一个辩论会,等於是打擂台一样,请玄奘大师主持,五印度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出来跟他辩论,没有一个人辩得过他。回来时就不一样了,每到一个国家,国王大臣亲自迎接、亲自送他,所以他带回那么多经书就不困难,沿途有人护送,有人供给马匹干粮,真是衣锦荣归。回到中国之后,唐太宗亲自到郊外去欢迎他。
疏【於玉华台翻译经论,总一千三百三十卷。】
在中国译经史,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最多,最为丰富。他带回来的经书是六百多部,每一部里面小的只有一卷,多的一千卷。《大智度论》原文是一千卷,玄奘大师翻译把它浓缩成一百卷。只有《大般若经》六百卷是完整的翻译出来。《金刚经》是《大般若经》里面的一卷,这一卷也是整个《般若经》的精华。玄奘大师翻译经论,总共一千三百三十卷,翻得最多。
玄奘大师所翻的经是直译,印度有很多的文法句子是倒装句,中国人读他的译本不太习惯。罗什大师是意译,本著原来经典的意思,完全用中国人的文法、语气来翻译,所以我们看到他的经本就像中国人的文章一样,读起来很喜欢,没有困难。罗什大师的译本特别受中国人的欢迎,道理在此地。
疏【既卧疾。】
玄奘大师六十几岁圆寂。在中国,差不多研究唯识法相的这些法师大德们寿命都不长,能超过七十岁的很少。我们想一想大概是用脑过度,唯识法相是很用脑筋的,确实是有点道理。这一宗现在也有不少人很有兴趣,可是要真正想成就,的确是绞尽脑汁,因为它是要做分析的工作,分析得非常的微细。不像性宗、念佛,什么心不要操,求一心不乱,心清净就好。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他生病。有学生就问他:您老人家修行有这么好的功夫,一生翻译这么多经典,有这样大的功德,怎么走的时候还生病?他说他是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重罪轻报,在这一次病痛当中,所有业障都消除了。
疏【见大白莲华及佛相。】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瑞相。
疏【右胁累足而逝,两月,色貌如生。】
因为他是唐太宗最尊敬的一个人,死了以后把他停放两个多月才入殓,面貌如生,可见得这个瑞相之好。
疏【先是西行之日,抚灵严寺松而作誓言:吾西去,汝西长,吾东归,汝东向。】
他到印度去的时候,从灵严寺出发。灵严寺门口有一棵松树,他就抚著松树跟它说:我到西方去取经,你就往西长,我哪年回来,你要回转,往东长。真的就是如此,这树很灵。
疏【师去,松西长至於数丈。】
玄奘大师到印度,那棵树往西长,长得特别茂盛,长了好几丈。
疏【一日忽东回。】
有一天,寺庙里这些法师们看到这棵树回转过来,往东长。大家想起十七年前玄奘大师到印度去,一去音讯渺茫,不晓得他是生是死?十七年之后,看到这棵树往东长了,回头了,大家心里欢喜,玄奘大师要回来了。
疏【门弟子喜曰:师归矣。已而果然,时号摩顶松云。】
这棵松树以后就叫做『摩顶松』。连草木都有灵性,人决定不能辜负自己的灵性。
疏【按师誓言自要,不爽如是,真语实语。】
这也可以给我们做一个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