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3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情执的讲记敬摘点滴
...个心,用定力。
净公上人:他心清净,不错,我们现在烦恼、妄念比他们多。
张先生:妄念一起。
净公上人:对,这就会产生障碍。
张先生:我也注意到,法师有些教化上面提到,要从恭敬心、从礼德方面去修,这个的重要性请法师做些开示。
净公上人:恭敬是性德,就是你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不是讲了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好像我们现在的佛性,就像金矿一样埋在地底下,你怎麽去开采?所有那些泥土、石块、那些渣子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你要从那里头把它挖出来,你再去冶炼,纯金就出来了。佛就举这个比喻来说,一切众生都有。用什麽东西开采?诚敬。必须用性德才能把性德开采出来,你用烦恼习气那就没有办法,所以一定要用这个工具。现在人,你看科学他不用这个,他就用思惟想像去搞这些东西,永远开采不出来。他怎麽搞都是挖的矿的那些渣子,真正的金矿他没找到。原因就是他的工具错了,我们现在讲他的方法错了,就是一定要用诚敬。
你看中国自古以来,礼节里头就是用诚敬,真诚、恭敬,爱心就是真诚、恭敬表现出来的。你不从这上面去,你的自性是永远开发不出来。自性里面是良知、良德、良能,都是你本有的,哪个也不比哪个少一点。所以在佛法里头它完全是平等,就是要帮助你开发出来,而开发出来,离开诚敬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印光大师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个事情我们可以从学校的上课了解,学生对老师有十分恭敬的、诚敬的,接受的能力就是圆满的;只有一、二分的,他接受也只有一、二分,一点都不错。
所以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上课,我们那个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参加他的经学班。他有二十多个学生,我们每个学生同样上课、同样听课,所得的东西不一样。原因在哪里?每个人对老师恭敬心不一样。老师很清楚,哪个有几分恭敬,他都看得很清楚。绝对不是说老师要求学生恭敬,错了;恭敬是你学习的态度,你能够接受多少,关系在这个地方。
张先生:实际上是你的心,心有没有相应,心心相印。
净公上人:对,不错,所以老师看到你恭敬就知道什麽?你能接受,你能接受我全部传给你,我要不传给你,对不起你。因为老师他终极的目标,就是希望他有传人。传人不是各个人都能传的,他没有恭敬心,你怎麽样给他,他也装不进去。所以一定要他有学习的态度,老师没有一点私心。所以父母教儿女,没有别的,最重要的就是尊师重道。为什麽?他才能学到东西;老师教学生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所以孝跟敬这是基础、这是性德,基础的基础,两方面配合,把这个人教出来。所以在从前老师跟家长是表演,不但是言教,他表演,表演的时候学生、儿女印象深刻。
我们小的时候就是老师跟父亲表演,演出那一套,让我们参与、看到一生都不会忘掉,这个受用很大。以後我们流亡在海外,遇到方先生、章嘉大师,就是我们对老师恭敬,所以他就不舍弃你,他就把你抓住!这真正好老师。你要是没有恭敬心,见一面,点点头,下一次,你算了,你来也好,不来也好,谁还去理你?我初见章嘉大师,约定每个星期都到他那里去,有一次、二次没去,他就打电话来,是不是生病了?亲切慰问你,搞得你就不好意思,就是这麽个道理。所以老师选择学生,选择什麽学生?诚敬。绝对不是说你对我有什麽供养,我们那时候自己也非常清寒、贫苦,物质生活上自己都保不住自己,对老师一丝毫的供养都没有,但是老师那麽样的爱护。
张先生:所以回到上面,还是一个心,诚心。
净公上人:对,不错,诚心,诚心诚意也好学,有诚敬心、好学,这个人就可以教。
张先生:还有是替女众问一个问题,她们一致觉得不太公平,说是为什麽女转男身才可以成佛?有这麽一个误会。
净公上人:不是的,女人一成佛就转男身。
张先生:一成佛就转男身,不是转男身才成佛,这麽一个道理。
净公上人:实在讲这个话也是方便说,转成佛身之後没有男女相,没有。
张先生:当你什麽身示化众生的时候现什麽身。
净公上人:对,不错,说这个话的时候,佛虽然是方便,他里头也有道理。就一般说,女人比男人情执更重,那就是障碍。情执,特别对儿女,情执、执着很重,那个很不容易舍弃,不容易。男人比较容易一点,她比较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张先生:确实是这个样子。还有法师一生力倡念佛法门,求往生西方净土,在一些信众的念佛过程中,他们也会出现一些念而无念,好像自己在念,又没有念。这个时候应该保持着这种状态,还是要去记数,还是怎麽样?
净公上人:记数不必要,就是念佛不能中断。念佛里面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是不能怀疑,对於佛的话要相信,对经典一定要相信,不能怀疑。第二个不能夹杂,第三个不能间断。不能间断不一定是口,口间断没有关系,心里头真有。我曾经有一年,这是很多年前,大概总有十几年了。在台湾有一年过年,有位老太太老居士来拜年,来看我。告诉我,她说法师,我现在念佛的功夫很得力,我什麽都放下了,就是孙子放不下,怎麽办?你看她绝对不会说把孙子放在口上,她没有念,她心里头真有;无论在什麽时候一动念,她一定想到她的孙子,这就叫念佛。念不在口,你看念是心,今心,就是现在心里头真有,那叫念。
张先生:当下心,念佛的念,不是口念。
净公上人:对,不是口念,心里真有,所以她心里真有孙子。我就跟她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