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至一切處入法界,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處徧入身。於一眾生身,普入一切眾生身故。得至一切處普見劫,一一劫中常見一切諸如來故。得至一切處普見念,一一念中一切諸佛悉現前故。 菩薩因為修至一切處迴向法,又得到至一切處,深入十法界的功用,能夠在一根毫毛孔裡,普徧入一切的世界。法界可以分為十種的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這四個稱為聖法界。天、人、阿修羅——這三者稱為善法界。畜生、餓鬼、地獄——這三個稱為惡法界。有時也稱為佛道、菩薩道、聲聞緣覺道、善道、惡道。阿修羅多由於瞋心重、憍慢、多疑的原因生於此道,他性好勇鬥。男醜女美。人及畜生、餓鬼中,凡好鬥、脾氣壞、憍傲、多疑者,都可列入修羅類,他有天福沒有天德,所以還算為善道。菩薩修這個至一切處迴向法的緣故,就能很自由的普徧到十法界去,見佛聞法,普度眾生。最神妙的是他能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這不是幻術,而是菩薩修行的功夫才能有此境界。這就是所謂的「圓融無礙」的境界。能於小中現大,大中現小,大小無礙,事理無礙,自他無礙,一切一切都圓融無礙。所以才說「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毛孔雖然小,十方世界現在裡邊,也不覺得狹窄。十方世界雖然大,納入其中也不覺得世界怎樣大。有云:芥子納須彌,就是這種境界。又得至一切處徧入一切眾生的身的功用,而且能於一個眾生的身,普徧入到一切眾生的身。菩薩一身入一切眾生身,一切眾生身也沒有離一菩薩身,這是自他無礙的境界。 菩薩又得到至一切處,能普徧見到三世的時劫,在每個時劫裡,又能常常見到十方三世出興的諸佛,以及佛大轉法輪,度一切眾生,最後示寂入涅槃等,八相成道的境界,無一不歷歷在目,這是時間上的無礙智。菩薩又得到至一切處的普見念,在一一念中一切佛都能顯現在他的面前。人最微細的就是一念,在一念中心裡想的什麼,常常自己都不能覺知,可是修至一切處迴向的菩薩,他不但能知道自己的念,而且還能普徧知道一切眾生的念。在每一個念裡邊,前念、後念、今念,念念之中十方三世諸佛都現在其前,所以菩薩常常見到諸佛。這一節經文,是說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在三業的功用上,得到了任運自在的利益,自利利他圓融無礙的境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至一切處迴向,能以善根如是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此第四迴向——至一切處迴向法的經過中,能以他所修集的種種善根,像經文中所說的,給十方三世諸佛迴向,給徧法界眾生迴向,為菩提覺道迴向,為真如實際迴向。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內外一切諸世間 菩薩悉皆無所著
不捨饒益眾生業 大士修行如是智 金剛幢菩薩演說完第四迴向——至一切處迴向法,當爾之時,他仰承十方諸佛,毗盧遮那佛,和釋迦牟尼佛,諸佛世尊的大威德神通之力,普徧觀察十方世界中的眾生因緣,以及法會中諸位菩薩的反應,於是又用偈頌把前面的長行,綜合其重要的義理,再說一遍,以便利後世一切眾生——包括目前的我們,容易明白。 菩薩修此至一切處迴向法,就可普至內外一切世間。內而身心,外而諸世間。盡虛空徧法界,菩薩面對著如此廣大的境界,能夠內無身心,外無世間。菩薩什麽都不執著,旣不執著於他的身心,更不執著於一切世間的境界。雖無所著,但他時刻不忘於眾生。為了饒益眾生,他精勤行道,慈悲修慧,不捨離修行饒益眾生的善業。菩薩所修行的、所追求的,是如何能令眾生得到利益,用怎樣的方法,而能善巧方便教化眾生的智慧。 十方所有諸國土 一切無依無所住
不取活命等眾法 亦不妄起諸分別 在十方的世界內所有無量無數的諸佛國土,菩薩他都無所依戀,也不厭惡那一個國土,也沒有一定永遠住在某一個國土裡。他是徧十方每一處佛土都去,但並不執著是自己私有的地方,菩薩不貪名聞利養,更不會修不正當的五邪命法,以為活命的手段。五邪命法是出家人,用一種不正當的方法,巧騙別人的錢財為生活。 五邪命法就是(1)詐現異相。(2)自說功德。(3)占相吉凶。(4)高聲現威。(5)說所得利以動人心。菩薩也不隨便動妄念,或者對於人生分別心,或者對於事生偏見。菩薩修的是至一切處迴向法門,所以決不會執著所依,採取邪法活命,和妄起分別的心念。 普攝十方世界中 一切眾生無有餘
觀其體性無所有 至一切處善迴向 菩薩度眾生,沒有親疏善惡美醜的分別心,沒有愛憎的觀念,而是普徧攝持十方世界中的一切眾生,平等護念。他心中不會存著「這個眾生不是我的親友,就等以後再度;這個眾生他是惡人,或者曾對我不友善,就慢慢再度;或者這個眾生看來不順眼,太醜陋,就不度;或者太窮了,沒有給我供養,也不度」。菩薩沒有這些好惡心和私見,他是普攝一切眾生,不捨棄一個眾生不度的。菩薩為什麽要行菩薩道?就為了要利益一切眾生,要教化一切眾生,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成就佛道,所以說無有餘——一個不令剩下,也不會度這個眾生不度那個眾生。菩薩觀察每個眾生都有佛性,沒有其他的另一種體性。菩薩修此至一切處的善迴向法,是要把所修集的善根功德迴向給眾生,令眾生早成佛道。但他並不因此而執著這是他給眾生迴向的功德,菩薩是沒有這種執著。佛在金剛法會中對須菩提和大眾說:「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就是說不著相,廣度眾生然不執著於自己的功德。 普攝有為無為法 不於其中起妄念
如於世間法亦然 照世燈明如是覺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諸大菩薩。他們不是只修某一種法門。不像一般凡夫,一定選擇與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菩薩他巳瞭解諸法實相的道理,所以他普徧攝受一切法。他不分別有為法——世間法、有漏的,和出世間法、無漏的無為法。他通達諸法,知道佛法不離世間法。他不會在有為法和無為法的中間,亂生出一些懷疑、臆測、妄念分別心。他對於世間法的看法,也相當重視。一個人如果對世間的正法——十善,都沒有做得圓滿,那還能修出世的無為法?常言:「未成佛道,先成人道」。人道就是世間的有為法。菩薩對世間法也是這樣看法,他是看十善正法——人道。照世明燈,是說佛像一盞光明的大燈。普照世間,把世間的黑暗照破,成為光明的世間。金剛幢菩薩說:佛也是從這種道理中覺悟的。 菩薩所修諸業行 上中下品各差別
悉以善根迴向彼 十方一切諸如來 這位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菩薩,他所修的種種業行,就是一切的善功德。這種善功德——十善的功德,有上中下三種品類的區別。如果修大的十善,就成就上品的十善功德。修中等的十善,就成就中品的十善功德。修小十善,就成就下品的十善功德。所謂功不唐捐,只要為善,總有它的功德存在。所以每個人要隨時謹言愼行,稍一不愼就種下了一個惡因。念念存著善心,就種下了善因。毋以善小而不為,積無量小善,也會成為大功德。菩薩把他所修的善根功德,完成迴向於彼——彼就是一切眾生,迴向十方的一切眾生,和迴向給十方諸佛世尊。菩薩的心目中,時時不忘利益眾生,時時不忘尊敬諸佛。 菩薩迴向到彼岸 隨如來學悉成就
恒以妙智善思惟 具足人中最勝法 菩薩修此迴向法門,為的是度一切眾生,希望法界的眾生們得到他迴向的利益,能夠同登解脫的彼岸。他自己常隨諸佛修學上妙佛法,都得到了成就,以所成就的功行又教化眾生,令眾生也知道修學佛法,也得到成就。菩薩恒時善用他自己修得的殊妙智慧,正念思惟諸法實相及審察所修行的六度萬行,是否能符合諸佛之語意。菩薩就像這樣勤修諸行,具足了人中最殊勝的妙法,和圓滿的功德。 清淨善根普迴向 利益群迷恒不捨
悉令一切諸眾生 得成無上照世燈 什麼是清淨善根?就是修出世法成就的善根,純淨無一點雜染的善根。世間的一切法,卽令做到至善至美,總不免有點染汚。修行人欲達到佛果,須經歷三大阿僧祇的時間,還要生生世世不間斷的修學,才能把染汚、習氣和無明惑斷盡,才能成就圓滿的清淨佛果。修迴向法的菩薩,他已修行歷若干時劫了,所以他已成就清淨的善根。他以所成就的清淨善根,普徧為一切眾生迴向。群迷就是眾生的代名詞,一切眾生都是迷而不覺,迷惑得顚顚倒倒,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不是少數這樣,而是無量數,所以說群迷。菩薩大慈大悲,一心愍念眾生,看到眾生這樣迷誤不覺,顚倒沉淪,所以他恒不捨棄這些眾生,把善根迴向他們,教化他們,令這些無量數的群迷,都知道「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都能了生脫死,永離輪迴,到達涅槃彼岸。更願意令一切的眾生,能成就無上的道業,將來證菩提佛果。智慧之光普徧照耀世間,猶如照世的明燈,破除世間的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