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86|回复: 6

[佛教经藏] 第四至一切處迴向,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5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四至一切處迴向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珂訶薩至一切處迴向?   
金剛幢菩薩說完了前面的偈頌之後,接著他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你們可知道?怎樣稱為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到一切處的迴向法?你們明白嗎?不管你們明白不明白,現在我來為諸位解說一下這迴向法的內容。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譬如實際,無處不至。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間。至一切眾生。至一切國土,至一切法。至一切虛空。至一切三世。至一切有為無為。至一切語言音聲。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當他在往昔發願修習迴向法,積集種種善根的時候,他曾做這樣的觀想並立下心願:但願我所修習的善業,成就的功德力量,能徧虛空法界。譬如一切法的真實之際,是無所不到、無時不在的。又希望這種功德的力量能到一切有形的物體上。到一切眾生的身心中。到一切世間內各個國土裡。到一切法,令一切正法善法,得到功德的力量,發揚光大。到徧虛空中,令虛空充滿這善根功德的力量。到達三個世際——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都有菩薩修積善根功德的力量。到一切世間的有為法和出世間的無為法。到一切有語言有聲音的地方。菩薩希望他的善根功德力量,到以上所說的那些地方,那種時間,都能發揮它的作用,令一切眾生都獲得利益。
願此善根,亦復如是,徧至一切諸如來所。供養三世一切諸佛。過去諸佛所願悉滿。未來諸佛具足莊嚴。現在諸佛及其國土道場眾會,徧滿一切虛空法界。
菩薩又說:希望我修積的善根功德的力量,像上面所說的一樣,也能普徧到十方三世諸佛的國土。又願以此善根功德之力,供養十方三世諸佛。又願過去世的諸佛願願都圓滿。未來世的諸佛,修因已圓滿,證得具足莊嚴——福具足慧具足、百福莊嚴。現在的諸佛,他所居住國土裡的道場法會,因我的善根功德之力,能徧滿一切虛空法界。
願以信解大威力故。廣大智慧無障礙故。一切善根悉迴向故。以如諸天諸供養具而為供養。充滿無量無邊世界。
菩薩之所以能以他所修的善根功德的力量,達到他供養十方三世佛的目的,這完全是他的願力,和信解殊勝,能隨心轉變的大威德神通之力的緣故。次則是菩薩巳證得大智慧,所行所至。都沒有障礙的緣故。同時也是因為菩薩修集善根功德,他並不是為了利己,而是為一切眾生,他把所修集的功德善根,毫無吝惜,統統迴向給眾生,所以他能稱願以成。菩薩供養諸佛的供品,皆為稀世珍奇,可以與諸天王所供養諸佛的供品齊等,其量充滿無邊世界,供養的功德也同樣充滿虛空。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諸佛世尊,普徧一切虛空法界。種種業所起。十方不可說一切世界種世界。不可說佛國土。佛境界。種種世界。無量世界。無分齊世界。轉世界。側世界。仰世界。覆世界。如是一切諸世界中,現住於壽,示現種種神通變化。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這位菩薩,他又作這樣的思維觀想:十方三世的諸佛世尊,他們的大威德法力,能普徧到達盡虛空徧法界,這乃是由於他們往昔修集的種種善業,無量無邊的善業所生起。又有十方不可說——沒有方法能說出它究竟有多少各種不同的世界。又有不可說那麼多諸佛的國土。諸佛不可思議的境界。種種不同的世界。無有數量的世界。沒有分別、沒有齊限的大世界小世界。又有常常轉動的世界。不平正的側世界。向上仰的世界。向下覆蓋著的世界。像這樣各個大小不同的,形狀不同的,種種世界中。都有佛在那兒住世,轉法輪,教化眾生。諸佛為了教化眾生,運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所以他示現種種神通變化之力,攝受眾生。
彼有菩薩以勝解力,為諸眾生堪受化者,於彼一切諸世界中,現為如來,出興於世。以至一切處智,普徧開示如來無量自在神力。
彼字是指上文所說的那些世界。金剛幢菩薩說:在上面所說的各種不同的世界中,都有菩薩,這些菩薩都有大智慧,有特別殊勝的理解力,對於諸佛所說的甚深微妙法,他們都能領受,通達運用。他們觀察十方世界中的眾生,那些機緣已經成熟,那些是堪能接受佛的教化的,菩薩就運用他的神通變化,示現佛身,出興在那個世界,教化眾生,接引眾生皈依佛門。菩薩接引那些眾生,他並不是敷衍了事,潦草塞責圖個好聽的名就算事。菩薩是不畏艱難困苦,一直要把他所教化的眾生,教到能得到一切智慧,至一切處的智慧境界,並且普徧對眾生講說佛有無量的自在——隨心運用的神通之力。
法身徧往無有差別。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來藏身,不生不滅,善巧方便,普現世間。證法實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轉,無礙力故。生於如來無障礙見,廣大威德種性中故。
法身徧往:這是說佛的法性身,他能徧往諸佛的國土,處處一樣沒有不同的。平等普入:則為佛的智身,他普徧深入一切的法界。如來藏身: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的。如來藏身是以善巧方便,普徧出現到一切世間。證得諸法的真實性,因為諸法實性能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緣故。菩薩能得到念不退,是他有菩提心,行菩薩道,修六度萬行,菩薩是修大乘果位,他決不會退轉到二乘的果位。他恆常精進,修習正法,因為他已得到圓融無礙的智力,不受一切障礙的緣故。菩薩已生如來家,得如來藏身,永絕二障。得到如來權實無礙的知見,和如來廣大威德的妙用,因為他已生在佛的種性中的緣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其所種一切善根,願於如是諸如來所,以眾妙華,及眾妙香,鬘蓋幢旛,衣服燈燭,及餘一切諸莊嚴具,以為供養。若佛形像,若佛塔廟,悉以如是。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亂迴向。一心迴向。自意迴向。尊敬迴向。不動迴向。無住迴向。無依迴向。無眾生心迴向。無躁競心迴向。寂靜心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大菩薩,以他所種的一切善根,願在十方諸佛的道場裡,用很多的上妙名華,很多種名貴的香,很多的錦繡鬘帳、華蓋、高幢、長旛、寶衣、寶燈、巨燭,以及種種稀世的飾品,奉獻諸佛,莊嚴道揚,供養在世的諸佛。若佛形像;菩薩不僅供養現世的諸佛,就是已入涅槃的過去諸佛的形像,和後人為滅度諸佛起的舍利塔,紀念諸佛造的廟,菩薩一概這樣供養,沒有差別。同時對於三世諸佛,也都一樣用他的善根誠意迴向,以迴向而作供養。菩薩迴向的時候,所謂不亂迴向:不亂就是心裡沒有雜念,也不妄想紛飛,而是正心誠意的迴向。
一心迴向:心念集中,專心注意的迴向。自意迴向:自己開悟,不是藉其他的因緣所開的悟。以自己的善根迴向,令獲此迴向利益者,亦能自己開悟。 尊敬迴向:為恭敬三寶,因之迴向。不動迴向:不為善惡的境界而動搖,不為逆順的境界而轉移,以不動之定力來迴向。無住迴向:卽不著住,不著住於人,不著住於法,人法皆空的迴向。無依迴向:乃不依於境界的迴向。無眾生心迴向:菩薩為饒益眾生,以自己所修善根迴向一切眾生,但不執著眾生,亦不執著迴向的功德,因菩薩無我相,眾生相,知道我空,故行所無事,不著相迴向。無躁競心迴向:躁是心急躁、脾氣急躁。競是競爭,事事好與人爭勝負。無躁競心就是內心不急躁,心平氣和處事接物。在行為上平易近人,事事謙和,不於與人爭長短。如果一個人好勝心強。則每事好強逞能,不能謙讓,易流於貢高我慢,恃才傲物。這種性情的人,就不能修道。所謂「諍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寂靜心迴向:寂靜就是涅槃,正順著涅槃來迴向。以上十種迴向,是分別顯現菩薩修迴向的心相。菩薩以此十種迴向,迴向給法界眾生,迴向無上菩提,迴向實際。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復作是念:盡法界虛空界,去來現在一切劫中,諸佛世尊。得一切智。 成菩提道。無量名字,各各差別。於種種時,現成正覺。悉皆住壽, 盡未來際。一一各以法界莊嚴而嚴其身。道場眾會,周徧法界。一切國土,隨時出興,而作佛事。
修十迴向法中至一切處迴向法的菩薩,又作這樣的觀想:盡法界徧虛空界,過去劫、未來劫、和現在劫,在這些時劫中的十方三世諸佛世尊,他們都證得了所有的智慧。他們修行圓滿,功德具足,成就了菩提覺道。他們隨願示現種種身,在無量劫中隨處示現,因之有無量的名字,每個名字都不同。在各個不同的時劫裡,示現成等正覺——成佛。在種種的世界裡住壽——住世,教化眾生。佛的壽命是長住在世的,盡未來際也不入涅槃。有時為了應眾生的機緣而示現入涅槃,那只是一種善巧方便的度化方法而已。佛的悲心重,他是不會捨眾生而入涅槃,其實他是到另一個世界去教化眾生。每一位佛都是以法界的莊嚴而莊嚴其身。因為佛身就是法界,譬如我們常誦念的:「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這是佛的法身,所以徧滿一切處。也就是以法界的莊嚴而自莊嚴其身。諸佛的道場,道場裡舉行的各種法會,也是周徧法界,徧滿所有的國土裡。諸佛在十方的國土,隨時都出興於世,教化眾生。在每一個國土裡,都是平等廣度眾生,大做佛事,做佛所做的事。佛就因為要教化眾生,所以他才修證成佛。
我們現在想成佛,就要依佛所說的教法來修行。學佛的人,一天沒有開悟,就應該常常生大慚愧。我們要知道從無量劫以來,就因為懶惰、不修行,所以才在六道輪迴裡流轉生死,出不了生死的苦海。今生我們遇到了佛法,如果再不勇猛精進,那麼,要等到什麼時候生死才能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不要好逸惡勞,躲懶偸安,以為這是便宜事。其實,從無始劫以來,我們就因為犯了躲懶偸安、好逸惡勞的毛病,所以到現在還是生了死,死了生,輪迴不息。想到這裡, 真令人痛哭流涕,生大慚愧。為什麼我要這樣懶惰?為什麼我不精進修行?為什麼我不勇猛用功?如果能常常這樣迴光返照,反求諸己,問問自己我做一個佛教徒,我對佛教有過什麼貢獻?倘若有貢獻,那我今後就應該增加我們的貢獻。倘若沒有的話,就要趕快努力,做一個佛教徒中最有力量的大護法,來幫助推動佛教的發揚,把法界推行到全世界,整個宇宙,徧法界,乃至推行到太空去,星球、月球去。也應該推行到每一個角落去,無一處不受到佛光普照,無一處不見聞到法輪常轉,那才是我們佛教徒護法的本分,那才算盡了我們身為佛教徒的一點責任。為什麼我要這樣說呢?因為我觀察到這兒修學佛法的六眾弟子,有不少人希望開悟,想得勝妙的法益、開大智慧。這本不是妄想貪求,這是每個佛弟子應該有的希望和目的。不過我們不能光用心想,抱著希望不努力、不下功夫、不盡本分。那是得不到的,世間上沒有空白說白話就可以得到成果的。要想開悟的人,必須要勇猛精進,拿出你的真心來,脚踏實地修行用功,為佛教盡責任,貢獻自己的誠心和能力,那一定可以達到你的目的,實現你的希望。否則,空費時光,一無所成時,你決不能怪佛菩薩不接引你,因為佛菩薩他不騙人,但也不會受人的騙。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團體,雖說每個宗教的旨趣和目的各有出入,但却同樣都在宣揚淨化人心,謀求人類和平,希望能達到世界大同的目的。這些宗教中,則以佛教的義理最究竟、最深廣、最真實,遠勝其他各個宗教。佛教是盡虛空、徧法界,不但愛人類、救人類,佛的慈愛是普及一切生靈有情無情的。佛教在橫的方面說,是量包塵沙;在豎的方面說,則是豎窮三際。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向外跑,跑不出法界。往里鑽,是鑽無可鑽。佛教是無在無不在,無所不在的。佛教的精神,就在這個地方。佛教是全人類的,不是那一個國家私有的。雖說釋迦牟尼佛是出現在印度,但佛教並不限於印度一個地方,而是徧法界的。所以每個佛教徒都應該堅信佛的教言,佛所說的真實道理,才是真能救人於生死的苦海,救世界達到如理的和平。這個責任是艱巨的、遠大的,但願身為佛的弟子們,要本著諸佛的教言義理,荷擔這付重擔,共同努力,自救救人,自度度人。
如是一切諸佛如來,我以善根普皆迴向。願以無數香蓋,無數香幢,無數香旛,無數香帳,無數香網,無數香像,無數香光,無數香燄,無數香雲,無數香座,無數香經行地,無數香所住處,無數香世界,無數香山,無數香海,無數香河,無數香樹,無數香衣服,無數香蓮 華,無數香宮殿。
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大菩薩他說:像前面所說的十方三世諸佛國土裡,出興的無量諸佛如來,我願意正心誠意以我所修的種種善根,普徧迴向諸佛,也迴向菩提和一切眾生。我要用無數的香寶蓋、無數的香寶幢、無數的香寶旛、無數的香寶帳、數的香寶網、無數的香寶像、無數的寶香光明、無數的寶香燄、無數的寶香雲、無數的香寶座、無數的寶香經行地、無數的寶香居住的地方、無數的寶香世界、無數的寶香山、無數的寶香海、無數的寶香河、無數的寶香樹、無數的寶香衣服、無數的寶香蓮華、無數的寶香宮殿。菩薩供養諸佛的供品、無一不是上好的、珍貴的、無量數的,這是表示菩薩對於十方諸佛的尊重恭敬,真心、誠心,並以此莊嚴道場。
無量華蓋,廣說乃至無量華宮殿。無邊鬘蓋,廣說乃至無邊鬘宮殿。 無等塗香蓋,廣說乃至無等塗香宮殿。不可數末香蓋,廣說乃至不可數末香宮殿。不可稱衣蓋,廣說乃至不可稱衣宮殿。不可思寶蓋,廣說乃至不可思寶宮殿。不可量燈光明蓋,廣說乃至不可量燈光明宮殿。 不可說莊嚴具蓋,廣說乃至不可說莊嚴具宮殿。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寶蓋,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寶幢。
菩薩又用無量的華,做成傘蓋供養十方三世佛,如果要詳細的說,乃至於有無量的華宮殿。又有一望無邊際的鬘蓋,都是用珠寶做成的,如要往詳細的說,乃至有無邊際的鬘宮殿,用鬘造成的宮殿。 又有無與等比的塗香蓋,如要往詳細的說,乃至有無量塗香所造成的宮殿。又有不可以數計的未香蓋,如廣義的說,乃至有不可數無量那麼多的以末香粉飾的宮殿。又有不可稱量的衣蓋,如往廣大方面說, 乃至有不可稱量的衣宮殿。又有不可以心思的寶蓋,如往廣大方面說, 乃至有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度量那麼多的寶蓋宮殿。又有不可量的燈光明蓋,如廣大的說,乃至有不可能量度那麼多的光明宮殿。又有不可能用言語說的莊嚴具蓋,如想廣說,乃至有不可能說得清楚的那麼多莊嚴具足的宮殿。又有不可能用言說,不可能用言說那麼多的摩尼寶蓋,和不可能用言說,不可能用言語表達的那麼多的摩尼寶幢。菩薩以不可能用心思計度,用言語表達的無量無邊上妙奇寶,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並莊嚴佛的道場。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摩尼寶旛,摩尼寶帳,摩尼寶網,摩尼寶像。摩尼寶光,摩尼寶燄,摩尼寶雲,摩尼寶座,摩尼寶經行地,摩尼寶所住處,摩尼寶刹,摩尼寶山,摩尼寶海,摩尼寶河,摩尼寶樹,摩尼寶衣服,摩尼寶蓮華,摩尼寶宮殿,皆不可說不可說。
摩尼:是寶珠的總名,它的寶光,特別清淨光明,不受一切的垢穢所染汚。此寶珠所在的地方,必定增其威德。如果投到濁水裡,水卽澄清。又名如意珠,它能遂心所求,皆能滿願。這種寶物,唯有德行的聖者才能享受,貪心的凡夫是見不到的。縱使僥倖獲得,必遭受殺身之禍。不可說不可說是印度的數目名字,為大數目之一。
像前面所說的,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用摩尼寶珠做成的寶蓋。和又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用摩尼寶珠做的寶幢。以及用摩尼寶珠做的長寶旛、摩尼寶珠做的寶帳。摩尼寶珠做的寶網、摩尼寶珠做的佛寶像,摩尼寶珠的光芒遠照十方無盡國土。摩尼寶珠的光輝好像火燄。直射到有頂天。摩尼寶珠的光彩如祥雲飄浮在空中。用摩尼寶珠所做的佛座。用摩尼寶珠鋪飾的經行地面。用摩尼寶珠裝飾的住處。摩尼寶的刹土。摩尼寶的山。摩尼寶的海。摩尼寶的河。摩尼寶的樹。摩尼寶珠貫串成的寶衣服。摩尼寶的蓮花。摩尼寶珠莊嚴的宮殿。以上這種種以摩尼寶珠做成的飾物,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無數,不可以用言語形容。
如是一一諸境界中,各有無數欄楯,無數宮殿,無數樓閣,無數門闥,無數半月,無數却敵,無數窗牖,無數清淨寶,無數莊嚴具。以如是等諸供養物,恭敬供養如上所說諸佛世尊。
如前面經文所說的每一個境界中,都有無數的七寶欄楯——欄干顯現,無數的寶宮殿顯現、無數的樓閣顯現、無數的門闥顯現、無數的半月型的門窗顯現、無數的城牆垜口顯現-——却敵就是城牆上的垜口,用以退却敵人的。無數的大窗小窗顯現、無數的清淨七寶顯現、無數的莊嚴宮殿及道場的供具顯現。菩薩用這些最珍貴七寶所成的宮殿住處等等供養物,恭敬供養如上所說的十方三世諸佛世尊。
願令一切世間,皆得清淨。一切眾生,咸得出離。住十力地。於一切法中,得無礙法明。令一切眾生,具足善根,悉得調伏。其心無量,等虛空界。往一切刹,而無所至。入一切土,施諸善法。常得見佛,植諸善根。成就大乘。不著諸法。具足眾善,立無量行。普入無邊一切法界。成就諸佛神通之力。得於如來一切智智。
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這位大菩薩,他又發願,說:我願仗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令一切世間都得到清淨。願所有的眾生,都能永離惡道,和六道的輪迴之苦,而能住十力地——住到佛地,永遠不受輪迴的痛苦。又希望一切眾生能修學正法,了達諸佛。對於諸法能真知實解。得到圓融無礙的智慧光明。不單自己得大善根,也令一切眾生具足善根,所有不良習氣、煩惱無明,都調伏柔和,滅除盡淨,使心如虛空,清淨明朗。菩薩雖然常常在十方國土中來往,可是並不動於身,而無來去的跡象,這就是菩薩的心等虛空無量的修行功行。菩薩常深入其他國土裡去,他並不是去觀光遊覽,而是應機赴緣到那兒去度生,布施種種善法,教化眾生習行一切善法。菩薩慈悲為首,普度眾生,所以他能常常見佛,供養三寶,親近三寶,在三寶前種植種種善根,修行菩薩道,成就大乘的功德,圓滿修集大乘行門。菩薩的成就,如此殊勝,但他對於諸法,却沒有一點執著。菩薩具足了一切眾善,建立了無量功德,普徧入於無邊的所有法界,成就了猶如諸佛的神通力量,也得到了如佛一樣的智慧中的大智慧。
譬如無我,普攝諸法。我諸善根,亦復如是。普攝一切諸佛如來,咸悉供養無有餘故。普攝一切無量諸法,悉能悟入無障礙故。普攝一切諸菩薩眾,究竟皆與同善根故。普攝一切諸菩薩行,以本願力皆圓滿故。普攝一切菩薩法明,了達諸法皆無礙故。普攝諸佛大神通力,成就無量諸善根故。普攝諸佛力無所畏,發無量心滿一切故。普攝菩薩三昧辯才陀羅尼門,善能照了無二法故。普攝諸佛善巧方便,示現如來大神力故。普攝三世一切諸佛降生,成道,轉正法輪,調伏眾生入般涅槃,恭敬供養,悉周徧故。普攝十方一切世界,嚴淨佛刹咸究竟故。普攝一切諸廣大劫,於中出現修菩薩行無斷絕故。
修十迴向至一切處的大菩薩,他能成就大乘,不著諸法以及得如來一切智智,是因為他能普攝,普徧攝受。譬如說無我的我空法,和普徧攝受種種法。所修集的善根,也能和無我法相攝,如同攝受諸法一樣。我的善根也普徧和諸佛的善根相攝。諸佛所修的行門,我也修。諸佛所行的功德,我也行。我普徧攝受諸佛,都能一一供養,從不忘漏一位佛不供養的,決不會發生有餘和不足的情形。我又普徧攝持種種無量諸法,對於諸法的真實義理,我也能完全悟入,完全明白而能實行,沒有一點障礙。
菩薩不僅攝受諸佛的善根和諸法的實意義,他也普徧攝受十方世界一切行菩薩道的菩薩,修菩薩行的菩薩,他們所修所行的,都同樣究竟,他們所集的善根,也是相同的。諸菩薩所種的善根,他也種這種善根。諸菩薩所修的善根,他也同樣修這種善根。諸菩薩最初所發的菩提心,增長種種善根,他也是在最初發菩提心,以增長諸善根。他又普徧攝受十方世界諸菩薩所修行的行門。修至一切處迴向的大菩薩,以他從前發的大願大力,使令諸菩薩和他自己所發的願,都能圓滿,也圓滿得到如佛的十力。
他又普徧攝受十方世界諸菩薩所修的妙法,和他們證得的清淨光明的智慧。菩薩因為得到了一切法的光明智慧,所以他能瞭達諸法,深悟諸法寶相,徹底通達無礙,妙用圓融。又普徧攝受十方諸佛大威德大神通力,也能成就這種威神之力。菩薩權巧方便,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成就他們的善根。又普徧攝受諸佛的十力和四無所畏,發佛所具有的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滿一切眾生的願。
又普攝十方世界諸菩薩的三昧和四無礙智。四無礙辯才是法無礙辯才、辭無礙辯才、義無礙辯才、樂說無礙辯才。四無礙辯,就是四無礙智。陀羅尼是梵語,中譯為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修至一切處的菩薩,他普攝了諸菩薩的三昧、辯才、陀羅尼,他都能照了,能觀照諸法,了達諸法,都是不二法門,第一義諦。又普徧攝受諸佛所具有的善巧方便法,教化眾生,而且能示現如佛的大威神力。
又能普徧的攝受三世中每位佛,從兜率天降生人間,八相成道的過程。如入胎、住胎、出胎、成道,以及轉正法輪,調伏眾生,乃至入般涅槃。並且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每一個國土,都有一位佛,他無不周徧供養的。又普徧攝受十方一切的世界,令每一個國土,每一個佛刹,都以他的善根功德,而成為清淨的國土,莊嚴的佛刹,無一不達到究竟的境界。又普徧攝受一切廣大的時劫。這位修迴向法門的大菩薩,他在每個時劫中都出現於世,修菩薩行,行菩薩道,饒益眾生,拯救眾生,教化眾生,這些佛事永遠不會斷絕。以上十二句普攝,分別說明這位菩薩的願望,以普攝善根迴向,於理事方面,靡不周全,成就菩薩自利的德行,然後利及眾生。
普攝一切所有趣生,悉於其中現受生故。普攝一切諸眾生界,具足普賢菩薩行故。普攝一切諸惑習氣,悉以方便令清淨故。普攝一切眾生諸根,無量差別咸了知故。普攝一切眾生解欲,令離雜染得清淨故。普攝一切化眾生行,隨其所應為現身故。普攝一切應眾生道,悉入一切眾生界故。普攝一切如來智性,護持一切諸佛教故。
上面的一段經文,是說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大菩薩,他普徧攝持十方諸佛的善根,普攝諸佛所說的諸法實義,普攝諸世界中諸位菩薩的法門,而得到大智慧的清淨光明,以及諸佛的大威德、大神通之力。現在特別表揚菩薩是慈悲為首,平等護念眾生的偉大精神。菩薩不僅是普攝諸佛和諸菩薩的優點,和諸法的實相,他也普徧到四惡趣的眾生中,到六道輪迴示現種種眾生的身形,受生各類的眾生,攝受各類的眾生,教化各類眾生,令他們脫雕六道。又普徧攝受一切眾生,令那些眾生都具足猶如普賢菩薩所修的菩薩行,修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
又普徧攝持一切諸惑,像粗惑、細惑、麈沙惑、見惑、思惑、無明惑等。令眾生的諸惑習氣都得到清淨。又普徧攝持一切眾生的諸根,眾生的根性,各個不同,菩薩都能瞭解,縱然有千差萬別,菩薩仍然很明白眾生諸根的趣向。又普攝一切眾生所瞭解的,所欲求的。如果瞭解的是邪知邪見,所欲念的是雜染的、汚垢的,就教化他們遠離不正當的解欲,而得清淨的本體。又普攝一切教化眾生修行的行門,隨眾生能相應的,而為眾生現身說法。
又普攝一切與眾生相應契合的。佛說的正道,用神通變化的善巧方法,深入各類眾生裡去,同類相攝,方便教化。又普徧攝受十方三世諸佛的智性——就是諸佛成就的智慧,菩薩用所攝受的智慧,護持諸佛所說的教法。這一段經文,是顯明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大菩薩。成就利他的功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不於業中分別報。不於報中分別業。
諸位佛的弟子!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以他所修的種種善根,如前面經文所說的方法迴向時,他是本著無有所得,一切皆空的功行。雖歸無所得,而仍能圓滿菩提。不著於意自在方便而不違真實義理。菩薩他不著重在造什麼業,受什麼果報;不在這上面用心思,因為他知道「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的道理。雖然他能知道這個道理,但他並不在這個業中,來分別有什麼果報,更不執著,在所受的果報裡頭,來分別他造的是什麼業,受的是什麼報。菩薩對於受苦,他認為是了苦,受報是了報,所以菩薩是畏因不畏果。反過來說,眾生是畏果,而不知道畏因的道理。菩薩在因地時,隨時謹愼小心,決不造諸惡業,就不會擔心將來受惡報。所以我們每個人,能事事愼重於開始的時候,一定不會受不善的果報。如果是應該受的業報,菩薩也是受之泰然,樂而安之。
雖無分別而普入法界。雖無所作而恒住善根。雖無所起而勤修勝法。不信諸法而能深入。不有於法而悉知見。若作不作,皆不可得。知諸法性,恒不自在。
修至一切處迴向的大菩薩,他雖然對業和報不執著,不在這上面費煞心思,但他的行為,自然地造成種種的善業,因為菩薩已捨離了一切的惡業。不必著意,順其慈心,普入於法界,教化一切受苦的眾生。菩薩他雖早巳知道諸法皆空、行而未行、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而未作,他仍恒常修種種善根,從不曾忘了栽培善根,修積福慧,所謂「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這就是恒住善根的一種表現。菩薩瞭達法性本空,知業無實體。倘若業有實體的話,不要說每個人的業充滿虛空了,就是一個人的業實體,就可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幸虧業性本空,無形無相,虛空仍然是虛空,眾生的業障仍然是各自的業障。雖無所起:一切法的本體,是寂滅性的,無生無起的。
心經上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就是說的法的本體。雖說如此,但是菩薩並未因此而放逸,他還是勤修聖法,精進勇猛修學種種殊勝法。雖知業性本空,他還是隨時注意造諸善業。不信諸法:這並不是說,菩薩已經知道法性是空的,就不相信一切法,而是說菩薩知諸法空,不執著於法空,仍然能深入諸法實相,這是菩薩的境界。眾生是先要能信,所謂佛法如海,要信才能渡。眾生是要信,才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菩薩是已入聖流了,故沒有一個信的拘束,也沒個不信的荒謬言論。所以說菩薩雖不信諸法,而仍能深入一切法,他的心中也沒存著個法相,可是他確能知道一切法的實相理體,也見著一切法的寂滅相。不有於法,而悉知見:無論是有,或者沒有,都能知能見。若作不作,皆不可得:不管你作,或者不作,都是空的、無所得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切法性,它是常常不存在的、空的。菩薩知道諸法的法性,恒不自在。
雖悉見諸法而無所見。普知一切而無所知。菩薩如是了達境界。知一切法因緣為本。
菩薩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瞭達諸法空相,對於諸佛所闡揚諸法的生滅道理。悉知悉見,可是菩薩他並不執著他有所知、有所見,而是空無所見。菩薩他普徧知道一切法,但他却能無所知。這能知而不知,見而不見,以不動的大定來照了一切,只有菩薩才能這樣的毫無執著,而又能瞭達一切境界。因為菩薩知道一切法,都是從因緣所生。因緣就是能生法的根本,是無形無相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又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又云「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這就是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兩位尊者追求多年,在偶然的機綠下,見著馬勝比丘對他們所說。兩位尊者立刻去謁見佛,並皈於佛的座下,頓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這兩首偈頌把因緣所生的法,說得非常清楚,也就是代表了佛教的重要義理,別於其他宗教的特點。
見於一切諸佛法身,至一切法離染實際。解了世間,皆如變化。明達眾生,唯是一法,無有二性。不捨業境,善巧方便。於有為界,示無為法,而不滅壞有為之相。於無為界,示有為法,而不分別無為之相。   
菩薩因為能明瞭諸法因緣所生的道理,所以他能見到十方諸佛的法身。他離開了一切的染汚法,就可以達到法的究竟實際境界。菩薩修行的功行,知離一切相,卽一切法。離開世間的染汚相,卽是法的真實際。菩薩瞭解世間上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如幻如化,凡是有形有相者,都是無常;凡有生有滅者,都是虛妄。菩薩明瞭通達,離了理就沒有事可言,知道眾生本來也有同佛一樣的佛性,眾生也都是由無為法中所生。無為法是無形無相,永恆的,佛性也是永恆不變的。因此眾生唯是一法,無有二性。所以不需要捨離業和報的境界,而來教化一切眾生,用善巧方便的方法,隨順機緣,適合眾生業報的境界,分明事理因緣,面對現實教化眾生,決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如此,菩薩在有為法的境界上,示現無為法的妙用,而不會因無為法妙用的緣故,而損滅破壞有為法的相。這個有為法的相還是存在,在無為界——無所為而為的、不為而為的法界裡,示現有為法。他也不會分別執著無為的相。有為法是有形有相的世間法,是無常的,與真理相違,所謂世俗諦的。無為法是出世的、清淨、真實、無形無相,永恆不變的,卽第一義諦。離開了世間法,沒有佛法,常說佛法不離世間法。就因為有世間法,方顯示出世間法的妙用、真諦。離開了無為法——佛法,世界就沒有光明,沒有了真理,眾生等於沉在海底深淵。
菩薩如是觀一切法畢竟寂滅。成就一切清淨善根,而起救護眾生之心。智慧明達一切法海。常樂修行離愚癡法。已具成就出世功德。不更修學世間之法。得淨智眼,離諸癡翳。以善方便,修迴向道。
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大菩薩,他根據前面經文所說,所以他能洞觀諸法實相,知諸法畢竟寂滅相,是不生不滅的,寂然不動的。因此才能成就菩薩的清淨善根。有了清淨的善根,智慧增長,發菩提心,大悲為首,發願救護一切眾生。佛法如浩瀚的大海,菩薩有了如海的大智慧,所以他能明瞭通達如海一般的大法,深入法的究竟境界。菩薩為救護眾生,常常樂於修行,因修行就可以離開愚癡我慢種種障礙,增長清淨智慧。菩薩已經圓滿具足成就了出世的善根功德。更不會再貪著諸世間的一切顚倒法,不清淨的染汚法。得到了清淨智慧的明眼,離棄了一切愚癡,好像掃除了眼中的翳子毛病那樣光明清涼。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修持迴向法門。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稱可一切諸佛之心。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具足受持一切佛法。作一切眾生最上福田,為一切商人智慧導師。作一切世間清淨日輪。一一善根充徧法界。悉能救護一切眾生,皆令清淨具足功德。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十迴向至一切處迴向法的菩薩中的大菩薩,用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作這樣的迴向——迴向給法界眾生。迴向無上菩提。迴向真如實際。菩薩這樣迴向,語語都能符合諸佛的心意,恰恰正好。菩薩又願以他的善根迴向諸佛,莊嚴十方的佛土、清淨十方的佛土。菩薩以他的善根功德,饒益眾生,教化眾生,並且令眾生都能成就道業。菩薩受持十方諸佛所說的法,圓滿具足,無有餘者。菩薩已修到了無所得的境界,所以他堪能被稱為眾生最良好的福田。有又可以作尋求七寶的商人大隊裡最有智慧的大導師。又可以作世間上一輪清淨的大日輪,好像太陽照耀著虛空一樣。菩薩每一種善根,都充滿了十方法界。每一種善根,都有救護一切眾生的功能,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清淨的智慧,具足功德,圓滿成就佛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能護持一切佛種。能成熟一切眾生。能嚴淨一切國土。能不壞一切諸業。能了知一切諸法。能等觀諸法無二。能徧往十方世界。能了達離欲實際。能成就清淨信解。能具足明利諸根。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作像前面經文所說的方法迴向時,能有什麼樣的功用?有什麼利益?金剛幢菩薩說:我現在可以歸納起來,大概有十種的成就。(1)迴向的利益能護持一切佛種。護持——是保護、支持的意思,保護成佛的種子,支持佛的慧命,不令斷絕。什麼是成佛的種子?修行辦道的人才能續佛的慧命。
(2)菩薩將自己所修的善根,迴向給法界眾生,令他們得到迴向的利益,善根增長,發菩提心,習行善法,善根功德,早日成熟, 圓滿菩提佛果。(3)菩薩迴向的功德力量,能夠莊嚴十方諸佛的國土,又能使十方諸佛的國土更清淨。(4)又能不壞一切諸業,卽是不壞一切眾生的善業,而且令其增長。一切的惡業,則使他消滅,破壞無餘。 (5)佛法深如大海,浩瀚無際,但菩薩他已修證得殊勝的智慧,所以能深悟諸法的實相真諦。凡夫為什麼不容易明瞭諸法,接受諸法的道理?就因為普通人的心智,為五欲所遮蓋,沒有清淨的智慧。智慧是由清心寡慾的禪定中生起的。
(6)菩薩因為修迴向法門,意境清淨,心量寬宏,所以他能瞭達諸法,而且不著諸法,能平等觀察諸法。佛在金剛法會上曾對諸大弟子說過:「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平等二字,不特只說一切法平等無二,而且還包含有仁慈的意思在內。平等是真性的體,能等觀諸法,就能修善,發揮諸法的妙用。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他是悲心切切,慈心平等關懷一切眾生,這就是他能等觀諸法無二的原因。(7)菩薩又能往十方世界,他道到十方世界的目的,是去教化眾生。他不會偏愛那一個世界好,或者他特別喜歡那一個世界的眾生,而是普徧到十方世界,隨願隨緣,普度眾生。
(8)菩薩因為修迴向法門,得到最勝利益,參悟了明白諸法實際的方法,就是必須捨離欲念。假如不能離欲,貪愛執著五欲,就永遠不會明白諸法真實道理。眾生為什麼不能成就道業,證得佛果?就因為被欲念所矇蔽,顚顚倒倒,起惑造業,永墮輪迴。如果能斷欲去愛,尤其更要斷絕婬欲的念頭,修清淨梵行,就能達到了諸法實際的境界。 這時,更應注意的:欲縱能斷絕了,還要進一步去掃除能斷欲的執著,那才是真正的斷了欲。倘若你心中存著「我是離欲了,我是個離欲的阿羅漢,我已見到法的真際了,我已開悟了」,這樣,不但可以證明這個人還沒有斷欲,恐怕他還被欲所牽著呢!真離了欲的人,是不會著於離欲的思想。他的心境空明,已無所謂欲的存在了。菩薩修此迴向法門,能瞭達離欲的方法,無著無依,見到諸法實際的境界。
諸位信士!為什麼要離欲?因為佛所以能證得妙覺佛果,就是沒有欲了。想要學佛者,第一就要學佛能離欲——離世間的一切貪欲。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無論講多少,都是叫人離欲。不管那一部經,都是講這個。所以這次講經,必定要強調這個「欲」字, 因為這個「欲」字,他可以演變出無量無邊,不堪設想的後果——大而成佛果,小而能身心安樂,都在這個「欲」字上轉變。成佛或者墮落,都是它的因素。 離了這個「欲」字,則沒有可說的經典。你們不要輕看這一個小毛病, 無論在家人、出家人、佛弟子、非佛弟子,都不容易把這個小毛病除去。如果能把它去了,任何人都可以證得阿羅漢,證得佛果。阿羅漢就是已離欲了。
在金剛法會上須菩提對佛說:「世尊!您說我是第一離欲阿羅漢,可是我不會作這個想法,我也不會自讚我是個離欲的阿羅漢,是人中的第一。倘若我這樣想,這樣說,那我還是著住在這個相上了」。不能離開這個相,而又自以為了不起,那是根本錯誤的。(9)菩薩又因為修此迴向法門,成就了清淨的信解。以他的迴向功德,得到真正的、清淨的、唯一不離雜染的信心,從此不會再有不清淨的信解,諸魔外道再也不能動搖他了。清淨信解是能上契諸佛之道的正解。(10)菩薩修此迴向法門,能令他得到具足和明利的諸根。諸根是指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具足諸根,就是六根都完全,不會沒有眼,或者縱使有雙眼睛的外形,而是瞎的、看不見東西。有對耳朶在頭的兩邊,而是聾子、聽不見聲音。有個鼻子掛在面上,而嗅不出香臭。有條舌頭在口內,而嚐不出味道。有個身體驅殼,而不生觸覺。有個意根但不能緣法,這都是六根不具足,缺乏它本來的功能。具足明利的諸根,則是六根既圓滿無缺,而又明又利。 如眼能看得清清楚楚。耳能聽得清清楚楚,所謂耳聰目明。鼻能嗅得清清楚楚。舌能分別五味清清楚楚。身的觸覺也很敏感。意緣法也緣得明瞭正確,這就是明利的表現。菩薩修此迴向法,就能得到諸根具足圓滿,和它本有的功能明利的利益。以上就是菩薩修迴向法的成就。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至一切處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以上所講的,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的十迴向法門的第四迴向——至一切處迴向法的過程和境界。諸位善信士!我們聽到了這段經文,應該學這位菩薩,腳踏實地,用功修行。不是聽了就過去了,就完結了這一次聽經的事了。聽了如不實行,等於沒有聽一樣。聽經聞法,是給我們一個指路的明燈,藉燈的光,照明我們應走的大道,就要照著這條路向前去修行。假如你已知道這條路而不去走,便始終不會達到你的目的地。假使你希望到達到你要去的地方,就必須要依教奉行,依法修行,真真實實勇猛精進的修行。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得至一切處身業,普能應現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處語業,於一切世界中演說法故。得至一切處意業,受持一切佛所說法故。得至一切處神足通,隨眾生心,悉往應故。得至一切處隨證智,普能了達一切法故。得至一切處總持辯才,隨眾生心令歡喜故。
這位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菩薩中的大菩薩,當他正在修此法門的時候,這並不是說他住在迴向中不動了、停止了。也可以說他一心專注這個法門,心不生他念。經中常稱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是大的意思,是指菩薩中的大菩薩。這個大,是分別這位菩薩不是初發心的菩薩,他曾發大菩提心,修行已歷若干時劫,有最上的智慧,大悲為首,慈心普度眾生,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普徧行菩薩道,像這樣的菩薩,就被稱為大菩薩。凡夫如果發大心學修菩薩行,對人慈悲能忍能讓,肯布施能捨,恭敬三寶,精進學道,這樣的人,不論在家出家,也常被人稱為菩薩,這叫凡夫菩薩。如能生生世世發心修行,也就會成為登地的大菩薩,進而圓滿達到佛果。這兒說的大菩薩,是說他因為修這個迴向法,而得到三業上的大用。他雖然還沒有證得佛果,可是他已經能有千百億的化身,好像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渡人舟」。
這位菩薩他也得到至一切處的隨應身的身業,不論那個世界,隨緣應現,教化眾生。這就是菩薩修至一切處迴向法,所得到的身業的利益妙用。他又得到至一切處的語業上的利益。菩薩能在一切世界中演說佛法——徧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地方的眾生,都能聽到菩薩說的佛法,也不需要麥克風,或者有電台轉播。無論有多遠,所有有緣的眾生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同佛一樣。「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菩薩他因為修得了徧至一切處的語業利益,所以每個世界的眾生,都能聽得到他說法的聲音,每一類的眾生都能聽懂他說的法,而且還覺得菩薩是在那兒專對他們說法呢!這就是菩薩所得到的,在語業方面的神通妙用,所以說能於一切世界中演說法故。菩薩在意業上,也得到至一切處,受持諸佛所說的法。他能到眾生的心裡去說法,能普入一切眾生的身,而為眾生來迴向,令一切眾生漸漸改惡向善,發菩提心。如像我們每個人發的菩提心,能日漸增長,精進真心修行,這就是菩薩的意業,到我們的意念裡來了。我們的菩提心才一天比一天茁壯,才能受持一切的佛法,深印在八識田裡,永遠不忘。記憶經典、瞭達佛法的義理、背誦陀羅尼。我們之能身受心持,就是受了菩薩意業的幫助,這就是菩薩在意業方面所得的妙用。這也是菩薩修至一切處迴向法,在意業方面的成就,所以他才能受持一切佛所說的法,自利而又利益眾生。以上是說菩薩修此至一切處迴向法門,所得的三業之體。
菩薩又得到至一切處的神足通,盡虛空徧法界,無入而不自得焉。他願到什麼地方去,就到什麼地方去,再有多遠他也不需要飛機輪船,一刹那間就到達了,這就叫神足通,神速快捷,不受任何障礙。隨著眾生的心念,觀察所得,便到那兒現出一個應化身,教化眾生,滿眾生的心願。菩薩又因為修此迴向法,得到至一切處的隨證智。這種智慧能令人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不管是怎樣複雜的事,就能立刻明白困難的癥結,而順理成章,有條不紊的處理圓滿。不但明白發生的境界,還明白一切法是從緣生從緣滅的道理。菩薩怎麼會明白的呢?就因為他得到了隨證智。這種智慧是無障無礙的,所以對任何事、任何境界,都能很快的迎刃而解,好像用快刀斬亂麻,立刻了斷。用刀刃比喩隨證智,是很恰當的。隨證智就是能見事省事的智慧。古德常說:「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堪稱「見事省事出世間」的賢人。普通人因為沒有隨證智,所以就遇事糊塗,不知如何處理,往往憑著自己的我執偏見,顚倒行事,後果不堪設想。或者左右為難、徬徨無主,弄成「事絆人」,絆在那兒如入了大定,不知怎樣做才好。 這一停頓,把一切事都躭誤了。人辦事,是迎刃而解;事絆人,就墮沉淪。菩薩得到隨證智,普徧能夠瞭解諸法實相,行事通達無礙。
菩薩又得到至一切處的總持辯才,能隨順眾生的心願,令眾生皆大歡喜。總持,卽梵語陀羅尼。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持善不令散,持惡不令生。辯才,卽四無礙辯,又稱四無礙智。卽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菩薩因為修至一切處迴向法,得到了總持上的無礙辯才。因之菩薩能隨處教化眾生,隨順眾生的根性,因材施教。隨眾生的歡喜心,接引眾生,令眾生們都能遂心滿願,如意吉祥,皆大歡喜。眾生心性各個不同,譬如吃東西就各有所好,有的願吃甜,他就給糖。有的喜酸,他就給檸檬。有的好辣,他就給辣椒或芥末。總之,他總是令眾生滿意,不會令眾生失望。菩薩是真心慈悲,為了滿眾生的願,他甚至下地獄代眾生受苦,都不發一句怨言。他只希望看到眾生歡喜,決不願見到眾生愁苦。學佛的人,應該跟菩薩學習,常常記得令他人歡喜,不要只為自己的好惡著想。學菩薩道、修菩薩行,是利他,不是利己,應以眾生為前提。眾生歡喜的,於眾生有利的事情,就應該踴躍去做。菩薩從不考慮對自己有無利益。菩薩就是這樣愚癡,以上是菩薩修至一切處迴向法,所得的三業之妙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得至一切處入法界,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處徧入身。於一眾生身,普入一切眾生身故。得至一切處普見劫,一一劫中常見一切諸如來故。得至一切處普見念,一一念中一切諸佛悉現前故。
菩薩因為修至一切處迴向法,又得到至一切處,深入十法界的功用,能夠在一根毫毛孔裡,普徧入一切的世界。法界可以分為十種的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這四個稱為聖法界。天、人、阿修羅——這三者稱為善法界。畜生、餓鬼、地獄——這三個稱為惡法界。有時也稱為佛道、菩薩道、聲聞緣覺道、善道、惡道。阿修羅多由於瞋心重、憍慢、多疑的原因生於此道,他性好勇鬥。男醜女美。人及畜生、餓鬼中,凡好鬥、脾氣壞、憍傲、多疑者,都可列入修羅類,他有天福沒有天德,所以還算為善道。菩薩修這個至一切處迴向法的緣故,就能很自由的普徧到十法界去,見佛聞法,普度眾生。最神妙的是他能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這不是幻術,而是菩薩修行的功夫才能有此境界。這就是所謂的「圓融無礙」的境界。能於小中現大,大中現小,大小無礙,事理無礙,自他無礙,一切一切都圓融無礙。所以才說「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毛孔雖然小,十方世界現在裡邊,也不覺得狹窄。十方世界雖然大,納入其中也不覺得世界怎樣大。有云:芥子納須彌,就是這種境界。又得至一切處徧入一切眾生的身的功用,而且能於一個眾生的身,普徧入到一切眾生的身。菩薩一身入一切眾生身,一切眾生身也沒有離一菩薩身,這是自他無礙的境界。
菩薩又得到至一切處,能普徧見到三世的時劫,在每個時劫裡,又能常常見到十方三世出興的諸佛,以及佛大轉法輪,度一切眾生,最後示寂入涅槃等,八相成道的境界,無一不歷歷在目,這是時間上的無礙智。菩薩又得到至一切處的普見念,在一一念中一切佛都能顯現在他的面前。人最微細的就是一念,在一念中心裡想的什麼,常常自己都不能覺知,可是修至一切處迴向的菩薩,他不但能知道自己的念,而且還能普徧知道一切眾生的念。在每一個念裡邊,前念、後念、今念,念念之中十方三世諸佛都現在其前,所以菩薩常常見到諸佛。這一節經文,是說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在三業的功用上,得到了任運自在的利益,自利利他圓融無礙的境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至一切處迴向,能以善根如是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此第四迴向——至一切處迴向法的經過中,能以他所修集的種種善根,像經文中所說的,給十方三世諸佛迴向,給徧法界眾生迴向,為菩提覺道迴向,為真如實際迴向。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內外一切諸世間 菩薩悉皆無所著
不捨饒益眾生業 大士修行如是智
金剛幢菩薩演說完第四迴向——至一切處迴向法,當爾之時,他仰承十方諸佛,毗盧遮那佛,和釋迦牟尼佛,諸佛世尊的大威德神通之力,普徧觀察十方世界中的眾生因緣,以及法會中諸位菩薩的反應,於是又用偈頌把前面的長行,綜合其重要的義理,再說一遍,以便利後世一切眾生——包括目前的我們,容易明白。
菩薩修此至一切處迴向法,就可普至內外一切世間。內而身心,外而諸世間。盡虛空徧法界,菩薩面對著如此廣大的境界,能夠內無身心,外無世間。菩薩什麽都不執著,旣不執著於他的身心,更不執著於一切世間的境界。雖無所著,但他時刻不忘於眾生。為了饒益眾生,他精勤行道,慈悲修慧,不捨離修行饒益眾生的善業。菩薩所修行的、所追求的,是如何能令眾生得到利益,用怎樣的方法,而能善巧方便教化眾生的智慧。
十方所有諸國土 一切無依無所住
不取活命等眾法 亦不妄起諸分別
在十方的世界內所有無量無數的諸佛國土,菩薩他都無所依戀,也不厭惡那一個國土,也沒有一定永遠住在某一個國土裡。他是徧十方每一處佛土都去,但並不執著是自己私有的地方,菩薩不貪名聞利養,更不會修不正當的五邪命法,以為活命的手段。五邪命法是出家人,用一種不正當的方法,巧騙別人的錢財為生活。
五邪命法就是(1)詐現異相。(2)自說功德。(3)占相吉凶。(4)高聲現威。(5)說所得利以動人心。菩薩也不隨便動妄念,或者對於人生分別心,或者對於事生偏見。菩薩修的是至一切處迴向法門,所以決不會執著所依,採取邪法活命,和妄起分別的心念。
普攝十方世界中 一切眾生無有餘
觀其體性無所有 至一切處善迴向
菩薩度眾生,沒有親疏善惡美醜的分別心,沒有愛憎的觀念,而是普徧攝持十方世界中的一切眾生,平等護念。他心中不會存著「這個眾生不是我的親友,就等以後再度;這個眾生他是惡人,或者曾對我不友善,就慢慢再度;或者這個眾生看來不順眼,太醜陋,就不度;或者太窮了,沒有給我供養,也不度」。菩薩沒有這些好惡心和私見,他是普攝一切眾生,不捨棄一個眾生不度的。菩薩為什麽要行菩薩道?就為了要利益一切眾生,要教化一切眾生,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成就佛道,所以說無有餘——一個不令剩下,也不會度這個眾生不度那個眾生。菩薩觀察每個眾生都有佛性,沒有其他的另一種體性。菩薩修此至一切處的善迴向法,是要把所修集的善根功德迴向給眾生,令眾生早成佛道。但他並不因此而執著這是他給眾生迴向的功德,菩薩是沒有這種執著。佛在金剛法會中對須菩提和大眾說:「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就是說不著相,廣度眾生然不執著於自己的功德。
普攝有為無為法 不於其中起妄念
如於世間法亦然 照世燈明如是覺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諸大菩薩。他們不是只修某一種法門。不像一般凡夫,一定選擇與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菩薩他巳瞭解諸法實相的道理,所以他普徧攝受一切法。他不分別有為法——世間法、有漏的,和出世間法、無漏的無為法。他通達諸法,知道佛法不離世間法。他不會在有為法和無為法的中間,亂生出一些懷疑、臆測、妄念分別心。他對於世間法的看法,也相當重視。一個人如果對世間的正法——十善,都沒有做得圓滿,那還能修出世的無為法?常言:「未成佛道,先成人道」。人道就是世間的有為法。菩薩對世間法也是這樣看法,他是看十善正法——人道。照世明燈,是說佛像一盞光明的大燈。普照世間,把世間的黑暗照破,成為光明的世間。金剛幢菩薩說:佛也是從這種道理中覺悟的。
菩薩所修諸業行 上中下品各差別
悉以善根迴向彼 十方一切諸如來
這位修至一切處迴向法的菩薩,他所修的種種業行,就是一切的善功德。這種善功德——十善的功德,有上中下三種品類的區別。如果修大的十善,就成就上品的十善功德。修中等的十善,就成就中品的十善功德。修小十善,就成就下品的十善功德。所謂功不唐捐,只要為善,總有它的功德存在。所以每個人要隨時謹言愼行,稍一不愼就種下了一個惡因。念念存著善心,就種下了善因。毋以善小而不為,積無量小善,也會成為大功德。菩薩把他所修的善根功德,完成迴向於彼——彼就是一切眾生,迴向十方的一切眾生,和迴向給十方諸佛世尊。菩薩的心目中,時時不忘利益眾生,時時不忘尊敬諸佛。
菩薩迴向到彼岸 隨如來學悉成就
恒以妙智善思惟 具足人中最勝法
菩薩修此迴向法門,為的是度一切眾生,希望法界的眾生們得到他迴向的利益,能夠同登解脫的彼岸。他自己常隨諸佛修學上妙佛法,都得到了成就,以所成就的功行又教化眾生,令眾生也知道修學佛法,也得到成就。菩薩恒時善用他自己修得的殊妙智慧,正念思惟諸法實相及審察所修行的六度萬行,是否能符合諸佛之語意。菩薩就像這樣勤修諸行,具足了人中最殊勝的妙法,和圓滿的功德。
清淨善根普迴向 利益群迷恒不捨
悉令一切諸眾生 得成無上照世燈
什麼是清淨善根?就是修出世法成就的善根,純淨無一點雜染的善根。世間的一切法,卽令做到至善至美,總不免有點染汚。修行人欲達到佛果,須經歷三大阿僧祇的時間,還要生生世世不間斷的修學,才能把染汚、習氣和無明惑斷盡,才能成就圓滿的清淨佛果。修迴向法的菩薩,他已修行歷若干時劫了,所以他已成就清淨的善根。他以所成就的清淨善根,普徧為一切眾生迴向。群迷就是眾生的代名詞,一切眾生都是迷而不覺,迷惑得顚顚倒倒,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不是少數這樣,而是無量數,所以說群迷。菩薩大慈大悲,一心愍念眾生,看到眾生這樣迷誤不覺,顚倒沉淪,所以他恒不捨棄這些眾生,把善根迴向他們,教化他們,令這些無量數的群迷,都知道「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都能了生脫死,永離輪迴,到達涅槃彼岸。更願意令一切的眾生,能成就無上的道業,將來證菩提佛果。智慧之光普徧照耀世間,猶如照世的明燈,破除世間的黑暗。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曾分別取眾生 亦不妄想念諸法
雖於世間無染著 亦復不捨諸含識
這位修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對於眾生用慈眼看待,平等心教化,沒有分別心,無所選擇。不是說這個眾生,他給我叩了一個頭,我就歡喜他、教化他。那個眾生沒有向我叩頭,我就不理他、不教化他。凡是有緣的眾生,他都歡喜都接引都教化,沒有生過分別心,也不取著於眾生相。菩薩對於諸法,從不懷疑和妄加臆測,他是本著自己的妙智,觀察諸法,正念思惟一切諸法,用正法教化一切迷誤的眾生。菩薩雖與凡夫同處在一個世間、和世俗人一樣生活,可是他能不染著於世俗之境。他雖隨順眾生,也不染著於眾生的習氣。他雖然勤修梵行,也不因之而就捨離眾生,遠遁深山,做個自了漢,獨善其身。所以說他也不會捨棄諸含識。含識,也是眾生的代名詞。菩薩是人在塵心出塵,猶如井裡栽花不染塵。
菩薩常樂寂滅法 隨順得至涅槃境
亦不捨離眾生道 獲如是等微妙智
菩薩所修的是寂滅無為之法,他的心念已很自然的常呈現寂淨的境界,所謂八風吹不動,決不會被外境所轉動。他樂於修寂滅法,更樂於安住寂靜。雖然如此,但他不捨眾生,要度化眾生,而眾生的根性又不齊等,必須用種種方法,善巧方便去攝受眾生,就得隨順著眾生的心性,採取契機的方便法,慢慢地把那些迷惑的眾生,引導到正法的路上,教化他們生信心、發菩提心、學修菩薩行、學行菩薩道,以至能令一切眾生明白不生不滅的道理,到達究竟的涅槃境界,和具有常樂我淨的涅槃四德。亦不捨離眾生道——眾生道包括六道:天、人、阿修羅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菩薩他並不是只度三善道的眾生,他也不會捨離三惡道的眾生。眾生起惑造業,總在這六道中打轉,菩薩為要度眾生,也只得跟著眾生在六道中漂沉,一直要把他所度的這個眾生,度到解脫彼岸,他才放心再去度另一個。他的身隨著在六道輪迴裡轉,但是他的心願不會受到染汚,因為菩薩已經獲得到大智慧,無上微妙的大智慧。
菩薩未曾分別業 亦不取著諸果報
一切世間從緣生 不離因緣見諸法
菩薩修行不辭艱辛,他為的是要濟度眾生,他不曾著意在自身的業和報上。他本著慈悲心,行所無事,決不會先存著獲一個好果報的心,才去行菩薩道。修行人能達到菩薩的果位,他的三業早巳獲得了清淨,所做的一切事,無一不是善業了,何用再去計較修善業得什麼好果報的事。一切世間上的事事物物,沒有一樣不是從因緣生的。釋迦牟尼佛當年教誨諸大弟子時,對於諸法的生滅解釋,說得非常明確,許多弟子因瞭解佛闡明的道理,證得羅漢果位。如:「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修此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已通達明瞭這個道理,所以他才能發大菩提心,修這個迴向法門。如果每個修行人都能明白離了因緣,就見不到諸佛的道理,放下一切執著,自然也就成了菩薩。
深入如是諸境界 不於其中起分別
一切眾生調御師 於此明了善迴向
修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已經深入於前面所說的這種寂滅境界,瞭達諸法空相,不會在有為法和無為法上生分別心。一切眾生的調御師——就是說的這位修迴向法的菩薩,他是所有眾生的調御導師,和駕御領導眾生的大善知識,教導有方的好導師。菩薩明白了種種法,得到了通達無礙的智慧,任運自如,以此善根功德,迴向一切眾生。迴向無上菩提,迴向實際,而無有執著。

**▲Top

**法界佛教總會‧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7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