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3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23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亲近这些名教授,听他们讲东西就是上课。而且非常契机,他不是对大众讲,他对我一个人讲。我最后亲近方东美先生,也是给他写信,他把佛法介绍给我,而他给我讲了一个有系统的东西,非常非常之难得。所以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他给我讲两个小时。这就跟善财参访没有两样。这个老师,你想学什么东西,他知道。那一个人对这个专长,你去亲近他;那你学到之后,还想学什么东西,他再给你介绍另外一个老师,这就是教遣不同的意思。
「见后文殊,般若照极,自见普贤一真法界。故亦无遣」。无遣就是没有介绍。善财在此地见文殊,没有人介绍;到末后第五十二参,见到文殊也没有介绍,为什么?代表般若智慧圆满,般若照极。自见普贤,这就是离开文殊菩萨,再去参访普贤菩萨,不需要介绍了,那是一真法界,所以不必,经上没有这个文字。「中间诸友」,一前一后这个当中都有介绍。「显大缘起万行相资,方得圆满。故皆教遣」。所以每位善知识,参访善知识到最后都有教导他,你到什么地方去参学,都有指点,唯独一前一后没有,说明这个意思。
第七段,「叹不叹别者」。这个叹是赞叹。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到最后做总结,礼敬是全都有,从第一位到第五十三参,任何善知识见面的时候都有礼敬,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对佛的最敬礼相同。可是赞叹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为什么有的善知识对他有赞叹,有的没有赞叹?通常一般的时候,礼敬之后赞叹,再请教,再请法,可是里头有几位礼敬之后就请法,没有赞叹。是不是经文漏掉了?不是的,它也有表法的意思在里头。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初文殊中,未发心前,所以不叹」。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这个经文上,没有对文殊菩萨的赞叹,让善财童子见文殊,没有赞叹文殊菩萨,因为他还没发心,他还是个凡夫,不懂得礼数,这是可以原谅的,不懂!
「教发心已,方乃叹之」。文殊菩萨教他发心,所以离开文殊菩萨之后,见德云比丘,往下那就有赞叹了。「后二不叹,表位满故。离心相故」。后面二位,就是文殊、普贤,遇到文殊普贤,也没有赞叹的话,那是代表什么?他证的果位到圆满了,到究竟圆满了。究竟圆满的时候,离一切相,哪里还有赞叹?代表这个意思。「中间诸友,皆应有叹」。当中这些善知识,统统都有赞叹,可是里头也有几个没有的,没有的,「略有二缘」。为什么见到没有赞叹?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正在定」,他在入定,你对他赞叹,他也听不到,所以没有赞叹。这就是「如海幢等」。善财参访海幢善友的时候,没有赞叹,因为海幢在入定。第二种缘,「行逆化」,就是为众生作逆增上缘,也是教化众生,这个不赞叹。「如胜热等」。胜热婆罗门愚痴,我们怎么可以赞叹愚痴,甘露火王瞋恚,那也不能赞叹瞋恚。所以善知识里头有用贪、瞋、痴度化众生的,这是非常手段,不是正常的手段,这逆化,非常手段。这样的善友,礼敬不赞叹,表这个意思。怕一般人错会了意思,这是经上常讲的,「贪瞋痴即是戒定慧」,那你就拼命搞贪瞋痴,贪瞋痴跟戒定慧不一样。《华严经》上是一样,你不到这个程度,你搞贪瞋痴决定堕三恶道;他搞贪瞋痴成佛,那怎么会一样?所以像这些地方,我们读到经文,你细细去观察,为什么他们的贪瞋痴会成佛道,会圆满无上菩提?我们这里搞贪瞋痴,为什么会堕三恶道?不一样!这是唯恐初学的人发生误会,不是不能赞叹,都是给初学人做样子,你看他这里说,如胜热等,「叹违逆化」。他是反常的,他不是正常的。
「亦诫初心莫取诡异为真道故」。对於初学的,特别提出警告。这些修行的方法,在大修行人没有问题,我们初学的人决定学不得。用贪瞋痴这个手段来修行,成无上道,什么样的程度?最低限度,《金刚经》上破四相的人行!那个没有问题了。真正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行!顺逆都自在。如果你还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缘果报决定错不了,你落在因果里头。所以他的标准是要断妄想分别执著才行!你顺逆都自在,这《华严经》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的人,四相都破尽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能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你自己想想,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人家说你几句好话很欢喜,骂你几句生气生半天,你要堕恶道的,你怎么可以学菩萨这种修行方法?所以他不赞叹,意思在此地。「过此二缘」,就是除了这两种缘,他统统都有赞叹。「余无者略」。其余的统统都有赞叹。这是讲叹不叹的差别。
第八段讲,「推不推别者」。这个推是推崇。你看善知识每一个人显示的非常谦虚,推崇别人,自谦而尊人。这在五十三参里面普遍都有,可是也有几段没有这样的文字,这要特别给我们说明。我们看文,「诸友皆悉,谦己知一,推胜知多」。善财遇到这些善友,大多数这些善友都谦虚,说自己只学一个法门,无量法门当中,他只知道一个法门,只学一个法门,代表是一门深入。善财要广学多闻,到我这来我只能把我所学的教给你,你再问别的法门,我不知道。必须要介绍你去参访另外的善知识,你去跟他们学,他们广学多闻。结果到那里去,那个善知识他说:我也知道一门。人人都是这么样的谦虚,都是推崇别人。这里面含著很深教育的意义,教我们做人,一定自己要谦虚,要尊重别人,要懂这个道理。
可是在五十三参里面,第一参没有;末后的这三段也没有,末后就是文殊、弥勒、普贤,这三位菩萨,经文里头没有,没有看到这种文字。「阙斯二事」。就是自谦推崇别人,阙这二桩事情。「为显人尊,德已备故」。这三位菩萨众当中,登峰造极!而且这三个人都是古佛再来,所以他们的性德都圆满了,用不著再去推崇了。「而有遣者,令其增修,无厌足故」。这个遣,在此地就是劝进的意思。我们讲打发他去参访底下一位善知识,指点他、劝勉他,这个遣里头含著这个意思。你看每一位善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