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6|回复: 0

净公上人讲真念集第三七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真念佛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么说。『极善』之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中阴身,『极恶』之人堕阿鼻地狱,也没有中阴身,『俱不经中阴』。换句话说,除极善、极恶之外,统统都有中阴,中阴通常停留的时间是四十九天,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所以一般人过世做七,都是根据《地藏经》上所讲的来做。极善、极恶之人虽然没有中阴,我们为他做七也好,给他培福。好处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好处?《地藏经》上都说得清楚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九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9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七页:
  序【盖繇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大师在这段序文里面将这部《弥陀经》赞叹到无以复加,我们读到这些文字可以说没有不受感动的。这个地方总结就是接前面所说的修因证果,特别是归结到「自性」、「唯心」,这个意思与一乘圆教的大经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常说这部经在一切法门里面是第一法门,一切经中第一经,从这一段序文里面我们能够很亲切的体会到。序文第一句说『盖繇念空真念』,这个「念」就是念佛,《演义》里头有注解:
  演【念空真念者。】
  这都是由於『念空真念』,念佛有真念,既有真念,当然就有不真的念。所以我们念这句佛号,拿这个标准来对照对照,咱们这个佛号是不是真念?
  演【念即念佛之念,真念即真如体,念到极处,和念脱落,顿离念相,谓之念空。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即是平等法身,故云真念。】
  前面从果证上说到一真法界的境界,也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佛法,简单的说,就是破迷开悟之法。一切经给我们说这个道理,无量法门都是教我们破迷开悟的方法。迷悟境界不一样,所以在经论当中,佛往往也把种种不同阶层的境界都为我们说出。所以常常读诵大乘的人,对於自己的境界应当十分的明了,决定不迷惑,不迷就是觉,尤其要紧的是要把觉向上提升,这就叫做学佛
  在一切修学法门里面,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九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9》)


...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大师在这段序文里面将这部《弥陀经》赞叹到无以复加,我们读到这些文字可以说没有不受感动的。这个地方总结就是接前面所说的修因证果,特别是归结到「自性」、「唯心」,这个意思与一乘圆教的大经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常说这部经在一切法门里面是第一法门,一切经中第一经,从这一段序文里面我们能够很亲切的体会到。序文第一句说『盖繇念空真念』,这个「念」就是念佛,《演义》里头有注解:
  演【念空真念者。】
  这都是由於『念空真念』,念佛有真念,既有真念,当然就有不真的念。所以我们念这句佛号,拿这个标准来对照对照,咱们这个佛号是不是真念?
  演【念即念佛之念,真念即真如体,念到极处,和念脱落,顿离念相,谓之念空。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即是平等法身,故云真念。】
  前面从果证上说到一真法界的境界,也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佛法,简单的说,就是破迷开悟之法。一切经给我们说这个道理,无量法门都是教我们破迷开悟的方法。迷悟境界不一样,所以在经论当中,佛往往也把种种不同阶层的境界都为我们说出。所以常常读诵大乘的人,对於自己的境界应当十分的明了,决定不迷惑,不迷就是觉,尤其要紧的是要把觉向上提升,这就叫做学佛。
  在一切修学法门里面,无过於念佛法门,这是我们这部经讲到这个地方,我想每位同修多少都能够体会得到,知道这个法门之殊胜。以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证得平等法身,或者我们是一般经里面讲清净法身,这正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说的,最直捷、最稳当的、...(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九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9》)


...坏这是二相。二相是凡夫的境界,一相是佛菩萨的境界,这是勘验自己功夫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我们自己功夫有没有进展,换句话说,我们在境界里面这个心有没有平等?有没有四相平等?如果发觉没到这个境界,我们在境界里所用的心,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不是菩萨,不是菩萨是什么?那就是凡夫,凡夫知见,轮回知见。说凡夫,大家觉得无所谓,所以我特别把它加重语气「轮回知见」,你要是有这些知见,你就免不了生死轮回,轮回比凡夫的确是可怕多了。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可以说都是在轮回生死知见里面打转。
  『念空』,空什么?就是要把生死知见给念掉,念掉之后,真念就现前了。『真念』就是真心、就是本体,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真正的自己,佛法里面常讲开悟,或者讲证果,悟的什么?证的什么?就是这个东西。六祖大师在黄梅悟道了,证得了,所以他说了几句话:「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真如本体,就是自家本人。我们现在在迷,迷什么?迷就是迷的这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7-1 0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