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3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22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宽恕、包容进一步教化人民。后来天下人心都很仁厚,都能包容别人,都能尽力去帮别人,所以尧、舜,人心都非常好。所以大禹那个时候有感叹到,禹王说尧舜时代的人民,都以尧舜的存心为他们立身处世的态度。大禹觉得他那时候教化的人民,就没能有这样的态度,他自己觉得他的德行比不上尧舜。
那我们面对孩子,面对学校的学生,面对我们的员工,面对身边有缘的人,我们也效法尧帝的精神,先恕而后教。所以在经典当中有一句话讲到,「先人不善,不识道德」,他的父母、他的祖上这几代忽略了传统文化,他也没学,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告诉他,「殊无怪也」,不要再指责。所以这段话我们入心,对任何人都不会再指责,宽恕、包容。但是很重要的而后教,宽恕以后更重要的,我们要教他。而这个教当中很重要的,「教」字左边,上行下效,所以是身教,教不是用嘴巴。我们看这个教原来的字当中并没有嘴,这是一个小孩,小孩看着大人、老师画的一个叉,他跟着模仿,上行下效,身教。接着是一个手拿着树枝,对孩子是不厌其烦的提醒叮咛,这是代表耐性。教育一定要身教加上耐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最后变成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我们没有办法教育好他人,一定是这两个态度做得不够彻底。假如我们觉得我们身教也挺好了,那是时间跟耐性的问题,往往我们一反省这两点还是有不足,就不会指责他了,还在自己的身教、德行跟耐性当中下功夫。所以这个后教,教当中也还要从自己本身以身作则开始。汤王这一段话,太宗皇帝也是铭记在心,在《资治通鉴》当中,有记载到太宗讲的,「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为君者好像一个河流的源头,君源也;臣流也,是它这条河川的支流。这源头污染了,要让下面的支流是清澈的,是不可能的,太宗有这样的心态可贵。
在贞观初年,有人上书给太宗讲到,希望能够去掉朝廷一些佞臣,不好的臣。太宗收到了,说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者,你觉得谁是不贤的人?这个臣子就说了,我从小在乡间长大,我目前也判断不出谁是不贤,但是可以请陛下,你有一天故意装着很生气,然后讲一些不是正确的话。因为你很生气,看看有没有人敢不怕你的这种雷霆,不怕你生气还敢当下对你直言进谏,那这样的人就是正直的人。假如你生气,讲的不正确,他还随顺你的话,奉承你的话,那这个人就是佞臣,你就判断出来这些人不好。诸位学长,这个方法好不好?我们看太宗怎么应对这个事情,太宗对当时候的大臣封德彝说,流水的清跟浊在它的源头,国君是政治清明的源头,臣子、老百姓像流水一样。现在我这个国君自己要先用诈术,那不是故意演戏吗?故意演戏还要测出臣子的正直,我自己就不正直了,还测臣子的正直。就好比源头都是污浊的,还望流水是清澈的,这个从理上不通。太宗很有正气!我假如没有看到后面的话,还觉得前面的方法不错,所以幸好我不是皇帝,不然就糟糕了,不过现在学了以后,要学这些正确的。
太宗又举到一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魏武帝,就是曹操,太宗在看到曹操的一些历史,就觉得他的诡计太多,他觉得很不认同他这些方法,觉得上位者一个国君这么做事情,很难教化老百姓。我们想一想,我们跟曹操学到什么?「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个不能学,大家学东西要有判断力。要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看这个心胸差别就很大了。所以太宗不认同这样的一些权术、诈术,当然太宗也是很讲人情事理,他对于上书的人说「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用诚信在天下立信,不欲以诈术来教化人民,所以「卿言虽善」,你讲的方法虽然不错,「朕所不取也」,但我不要用。他没有一下否定这个臣子,还是鼓励他们提意见,但是藉由这个机会也教育了他的臣子,决定不要用诈术。
所以整部《中庸》强调的,就是一个诚字,「至诚如神」,「至诚感通」,而不要用一些诈术方法。在《论语》当中还有一段话说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夫子讲到,逆就是逆料,就料想,不事先料想别人有骗我,不亿不信这个亿就是揣测,就是不揣测人家不守信于我。有些人他去料想、他去揣测别人会骗他,别人会不守信于他,后来还真的被他算到,抑亦先觉者,就真的被他先料到了。但夫子不是很鼓励、赞同这样的态度,所以夫子最后说,真的都猜到了,这样就很贤能吗?很厉害吗?因为这样揣测,有时候很可能会误会他人。所以夫子不鼓励这种去揣测别人会不信、会骗人,因为这样的风气,假如在一个团体当中那人的疑心就会愈来愈重。信任能给人力量,怀疑就会增加彼此的误会。我们跟一切人相处,我们抱持着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都能愈来愈好的信念。可是真的我们为他好了,他还骗我们,西方的宗教经典有说,好像是关了一个门,会帮你开一扇窗是吧?你这边吃亏了,你完全不计较,后福无穷。
我们闽南话讲「天公疼憨人」,而且你对人家这么好,还被人家骗,就像《了凡四训》讲的,「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自己没有做错事还被人骂得要死,那个骂你是给你福报,把你的罪业都消掉,来福报,「子孙往往骤发」,这是真理。大家相不相信真理?相信。好,那你从此以后被人家骂都是高兴的,一来,骂对了反省,「闻过欣」;骂不对,给你送福来是吧?所以你看人为什么不高兴?因为不相信真理。人为什么每天乐呵呵的?因为相信真理。所以夫子这段话也提醒我们一个处世的态度。其实我们常常在那里猜别人怎样怎样,一定会猜错的!不要说别人,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还猜别人,在那里我看人绝对准的。自己跟自己二十四小时在一起都看不清楚,常常还自欺,出卖自己,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出卖自己了?随顺习气的时候不就是把自己给糟蹋了吗?卖掉了。所以要厚道,「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把那个处处要求别人,反回来要求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