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32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21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误的是大众的事,那他造的孽可大!所以真正提出来,才是真正爱护他,我们不要为了顾及人的面子,而把公家的事误了,而把他的修行给误了。所以大家有这个认知,为了自己的德行,也为了大众的事、公家的事,都直言不讳把话说清楚;不要开完会之后才说,这就是很不道德的。所以颠倒、颠倒,我们现在不能颠倒,现在颠倒的现象太多,不细细想想不知道,没有人提醒不知道。每次开会有没有意见?有没有反应的?没有,一出门话特别多。这就没有尽本分之外,还造罪业了,所以要改这个态度。
假如没有经典提醒我们,真的我们颠倒的部分太多了。吃饭也颠倒是吧?你看现在都吃宵夜,经典提醒我们是晚上要吃少的,怎么愈吃愈多?没有经典人连过日子都不会过,你看现在人过日子都过啥样子去了?有一个朋友他在澳洲,他的侄子读大学,结果十点多他去睡觉,他的侄子跟同学还在那happy,还在那热闹着!这大学的侄子就跟他讲,你现在就睡觉,你怎么这么不正常?所以这个年头正常都变不正常,不正常的人很凶都觉得他正常,都觉得说现在就去睡觉了,真不正常,真不会享受人生。他那个不叫享受人生,那叫作贱自己,跟老天作对了。真的,不对照经典人真的不会过日子。
比方说女孩子穿衣服,请问大家,穿得愈庄重、愈美丽,是在家里穿,还是在外面穿?在家里。出去外面不要穿太漂亮,招蜂引蝶,乱了社会风气,你看现在男女关系乱了,跟女孩子穿着有关系。在家里穿着庄重了,孩子受教育,先生看了心旷神怡。现在是在家里穿得很邋遢,先生都不想看,出去外面人家到处看。古人这个都讲得很清楚,你看我们都不懂,现在社会风气又人云亦云,搞不清楚什么叫正道。我那天跟一个朋友讲,很多人练肌肉练到一块一块的,很多都是受伤的,都是运动伤害。他一听吓了一跳:我以为这样才叫强壮、健康。你看我们东方练的运动都是很缓和的,练你的精气神那个才叫健康;不是很激烈,都超过身体负荷,最后都伤身体。您去调查奥运会百米冠军,平均寿命四十几岁而已,他都不道法自然,都是逞强斗胜。
所以这些经典让我们为人君、为人臣,才知道怎么做才是在道中,什么是君道,什么是臣道。『故治国之道』,所以治理国家的方法、道理,要能主动鼓励臣民劝谏,而且『宣之使言』,就是引导他们肯讲出真话来。然后因为大家都肯反应,肯讲真话了,君主才能明察事情的真伪情况。能够『治情通』,就是通晓整个治乱的真实情况,适时的去做好调整。为人臣确实「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而且君臣当中受国家君主的信任、俸禄,也要竭忠尽孝。所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是在《论语.季氏十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焉」。就是刚好子路、冉求他们辅佐季氏,季氏犯了很严重的错,子路、冉求他们没有直接指出来面谏季孙氏。夫子就感叹说,现在你的领导者他做错了,有危急了,你反而不去维持,不去护念他,他用你这个大臣干什么?本分就没有尽到。而应该是什么?陈力就列,就是尽心尽力去做;不能者止,就是做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时候才能够停止。都还没有尽心去做、去克服就退缩,或者就不讲了,这样是没有尽到责任的。所以夫子也是透过每个机会提醒学生,这些为人臣,或者每个角色的本分应该怎么样去尽。
我们接着看第五十句,在第五册七百零九页,在中间的位置,「兴国之君」这里。我们一起来念一下: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我们看这个句子,都可以感觉到上位者的一个态度,影响到整个国家、团体的兴跟衰。所以愈在上位者愈要战兢惕励,诚惶诚恐,因为责任大,影响的面大。我们看到《孝经》当中「诸侯章」,诸侯他是一国国君,都是提醒「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他时时要守住道德,守住他的德行才行;一随顺放纵习气,可能这个国家它自身就要有灾祸了。《诗经》的一个比喻,就是他们上位者应该时时保持的心态,叫「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有权位了,不是拿着权位去放纵、去耀武扬威,而是要拿着权位去利益他人,然后去成就自己才对。所以这里提到的,使国家兴盛的君主,他是非常欢喜听闻他的过失;而荒乱的君主,是很喜欢听到别人赞誉他。而能够喜欢听闻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这样他才能『过日消』,过失愈来愈消除、愈来愈减少,德行愈来愈好,福分就能够很快的降临。这个福是靠德感召的,福是靠心来耕的,所以「过日消而福臻」。
《太上感应篇》讲到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个人每天都是断恶修善,他的福很快就来了。一个领导者有福,也是整个团体的福气,所以上位者要带福气给大众,不是带灾祸。闻到这些赞誉美言而很高兴,这样反而听不到忠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德行日损反而灾祸就要到了。我们上节课有讲到,「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听到别人赞许的话不能太高兴,要反思人家讲的实在吗?我真的有这么好吗?而且这也是众人之力,我不能独自邀功。能这样去反思,就不会好虚名了,就不会『闻其誉』,然后『誉日损而祸至』。所以祸福,都是自己的心态感召的。
在贞观时期,贞观二年的时候,太宗也给身边的臣子说到,这个英明的君主,他能够时时想着要改自己的短处,增长他的善行,这样的态度才能成为明主;而暗主都是护自己的短处,反而一辈子都是很愚昧。所以提到隋炀帝都是自己夸赞自己,然后护自己的短,拒绝臣子的劝谏,所以身边的人就不敢劝。隋炀帝那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叫虞世基,这个大臣也没有劝他。太宗谈到的时候,就说隋炀帝都不能接受劝,虞世基也不敢劝,他的罪应该不是很严重吧?就跟身边的大臣在谈论这个事情。杜如晦,杜如晦也是个大臣,就说天子要有劝谏的臣子,他虽然德行不算很好,但不至于会失天下。
而孔夫子也称赞春秋时候的史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