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祖国的佛教弘法、慈善和教育事业慷慨解囊。他有感于佛典宝藏在祖国历经浩劫所致之匮乏和僧俗信众对于藏经的渴求,遂在海外发起倡印《乾隆版大藏经》捐赠祖国大陆佛教界。1997年4月,净公上人在北京面谒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表达此一心愿,赵会长深表欢喜,主动表示可由他本人和中国佛教协会名义接受并转赠全国佛教界。嗣后不久,净公上人募印得《乾隆版大藏经》一千套,即致函中国佛教协会表达捐赠之意。
1999年4月,中经曲折,在为东南亚佛教界索赠其中500套之后,净公上人获得中国国家宗教局和赵朴老与中国佛教协会的支持,终于实现将最后五百套捐赠入境,这在新中国五十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国家宗教局为促成这一活动的圆满成功,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后,又多次出面组织协调各有关的国家主管部门和中国佛教协会,在9月下旬完成了从入关、免税到分配等等一系列繁复手续。
9月2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内,简朴而庄重的《乾隆版大藏经》捐赠仪式顺利举行。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先生和净公上人先后致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先生代表赵朴初会长宣读了贺词。
9月28日晚,净公上人由国家宗教局派员陪同前往人民大会堂,观看了国庆五十周年文艺晚会。9月30日晚,净公上人又应邀出席了盛大的国庆五十周年招待宴会。10月1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五十周年大庆阅兵式与群众游行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净公上人亦应邀前往观礼,目睹祖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老法师欣慰无已。
期间,9月29日,净公上人一行在拜会中国佛教协会之后,前往中国历史博物馆,参观在那里举行的《盛世重光——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这批精美无伦、惊艳海内外的佛教文物,令老法师和随行的法师居士们流连忘返。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和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亲为作陪,中国历史博物馆孔副馆长担任讲解。国家宗教局杨同祥副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刀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等一同参观了展览。
清代刻印的大藏经有三种,就是《乾隆大藏》(俗名龙藏)、《百纳藏》、《频伽藏》。其中以龙藏最负盛名,最为完美。该藏收编了宋代以后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全部著述,可以说把佛教传入中国一千七百年间翻译的经典作了一次总结,编刻过程花了五年的时间。共收经1670种,7240卷,版式为一页五行,一行17字的折本。字体醒目,雕版精致,壮观程度,堪称我国木版刻印精品,东方文化之瑰宝。
至今保存原版龙藏的,相传只有四部。一部在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是清末慈禧太后赠送给日本国的。一部在马来西亚槟城的极乐寺,是光绪三十年妙莲老和尚入京申请的,清代高僧入京请“藏”,要有王公大臣联名发起,皇帝批准,举行很隆重的盛典。另外两部分存在香港和美国的万佛城。
这次《龙藏》的印刷运用高科技,用最先进的印刷术精缩原《龙藏》刻印版,出版整理工作从1990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八年。其中破损、缺字均由专业美工加以修补,重新整理出版。并且将总目录汇为一册,如同字典便于查阅。封面采用日本高级龙纹丝绸,经过“百年不变质处理”。字大清晰,容易阅读;牢固、庄严,可以较长时期地保存。每套经文部分168册,500套合计84000巨册,恰好与佛说的84000法门相应。
据悉,在国家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这500套《龙藏》正在按计划分送全国各地重点寺院、图书馆、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
——《佛教文化》1999年第5期
【附录】中佛协——佛研所《佛教文化》期刊详述净公上人和赵朴老的法缘及对净公上人的高度肯定和赞叹: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何云(署名“长河堂”)
1997年4月,在北京,我陪净公上人去到北京医院看赵朴初会长。老法师和赵朴老是多年的老朋友,谈兴都很浓。老法师给赵朴老送了相当多的一些材料,基本上都是老法师的讲经、开示和会议演说,有书,也有短篇文章。待送走老法师回来,赵朴老已经从中拣出一篇文章,当面指示我给发表出来。这就是刊载于《佛教文化》杂志1997年第四期的那篇《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净公上人留下来的材料很多,为什么赵朴老独独挑出这篇来,嘱我安排刊发?这个疑问,存在我心里很长时间,不时自问一个为什么?
三年之后的今天,从初识净公上人到较多机会接触、了解,回过头来,对于赵朴老当初的指示,我着实有了一点真切的体会:如果我理解不错的话,赵朴老其实是在净公上人那种多如恒河沙数一样的说法讲经之中捕捉到了一种独特的本质、一个独具的理念:佛教,是一种教育、一种独特的教育,净公上人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甚至不单单限于佛教的教育家。
净公上人在今天的华人佛教信众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仅在中国大陆,他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数以百万计。按照某种经验之谈来说,有一百万个读者,就有一百万个不同的净公上人的形象存在各自的心中。
研究净公上人的角度很多,如果必须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心目中的净公上人的形象,那么,我相信:净公上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位非常特殊、非常了不起的教育家。
了解这一点,也许不得不追溯到50年前。
1949年,对中国文化的历史来说,无疑是一种分水岭。新中国在广袤的神洲大地开始了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异的文化综合体的历程,而少数本来初衷是追随旧政权的逃亡者,则在大陆之外的地方——台湾、香港以及更远的异国他乡开始了自己的精神历程。五十年之后回眸这一变迁,即使是在中国大陆,今天的思想界、知识界也已相当客观地看待一些特立独行的觉悟者,在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承认和肯定他们的价值。
但是,十分遗憾的是,这种认识和肯定,仍然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往往局限在那几位最终身居学界高位的学术宗师,比如钱穆先生,比如牟宗三先生、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等。
这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对于学界之外千百万渴求精神抚慰的中国普通百姓来说,是不够公允的,因为,事实上,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单纯以人口数量论,除了极少数学界精英而外,占有绝对数的千千万万中国老百姓,从来也不曾在多难多劫的社会磨砺之外,在饮食男女的琐碎平庸之外,彻底断绝过对于超拔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应当承认,满足这种精神需求的方式,其实从来都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愿意引用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在经济学上十分合理自然、而在我们谈论的这个领域听起来难免有些粗俗——那就是切蛋糕。在所有伸向这个巨大无比的蛋糕的刀叉之中,宗教,这柄刀刃所划定的份额肯定不比“新儒家”来得少,实际上,多到无法计数的倍数。
而佛教,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两千年之久的佛教,又在宗教的份额之中据有无可置疑的头等地位——据中国政府宗教白皮书所明示,信仰佛教的群众在一亿人以上。
一亿人,想想看!
问题是在有什么人,有多少人能为这一亿人提供精神食粮,质量和数量都靠得住的精神食粮。
今天的人们在回顾这五十年一段的历史时,都喜欢以“文革”浩劫为缩影,说明在中国大陆,能为信众提供资粮的高僧大德零落殆尽。问题是同样在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以外这方面的情形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台湾和香港的佛教界,老一辈的年事渐高,年轻一代的则正在播迁生涯中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离“出头天”还早呐!
法鼓山圣严老法师在四十多年之后,回顾这个年代说:“我当年是赤条条地从大陆来到台湾的……”我记得在欢送大陆佛教教育代表团离台的时刻,圣严法师以这种凝重的语言做了开场白,举座肃然。
这恐怕就得看怎么理解“赤条条”了。就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这个整体来说,它从大陆仓皇辞庙之际,可是一点也不“赤条条”,带走的不仅仅有看得见的物质财富,比如盆满钵满的黄金白银,故宫的千百年国宝,而且还有看不见的某些纯粹精神财产,比如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这支燃烧了将近两千年的慧炬,在1949年之后的台湾,不仅仅只是掌控在官方的中国佛教会这一类机构里,而且,事实证明,更多和更主要的,是依靠着纯粹民间甚至纯粹个体的自觉与拼命努力,才得以发扬光大。今日为世人所知的台湾佛教几大“山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使用这个词),佛光山,法鼓山,花莲慈济功德会,哪一个不是完全凭个别开山祖师胼手胝足的全力奉献才打拼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赤手空拳打拼出一片佛教的天空,这是事实。
但是,即使在今天的台湾香港乃至全球华人之中,即使佛教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联系和滋润着千万颗华人心灵,如前所述,佛教连同佛教的大师们也尚未有幸恢复南北朝隋唐旧观,进入社会文化的主流,而依然只能作为“另类文化”在这个主流之外生存和发展。
如果说台湾佛教上述这几个重要道场算是大获成功的文化“另类”,那么,净公上人则属“另类”之中的“另类”。
芒鞋踏尽天涯路。二十世纪华人高僧之中,还有几位像净公上人这样飘泊辗转的?
一不修庙不住庙,二则东洋、西洋、南洋不住漂泊,这是净公上人的两个十分“另类”的特色。如何对这种十分显眼的特色进行价值判断,这并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任务,我在这里仅仅陈述一种客观事实:这种奇特的经历丝毫不曾影响净公上人拥有越来越多的华人佛教信众。
净公上人的履历,我已经在《佛教文化》杂志上做过介绍,由中国大陆而台湾,由台湾而美国,而澳洲,而新加坡——截止到2000年,老法师年逾七旬,最经常的落脚点是新加坡。作为一个见识很浅的后生,有时,我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理解净公上人这种奇特的布教方式。最深的一次印象,就是1998年,在访问台湾期间,在一个大饭店里,忽然看见陪同我们的居士纷纷往楼下赶去,看见她们那种兴奋匆忙的神情,觉得很奇怪,一问之下,才知道她们忽然听说净公上人回台湾了,也住在这座饭店,大伙儿忙着去拜访他老人家——须知这些居士都是皈依别的大和尚、在另外的佛教机构里工作的。我随同大家一起下得楼来,看望了老法师。老法师不知刚从西洋还是南洋回来,行脚总在万里之上,兴致勃勃,摊开双手对大家笑眯眯地说:“我回来了,也没庙可住,就住饭店好啦!”台湾是他的第二故乡,住的时间最长,回来了,却没地方可住,不过,老法师却丝毫没有周游列国、无枝可栖的凄惶,反而一脸一身的轻松,这个老和尚,太有意思了!
回到北京,有机会把这个印象讲给赵朴老听。比净公上人年长整整二十岁的赵朴老若有所思,并不回答我的疑问,却说:过去我们请印光法师讲开示,他总是往上一坐,说:“我印光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我又不怕死!”印光大师这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朴老如是说。印光大师在关房的墙上大书一个“死”字,这是我们熟知的公案,至于大声宣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习惯,这却是我头一次知道的。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净公上人把本来可以修大庙盖大殿的资财,全部投入来修一座看不见的大庙、盖一个永远不怕“法难”毁灭的大殿——这就是兴办现代佛教教育。
这种方式,肯定不是所有的出家人在所有的时候唯一的选择,但却完全可以是一个人毕其一生为之奉献的理念和事业。“制心一处,事无不办”,焉得不成就一番大事?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净公上人在成就这个理念时,是从讲经入手的。
讲经!这对今天的华人佛教来说是一件想起来多么遥远的事情,一个何等陌生的词语!
讲经,曾经是中国佛教历史所有篇章之中最为精彩动人丰富可观的一章。宣讲佛经,远不是今人想象之中枯燥乏味的宗教说教而已,恰好相反,讲经不仅仅只是向社会推广佛教的过程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而且是中国口头说唱文学、通俗文艺的最重要的鼻祖,换句话说,在真谛与俗谛之间、在塑造中国人丰富厚实的精神传统的历程中,讲经,连同由此派生出来的俗讲、唱导、变文等一系列手段与形式,曾经发挥过今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威力。
为了帮助今人稍稍了解一点讲经的意义,不妨引用一段真实的历史细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细节是通过中唐时代一位日本来华僧人圆仁的眼睛亲睹并由他记录下来的。
还记得唐武宗“会昌”这个年号吗?这是“三武一宗灭佛”之中最后一次灭佛事件发生的年代。根据圆仁《入唐巡行求法札记》所记,甚至连这个充斥“法难”记录的年号,也竟然是在佛教臻于顶峰、大唐帝国首都一片鼎沸的讲经之中开始的。
“(唐武宗)改年号,改开成六年为会昌元年。又敕左右街七寺开俗讲。左街四处:资圣寺,令云花寺赐紫大德海岸法师讲花(华,下同)严经;保寿寺,令左街僧录三教讲论赐紫引驾大德体虚法师讲花严经;菩提寺,令招福寺内供奉三教讲论大德齐高法师讲涅槃经;景公寺,令光影法师讲。右街三处:会昌寺,令内供奉三教讲论赐紫引驾大德文溆法师讲花严经,城中俗讲,此法师为第一……”
这种以日记体方式记录的历史,具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千载之下,读之犹令人如现场目击之。
当然,追慕或称颂这种巍巍功德,并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事。这段文字仅仅代表着一个事实:从佛教传入中国,直到唐宋,这头一千年伴随着佛教“征服中国”(汉学家许里和语)的步伐,在宣讲佛经方面,这种盛大场景不知凡几!明代以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用“每况愈下”来形容中国佛教的情况,大概不为过。
事实上,今天的华人佛教,已经与唐代佛教相去甚远,从面目到内质大都继承的是明代佛教,衰颓杂乱之象,此处不拟置评,至像创造性的讲经这个至关重要的优秀传统,是基本上丧失殆尽,个别祖师坚持讲经传统容或有之,但是作为一种普遍的制度,作为佛教传播发展的一种带有根本战略性的传统,明代而后,不复梦见,已告断绝,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这种断绝,并不仅仅只是佛教这个宗教的灾难,而是中国文化这一复杂的肌体屡屡发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我们习惯于把所谓“信仰危机”理解成“不信”什么,但更深层次的真实,却是人们“不懂”、“不辨”和“不知道”应当信什么,以及怎样去“信”。这才是真正要命的危机所在。佛教在鼎盛年代像海潮一样漫过神州大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留下了大量的令后来人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似悟实迷的词汇,比如“因果”、比如“缘份”、比如“有”、比如“业报”,这些业已完成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但是真实含义却随时随地都有待准确阐释——否则就开始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谬误历程——的词汇,往往成为中国人用以获取心理安慰和平衡的最有效的理论武器。这些理论利器没有一柄不是双面刃:对善良而软弱的百姓来说,运用恰当,无疑是十分熨贴的体己之物,而对那些“聪明”绝顶、胆大包天的冒险份子来说,却是在灵魂的大市场上攫取千万人入自己囊中的最好的“魔袋”。从六七百年前开始,不论是曾经一再制造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之大劫的“白莲教”,还是1999年登台亮相的“珐輪功”,历史证明,“白莲”也罢,“珐輪”也罢,包括这两者之间无数的“佛祖”、“法王”,一再对社会与民生构成严重威胁的,恰恰就是那些极其“聪明”的信仰市场的假冒伪劣者。在灵魂与信仰这个无边无形的大市场上,每当制假者纵横自如、肆意荼毒之时,极少数还掌握着正牌灵魂产品也就是佛法真谛的人们,却保持着庄严但事实上却是无可奈何的沉默——既然讲经传统断竭、讲经风气普遍不存,既然整个社会好像都已经不再需要普及一点基本的佛教常识,进化得越来越科学和理性的人类,不再相信自己的灵魂会出偏岔,会被人轻而易举地攫取——那么你还能指望,在民间信仰的大市场上,不会一再搬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悲剧、不会再三重复“劣币驱逐良币”的闹剧吗?
除了佛教之外,道教和佛教同样不免被民间冒险势力攫取和制假、冒用的历史命运,宋元以下,且愈演愈烈。每每看到八卦教“真空家乡,无生父母”这等口号,总是在惊叹中国民间搞“群众运动”的天才代不乏人之同时,更为其中伏藏的杀机和劫数“一弹再三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净公上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讲经事业,首先可以理解为一种正面介绍和普及佛教知识的工作。说起来,以他那本风靡华人社会的名作《认识佛教》作为标志,他的这项工作,竟然是到了号称科学昌明的美利坚合众国,取得最初的成功的。他在美国弘法期间,应听众的要求,由最初宣讲某一部佛经,如《地藏经》,一改而为从佛教的ABC开始讲起,没想到在汇聚出版这本书后,大受欢迎。
不过,那仅仅是开始。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现在看来,应当承认,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放眼整个的华人世界,大乘佛教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这种不同的路径上,都有龙象涌出:在中国大陆有赵朴初和班禅主持劫后全面恢复,在宝岛台湾分别有佛光山、慈济、法鼓山在不同领域的崛起和迅猛发展,在香港、在北美……华人佛教大德高僧们在经历数十年顺利发展之后渐入老迈圆熟炉火纯青之境。完全可以说,真个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怀荆山之玉。
净公上人同样迎来了“花开南洋,果结神州”的鼎盛年代:在芒鞋踏遍后,因为李木源居士的诚意坚请,因缘时至,老人家在新加坡居住下来,在这里开班讲经,并且教会一批一批的学僧学习讲经,而这些年轻的学僧,大多数正是来自神州。在短短的几年之间,通过书籍、杂志、磁带、录像、VCD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老法师在中国大陆的记者、听众、观众,人数迅猛地增长,他的“受众”主体毫无置疑的转移到了中国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如上文所述,如果说,华人佛教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开始全面恢复并光大发扬大乘佛教的光荣传统,那么,其中至关重要的讲经这一环节,是由净公上人自觉地全面着手恢复的,这话决不为过。
当然,讲经并不只是在寺院里集会宣讲一番这么简单。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新加坡净宗学会每天的场景:
每天早上,必定由净公上人作早餐开示,为时总在30分钟以上。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由老法师讲《华严经》,下午全体学僧分头准备讲稿,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或分组研讲。星期六晚上,固定由老师宣讲《无量寿经》,除此之外,每天晚上,就由全体学僧轮流习讲大座(在居士林五楼大讲堂里),每次一小时,所有同学均端坐前排,全神贯注倾听,讲毕向轮讲同学提供改进意见。每逢周末,从周六至周日,全体参加36小时念佛共修活动。
这是一个教学相长、解行相应、循环往复、务求渐臻圆满的动态教学体系,颇有古人之风:“大家专习一部经,你讲我们听,我讲大家听,这一部经,每位同学都要听和讲好多遍。每位同学都完全自己动手写讲稿,上台复小座、讲大座。台下同学必定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对于内容取舍详略、威仪、声调运用等等,一一指出不足之处,真正做到小善必采、微疵必除,如此数月,每位同学就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第四届一位同学语)。
中唐时代京都大道 场内的讲经,讲经僧人,有主讲、有都讲、有复讲,讲经形式,有唱导、有押座、有俗讲。这些法度俨然、庄严神圣、同时却又灵活多变、纷繁精彩的讲经活动,与玄奘大师这等不世出的龙象之材所主持的国立译场一道,将北传佛教推向历史的高峰。这等胜境,在神州大地不复梦见,几百年矣!玄奘大师与前文提到的海岸法师、体虚法师等先贤如乘愿再来,目睹去中原万里之遥的南洋异国,法子法孙致力恢复讲经盛况,不知欣慰何如!
中国佛教协会注意到了净公上人远在南洋的独特工作:恢复讲经传统,培养讲经人才。主持中国佛协会日常工作的刀副会长专程来新,与老法师和李木缘居士进行了会谈和策划,双方约定,从某一个待定的时间开始,联合举办“讲经人才培训班”,从中国大陆佛教界挑选几十名年轻学僧,先后在新加坡与中国接受培训与进行实习。
不过,要是把净公上人单纯地看作当代华人佛教中“讲经第一”的法师,无疑是远不够的。在这位老法师身上,凝结着二十世纪沧桑中国所特有的几个“中国结”——虽然这些情结最终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自有其普遍意义,但毫无疑问,首先起源于中国特定的复杂历史情境。这第一个“结”,当属恢复讲经传统的佛家理想。老法师是在三十出头的时候选择的出家之路,但这个选择本身还不足以完全说明他后来的理想和作为,因为,在华人佛教总体式微的年代,即便是出了家,也完全可能发生道 心退转再还俗,或者完全走上经忏佛教(教内改革家痛称“死人佛教”)的路子。后来进一步选择以讲经作为弘法主要方式,这才是老法师最重要也最成功的人生转折。第二个“结”属于强烈的故国之恋,第一次陪同老法师去见赵朴老,我记得老法师临辞出门之际,对朴老说的末一句话就是“真想落叶归根呀!”当然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会很动感情,但是,这一点也不宜过分渲染,“少小离家老大回”不仅是老法师那一代从大陆去台湾及海外的老人普遍情结,而且是所有世代远游在外国的中国人共同的情感方式。第三个“结”,就要说到最重要的“中华文化情结”了。
迄今为止,似乎很少有人研究过,那些具有宗教身份的大陆以外华族老人,对于其宗教之外的大文化的关怀与贡献,甚至他们自己的宗教方面的信众也未必十分注重这一点,很简单,因为这看上去,与宗教理念关系似乎不大。我注意到,举凡净公上人所倡导的纯粹属于佛教的自身建设,比如“弥陀村”,比如印经书,比如流通讲经方面的音像制品,回应者如影逐日,往往风从。至于老法师在很早就提议过的“建立中华百姓祖先宗祠”,许多年过去了,老法师仍然在坚持,却没有发现足够的回应者。
大抵宗教起源于忧患,宗教家无不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游踪广阔、阅世甚深、见识上乘的大家,则往往能会通诸家,在比较高的层面上有建树有所为。这一点,可以见之于净公上人与李木源居士的两种合作:一是在新加坡发起组织和推展“九大宗教”的沟通往来与联合,二是在九十年代以来新加坡与中国的宗教友好交流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们俩人在中国国家宗教局的支持下,成功组织了“新加坡宗教联谊会访华团”访问中国,并且在2000年上半年成功邀请到中国政府及佛教界领导人来居士林、净宗学会访问。眼界所至襟怀所及,并不是单纯的祖先之国的眷恋,而是对于整个华人世界乃至人类的世界精神文化的关注。
“中华文化情结”云云,并非学理上的清谈而已,更不含任何政治、经济的动机在内,中有饱经忧患的老一辈中国人苦心在焉:中华文化这个行世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体系,处今日剧变之世,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用心照拂与维系,哪能局限于儒、释、道一家之私力!这大概就是大陆以外华人文化之中多通家达者的根由吧!
——节选自《当代华人佛教生态闻思录一种》《佛教文化》2000年第3期,作者为佛教研究所副所长,《佛教文化》主编,著名佛教学者。
编者按:读了这一篇刊登在《佛教文化》这种中国大陆佛教界“官方出版物”上对净公上人的解读和评价,不知各位读者有何感想?二十世纪以来,佛教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危机,特别是中国大陆因为“文革”等历史原因,佛教,尤其是汉传佛教,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寺院庵堂被毁被占,庞大的僧团不复存在、佛法讲习传承中断……最大的问题是——中华(汉族)文化的花果凋零。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汉传佛教这棵巨树就会日见枯槁,最终将无法生存。当佛教处在这样的危机和窘境之时,一批仁人志士应现世间,为了复兴佛法,复兴中华文化殚精竭力,不辞辛劳。上文中对净公上人有一段客观而中肯的评价:“如果说,华人佛教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开始全面恢复并光大发扬大乘佛教的光荣传统,那么其中至关重要的讲经这一环节,是由净公上人自觉地全面地着手恢复的,这话决不为过。”这可不是某个人某个场合的闲谈,这可是中国佛教最高研究机构之一——中佛协直属的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刊物上的评语!而且凡是对佛教八十年代恢复过程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相信都会认同这一观点。现在,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之后,可能佛门四众都觉得学习佛法资料很丰富、寺院道场也不少,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经的法师越来越多,这时候,还有没有人会想到如赵朴老、净公上人及一大批佛门长老耆宿们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努力。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老人们为佛教复兴所做的伟大贡献已被今天的佛弟子,特别是一些刚学佛时间不久的人(可能根本不晓得)忘得干干净净了呢?如果有人想了解“文革”后佛教恢复之初工作的艰辛和困难,编者推荐两部书,一部是《茗山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部是《净严法师传》(中国县镇年鉴出版社),读了这两部书,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才会知道珍惜和感恩,今天这样方便的学佛环境,是一批老人们呕心沥血换来的!编者说句良心话:佛教自八十年代至今,赵朴老和净公上人的贡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无论你修哪一宗、哪一派,都应该心存感激!
【附录】            中国佛教协会刀述仁副会长一行访问新加坡
宏度法师
[本刊讯]  4月24日至27日,应新加坡净宗学会净公上人、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张琳副秘书长、国际部宏度法师三人对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工作访问,受到新加坡净宗学会净公上人、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和四众弟子的热烈欢迎。4月25日下午,刀述仁副会长一行与净公上人、李木源居士及正在新加坡净宗学会学习的十几位中国学僧进行了座谈。刀述仁副会长介绍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简史、中国佛教现状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现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勉励学僧们珍惜光阴,勤奋学习,争取早日学成归国,为弘法利生发挥光和热。张琳副秘书长也从国际友好交往角度畅谈了此次访问的感受,并希望学僧们以玄奘法师为榜样,勇猛精进,为将来回国后从事弘法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僧们自由发言,即席提问。三个半小时的座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25日晚和26日下午,刀述仁副会长一行还与净公上人、李木源居士就中新两国佛教界合作举办弘法人才培训班事宜,坦诚的交换了意见。26日晚,中新双方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讲堂隆重举行签字仪式,刀述仁副会长代表中国佛教协会、李木源居士代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净宗学会在中新两国佛教界合作举办弘法人才培训班意向书上签了字。
中国驻新加坡文化参讃舒晓和新加坡九个宗教团体代表也应邀出席了签字仪式。签字仪式结束后,新加坡居士林和净宗学会举行了庆祝晚宴和欢送宴会,居士林的小朋友们还表演了具有佛教特色的文艺节目。
刀述仁副会长一行访问期间,还就中新两国佛教交流的可行性及具体交流项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谈。双方认为通过这一次实质性的会谈,加深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扩大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2000年第五期





圣一法师和净公上人的深厚情谊
圣一法师是当代稀有难逢的禅宗硕徳,和美国宣化上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满觉首座、达定老当家等大德同为虚云老和尚沩仰宗法嗣。对这位老和尚国内诸山长老无不尊敬倍至,编者对此有亲身体会:禅门大德体光老和尚在寺内传戒,圣一法师虽不到场,而戒牒上必书羯摩阿阇黎为圣一法师;云居山一诚方丈每次在圣一法师来山时必迎送至最外的山门——并不是每位长老都有此待遇的;云居山达定老当家本来要在云居山升座,圣一法师劝他不升,因他最听圣一法师的话,所以马上放弃不升座了;编者认识的一位法师,参禅得了入处,谒见本焕法师呈述自己的悟境,本老叫他马上坐飞机去香港见圣一法师印证……,而这位宗门下的大德,和弘扬净土的净公上人相交莫逆,不仅让自己的信众去听净公上人讲经,还把净公上人请到自己的禅堂讲开示。圣一法师著名的《地藏经讲记》也是由净公上人整理作序,因而广泛流通的(圣一法师弟子衍空法师的《圣一法师略传》中有载),他的另一著作《金刚经浅易》则请净公上人题写书名。净公上人在讲经时,经常谈及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老。
净公上人和圣一法师
◎ 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香港讲经,那次住香港住了四个月,很长时间,讲《楞严经》。香港大屿山的圣一法师,天天来听经,听了大概五六天,非常难得,回去鼓励他的信徒一定要到界限街去听讲,又请我去参观他的道场。他是修禅的,宝林寺,在宝莲寺的后面。现在我不知道,很久没有去过了,那个时候没有路,要走路进去,走半个小时,车只能到宝莲寺,到宝林寺要走半个钟点。很难得,你不愿意走路就不要去,所以环境很清静。禅堂那时候有四十多个人坐禅,很有规矩。我一生当中看到的道场,这样如法的道场稀有,没见过,我非常的赞叹。圣一法师请我到禅堂讲开示,我也不是参禅的人,好在老师过去教了这个秘诀,还有几句口头禅,我们就赞叹禅的法门。我过去讲过《六祖坛经》,讲过《金刚经》,讲过永嘉禅师的《证道歌》,还有些口头禅,懂得一些。我们赞叹,赞叹圣一法师,这是个真正善知识,赞叹大众在这里认真修学,我们自己净土是一字不提,这是规矩,你不能破坏道场。
——《学佛问答》
◎ 1977年,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的圣一法师,曾请我到他的道场跟同修们讲开示。他的道场是禅宗道场,每一天都还坐香参禅,有四十多个人,完全是男众。这是我这一生当中所看到颇具规模的第一个禅宗道场,我对他非常尊敬,非常佩服。
——《净业三福讲记》
◎ 1977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圣一法师来听了三天,就号召他的信徒,劝导他的信徒要到我这个道场来听经,非常难得!我们看圣一法师的行持,实在讲,跟早年的虚云老和尚没有两样。圣一法师是参禅的,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所有一切供养,都拿到大陆去修庙,所以大陆的佛教叫他财神菩萨。对于大陆佛教的复兴,最有贡献的就是他老人家。他是潮州人,住在香港大屿山,这个人为佛法,没有私心!
——《金刚经要义》
◎ 香港圣一法师也是很了不起的人,他常常在大陆上走动,大陆上佛教对他非常尊重。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105
◎ 香港圣一法师告诉我,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有三个人到普陀山梵音洞拜观音菩萨,拜了半个小时,菩萨现身了,三个人都非常欢喜。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248
◎ 我这一生当中见闻不广,都在经教里头,交友见闻不广。宗门大德,我只看到一个,香港大屿山宝林寺的圣一法师,今年也有八十岁了,他今年八十一岁了。这是我一生所见的禅宗真正修行人,心地清静,有智慧,有慈悲,不说别人过失。我没有听到圣一法师说哪个人的不是,没听说过,他真正做到像普贤菩萨所说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955
◎ 现在这个社会里头,能找到这样规规矩矩的出家人,确实不多见。我在香港遇到一位,就是圣一法师,大屿山宝林寺的,我对他非常尊重,非常的敬仰,听说这两年,身体也不太好,他对于中国佛教贡献很大。
——《了凡四训》
◎ 禅宗,你能找个禅宗大德吗?我所晓得的,大屿山的圣一法师是禅宗仅存的大德,我希望他身体能复原,禅宗找不到人。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 这一次我到香港,听说圣一法师病况严重,离开大屿山,在香港山顶一个居士家里面修养,距离我的住处不远,我跟他联络,我去看他,非常欢喜。他神智清楚,头脑还是非常灵敏,记忆力没有衰退,但是身体体力很差,肌肉在萎缩,行动没有法子,要坐轮椅,站起来的时候两个人扶着,我想想这样一位好法师,是我们佛门真正的大德,这是一位讲经的法师,是一位参禅的法师,确确实实有道心。我在一生当中见到的第二个,第一个是道安老法师。
——《大乘无量寿经》125
◎ 今天跟我这个顽固的思想相同的有一个,香港大屿山的圣一法师,跟我的看法完全一样,其他的法师跟我的看法都不一样,圣一法师跟我的看法一样。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61
净公上人为圣一法师《地藏经讲义》所作序
◎ 甲子仲春,余应香江佛子之邀,为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同参研习,以是因缘,得访故人圣公长老于宝莲。展读圣师之地藏本愿经讲记,踊跃欢喜,不能自胜;复详披究,见其词坦义明、质直诣实、言近指远,深契当机者也。夫佛法宗旨,不外教人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是谓之三宝也。而其修学入门,无有不从地藏始也;首求心地建设,明因果、详事理、坚信心、启智慧、光大孝道,止于至善之域,即心地无尽宝藏也。发之大宇为慈悲,观音表之;终始不离智慧,文殊表之;充实美满、幸福之人生,普贤大行是也。是以四大士总表佛法全体大用,何迷信之有哉!以少宣传,致令世人莫解正真,生种种误会,自失胜利。惜哉!今圣师于劫后,欣逢胜缘,复演之九华,深得意旨,以名号、布施、见闻三品,结归三宝,发明一经真实功德,利济无穷,自非具眼知识,莫能之也。读竟如饮甘露、如获至宝,即于讲席,普劝流通,使天下学佛之士,各各了知,正修行路、不堕邪见、不造恶业、心开意解、增长福慧,庶不负佛祖之悲愿,大士之宏誓,暨圣师之婆心苦口也。
佛历三〇一一年清明前一日 华藏沙门净公上人谨识         
圣一法师简介
圣一法师(1922-2008)当代禅宗大德,广东陈氏子。一九二二年11月13日生于广东江门市李家庄。自幼善根深厚,崇信三宝。十九岁在香港莲花山西竺林礼信求和尚剃度。一九四二年抵南华寺,依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并依止三年。蒙虚公接引,契入本来。一九四五年至上海玉佛寺佛学院亲近太虚法师。一九四七年至焦山佛学院学习。一九四八年因内战回港讲经弘法。一九五八年虚云老和尚命师至江西云居山,接虚公沩仰宗法脉,取法名宣玄,为沩仰第九世,传法偈曰:
宣宏妙义继先宗,玄玄泯迹事镕融。
圣解凡情空花影,一任逍遥自在人。
传法后虚公赠以御赐紫袈裟。之后师朝礼四大名山,多有感应。回港后于度轮(宣化)法师所办之佛教宣讲堂讲经。六零年代,在大屿山宝莲寺任维那及西堂。后移锡宝林寺,阐扬宗风。一九七九年,回国内朝山,见各处寺院破败,遂发大愿,重兴伽蓝,护教安僧,资助道场不计其数。一九八三年任宝莲寺第四代住持,一九九零年退居,重返宝林。二00八年,于四众念佛声中安详往生。

  

本焕老和尚请净公上人讲经
本焕老和尚是当代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禅宗大德。2012年4月2日,106岁的老和尚在深圳圆寂,火化后留下五色舍利上千颗,各大媒体争相报导,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老和尚生前对净公上人十分尊重,曾两次礼请净公上人讲经,每次都是亲自迎至山门外。老和尚百岁寿诞也邀请了净公上人。定弘法师(钟茂森博士)在《我为什么出家》的讲话中也谈到:他少年时去广州光孝寺游玩,遇到本焕法师。本老鼓励他学佛,并赠送他净公上人的书籍和录音带,而且预言他会出家成为大法师。本焕老和尚圆寂后,净公上人在讲经时为他默祷回向,祈愿老和尚乘愿再来。
净公上人和本焕法师
◎ 所以有一年,广州光孝寺老和尚请我去讲经。第一次我住三天,本焕老和尚接待我,办了素席给我吃。我就跟老和尚说:我们出家人不要这么客气,那些东西都很名贵,什么香菇、木耳这些东西。我说:我们出家人青菜、豆腐就好,不要这样破费。他说:你喜欢吃什么?我喜欢吃青菜,绿色的。到第二天开饭的时候,满桌像菜园一样,全是绿色的。我吃起来味道好,台湾吃不到的。由这个地方看,那个时候广东这个地区农民所种植的蔬菜还没有被污染,化肥、农药可能还没有,现在我就不晓得了,味道不一样。第二次我去讲经,隔一年,我第二次去讲经,讲了五天,在广州住五天。
——《大方广佛华严经》779
◎ 我最初选择素食是这个道理,那个时候我学佛才半年,接触佛教半年。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选择,应该是的,保护自己的慈悲心,保护自己的性情,保护身体。我想这样大概你家里面人就可以接受。素食的健康决定超过肉食,你看我们国内本焕老和尚,今年一百零一岁。去年过一百岁的时候,我去看他,身体顶好,只是耳朵差一点。我们聊了半个小时很开心,我那天去,戴了一串念珠,不是这一串,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普通的一串念珠。他赶紧跑到房间里,拿了一串大概是什么玉石的念珠给我:“你是大法师,怎么可以戴这个?”就把我念珠换走了,很风趣。一生素食,从小出家,一百零一岁还不需要人照顾,真不容易。你看出家、在家学佛的,长年素食的,身体都很好,这好样子在,何必去吃众生肉?
——《学佛问答》
◎ 上个星期四我们这停了一次,有些同学问我到哪里去?我去拜寿去了。本焕老法师今年一百岁,他做生日,给我一个请帖,我也送了一份礼,没去,为什么没去?人太多。人太多,说话都说不上,去有什么意思?所以他生日过过,人都散了,我到他那里去。我连他也没通知,我只打听一下,请个居士给我打听,星期四他在不在家,他告诉我在。什么都不通知,找个车一直开到方丈门口停车,这一见面很惊讶。很好,那里只有十来个人,我们可以聊天,谈了半个多钟点。我说我走了,他要留我吃饭,我说不行,还有约的客人在等我。为什么不能吃饭?我在那边吃顿饭,我就怕至少会有二、三百人,消息传得很快。等他们知道我到山上去看老和尚了,我已经离开了。所以我在那边半个小时,跟老和尚七年没见面,没想到身体好,他跟我握手很有力气,说话声音洪亮,我看他那个样子至少还可以活十年,一点问题没有。他告诉别人,一百二十岁走就可以了,我能信得过,真难得。早年,他曾经邀请我两次在广州光孝寺讲经,第一次去的时候很久了,三天,听众有七、八百人;第二次好像是第二年,又去了一次,听众有两千多人,以后我们就再没有接触过。在弘法寺建成之后我去过一次,看他,那一次,所以我们没有见面七年。到哪里去没有人知道,这样好,很清净,来去自由。与人交往一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我给老法师报告,近年做这桩好事,把宗教介绍给联合国,他非常高兴。
——《大方广佛华严经》1665
◎ 可是佛说这个,是说一般的状况,各人有加减乘除。你看平均年龄七十岁,有很多不到七十的,三十、四十过世的,有五十、六十过世的很多。也有超过七十的,八十、九十的,我们深圳这边,本焕老和尚今年一百零一岁,这是特殊情形,也就是说与他个人的修养有关系。所以佛说,佛法不是定法,佛法里头有加减乘除,这一定要懂得,活活泼泼,它不是死呆板的。佛给我们讲得最清楚的,人要是修清净心、修福,福报大了他寿命增长。我们看袁了凡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真的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延长二十多年,他七十四岁走的,这是延长的。有很多福报很大,不知道修养,造作罪业,他的寿命缩短,原本寿命是七、八十岁的,四、五十岁就走了。这里头有加减乘除,一定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1730
◎ 本焕老和尚,也是我的老朋友,他自己常说,他一定要超过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走的。我刚刚接到电话,他昨天往生了,我们今天讲经给他回向。他曾经两次请我讲经,在光孝寺。第一次请我好像是三天,我记得听众是七百多人;第二年又请我,讲了五天好像是,听众两千多人,法喜充满呢!非常难得的一个老和尚,值得人尊敬。
今天时间快到了,我就讲到此地。还有三分钟,我们为老法师做一个默祷纪念,本焕老人。我们心里头念佛给他回向,念阿弥陀佛! 我们祈求老和尚慈悲,乘愿再来,主持正法,弘法利生!
——《净土大经科注》
本焕法师简介
本焕法师(1907-2012),当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临济法脉传人,湖北新洲人。一九三〇年在新洲报恩寺出家,同年在武昌宝通寺依持松法师受具,旋至江苏扬州高旻寺亲近来果禅师,依止七年,深得来果禅师讃许,先后任维那、后堂。一九三七年自河北保定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一九三九年在五台山碧山寺与寿冶、净如等法师同接广慧老和尚法,并且任碧山寺第三代方丈。一九四六年刺血写经十余万字,至今保存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九四八年至广东南华寺接虚云老和尚法,为临济宗四十四世。一九四九年任南华寺方丈,一九五八年蒙冤入狱。一九八零年任广东丹霞山别传寺方丈,一九八七年任广州光孝寺方丈,一九九二年任深圳弘法寺方丈,一九九四年任湖北黄梅四祖寺方丈。二〇一二年四月二日凌晨在深圳弘法寺安详示寂,世寿一百零六岁,荼毗后捡出五色舍利千余颗。
【附录】                不休不息无挂碍
——佛源老和尚与本焕老和尚(节录)
作者:惟  升
从前,笔者不懂家师佛源老和尚等这几位前辈,都已经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不知哪来那么大精力和体力,干劲十足,好像总也不会累?后来,从前辈们的言传与身教中逐渐明白了他们的心愿。
虚云老和尚不也在一百多岁时依然发心住持中兴云门寺、云居山,为复兴中国佛教而操劳吗?本焕老和尚老当益壮,“不休不息无挂碍”,像虚云老和尚一样“众生无尽愿无尽”。虽八九十岁高龄,亦当二三十岁想,为众生,为三宝,勇担如来家业。
记得本焕老住持重建四祖寺落成开光时,佛源老有《本公焕老和尚中兴四祖寺赞颂》一诗以贺:
绍祖宏宗选佛场,婆心住世不寻常。
东山续振如来业,法脉恢腾永劫昌。
垂迹尘劳争道德,开天辟地庆流芳。
不休不息无挂碍,百岁高僧兴未央。
佛源老此诗是对本焕老的赞颂,但又何尝不是自身愿行的写照呢?
不要说老和尚放不下。谁不想放下,谁不想清净,少烦少恼呢?“问渠何故寻烦恼?担子加肩未敢休”,这是虚云老和尚的心语。身为佛弟子,这是何等神圣的责任!众生是度不完的,生老病死也是人之常情,老和尚们清楚自己身体状况,有些事想做,但年龄大做不了。但他们胸怀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我愿乃尽”的愿力,恨不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大悲千手眼、度众生。
佛源老和尚、本焕老和尚,都是虚云老和尚的入室弟子。1948年冬,本焕老蒙虚云老和尚印可,传临济宗法脉。1949年元月初八,虚老为本焕老送座为南华寺方丈。1951年八月初三,佛源老蒙虚云老和尚印可,接云门宗法脉;1953年韦驮菩萨诞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遵虚老慈命晋为云门寺方丈。二老分别肩负虚老在广东中兴的南华、云门两大道场,不论在动荡岁月还是清明时期,两老作为法门兄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慢慢人生路,他们关心互助,法亲情谊之深厚从交往的平凡点滴中透出来,着实感人。
本焕老曾住持南华寺,于1953年和1956年组织开坛,请虚云老和尚回山传戒,虚老委请佛源老和尚为教授和尚,帮忙到南华寺传戒。
拨乱反正初,佛源老重回云门,本焕老则驻锡丹霞山别传寺,两寺均百废待兴。一次两位老人见面,谈及寺院重建,本老说:“有居士发心捐了些建寺功德,可钢筋买不到,迟迟无法开工。”
“您老不用太操心,这事我来想想办法吧!”佛源老和尚安慰道。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是处处搞建设,一时钢筋紧缺,难以买到。说这话时,其实佛源老和尚心里也还没底,但他先安慰本焕老,后经多方联络,终于解决了困难。
一次,广东省召开政协会议,两老皆作为省政协委员赴会,佛源老报到后知本焕老已先到,放下行李便带弟子们去拜望他。
“顶礼!顶礼!”佛源老欢喜的口说顶礼,带着随行弟子便拜了下去。
“接驾!接驾!”见到佛源老到来,本焕老高兴得赶忙起身迎接。
本焕老年长,出家也比佛源老早好几年。佛源老以身示范,礼敬戒腊在前的比丘,体现了他老人家对戒腊的高度尊重,也让后学体会到什么是谦卑与尊敬。当时两老已年逾古稀,然而都精神矍铄。虽然出席会议,佛源老依然布衣芒鞋如常,手持禅杖,端坐自然,透出老禅和的本分风光。本焕老高兴地招呼佛源老近前而坐,犹如见到久别的骨肉弟兄到来,嘘寒问暖,兄弟情谊殷殷暖润,让人深感感染。
“来,借花献佛。”坐下寒暄片刻,本焕老将会务组发给的水果请大家吃。
“好!今天一起吃老本。”佛源老和尚接道。
“明天吃老佛。”
两位老人风趣的语言象是开玩笑,又像斗机锋,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而今,棒喝自如的家师佛源老和尚缘满归去,再次向我们深刻地开示了诸行无常。个人生死个人了,我们不能不修行而单依赖佛祖加持,光吃老佛;也不能总想着还有老本可吃而不修行,毕竟,再多的老本也会吃完啊!



南亭老和尚听净公上人讲经
南亭老和尚是1949年由大陆渡海赴台的法师中比较年长的一位,是台湾德高望重的前辈佛门领袖。南亭老和尚对净公上人十分爱护、提携。净公上人讲经时多次表达了对南亭老和尚的感激。
净公上人和南亭法师
◎ 南亭法师那么大的年纪,我过去在大专佛学讲座讲经,他常来听,他是我们长辈,是个大德,我们见他一定要顶礼的,所以他很技巧,我上了台,他才进来,我讲经的时候一下台他就走了,他始终不让我去给他顶礼,所以这是对于后辈爱护备至,我们对他非常的尊敬。
——《大乘无量寿经》103
◎ 像南亭法师是老法师,广钦法师都听我讲过经,这些老法师很有趣味,他们听经坐在最后一排,我上座了,他才进场,我一下座他就走了,为什么?诸位想想看,我们是后学,老法师他一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拜他,他不让我拜,所以他后到早退,很妙。
                                    ——《大乘无量寿经》169
◎ 台北有个“华严莲舍”,那时候南亭老法师主持,老和尚对我非常好,所以华严莲舍是我经常去的地方。
——《大方广佛华严经》1177
◎ 老一辈的像南亭法师,道源法师,还有几位真正都是讲经的法师。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32
南亭法师证明净公上人师承
◎  十九世章嘉活佛为慈禧、北洋及蒋中正三朝国师,历任国大代表、总统府资政、中国佛教会首届及第二届理事长。章嘉活佛于民国元年首传时轮金刚灌顶,抗战后在成都曾传三部无上密(即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大灌顶。迁台后大师曾领团环岛弘法,并从日本迎回玄奘大师顶骨安奉于日月潭。章嘉大师一生简朴勤修,戒行圆满,过午不食,博学多闻,精通汉满回藏文字。净公上人曾随章嘉大师学佛三年。章嘉活佛于1957年3月4日因胃癌示寂于台大医院,世寿六十八岁。灵龛在北投荼毗时,原值阴雨蒙黯,日轮无光。随后火焰透上云层,现莲花状,光彩夺目,异香飘闻十里外,舍利多达六千余颗,并有“金刚宝”和“六字轮”与“舍利树结舍利果”的瑞相。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南亭法师
南亭法师简介
南亭法师(1900-1982),台湾佛门大德,江苏泰县人。十岁在观音禅寺出家,师事文心、智光二长老。二十一岁于焦山定慧寺受具,之后往常州天宁寺住禅堂。二十五岁于安庆迎江寺依止常惺法师学习经教。1933年任泰县光孝寺住持、佛学研究社社长。1948年随侍智光老和尚赴台。先后在台北、台中讲经弘法,并出任“中国佛教会”秘书长。1951年创建华严莲社,筹印大藏经,于台湾民本电台辟“佛教之声”,播扬佛法。1964年创智光高级商工职校。在华严莲社曾开讲《大乘起信论》、《金刚经》、《楞严经》、《未曾有因缘经》等大乘经论。1975年,在莲社创办“华严专宗学院”,徒孙成一法师为院长,自任导师。1982年9月3日,安详圆寂。春秋83岁,僧腊72年,戒腊63年。



圣严法师:我的戒兄净公上人
众所周知,圣严法师是对台湾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法师之一,1998年被《天下》杂志推选为“四百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圣严法师和净公上人是戒兄弟,1961年两位法师同在基隆八堵海会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是净土导师道源长老。佛门中有句话:“同戒如同命”,两位大德是非常好的朋友,圣严法师在一九九九年访问新加坡的一次讲话中,谈起了和净公上人的友谊并对净公上人大为赞叹。                        
《抱疾游高峰》第八章  
◎ 在访问新加坡期间,原先没有到各寺院拜访的计划,原因有二:一是不想打扰他们,新加坡的佛教界人情味特别浓厚,遇到远客拜访,一定会请吃饭、送供养,十七年前就有过这样的经验。二是我的身体真的很虚弱,不宜有太多的访问活动,不仅仅是坐车,光谈话就够累人的。可是有两位法师我不得不去,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位是现任佛教总会会长隆根长老,他是我的江苏同乡,早期先从香港到台湾,也常常到中华佛教文化馆看我的先师东初老人,他在编辑《海潮音》杂志时,我也是他的作者之一,彼此关系不浅,尤其这次弘法大会,原来说好是由佛总主办,所以应该要去向他表示歉意。        
第二位是我一同受戒的戒兄净公上人,虽然他提倡净土宗,我提倡禅法,我们两人在法义的认知上或有什么偏重偏轻之处,但我一向对他很尊敬,因为他真是一位现代的法匠。首先在台湾成立华藏图书馆、华藏讲堂,以及佛陀教育基金会,后来又到全世界开创净宗学会,在中国大陆全力弘扬净土法门,估计有几百万人受到他的教化。近四年来定居新加坡,训练了一批又一批的讲经弘法青年人才,所以我应该去看看他;特别是在我闭关期间,他替我找全了《弘一法师三十三种律学合刊》借给我研究,这是我永生感激的事。目前他每天对着十几位中国大陆去的年轻比丘讲《华严经》,他们都是各佛学院的教师和负责人,将来他的影响之大,无可限量,同时也透过现代化科技网络设施,把他的开示立即传达到世界各地,据他自己说,进入他的网站,每天有五万人次以上,像他这样的弘化功能,是我所敬佩的事。      
于是我在四月二十日的上午,分别拜访了灵峰般若讲堂的隆根长老,以及净宗学会的净公上人戒兄。隆老已过八十高龄,须眉皆白,待客热诚不减当年。净老也七十三岁,看来若五十出头,见了我非常欢喜。      
虽然我没有拜访其余的各寺院,可是两晚出席弘法大会的比丘、比丘尼法师有五十多位,听说这在新加坡也是难得一见的场面,除了隆根长老第一天亲自出席,从头至尾听完之外,另外还有广品、厚宗、法坤、以及佛光山的满可、慈济功德会的慧琪等许多法师,大家热心参与,有的还送我供养。      
在一九八二年,初访新加坡时,所见的长老比丘、比丘尼们,多半已经迁化往生,而我自己也垂垂老矣!但是看到了许多年轻一代的比丘、比丘尼们,也可以预见新加坡佛教的弘扬,不仅后继有人,将会后后胜于前前。
《圣严法师年谱》记载净公上人与圣严法师之交往
◎ 民国五十一年(一九六二) 法师三十三岁
解门则因受戒期间得蒙戒和尚道源长老提示,东初老人亦嘱留意戒学,故除全力背诵《四分律比丘戒本》、《梵网经菩萨戒本》,便专心于律藏研读。朝元寺藏有中华佛教文化馆新印行之《大正藏》,内含律部诸书,并承会性法师提示及戒兄净公上人协助,觅得弘一大师《三十二种律学合刊》等律学要籍,用为学律之指导。


净公上人讲经时谈圣严法师
◎ 尤其是线装书,跟这个书不一样的,线装书是双页的,破损了之后,我自己来修复。看完之后立刻归还,过去跟我往来的人,只有一个圣严法师,在台湾法鼓山的,这是我的同戒。他有信用,而且他跟我借去的保持得相当完好,他有这个品德。
——《太上感应篇》  215
◎ 今天我们这里有一位台湾同修,刚才他来看我,他学佛一年多了,我问他:“在哪里?”他说:“在法鼓山圣严法师那里。”圣严是我的好朋友……
——《学佛问答》
◎ 我的一些同参道友,像圣严法师著作等身,他写的东西多,我一样也没有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关于禅的,请教圣严法师,关于法华天台宗,请教会性,你要学太虚法师,太虚法师的学生是印顺法师,你向他学习。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169   
净公上人和圣严法师的戒和尚道源长老
◎ 道源长老(1900-1988),河南商水人,在台湾四十年,讲经弘法,一部《佛堂讲话》风行全岛,故有“净宗导师”之称誉。二十岁出家,亲近慈舟、慈航、太虚、圆瑛、印光等大德,曾在武昌宝通寺闭关精进修持三年。先后于开封河南佛学院、福州法海寺“法界学院”、北京广济寺“宏慈佛学院”、上海“静安佛学院”等处执教。1949年赴台,1950年兴建海会寺。他曾在台六次担任得戒和尚。1988年预知时至,往生净土,获舍利千余颗。1961年海会寺的戒期,戒和尚是道源长老,羯摩和尚慧三长老,教授和尚白圣长老,共七十六位新戒比丘受具。净公上人和圣严法师都是这一堂戒的戒子。
        圣严法师简介
圣严法师(1930-2009),台湾法鼓山创办人,生于江苏南通。13岁于狼山广教寺出家,曾参军入伍。赴台后依东初法师二次出家,于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嗣后留学日本,获博士学位。创办法鼓山,提倡“心灵环保”,并在世界各地指导禅修,有着作近百种,是世界知名的佛教学问僧。2009年在台圆寂。



星云法师请净公上人做教务主任
星云法师创建的佛光山,教化之广,遍及全世界。1991年成立的“国际佛光会”,是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他的理想是“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净公上人和星云法师这二位在全世界华人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德,是多年的老友,佛光山创立之初,星云法师便请净公上人做教务主任。星云法师1977年主持编纂的《佛光大辞典》中,也高度评价了净公上人。2009年5月25日,净公上人重返佛光山,拜望星云法师。两位老友重逢,分外欢喜,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       
星云法师请净公上人讲经教学
◎  《星云演讲集:依什么学法》
时间: 一九七二年        
地点:佛光山           
对象:大专佛学夏令营
很高兴各位同学来到这儿研究佛法,很感谢各位应聘的老师来到这儿授课。我们的教授,像会性法师,他很忙,暑假期间到处有人礼请他去讲经,他都没有前往,而留在山上为各位讲八宗纲要。还有净公上人,他在台北有好几处讲座,这次也为了成就你们的学佛,而从台北赶来这儿给各位同学讲课。
台湾周宣德老居士记录星云法师请净公上人讲经
◎ 去年起高雄东方佛学院星云院长创办了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二年来成绩大有进步,任教的有会性、净公上人、方伦、唐耀等老师,各方应邀前往担任专题演讲者亦多。课程包括《心经》、《阿弥陀经》、《六祖坛经》、《十四讲表》、《佛学提要》、唯识学、天台《始终心要》等。每期授课两周,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年来结业同学闻亦近五、六百人。
——《大专学佛青年学佛运动的回顾及对明伦月刊的展望》
净公上人讲经时谈和星云法师的法缘
◎ 以后凤山莲社煮云法师,我在他那里讲了三年,也是一个月一个星期,每个月我都要去讲一个星期。那里讲了三年,最后就是佛光山星云法师找去了。
星云法师那里非常优待,很礼遇,那个时候我从台北到高雄,到佛光山去,他都给我买飞机票,非常优待。
——《净土大经科注》145
◎ 我早年在佛光山,星云法师请我去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民国五十七年、五十八年的时候,佛光山是刚刚开山,办一个“东方佛学院”,有一百多个学生,请我去做教务主任。
——《无量寿经》49
◎ 四十多年前,我在佛光山教佛学院,佛光山一共六、七个老师,三个出家,三个在家。会性法师、星云法师、我一个,三个出家的; 还有唐一玄老居士,那个时候八十多岁,还有方伦老居士,也七十多岁,这都是很有修持,很有学问的长者。
——《净土大经科注》103
◎ 所以《华严经》就从新加坡居士林开始,真的经太大,像世尊当年一样七处九会。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想办法继续讲。现在保存录像,已经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像现在的讲法,这部经讲圆满至少还要十年,这是个大工程。星云法师以前跟我说:“这是很伟大的工程!”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星云法师主持编纂的《佛光大辞典》评价净公上人
◎   【佛光大辞典】净公上人(1927~)安徽庐江人,俗姓徐。民国四十八年(1959)依台北临济寺白圣法师出家。五十年秋受具足戒。尝从台湾大学教授方东美研究哲学;并亲近章嘉大师、李炳南居士多年。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及各佛学院。师辩才无碍,经常于台湾、香港各地讲经说法。六十八年,于台北创设华藏精舍,开附设视听图书馆及法施会。除积极宣扬大乘教义外,并印行佛书普赠各界。P4701
编者按:《佛光大辞典》是迄今最权威、最全面的佛学辞典,历时十年编纂完成,出版当年即获台湾图书出版金鼎奖。
星云法师谈“僧讃僧”  
◎    前面讲过,禅宗自菩提达摩五传至弘忍,其下分“南能北秀”。“南宗”主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顿悟教说;“北宗”则重视“息妄修心”,强调“渐修渐悟”。后来,顿渐一直纷争不已,能、秀的门徒也势如冤家,各护其主。现在我们就从《六祖坛经》来看看这两位一代大师,他们彼此之间各有什么评语。
首先,根据《传灯录》记载,神秀禅师的徒众经常讥讽南宗的惠能禅师说:“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一个做苦工,担柴的苦行者,他凭什么资格能做到祖师呢?
在这个世间上,很多人“同行相忌”,甚至在佛教里,有时候也是彼此互不尊重。譬如,有一个人很会写文章来弘扬佛法,就有人批评说:“他只是能写写文章,不会讲述,也不善于言语。”
这个人一听,赶快学习讲经说法,等到会讲经说佛法了,又有人批评说:“某人只是讲讲说说,如同瘸和尚,能说不能行。”
这个人听了人家这样的批评,他很着急,赶快修行。但是还是有人批评:“某人只是能修行,不会办事。”
喔!赶快学习办事。又有人批评了:“只是一个事务僧,他也不会英文,也不会日文,不能宣扬国际的佛教。”
总之,不管他如何努力,别人就是批评,嫌他这样不够,说他那样不好。所以,在佛教里面,有一句话说:“要得佛法兴,除非僧讃僧”。同样的,我们今天的社会,要有一种“与人为善”的心理。只要别人有一技之长,总是难能可贵,你又何必一定只寻他的短处,不赞美他的长处呢?假如有人问你:“你是不是就是万能呢?”你该怎么回答?
六祖惠能大师当年隐藏在人群中达十五年之久,他随缘安住,自我肯定;及至后来龙天推出,说法度生,人天敬仰,然而还是有人批评他说:“一字不识,有何所长?”
但是,神秀大师并不是如此说法。神秀大师告诉徒众说:“惠能大师他是得到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付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亲自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他日回复,还为吾说。”由此可见,神秀大师虚怀若谷,他对六祖的禅法更是肯定、推崇;而惠能大师对于神秀大师也是十分尊崇。例如,神秀大师曾派弟子志诚去亲近他,他曾经这样对志诚说:“汝师戒定慧,接引大乘人;吾之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彼此悟解不同,见有迟疾。”其实,悟道都是一样,六祖惠能大师也是如此的推崇神秀大师。
我们从高僧传里,也可以看到过去很多的高僧大德,有时同门同辈纵有所争,也是在法上一点就通,一点就破,沟通以后,彼此哈哈一笑。不像弟子们,不惜为法争,甚至演变成意气之争。
——星云法师《六祖坛经讲话》
◎    从古至今,有许多人际之间的混乱、冷狱的冤屈、家门的不幸,都是由见不得人好的坏心理怂恿下,造成难以弥补的巨祸。如果能够换个角度去看待:邻居、朋友、同学、家人有成就,自己也是与有荣焉,沾光沾光,真是皆大欢喜。祈愿人间的和平兴盛,佛教告诫“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讃僧”,普贤菩萨也发下“随喜功德”愿,都为我们树立一个好模范,随喜赞叹!
                          ——星云法师《留一只眼看自己》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    人讃人,出伟人;僧讃僧,出高僧。
                                      ——《星云日记》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一
星云法师简介
星云法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在全世界华人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大师之一。12岁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赴台弘法。1967年开创佛光山,并陆续于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分道场。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任总会会长,在全世界佛教界及宗教界有极高声誉。
【附录】       陈兵教授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赞叹星云法师和净公上人
陈兵教授强调,圆融精神,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宝贵。历史上佛教传播范围广、派别多,三大教系长期以来交流联系较少。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佛教各派别之间的融合,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需要佛教与其他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的融合,佛教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承担其社会责任,台湾的宗教领袖星云大师以及新加坡的著名高僧净公上人长期以来也一直提倡这种圆融精神。
——《建设自身净化社会——访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陈兵》
                              香港《大公报》报导
陈兵教授,当代著名佛教学者。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从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调四川大学宗教学所任研究员、博导,兼任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曾亲近明真、正果、清定、智敏、法海、徐恒志、黄念祖等大德修学,著作等身。















印海法师:他的工作是任何人没有办法做到的
印海法师是由大陆赴台,由台赴美弘法的一位高僧,和净公上人同年。他创办的“佛教正信会”为佛教在美国的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印海法师是洛杉矶玫瑰原市法印寺住持,净公上人在美弘法期间,受邀在法印寺讲经。在一次讲经会上,印海法师感叹道:“他的工作是任何人没有办法做到的!”
印海法师在《金刚般若与净宗修学》演讲会上讲话
◎ 我记得两年前星云法师来这个地方演讲,也请我讲两句话,今天又请到净公上人来这个地方讲经。这两位是近代佛法的法将,一位是弘扬禅宗法门,一位是弘扬净土法门,他们二位长老对于近代佛教的宣传,可以说真正是替佛宣扬,是诸佛的化身。这二位法师真是伟大!我们不要谈星云法师,像在座的净公上人,他的伟大处并不是在洛杉矶这边伟大,他的伟大是在国际方面,从新马地区,乃至今天他把佛法远远的向大陆宣传,从他这两天的言谈中,他的工作是任何人没有办法做到的!……法师用他自己的福德智慧,在新加坡每年有这样伟大的工作,我想别人很少知道,所以我今天在这个地方,并不是当面捧场。事实上我们对他多年来,不管从台湾,从海外办净宗学会,这种无条件的弘扬佛法是把自己供养的一点红包都是放在教化众生培养将来的佛教的弘法人才。这一点我想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印海法师讲述《无量寿经》会集本的传播因缘
◎ 他(律航法师)于1948年春夏之交就到达台湾,他将莲公的《无量寿经》的会集本,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集本各十部,并将北平佛教团体净宗学会的宗旨,大纲及修学概况介绍给台湾佛教界。此即净宗学会首度传播海外之因缘。大经会本乃由台湾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眉注、宣讲而得以弘传。后来大经会本更由莲公的门人黄念祖老居士做白话批注。自此以后净公上人弘扬净土都以此会集本为所依据、并且劝人读诵本经,为求西方净土的往生资粮。
         ——《从亲近律航法师说到净土宗之殊胜义》  印海法师
净公上人谈和印海法师的法缘
◎   洛杉矶印海法师,有很多人认识,以前做过此地慧日讲堂住持,现在住在洛杉矶,我在洛杉矶讲《无量寿经》,讲“无量寿经大义”,他听了之后很欢喜,当场就跟大家宣布:“我从今天起修净土法门,我要弘扬净土法门!”听众高兴的不得了,请他讲《无量寿经》,我就把这些资料、注解统统送给他,现在在那边讲《无量寿经》,非常难得,非常难得。
——《阿弥陀经要解大义》5
◎   印海法师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法师,虽然我们很少见面也很少往来,他的德学令我们尊敬。
——《念佛的真实利益》4
◎   往年我在洛杉矶弘法,住在印海法师的道场,印海法师对我非常好,我们两个也同年,他月份比我小。他对我们净宗修学的五个科目,他很赞叹。
——《大方广佛华严经》1166
印海法师简介
印海法师,江苏如皋人,一九二七年出生,赴美弘法高僧。十三岁在如皋定慧寺出家,二十岁于宝华山受具足戒,之后往常州天宁寺佛学院求学。一九四九年赴台,于中坜圆光寺佛学院,亲近慈航法师。一九五五年到新竹福严精舍,亲近印顺法师。先后任教于新竹女众佛学院、台中中华佛学院、基隆正觉佛学院、中国佛教会。一九四六年,继印顺法师接任慧日讲堂住持,宣讲多种大乘经论。一九七五年赴美弘法,于美国洛杉矶玫瑰原市创建法印寺、“佛教正信会”,主办《法印寺视听通讯》。法师著述丰富,并有译著近三十种流通。



畅怀法师2012 年赞叹净公上人
香港的畅怀老法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佛门大德,是当代极少数亲近过慈舟、圆瑛、倓虚三位长老的一位法师,他老和净公上人是交往数十年的老友。1977年净公上人第一次离台赴港弘法,正是应畅怀法师邀请,在他主持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开讲《楞严》,之后他又多次礼请净公上人讲经。2012年6月17日,在香港举办的“《净土大经解》学习心得分享报告会”上,畅公在发言中表达了他对净公上人的钦佩和赞叹。
  畅怀法师在《大经解》学习报告会上的致辞
◎    南无阿弥陀佛!
尊敬的净公上人,尊敬的诸位大德仁者:大家早上好!
十分欣喜今天能够有这么多佛门同修共聚一堂,一起切磋学习净土宝典《净土大经解》,这个经典是对《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一个集大成的注释,净公上人一生弘扬《无量寿经》,尤其在前年清明节开始专弘《净土大经解》。
净老是我的老朋友,1977年,我邀请净老来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讲经,净老从此与香港结下了深厚的法缘。现在,35年过去了,净老不仅香港常住,而且还弘扬净土宗这部大经和注解,实在是香港之幸、众生之福。
今年是我出家七十周年。佛门中的状况我看的很多,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佛法曾一度很衰残,原因是在这个时代讲经说法的法师非常少,而净老半个多世纪来讲经说法从未间断,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赞叹。现在净老虽八十六岁高龄,每天仍讲《无量寿经》四个小时,为法忘躯,弘扬正法,不惜身命。净老这种念念为众生离苦,念念为正法久住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和钦佩。……佛经上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所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祖师大德弘宗演教,最后都导归净土。我年轻时曾经亲近的三位大善知识:慈舟律师、圆瑛老法师、倓虚老法师,无不是劝人修学净土,而且自己身体力行,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老一生不遗余力地弘扬净土念佛法门,也正是畅佛本怀,惠利群生,真的是功德无量!
畅怀法师简介
畅怀法师,名亲极,字畅怀,1928年生,河南省武安县人。1942年于邯郸县禅房寺依崇性法师出家,1943年于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之后住安养精舍亲近慈舟法师,依止三年,后南下上海,入圆明讲堂亲近圆瑛法师,于楞严专宗学院学习三年。1949年赴港住东普陀禅院,后赴泰国参学半年,回港后住大屿山观音寺静修。1952年入天台宗大德倓虚法师创办的南华佛学院研读三年,1958年考入香港妙法寺内明书院学习,1966年接任倓虚法师创建的中华佛教图书馆馆长,1977年出任香港佛教青年会导师,之后相继担任天台精舍住持、圆明寺主持,于海内外讲经传戒,为法操劳,是香港一位有影响力的佛门领袖。“法师时刻关注宣扬佛教理论,佛经研读,故除礼请本地(香港)大德宣讲经教外,特从台湾延请大德莅港弘法。例如1985年7月请得道源长老莅港宣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并连续多年恭请净公上人莅港弘扬佛法,度众无算(摘自香港佛教青年会《畅怀法师传略》)。”



传印法师:净公上人 人天赞叹
传印法师是虚云老和尚的侍者和法子,先后担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庐山东林寺方丈、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和净公上人是同年生人的老友,实际上两位长老的生日相差仅半个月,2000年5月净公上人到中国佛学院拜望传印法师,二老在畅谈中还谈及此事,恰好编者在场,亲眼见证了二老的友谊。传印法师曾为净公上人《无量寿经讲记》作序,序文中传老对净公上人极为赞叹。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序
◎   我们要知道,净土法门在整个佛法中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生活离不开空气一样,修学佛法不可离开净土法门。如古德说,净土法门“似地均擎,如天普盖”,“统摄律教禅宗,普被上中下根”,“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知道:净土之理,虽近而至深;净土之事,虽简而至妙。若究其实际,等觉菩萨尚不能知其少分,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我们修学佛法,皆在离苦得乐。一切众苦,无过于生死之苦。生死轮回不得脱,实为众苦之源。佛之法门,首先教我们脱离生死,以利自他。按佛法通途法门,须断见惑,方证初果而预入圣流;思惑断尽,方证四果,得脱三界六道之生死。这在我等这样的凡夫,一生之中,是绝难企及的。若肯修学净土法门,则首先,能够仰仗佛的洪慈愿力,往生净土,脱离开三界生死的危险地带,而到达永不退转的安全境地。然后,于彼土依三圣为师,海会为友,进修起来,则如风帆行于顺水,直趋菩提。净土法门,为佛法中的特别法门,其妙义难书,掠其大端如此。
净公上人,善作如来之使,弘扬净土,不遗余力,法音宣流,人天赞叹!
本院学僧照心仁者,听了净公上人宣讲录音,感受到莫大法喜,肃然生起敬信之心。觉得像这样的旷劫莫得的殊胜功德利益,岂可自己独得。于是,利他之念,油然而起。便趁课余时间,依据录音磁带记录为文,更蒙李建群居士拔冗打印成帙。欲广流通,问序于余,遂不辞固陋,略辍数语,以志缘起。唯愿凡我同伦,乃至一切众生,同归净土法门,共入弥陀愿海。
                                                                                            传 印  
一九九六年丙子夏月
于北京?中国佛学院
照心法师《无量寿经讲记》整理说明
◎   当代净宗大德净公上人,于一九九二年六月在美国加州德安乍学院Deanza Collage主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为期三月,有录音九十盒。
承上海朱雅维居士寄赠此套录音带,照心亲聆后,笔录净公上人讲经的全部内容,以供养同修净业修学的急需,本记录暂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研习报告》,殷切期待净公上人审定。本记录若与此套录音配合研习更佳。
本记录尽量保持净公上人现场讲述的原话风貌。
本记录的体例参照黄念祖居士所着《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简称《大经解》)。本记录的“前言、概要”引用本经《讲述笔记》的原文。“正释经文”的原文参照新加坡简体字注音版的经本,但标点符号依照台湾版《大经解》,讲述经文的段落层次亦照《大经解》。本记录的“原文”使用黑体字显示,讲述中使用双引号(“”)标示。小括号“()”中的文字属记录者标注。
本记录蒙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作序;李建群居士发心打印记录稿;净宗学者魏磊老师(后依传印法师剃度,法名大安)辅导;及众位信士捐资助印。在此,录者照心一并回向功德!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记录难免用字谬差,或人名、地名有异,不妥、疏误之处,敬祈大德净信,慈悲指示。
本记录根据录音整理,暂时未经净公上人审阅,仅供同修参考修学。
南无阿弥陀佛。                                                                                                
释照心愧识
一九九六年十月初一日
编者按:此书由传印法师作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亲自题写书名。
传印法师赴新加坡访问净公上人
◎   [本刊讯]  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新加坡净宗学会净公上人的邀请,以传印法师为团长,倪强先生为秘书长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1月3日到新加坡参观访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隔1400米宽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地。面积618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华人占76.9%,居民多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
12月31日,代表团访问了新加坡净宗学会和新加坡居士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