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3|回复: 3

[其它话题] 九八年早餐开示—控制占有了不可得(共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8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九八年早餐开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九八年早餐开示—控制占有了不可得  (共一集)  1998/12/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3-1230



  最近居士林餐厅改善了,伙食也改善了,菜色很多。昨天许居士告诉我,这对於我们诱惑力量太大了,每天都吃得很胀。这桩事情,我记得前一次跟诸位提到过,伙食的改善,是供养人他们的诚意,这是我们应当感激的。我们在那里是接受供养,接受供养要有智慧,自己要能够控制自己的需求。菜色有十几道,你每一道都品尝一点,当然使肠胃过分的负担,对於身体健康就有妨碍。往年我们在台湾,社会上提倡梅花餐,梅花餐是五个菜一个汤;在更早,社会一般都提倡的是四菜一汤。我们在十几道菜里面,选择不超过四道,那不就很好吗?看看你喜欢吃的、需要吃的,选择几种,不要每一种都去夹一点,那个量当然就过分了。现在我们「学会」,我看菜色也愈来愈多,在饮食方面,自己一定要能控制自己。

  古人教给我们,所谓是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是摄取营养的一个原则。在佛法讲,实际上真正懂得养生的是懂得养心,为什么?心是能生种种法,我们这个身是所生之法,心是能生,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了。身心清净,我们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是一定的道理。但是世间人懂得的人少,还是要注意在外面,来补充自己的养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所谓真修行人,他身体的养分不向外面寻求,完全向内,我们在佛经里面读了很多。色界天以上的「禅悦为食」,诸位想想,禅悦这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从外面。所以佛才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东西都可以舍弃,而佛说这五样东西叫五盖,把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盖覆住,我们虽有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个东西是障碍。如果你在这五样东西里起了贪心,这五样也叫欲望,五种欲望,生起贪念,你的烦恼只有增加,不会减少,那怎么能断得掉?

  所以佛教弟子,饮食决定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佛陀当年在世是托钵,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且托钵只许托七家,七家托不到,回去修禅定了。这种作为都是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贪心、克服自己的烦恼,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饮食上的摄取,我们有这个色身,不能不维护色身的健康,如果身体不健康,需要别人来照顾,也要麻烦别人,住在道场也连累常住,当然不好。可是健康之道要明了,总在清净心。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有大慈悲心,对自己决定是清净心,清净无为;对别人是大慈大悲,无所不为,我们才真正以行动照顾大众、帮助大众。这都是世出世间圣人,共同教导我们的。

  可是爱心里面是付出的、是义务的,决定不能占有。凡夫的爱心对人,纵然是对於自己的儿女,对於自己的亲人这是很爱护,他不是慈悲。为什么不是慈悲?因为他有控制的念头,控制人、控制事、控制一切物,他有这个念头,他有占有的念头,这是错误。错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能所皆空,了不可得」,《般若经》里面,「不可得」这三个字,重复了一千遍以上,你看看六百卷《大般若》。佛以这么多次的重复,就是叫你要牢牢记住,这是事实真相。你如果以为有所得,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那是无明。你要了解一切法不可得,不但所得的不可得,能得的也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脱了。这个解脱,用现代的话说,你心里就没有负担,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会全部放下了。

  你今天还放不下,主要你的愚痴没有破,你还以为有能得、有所得,你心里面还有负担,所以你的生活很痛苦,你的修学功夫不得力。你不知道诸佛如来所说,应化在一切世间,所作所为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我们建立道场,道场建立得再大、再辉煌,觉悟的人是什么心态?镜花水月。所以心里面一丝毫的执著都没有,一丝毫悭贪都没有,这才显示出大自在,这才显示出所谓高度的享受。有受用,没有占有、没有控制,这样才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跟佛菩萨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当中要控制别人,念念当中要占有一切,所以他那个心是患得患失,忧虑烦恼永远不断,这个日子过得苦。

  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我曾经跟诸位讲过,慈悲里面一定圆满含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才叫慈悲。我说的这十个字五句,每一句里面都含摄其他的四句。什么是真诚心?真诚心一定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什么是清净心?清净心一定含摄真诚、平等、正觉、慈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法讲得简单、讲得含蓄,现代人听不懂。我说得罗嗦一点、说得繁琐一点,说十个字,十个字就是一个字,一即是十,十即是一,诸位要体会到这个意思。我慈悲,慈悲心不清净、慈悲心不平等,这不是慈悲。如果说这也是慈悲,那就佛法里面讲的四种慈悲,这叫「爱缘慈悲」,爱缘慈悲是凡夫的慈悲。这里面没有舍弃控制,没有舍弃占有,没有舍弃种种的要求,这不是大慈大悲。爱缘慈悲往上提升,是「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再上是「无缘慈悲」,大慈大悲是无缘慈悲。无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般讲无条件。无条件就是无有要求、无有占有、无有控制,这叫无缘慈悲。无缘慈悲是诸佛与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就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慈悲心。我们要用这种心处事待人接物,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就证果,像《华严经》上说就入大解脱门。入大解脱门这句话,就是世俗讲的成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佛才是入大解脱门;这个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脱门是阿罗汉,证阿罗汉果,小乘的圣者。

  我们读经闻法非常重要,读经闻法不可以间断,一天都不能间断。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烦恼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断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断掉?唯有觉悟。我们不是上根利智,不可能听少法、学少时就能开悟,那个在佛门里面讲,上根利智才做得到,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中下根性要想在一生当中得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入佛法,入佛法就是讲的觉悟;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闻法,长时间的薰修,我们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我在讲席当中也曾经说过,我记得说了不少次,我是个凡夫,中下根性的人,能有今天这点成就,能有这点小智慧,是四十多年天天在读经、天天在讲经,从这个地方得来的。

  也有一些大德们他们也讲经,可是他们跟我相比也差一等,这一等差在什么地方?他们管事,管事要操心,对於自己多少都会有一些妨碍。我这一生的缘分殊胜,一生当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所以世俗间的事务我没有障碍,才能有这一点成就。这一点,同修们千万要记住,我也是现身说法给大家做个榜样。什么人能管事?真正得清净心的人。所以古时候寺院丛林里面的管事,都是诸佛菩萨应化再来的,他们不要紧,他们是应化的,他不是凡夫。我们不是圣人应化,我们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道道地地凡夫如果也办事,那就是舍己为人,这也是值得敬仰的。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定慧,只要把戒修好,有戒没有定、没有慧,这真正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来服务、来照顾大家。戒要清净,戒清净你修的是真正的福报,你没有慧,你修福。戒清净,是如理如法的照顾大众,照顾大众没有私心,也是以真诚、爱护、关怀,帮助一切大众好好的修学。

  你们看到过去,馆长她就是这种人。她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她创建这个道场,成就我们大家,对我们是很大的恩德。我们对她也有报答,我们报答表现在临终那一刻,我们送她往生。她要没有我们这些人帮助,她往生不了,我们帮助她往生,这是大报恩。可是这个缘很不容易得到,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么好的缘分,都有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不能往生,来生是大福报,做这些国王大臣、豪富长者,来生得这个福报。我们现在清楚、明白了,唯有往生不退成佛,这桩事情才是真实的。世间的福报,做到大梵天王、做到摩醯首罗天王,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还是出不了三界,所以那个福报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这个事实,我们总得要晓得。

  我们修学就是过日子,知道怎样对自己,对自己决定是清净、慈悲,专修专弘。对人,真诚、清净、慈悲,决定要做到无缘,没有条件。决定不可以对一切人事物,有一丝毫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我们就全都错了。只要有这个意念在,叫造业。放下一切占有、放下一切控制、放下一切要求,这是智慧,这叫功德,比福德还要殊胜。诸位想想,这个道理,要不是佛菩萨给我们说,我们怎么会知道?希望我们共同勉励,依教奉行。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九八年新春开示  (共一集)  1998/2  台湾花莲净宗学会  档名:21-056-0001

  会长,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

  今天是新春元宵的前夕,我们有机会在此相聚,这也是非常殊胜的因缘。尤其是此地许多同修要我跟大家谈谈佛法,我觉得也有必要。在台湾,学佛的同修非常的普遍,历史也很久,可是佛教究竟是什么,我们四众同修能够辨别清楚的人确实不多,这就是社会上为什么说学佛的人是迷信,学佛的人是消极,这个话不能说没有道理。

  佛法究竟是什么?早在民国十二年,我们佛门有一位大德欧阳竟无先生,这一位大师现代学佛的年轻人知道的不多,老一辈的佛弟子我想都曾经听说过,他是杨仁山的学生,是我们中国近代佛教承传一位很重要的人物。清末民初真正续佛慧命的是欧阳先生,他当时在南京办了一所佛学院,叫「支那内学院」,时间虽然不长,只办了两年,可是民国初年的大法师大居士,都是这个佛学院出来的,所以影响之大,是我们佛门四众弟子都肯定的,连太虚大师都是内学院的旁听生。欧阳先生曾经在第四中山大学(这所学校现在已经不叫中山大学,学校还在,还继续在办,现在的名称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大的前身就是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他的讲词是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王居士在佛教界也很有名气,是近代唯识学的专家)做成笔记,这个讲词就流通了。我二十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看过这一篇讲词。我看到之后,同意他的看法,肯定他的看法,这个看法是正确的。那次的讲演,的确震撼了当时的佛教界,他说明「佛法是今时所必需」,这句话说得非常肯定。

  直到七十年代,也就是一九七○年的时候(五十年之后),没有想到英国一位大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也跟欧阳居士有相同的见解。他在欧洲国际会议里面提出来说,能够拯救二十一世纪,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个话是出自英国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他的话影响力很大,因为他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就是天主教的于斌枢机主教提倡祭祖。天主教从来不祭拜祖先,而于斌主教提倡祭祖,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他怎么会有这个念头?原来于斌枢机主教也参加了欧洲这次的会议,亲自聆听汤恩比博士的演说,所以观念改变了。同时也改变了梵谛冈的教皇,教皇下命令要天主教跟佛教交谈。这都是受到汤恩比博士的影响。

  影响更深的,就是现代的英国。现代英国从小学、中学、大学,课程里面都有佛经。英国是基督教国家,能把佛法放在学校课程里面,这是世界第一家,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教育部有关佛学课程的文件资料,前年住在伦敦的同修曾经寄来给我看,所以我很想到英国去看看。他们政府正式肯定了佛法,我相信将来佛法从英国发源,会影响到全世界,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欧阳居士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现代人所必需的,汤恩比博士肯定,挽救二十一世纪,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孔孟的学说,反而我们自己把这些事情疏忽掉了,这是我们的过失。

  佛法究竟是什么,欧阳居士没有明说,只说它不是宗教,它不是哲学,因为我们中国的佛教,乃至於世界的佛教,都已经沦落到宗教里面去,这是非常非常不幸。世界上的人都认为,佛教是世界六大宗教之一,哪个不是这个说法?佛教变成宗教,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但是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在日本,除了佛教变成宗教之外,佛教还变成哲学。日本有许多佛教大学,这些佛教大学多半都是宗派主办的,像日莲宗办的,创价学社办的,他们把佛教看作哲学。所以,日本的寺院是宗教的佛教,日本的佛教大学是哲学的佛教。这种情形,我相信欧阳先生了解得很清楚,所以他特别提出来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而把宗教与哲学里头的弊病都指出来。他说得好,宗教的弊病是迷信,哲学的弊病是争端、争执,都不能带给社会祥和。

  佛法究竟是什么?再深入去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佛法是师道,师道是教育,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到处讲经说法,就是教学。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是周游列国之后,回到自己的老家来教学,而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是游化,周游列国教学,这是与孔老夫子不相同的地方。夫子当年在世,主要的目的,是要展示他政治上的抱负,希望能够周游列国见国王诸侯,求得一官半职,发挥他的长才。哪里晓得,当时的国王诸侯对他很尊敬,但是都不用他。为什么不用他?我们猜想,孔老夫子太能干了,学生又多,万一搞个政变,国王诸侯恐怕吃不消,所以他们对孔老夫子虽然尊敬,却不敢用他。实在讲,夫子是一个讲道德的人,他要是搞政变,实在是很容易,那不是难事,但是他决定不会这样作法。他取得地位,一定是用正当手段,决定不会用非常手段,不能给历史留下一个不好的例子,这是夫子的德行。因为没有人能够任用他,他於是就回到老家去办学,开中国私人办学之端,从事於教育工作。而释迦牟尼佛,则是舍弃王位,专门从事於教育工作。他教育的对象,不只是自己一个国家,在当时来说,他的对象是全世界,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这个胸怀多大!诸位要晓得,那时是古印度,交通不便捷,周游列国都要靠步行。所以,佛法是师道,佛法是教育,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再看从释迦牟尼佛以来,我们这些信徒们(现在讲「信徒」,信徒是宗教的。古时候是讲「徒众」,徒是学生。师徒是老师与徒弟,徒弟是学生),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本师是创教的老师,根本的老师,而我们自称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与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只有在教育里有,宗教里没有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是神与人的关系,延伸的意思,有父与子的关系,主与奴仆的关系,所以宗教里没有师生关系。但是诸位要晓得,人神、父子、主仆是不平等的,师生是平等的。所以佛法讲平等,一切众生与诸佛如来地位是平等的,这个说法、见解,在宗教里面决定没有。

  菩萨是佛的学生,有早期的学生,有现在的学生,菩萨不是神。我们一般人都知道,佛家有观世音菩萨,有文殊菩萨,有普贤菩萨,我今天在路上看,还有地藏菩萨。菩萨是人不是神,菩萨是谁?我们说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不是一个人,凡是修学观音法门的那个人,就叫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可多了。观音法门是什么?是大慈大悲,这是真正的大爱。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爱护、关怀,全心全力的照顾帮助。你能够发这个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你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现的相是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不是真的一个人长一千只手一千只眼,这样做事情多不方便。千手千眼是形容,就是我们现代人讲的双手万能,是这个意思,眼到手到,见到众生有苦难,立刻援手就过去,就去帮助他。菩萨的心是清净的,没有执著,菩萨的心是平等的,没有分别,看到一切众生受苦受难,他就能够去帮助他,这叫观音法门。

  所以观音不是一个人,我们塑一尊像,是代表这个法门。佛家教学在几千年前,就运用艺术的方法。我们近代一切才讲艺术化,艺术化早在佛门里已经做到了,佛门用名号、用形像(塑造的形像)来表法,代表课程,代表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法门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课程,这个课程的内容、理论与教学,在佛家称之为法门。法门无量无边,所以佛菩萨的名号就无量无边,佛菩萨的形像也无量无边,它是一种艺术的教学,不是神像。现在非常不幸,就是一般人把佛法看作宗教,而且是多神教。诸位要晓得,宗教里面,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真神,而多神教是属於泛神教,低级的宗教。你看佛教一变,成了宗教,还变成低级的宗教,冤枉不冤枉?大错特错了。

  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我们到底是在学什么。佛的教育,是教导一切众生(我们是一切众生之一)什么?他教我们要开智慧,破迷开悟。佛家教学的目标,经论里头有一句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佛法追求的目标。这句话是梵语音译的,如果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你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佛教是智慧的教育,佛教是智慧的教学,究竟圆满的智慧。

  佛告诉我们,这样殊胜的智慧,是一切众生各个人本有。所以《华严》、《圆觉》这些大乘经上常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出现品》尤其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与佛一样。德是能力,与佛的能力相同。相是庄严,也与佛没有两样。为什么众生落到这种地步?「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我们今天为什么沦落到这种地步?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所以搞成这个样子。

  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的教导,他教我们什么?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智慧德能就完全恢复。佛是教给我们这个,这种教育在世出世间所有教育里头找不到,真能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大概学佛的同修都晓得,六道轮回的问题。几个人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我们在轮回里面不只是这一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就在轮回里面打滚,受尽了苦难。不能出轮回,就是没有成就,这个一定要懂得。轮回怎么来的,佛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懂得了,就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如来圆满智慧现前的时候,你过的是什么生活?是究竟圆满幸福的生活。可见得,究竟圆满幸福的生活,与究竟圆满的智慧分不开,智慧是因,生活是果报。所以,如来果地上的生活,佛在经上叫它做一真法界,那是真实究竟美满的生活。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我们在《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看到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些都是如来果地上的生活,它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原来都是过这个生活,为什么现在来搞六道轮回?佛把它说出来,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经上虽然只讲妄想执著,把分别省掉了,具足的说,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执著就是烦恼。佛经上常听到的二障:烦恼障、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分别是所知障。因为我们凡夫这三样都有,有妄想,又有分别,又有执著,所以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

  如果我们把执著断掉了,於一切世法佛法,对人对事对物,再不执著了,给诸位说,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执著变现出来的。虽没有六道,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四法界是怎么来的?分别来的。你虽没有执著,还有分别,分别没有断,所以还有凡还有圣,有这六凡四圣。

  如果你分别也断掉,於一切法再也不分别,这四法界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之后,你就证得一真法界。如《华严经》所说,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是从哪里来的?妄想。他没有执著,也没有分别,但他还有妄想,妄想又叫做无明,无明还没有断尽。所以,每断一品无明,位次就提升一层,直到四十一品无明都断尽了,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但是诸位要晓得,妄想是很稀薄的烦恼,没有多大的妨碍,所以都是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这是天台大师所称的六即佛里头的「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我们读《金刚经》江味农居士的注解,《金刚经》上所说的「诸佛」,就是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种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是「相似即佛」,有一点像,不是真的。清凉大师说得好,十法界里面有因无果。诸位要晓得,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才叫果报,有因有果。由此可知,你就是超越六道轮回,证得四圣法界,还是有因无果,这个讲得很深,标准很高,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佛说明六道、十法界是怎么形成的。

  佛教我们千经万论,无量法门,我们把它总归纳,总原则总纲领是佛讲的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三学的扩张,用意都是断烦恼。众生的烦恼是贪瞋痴,这叫三毒烦恼。三毒要是重了,不但出不了六道,还会投生到六道里面最不好的,叫三恶道。三恶道怎么来的?贪心是饿鬼道,瞋恚嫉妒心是地狱道,愚痴心是畜生道,这是三恶道。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对治贪,定对治瞋,慧对治愚痴,你得真干才行,贪瞋痴减少一分,你的智慧就增长一分。

  六道众生很可怜,起心动念常生烦恼。我们看禅宗的《六祖坛经》,六祖惠能还没有出家之前,曾去参访五祖,他跟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读了这一句,作何感想?为什么人家常生智慧,我们常生烦恼?人家能成佛作祖,我们依旧干六道轮回?这是我们要反省的。轮回太可怕了,你若不出轮回,佛在经上说得很多很多,必定会堕地狱。即使你这一生修了大福报,这是佛家讲的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享福一定造业,因为那个福会把人迷了,享糊涂了,於是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福享尽了,罪报现行,就堕地狱,这是佛家讲三世怨,所以佛不教我们修福。修福应该怎么修?无相布施,这个行,这不会落三恶道,著相布施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但是几个人能够离相?想想,我们这一生学佛,目的何在?如果目的是搞三世怨,那你尽管可以去搞去。如果目的是这一生要了生死、出三界,作佛作菩萨,你对於佛法的理论,就不能不通达,佛在经上字字句句的教诲,就不能不解其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对佛所讲的话要懂,要清楚明了佛讲的是什么意思,明了之后要照做,要真干。

  如果我们再把它归纳一下,菩萨讲的六度:「布施、持戒」是三学里面的戒学,「忍辱、禅定」是三学里面的定学,「精进、般若」是三学里面的慧学。由此可知,菩萨六度是三学的展开,三条变成六条。从哪里学起?我昨天晚上在台东,台东没有净宗学会,所以没打算讲演,只是从那里经过,想好好休息一晚上,没想到临时被人请去讲演,听众也不少,都是临时聚集的。昨天晚上我跟大家讲发心。古大德常常教给我们:「修行急务,发心为先」,我劝他们大家发心。发什么心?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四弘誓愿的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有没有发这个心?起心动念都为自己,你没发这个心。起心动念为我的道场,你没有发这个心。起心动念为我们这个国家,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你这个心还是没发。要怎样才算发心?起心动念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算你真正发了心。你发愿度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你的菩提心没发起来,为什么?你还有分别,还有执著。所以菩提心是清净心,菩提心是平等心,你还有界限,还有差别,还有等级,哪里叫菩提心?那是轮回心,你发的是轮回心,你干的是轮回业,这个里面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果报差别太大太大了。

  诸佛如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05: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