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98|回复: 6

[佛教经藏] 第三等一切佛回向,华严经浅释十回向品---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5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三等一切佛迴向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一切佛迴向?
金剛幢菩薩講完了前面的偈頌之後,隨卽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甚麽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的。等於一切諸佛所修的迴向法門呢?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順修學去來現在諸佛世尊迴向之道。如是修學迴向道時,見一切色,乃至觸法,若美若惡,不生愛憎,心得自在。無諸過失。廣大清淨。歡喜悅樂,離諸憂惱。心意柔輭,諸根清涼。
金剛幢菩薩說了上面的徵詢之後,隨卽作了如下的解釋。他說:諸位在坐的佛弟子!你們可知道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修等一切佛迴向法門的這位大菩蓬,他是隨順著諸佛的教導,修學三世諸佛所修的迴向之道。卽是過去佛所修的迴向之道,現在佛所修的迴向之道,以及未來佛所修的迴向之道。當他在修學這種迴向佛道的過程中時,他對於一切色——五塵,以及觸法、不論是好色壞色、好聲壞聲、好香壞香、好味壞味、好觸壞觸、是善法、是惡法,都不會引起他生出愛戀和憎惡的心思。
菩薩安住於修學迴向之道,不被六塵的境界所轉,這就是所謂「人能轉境界,而境界不能轉人」的意思。要怎樣才能做到這種程度呢?必須調伏六根,而使六根不隨六塵轉,六根六麈卽不能互應,不能合作,就生不起作用了。如此視若無睹,聽若不聞,如如不動,又怎能搖動這位等一切佛迴向之道的大菩薩!所以他這時是「若美若惡,不生愛憎,心得自在」。但假如不調伏六根。任令六根六麈合作,便生起六識。這時它就作了你心的主人翁,一切由它馳騁支配。見色迷色、聞聲著聲,如是儘在六塵中奔波往來,愛憎之心,不能自覺,無明煩惱,常伴左右,終此一生被境界所轉。有了愛憎之心,怎能得到自在?
現在我們知道菩薩之所以能心得自在的原因,就是他能不動心。不動心,就不生憎愛,就能心得自在。「自在」兩個字的含意,包括了看得破、放得下、不著、不偏、不動心念、不為七情所轉、不被五欲所惑。若六根安穩,則心恆清淨,意常歡樂,身體柔軟泰然,舉止安祥和悅。對人接物,無一不令人樂於親近,沒有絲毫的憂愁煩惱。
這位修等一切佛迴向的大菩薩,因為心得自在的緣故,所以他已離諸過失,無過咎可說了。他的心境爽朗,如廣大虛空般的清淨。歡喜悅樂的情緒,充滿了他的身心。一切的憂愁苦惱,都如輕煙般消失在他豁達的心胸中。他因而心意調柔綿軟,諸根極端清涼,決無熱惱的現象生起。菩薩恆常在這種境界中,永不改變。一切欲念也永不再生出來。不像一般凡夫,情緒不自在的時侯,就發癲發狂,甚麽壞事都做得出來。平時見不到的真面目,一齊現出,令人畏懼,深恐逃之不及。
菩薩修道,遠離了過失與憂惱,恒在常、樂、我、淨的三昧之 中。他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不僅不被六麈的境界所轉,更能轉六麈的境界,進而得到六根互用的自在。好像眼根本來只能觀物,現在又可以見、聞、嗅、嘗、覺、知,這個眼根就能有其他五根的作用了。耳根也是這樣,鼻、舌、身、意諸根,都是這樣,各具六根的功能。原先六根只有六用,現在一旦六根互用,頓增至三十六種功用了,這豈是一般凡夫想像得到的事!
這種境界,謂之收攝平等無二,對六麈不生分別,沒有美醜、香臭、好壞種種的區分,這就是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入聖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麈流」,得到了法性的自在無礙。這種不可思議的妙用,可惜我們凡夫沒有得到。就糊里糊塗的,見到如自己心意的六麈,立刻就生出愛心、戀戀不捨。見到不合己意的六麈,就生憎心,遭惹煩惱,完全被六麈所轉。
這好譬喩同時有許多人聚在一塊兒,所吃的東西是一 樣,但各人所感受的味道就不同。同看一樣的東西,各人愛好的地方也不同。同聽一樣的聲音,各人的感覺也不同。看花賞月,各人的心情不同。種種類似的境界,各自的反應不一樣。而獨執一面。這並不是六麈會有各種變化,而是各自的主觀作用,也就是因為有愛憎心,不得自在的緣故,因為不能逆六麈之流。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門的諸位大菩薩,他們就不會被六根六塵六識的境界所轉,因為他們不生愛憎。故心得自在。我們如果也想得到這種自在境界,就要常修梵行,持戒清淨,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然後就能達到「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的境界。所謂:見而無見、聞而無聞、嗅而未嗅、嚐而未嚐、觸而未觸、法而不法——一切的一切。都在不可思議的境界中過生活。
佛子!菩薩摩訶薩獲得如是安樂之時,復更發心迴向諸佛。作如是念:願以我今所種善根,令諸佛樂,轉更增勝。所謂不可思議佛所住樂。無有等比佛三昧樂。不可限量大慈悲樂。一切諸佛解脫之樂。無有邊際大神通樂。最極尊重大自在樂。廣大究竟無量力樂。離諸知覺寂靜之樂。住無礙住恒正定樂。行無二行不變異樂。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就是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這位大菩薩,當他獲得像上面所說的清淨自在、無有憎愛、無有憂惱的真實之樂的時候,他深深感到這種安樂是諸佛所賜予的。他為了恭敬尊重諸佛,感激感恩諸佛,故願意把自己所修集的善根功德,迴向十方諸佛,以增佛樂。其實諸佛無一位不是福德具足,功行圓滿者,這只是表示菩薩的虔誠懇切的真實之心而已。諸佛本具有殊勝之樂,如今菩薩將所種善根迴向諸佛,使諸佛的佛樂轉更增勝。
於是他發心迴向給以下十種佛所證得的快樂:(1)佛所修的,佛所住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快樂。(2)佛所證得的無上三味,沒有可與這種正定相比的三昧之樂。(3)佛的慈悲是無可限量的,所以說不可限量的大慈悲之樂。(4)十方三世佛所修證的無拘無束、自由安祥的解脫之樂。(5)諸佛由於有清淨的智慧,獲得了廣大無邊的大神通,任運自在之樂。(6)諸佛的清淨自在,已達到登峰造極。而又最受人尊重敬仰的大自在之樂。(7)諸佛的十力,是廣大而且究竟的一種大威德之神力,這種快樂,沒有能望其項背的。(8)諸佛又有能離諸知覺,超過見聞覺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的一種寂靜之樂。(9)還有住無所障礙住,恒常在正定之中禪悅之樂。(10)諸佛修行的功德圓滿,永絕了二行——見行和愛行,獲得金剛般若,住於不二法門的不變異之樂。以上十種佛樂。菩薩皆悉迴向,願此種種快樂,都轉更增勝無量無窮的快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佛已。復以此善根迴向菩薩。所謂願未滿者,令得圓滿。心未淨者,令得清淨。諸波羅蜜未滿足者,令得滿足。安住金剛菩提之心。於一切智,得不退轉。不捨大精進。守護菩提門一切善根。能令眾生捨離我慢,發菩提心,所願成滿。安住一切菩薩所住。獲得菩薩明利諸根,修習善根。證薩婆若。  
金剛幢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用他所修的善根迴向給諸佛之後,接著又將他所修的善根,迴向給其他的菩薩。他所迴向的內容,包括自利利他。譬如他首先迴向的對象,就是那些曾發了大願,到現在還沒有圓滿具足的菩薩。這位修等一切佛迴向法門的菩薩,願意將自己所修的善根,迴向給大願未滿足的菩薩,希望他們得此利益,早日遂心滿願。其次就是有些菩薩,雖然努力不懈,但他的心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清淨境界。那麼,這位修等一切佛迴向菩薩,就把自己修積的善根功德,迴向給他,希望他很快就達到心地清淨的境界。
再就是有的菩薩修十波羅蜜,還未究竟圓滿的,修等一切佛迴向的菩薩。就將自己修積的善根迴向給他,以便他早日圓滿,登上菩提彼岸。再者初發心的菩薩。心猶未十分堅固,修等一切佛迴向的菩薩,就將自己所修的善根迴向給他,幫助他安住其心,如金剛菩提心一樣,永不退轉菩提覺道之心。於一切的智慧,一切的種智,也不會退轉。因為菩薩得到了迴自向他的利益,不僅安住金剛菩提之心,且已達登地之上,證到不退轉了。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大菩薩,他修行的境界已達到八地的無功用行——又名大精進。神通妙用,任運自如,了達一切法,名守護菩提門一切善根。菩薩如是迴向。能令眾生拾離我慢,發大菩提心,圓滿成就所發的大願。安住於一切菩薩所住之處。獲得菩薩所有的明利諸根——信、進、念、定、慧。修習種種善根,令眾生都證薩婆若,——一切智,終成佛果。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菩薩已。復以迴向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所有善根,乃至極少,一彈指頃,見佛聞法,恭敬聖僧。彼諸善根,皆離障礙。念佛圓滿。念法方便。念僧尊重。不離見佛,心得清淨,獲諸佛法。集無量德,淨諸神通,捨法疑念,依教而住。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好像前面經文所說的內容,迴向於一切菩薩之後,接著又將他所修的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他默默的祈禱說:我願一切眾生,本著他自己所有的善根,和我迴向予他的善根,就是最少最少的一點,也能令他們獲得勝利。在一彈指的時候,便能見到佛,聞到佛說法,同時也可以見到許多大德的賢聖僧,恭敬禮拜三寶。這些善根,都能令眾生離開種種的障礙。乃至只有少善根的眾生,也同樣離一切障礙,生起念佛的心。以深心念佛,沒有一時一刻不念佛。   
念佛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到圓滿究竟,不念自念」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念佛三昧,就達到「念佛圓滿」的階段。念法方便:菩薩在念佛方面,已得三昧。在念法方面,自然亦獲無量法喜,因他已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知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是方便法門。無一不是不二法門。他用種種方便行使一切法,無一不遂心滿願。念僧尊重:於十方的賢聖僧,憶念景仰,恭敬尊重,從不疏忽。他三念具足,成就了念三寶的功德,所以能不離見佛。常常見到諸佛,心中因此不生一切妄念。沒有了妄念,心就得到清淨。於是獲得諸佛所說的法,所行的法,所修的法,這都是因為心得清淨,才能獲諸佛法。如果心不清淨,則不能獲一切法。集無量德,淨諸神通;獲得諸佛無上法之後,一定要能修能持能行,才能得到利益。依法而行,則可積集無量善根功德。修清淨梵行,可得無上智慧。亦可成就無量神通。智慧與神通,都是由於修清淨行和念佛三昧而證得。眾生受到菩薩迴向的大利益,把過去對佛法不明白的一切疑惑,現在都掃淨了,安住於諸佛所說言教,依法奉行,永不退轉。
如為眾生如是迴向,為聲聞辟支佛迴向、亦復如是。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大菩薩,為一切眾生迴向,已如前面的經文所說。對於二乘聖者——聲聞、辟支佛,他也是這樣為他們迴向。
又願一切眾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一切惡處。增長無上菩提之心。專意勤求一切種智。永不毀謗諸佛正法。得佛安樂。身心清淨。證一切智。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大菩薩,他最先以善根迴向諸佛,以表示報佛恩,然後迴向給其他發心的菩薩,再迴向給一切眾生,再迴向給二乘聖者。現在他又以所修的善根,迴向給三惡道中受苦的眾生。菩薩悲心切切,等念善惡眾生。他說:願意將我所修的善根,迴向給三惡道的眾生,希望你們得此利益,永遠離開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和閻羅王道等一切惡處,受罪的地方。得生善道,見佛聞法,增長無上菩提的道心。專一其心,精勤上進,求一切的種智,一切的道種智。永遠不毀謗諸佛的正法,得到和佛一樣安樂。身心清淨,證得一切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所有善根,皆以大願,發起,正發起。積集,正積集。增長,正增長。悉令廣大,具足充滿。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所有的善根,都是因為他所發的大願而生起的。如果本來沒有善根的,後來發了大願,而且力行。因為力行,未生的善根就令生起。發起就是力行。正發起,是離棄了一切過失,力行正道。積集,由於力行正道,就積集許多的善根。正積集,是說在行一切正道之中,包含了所有的善業,成就助成菩薩道行。也可以說由於願力,攝此善根所成的諸勝行,令它不散失,故說積集,正積集。又因為願力,攝此善根所積集的諸勝行,再生諸勝行,就叫增長。在一一諸勝行中,更生一切諸勝行,則名正增長。菩薩令這些善根,都能廣大、具足、充滿。
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捨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在自己家裏,與妻和子女們相聚時,也不會稍稍忘卻菩提心。大乘菩薩常常示現平常人。有妻妾子女僮僕等。如登地菩薩,多示現轉輪聖王和國王、大富長者。有的菩薩示現凡夫,甚至示現惡人,其目的都是為了教化眾生,隨緣示現,隨願示現。所以菩薩有在家菩薩和出家菩薩。可以從服飾上區分。在家菩薩都是身穿華服,頭戴華冠,身佩纓絡。出家菩薩則是光頭圓頂,身披袈裟。袈裟又名福田衣,眾生見著出家人就頂禮,就是見著福田衣,而向它求福,所以出家人要時時搭衣。搭衣是現出家菩薩相。
從前清涼國師曾有兩句話:「體不損沙門之表,心不違如來之制」。因為身披袈裟,是佛在世時對出家人的規定。我來到美國弘法時,就發心一定要恢復如來之制,所以金山寺的男女出家人,不論天熱到何種程度,也一定是衣不離體,除了到洗手間和沐浴時才脫袈裟。   
菩薩在家宅中,是指的在家菩薩,他雖然示現一位在家菩薩,有妻子僮僕圍繞,但他並不為五欲所染,亦不曾暫捨菩提覺道之心。正念思惟:菩薩有大慈悲心,故能隨染無汚。有大智慧,能居於清淨之道。知捨相入實,離邪分別,而念法的實性。思惟諸法,一心求薩婆若的境界——薩婆若卽一切種智。又修一切義理,悉皆通達成就之智,諸佛究竟圓滿果位的無上之智。菩薩修學菩提覺道,求無上佛果,他的目的是為自己了脫生死,也度其他的人。得到解脫,達到究竟的境界。用各種不同的方便法門,善巧化度自己的六親眷屬,令他們得到如同菩薩的智慧,明了諸法的真實理性,信念成熟,真實解脫。菩薩雖然日日與妻子六親眷屬同住在一處,但他的心並沒有被五欲所著,親情所牽。他仍本著他往昔所發的大願——悲心救度眾生的願心,與家族和睦相處。用大慈心,隨順妻子,彼此之間,相敬如賓、菩薩以這種柔軟的心,和諧的態度,居家處世,對於他所修的清淨菩薩道業,沒有一點障礙。
菩薩摩訶薩雖在居家,作諸事業,未曾暫捨一切智心。所謂若著衣裳,若噉滋味,若服湯藥,澡漱塗摩,迴旋顧視,行住坐臥,身語意業,若睡若寤,如是一切諸有所作,心常迴向薩婆若道。繫念思惟,無時捨離。
菩薩中的大菩薩,雖然生活在平常人一樣的家族之中,所行所為的一切表現,無不是以智化情,以般若領導萬行的。她從不曾稍稍捨離一切智心。菩薩在表面上看來,是這世界上的一個凡人。他的身體處於凡塵,可是他的心是超出凡塵的,這就像井裡栽花不染塵,蓮花出汚泥而不染一樣。菩薩日常的生活,好像穿著衣裳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或者有病吃藥的時候,沐浴、盥洗、塗香、運動的時候,飯後經行,月下散步,佛堂繞佛的時候。乃至顧盼俯視,不論是在走路、站著、坐著、或者躺著,沒有一時一處,他不注意檢點三業的清淨和威儀的。再如睡眠時,或假寐休息時,像這樣每天生活的細節,出入往返,語默動靜,一切一切的表現作為,他的心裡總是觀照佛道,迴向薩婆若道——一切種智。他專一其心繫念思惟諸法的真實道理,永遠沒有捨離智心的時候。
為欲饒益一切眾生,安住菩提無量大願。攝取無數廣大善根。勤修諸善,普救一切。永離一切憍慢放逸。決定趣於一切智地。終不發意向於餘道。常觀一切諸佛菩提。永捨一切諸雜染法,修行一切菩薩所學。於一切智道,無所障礙。住於智地,愛樂誦習。以無量智,集諸善根。心不戀樂一切世間,亦不染著所行之行,專心受持,諸佛教法。
普薩為了想要利益一切眾生,就常常精進修學菩提覺道,以完成他所發的大願。安住,旣是不退轉或懈怠。菩薩所發的大願,以利益眾生為首,從不為自己著想。菩薩要攝取無數廣大善根,所以他勤修諸善。諸善是包括大小善業而言,不揀擇善業的大小,不著眼於善業的對象,是否親疏,而是普救一切眾生,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平等救拔一切眾生,今令眾生永遠捨離一切憍傲自滿的心,和貢高我慢的態度,以及放逸的邪行。放逸是眾惑之根。憍為染法所依。慢能長淪生死。如果能離此三惑,其他的惑業都可離掉。菩薩得清淨心,決定趣向於一切智地的路上走。終久不會改變心意,再走上邪道。他常常觀察諸法實相,正念思惟菩提覺道。永遠捨棄一切不清淨的雜染法——世間的有漏法。
專一其心修行一切菩薩行道。勤求於一切有助智慧的增長之道,開大智慧,證得圓融無礙的智慧。菩薩斷盡了一切煩惱,捨却了理事二障,而住於智慧之地——般若法門之地。他身心安樂,法喜充滿。專心愛樂讀誦大乘經典,修學上乘佛法。以這樣無量智慧,積集無量的善根。心裡不貪戀世間的五欲,亦不貪著世間的虛妄快樂,更不會沾染凡夫的汚行,也不執著於自己所修的行門。其心專一,深入諸佛所教的一切佛法,依法修行,依教行持。
菩薩如是處在居家,普攝善根令其增長,迴向諸佛無上菩提。
菩薩雖然這樣與家族眷屬相處,但他仍然守護著自己的善根,不令散失。普徧攝受一切善根,令它增長,令它日漸成就。菩薩以這積集的無量善根,迴向於十方三世諸佛的無上菩提覺果。
佛子!菩薩爾時乃至施與畜生之食,一摶一粒。咸作是願,當令此等捨畜生道,利益安樂,究竟解脫。永度苦海,永滅苦受,永除苦蘊,永斷苦覺、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諸苦處,願彼眾生皆得捨離。菩薩如是專心繫念一切眾生。以彼善根而為上首。為其迴向一切種智。
諸位佛的弟子!修等一切佛迴向法門的這位菩薩,他行布施功德,並不完全以人為對象,當他施飯食給畜生的時候,就是少至一摶或者一粒食,他都是發同樣的大願,決不因食物的多寡,而所發的願望就有區別。他同樣希望得到這點食物的畜生,能因他的願力,而捨棄畜生的道果。而賴於他的迴向願望,得到利益安樂,得到真實究竟的解脫,迅速度過生死的苦海,永遠滅却一切苦的感受。
受,是苦的自性,所以要滅掉,永遠除脫一切苦蘊。蘊是苦依,如五陰熾盛苦。永遠斷絕一切苦覺。覺為苦相,也攝怨憎會苦,愛別離苦等。乃至一切諸苦所聚,如生、老、病、死、三苦八苦。苦行,是諸苦所行的罪業。苦因,為一切苦的起因,就是由心所起的諸惑。苦本,苦的根本,都是從貪欲而生。以及種種受苦的地方。那些是受苦的處所,就是三塗——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以及許多變異所依。
以上諸苦,菩薩皆希望眾生得到迴向的利益,永遠捨離這些苦難。菩薩像這樣修迴向法,為的什麼?菩薩不為自己求安樂,為的度脫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他才專心繫念一切眾生,菩薩為眾生的利益,修集善根是他的第一件事。為了令一切眾生,都得到一切種智,得到菩提覺果,所以他把所修的善根,為一切眾生迴向,為一切種智迴向。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初發菩提之心,普攝眾生。修諸善根,悉以迴向。欲令永離生死矌野。得諸如來無礙快樂。出煩惱海。修佛法道。慈心徧滿。悲力廣大。普使一切得清淨樂,守護善根。親近佛法。出魔境界,入佛境界。斷世間種,植如來種。住於三世平等法中。菩薩摩訶薩如是所有已集 、當集、現集善根,悉以迴向。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這位菩薩,當初發菩提心時,他就普徧攝受所有的眾生,修行種種的善根,以此善根,統統迴向法界眾生。他迴向的目的,是想要令一切眾生永遠脫離生死的矌野。意思是說這些眾生,生時無所依處,死後也沒有歸宿,生死兩途,都無著落,沒有辦法了這生死,所以用「矌野」兩字來形容。眾生能永離了生死的矌野,自然是得到菩薩教化之益,能深信正法,知道修行辦道,進而就獲得十方諸佛無所障礙的快樂——不受任何事物所能擾亂的真心快樂。
這時,一切眾生無盡的煩惱,猶如大海,無形地斷滅了。他們都出離煩惱的苦海。因為眾生都明白要修學諸佛的法道。菩薩的慈愛心徧滿了法界,他悲心切切,願力也特別廣大,充滿虛空,普徧使一切眾生,都能得到清涼的快樂。守護自己所修的善根,也守護一切眾生的善根,令一切眾生都知道親近佛、親近法。自己也親近佛、親近法。出離天魔外道的所有境界。入於佛正知正見的境界。菩薩常行菩薩道,就是為了不讓眾生入魔的境界。斷世間種,世間種就是一切的染汚法。菩薩自己早已斷盡了染汚,所以他教化眾生,令眾生也斷世間的染汚法,更要斷除世間法的種子。繼而要種植佛的種子。
什麼是佛的種子?就是殊勝的智慧。智慧是要修積的,所以要修學佛道,等如栽培種子,需要勤加耕耘灌溉一樣。如來的智慧,就是佛的種子。修學佛道,就是播種智慧的種子。菩薩住於諸佛所說的三世平等法中。於一切事理,不生分別的偏見,一切本著平等大慈。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菩薩中的大菩薩,像這樣把他過去所積的善根,將來應當積集的善根,和現在正在積集的善根,毫不保留,完全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給無上菩提,迴向給真如實際。
復作是念:如過去諸佛菩薩所行,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度諸眾生,令永出離。勤加修習一切善根,悉以迴向而無所著。所謂不依色。不著受。無倒想。不作行。不取識。捨離六處。不住世法。樂出世間。
菩薩又作這樣的觀想:我要學過去諸佛和菩薩們所修行的行門,我願意像他們一樣修行。同他們一樣恭敬一切諸佛、供養一切諸佛、親近一切諸佛、禮拜一切諸佛、讚揚一切諸佛。度一切眾生,常對他們闡揚正法,接引他們離苦得樂,令他們永遠出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恒常勇猛精進,勤加修習一切的善根。一切善根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此增長自己的善根。把自己所修積的善根,都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無上菩提,迴向給實際。
菩薩作這樣迴向時,一點也不執著於自己所行的事,也不執著於我教化了一切眾生。如不依著於色,卽不依著一切有形的物質,不執著於受蘊,不執著於想蘊。沒有顚倒的思想。不作意於行蘊。也不著於識蘊。色受想行識五蘊,都不著住。捨離色聲香味觸法這六處的境界。遠遠離開這六處的誘惑。總之,菩薩決不留戀於五欲六塵之中。他的心念是遠離塵坌,獲得清淨的法樂,所以他不住世法而歡喜修行,樂於修出世間的佛道,樂於出世間,因為他知道世間上一切都是虛妄的。
知一切法皆如虛空。無所從來。不生不滅。無有真實。無所染著。遠離一切諸分別見。不動不轉。不失不壞。住於實際。無相離相,唯是一相。如是深入一切法性。常樂習性行普門善根。悉見一切諸佛眾會。
修等一切佛迴向的大菩薩,他之所以不著於五欲六塵的種種境界,是由於他已知一切法都是像虛空一樣,沒有實體,如幻如化,所謂法嗎,它只是從緣無性,不知它從何處來,也不知它歸何處去。它不生,所以才不滅。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的,那有個真實的體?旣然沒有真實的體,又有什麼可染著的呢。菩薩通達了法性本空的道理,遂遠離了一切分別的知見。任何境界也動搖不了他的正見,他更不會隨著境界流轉。不失不壞,菩薩能不著,卽是得無所得,那還會有失有壞的觀念,所以他不失不壞。住於實際,見實成觀,了諸法的真實理體。
實際卽是無相,心境寂靜,無任何相。離相就是離一切虛妄相,顯真實相。無相是在理上說,因為諸法本自無相。離相是依據智上說。離取相卽不會為相所障,也就是無著無依,才能生出智慧之力。唯是一相,上句說明了無相離相,十相均離,接著說唯是一相。在文句的表面看,好像說只有一相,其實一相的意思,也就是無相。「相」字,概括有十種,就是色、聲、香、味、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共十種。菩薩對上面所說的這種道理,都能依教奉行,深入一切法性,契合法性隨相而修。以一攝一切,常樂意發大願,修盡虛空徧法界,普徧一切法門,修積善根。十方三世諸佛他也能常常見到,而且常常親身參加諸佛的法會,聽諸佛講經說法。
如彼過去一切如來善根迴向,我亦如是而為迴向。解如是法。證如是法。依如是法。發心修習。不違法相。知所修行,如幻如影,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因緣和合之所顯現。乃至如來究竟之地。
修等一切佛法迴向的大菩薩,他決心要學過去世諸佛所修的善根迴向。「我也要照著他們所修的方法而修迴向」,並以此善根為眾生迴向。菩薩他自己思惟:我已經明白了所有一切法。我也證得了不可思議的妙法。我就是依照這不可思議的妙法修行的。我曾發下大菩提心,修習諸佛所說的不可思議的妙法。我雖已知諸法無相,修無相法,但我並不違背所謂法相,這只是為了教化眾生,假以言說而已。我知道如理修行,然而我並未執著能修所修,因為一切的一切,皆是如幻如影的,無有真實。又像水中的月亮,鏡子裡的影像,都是沒有實物,是因緣和合而生起。鏡子的本身,是一片明淨,物來則現,物去則無,必須因緣和合,才有所顯現。遵照這個道理去修行,終必達到圓滿究竟,成就佛的果位。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如過去諸佛修菩薩行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未來現在悉亦如是。我今亦應如彼諸佛,如是發心。以諸善根而為迴向。第一迴向。勝迴向。最勝迴向。上迴向。無上迴向。無等迴向。無等等迴向。無比迴向。無對迴向。尊迴向。妙迴向。平等迴向。正直迴向。大功德迴向。廣大迴向。善迴向。清淨迴向。離惡迴向。不隨惡迴向。
金剛幢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就是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這位菩薩,他又作這樣的觀想:我應該像過去諸佛修菩薩行門的時候,以所修積的種種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菩提、迴向實際。未來的諸佛,和現在的諸佛,他們所修行的迴向法,也是同樣的。我現在應該向三世諸佛學習,如同他們一樣發心,以我修積的善根,迴向給法界眾生、迴向於無上菩提、迴向給實際。
第一迴向:菩薩修習種種法門,以迴向為首,所以謂之第一迴向。勝迴向:菩薩把自己所修集的善根,迴自向他,他的慈悲心量等虛空,超越了凡夫和小乘人修行的目的,只求自了,所以說勝迴向,卽是勝過二乘聖者的迴向。最勝迴向:迴向法是最殊勝的,超出了因位。上迴向:最上的、獨出的迴向,故稱它為上迴向。無上迴向:沒有比迴向法再高出的。無比迴向:沒有可與迴向法齊比的。無等等迴向:迴向的善功德,已到達極點,沒有可與它相比的,連沒有可比的也沒有了。無比迴向:沒有可以與迴向相匹的,找不到一個可以與它相提並論的,無對迴向:絕對的、無敵的迴向。尊迴向:最尊貴的迴向。妙迴向:不可心思、不可言詮的,諸之妙迴向。
平等迴向:平等是稱理無差,本著慈悲心平等視眾生,以種種善根,平等迴向給眾生,普徧饒益。正直迴向:以正直的心胸,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平等正直給一切眾生迴向。大功德迴向:菩薩無德不備,以他修行的大功德,普徧迴向給一切眾生。廣大迴向:周徧法界的大願迴向。善迴向:作種種善業的迴向。清淨迴向:以最清淨的心所修的清淨善根而迴向。離惡迴向:離開一切惡業,沒有一點垢染的迴向。不隨惡迴向:不隨惡境界轉移的迴向。從「尊迴向至不隨惡迴向」,這十迴向,都是表現菩薩自體的殊勝,善根功德,無一不臻上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如是以諸善根正迴向已。成就清淨身語意業。住菩薩住。無諸過失。修習善業。離身語惡。心無瑕穢。修一切智。住魔廣大心。知一切法,無有所作。住出世法。世法不染。分別了知無量諸業。成就迴向善巧方便。永拔一切取著根本。
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這位大菩薩,用他修集的種種善根功德,正心誠意、正直無私、正念無邪的慈悲心、清淨心,迴向給法界眾生、迴向無上菩提、迴向實際之後,成就了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住於菩薩所住的果位,息滅了一切的過失,得到了真正的無染無垢。修習一切的善業。遠離了身業的惡——殺盜婬。語業的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心,卽是意,心裡也沒有一黠瑕疵和汚穢。意業的惡——貪、瞋、癡。如此三業清淨,勤修諸法,自然出生智慧,因位智慧是從清淨中所生。若有汚染的心,智慧絕對不能生出。修行,就等於修一切智。
住廣大心:心量廣大如虛空,能包涵一切。能行大布施者,其心一定廣大。肯行布施的人,貪瞋癡的心就少。凡貪心瞋心癡心重的人,他的心量一定狹窄,有己無人。菩薩又能知道一切法,沒有一個作者,也沒個受者。安住在正法的正念中,絕對不會再被世間法所染。分別了知無量諸業,菩薩清清楚楚知道,種種不同的、無有數量的業因業緣業果。把自己所成就的善根,迴向給所有眾生,用善巧方便的法門,教化眾生。接引眾生,把眾生從執著的觀念中拔救出來,令他們永遠除掉執著的根。眾生執著的根本,就是貪瞋癡三毒。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等一切佛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他修習的十迴向法中的第三迴向——等一切佛迴向。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深入一切諸如來業。趣向如來勝妙功德。入深清淨智慧境界。不離一切諸菩薩業。善能分別巧妙方便。入深法界。善知菩薩修行次第。入佛種性。以巧方便,分別了知無量無邊一切諸法。雖復現身於世中生,而於世法心無所著。
菩薩中的大菩薩——修等一切佛迴向的這位大菩薩,他安住在第三迴向中,他深入諸佛的覺道佛業,而修習諸佛業。又勤勉精進,修學佛業,趣向於佛的勝妙果德。又入到甚深清淨,智慧境界而向菩提。恆常修學不懈,從不稍離諸菩薩所應修的道業。善於分別諸法的實相,用巧妙的方便法門,教化眾生。入深清淨法界,常轉大法輪。又非常清楚修菩薩所應修的法門,應該從六度萬行上著手。修行辦道,都有一定的次序。若盲修瞎煉,則徒然浪費有限的光陰,所以必須依止善知識受其教導,循序順次,而入於成佛之道。
入佛種性:能夠與佛的種性契合,正念思惟,能符諸佛之意。又能運用善巧方便的法門,分別清楚,明白無量無邊的一切妙法,用這些妙法,教化眾生,度眾生出生死苦海。菩薩雖然一次復一次來到這世界中,但他是乘願力而來度眾生,並非為貪戀世間五欲的享受而來受生。菩薩對於世法旣不執著,心更不會貪染色聲香味觸,或財色名食睡的五欲。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卽說頌言:
彼諸菩薩摩訶薩 修過去佛迴向法
亦學未來現在世 一切導師之所行
當金剛幢菩薩講完了第三迴向的時候,他隨卽仰承十方諸佛和毗盧遮那佛,以及本師釋迦牟尼佛等的大威神力,普徧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根性和因緣,又用偈頌的方法,簡單把前面的長行經文,重說一遍。令當時的眾生、未來的眾生,容易明白,容易修行,容易成就。
他說:這位修迴向法的菩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大菩薩修大法、發大願、成大果,廣度無數眾生。這位大菩薩所修的法門,是學習過去世的諸佛發的大誓願——迴向法門。他也學未來的諸佛,和現在正在修此迴向法的諸佛,以及十方諸佛所修的法門,證佛所證的果位,說佛所說的種種妙法。導師,是稱佛的另一名字。
於諸境界得安樂 諸佛如來所稱贊      
廣大光明清淨眼 悉以迴向大聰哲
一般的人,為什麼總有很多憂愁煩惱?為什麼常常感到不快樂呢?就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執著。什麼東西使執著發生如此大的力量,能生生世世左右著眾生的思想行為?就是三毒——貪瞋癡,二者互為因果。由於貪瞋癡的妄心重,就生出執著,起惑造業。因為執著,煩惱重重,內心充滿憂愁苦惱,貪瞋癡的心念就越加深厚。這樣做一個人,現在是一生不能得到安樂,以後的生生世世又是如何呢?像這樣的人,煩惱重,終日憂愁苦惱重,並非全由現世所染。這也是由於過去生中的因緣種子和習氣所致。
菩薩為什麽對於一切境界都感到自在安樂呢?因為他沒有煩惱執著,他的心目中有人無我,他慈心平等看待一切眾生,護念一切眾生。生生世世在十方世界救護眾生、教化眾生、領導眾生,從黑暗引至光明,離苦得樂。菩薩這樣做,自己安樂,也得到十方諸佛共同嘉許、讚美。佛有廣大的智慧,修迴向法的菩薩。他也有廣大的智慧光明、清淨的智慧眼。菩薩將他修集的善根,迴向至上最有智慧、道德具足的人——十方諸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身根種種樂 眼耳鼻舌亦復然
如是無量上妙樂 悉以迴向諸最勝
菩薩的身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清淨,一切自在快樂。菩薩由於意根得到了清淨,眼中見的盡是清淨境界,耳中聽的都是上妙法音,鼻中嗅的清香,口中嚐的無上法味,身所觸的處處清泰。如是六根四肢,無一處不充滿自在妙樂。菩薩自身安樂,更以眾生之樂為樂,他不自樂、不觸獨樂,他要與眾生同樂。他與眾生苦樂同共,所以他修六度萬行,護念眾生,看眾生為一體,而無彼此的分別。像這樣的無量上妙之樂,菩薩統統都迴向給最勝、最高的菩提覺道,迴向實際,迴向給眾生。
一切世間眾善法 及諸如來所成就
於彼悉攝無有餘 盡以隨喜益眾生  
十方世界所有的種種善法——就是佛所說的一切正法,能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出三界,證覺道的法。以及十方諸佛修行成就,圓滿證得佛果的妙法。對於這些種種上妙諸法,修十迴向法的大菩薩。他於每一個法門都學習,攝受而勤修習,無一空過的。菩薩以他隨喜的功德,又迴向給九法界的眾生,令他們得到利益。菩薩不曾一時忘記眾生,只要是有利益的,他一定饒益眾生。
世間隨喜無量種 今此迴向為眾生
人中師子所有樂 願使群萌悉圓滿
世間上可以成就隨喜功德的事,有說不盡的種類。菩薩修六度萬行種種善根,如果能跟著隨喜,就成就了無量的功德。隨喜的意思,是「隨他修善,喜他得成」。若見人作一切善業功德,如布施等,而自己無力量作大布施,不能常以財力物資供養三寶;則若見人布施供養,亦應隨喜讚嘆。又如佛在法華經,專有一品說隨喜功德無量。又如普賢菩薩說的十大願王中笫五大願,也是強調隨喜功德,他並具體提出隨喜的方法。他說:「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佊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以普賢菩薩的善根功德,已入如來家,等諸佛的果位的大菩薩,他都如是重視修隨喜功德,連六趣四生之類的功德,他都去隨喜,由此可見普賢菩薩是多麽的慈悲,而等視一切眾生。凡能知道修隨喜功德的人,這人一定心量寬大,不會對人有嫉妒心。如果覺得自己心量不夠寬宏,就請你盡量學修隨喜,用誠懇心隨時讚嘆他人的善事善行。隨喜功德,可以滅嫉妒他人修善的罪。
修十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告訴我們世間上可以修隨喜法,可以因隨喜而成就善根功德的事,有無量無邊的種類,真是俯拾皆是。菩薩說:「我今迴向為眾生」;我現在修迴向法,就是為眾生。所以我要把所修的善根,所積的功德,以及所修的殊勝法門的心得,完全為一切眾生迴向,希望他們得到我迴向的利益,早成道業。更能得到人中師子——佛——所有的上妙法樂。我願意能使得群萌——就是所有種種不同的、有血有情識的眾生,願他們都得到圓滿的、如佛的快樂。
一切國土諸如來 凡所知見種種樂
願令眾生皆悉得 而為照世大明燈
一切國土,是說的十方諸佛的國土,和國土內住世的諸位佛。諸佛所有的知——徧知,見——平等正見,以及無量的智慧和種種的佛樂。修迴向法的大菩薩說:我發願要令所有的眾生都能得到佛所有的快樂,如佛所有的善根,如佛所有的智慧光明,而為照耀十方世間的一盞大明燈、大智慧之燈,一位大覺悟者。希望每個眾生都成佛,皆共成佛道。這就是修十迴向的大菩薩他所發的大願,也就是菩薩修行的目的。   
菩薩所得勝妙樂 悉以迴向諸群生     
雖為群生故迴向 而於迴向無所著
修上乘佛道的菩薩,他從不捨眾生,從不忘記眾生,為拔救眾生而修行,決不為自己作任何打算。雖然菩薩也有身體,但他却以眾生為他的身體。菩薩行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道。無緣是說這人與他沒有因緣,沒有任何沾親帶故的關係,可是菩薩對他仍以慈眼視之。好像那些最不修行的人、最放逸的人、最不持戒律的人、最常犯佛制的人,菩薩對他們不念舊惡,也不厭棄,仍以慈心護念,坦誠相待,教化他們。
菩薩為什麽要這樣做呢?因為菩薩是以眾生為體,他已沒有人我的觀念,他的目的是要令眾生歡喜安樂,所以他不計艱辛,向這個方向去做。這就是菩薩,這就是被人人稱揚讚嘆,而為依止的菩薩。菩薩他愛護一切不明白道理的人,他也愛護那些顚倒愚癡的人,他同樣以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的心教化他們,希望他們都能改惡向善、改過自新。
諸位!你們試睜開眼睛看一看;世間上那一個人是真的好人,那一個人是沒有罪過的人,那一個是完全善良的人?我恐怕找徧了整個世界,也不容易找到一個。極令他沒有大過,總有點小過。沒有小過,又還有個心中未生出的過。這好像一個人縱沒有大病,也不免有點小病。縱沒有小病,也會有少許的毛病。到那兒去找個十全十美的人呢?菩薩愍念眾生,不管是善的惡的眾生,他都平等看待。所以我們修道人,教化眾生。千萬不要有成見,不能盡選擇好人去教化,好人已經很好了,用不著人去教化。應該要注意那些有缺點,向惡路上走的,或者正徘徊於善惡之間的人,正需要教化的人。不要怕費精神,越不好的人,越要去教化,不要放棄,要用最誠懇、最真誠的心待遇他,令他受感化,知道回頭改過。這就是修道人學菩薩的行為,才不辜負身為一個佛弟子,才能長養大悲心。
修迴向法的菩薩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行菩薩道,普徧護念一切眾生,所以他得到的快樂,是殊勝的上妙之樂。這種快樂,是不可以用心來思,不可以用言喩。這種快樂,就是所謂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菩薩把這種快樂、這種功德、這種善根,一一都迴向給所有眾生,令這些眾生也都發菩提心、修諸善法,行菩薩道,而得到同菩薩一樣的勝妙之樂。
菩薩雖然為眾生修迴向法,又把所修的善根迴向給眾生,但對於迴向的功德,並不曾執著,也沒有覺得我把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眾生,你們看我對眾生多慈悲,給他們多大的恩惠,只有我才是在行菩薩道。菩薩沒有這樣想。如果有這個念頭,極令有頭髮絲那麼一點的想法,就是執著,就是著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四相了,就不能稱為菩薩。這位修等一切佛迴向法的大菩薩,他則是行所無事,作而未作,雖行迴向而無迴向的執著。菩薩視一切法皆空,了知諸法實相,深入人法俱空的境界。     
菩薩修行此迴向 興起無量大悲心
如佛所修迴向德 願我修行悉成滿
菩薩是簡稱,全名為菩提薩埵。中文釋為「覺有情」,或為「有情覺」,或為「大道心_」的眾生。菩薩心量寬廣,猶如虛空,無不包容。慈悲為首,不捨眾生。菩薩修六度萬行,迴向法門是他的大願,將所修萬行的善根功德,然後迴向給法界眾生、迴向給無上菩提、迴向給實際。在迴向時,內心湧起無量的大悲,因為菩薩愍念眾生,愚矇無智,身處苦海,而不知自拔。菩薩見此情況,悲心切切,發願要拔救這些受苦的眾生,為他們解除無量苦惱,令其得到安穩快樂。菩薩中的大菩薩薩,他修的迴向功德,有如三世諸佛所修的迴向功德。菩薩發願說:願我修行的功德和種種的善根,都能成就,得圓滿的佛果。
如諸最勝所成就 一切智乘微妙樂     
及我在世之所行 諸菩薩行無量樂   
修迴向法的大菩薩所修的善根功德,如同十方諸佛一樣,成就了最上圓滿的菩提覺果。最勝,是指佛而言;諸最勝,卽十方諸佛之意。一切智乘,卽是佛乘。諸佛證得的智慧是無上的,所得的佛樂是微妙不可思議的。菩薩也願意得到這種快樂。以及我在十方世界所修積的種種善根,行菩薩道的種種功德,也能得到如同其他諸位菩薩修行所得的無量快樂,一樣的快樂。
示入眾趣安隱樂 恆守諸根寂靜樂
悉以迴向諸群生 普使修成無上智
菩薩修菩薩行,普度眾生,看到那兒眾生在苦難中掙扎時,他就乘願到那兒去受生。有時示現到四惡趣裡,他同樣感到安穩快樂。若示現到人道天道時,他也不會為天福和人間的五欲所沉迷,因為菩薩能恒常守護他的六根,隨時迴光返照。得到寂靜之樂。不像凡夫的六根,終日向外亂跑,到處作怪。菩薩所修的種種善根,所集的無量功德,所發的菩提心,完全迴向給一切眾生,希望那些眾生,個個都能修行無上道,成就無上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身語意卽是業 亦不離此而別有
但以方便滅癡冥 如是修成無上智   
非身語意的意思,就是身語意都清淨。卽是業的「業」字,是指善業。業有善業惡業。三業若清淨了,就都是三善業了,並不是沒有業,只是沒有了惡業。譬如能不殺生、不偸盜、不邪婬、不貪、不瞋、不癡、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就變成了十善業。並不是說身口意只有惡業,也不是說離開了身語意,還另外有一個善業。身語意它是能作善業,也能作惡業的。這就是「煩惱卽菩提,生死卽涅槃」的意思。又如說冰就是水,但水可不能說是冰。可以說冰是水所凝凍成的,水是因冰融化而有的。離開冰不會有水,離開水也不能是冰。所以說亦不離此——身語意,而別有——業。但要用方便的法門來息滅貪瞋癡三毒。像這樣一天一天的勇猛精進,修學佛道,最後一定能夠成就無上的智慧。
菩薩所修諸行業 積集無量勝功德
隨順如來生佛家 寂然不亂正迴向
菩薩所修的是六度萬行,所行的是菩薩道,所集的是無量善業。因之,積集了無量的善根,成就了無量的殊勝功德。菩薩常隨佛學,依教奉行。隨順如來的悲心,普度眾生,功德具足,覺行圓滿之後,生入佛家。不久證得佛的果位。菩薩無著無依,思想行為恒在正定之 中,安穩寂靜,有條不紊,正心誠意的修迴向法,誠誠懇懇地迴向予眾生。
十方一切諸世界 所有眾生咸攝受     
悉以善根迴向彼 願令具足安隱樂   
世界,不只單單我們所居住的這一個世界。所謂「此世界、彼世界、十方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十方無量諸國土」。這些世界上的國土,同樣有無量種種眾生,菩薩到十方世界的國土中行菩薩道,他慈眼等觀,普徧教化,所有各類眾生他都攝受,加意護念。他把自己修集的善根功德,完全迴向給所攝受的眾生,願意那些眾生都發菩提心,勤修佛道,圓滿具足菩提,得大安穩的快樂。
不為自身求利益 欲令一切悉安樂     
未曾暫起戲論心 但觀諸法空無我   
菩薩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積集一切善根功德,他並不是為自己本身的利益而作,而是想以所修的功德,迴向眾生,饒益眾生,令十方諸眾生都能得到安樂。菩薩的心終日在正念中,他從來不會稍有一點嬉戲的思想行為,和無謂的言語。他是恒守正念,思惟觀察諸法,都是無常、苦、空、無我、無可執著的。
十方無量諸最勝 所見一切真佛子
悉以善根迴向彼 願使速成無上覺
修迴向法的大菩薩,在十方無以數量的諸佛國土,見到十方諸佛座下的許多真修實學的佛弟子。菩薩把他修積的善根功德,完全迴向給他們,並祈諸佛放光加被他們。令這些真修實學的佛弟子,都發大菩提心,修菩薩道,很快得成就佛的果位。無上覺就是佛的果位。
一切世間含識類 等心攝取無有餘
以我所行諸善業 令彼眾生速成佛   
一切世間,包括了十方三世的世間,有正覺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含識,就是凡有情、有識、有血氣的,都叫含識。所謂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舟車所至。人力所通達的地方,這些有生命的東西在那兒活動,這都叫含識。人也叫含識,這是眾生的一個別名。含識類 ,是各種不同的有生命的動物,都包括在內了。菩薩用平等的慈悲心,普徧攝取,不揀別、不捨棄、不有餘剩。無論那一類的眾生,他都慈心教化,都度他們了生脫死,超出三界。並以所修的種種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希望他們早成佛道。
無量無邊諸大願 無上導師所演說
願諸佛子皆清淨 隨其心樂悉成滿     
諸佛菩薩所發的無量無邊的大願,都是依據無上導師——佛所演說的正法而發的。願所有諸佛的弟子們,都能得到清淨的法身和無上的智慧。隨順眾生的心願,都圓滿成就。
普觀十方諸世界 悉以功德施於彼
願令皆具妙莊嚴 菩薩如是學迴向   
菩薩普徧觀察十方一切的世界,用他所有的功德,平等布施給十方世界的眾生。願意令十方世界都得到清淨,具足一切的莊嚴,而成為上妙莊嚴的世界。修迴向法的菩薩,就像前面所說的種種道理,修學一切迴向法。
心不稱量諸二法 但恒了達法無二
諸法若二若不二 於中畢竟無所著   
菩薩明瞭諸法的真諦,心無有疑,所以他心裡從不稱量也不計較,不想也不說,那些法是第一義諦,那些法不是第一義諦。如果有這種思想和言說,就落於有形了。菩薩他已了達諸法都是不二法門,沒有第一第二的分別。於諸法空相,徹底究竟了達無惑,所以沒有一點執著。
十方一切諸世間 悉是眾生想分別
於想非想無所得 如是了達於諸想   
所謂在十方所有的各個世間說法,都是根據每類眾生的分別思想所造成的,才有這個世間,那個世間的說法。如果你把這種想和非想都空了,無所得,無有所得,就是空無所有。如能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一切想都是妄想,虛幻不實的,沒有實體的。
彼諸菩薩身淨已 則意清淨無瑕穢
語業已淨無諸過 當知意淨無所著
這些諸位菩薩的身業都清淨了,沒有了殺盜婬的邪行。他的意業清淨了,沒有了貪瞋癡的思想,沒有一點瑕疵和汚穢。貪瞋癡就是瑕疵汚穢。語業已經清淨了,就不會發生一切過失和憂患,因為人的種種過失憂患,都是從口出的。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你應該知道意業清淨了,顯出了一片明潔的光明智慧,對於一切就無所執著了。
一心正念過去佛 亦憶未來諸導師
及以現在天人尊 悉學於其所說法  
菩薩專一其心,正念過去世的諸佛,也憶念未來世的諸佛——導師;卽佛的另一尊稱,所謂人天的師表。以及現在天人所尊敬的佛。三世諸佛所說的種種妙法,這位修迴向法的菩薩。他都一一潛心學習。
三世一切諸如來 智慧明達心無礙
為欲利益眾生故 迴向菩提集眾業
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紀中的諸佛,他們都是智慧殊勝,明達諸法實際,心念無一點障礙,一切任運自如。為了想利益眾生的緣故,以修集的善根功德,迴向菩提法,集一切的眾善業。
彼第一慧廣大慧 不虛妄慧無倒慧
平等實慧清淨慧 最勝慧者如是說  
彼一切諸佛的智慧是第一的智慧,是廣大徧虛空的智慧,是不虛妄的智慧,是沒有顚倒的智慧,是平等真實的智慧,是清淨光明無染的智慧。這是由最殊勝的智慧者——佛,這樣說的,這樣來告訴我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