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3|回复: 10

[佛教知识] 苦之规律1:乐只是苦的减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0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仔细观察生活中所有的乐无非两种:
a、身苦的减少
b、贪欲的满足(嗔也类似,可以自己去思惟、观察)

b中,贪欲是心苦【修四念处时很容易就能确认、忍】,贪欲的满足也是心苦的减少, 综上, 乐只是苦的减少

1、从简单的身苦开始思惟、观察, 比如“渴苦”
  想象下:沙漠里,酷热的太阳下,三天没喝水了,突然看到一汪清泉,咕嘟咕嘟喝几口什么感受? 非常乐!
       但是,不渴了,喝水就没这个乐了, 因为没苦就没有苦的减少了【继续观察累苦,困苦等】




2、思惟、观察“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男女之间有求不得苦【贪】,包括见面、拥抱、接吻、发生关系等, 但是,时间久了, 两人在一起了,就没有求不得苦了, 没有苦就没有乐了
   所以,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充分说明 “乐无常” “无常即苦”【继续观察财苦,色苦,名苦,利苦等】


3、  持戒有助于观察和发现“贪欲是苦” 和“贪使”,比如抽烟的时候很难发现是烟瘾使唤自己,开始戒烟很快发现自己就是烟的奴隶、烟瘾是苦等等【思考:为什么佛法是离苦得乐,而要戒除各种娱乐呢?】




4、综上, 每天观察我们的身心,观察财色名利,观察行住坐卧,观察吃喝拉撒, 其中所有的苦乐,无非如此。慢慢就建立了佛法最基础、最核心的一个圣谛--苦圣谛, 并生起出离心 , 从而真正走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路




更重要的是,通过以上,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如实观察自己的身心苦集灭道味患离。只有这样的不断观察,才能破除无明、妄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我们说的苦圣谛就是一切皆苦,  通过以上思惟、观察、确认、忍

点评

对呀!必须要憋着,要不菩提!就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0 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想生起出离心、慈悲心或者菩提心, 没有学会正确的观察身心, 是不可能的

身心都是因缘法的作用, 不长智慧, 怎么可能呢?  无非是在无明状态下的妄想、执着,还认为自己在学佛

点评

无明,也是空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0 20:54
发表于 2020-9-10 20: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乐过后,必定苦。苦过后,不一定是乐。

点评

是的,的确如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0 21:47
发表于 2020-9-10 20: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10 18:35
通常我们说的苦圣谛就是一切皆苦,  通过以上思惟、观察、确认、忍

对呀!必须要憋着,要不菩提!就远了。
发表于 2020-9-10 20: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10 18:36
很多人想生起出离心、慈悲心或者菩提心, 没有学会正确的观察身心, 是不可能的

身心都是因缘法的作用, ...

无明,也是空呀!

点评

是的,一切法空 见一切苦以后,就见无我,见无我就见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0 21:4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20-9-10 20:49
乐过后,必定苦。苦过后,不一定是乐。

是的,的确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20-9-10 20:54
无明,也是空呀!

是的,一切法空

见一切苦以后,就见无我,见无我就见空

点评

悟到了一切法无我,还不错哟!无我,谁见苦乐呢?谁见空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1 05:25
发表于 2020-9-11 05: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10 21:47
是的,一切法空

见一切苦以后,就见无我,见无我就见空

悟到了一切法无我,还不错哟!无我,谁见苦乐呢?谁见空有?

点评

问题本身如果是边见问题, 怎么回答都是边见,需要先建立因缘法中道思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1 09:03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20-9-11 05:25
悟到了一切法无我,还不错哟!无我,谁见苦乐呢?谁见空有?

问题本身如果是边见问题, 怎么回答都是边见,需要先建立因缘法中道思惟

(三七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时有比丘名曰颇求那,住佛后扇佛,白佛言:“世尊,谁食此识?”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食识者,我若言有食识者,汝应作是问。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
  颇求那复问:“为谁触?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触者,我若言有触者,汝应作是问为谁触。汝应如是问:‘何因缘故生触?’我应如是答:‘六入处缘触,触缘受。’”
  复问:“为谁受?”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
  复问:“世尊,为谁爱?”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爱者,我若说言有爱者,汝应作是问为谁爱。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爱?’我应如是答:‘缘受故有爱,爱缘取。’”
  复问:“世尊,为谁取?”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言有取者,我若说言有取者,汝应问言为谁取。汝应问言:‘何缘故有取?’我应答言:‘爱缘故有取,取缘有。’”
  复问:“世尊,为谁有?”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有者,我若说有有者,汝应问言为谁有。汝今应问:‘何缘故有有?’我应答言:‘缘取故有有,能招当来有触生,是名有。’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谓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集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点评

那是你自己的边见,不代表,就是别人的边见。,,,,,,就算你行中道,那也是你的边见,观念暂时固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1 12:00
发表于 2020-9-11 12: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11 09:03
问题本身如果是边见问题, 怎么回答都是边见,需要先建立因缘法中道思惟

那是你自己的边见,不代表,就是别人的边见。,,,,,,就算你行中道,那也是你的边见,观念暂时固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0 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