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1|回复: 7

[实修交流] 大般涅槃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修舍(舍相者名无相三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9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般涅槃经: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及知非时。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菩提道。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因于受乐生大憍慢。或因说法而生憍慢。或因精勤而生憍慢。或因解义善问答时而生憍慢。或因亲近恶知识故而生憍慢。或因布施所重之物而生憍慢。或因世间善法功德而生憍慢。或因世间豪贵之人所恭敬故而生憍慢。当知尔时不宜修智宜应修定。是名菩萨知时非时。若有菩萨勤修精进。未得利益涅槃之乐。以不得故生于悔心。以钝根故不能调伏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盛故。自疑戒律有羸损故。当知尔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等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二法若等则宜修之。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定慧起烦恼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宜应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修舍。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如是三法相者。以是因缘得无相涅槃


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那波罗蜜,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识,不得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四念处,乃至不得一切种智,不得诸法有为性,不得诸法无为性。不得故不作,不作故不生,不生故不灭。何以故?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等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二法若等则宜修之。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定慧起烦恼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宜应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修舍。

点评

楞严经卷五: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3 11:13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
      
       佛说无量寿经里说的称其所闻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的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彻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诸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 “《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我写到:

    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

        我自从有了内听的功能后,自然就能听到禅定中的声音。
      
    《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就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和佛号声来都摄六根的。也就是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吸气,然后念一个“阿”字与呼气同时进行,其他三个字也是这样。要与禅定中的声音合二为一。
  
      要一字一字念这样才能持久,要顺着禅定中的声音来念。这样才容易做得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早期写的“《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一些心得:
     前段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像在脑海里很清晰,还有地藏菩萨、印光大师等。特别是印光大师,我无论走到那里总是会想到印光大师,后来我想可能是大势至菩萨加持我。

     有一天早上4点多醒来,躺在床上就想到了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学习,后来又写了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上传到“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

    有一天晚上醒来唱了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觉得很舒畅。之后无论走到那里“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总是在听到。空中声音、街上的音响声、坐车车声,甚至家里的电磁炉声等,这些声音也带有佛号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的《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和一些人说念佛念到不念自念,连山河大地都觉得在念。我修习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只是听到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我想不知道怎样才能有他们那种境界。

    那段时间只注意修习反闻功夫,很少念佛。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感恩佛菩萨来加持我!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9-10 12:11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 ...

      楞严经卷五: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
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   当大势至菩萨说完念佛法门后,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
观世音菩萨是以能观之智,来观所观之境。能观之智是自性智慧,所观之境是众生的音声。是苦是乐,是悲是愁,包括种种声音。
菩萨,梵语为菩提萨埵,菩提,译作“觉”,萨埵,译作“有情”。菩萨是能觉有情,也可以叫有情觉,即有情中的觉悟者。因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众生以利他。自己开了悟,更要使令众生亦开悟。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我回想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位佛出世,名号为观世音。我在他的面前发大道心,不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而是一心求最上乘觉道之果位。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之法门修行。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以正智来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用坐禅的功夫来修。一味反闻闻自性,注意能闻之根性,就可以渐渐地得入正定。





补充内容 (2020-9-13 11:37):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等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二法若等则宜修之。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定慧起烦恼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宜应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修舍。

点评

通过以上学习,我想到我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的一段心得: 圣严法师文摘: 《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透过耳根成佛的境界,也是耳根修持的至高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0-24 11:5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9-13 11:13
楞严经卷五: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 ...

通过以上学习,我想到我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的一段心得:

   圣严法师文摘:
   《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透过耳根成佛的境界,也是耳根修持的至高法门。它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名为「光音无限」,出现于禅定初期,未入真正的禅定前,此时,会见到柔和清净的光明,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元光」或是「天籁」,它是由内视及内听的功能与宇宙频率的交感所得的反应。
    通常,它发生于打坐渐深,渐入定中的状态。初初聆听水声,水,水,水,水……逐渐水声消逝,听不见了,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那便是「反闻闻自性」。一般人用耳朵、耳根倾听,因此,总是往外的,听著外面的声音。「反闻自性」,却是完全放下耳根,向内听闻「自性的声音」。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下面写我自己怎样观无声之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他说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字一字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完了气也呼完了。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我听明白了,我以后就是这样用念佛的方法观无声之声,有时念一个字后观很久等到有妄念来了,才念下一个字把妄念打断。有时也用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观无声之声不管在什么地方一有时间就观,因为坚持下去终于有一天晚上刚睡下床上就听到一种比第一次听到的更清楚的音声,从此经常听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才让我真正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让我踏上观世音菩萨驾驶的开往极乐世界的快车,写到这里我很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

    可以用耳根这一门反反复复依次第修习观、练、熏、修这四种禅定。由浅入深,解动、静、根、觉、空、灭。到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四:
复次善男子。若取色相不能观色常无常相。是名三昧。若能观色常无常相。是名慧相。三昧慧等观一切法。是名舍相。善男子。如善御驾驷迟疾得所。迟疾得所故名舍相。菩萨亦尔。若三昧多者则修习慧。若慧多者则修习三昧。三昧慧等则名为舍。善男子。十住菩萨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故不得明见佛性。声闻缘觉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见佛性了了无碍。如观掌中庵摩勒果。见佛性者名为舍相。奢摩他者名为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故。又奢摩他者名曰能调。能调诸根恶不善故。又奢摩他者名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又奢摩他者名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奢摩他者名曰能清。能清贪欲嗔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毗婆舍那名为正见。亦名了见。名为能见。名曰遍见。名次第见。名别相见。是名为慧。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诤。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6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