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3|回复: 10

净公上人关于一真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9811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一真的讲记敬摘点滴


...社会,扩展到大众,扩展到永远。

  锺博士:感恩母亲,感恩所有的亲人,感恩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老师,感恩那些从事智慧、慈悲教育的法师们,感恩祖国的培养,感恩人民的栽培,使我今天能够在学习圣贤教育的道路上开始起步,我一定会努力的修学,修身敬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报答祖国、报答人民、报答老师。

  赵女士:最后,请允许我把教子三十年的体会融会成三句话,并带着我深深的感恩和祝福,献给大家。第一句,我们坚信优秀是教出来的,而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第二句,我们牢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吸取精华,而从《弟子规》做起!第三句,我们期盼天下的父母都能为和谐世界培养更多的大孝、至孝的儿女!谢谢大家。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http://ft.amtb.tw/MultiPortal/m_jk_class.aspx?sn=19-08
1994/07/17  美国达拉斯  档名:19-08-01

  今天我回到达拉斯来,同修们安排这次讲演,讲题是「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事先没有告诉我,我到这儿来才知道的。以整个佛法来说,确实这是一个总题目,也是每个人最关心的一桩事情。人只要有念头,无论念头是善是恶,或者是无记,无记就是非善非恶,有念就有造作,我们起心动念都是属于造作,有造作就一定有果报,命运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所以只要有念就有命运,就有数,所谓算命看相能够看得很准确,道理就在此地。这个理论与事实,同修们如果读过《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在过去我们也曾经讲过很多遍,那个小册子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很透彻。不过我们学了佛以后,跟从前的眼光、心量不一样。过去我们想到命运,改造命运,多半限于这一生,或者是来生,换句话说,没有想到要出离六道轮回学佛以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六道都不是真实的,六道都是虚妄的,这样我们才晓得彻底改造命运的方法。从经论里面我们明白改造的道理与事实的真相,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论,总而言之,都不出这个题目的范围,但是许多经论里面所说的,在理论上固然不错,但是事实上我们有没有能力做到?或者我们依照这些方法、理论去做,能不能达到改造的效果?这些确实是有很大的问题,很大的疑问。

  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能够看得到的,能够听到的,学佛的人很多,几个人扭转了自己的命运?几个人获得如同经典上所说的殊胜的效果?这些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不在理论,理论是决定正确,原因也不在方法,到底在哪里?佛说得很清楚,在我们自己有业障,障碍了我们的修学,于是也障碍了殊胜的效果。业障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把这个名词的含义搞清楚。业就是造作,我们正当造作的时候称它叫事业,你在造的是什么事,这个事情结果就叫做业,而这个业一定起障碍的作用,它障碍的是什么?障碍自性,佛门里面常讲心性。

  心性我们也听得很多,听得很习惯,但是对于这个名称的含义总是含糊笼统而不甚清楚,这样的修学也会发生障碍,所以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性简单的讲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心、本性是一桩事情,真心是清净心,本性是平等性。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心里头有不平,这就是我们性德有了障碍。本来是平等性的,现在我们见到都不平,这就有障碍。我们心里面有污染,哪些污染?最明显的是贪瞋痴慢,这是烦恼,烦恼是清净心上的污染。我们的命运本来是绝佳的命运,是最殊胜的命运,于是现在把我们的好运变成了坏运,坏运就是搞六道轮回,好运就是成佛成菩萨,这是把本性变成我们现在这个状况。

  好在佛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明白了,我们所变的只是现象而已,而本性并没有随着现象而改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安慰的。现象有十法界,可是心性里面没有十法界,这个诸位要知道。十法界是我们迷了、污染了之后才产生这些现象,这些现象佛说是幻相,它不是真实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虚妄相,十法界都不出这个定律,十法界里面包括佛法界,佛法界也是虚妄而不实在。也许我们听到这个会疑惑,怎么佛也是虚妄的?对的,十法界的佛是相对当中所说的佛,他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相对的就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是什么?真实的,佛在经上也说佛,于是天台家讲佛有四种佛,教有四教,藏通别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都是十法界的佛,不是真实的,真实的只有圆教的佛,圆教佛不属于十法界,不属于十法界属于什么?大乘经上所讲的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才是真的,那个不是虚妄的。一真法界以下的十法界都是虚妄,都不是真实的,这是迷了以后发生的这些现象。

  佛教给我们,只要破迷自然就开悟。破迷就是破除十法界的迷情,这样才能证得一真法界,这是真正改造命运,彻底改造命运,究竟改造命运,唯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清楚明白。大乘经典很多,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目标,可是就事而论,我们每个人业障习气不相同,于是修行就有难易的差别。克实而论,要想真正达到我们修学的目标,必须在一生当中成就。我这一生不成就,我还希望到来生,来生不成就,再想到后生,这个修行方法非常渺茫。我们在座的每位同修都曾经经历这个历程,正如同佛在《无量寿经》上为我们说的,我们学佛,我们修行,不是这几年才开始。也许同修说,我接触佛法还不久,刚刚接触。刚刚接触你就能在此地坐上两个钟点,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太希有了。你这一生刚刚接触,你过去生中接触过,这是佛法里面讲你有宿根,你有宿因,你过去世有这个因。过去生还有过去生,确实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我们都曾经接触过佛法,都曾经修学过佛法,但是都没有成就。那就是我们希望这一生不成还有来生,来生不成还有后生,从来就没有想到我要在一生当中成就。

  一生当中成就可能吗?决定可能。大乘经上所说的都是一生成就,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代表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代表一生成就,这是世尊大慈大悲为我们开示的这个法门。然而我们确实不是善财、龙女的根性,我们的业障习气非常深重,也就是说明,他们在一生当中能断烦恼、能断妄想,我们有没有能力断烦恼、断妄想?我们没有能力,那就是我们的业障太重,于是那些法门在理论上、方法上虽然都不成问题,我们修学却有很大的问题。这样我们才在经典里面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法门,这就是净土法门。这个法门究竟特别在哪里?它不要断烦恼、不要断妄想也能成就,不但能成就,而且成就的比那些一生当中断烦恼、断妄想的人还要来得高,还要来得殊胜,这就不可思议,所以这叫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普通的人难信,是菩萨难信,声闻、缘觉难信,研究教理的这些大德们难信。可是这个法门是佛说的,决定不是假的。佛为我们开显这个法门,到今天三千多年了,在历代,中外的学人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成就的人很多,有的我们亲眼看见,有的我们亲耳所听到的,决定不是假的。

  像近代天台宗的大德倓虚老法师,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善知识。他老人家在佛七当中开示的录音带,我们此地还有一个。《念佛论》这个小册子,是倓老法师讲开示,大光法师记录,末后他举出四位往生的例子:一位出家的修无师,这是在哈尔滨极乐寺往生的;在山东青岛湛山寺,有一位女居士姓张;一位男居士郑锡宾居士和他的弟弟,这是老法师亲眼所见的。他说他一生当中亲眼所见,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得很自在的,有站着走的,有坐着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人,听说的那就多了,就不止二、三十人。古时候,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太多了,那是有人记下来的,没有人记下来的,在我想象比这个不晓得超过多少倍,可见得这个法门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法门难信,容易修,叫易行道。如果我们依据这个理论与方法来修学,那是彻底改造命运,究竟圆满的改造。

  也许大家要问了,那我们现前的生活环境会不会改得好一点?大家想想,彻底究竟圆满的改造,现在环境怎能不好?怎能不自在、不美满?只有幸福美满才是真实的。而不是像了凡先生《四训》里面所讲的,那个实在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不是根本,不是彻底。我们今天找到这个方法,比他那个殊胜太多,这是我们一生无比的幸运,正如古人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我们这一生当中遇到了。遇到了要能信、能愿、能行,才能真正达到改造命运的目标。如果遇到了还半信半疑,没有切愿,不能认真修行,那这一生还是空过。

  世法里面,尤其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混乱环境,史学家所讲的乱世,天下大乱。怎么乱的?我们冷静的去探讨动乱的根源,实在就是近代人极力所主张、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开放,民主自由开放的后果就是天下大乱,这个现在已经浮在表面上大家能看到。为什么?人人都可以去胡思乱想,人人都可以胡作妄为,没有人干涉,自由嘛!民主嘛!这是动乱的根源。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果使大家在思想见解上无所适从,各个人都自以为是,这还得了!

  中国在这个世间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真正的价值就是良好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思想。中国从汉武帝以儒家孔孟学说做为教育国民的中心,一直到清朝还是承传这个教育的思想,所以我们每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孔孟的教育。共同的标...(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愿意到街上散步。为什么老人们不愿意到街上散步?因为他走到街上以后,会发现街上人们的眼里头,街上的年轻人的眼中没有老人。

  我们也是做父母的,做父母的是什么心态?做父母的心态是不希望给孩子添一点点的麻烦。有位老师正好是在今天,这次也参加了我们的大会,他有个孩子在我们庐江工作。后来这个老师见到我以后,就跟我讲,他说希望我们能够和他的孩子很好的一起工作,希望我们多帮助他的孩子。同时他告诉我,他的腿都很有毛病,腿安的是假肢,身体经常是害病,但是他从不想告诉他的孩子。他只希望他的孩子能够好好的学习,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来,去关怀天下的老人,去关怀天下的人们,去关怀天下的子孙。他任何的困难都想自己来扛着,不想告诉自己的孩子,不想让孩子担忧,这就是天下父母的心,也是天下老人的心。

  所以很多的长辈、老人,他不愿意给社会增添更多的麻烦,当他发现进到社会里头,整个的社会为他们没有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他们会觉得:我们活着在给大家添麻烦,我就尽量少添麻烦,就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老人们不出房间那是因为我们关照得不够,因为我们考虑得不周。我们把父母丢在家乡,丢在家中不管,我们平时都在街上、在工作岗位里,只考虑自己的事情,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父母亲人。我们心中考虑不到自己的父母亲人,更考虑不到其它的老人,所以眼中无父母,自然也无老人了。

  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也知道这样个道理,在《孝经》里头曾经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去爱敬、爱护自己的父母亲人,他去爱别的人,去关怀别的人,那是违反一个人做人应具的品德。如果一个人他不去恭敬自己的父母,恭敬自己的长辈,对其它的人非常的恭敬,他违反了一个人做人基本伦理,基本规范,礼仪规范。我们听到这句话以后,实际上刚一开始听到会很震撼,身上在冒冷汗。我们通过这句话就可以发现我们自己有许多的问题,许多的毛病。我们对待长者的态度,细细的观察一下,我们对待长者、对待老师的态度,不会超过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如果我们是个有良知的人,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待长辈为什么不好?因为我们心中平时对待父母也不好。

  我们对待一个不熟悉的长辈,对待他们的态度,不会超过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我们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同龄人的态度,不会超过我们对待兄弟姊妹的态度。所以古代的圣贤人他深深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当我们心中有一颗真正仁爱的心,对待所有的人都会有这颗仁爱的心。当我们心中对待父母亲人,都没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我们对待其它人也都是妄心。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就提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提的是什么?就是孝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古代的圣贤人,古代的圣王他发现了最好的德行,最好的治国的方法,可以让天下的人民都心平气和,让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和睦相处,没有怨气。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孝道,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从友爱自己的兄弟姊妹开始。

  我们在汤池从事敬老的活动,为什么能够做得这样好?我们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提出这个建议的老师们,首先已经做到在家中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他能够体察到长辈的这样一颗心,能够体察到父母对子女的期待,能够体察到长辈对社会的期待。才有这样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才能够把孝敬自己父母的这颗心,推广到对其它人,推广到对其它的老人,推广到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那里,这是仁爱之心发生的原点。

  我们在汤池还从事一项活动,就是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的活动。因为在一个家庭中比较难以相处的,就是婆婆和媳妇的关系,这尤其是在一个大家庭中。所以一个女儿可能她会孝敬自己的母亲,但是她能不能够去用她孝敬母亲的这颗心,来孝敬自己的婆婆?一个母亲她可能会很爱自己的女儿,那她能不能用爱自己女儿这颗心,来爱自己的儿媳妇?我们在学习圣贤教诲的过程中,就深深的体会到圣贤人他为子孙后代所设立这些教化的方法,无一不是为子孙后代的境界提升所着想。所以一个人他在家中能够孝敬自己的母亲,这是爱的原点,这是仁爱的原点,但这不是爱的全部,这只是说他有了根、有了源。在家庭生活中一样可以把自己的这分爱心,不断的拓展出来。

  所以一个女性,她孝敬自己的母亲,当她嫁到了丈夫家,和丈夫共同生活,她就把这颗爱心可以拓展到对自己的婆婆身上,这是一颗爱心的拓展过程。一个不孝敬自己母亲的人,很难孝敬自己的婆婆,因为她没有爱的原点。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但是如果她的心量没有打开,只是考虑只爱自己的亲人,而不爱其它的人,她的爱心也不能够真正的拓展开来。所以圣贤人的教诲,无一不是告诉我们,不断的提升境界,拓展心胸。

  我们在汤池也从事这个评选活动,结果从事评选活动以后,我们很震惊,因为我们发现在汤池好婆婆、好媳妇非常多。很多的家庭,她的婆婆都是很优秀,都是好婆婆,媳妇也都是好媳妇。我们去采访,很多的好媳妇她告诉我们一个秘诀,怎么孝敬老人?怎么孝敬自己的婆婆?那就是一心一意的为婆婆着想,一心一意的为家庭着想,一心一意的为长辈着想,这就可以做好。我们在采访这些好婆婆,也发现这些好婆婆她们的心胸都很大,她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好,对自己的儿媳妇好,而且她对于邻居的家,对于邻里乡党也非常好。她对于其它人家的孩子们,也像自己孩子一样去关照,她甚至于对同年龄的这些老婆婆们,她们也去帮助和关怀。所以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她用她这颗仁爱的心,可以不断的对所有走进她生活中的每个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仁爱之心的原点。

  我们在汤池除了举办这样一些活动以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办班教学。所以圣贤人的教诲,如果没有人教那是很难领悟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得解。中国的孔孟教诲,儒家的教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人解释,没有人以身作则把它做出来,没有人通过自己的体悟,把圣贤人的存心把它表达出来,把它演出来,我们很难体会到圣贤人的存心。所以用忆想的方法,用自己的感觉,甚至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这样一些方法,来理解圣贤人的教诲,只会离圣贤人的教诲愈来愈远,甚至会误导他人。误导他人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怎么才能够契入圣贤人的教诲?首先是我们老师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以圣贤人的存心来学习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的教诲怎么样才能明白?我们通过学习也有些体会,那就是当我们真正做到的时候,才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做不到很难明白。这就是一个过程,先要学习,然后就去做,做完之后通过我们的验证,确实证明圣贤人的教诲是能够落实在生活工作(音档缺)

  第三个会场装不下,再辟第四个会场,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也不敢公开的报名,一报名就会有很多的人来参加。

  在办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感应到不同的法界里面。如果把这十善业分成十个等级,就是你修学功夫的高低,修十个等级,最圆满的打十分,最低级的打一分。如果这么分的话,我们可以说,你要是把十善业道修圆满,得满分,你就进了一真法界,你就是一真法界里的佛。如果减一分,你得九分,那你是菩萨,在十法界里面做菩萨。一直往下降,菩萨下面阿罗汉,这是四圣法界里面,有缘觉、声闻。再往下是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这么一直下去,十善愈少,你的层次愈低,所以你得这个道,这是你的法界。实际上不仅是我们来生,因为我们造的十善业多少,感应不同的道。如果十善业一点都没有,就到地狱去。那是讲来生的去向。

  就在这一生,你看我们做人的,人道里面也有十法界,有的是大善人。你看我们师父上人,不要说其它人,师父上人就好比我们人中的佛法界,他的福慧修得很圆满。再下来,有菩萨,有声闻、缘觉,也有天人,也有饿鬼、地狱、畜生。什么是饿鬼?贪得无厌的人就是饿鬼。什么是地狱众生?瞋恚习气、嫉妒心很强的,那是人中的地狱。愚痴的人,什么是愚痴?老是犹犹豫豫的,对这些事理也是糊里糊涂的,不明因果,心里面七上八下,没有个着落,愚痴,这好比人中的畜生道。从这个道理你去想,每一道里面其实都有十个道,都有六道和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面就包括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天台大师分的百界千如,十界里面,每一界又分十个道,就是一百界;这一百界里面,每一界又分十个道,这是百界千如。如此分下去,无量无边,无非都是我们造作善业多少不同,感应的道就不同。

  经题里的最后一个字,「经」,这是通题,这是对这部经典的尊称。什么文章可以称为经?不是每一部书都可以称为经的,因为经讲的是宇宙人生真相,是圣贤人所说的,所以我们尊它为经。经,通常古德用四个概念来解释,所谓「贯、摄、常、法」。「贯」就是贯通,表明这个文章的层次分明,非常有条理,从头到尾前后呼应,能够贯穿,能够一致,这是好文章,所以称为贯。通常在经典我们用科判来看就看得很清楚,这一部经典你用科判,就是把它的层次、结构分出来,可以分到多加一个字都多余,都画蛇添足,减一个字意思就不圆满,到这个程度。所以真的是不能加一字、不能减一字,这个经典才是真正的好的经典,佛经都是这样。

  「摄」就是摄受,摄受人心。就是让人读了这部经典,百读不厌,欲罢不能,世间的好书都是这样。你看古代四大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都是让人看了好像看了又想看。世间好的文艺作品也是这样,有些好的电影看了一遍还想看,这是它能摄受人心,有吸引力。一般不好的文章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我们平时读报纸,在座有没有人读报纸是读了又读、读了又读,一篇文章读三遍的有没有?这很少,为什么?它的吸引力有限。经典摄受人心,吸引力强,不但让你一辈子读不厌,《无量寿经》我自己每天都读,也读了好多年,我听说《无量寿经》有人读过一万遍以上,也不少,百读不厌,万读不厌。不单指经典一辈子读不厌,就是生生世世都读不厌,一直读到成佛还读不厌,为什么?它是自性的流露,让我们回归本性本善,这是活的不是死的,怎么会读得厌?

  底下的意思,「常」就是恒常、永恒的意思,这是讲经典里讲的理论、方法永远都不变,超越时空的,无论在何时何地去看,都是正确的。你说十善业道,古人要修十善业,今人也要修十善业;中国人得修十善业,外国人是不是不修?他也得修。所以善的标准是一致的,这是「常」。最后一个,「法」的意思是法则,这是无论在何时何处,任何众生依据这个法则来修学都能够成就。所以「经」包括贯、摄、常、法四个含义,具足这四个特色的才能称为经。《佛说十善业道经》,经题我们就报告到此地。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必须宣说的,是基础的修学科目。无论你学哪个法门,你念佛的也好,参禅的也好,学密的,学教的,都得要以十善业道为基础。下来为大家解释人题: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自己没有写东西,他灭度以后,是弟子们结集经典,成为一部部的这些文字记录。它是用梵文写的,传到中国来必须经过翻译。这部经翻译的时候是在唐朝,唐朝刚好是武则天的时代。我们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是唐高宗之后的一个皇帝。当时在『于阗』这个地方,于阗是现在我们说的新疆和阗,这是指这位译经者的籍贯,他从哪里来的。这位法师,『实叉难陀』是他的名字,他是『三藏法师』。三藏,我们知道是通达经律论三藏,这个人才能称为三藏法师。古人对于翻译经典非常慎重,谁能翻译经典?都是开悟的大德。实叉难陀对于翻译经典做了很多的贡献,脍炙人口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实叉...(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常」。最后一个,「法」的意思是法则,这是无论在何时何处,任何众生依据这个法则来修学都能够成就。所以「经」包括贯、摄、常、法四个含义,具足这四个特色的才能称为经。《佛说十善业道经》,经题我们就报告到此地。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必须宣说的,是基础的修学科目。无论你学哪个法门,你念佛的也好,参禅的也好,学密的,学教的,都得要以十善业道为基础。下来为大家解释人题: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自己没有写东西,他灭度以后,是弟子们结集经典,成为一部部的这些文字记录。它是用梵文写的,传到中国来必须经过翻译。这部经翻译的时候是在唐朝,唐朝刚好是武则天的时代。我们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是唐高宗之后的一个皇帝。当时在『于阗』这个地方,于阗是现在我们说的新疆和阗,这是指这位译经者的籍贯,他从哪里来的。这位法师,『实叉难陀』是他的名字,他是『三藏法师』。三藏,我们知道是通达经律论三藏,这个人才能称为三藏法师。古人对于翻译经典非常慎重,谁能翻译经典?都是开悟的大德。实叉难陀对于翻译经典做了很多的贡献,脍炙人口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还有现在我们师父在讲的《八十华严》也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这部《佛说十善业道经》也是他翻译的。所以他的贡献很大,不亚于鸠摩罗什大师,也不亚于玄奘大师。

  鸠摩罗什,我们知道当时他翻译的译场有四百多人,玄奘大师的译场有六百多人,规模宏大。我们知道实叉难陀当时一定会有译场,翻译的工作一定是一个团体合作的。写这个人做为译者,因为他是负责人,这是位开悟的大德。实叉难陀这个名字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喜学,喜欢的喜,学问的学,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得出这个人一定是很喜欢学习,好学。孔子说「好学近乎智」,真正好学的人有智慧,这也等于是劝导我们在学业上面要精进用功,不能够懒散。

  最后『译』,就是指把经典从梵文翻译成中文。这位法师不是中国本地人,但是你看他翻译的经典的语句很流畅,中国人都很喜欢读。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了这位译经人。下面我们来看经文,请看第一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好,请看到这里。这一段经文,这是每部经的通例,都有的,这讲的是六种成就。通常我们说经典都是在人间讲的,释迦牟尼佛或者对弟子讲的,或者对信众讲的,可是这部经却是在龙宫里讲的,这个因缘也很特殊,底下我们会详细介绍。

  我们知道佛一生没有立文字,他在临终的时候嘱咐弟子阿难尊者,让他结集经典的时候要有个规矩,就是每部经前面都要加上四个字,「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表面的意思说,就是阿难自己自称,就是正如我所听到的那样,就是他(阿难)从老师世尊释迦牟尼佛那里听到的。「如是」也表示确实是这样的,增加大家的信心。可是如果从《大智度论》解释这四个字,我们来看,这四个字有无量义。「如」是讲的真如、自性,所以「如是」就是讲真如、自性才「是」;如果不是真如、不是自性,那就不是。所以这里讲的,是和非、善与恶、美与丑,区分的标准在哪里?就在真如。是真如,符合真如自性的就叫是,如果不符合真如自性的就是非。就像《太上感应篇》里面我们都学习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是道和非道从哪里区分?就从自性上来看。

  自性才是真实的,是唯一真实,自性以外的任何一切法都不真实,《金刚经》里讲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为什么?这一切法都没有自性,都是我们自性显现出来的,既然是显现的,它就是虚妄,它没有一个真实的自体。只有真如才存在,那才真是,其它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都不真实。佛非常了解这个事实状况,所以他就住在真如实相当中,凡夫被幻相给迷惑了,所以如来住在「是」里头,凡夫住在「非」里头。他迷惑就造业,不知道自己所执着的、所分别的其实是假的,不是真的。如何从凡夫的境界回归到如来真如境界里面?那就要靠觉悟。一觉悟,真正明白,彻底明白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就从幻相中回头了,他能够观照出这个幻相不真实,没有自性,于是他就能够住在真如里面,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为「佛」。

  当一个人明白以后,他一定生起大慈大悲,把事实真相告诉那些还在迷惑当中的人。像释迦牟尼佛,他悟道了,他就会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不辞辛劳,为大众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说的就是「如是」这两个字,都是讲真如自性,都是讲是道与真如相应的这些事情。所以「如是」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从真如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些法,那就是如是。所以,圣人讲经说法教学都不是用自己的意思,圣人没有意思,有意思的是凡夫。凡夫用的是心意识,「心」就是阿赖耶识,是含藏种子;「意」就是执着,它是指第七意识末那识;「识」是指第六意识,是分别,他用的是心意识,都是用的妄想分别执着。圣人离开了妄想分别执着,完全是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对众生也是应机说法,所以他所说的叫「如是」,讲的都是自性本来的东西。

  如是我闻的「我」,表面的意思是阿难的自称,阿难尊者复讲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就像我现在讲的也是复讲我们师父上人的,所以我们也要冠上「如是我闻」。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凡夫,还要用心意识,自己没有证得自性之前就不能够来创造,所以讲的要是圣贤的意思,叫复讲。什么时候你可以离开圣人、老师来讲?自己证得自性的时候。证得自性其实也不是讲自己的意思,还是讲真如本性的意思,这个意思每一位圣人、诸佛都一样的。所以这个我,真实的意思是代表自性。真我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我这个色身。大家不要以为这个身体就是我,那是你的妄想执着。就好比大海里头一朵浪花,我们的身体就像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你要执着这个浪花是我,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就见不到大海。真正的我是什么?是这个大海。这一切众生就好比是浪花,都是我的一部分。浪花是不是大海的一部分?是!所以一切众生就是自性的一部分,自性所现的。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一定是把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那是真我,得到这个真我之后就得大自在。所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代表的意思极其深广。如是两个字是代表「信成就」,阿难特别加上这两个字,就是说真的跟世尊讲的一样,这也是自性所流露出来的智慧的教育,让大家生起信心,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

  下面「一时」是「时成就」。一时是指时间,时间为什么没有年、月、日、时?你看现在人写文章都标明二00七年四月四号,今天是这个日子,所以就写明。大家会不会奇怪阿难结集经典为什么不写明当时的年、月、日?为什么写一时?不写他不是忘了,那是有深义的。我们知道现在的科学家都已经了解,时间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为我们证明,时间长短是由物体运动的相对速度来决定的。相当于光速来讲,如果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间会变慢;如果等于光速,时间就停止了;如果超过光速,在理论上讲,你就可以回到过去,所以时间本身并不是固定的。一时是什么时候?就是师资道合之时,就是众生听这部经典的因缘成熟了,这个时候就是经典所说的时候。所以它并不是指那个三千年前,佛讲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个时间好像很真实,那不是。如果一个人真正善根成熟了,这一生能得度,佛会示现来跟他讲法,对他来讲他就是生活在正法时期。哪怕是在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没有善根,不肯接受佛的教导,他即使见到佛也不能得度,对他来讲这是末法时期。所以时间并不固定,看看一个人得度的因缘。当下诸位在座的,因缘成熟,修十善业道,这一生求无上菩提,就在此时,正是经典所说之时,那就是一时。

  在净土宗里面讲一心不乱,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法界就通了,时间、空间就不成障碍,过去现在未来同时你可以看到,就在此时,也是一时,一心不乱之时。在史传里面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要有这些时间概念,这些概念,爱因斯坦这大科学家都说这是人类的错觉。因为你执着,你才有时间的观念。当我们用功的时候,读经的时候,一入定那正是佛讲经之时。

  下面『佛在』,「一时,佛在」,「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要知道他是一位多元文化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千万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看。不是上帝,不是神明,他是一位教育家,他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每天办班教学。这里这个「在」字讲得很有意思,他不讲佛住,他讲佛在。一般我们说你住哪里?我住在油麻地,我住在汉口道。在和住就不同。为什么讲佛在,不讲佛住?这是因为在有随缘的意思,他不住。你看《金刚经》里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他无所住。佛无所住,他住在哪?我们说如果佛有住处,他住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当下就是,只是我们迷惑颠倒,看不到一真法界。佛跟我们手牵着手,他住一真法界,我们住在六道轮回里面。佛住一真法界,他就看见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的,他就应机说法,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有应他就在,这里的众生因缘成熟,他就在这里说法;这里众生因缘没有成熟,他就不在这里,他很随缘,随缘现身。我们也要学习世尊的这种随缘,一切都不执着。连我们的身体都不执着,身体在世间一天就好好为众生工作一天,什么时候因缘成熟,娑婆缘尽,我们毫不执着求生净土,这就好。这是无住又生心,生心就是求生净土的心,念阿弥陀佛的心,这就好。

  『佛在娑竭罗龙宫』,「娑竭罗」是梵语,意思是咸水海。咸水海就是大海,大海的水是咸的。海水是苦涩的,你不敢喝的,它代表苦海,一切世间就像苦海一样。「龙宫」,这是大龙菩萨所在的道场,这位菩萨是法身大士,他在龙宫里面。我们要问了,龙宫到底有没有?现在科学很发达,整个太平洋、大西洋从头到尾、从顶到下都探测过,为什么没看见龙宫?要知道龙宫不是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里面。空间有多维次的,它是在另一个维次空间。这些空间与空间之间,哪怕是交错在一起,你也看不到,为什么?因为它在不同的时空里面。我们相信龙宫真有,不是我们看不到就没有。龙宫,龙代表千变万化,所以大海里头这些千变万化、形形色色的众生,其实代表什么?就代表我们的社会,你看我们社会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的人事物。这是在这样的一个道场里面,这是指我们现前的社会。

  『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是讲听经的大众。比丘就是出家人受了比丘戒,但是他们不是一般比丘,是「大比丘」。前面冠上个「大」字就不是普通人,他是大乘菩萨示现。有八千人,实际上这个数字也是代表圆满的,就是无量无边的这些修行人,他们有能力到龙宫听法。然后还有「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菩萨后面加个摩诃萨就是大菩萨,都是一真法界里的菩萨。合起来,八千比丘加上三万二千菩萨,总共四万人。

  比丘众的众字还代表僧团,有六和、和合的意思。如果一个团体修六和敬,就是世间受人尊敬的团体。像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在我们老法师的领导之下,人人能够守六和敬,遵佛的教诲,遵我们师父的教诲,这样的话真正做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六和敬里面这两条最重要。见解要相同,同一个修学理念,戒和同修是同一个修学的方法,怎么修学?从基础学起,从《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这里修,这是戒和同修。这种团体真的是龙天护法护持,对于整个社会安定和睦、消灾免难会起积极的作用。大比丘众是六和僧团,加上这些大菩萨,汇集在大海里头龙宫里面听佛讲《十善业道经》,这也是一个殊胜的法会,佛很高兴说出这个大法。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同一个时间继续来学习。好,谢谢大家。

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主讲
2007/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5-02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昨天我们简要的介绍了学习本经的一个缘起,我们用师父上人所节录的「雍正皇帝上谕」这篇文章来作为序言,来学习,也介绍了本经的经题,还有翻译者实叉难陀大师。昨天我们讲了本经的第一句,这第一句就是本经的序分。序分里面给我们表达了六种成就,「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属于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在娑竭罗龙宫」这是属于处成就,这个地方,「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是众成就。所以,这里包括信、闻、时、主、处、众六种因缘的成就。可见得一部佛经能够弘传出来,因缘非常不容易,要六种成就都要具足。今天我们开始来学习本经的正宗分;序分就好比一篇文章的序言,正宗分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先看到这里。这是正宗分第一句话,世尊释迦牟尼佛首先开口来问龙王。在佛经里面,通常我们看到佛的弟子或者信众向佛请教一个问题,佛就予以回答。因为佛他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他不会无缘无故出来讲话,一定是有人启请。本经,世尊没有等听众的启请,首先开口说,这种情形实际上是听众因缘成熟,佛看到大众受教的因缘成熟,能够接受这个大法了,于是就不等待听众的启请,就首先开口讲话。正如《佛说阿弥陀经》里头也是没有人请问,佛也是首先开口讲。这样一种方式的教学,通常我们在本经题目上面会加一个「佛说」,是佛不问而自说。这证明佛的眼中看这一门的教学科目非常重要,不需要人来说、来问,他就要主动说了。

  这一段,『尔时』是讲听经的大众,刚才介绍的总共四万人,八千大比丘众,还有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聚集在娑竭罗龙宫。就在此时,『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龙王,他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世尊为我们讲出了六道轮回的由来。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正是大乘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由心想生,是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这个说明一切众生的生活境界,都是像《华严经》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整个宇宙的本体,它现宇宙境界;识,唯识所变的识,就是心想,因为众生心里头的想法、念头不一样,因而身体造作、语言的造作、意念的造作就不一样。要知道,身口意三业,意是主宰,意业就是我们的念头,念头主宰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决定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我们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使得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从哪里做起?要从内心开始下手。需要把内心当中的一切冲突、矛盾、对立把它化解,这样才能够得到和谐的世界。

  不仅是我们现前的这些境界由我们的内心决定,十法界都是由心所现,识所变。众生有不一样的想法,想法里面有善的、有恶的,所以就现出有善道、有恶道。在凡夫趣里面就有六道,六道里面最高的是天,接下来的是人道,然后是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我们知道天道是什么样的心想能够造出天道?天的生活环境非常美好,衣食那绝对是我们人间没有办法想象的。天道是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就是本经讲的十善业,要修成上品,就是说一百分你至少得打九十分,这是上品;四无量心就是讲到慈悲喜舍,这是业因。能够有这样心行的人,他来生就会到天道去。

  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造作的就是三大类,妄想、分别、执着,有这些妄想分别执着的,就叫凡夫;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那就是圣人,那就是一真法界的菩萨。当我们把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所有维次的空间都突破。

  在身业、语业、意业里头,意业是主要的,所以当我们控制好意念的时候,我们身业和语业就能够控制好。懂得这个原理,我们想希望得到好的环境,那就在意业上去下功夫。请看下面一句: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到这里是一段。前面给我们讲到的是六道轮回的业因,告诉我们不同法界的众生是怎么来的,这一段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心,什么是心?是不是我们身体里面心脏的心?不是,佛在这里讲的心不是指身体里的肉团心。你看在《楞严经》里面,佛就问阿难尊者,你说你心在哪里?问阿难,阿难说出七个地方,佛都摇头,七处征心,真心在哪?都找不到。所以阿难就请教,真心究竟在哪里。在《华严经》里面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就是真心,识称为妄心。实际上,真心和妄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完全觉悟,没有迷的时候,我们这个心就称为真心;如果迷了,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心就称为妄心。所以实际上,心和识在哪里分?在迷悟上分,根本它们没有两样。

  经上告诉我们,虚空法界都是我们真心变现的,真心我们没有办法用我们的六根去缘得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器官,人体六个器官,包括我们的意念,都没有办法去达到这个真心,真心离念。所以你看看不到,听听不到,鼻子闻不到,连你想都想不到,语言根本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只能说个大概。佛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见到真心?当我们把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时候真心自然现前,真心每个人本有的。真心现前,我们就跟诸佛如来一样,真正达到不老、不病、不死,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万法平等,无有高下。

  所以世间法,我们看到有六道、十法界,有凡夫、有圣人,一真法界就是佛,从哪里分?其实用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来分,我们就很清楚。凡夫,这六道凡夫,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好比我们师父上人经常用这个比喻,他说这有三片,一个是红色的片子,代表执着,一个是蓝色的片子,代表分别,一个是黄色的片子,代表妄想。我们见不到真心,为什么?因为有这三样东西,妄想、分别、执着具足,把我们的眼睛给蒙上了,见不到宇宙的真相,那是十足的凡夫。当我们要是放下执着,对于身体不执着,一切人、一切事都不执着。什么叫不执着?就是你不要勉强,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你红色这片执着放下了,这时候我们看到外面的境界比较清楚一点了。但是还是没有看到真相,还有分别、妄想。这时候,放下执着的人我们称为阿罗汉,这是小乘圣果。再继续把分别也放下,这个人我们称为他叫菩萨。你看,他剩下一点妄想,看外面的世界就看得更分明。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获得外界的讯息,真实的讯息还是被挡住,被过滤了,那是我们有妄想;我们虽然没有分别,但是还有妄想,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放下,这时候本来是佛。

  所以佛告诉我们,其实真心怎么见到?就是把这三样,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恢复到本来的面目,那就是你的真心。所以,妄想分别执着它挡住了我们的六根,挡住了外边的这些真实的环境。其实它没有改变外面的环境,没有改变我的眼睛,也没有改变外边的这些景象。我们的眼睛好比我们的真心,外边的景象是真心所现的境界,如果我们用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挡住,虽然真心没有变,外面的境界也没有变,但是我们自己糟蹋了自己。这是很冤枉,你把它放下,真实就现前。

  这里讲到『而心无色』,心不是物质,色是指色法,它代表物质。当然讲到色,这里面包括了五蕴,五蕴分别是指色、受、想、行、识,《心经》上讲的五蕴,五蕴皆空,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代表物质,受想行识那都是指精神这一部分。受就是指感受;想就是指这些念头、想法;行是指念头生灭不停,这是行;识是指他的阿赖耶识含藏。所以这个心,心不是色,也不是受想行识,没有办法用看这些色受想行识的方法去见到真心;就是你眼看不到,耳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连你的意识心想都想不到。所以它是『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不能够见,就是代表我们眼根去见,取就是执着。用眼根来做代表,换句话说,六根都一样,六根都不能够达得到真心,也不能用执着或占有的心去见到真心,所以它「不可见取」。佛门里面经常有句话叫做「不可思议」,不可用思惟、不可用议论,就是什么样的方式你都没辙,你都没办法达到真心。那怎么办?就叫你不可思议,就让你别思、别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真心就自然现前。

  这种方式在《般若心经》里面给我们讲,这是用观照的功夫,像观自在菩萨他能照见五蕴皆空。观世音菩萨你看他修行的方法,他是用观照,他不是用六根去看、去想,那是用妄想分别执着,他不用,他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用观照。这样子的话,就像刚才我们这三片东西都放下了,就不会扭曲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都统统把事实真相给扭曲了。

  六道轮回里面,其实这也是一个虚妄的境界。我们说离开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就入了一真法界,那么一真法界到底在哪里?告诉诸位,决不会说一真法界和六道轮回是分开的,两个地方,不是,六道轮回和一真法界它是圆融在一起。当一个人迷的时候,他就在六道里面,悟的时候,他就在一真法界里面。就好像一个人看月亮,月亮的好丑随着他心情变化不一样。你看从古到今看到月亮吟诗填词的人很多,有的人欢乐,有的哀伤,看的都不一样,同是个月亮。你看李白,这是唐朝的诗仙,就写了一首「月下独酌」,他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你看,李白他一个人在月下喝酒,很高兴,自得其乐。有的人,像张九龄,一首「望月怀远」这首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都是表达诗人忆念远方亲人的那种哀思。你看他的心情跟李白不一样,月亮都一样,月亮并没有因为他们心情不同而现出不同的相,不会。全在各人的用心不同,各人的妄想分别执着不一样,所以他所现的、见到的法界,所感受的完全不同,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所以它都是虚妄的,这个心你没有办法用你的意识心去想得到,去缘得到。

  下面讲『毕竟无主』,「无主」就是没有主宰,那是怎么样起来的?一切宇宙万法如何起来的?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6: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