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78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了下愚那一队去了。这对于一个发菩提心,已经闻到佛法、知道发心、知道佛法功德利益,而不能够确实去修证的人,实在太可惜了。成佛作祖难不难呢?□
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
成佛作祖这桩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问题是我们肯不肯做。诸位同学,这次启讲,感触很深。我读此书是在二十六年前,我讲经已经讲了十八年了,讲《了凡四训》是头一次。应当在二十年前就要讲了,以往都是在大乘经典里面兜圈子,好高骛远,建的是空中楼阁,没有好好的在基础上下功夫。二十年前我就看过印光大师这篇文章,虽然是看了,没有看清楚,没有把它当一回事,也不觉得很重要。一看《了凡四训》是世间法,是父亲教训儿子的,讲的话还不错,还有点道理,就不再去理会它了。现在二十几年下来,都搞的空中楼阁、一事无成。回头再看这本小册,大彻大悟,才晓得这是无价之宝。
这本书是大小乘的基础,没有它,大小乘都落空。我们现在要作圣,确实不难,从这里打基础。我们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照著去做的话,命运立刻就会改过来。大家要能好好的做,三个月就能见效了。
祖师告诉我们,为什么作圣不难呢?因为在“自明其明德”,这是‘大学’上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本性,也就是前面讲的诚与明。‘明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本具照耀天地之真心。明德上面再加一个‘明’字,可见这个明德,现在是不明。为什么不明呢?被五欲六尘的烦恼所覆盖住了。我们想作圣,只要把我们的明德恢复就行了;换句话说,把本来的明德,上面那些障碍、那些蒙蔽去掉,我们的明德就恢复光明了。
下面是教给我们明明德的方法:
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
‘物’是物欲,是对于物质上生起种种贪求的欲望,我们把它归纳为五欲六尘。‘格’是格正,司马光解释‘格’为格杀,格杀什么呢?格杀五欲贪嗔痴妄念。
尤注:‘绳愆纠缪。格其非心之谓。’明明德要从这里开始,这就是佛法常讲的放下万缘,‘格物’就是放下万缘,万缘是什么呢?‘万缘’就是物欲。物欲障碍我们真心,障碍我们清净心,如果我们不能将它放下,不能将它格正,清净光明的觉性就不能透出来。
“致知”就是看破,我们得要有智慧,‘努力觉照,勿任昏散之谓’。这里的‘知’,不当一般的知识讲,这个‘知’是觉的意思,小注注得很好,觉照的意思,就是前面所讲‘明’的意思。致知觉照,念念觉照,这是真实学问,‘格物’是真实功夫。看破是真学问,放下是真功夫,要从这里下手。
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
这里再细说功夫与学问的方法。‘倘’之一字是假设,假设人欲之物,如果不能极力的格除。拿佛法来讲,就是放下再放下,彻底的放下。这确实是很难,有人对钱财放得下,对名利放不下。有些人名放得下,利又放不下。换句话说,五欲六尘总有一两样放不下的。世间法放下了,出世法也要放下,“极力格除”,除到干干净净。
《楞严经》说‘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说得相当精辟。空、不空如来藏,都是给我们讲这个道理。为什么要我们彻底放下,因清净性中一法不立。要真正做到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就是此处讲的极力格除,格除得干干净净,心里面一物不存,一法不立。这时真如本性里的般若智慧、光明就现前了,本有真知就透出来了。真正的智慧是我们本有的,不是外面求来的。像明镜一样,明镜的光明不是外面来的,是它自己本来有的。而镜子上面的灰尘盖得很厚,失去照的作用。只要把灰尘去掉,能照是镜子本来的,并不是我们给它的。聪明智慧是本来具有的,心地愈清净,智慧就愈高;心愈净、愈定,智慧就愈大。这是一定的道理。
我们看一个人的心定不下来、净不下来,心里一团糟,这个人绝对没有智慧。世出世间法是一样的,办大事的人,心常常是静止不动的。什么境界现前,他都能如如不动,这样的人才有智慧光明,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果事情一临头,心里就慌乱了,这种人绝对成不了器。我们要开智慧,就要从定境中下手。所以我们要是不能够极力格除物欲,本有的真知,没办法现前,亦难彻底显现。换句话说,我们本具的般若智慧,我们有一分格致的功夫,智慧就透一分;有十分的功夫,就透十分的智慧。智慧的显现,就以我们格致功夫的深浅而定。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这句话也就是教我们,平常用功的方法。“日用云为”就是日常生活,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眠。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长期不断觉照,就是使觉照的功夫不要间断。为什么呢?觉照的功夫一间断,无明就起来,烦恼就现前。我们觉照的功夫提起来的时候,无明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烦恼好像霜露一样,觉照就像太阳一样;太阳一出来,霜露就溶化了,烟消云散了。可见得这觉照的功夫,对我们是非常的重要。
“常起觉照”,重要是在‘常’字;偶尔的觉照我们也有,就是不能保持‘常’这个字。其实觉照的功夫,在我们现在的人来讲,有五分钟、十分钟,就很不容易了。我们自己想想,在一天当中,有没有五分钟、十分钟的觉照?恐怕从早到晚,一刹那也没有。但我们听经的时候,也许会有一点,在认真听讲的时候,会有一点觉照的功夫。但是离开讲堂以后就又忘掉了,功夫又提不起来。如果不常常听经、看经的人,单单烧香拜佛,恐怕一生当中,难得有几次觉照现前。失去觉照的现象,就是“违理情想”。‘理’就是指前面的‘诚’与‘明’,‘真心不二’之理。也就是《楞严》所讲的‘相妄性真’之理;《般若经》里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违背这个理,一定是落到情识一端去了。情想起来了(‘情’就是分别执著),这时候就是‘识’作主了。理是‘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