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47|回复: 26

[有关持戒] 戒律:修行的根本基石——居士戒和菩萨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六重戒、二十八轻戒,录自《优婆塞戒经》,参考网络后按原文重新整理。

六重戒(原文称六重法)
  
一、杀生
  优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虽为天女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是名初重。
  二、偷盗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二重。
  三、虚说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三重。
  四、邪淫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四重。
  五、说四众过罪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五重。
  六、酤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六重。
二十八轻戒

一、不能供养父母师长
  善男子。如佛说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耽乐饮酒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三、恶心不能瞻视病苦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污恶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四、有乞者不与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五、见四众不能迎拜问讯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诸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六、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憍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七、月六斋不加受八戒、供三宝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月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八、不往听法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九、受僧用物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受招提僧(此云四方僧物)卧具床座。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饮有虫水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疑水有虫故便饮之。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一、险难独行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崄难之处无伴独行。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二、独宿尼寺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独宿尼寺。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三、为财打人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四、残食施四众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以残食施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五、畜猫狸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畜猫狸。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六、畜牛羊等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畜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不作净施未受戒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七、不储蓄三衣钵杖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不储畜僧伽梨衣钵盂锡杖。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八、田溉净水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为身命须田作者。不求净水及陆稼处。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九、物价令平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为于身命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若不如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十、非处非时行欲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于非处非时行欲。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十不善业道经》中指出欲邪行有四种:“非处非时非分非往。非处者。谓于诸佛菩萨经像、和尚、阇梨、父母所止。或相邻近。皆所不应。非时者。谓于昼日或偶月事怀妊新产。彼不乐欲及病恼等。或受净住八关斋戒。皆非其宜。非分者。谓于面门及以非道。童男处女自执持等。俱不应作。非往者。谓于他妻及比丘尼亲族异趣及炫卖等。设自境界作非梵行。所不应理。” 在放诸佛菩萨像和经文处,和尚、法师、父母住处或邻近的地方行淫,是非处。白天、配偶有月事、怀孕、刚生孩子或对方不乐意及有病恼等,或受八关斋戒时行淫,是非时。除了正常的行淫处以外的地方如脸上等处行淫,以及童男处女自慰,都是非分。与别人的妻子,或尼姑、亲属、非人类的动物,及卖淫女等行淫,自慰等,是非往。)
二十一、偷官税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十二、犯国制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十三、新食不供养三宝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得新谷果苽菜茹。不先奉献供养三宝。先自受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十四、不听僧止作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僧若不听。说法赞叹辄自作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十五、不路让僧前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道路若在诸比丘前沙弥前行。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十六、僧食不公分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僧中赋食。若偏为师选择美好过分与之。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十七、养蚕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养蚕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二十八、路遇病者,不往瞻视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行路之时遇见病者。不住瞻视为作方便付嘱所在而舍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发表于 2013-5-14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1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1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坚修戒体,努力行善。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戒:十重波罗提木叉及四十八轻垢罪
    出自《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
破折号后面的是自己简要概括的。

    十重波罗提木叉
。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
1.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杀
2.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咒盗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盗
3.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淫
4.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妄语
5.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买卖酒、饮酒
6.若佛子。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说他人非
7.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自赞毁他
8.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吝啬
9.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嗔怒
10.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诽谤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
发表于 2013-5-15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八轻垢罪——出自《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
1.佛言。若佛子。欲受国王位时。受转轮王位时。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诸佛欢喜。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上阿阇梨大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憍心慢心痴心,不礼拜
2.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    ——无故饮酒,无故教人饮酒
3.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吃肉
4.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吃五种辛辣食物
5.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共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一众住说戒。而不举其罪教悔过者。犯轻垢罪。    ——见众生犯戒而不教其忏悔
6.若佛子。见大乘法师大乘同学同见同行。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来者。即起迎来送去礼拜供养。日日三时供养。日食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供事法师。一切所须尽给与之。常请法师三时说法。日日三时礼拜。不生嗔心患恼之心。为法灭身请法不懈。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不供养大乘法师
7.若佛子。一切处有讲毗尼经律。大宅舍中讲法处。是新学菩萨应持经律卷至法师所听受咨问。若山林树下僧地房中。一切说法处悉至听受。若不至彼听受者。犯轻垢罪。 ——有讲戒律的,而不去听
8.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经律。言非佛说。而受持二乘声闻外道恶见一切禁戒邪见经律者。犯轻垢罪。 ——不受佛戒,受持外道声闻戒律
9.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疾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养令差。而菩萨以恶心嗔恨。不至僧房中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者犯轻垢罪。 ——见一切疾病人而不救不看望
10.若佛子。不得畜一切刀杖弓箭鉾斧斗战之具。及恶网罗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乃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余一切众生。若故畜一切刀杖者。犯轻垢罪。    ——畜一切刀杖者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下六品中当广明。
11.佛言。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入军,做国贼
12.若佛子。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尚不自作况教人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贩卖人口牲畜、棺材
13.若佛子。以恶心故无事谤他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言犯七逆十重。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反更加于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      ——诽谤善人、法师、国王贵人等
14.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 ——放火
15.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萨以恶心嗔心。横教他二乘声闻经律外道邪见论等。犯轻垢罪。
16.若佛子。应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乃至饿虎狼师子一切饿鬼。悉应舍身肉手足而供养之。后一一次第为说正法。使心开意解。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17.若佛子。自为饮食钱物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教他人求。都无慈心无孝顺心者。犯轻垢罪。  ——贪求财物利养
18.若佛子。学诵戒者。日夜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而菩萨不解一句一偈戒律因缘。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
19.若佛子。以恶心故。见持戒比丘手捉香炉行菩萨行。而斗构两头谤欺贤人无恶不造。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20.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如灭罪品中广明一一戒相。
21.佛言。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不得加报。若国主为他人杀者。亦不得加报。杀生报生不顺孝道。尚不畜奴婢打拍骂辱。日日起三业口罪无量。况故作七逆之罪。而出家菩萨无慈报仇。乃至六亲中故报者。犯轻垢罪。 ——不得报复
22.若佛子。初始出家未有所解。而自恃聪明有智。或恃高贵年宿。或恃大姓高门大解大福饶财七宝。以此憍慢而不咨受先学法师经律。其法师者。或小姓年少卑门贫穷诸根不具。而实有德一切经律尽解。而新学菩萨不得观法师种姓。而不来咨受法师第一义谛者。犯轻垢罪。 ——傲慢
23.若佛子。佛灭度后。欲心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以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而要见好相。若法师自倚解经律大乘学戒。与国王太子百官以为善友。而新学菩萨来问若经义律义。轻心恶心慢心。不一一好答问者。犯轻垢罪。 ——轻慢新学者,不好好解答经律
24.若佛子。有佛经律大乘正法正见正性正法身而不能勤学修习而舍七宝。反学邪见二乘外道俗典。阿毗昙杂论书记。是断佛性障道因缘。非行菩萨道。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学习外道俗典
25.若佛子。佛灭后。为说法主为僧房主教化主坐禅主行来主。应生慈心善和斗讼。善守三宝物莫无度用如自己有。而反乱众斗诤恣心用三宝物者。犯轻垢罪。 ——乱用三宝物
26.若佛子。先在僧房中住。后见客菩萨比丘来入僧房舍宅城邑国王宅舍中。乃至夏坐安居处及大会中。先住僧应迎来送去。饮食供养房舍卧具。绳床事事给与。若无物应卖自身及以男女供给所须悉以与之。若有檀越来请众僧。客僧有利养分。僧房主应次第差客僧受请。而先住僧独受请不差客僧。僧房主得无量罪。畜生无异非沙门非释种姓。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独受供养
27.若佛子。一切不得受别请利养入己。而此利养属十方僧。而别受请即取十方僧物入己。八福田诸佛圣人一一师僧父母病人物自己用故。犯轻垢罪。
28.若佛子。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及一切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应入僧房问知事人。今欲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而世人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别请僧者。是外道法。七佛无别请法。不顺孝道。若故别请僧者。犯轻垢罪。 ——请僧时不得挑拣是高僧还是凡夫僧,平等心
29.若佛子。以恶心故为利养故。贩卖男女色。自手作食自磨自舂。占相男女。解梦吉凶。是男是女。咒术工巧调鹰方法。和合百种毒药千种毒药蛇毒生金银蛊毒。都无慈心。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为利养而做十种事
30.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缚著。于六斋日(阴历初8、14、15、23、29、30)年三长斋月(阴历正月、五月、九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广解。  ——说媒,犯戒
31.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贩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像。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一切经律。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见恶人贩卖经像应赎回
32.若佛子。不得畜刀仗弓箭。贩卖轻秤小斗。因官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长养猫狸猪狗。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33.若佛子。以恶心故观一切男女等斗。军阵兵将劫贼等斗。亦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伎乐之声。不得摴蒲围棋波罗赛戏弹棋六博拍毬掷石投壶八道行城爪镜蓍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不得作盗贼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观斗、听音乐、游戏、占卜
34.若佛子。护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欲度大海如草系比丘。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
35.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三宝。愿得好师同学善友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36.若佛子。发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
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
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破戒之口食信心檀越百味饮食。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猛火罗网热铁地上。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百种床座。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鉾刺经一劫二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百味医药。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
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恭敬礼拜。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鉾挑其两目。终不以破戒之心视他好色。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遍劖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破戒之心听好音声。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破戒之心贪嗅诸香。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
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斫其身。终不以破戒之心贪著好触。
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37.若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常用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形像。而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头陀者从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是二时中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如鸟二翼。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戒。时于诸佛菩萨形像前。一人布萨即一人诵。若二人三人乃至百千人亦一人诵。诵者高座。听者下坐。各各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结夏安居一一如法。若头陀时莫入难处。若国难、恶王。土地高下、草木深邃。师子虎狼、水火风难。及以劫贼、道路毒蛇。一切难处悉不得入。若头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是诸难处悉不得入。若故入者。犯轻垢罪。
38.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次第而坐。莫如外道痴人。若老若少无前无后。坐无次第兵奴之法。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后者后坐。而菩萨不次第坐者。犯轻垢罪。 ——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
39.若佛子。常应教化一切众生。建立僧房山林园田立作佛塔。冬夏安居坐禅处所。一切行道处。皆应立之。而菩萨应为一切众生讲说大乘经律。若疾病国难贼难。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斋会求福行来治生。大火所烧大水所[漂*寸]。黑风所吹船舫。江河大海罗刹之难。亦应读诵讲说此经律。乃至一切罪报三报七逆八难。杻械枷锁系缚其身。多淫多嗔多愚痴多疾病。皆应读诵讲说此经律。而新学菩萨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如是九戒。应当学敬心奉持。梵坛品当说。
40.佛言。佛子。与人受戒时。不得蕑择一切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淫男淫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无根二根黄门奴婢。一切鬼神尽得受戒。应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坏色与道相应。皆染使青黄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卧具尽以坏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国土中国人所著衣服。比丘皆应与其俗服有异。若欲受戒时师应问言。汝现身不作七逆罪耶。菩萨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上。杀阿阇梨。破羯磨转法轮僧。杀圣人。若具七遮即现身不得戒。余一切人尽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但解师语。有百里千里来求法者。而菩萨法师。以恶心而不即与授一切众生戒者。犯轻垢罪。
41.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时。菩萨与他人作教诫法师者。见欲受戒人。应教请二师和上阿阇梨。二师应问言。汝有七遮罪不。若现身有七遮。师不应与受戒。无七遮者得受。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而得增受戒。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罪灭。不同七遮。而教诫师于是法中一一好解。若不解大乘经律若轻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义谛。习种性长养性不可坏性道种性正性。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萨为利养故为名闻故。恶求多求贪利弟子。而诈现解一切经律。为供养故。是自欺诈亦欺诈他人。故与人受戒者。犯轻垢罪。
42.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于未受菩萨戒者前若外道恶人前说此千佛大戒。邪见人前亦不得说。除国王余一切不得说。是恶人辈不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如木石无心。名为外道邪见人辈。木头无异。而菩萨于是恶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
43.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骂言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若毁正戒者。犯轻垢罪。
44.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律。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木皮谷纸绢素竹帛亦应悉书持。常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为箱囊盛经律卷若不如法供养者。犯轻垢罪。
45.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见一切众生。应当唱言。汝等众生尽应受三归十戒。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菩萨若不教化众生者。犯轻垢罪。
46.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贵人家一切众中不得立为白衣说法。应白衣众前高座上坐。法师比丘不得地立为四众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座香花供养。四众听者下坐。如孝顺父母敬顺师教。如事火婆罗门。其说法者若不如法犯轻垢罪。
47.若佛子。皆以信心受佛戒者。若国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贵破灭佛法戒律。明作制法制我四部弟子。不听出家行道。亦复不听造立形像佛塔经律。破三宝之罪。而故作破法者。犯轻垢罪。
48.若佛子。以好心出家而为名闻利养。于国王百官前说七佛戒。横与比丘比丘尼菩萨弟子作系缚事。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外道天魔能破。若受佛戒者。应护佛戒如念一子。如事父母。而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时。如三百鉾刺心。千刀万杖打拍其身等无有异。宁自入地狱经百劫。而不用一闻恶言破佛戒之声。而况自破佛戒。教人破法因缘。亦无孝顺之心。若故作者。犯轻垢罪。如是九戒应当学敬心奉持。
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过去诸菩萨已诵。未来诸菩萨当诵。现在诸菩萨今诵。诸佛子谛听。此十重四十八轻戒。三世诸佛已诵当诵今诵。我今亦如是诵。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心地法门品中十无尽戒法品竟。千百亿释迦亦如是说。从摩醯首罗天王宫至此道树十住处说法品。为一切菩萨不可说大众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亦如是。千百亿世界莲花藏世界。微尘世界。一切佛心藏地藏戒藏无量行愿藏。因果佛性常住藏。如如一切佛说无量一切法藏竟。千百亿世界中。一切众生受持欢喜奉行。若广开心地相相。如佛花光王品中说。
      明人忍慧强  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间  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  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  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  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  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  性戒福慧满 此是佛行处  智者善思量 计我著相者  不能信是法 灭尽取证者  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  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  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  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  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  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  亦名摩诃衍 一切戏论处  悉由是处灭 诸佛萨婆若  悉由是处出 是故诸佛子  宜发大勇猛 于诸佛净戒  护持如明珠 过去诸菩萨  已于是中学 未来者当学  现在者今学 此是佛行处  圣主所称叹 我已随顺说  福德无量聚 回以施众生  共向一切智 愿闻是法者  疾得成佛道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某一阵会犯嗔怒戒和菩萨轻垢罪中的21条,觉的受到恶鬼神侵犯,会以嗔报嗔以打报打。应先降伏自心,外界自然不会侵犯。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过去的业障显现时,我的嗔恚毛病会发作。佛诞日的第二天凌晨,有人告诉我,要忍住日常生活中的痛苦,不要抗争,业障本来是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如果去对抗的话(不接受身体苦),业障就会转化为现实中的麻烦事。不知这种说法对不对。不过我觉得应该是菩萨告诉我的经验教训吧。现实中的确是,如果常对抗烦恼的话,其他不顺的事就会发生。
       最近接受这种建议,身体有点难受,但是所谓的“鬼神恼乱”却没有了。
       看来我们的确应该忏悔自己的罪过,不拒绝违缘。如经中所说,应先降伏自心的恶念,外界自然降伏。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巴利经藏.小部》之《自说.布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城东园弥伽罗堂住。时值布萨日,比丘众围绕佛坐。初夜过时,阿难从座而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行礼,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初夜已过,比丘众坐等已久,请世尊为比丘说波罗提木叉。阿难说已,世尊默然。
            
中夜过时,…………
            世尊仍然默不作声。至后夜过去,晨曦升起,天将亮时,阿难从座而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佛合掌礼拜,而三告佛言:大德世尊,后夜已过,晨曦升起,天将黎明;比丘众坐等已久,请世尊为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尔时,佛曰:阿难,僧团不净。时,大目犍连自念:世尊说僧团不净,不知所指何人。
           
于是,大目犍连以心审察每一比丘,发现比丘众中有一人犯有罪过,积有恶业,非沙门而自称沙门,非梵行而自称梵行;身内污浊,贪脏充满。
           
大目犍连见此人,坐于比丘众中,即从座而起,趋近而告言:世尊已发现汝!汝当起,汝不当与比丘共住。那人听后,默然不动。
         
大目犍连再告:世尊已发现汝!汝当起,汝不当与比丘共住。那人仍是默然不动。
           
再次,大目犍连三说,那人仍是默然不动。大目犍连见此情景,便捉其臂膀,将其推出门去,并关闭门闩。
           
时,大目犍连回见世尊,而白佛言:大德,我已将那人撵出,现僧团已净,请为比丘众说波罗提木叉。
           
世尊曰:奇哉,目犍连!奇哉,目犍连!如此愚人,竟强坐比丘众中,直到被撵。
          尔时,世尊告比丘曰:诸比丘,自今以后,我不再作布萨,不再说波罗提木叉。诸比丘,今后汝等自作布萨,自说波罗提木叉。
            
诸比丘,僧团若不净,如来不得作布萨,不得说波罗提木叉。诸比丘,大海具有奇妙稀有之八法,为阿罗汉众所喜爱。八法云何?

…………
      三、复次,诸比丘,大海不与死尸共处;海中若有尸体,必即冲到岸上。此亦使阿罗汉见而生喜。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三奇妙稀有之法。

…………
      诸比丘,佛之教法,戒律之中,亦有八种奇妙稀有之法,而为诸比丘所喜爱、所乐住。八法云何?
…………

       三、复次,诸比丘,大海不与死尸共处;海中若有尸体,即冲至岸上。同样,如僧团中有人犯戒,恶行不净,自称沙门而非沙门,自称梵行而非梵行,内藏污垢,贪欲充身,僧众则不与共住。比丘众必聚而共议,将其驱除。
…………

      尔时,世尊如是说已,即兴而说偈:过错若隐蔽,必招大烦恼;过错若公开,无忧无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  布萨,巴利文 Posatha 或 Uposatha,混合梵文 Poṣadha 或Upoṣadha,梵文 Upavasatha,为音译“布萨他”的简称,意译净住、善宿、长养等。属佛教僧团的持戒行为。包括三种意思:
1)比丘、比丘尼每半月即于望晦日(农历十五日、三十日或二十九日)齐集一处,专诵《戒本》,称为说戒,以检点、整饬戒行,为了长养善法,保持僧团戒行清净。
2)僧众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如有违犯,便应按照情节轻重,依法忏悔。忏是梵语「忏摩」的简略,意是请予容恕,意义是「长养」,谓可以断恶增善。
3)在家居士(优婆塞、优婆夷)于每月六斋日实行八戒,亦为渐断恶行、增长善法。
        六斋日(阴历初8、14、15、23、29、30
       八关斋戒
    其内容于诸经所举颇有异说,然通常所谓之八戒者列举如下()离杀生。()不与取不与取系指未经他人允诺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盗之意。()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淫之行。()虚诳语,举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发表于 2013-6-2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6-28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戒律:修行的根本基石——居士戒和菩萨戒

         我们要想有进无退地修行好,也应该至少半个月读或看一遍戒本,否则一旦戒律上有过失,修行中就会出现障碍,渐渐酿成大错。
         前一阵我也是又看了一遍戒本后才发觉了自己的易怒过失,纠正后还算平顺。几天前又因小小的烦恼,忘失了自度度他、冤亲平等,刚开始受扰时偶有点怒火,几天后发展成了大怒,重蹈了以前的覆辙,幸亏今早又看了一遍戒本,马上觉察到自己的过失并悔改。  然后闹心的事情也消失了。所以建议大家也常读戒本。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戒律看似简单,实际上难上难。即使居士戒的六重法和菩萨戒的十重波罗提木叉,都很难圆满。
发表于 2013-7-1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 搞点礼仪 我学学 知道有尊敬心 烧香磕头 最基本我都不会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13-7-13 13:18
师兄 搞点礼仪 我学学 知道有尊敬心 烧香磕头 最基本我都不会

拜佛姿势—— 八张图八个步骤
印光大师拜佛的正确姿势及佛门基本礼仪

这是本论坛中的一些介绍,挺实用的,供参考。

点评

谢谢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3 19:12
发表于 2013-7-1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弟子 发表于 2013-7-13 15:33
拜佛姿势—— 八张图八个步骤
印光大师拜佛的正确姿势及佛门基本礼仪

谢谢师兄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观自己半个月来,六重法和十重戒基本无犯。把“嗔”,总算是戒掉了吧。
      比丘、比丘尼每半月即于望晦日(农历十五日、三十日或二十九日)齐集一处,专诵《戒本》,称为“说戒”,以检点、整饬戒行,为了长养善法,保持僧团戒行清净。
      僧众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如有违犯,便应按照情节轻重,依法忏悔。
      在家居士(优婆塞、优婆夷)于每月六斋日实行八戒,亦为渐断恶行、增长善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9 16: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