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0|回复: 4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九九五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3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九五卷)  2003/4/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95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别显主德十句最后的三句:
  【所行无碍。立不思议。普见三世。】
  我们看这三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跟我们说的是「行诸世间,违顺魔冤,不能碍故」。我们从这一节里面,真正能够体会到佛菩萨的伟大、圆满,这是说他的大德大行。这个意思也是我们常常提到跟同学们共同勉励,我们生活在世间离不开一切人事物,境界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当中有善缘、有恶缘,要怎样跟大家相处得很圆满、很融洽,这是大学问,这是大德行。尤其是对我们不善的人,对我们有恶意、有敌意的人,你怎样能够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从这个地方看出你的德行、你的道德。在一般讲,世间人听到这个话,都说这个难,太难了。
  学佛,佛门里面常说:诸佛菩萨难行能行。不是说这个事情难,我们就不做,难就把它搁置在一边,这个不可以。菩萨为什么能做得到?没有别的,他了解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明白,他了解。所有一切人事物,从根源上来说,真的本是同根生,都是心现识变,都是一体。我们讲一家人,还是疏远,这还有亲疏,真正了解之后,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比一家人亲切得多。这话是真的吗?是真的,诸佛如来证得了,法身菩萨证得了。我们迷失了不知道是自己,就说远一点,不知道是一家人。所以分此分彼,形成对立,彼此不能包容。
  这种见解,这种思想,这种行为,三途六道。把一真法界,把你原本受用的境界,大自在,把它变成了三途六道。就跟科学家实验的水的结晶,善心对它,它的结晶非常美,觉悟的心对待它,它现的相是什么?一真法界,金色世界,无量众宝庄严,它现的是这个。以恶意来对待它,它就变现出秽土,浊恶不堪,变成六道三途。六道三途跟金色世界众宝庄严是一不是二,就像看结晶里头,最美好的结晶跟最难看的结晶都是水。这个水我们尝一尝,味道甘甜是它,尝一口味道涩苦很难闻还是它。它为什么会变这个样子?不是它会变,它是应,我们的心行是感。它是随著我们念头在转变,我们念头善它变得善,我们念头恶它变得恶,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但是它能随顺一切众生妄想执著起变化。
  我们要想改变人事环境,改变物质环境,从哪里改变起?从自己心行改变起。所以四年前,我们离开台湾到新加坡,我写了六条「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两年前离开新加坡,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随顺境,处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给我们同学们共同勉励。这些都是学习『所行无碍』。佛菩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什么?学不与一切人事物对立,学这个。别人跟我对立,我要反省,如何把这个对立化解,这是真功夫,真学问,真智慧。对方还是坚持,我自己生惭愧心,我做得不够好:为什么他还不能原谅,他还那么坚持?他这一生坚持,希望来生不再坚持,来生坚持,希望后世不会坚持。
  生命是永恒的,不是短暂的,我们深深相信他将来会成佛,他会觉悟。他成佛了,他跟遍法界一切刹土众生就没有对立了。这个对立从哪里来?情执。情执从哪里来?迷惑,根源是迷。不再跟一切众生对立了,这个根源是觉。这两个源头不一样,觉是随顺自性,迷,他随顺烦恼,他不能够放下他的烦恼习气。还有人都爱面子,有时候碍於面子不肯认错;心里明白:我是错了,但是我要面子,我不能当众认错。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我们要理解。那些人要面子,我们要真理,我们要随顺性德,我们要随顺是非邪正。是邪是非我们认错,世间人不敢认错,碍於面子;我们认错,我们改过自新,做榜样给他看。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来干什么?有不少人问过我,我的回答「演戏」,演给别人看的。这个演戏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这个演戏是教化众生,不是完全娱乐的,这是教学。众生有哪些毛病,佛菩萨也表演也有这些毛病。你看看,他慢慢他觉悟了,他在那里改过自新,后来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令一切大众尊敬。佛菩萨表演的目的不是希望大家对他尊重,而是希望大家向他学习。他成了菩萨、成了佛了,你也应该成菩萨成佛;他能够改过自新,你也应当改过自新,意思在这个地方。
  所以「所行无碍」这一句要怎样落实?从哪里下手?要从忏悔反省,改过自新。时时处处记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佛菩萨。佛菩萨如是,我们今天学佛,做佛的学生,即使是幼稚园的学生,也要把这两句话做为我们修学或者是我们这一生活在这个世间的标准。佛法是师道,佛法是社会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总得要认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干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清楚了,明白了,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帮助社会,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个苦难就是没有见性,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这话说回头来了,我也没有见性,自己没有见性,怎么能帮助没有见性的苦难众生?那一些众生他现在还不晓得,我晓得,我虽然没有见性,我只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是随顺自性;一定是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经论教诲,依教奉行就是随顺性德。这是开始学,学习随顺性德,学习明心见性,教下用这个功夫。学习最后的目标,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完全相同。所以佛在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是哪个法门,方向目标是一致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在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那要随顺性德。这个经里头许多次的教导我们,我们学从哪里学起?说法,佛不说法我们就没地方学。
  说法是什么?现在讲的上课,你要不上课你到哪里去学?佛跟大家说法就是上课。佛陀的事业真的是教学,从事教学工作四十九年,一生的事业,所以佛法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天天上课,学不厌,教不倦,法喜充满,你要不认真的学,法喜你得不到。这个东西不是从书本文字里面得到的,书本文字得到的,那只是一种欣赏、外来的刺激,那是乐不是悦,离开之后,这个乐就没有了,它不是常乐。
  法喜是你认真的学,学了之后你有心得,把你所学的东西跟你自性性德融成一体,佛门里头说的性修不二,你的修德跟性德相应。这个喜悦是长久的、永恒的,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你的欢喜不会中断,你的欢喜不会失去,而这个欢喜心是最殊胜的养分。世法谚语里头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佛告诉我们色界、无色界天人没有饮食,他不要饮食靠什么营养?禅悦为食。禅定里面的那个喜悦,这个喜悦是他的养分,所以他们的身体健康,永远不生病,永远不衰老,寿命很长。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不可思议。诸位要知道,一个大劫是这一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一个大劫,八万大劫就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有那么长的寿命。
  也许有人问了,这世界已经坏掉了,世界毁灭掉了,他到哪里去?他到别的世界去了。这个世界毁灭了,他到别的世界去住,那个世界毁灭了,世界多得很,他不定在哪个地方住,将来这个世界成了,他又来了。这还没有出六道,说六道的天福。要不真正把佛菩萨教诲跟我们自己的性德融成一片,我们就得不到受用,这个受用就是法喜。《论语》里面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你得不到,你要得到这个悦真欢喜,这个欢喜不是外面的刺激,内心里面出来的,这是自己真正的养分;不靠外面,永恒无尽的,外面这个饮食有没有真的无所谓。
  怎样才能够把自己的性德引发出来?你就依教奉行,老老实实依教奉行,也不要问什么时候成就。古德常讲的,「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自自然然有一天,你丰收了。何必一定要期待著丰收?期待丰收,那你精神压力很重,你很苦恼。一切都放松,都不要放在心上,佛教我们怎么做,老老实实的做,佛教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遵守,决定不做。时间久了,你心定了,定能开慧,那个慧就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你的修德把它引发出来了,你得到真实受用。到这个时候说老实话,「知恩报恩」,你才真的明了。现在写这四个大字天天看,你看不懂,恩在哪里?你是真正不懂。
  佛虽然是苦口婆心来教你,教你,你没懂,你没有契入!好比你是个病人,病得很严重,身体已经麻木不仁了;有个人,好心人来供养你,每天给你很好的饮食,你吃了怎么样?不晓得味道,舌头麻木了,食而不知其味,吃下去之后不能消化。这不能消化不要紧,如果他能完全排泄出来还好,要排泄不出来的时候,又变成病了。这个病在佛法里头叫法执,所以《般若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不能执,法要融,消融。一定要消化才能变成养分,要不能消化,不能变成养分,它就变成病,一个道理。
  我们学的这些教诲,教诲怎样变成我们的养分?就是落实,它是我们生活的标准。我们日常生活与教诲相应,这个生活是正常的,佛菩萨的生活。如果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们的想法、说法、做法与经论教诲不相应,自己一定要很勇敢承当:我错了。错了就要改,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放下,随顺经典教诲。要有这个勇气,这个地方不能碍於面子,还是自己对:佛三千年前时候的人,他怎么知道现在的社会状况?那我们就完全错了。
  在佛菩萨境界里头,没有三世,没有先后。世尊当年出世跟现在这个时代是一时,这个很不好懂,真的难懂。在我们观念当中,释迦牟尼佛总是古人。我们,你看在今初念到初成正觉,我们快讲一千次了,时间这么长大家忘掉了。现在念到第二个大单元一开头又是初成正觉,我们重新再温习一遍,再强调一次,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生活这个处所是一不是二,无量劫前跟现在是一时,没有先后,没有古今。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没人懂。我们跟初学的人不能这样说法,说法之后,那一个吵架辩论是永远搞不清楚的。
  说法要随机,决定不要引起争论,如果引起争论,那是个最笨的说法的方法。他程度没有到,不能说这个法,所以跟初机说法要随顺他的常识,随顺他的意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懂这个道理。佛说法常常举比喻,比喻愈近愈好,为什么?他能相信。像日本科学家做这个水的实验,这个可以跟他讲,他懂。他懂了这个之后,你再可以透一点消息给他,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讲整个宇宙一切万物都有灵知,跟水一样都能看、都能听、都有觉、都有知。
  《楞严经》上讲心,心的相是什么?见闻觉知。佛说「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心就是灵知,就是见闻觉知。由此可知,能现能变的他有见闻觉知,所变所现的哪里没有见闻觉知?当然有。所以现在实验水有,所有一切万物都有。他们用那个饭来做实验,发现到也有,你让他们慢慢再做实验,泥土、沙石、花草、树木,统统都有。原子、电子、粒子太小了,没有办法放在显微镜上,没办法。将来科学仪器再要往前发展,果然能够把原子、电子都放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你用善心对待它,它有好的结晶,你用不善心去对待它的时候,它有不好的结晶。证明《楞严经》上这句话真的,不是假的。
  什么是我们的心?灵知是我们的心,见闻觉知是我们的心。所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一个心,因心成体,心心相印,心心相照。这一个事实真相,佛知道,法身菩萨知道,三贤听佛菩萨说,自己没能证得。圆教,大乘圆教三贤菩萨证得少分,真正证得的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五个位次,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证得了;最高的妙觉就是如来的果位,究竟圆满的证得。怎么能证?学!
  所以从初发心到成佛,决定不能放弃学习,天天要学。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三天不学,我们的老毛病全都冒出来了。天天学,我们的精神意志都集中在佛陀教诲上,没有时间去搞外面这些东西,没有时间。而在佛法里面,愈学愈欢喜,愈学愈有心得,所以自己的境界很清楚,不断在向上提升,对人对事对物学会了谦虚、恭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然向外面放光。
  这个光愈来愈大,愈来愈殊胜,总有一天你的光芒像诸佛菩萨一样,遍照法界虚空界。现在你这个小小的光明放一点点照到你一家,照到你的团体。我们佛法讲放光,这个西方人叫磁场。你在这个地方、你这个家庭,你这一个家庭感受你的磁场。如果你修得再好,你境界往上提升了,你的磁场就愈来愈大。到哪一天你这个磁场能够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使一般人进入你这个城市就生欢喜心,这是你修行的功夫,真的是这个样子。
  佛光遍照虚空法界,佛的磁场好极了,谁能感受得到?有缘的人能感受到。什么是有缘的人?具足信解行证的人,他感受到,无论在哪个地方,自己的磁场跟佛的磁场融成一片。一般凡夫不能感受,是因为他自己也有磁场,他的磁场跟佛菩萨磁场产生抗拒、产生抵制。像我以前常常举这个水波、波浪,佛菩萨这个水波是平静的,我们众生的这个波浪是起伏不定,就是大风大浪,这两个一接触,大风大浪它会小一点,被这个磁场冲击它会小一点,它感受不到平静;大风浪虽然变成小风浪,平静它感受不到。所以必须自己要修真诚清净平等心,你才能够感受到诸佛菩萨那个平等的磁场。就是诸佛菩萨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光,你会感受到。感受得到就是加持,会把你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觉提升。这个里头你想想看,不就产生法喜充满,不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不亦说乎」!
  所以修行功夫在哪里修行?功夫那就是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世间违」(违就是逆境)顺(顺境)」,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你懂得怎样处逆境,怎样处顺境。「魔冤」是人事环境,冤家对头。你遇到这些不善的人事环境,你用什么方法来对它,使彼此两方都不产生障碍;他不妨碍我,我也不妨碍他,这样就好。所以决定不能有一丝毫瞋恚的念头,瞋恚念头就产生障碍了。他以瞋恚心对我,我以慈悲心对他;他对我攻击,我对他忍让,这就没有冲突了。要知道路太多了、太广了,不要争。
  世间人所争的,实在讲身外之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就争这个东西吗?他争我让,就没事了。让了之后是不是没有了?不会。你让的话,你得到的更多,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定要深信不疑。财富不是夺得来的,是你命中修积的,你命里头没有,给你了,你不能受用。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认识一位将军,少将,出家之后不久,听说他死了。怎么死了的?因为他要升中将,这个案子已经批准了,还没有发布,里面有人看到,批准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非常欢喜,请朋友吃饭喝酒,酒喝多了,就在桌上昏倒了、死了。有很多人讲,他命里头只有一颗星,再加一颗星把他压死了。所以他真的是这样的。
  你没有那个福报,那个福报来了的时候,那是祸不是福,你承当不起。无论财色名食睡都不外这个道理。聪明人、有智慧的人,佛为我们所示现的节俭。佛是圆满的福报,他还是那么节俭;孔老夫子的德行,在《论语》上我们看到学生对他赞叹:温、良、恭、俭、让。圣人对人对事忍让,对自己节俭,虽然是圆满的福报,要做给众生看。福报从哪里来的?从节俭来的,从布施供养来的。欢喜布施,欢喜供养,自己生活非常简单节俭,这个人大福德。不是纵情享受,那个福报再大也享不了几年就完了。所以这一条我们要特别特别用心求解,要把它落实,在我们菩提道上就会减少许许多多障碍,对我们的修学增长信心。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还接著看末后这两句:
  【立不思议。普见三世。】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安立教法,超言念故」,这个就是『立不思议』。说实实在在的话,佛不但四十九年言教不可思议,就是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现相、言教都称性,称性就不可思议了,心性不可思议。凡夫为什么会变成凡夫?一真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六道三途?毛病就出在思议,就出在这里。这本来是不思议的,《楞严经》上讲得很好,富楼那尊者问一切众生都有无明,无明从哪来的?怎么来的?向世尊请教,世尊说得很好,「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说出来了,根本是什么?知见立知。这个话的意思,自性法尔具足知见,叫灵知。
  你们现在学院里面在学习三时系念,把三时系念当作一堂功课来学习。你看中峰大师的开示,讲到心,心有肉团心,有缘虑心,有灵知心。「肉团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心脏,这是物质、是色法,我们世间人称它作心。第二种「缘虑心」,缘虑心是什么?在一切境界里面,你能够分别善恶、分别是非,这个称之为缘虑心。缘虑心就是法相宗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大乘佛法里面称为妄心,一切众生都把这个认为是自己的心;这不是心,这是妄想分别执著。第三种叫「灵知心」,灵知心就是真心,真心本来就灵,本来就知,所以在楞严会上,佛讲「见闻觉知」,这个就是灵知心。灵知心法尔具足,就是本来就具足。你要问什么理由,没有理由,它本来就这个样子,本来就具足见闻觉知。换句话说,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这是自性,这是真心。
  真心在哪里?真心遍法界虚空界,因为法界虚空界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既然是心所现的这个相分,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哪一个相、哪一个事里头没有见闻觉知?统统都有。这个见闻觉知不能思议,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你要加上个思议,就是立知了,它本来是知。本来是知,本来是有见,你在知见上再加上一个知见,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见立知,这就变成无明,画蛇添足。变成什么?有思有议,这有思有议这就是无明,把不思议的境界失掉了,因为思议就永远再见不到不思议的真相了,麻烦出在这个地方。
  所以佛教导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明心见性,恢复到我们的性德,恢复我们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不思议。不思议是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不思议。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思议,所以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见性。这个见性就是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思议也就是三昧,不思议也就是禅定,不思议也就是根本智。《华严经》上讲信心,信心依什么建立的?依根本智建立的。换句话说,依不思议建立的,这是真信,这能信,你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一真法界,这个法界就是佛性、真心、真如、第一义谛,名词术语很多,统统说的是这桩事情。
  所以大师在此地说,注解里面讲「安立教法,超言念故」,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不但是入华严三昧必须要具足的条件,我们念佛人要想得念佛三昧,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念佛三昧得不到。无量无边的三昧都是用清净心,都是用无分别心。无分别当然就没有执著,你才能证得,你才能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大师注解里面说「超言念故」。超言念就是不思议,超越了言语,超越了思惟。所以佛法能不能去想?愈想愈离谱,愈想愈错,佛法直觉,不能用思惟想像,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佛法它也分很多阶段,初学,恒顺众生,众生喜欢想让你去想,教你怎么想,使你的想与性德能有少分相应。阿含没有离开第六识,小乘教;到方等就提升了,让你思想更细腻、更精微,讲到八识,相宗的方法是思尽还原,到你想尽了,不想了,无想了,就还原了,你就见性了。这是一类众生用思考成了习惯。佛,你看看他有善巧方便,就用你的思议,到最后回归到不思议,你就成功了。
  另外一类根性的人,不喜欢用头脑,不喜欢去想,佛也有方法,教你不要想,教你万缘放下。禅宗用这个方法,净土宗也是用这个方法。不过净土宗教你什么?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念一句阿弥陀佛,到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没有了,就见性了。见性之后还念不念佛?他还念。为什么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有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入这个境界了,这是不思议境界。这样来教化众生,真正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了。佛菩萨首先是自己示相、示现,帮助大家契入。
  最后一句『普见三世』。这一句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突破了空间维次,三世是空间维次,现在人讲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科学家告诉我们,从理论上讲,空间是无限的维次。这个无限维次的空间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不知道。只知道空间确实有不同维次,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不同维次空间是从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因为一切众生分别执著无量无边,所以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的。
  就是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或者在这一天,我们非常可能生活在不同维次空间。你说:我没觉察得,我天天都一样。我问你:你昨天晚上睡觉有没有作梦?有作梦,梦中的那个空间维次跟我们醒的空间维次不一样。如果你修行,你修禅定,定中有境界,定中那个空间维次跟我们出定的空间维次不一样。人死了,死了之后,他进入另外一个不同维次空间,那是一般人随他的业力,他一生修善积德,他的空间维次会提升。佛给我们讲天有二十八层,二十八层肯定就是二十八种不同空间维次,他要生天了,随著他自己福德,他到哪一层我们不知道。如果他在这一生造作很多罪业,杀盗淫妄,损人利己,他会堕落比我们现在这个生活空间维次更低的,更低一级,不相同!这些境界很复杂,也是不可思议。
  诸佛如来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不同维次空间是果,因既然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妄想也没有了,所以这个空间维次全部都没有了。全部都没有了,感现出来的这叫一真法界,华藏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遍一切处。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别说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不下,所以一真就在现前,但是你见不到。中峰禅师说「此地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此地」,他讲的话没错,他讲的话就是此地讲的「普见三世」,三世跟十方通常都连在一起,普见三世,普见十方。
  所以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总结,总结只是众生跟佛迷悟差别不同;除迷悟差别之外,都是一样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於我们的修学就会生起信心,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你才会不动摇,你才会认真努力修学。境界没有现前是自己功夫不到,还要努力。什么功夫不到?心不够清净,依然夹杂分别执著,夹杂不善。像佛在经上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夹杂的不止毫分,我们夹杂的太多了,不但一真法界见不到,跟我们最贴近的六道轮回,这个六法界我们都见不到。
  前面曾经跟诸位透露过,古时候在印度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印度许许多多宗教都修禅定,他们见到六道,饿鬼、地狱、欲界天、色界天,禅定功夫深的他能够见到无色界天,佛在经上讲世间禅定。这么深的禅定,在定中能够把六道的界限突破了,他所见到的这是佛经上讲的现量境界,这不是他妄想,不是他在那里推测,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他们对於六道轮回的现象很清楚、很明白,看到这个人命终了,到哪一道去了,他看得很清楚。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有婆罗门在定中看到牛死了,死了之后它生天了,看到一个人死了,他就作鬼道去了。这牛不错!你看看做牛它死了之后会生天,牛这一生干些什么事?替人家耕田,吃青草。他也想生天,他就学牛,他替人耕田,他也吃青草,以为这样子能生天。佛举这个比喻跟我们说,戒取见。
  什么叫戒取见?非因计因,那个牛生天不是耕田吃青草,不是这个因。但是他不懂得,他看到牛生天了,以为牛的一生耕田吃青草这个行业可以生天,这是他误会,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弄错了。得牛的这一生,它是受果报,它的果报完了之后,它这一生没有造业,它生天一定是过去生中阿赖耶里面有善根,有生天的因。生天的因是什么?上品十善。这个牛死了,阿赖耶识里上品十善这个因现前,是因上品十善而生天,不是耕田吃草,不是这个因,他以为是这个因。这一种见解叫戒取见,这个是戒取见。
  「见取见」是非果计果,不是真正的果报,他以为是究竟果报,这个都是成见。许多人认为生天,天就是究竟果报了,就得永生了,这是错的。天没有离开轮回,寿命是长一点,没错,他还有命终的时候。就是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他还要轮回,还要堕落,不是究竟的。所以过去许许多多印度的宗教,把四禅天第四禅,把四空天误以为是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究竟的果报,他误会了。他修四禅八定到这个境界,但是他寿命到的时候他又堕落了,这一堕落对於圣人的教诲他就起了疑惑:为什么我已经证得了,现在又会退转?於是乎生起谤法了,认为圣人这个教诲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已经通过实验了,证明这不是真的。他不晓得他自己把这个境界误以为是究竟果报,不是的!所以一个是在因上的成见,一个是在果上的成见,这都是错误的,错误的见解。
  学佛最重要的,知见,行为是随著知见起的作用,知见正,行为当然正;知见不正,行为不会正。所以知见在修行里面这是核心,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经论是修正我们知见的,戒律是我们行为的标准,经论是我们知见的标准,我们拿到这个标准,天天要衡量自己,不要去衡量别人,衡量别人你天天造业。别人是什么境界你不知道,随意拿这个标准去批评人,不定那个人是圣人,那个人是佛菩萨再来,那你造的业重。
  佛法最值得人尊敬,最值得人赞叹的是什么?佛法是教我们个人自律的,没有教你去批评别人的,这个高明。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佛只教我一个人,所有一切经论都是教我一个人,没有教别人。你要是有这样一个心态,你是佛的真的弟子,你这一生当中一定成就,这跟善财一样了。学生只有我一个人,除我一个人之外,各个都是如来的化身,都是在做示现。他示现有正面的,有反面的,统统教我;他示现正面的,提醒我应当要这样做,他示现反面的,我立刻就觉得我不可以这样做。他那么做什么?他示现,他来教我的。所以对我来讲都是善知识,都是老师,都是恩人。让我六根接触六种境界,无时无刻无处不是在菩萨道上。
  菩萨道是觉道,一切人事物都在帮助我,都在成就我,成就我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样的心态修学,那就没有三大阿僧只劫,也就没有无量劫了,一生圆满成就。善财在《华严》里面做了榜样,龙女在《法华经》里面做了榜样,证得无上究竟圆满的菩提,一生成就。再给你讲得真实一点,一念成就;那讲最真实的,这一念转过来了,菩萨成佛了,始成正觉。
  到始成正觉你才能够见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跟我一样始成正觉,没有先后。再看一切众生,一切万物,「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见到这个境界,你才真正成等正觉。我们成不了等正觉原因在哪里?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那要怎么办?学善财,在日常生活当中磨炼。炼什么?就是炼看破放下,就这两个功夫。看破是明了,明了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明了,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成无上道。放下不是别的,妄想分别执著,看破是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统统明了了,明了之后是什么?真的是示现,一点都不假,佛没有妄语。迷的时候完全不觉,悟的时候这才晓得,才真正知道佛菩萨慈悲,才真正知道恩德,知恩报恩。
  怎么报恩?我也示现给别人看,这样才能知恩报恩,你要不肯做如是的示现,你就不能报佛恩。这个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试问问还有没有佛?还有没有众生?没有了,你已经证得平等法界了。你看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当然这个十法界是果报,果必有因,十法界的因非常复杂。但是再复杂的因,总有一个最重要的,佛就给我们说明这个最重要的,其他次要的暂时不说。
  十法界的因行,佛的因行最重要的,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怎样才能平等?离妄想分别执著才平等,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平等了。执著这是我,那个是你,我跟你怎么会平等?我总比你高一点,你总不如我,这是凡情。从前李老师讲经的时候跟我们讲,就是连路边上从前的乞丐,他也自以为了不起。贫穷做了乞丐了,看到这个有钱的人、富贵人坐了车,在从前很少,没有汽车。马车、人力车从他面前经过,那个要饭躲在旁边,鼻子哼一哼: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你看看他还讥笑别人,不平!不平等。佛心平等,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十法界平等,三途六道跟诸佛如来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佛的境界,佛的心。真正转末那为平等性智了。
  菩萨第一个因是什么?六度。菩萨心常在六度上,我们经上讲常住,佛是住平等慈悲,菩萨住六度,六度心是菩萨;因缘心是缘觉、是辟支佛;四谛心苦集灭道,心住在苦集灭道上,四谛心是声闻、阿罗汉。六道里面,天道,天是什么心?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欲界上品十善,色界上品十善再加上慈悲喜舍,那个舍就是禅定;人中品十善;修罗下品十善。实在讲,修罗所修的十善,可能比人还要殊胜。为什么当修罗?好胜好强,骄傲自大,这些烦恼非常严重。实在讲,他所修的也是上品十善,这变成天阿修罗;中品十善,他还带著这个烦恼习气,变成人阿修罗。所以修罗《楞严经》上讲得好,除了地狱道没有,其他五道都有,天上有、人间有、畜生有、饿鬼有,地狱里头没有。所以许多经论上也常常讲五趣轮回,五趣不算阿修罗,阿修罗在哪一道算那一道。讲六道有阿修罗,这个阿修罗专门讲天道的。这是佛学常识,初学同学不能不知道。
  人道是五戒十善,人道以下这是三恶道。三恶道饿鬼的业因,悭贪,饿鬼道的业因;畜生道的业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09: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