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85|回复: 34

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辛二别释分二。壬初应审观因地发心分二。癸初总劝审观
  第一义者,是指二决定义中之第一种,非指第一义谛。汝等三句是重按其请意。捐舍声闻修菩萨乘,是回小向大,菩萨有四教之分:今约圆教菩萨,初发心时,即观诸法实相,修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有功用道,名菩萨乘;无功用时,即名佛乘。菩萨乘是能入,佛乘是所入。故曰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以下,是劝审观因心。因地发心,若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则与果地所证,本觉不生不灭之理是同,否则即异。同则如水乳融;异则如同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故曰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癸二正示审观分二。子初立喻
  初句承上起下,次二句劝阿难起智观察。器世间,即山河大地,皆因缘生法,有生灭,可作为,故皆迁变坏灭。反观虚空,非可作为故,由始至终,不曾坏灭。此约俗谛言,若据第一义,虚空亦因迷真起妄而有,所谓:‘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故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今约俗谛:器世间有变坏,喻众生生灭之身心;虚空不坏,喻佛性不生灭理。器世间一切无不包含于虚空中,喻众生生灭之身心,不离无生灭之觉性;而不生灭性,亦非离生灭之身心。二者名殊体同,非细心观察不可。若能审察世间一切,相妄性真,因而舍妄归真,称性起修,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自可契证果觉,不生灭性。

楞严经讲记海仁法师

发表于 2020-9-2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以前,我曾经因为这一句话“生灭心。。。”而放下阿含。。
如今也反过来了。。。

唉!。。。不知道有人会否也是如此。。。

点评

本来学佛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在反复中提升。入佛知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2 22:35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树影 发表于 2020-9-2 21:18
很久以前,我曾经因为这一句话“生灭心。。。”而放下阿含。。
如今也反过来了。。。

本来学佛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在反复中提升。入佛知见。
发表于 2020-9-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的心不是生灭心 ?   不生不灭的是无为法,凡夫都是有为法、生灭心

点评

不随境转,如如不动。即是不生不灭之真心。为境界所转,攀援,分别,思量之心,即是生灭之心。离尘有分别性,即汝真心。真心了了常明,如如不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3 18:1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2 22:50
谁的心不是生灭心 ?   不生不灭的是无为法,凡夫都是有为法、生灭心

不随境转,如如不动。即是不生不灭之真心。为境界所转,攀援,分别,思量之心,即是生灭之心。离尘有分别性,即汝真心。真心了了常明,如如不动。

点评

你说不随境转,如如不动, 就是对境不生贪嗔痴, 这已经是佛、阿罗汉的境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09:13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世间必然是生灭心, 只有观察生灭心【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契入不生不灭的佛、阿罗汉境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09:09
不生不灭的境界只有阿罗汉有, 一个凡夫怎么可能? 这种修法不是坑爹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09:04
发表于 2020-9-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20-9-3 18:10
不随境转,如如不动。即是不生不灭之真心。为境界所转,攀援,分别,思量之心,即是生灭之心。离尘有分别 ...

不生不灭的境界只有阿罗汉有, 一个凡夫怎么可能?

这种修法不是坑爹吗?

点评

这是大佛顶,诸佛密因,诸菩萨万行,是成佛之法。非凡夫境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7:03
发表于 2020-9-4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20-9-3 18:10
不随境转,如如不动。即是不生不灭之真心。为境界所转,攀援,分别,思量之心,即是生灭之心。离尘有分别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世间必然是生灭心, 只有观察生灭心【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契入不生不灭的佛、阿罗汉境界

点评

这是回小向大,是菩萨法,非声闻法。无苦集灭道,无色声香味触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7:07
本来如是,生灭是假象。 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7:05
发表于 2020-9-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20-9-3 18:10
不随境转,如如不动。即是不生不灭之真心。为境界所转,攀援,分别,思量之心,即是生灭之心。离尘有分别 ...

你说不随境转,如如不动,  就是对境不生贪嗔痴, 这已经是佛、阿罗汉的境界了

点评

学佛的次第是,信解行证。不发菩提心,是定性声闻。非大乘弟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7:09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4 09:04
不生不灭的境界只有阿罗汉有, 一个凡夫怎么可能?

这种修法不是坑爹吗?

这是大佛顶,诸佛密因,诸菩萨万行,是成佛之法。非凡夫境界。

点评

是啊, 难道发心必须是圣者才能发? 所以, 整个逻辑是混乱错误的 修行必然是观生灭心生不生不灭的智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7:39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4 09:09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世间必然是生灭心, 只有观察生灭心【无常、苦、空 ...

本来如是,生灭是假象。
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点评

心经的不生不灭, 也是 通过 观 生灭的 五蕴, 见五蕴皆空【无常、苦、空、无我】, 才入诸法空相的啊, 一点问题没有 楞严, 不用生灭心,直接不生不灭, 这是怎么做呢? 凡夫都是生灭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7:49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4 09:09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世间必然是生灭心, 只有观察生灭心【无常、苦、空 ...

这是回小向大,是菩萨法,非声闻法。无苦集灭道,无色声香味触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4 09:13
你说不随境转,如如不动,  就是对境不生贪嗔痴, 这已经是佛、阿罗汉的境界了

学佛的次第是,信解行证。不发菩提心,是定性声闻。非大乘弟子。

点评

你怎么知道声闻弟子不发菩提心? 佛前弟子还有不是声闻的? 你看看声闻的定义---- 亲见佛身, 随佛出家,并证果。 非声闻只有佛灭后才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7:54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间语言入佛知见。譬喻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癸三结责迷情
  如何是深责之词,世间谓有情世间,三有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三界众生,依因感果,因果不亡,谓之三有。声闻缘觉,指正觉世间,二乘虽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证我空;但仍迷此如来藏性,圆三谛理。纵然权教菩萨,亦未明此理,但菩萨法执较轻,二乘法执较重,故佛举而责之。以所知心,即分别妄想心,三界众生所知心,即前七识;二乘所知心即第八识,二皆妄想情虑。如来是能证之人,菩提是所证之法。又菩提为能证;三如来藏为所证。佛以实智菩提,证空藏;以方便智菩提,证不空藏;以真性菩提,证空不空藏。故此三如来藏,乃佛所证境界。今凡夫二乘,以所知分别之心,妄想测度佛以三智所证之极果,实际徒劳无益。佛果菩提,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为利生,于无言说中,方便说示而已,众生不解言外之旨,反于言语之中,妄起分别,用世间因缘自然和合及不和合,互相陵灭,及互不相容等语言,岂可进入佛之知见!无上菩提约果,佛之知见,约因。佛知见即如来密因;无上菩堤是佛极果。非开圆解,无以修证,岂世间语言可能证得?
  琴瑟箜篌,以及琵琶,皆乐器中其音最雅者。琴相传为古代伏羲氏所制,用以禁止邪淫,而归雅正。长三尺六寸,以象三百六十日,徽用十二,以象十二律。用桐木制,古止五弦,以明五音,所以有帝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章之说。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合君臣之德,即今所用七弦琴。瑟谓萧琴,其声萧箫而清彻,弦有二十五,古诗所谓二十五弦弹月夜,即指瑟。箜篌十四弦,乃师延所作,声自空出,有卧竖二种,相传唐太宗伐日本,至百济国而得之,故亦名百济琴。琵琶四弦,手向前推出名琵,向后却曰琶。四种皆丝属之乐,音皆美妙,喻凡夫外道声闻缘觉,各具藏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妙用。乐器虽具妙音,若无妙指善弹,终不能发音;如众生本具藏性,若无妙修,妙用终不能显。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是以法合喻;谓汝满慈及一切凡小,亦如前喻。琴等乐器如宝觉明心,琴具妙音,喻凡小本具真心,各各圆满。但因缺乏妙修,用不能显。佛有妙修,既证藏性,而且能起妙用,故能按指,海印发光。海印,三昧名,出华严经。佛修此三昧,一切法皆现于此三昧中,如大海映现万象,谓之海印发光。本经佛以手摩阿难顶,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只陀林灌如来顶;此即按手指海印发光之例证。又净名经佛云:‘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心疑我佛释尊,因中为菩萨时,意岂不净,云何娑婆佛土,如此不净;当时佛以足指按地,此娑婆界,即成净土,顿变庄严,如极乐国,此是按足指海印发光。汝暂两句囧合无妙指,谓满慈及诸凡小,虽然本具藏性妙用,但无妙修,故暂时举心动念,尘劳烦恼已先起。其因何在?皆因凡小,不肯勤求佛之无上觉道,而爱念小乘,得小为足之过。小乘发心。畏惧菩提路远,爱念小乘,易于修证。而厌苦断集,慕灭修道,纵成无学,得一切智,但去佛果,犹为遥远。若然得少为足,不再进修,何来妙智,契此妙理。正如琴等乐器,如无妙指,不能发音。故曰,汝与众生,亦复如是?此即弹偏斥小,属方等时。

发表于 2020-9-4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20-9-4 17:03
这是大佛顶,诸佛密因,诸菩萨万行,是成佛之法。非凡夫境界。

是啊, 难道发心必须是圣者才能发?

所以, 整个逻辑是混乱错误的

修行必然是观生灭心生不生不灭的智慧

点评

你自己逻辑混乱,用小乘法批评大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8:07
发表于 2020-9-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20-9-4 17:05
本来如是,生灭是假象。
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经的不生不灭, 也是 通过  观  生灭的  五蕴,  见五蕴皆空【无常、苦、空、无我】, 才入诸法空相的啊, 一点问题没有

楞严, 不用生灭心,直接不生不灭, 这是怎么做呢? 凡夫都是生灭心

点评

你不能做,你不明白的佛法多着呢。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8:06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看明白了再说话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8:04
发表于 2020-9-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20-9-4 17:09
学佛的次第是,信解行证。不发菩提心,是定性声闻。非大乘弟子。

你怎么知道声闻弟子不发菩提心?

佛前弟子还有不是声闻的?

你看看声闻的定义---- 亲见佛身, 随佛出家,并证果。  非声闻只有佛灭后才有

补充内容 (2020-9-4 17:55):
亲闻佛声【声闻原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4 17:49
心经的不生不灭, 也是 通过  观  生灭的  五蕴,  见五蕴皆空【无常、苦、空、无我】, 才入诸法空相的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看明白了再说话好吗?

点评

大般若经里有关于 般若波罗蜜 的定义, 你自己去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4 18:53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4 17:49
心经的不生不灭, 也是 通过  观  生灭的  五蕴,  见五蕴皆空【无常、苦、空、无我】, 才入诸法空相的 ...

你不能做,你不明白的佛法多着呢。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4 17:39
是啊, 难道发心必须是圣者才能发?

所以, 整个逻辑是混乱错误的

你自己逻辑混乱,用小乘法批评大乘。
发表于 2020-9-4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20-9-4 18:04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看明白了再说话好吗?

大般若经里有关于 般若波罗蜜 的定义, 你自己去看

点评

你以一个初学的水平,批评楞严经,首楞严王是幼稚可笑的。只能说你无知。佛法叫愚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5 18: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05: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