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2|回复: 3

[其它]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七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没有法子修。悟了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悟,他所成就的是禅定成就,他得定了,没开悟。得定的人,那就多了。得定的人,将来他生在四禅天、四空天,看他定功浅深,生到色界、无色界去。色界、无色界虽然寿命长,但是没出三界,寿命到了还要轮迴。这最高的一层天,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还是要往下堕落。

  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实,才知道念佛往生的殊胜。修定实在是不容易,修四禅八定都不容易,不要说别的,我们讲色界初禅,我们自己冷静的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资格能生到初禅天去?初禅天是色界,要把欲断掉了。欲是什麽?财色名食睡。我们对于这个还会不会动心?如果对于财色名食睡还动心,换句话,你修得再好,你是欲界,色界去不了,为什麽?欲没断,五欲没断。你就想这个东西多难,真不容易。所以能够得禅定,生到色界、无色界天,那我们真是佩服到极处。可惜的,他出不了三界,他还是免不了轮迴。比起念佛求生淨土,这个果报,那相差真是天壤之别,没法子比喻。这就讲不悟不能修行,不但禅如此,教下也不例外。教下讲求的是,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跟大彻大悟差不多。如果不到这个境界,三界还是出不去。这就给诸位说个老实话,不断烦恼,能出三界,只有淨土念佛一门,再没有第二个门。

  所以这个法门,古德称之为「门馀大道」。门就是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馀就是之外的,无量法门之外的,一条特别的途径,他可以不断烦恼就能成就。所以古来佛菩萨所示现的,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马鸣、龙树没见性吗?当然明心见性了。永明延寿、智者大师也是明心见性、大开圆解,他们表现给我们的还是念佛求生淨土。这是做一个榜样给我们看,已经见性、已经圆解了,还要念佛求生淨土。为什麽?更有把握,何况我们是没有能力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的凡夫。这是佛菩萨做个样子给我们看,这是慈悲到了极处,知道应该怎麽个修法。淨土虽然容易,可是难信。难信不是假难信,是真难信。修,容易修,可以说人人都有能力修成,但是不见得人人肯相信,难信易行的法门。其他法门是依悟起修,淨宗是依信愿起修,所依的不一样。悟难,信也不容易,比较起来,信,实在讲是大家多生多劫善根现行,现前承蒙三宝冥冥当中加持你,你一下就相信,一下就接受了。如果不是过去生中的善根,不可能相信。我们能相信这个法门,自己也庆幸,要认真修行,这一生决定不能让它空过。我们再看底下这段文:

  【故大疏此段名开因性。】

  《大疏》就是《华严经疏钞》。疏钞裡面,清凉大师在这段,这段在《华严玄谈》裡面,他老人家在科题上有『开因性』。因就是修因,性当作体讲、当作依讲。我们修行依靠什麽?

  【如何开耶。】

  怎麽开法?再引经文来说。

  【出现品云。佛子。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这是《华严经.出现品》裡头的一段经文。清凉大师就用这段经文,开启我们的因性,就是我们修行的依据,正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裡面所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因性就是本觉,本有,我们决定可以证得;本无,我们决定可以把它断掉。如果烦恼这些东西本来有,那还能断得了吗?断不了。我们自性要本来无,本来无,你怎麽能证得?你不可能证得。自性本有,烦恼本无。

  我是每天都碰到人,都有人来找我,说他的烦恼多,这苦处多、妄想多,来问我有什麽方法能断得掉?我给他讲了也讲不明瞭,他也听不清楚,反正废话一堆。所以想一想,还是禅宗的方法好。他要问你,我烦恼很多,怎麽断法?来,你把烦恼拿出来,我看看。拿不出来,拿不出来,没烦恼。有烦恼,你可以拿出来,你看那个二祖去见达摩祖师,我心不安。达摩祖师说,来,把心拿出来,我替你安一安。这一问,回头他找了半天,他说,我「觅心了不可得」。我回头自己反省找找,心不晓得在哪裡?找不到。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已经安好了,没了,没事了。烦恼了不可得,你想想看,你烦恼在哪裡?你去检查一下,化验一下,全身每个细胞你化验一下,烦恼在哪裡?统统化验了,烦恼没有,你根本没有,你还生什麽烦恼?确实如此,本来无!智慧是什麽?智慧是觉性,觉性是本来有的。

  眼能见,能见是觉;耳能听,能听是觉;六根上起的见闻觉知,这是觉性。觉性是有的,本有。所以佛跟我们讲,我们的觉心跟诸佛无二无别,我们的智慧德能、才艺福报,跟诸佛也是无二无别。现在我们变成这个样子,那个原因,实在佛是一句话道破,把我们的病根指出来了,什麽原因?就是『妄想颠倒执着』。妄想就是无明,我们常常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如果拿这三句话来配,妄想是尘沙烦恼,颠倒是无明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就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都不是真的,本性裡头没有的,本来无的。本来无,为什麽现在有?实在告诉你,现在没有。如果现在有,我叫你一找,你一定会把它找出来。叫你找,找不到,那不就是本来无。这很容易理解的,不难懂的。

  所以你要生烦恼的话,你就回过头去找烦恼,去想烦恼到底在哪裡?在头上、在手上、在脚上、在身上,你去找。找来找去也找不到,没有,烦恼也没有了,找也找不到,他烦恼也没有了。证明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能找,这一念,这一念是觉性,这是觉。不觉的时候,烦恼随它增长;一觉悟,回头去找,这个觉性一现前,烦恼就没有了。觉性是光明,烦恼是黑暗。这个黑房子一点灯,黑暗就没有了。所以禅家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觉,那妄念就没有了。我们能够修行,修行将来能够证果,凭什麽?就凭这个。

  佛法裡头没有迷信,有人很苦恼,跑到我这裡来,要我给他加持一下,给他摸摸头,摸摸身上,这就好了。我说,这是骗人的,我说这不是真的。我说如果是真的话,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辛苦苦说了四十九年,多辛苦。那要以这个方法要能成就的话,释迦牟尼佛,每个人来摸一下就好了,何必要给你讲半天讲不懂?那是骗人的,那是假的。但是有人有病的时候,佛去给他摸摸,给他治病,就治好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这是什麽方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讲的按摩,这是指压,就是这种方法。他按到你穴道的时候,你通了,疾病就好了。所以这不是迷信,不是什麽摸一下就好了,他在穴道上,那经上记载得简单。你什麽病,佛懂得医学,懂得这个穴道的运行,他对于这方面他很内行,所以有些疾病,你找他,他的确可以治,不需要用医药,甚至于高明的治疗法,他教你念咒。念咒这是最高级的治疗法,但是现在,我们《大藏经》裡许多治病的那个咒,我们拿来念,不灵。为什麽不灵?是我们发音不正确。念咒是使声带振动身体的部位,这个疾病,也就是穴道已阻塞,不通了。他佛利用这个音声,叫你发某一种音声,这个音声振动这个部位,就把你的阻塞打通,你身体的病就没有了。所以这也是非常科学的,这不是迷信。

  但是我们现在这个咒拿来念,我们发音不正确,所以那个音声带动不了那个部位,你没有法子,那个的确必须要口传。口传,现在也有很多密宗喇嘛传的这个咒,能不能治病?有些侥倖能治,大多数还是治不好,原因在哪裡?一代一代的传,传了三千年了,音都变了。譬如说,你念大悲咒,我们本省同胞念的时候,大悲咒是一个声音,你找四川人念又是一个声音,你找北方人念又是个声音,那日本人念的声音跟我们完全不一样。那本来是一样的音声,结果,每个人随着自己的方言去念,音声都不一样。这都不一样了,你想想看,它还会灵吗?它就不灵了。所以这个道理,我们并不难理解。佛法裡面没有骗人的东西,只是现在我们在方法上有错误,效果失掉了。

  所以这个修行,从这段经文,我们也就很清楚的明瞭,修什麽?无非是把妄想颠倒执着去掉而已,这就叫修行。这三样东西就是错误,无始劫以来,我们所犯的大错,现在我们能够把这个错误改正,这叫修行。修就是修正,修正错误,然后就恢复自性。修正过了,过后,『若离妄想』,妄想颠倒执着统统捨离了,统统没有了,那你的自性、功德、作用又恢复了。『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这都是本性裡面本来有的,无量的智慧德能就恢复了。同修们,假如你真正把这个原理找到,我相信修行的方法原则,你就可以接受。你依照这个原则去修行,你必定能够得到殊胜的效果。

  修行的原则是什麽?就是三皈依上讲的三个字,觉、正、淨。觉是觉而不迷,禅宗就用的这个方法。观心是觉,如果不觉,就不能观心。参话头也是觉,像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你烦恼一起现行,你马上就去找,烦恼到底在哪裡?这就是觉,这一念就是觉。这是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这讲正,正知正见,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这个正也有标准,标准是什麽?是佛所讲的经论,这是标准。如果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佛讲的一样,这就是正;跟佛讲的不一样,那就是错了,就是错误,必须把它修正过来。经典是个标准,这是第二种方法,教下所用的。我们淨土宗所用的是第三个原则,就是修清淨心,心淨则土淨。

  佛法修学纲领只有三个,离开这三个纲领就不是佛法。我们今天在这三个方法裡面选的是淨,实在讲这三个原则,是一而三,三而一。觉悟的人,当然正知正见,当然身心清淨,这一定的道理;知见正的人,一定觉悟,一定清淨;心地清淨的人,一定觉悟,一定正知正见。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但是这三个原则,前面第一个觉,难,我们通常人讲,要有高度的警觉心,我们这警觉心不够,修这个法门就困难了。第二种,第二个原则,时间要长,为什麽?佛的经典太多了,时间长,进度缓慢。第三个方法比前两个的确要殊胜,直接从清淨心上下手,我们现在选的就是这个方法。

  诸位就要想,我们今天採取的方法是用念佛、是用读经。读经、念佛是方法,目的是清淨心。我念经是不是念到心地清淨了?我念佛是不是念到心清淨了?这一点很重要。以念佛来说,我这个心一不清淨,赶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那个妄念什麽的都念掉,赶快转变成阿弥陀佛。念经也是如此,经念得熟,心裡面在境界起心动念,立刻去想到经文,去背诵经典,这样子心就平下来,就静下来了,这是修行的方法。时间久了,虽有烦恼、忧虑,它自然不起现行,它不起作用,能够保持相当清淨平等的境界,这就叫功夫成片。到这个境界,决定往生。在这个境界裡面,必定是烦恼轻,智慧长。你心裡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烦恼就少了,没有贪瞋痴慢。甚至于告诉诸位,没有明天。我想明天,想明天就有烦恼;不想明天,就没烦恼。明天我要吃饭,明天要赚钱,明天要干这个,干那个,烦恼一大堆来了。明天还没有到,你看看,你就在那裡生烦恼,你就在打妄想,这是错误。

  世间人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是世间人的话,不是学佛的人的话。学佛的人,不是这个样子的。学佛的人,没有远虑,也没有近忧,统统都没有。这要知道。所以要晓得,我们为什麽要念佛?念佛真正的用意在哪裡?要把这个搞清楚,你才肯念,你才会念,念得才有效果。绝对不是念佛、念经,见神、见鬼、见光、见什麽,那奇奇怪怪东西出来,那你就着魔了。魔从哪裡来的?魔从妄想裡头生的。有很多人学佛,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喜欢见这个、见那个,那都是着魔的心,那个心就是魔。自己心变成魔,外面魔就很容易跟他接近,自己找的。已经跟魔惹上了烦恼,现在想把那个魔甩掉,不太容易。有些人觉悟,恐怖、害怕了,想把他甩掉,来问我用什麽方法?老实念佛就是最好的方法。魔确实有些幻术来欺负你,但是你不要害怕,给你痛苦,你要忍受,一句佛号念到底,他没有法子再害你,他自然就离开了,就走了。你要是怕他,他觉得他很有势力,还可以欺负你。到你不怕他了,他觉得没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力量已经失掉了,消失掉了,自自然然他就离开。所以这段经文非常重要。

  【譬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尽。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如一微尘。一切微尘皆亦如是。】

  这虽然是个比喻,但是它是事实。这个『大经卷』,底下讲「喻佛智慧」,比喻如来的智慧,如来的智慧就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智慧。千万要明瞭,不是只有佛有,我们每个人统统都有。我们的智慧德能跟佛完全相等,绝对不比佛差一点。但是现在什麽?现在就是迷失,并不是真的失掉,所以它这个比喻是真实的,不是假的。『量』,是讲数量。数量相等于『三千大千世界』,这还是用比喻来讲,底下小注讲,「智体无边,廓周沙界」。我们的智慧广大无有边际,我们的能力也是广大无有边际。什麽能力?眼能见,我们现在这个眼睛能力很小,远的地方看不清楚,有障碍就看不到了,隔一张纸就看不过去,这是我们的能力打了很大的折扣。被什麽障碍?前面讲的妄想、颠倒、执着,被这些东西障碍掉。你把这个东西去掉,我们见的能力是尽虚空遍法界,我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我在这裡看他那裡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看面前人一样。所以能力是广大无有边际。眼能见,耳能听,十万亿国佛土那边的人在那裡讲话,我们这也听得清清楚楚。

  《无量寿经》裡面,明白的说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只要去往生的,下下品往生的,能力都恢复了,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能力全部都恢复了。为什麽恢复?障碍没有了。所以佛的教育,没有别的,除障碍,恢复我们自己的本能而已。你说佛有什麽东西能给我?佛什麽也没有。你将来成就所得到的,统统是你本来有的。所以佛在大经裡面真是讲老实话,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一样也没得到,统统是本有的,从哪得?本来没有,现在有了,那叫做得到;本来有的,恢复了,那怎麽能叫得到?那不能叫得到。所以佛没有东西给人,佛也没有东西教人。一切众生的成就,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己证果。所以又说,佛不度众生。这佛不度众生,是从这个角度上说的。

  『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尽』。这句是比喻,「体上本有恆沙功德,恆沙妙用」。体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自己的真性。自己真心本性,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恆沙是比喻,恆河沙数,就是无量无边的意思。什麽叫功?什麽叫德?这个功德是称性的,不是修来的。这个德也是本有的,也不是你修得的。断烦恼是功,这叫功夫。断妄想、断颠倒、破执着,这叫功;恢复自性智慧德能,那叫做德,功德本意如此。现在人都搞错了,这庙裡头放一个箱子,丢几个钱就有功德。诸位想想看,你那个钱丢得再多,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丢掉?要是果然跟那个钱一样的丢掉了,那就是功。如果钱丢掉了,这个妄想分别执着还没有丢掉,甚至于还多,那你没有功,哪来的功?要知道这个功德怎麽个修法。

  所以梁武帝当年在世的时候,是佛门的大护法,他也是功德搞不清楚,自以为自己在佛门裡做了很大的功德,为什麽?他以帝王之尊,以国家的财富,当时在自己国境裡面,造了四百八十所的寺庙。帮助许许多多人愿意出家的,他都做施主来供养。这个时候正好遇到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他向他老人家请教,你看我做的这个,我在佛门做的功德大不大?偏偏达摩祖师也不懂人情世故,不容易!弘法利生,佛法要懂,世间法也要懂;世间法懂,弘法就没有障碍。国王拥护,做你护法,那还有什麽问题!偏偏他老人家不懂人情,跟他说个老实话,并无功德。这梁武帝一生气,不护他的法了。搞得他到少林寺去面壁去,没人理,等了九年,才等一个徒弟出来。他说的话是真话,并无功德。达摩祖师说话简单,也不囉嗦。如果婉转一点,我想也还可以。他所做的是福德,不是功德,如果他要问,我的福德多不多?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多甚多。福德跟功德是两桩事情,功德能明心见性,能断烦恼,能成佛道。福德不行,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轮迴,只是修来生福报而已。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裡面讲的,这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再大的福报都不能救你的生死。这是说本性,真如本性的妙用无边。

  这个妙用,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可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妙用变现出来的。华藏世界是它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也是它变现出来的,我们娑婆世界还是它变现出来的,你就晓得它作用无量无边。所以心清淨,它就变清淨法界;心染污,就变染污的法界。能变是自性,所变还是自性,这裡面变化,就是识在那裡起作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它在起作用。能变、所变是一样的,换句话是,能变、所变上都没有善恶,都没有真妄,也没有邪正,一切俱非,一切俱是。这个善恶是什麽?善恶是迷的时候才有,有情众生分上才分这些东西,与所变、能变都不相干。这个意思很深,恐怕有些同修听了没有办法理解。

  我再举个比喻,我想我们每个人睡觉都会作梦,我们把能变梦境的这个心比作本性,所现的那个梦境,比作妙用。能作梦的心,跟所变的梦境,没有善恶,也没有是非,也没有邪正。可是你在梦裡面的感受,也有喜怒哀乐,那与能作梦的心,所变的梦境都不相干,都扯不上关係。诸位细细想一想这桩事情,这个事情如果想通了,这个经文裡头意思可以得一个彷彿。所以蕅益大师在开示裡面讲得很清楚,境缘没有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裡面没有好丑,好丑就是善恶。没有善,也没有恶,没有好,也没有丑,好丑生在我们自己的心,顺自己意思就好,不顺自己意思就丑。假如外面境界真有好丑,那每个人看起来,这个顺意、不顺意,应该是一致的才对。你看审美的观念不同,有的人看这个人,他看了很美,那个人看了,这个人很丑,他就不一样。可见得外面的确没有好丑,好丑是自己内心裡面生的;换句话说,能变、所变裡头,真的没有好丑,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丑是自己烦恼起现行。如果自心清淨,你就看到实相,这真相。真相裡面是清淨相、平等相,没有好丑相,就真正看到了。

  这是功夫,这是真正修行,我们在日用平常,从早到晚,遇到各种人、各种事,心裡看到这个舒服,那个不舒服,不觉悟。不觉悟是什麽?随着烦恼流转,这就叫生死轮迴。如果一觉悟,境缘上没有好丑,我自己生烦恼,这就回光返照。回光返照,这就是觉,就是始觉。不向外面去攀缘,回过来想是自己的错。外面没错,自己错,在自心裡面去改过自新,去修清淨心,去修平等心,这叫真正修行,这个人叫做会修。不是一天佛念得多叫修行,头磕得多叫修行,那个没有用处。一天磕十万个大头,念十万声佛号,看到这个不高兴,看到那个喜欢,还是枉然,还是要生死轮迴。那就是梁武帝,你磕那麽多头,念那麽多,修的是福,是福德,不是功德。果然念的这个经,念的这个佛号,确实把自己清淨心念出来,那修的是功德。我们对于一切境界裡面,一视同仁,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分别、不执着,完全是平等的,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我怎样礼敬诸佛,我就怎样礼敬众生,这就对了。普贤十愿是称性起用,换句话说,他是用清淨心修,用平等心修这个。心地不清淨、不平等,普贤十愿是一条也修不成功。

  我们再继续看底下的文:『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小字上说「喻佛智全在众生身中,圆满具足」。它一微尘小,我们这个身很小,自性裡面,圆满的智慧在哪裡?我们这个身体裡面是圆满具足。你只要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我们讲席裡头也常说,你只要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佛知佛见。不动心是寂,清淨寂灭,是寂,不起念是定,不分别、不执着,八识五十一个心所都不起作用,那你六根起的作用是什麽?就是真如本性。你见色,见性,见性,见的外面是什麽?色性;耳闻是用闻性,闻的是声性,这就叫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就是佛了。

  我们能不能把这个转过来?一部《愣严经》,交光大师在《正脉》裡头就是教人用这个功夫,转识成智。说老实话,这个话讲得很容易,我过去《愣严经》讲过很多遍,听《愣严经》的同修,好多都来问我,法师,怎麽转法?我很想转识成智,转不过来的。你问我,这什麽方法转?其实那个方法,在讲席裡头不晓得讲了多少遍。你一来问我,你就转不了。为什麽?你有分别、有执着,你起心动念了。我叫你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着,你还要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你怎麽能转得了?一问我就错了。我们不能像禅宗祖师,禅宗祖师一问的时候,板子打下去了。开口三十板,不开口也三十板;开口错了,不开口还是错了;不开口是无明,开口是邪见。你看看,这个麻烦就大了。所以这段话裡面意思很深,因为统统讲的是自性,实在讲,自性就是我们日常生活。

  佛菩萨跟我们差别在哪裡?这个经文上讲的就是差别。我讲了简单明瞭,就是佛菩萨日常生活当中,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佛菩萨。我们跟他不一样,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幅度大小不一样,这就成了九法界。菩萨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幅度最小,缘觉、辟支佛,幅度比他大一点,阿罗汉就更大一点,愈下来,这个幅度就愈大,到地狱那就不可收拾,大风骇浪不可收拾,九法界就是这麽来的,所以叫九界有情众生。有情就是什麽?有分别、有执着,起心动念。就是菩萨幅度很小,小到没有什麽大妨碍,那叫菩萨;完全没有了,就成佛,就这麽回事情。整个《大藏经》裡头,也就是讲这麽回事情。我们真正明白,才晓得佛不欺人,佛不骗人的。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自己怎麽个修法是自己的事情,与佛、菩萨、一切众生统统不相干。『如一微尘,一切微尘皆亦如是』。一微尘,就是举所有众生裡面一个众生,一个众生如此,一切众生,每个众生无不如是。这才叫真平等,真不可思议。

  【时有一人智慧明达。】

  这就说这一切人裡面有一个人,有一个人什麽?他已经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的智慧圆满现前,神通妙用,具足无缺,有这麽一个人。

  【具足成就清淨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

  这就是看到了。无量的智慧德能,原来所有众生各个具足,没有一个众生有一丝毫的欠缺。他看出来了,所以他才说一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华严经》上说的,《圆觉经》上也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于诸众生无少利益。】

  这些话都是比喻。这句是比喻「迷时都不得其用,与无不别」。无量的智慧、德能、才艺,众生不得其用。有没有?有,有了得不到用处,等于没有。譬如说,你有财富,你有亿万财富放在银行裡,口袋裡一文也没有,到外面想买个东西吃,人家不卖给你。你有没有钱?真有钱,身上没有,你还是不得其用,等于没有。我们现在凡夫就是如此,我们的智慧、德能、才艺都放到仓库锁起来,所以现在在外面流浪、要饭,苦不堪言,就好像这个比喻。

  【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出此大经。】

  这比喻佛慈悲,你有,你忘掉了,你不知道,现在告诉你,你有钱,你的钱在银行裡,拿出来不就有用了吗?这觉悟了,是!没想到,银行裡的确存了不少钱,拿出来就有用了。没有人提醒你,忘掉了。我们就无始劫以来,没有人提醒我们,忘掉了。自性裡头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现在不起作用。现在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觉悟了。我们有,知道有了,很快乐,很安心。虽然知道有,怎麽样?还得要饭,为什麽?身上还没钱,没有去拿出来。怎麽个拿法?还是跟诸佛一样的方法,那个保险锁的开法,就是四个号码,对准了就开了。就是刚才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保险柜就打开了。有个号码不灵,就还是开不开。现在这个号码也告诉你,是不是?就问你,你愿不愿意去开?为什麽叫你在一切境界裡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4 2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