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34|回复: 4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讲威仪集第二二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5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威仪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威仪集第二二卷







...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两句是很具有警觉性的话,几个人能懂这个道理?如果大家能把这桩事情看重,修行一定会很踏实。六祖说:「你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永嘉大师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体」是讲体认自性,自性无生无死;「了」是讲一了百了。这个意思就是说,生死已经都没有了,哪里还有迟与速?所以说了本无速。六祖为他印证,说:「如是!如是!」一点都没错。由此可知,修行人要紧的是要明心见性,若不能明心见性,生死大事就没有法子「了」。说到明心见性,又谈何容易?所以,佛祖常说,若无净土法门,末法时期众生就谈不上成就。我们若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与此处讲的了生死,境界就可以接近了。
  【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於世。】
  这个时候,玄觉才礼拜六祖。拜完之后,他就要告辞。六祖说:「你回去得太快了,才说几句话就要走?」永嘉说:「本自非动,岂有速耶?」本就是本来,本来没有动,哪有迟与速?六祖说:「谁知非动?」这是一层一层在逼他。永嘉说:「仁者自生分别。」这话问得好,答得也好。六祖说:「你确实是得到无生之意。」无生之意就是无生法忍,他确实是证得无生法忍。永嘉回答说:「无生岂有意耶?...(净公上人六祖坛经详细讲解《六祖坛经讲记   (第三十集)  1981  台北中广电台  档名:09-04-30》)


...禀承秀大师的命令到曹溪。到了之后,没有事先向六祖报告自己的来历,就随著大众一起听法。这时六祖上堂说法,告诉大众:「今天有人来盗法,潜伏在我们这个法会中。」听法一定先要拜老师,没拜老师,偷偷的来听法,这就叫盗法。志诚禅师一听这个话,当然知道六祖指的就是自己。於是他从大众当中出来,礼拜六祖,把神秀大师派遣他到曹溪来听法的经过情形向六祖报告。六祖说:「你是从玉泉寺来的,那应该是奸细。到这儿来盗法的是奸细。」志诚禅师答覆说:「不是的。」六祖说:「为何不是?」他说:「我没有说明,可以算是奸细。我现在统统都说出来,说出来当然就不是了。」六祖这些话说得非常风趣,同时也是告诉我们,正式接受佛法,必须要具足礼节威仪,有正式拜师的礼节,这是不可以缺少的。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於理何益?】
  六祖问他:「你的老师平常怎么教导你们?」志诚禅师说:「他常指导教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顿悟入道要门论》云:「住无住处即住。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处。」不住一切处才是真正的住处,学佛的人功夫能提到这个境界,这才叫「无住生心」。佛法的修学,尤其是高级的佛法,像六祖所接引的大众都是上上乘的根性,所开导的皆是一乘大法,所谓是圆顿法门...(净公上人六祖坛经详细讲解《六祖坛经讲记   (第三十二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4-32》)


...殊胜,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今天这样痛苦?我们见到世界上到处都有许多的灾难。所以,我们要记取古人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尽心尽力为社会、为众生谋幸福而不计成败,更不可以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样去做事情,做得再多,心是安闲恬静的,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心是虚,惟虚才能容一切法,才能做到澹泊。这叫一相,自己的心与外面一切相融成一体,正是道家所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境界是「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行是修行,也就是行为。行为无量无边,佛法将它归纳为三类:身、口、意;或者归纳为行、住、坐、卧四种。大师在此地教导我们,「於一切处」,也就是一切顺逆境界里,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行住坐卧四威仪,要学「纯一直心,不动道场」,这是讲修「一行三昧」;修成之后,这是成就了真实的净土。我们一定要从「真诚」下手,无论待什么人,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用真心、诚心。「真」与「诚」就是纯一直心,就是不动道场,就是真正的净土。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以诚敬待人,可是别人不以真诚待我,我们不是吃亏了吗?」这个念头是错误的。真诚是纯一直心、不动道场,是修的真净土,真实清净。别人不修是他的事,我们自己修,就必定要这样做,在道学上才有入处。否则,名义上是学道,实际上我们的心行与道早就相违背。所以,一个学道之人,在在处处以纯一真心待人接物,这是修一行三昧的下手处。
  【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净公上人六祖坛经详细讲解《六祖坛经讲记   (第四十集)  1981  台北中广电台  档名:09-04-40》)


...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里面成正觉这个时候。这是初成正觉而说的,所以它叫做根本珐輪。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把他所证得的全盘说出来,所以本经所宣讲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真实圆满无障碍的境界。我们凡夫听不懂,不能接受。佛说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它收藏在龙宫里面珍藏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世间人不能接受!释迦牟尼佛从菩提座起来,为五比丘讲小法,讲《阿含》;从做人讲起,大家好接受。像《观经》三福里面,先给你讲第一福,第一是俗善,世俗之善,这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应当要接受,应当要奉行的。然后从俗善再提升是戒善,佛讲这些戒法。三皈是基本的戒条,讲三皈,讲一切戒律、教诫;「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善。第三条讲行善,菩萨行,你的生活行为没有一样不善。佛教化众生,逐渐把我们的程度向上提升,水平慢慢提高了。
  古来大德判世尊一代时教为五教、为四教。华严家判「小、始、终、顿、圆」,判五教;天台判的是「藏、通、别、圆」,判这四教。就好比我们现在教学由浅而深,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逐渐逐渐的提升,就有这个意思在。这是根本珐輪,根本的教义,教殊胜!是四教的根本,是五教的根本,是一切教学的大根大本,这在初成佛的时候示现的。
  始成正觉,「始」永远是一个始,始不是初后之始。初成正觉,这个「初」不是初后之初,古德对於这一句有三个说法,这三个说法有从事上说,有从理上讲。第一个说法,「...(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卷)  1998/5/2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04》)


...他的智慧德行。佛说法根据什么样的原理,能有这样大的威力?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佛说法以法空为体,也就是说佛证得二空真如,人我空、法我空。得二空真如,你还有什么畏惧?这称之为「人中师子」,说法无畏。契入二空真如这是真正的无上之法,说他是高,不但至高无上,而且是深不可测,性德圆满的显露出来,这是「高」的意思。「广」是讲广大,他的智慧广大,他的说法广大,大而无外,无有边际,广的意思。
  第三个字「妙」,妙是说佛说法的善巧方便,就像我们在这个地方读到这部《华严经》一样,即事而真,完全在事相里面表显甚深的义理。於是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经典里面所讲六尘说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佛家讲四威仪∶行、住、坐、卧。无论我们过的是什么生活,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在一天生活当中,坐的时间确实占的比例很大,坐要舒适,坐要讲究。中国过去这些宝座都是上好的木材做的、制造的,上好的木材。诸位要晓得,一般人所讲「气」不一样,人有气,物也有气,练气功的人讲气,我们佛法里面讲光,放光,物也有光。上好的木材那个气就旺,人气也旺,他所用这些器具的气也旺,这是器具为什么要选择的道理就在此地。万物都能滋养身心,能养身,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心理。所以这个座要宽要大,心量就不一样了。座位很窄小,挤得很难过,你就晓得他那个心情就不能够开放,就很难受。因为坐的时间长,所以座位设计就用不少的心思。实在讲现在人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09》)


...学佛面对一切不同根性这些众生,有能力善巧去应付。平常要真诚的学习,唯有真诚才能感应道交。当然,如果为接引一切众生,常识的确是要丰富,平常多看多听。多看多听,给诸位说不必强记,你看多了、听多了,有印象就行。印象是阿赖耶识里面含藏有种子,在感应道交的时候,这些种子自然就起现行。这是我们有准备,不能说毫无准备,有准备也要求感应,两者都重要。
  第二句『具佛功德,尊严可敬』。这说的是身业,身要具足如来果地上的功德。佛的身是什么?戒律。戒是佛身,经是佛语,禅是佛心。戒律广义来讲,守法、守规矩,不失律仪,显示出甚深的智慧。所以接触大众,大众自自然然他就生尊敬之心,所谓是恭敬之心油然而生。内有诚敬,外有威仪,也就是我们一般常讲,一定要给一切大众有好感,所以身相就很重要。接触一切大众,对你都能产生好感,他才愿意接受劝导。我们今天讲教诲不敢说,我们可以讲劝导,他乐意来接受。这就是具佛功德。
  末后一句『知众生根,如应化伏』,这是意业。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差别就太大,无始劫以来习气的薰染,造成种种不同的根性。佛菩萨没有问题,他一接触就了解,佛是六通、三明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遇到佛是大福报。佛一看你,你过去生,再过去生,你过去无量劫前的事情他都知道,所以他说法契机。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向佛请法的人,佛只给他说了几句话,听了之后他就开悟、就证果,好像开悟证果是很容易的事情,一点都没有感到困难,真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3》)


...。真实智慧是我们每个人自性里面本来具足,自性里头般若智慧。我们的智慧不能现前,我们的辩才失掉,都是因为你有烦恼障、你有所知障,这两种东西把你障碍住。所以舍掉这两种障碍,你的智慧、辩才就现前,你就能转珐輪。怎么舍法?舍就是放下,真正放下。可是有很多同修来告诉我:我很想舍、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放下?实在说,古德教导我们,有一个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拙的方法,消业障。哪个方法最笨拙?拜佛。拜佛的时候,一心称念,一心顶礼。拜佛的时候,心里一个妄念都没有,连佛都不想,确实没有一个妄念,规规矩矩按照这个动作去礼拜。每个动作你都做得很正确,这是恭敬;你一个动作做得不正确,这是不恭敬。所以这叫威仪。按照这个规矩去拜,一天拜三千拜,拜上三年你的业障就消,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拜掉。如果你拜佛,还要想佛,还要想什么,打妄想,那就没有用处,你的功夫破掉了。所以拜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不是记载一个晒蜡烛的法师吗?那个法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很老实。夏天,热天,人家给他开玩笑,他当香灯师,「香灯师,蜡烛长霉了,拿出去晒一晒,大家都晒衣服」,他就很听话,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真的把蜡烛都搬出去晒。老实人!老实人了不起。做了这么一桩错事情,别人不原谅他。老和尚了不起,方丈和尚了不起,方丈和尚知道这个人老实,老实人有成就。不叫他做香灯,叫他去育王寺拜佛,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拜...(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七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7》)


...念《无量寿经》,我让他念给我听,我一个字都听不出来,他把好几个字搞成一个声音;念是念得很快,没错,恭敬心没有了。念经实在讲,念经也能度众生,念得叫别人在旁边听,听懂了,他开悟,那就度了他。如果当年惠能大师卖柴的时候,听那个人念《金刚经》,一部《金刚经》几分钟就念完,惠能大师保险不会开悟,保险没有听出来。一定是他念得很慢,念得字字清楚,他在旁边一听,觉悟了。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念得要叫别人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标准,念经怎么个念法。念的时候,不起一个妄念,不分别经里头什么意思,为什么?念经是修行。修什么?修戒定慧,你这才相应。怎么叫修戒?你在念经的时候,你心里不会去想坏事,你身端端正正的,威仪具足,身语意都不犯戒,戒行具足。读经,经是诸佛如来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比这个更善,所以你读经,岂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的戒律具足,这是修戒。读经的时候专心,刚才讲清净心读、无分别心读,这是修定。念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没有念颠倒,这是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所以读经是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经读得慢没有关系,你两个小时读完,你修两个小时,你在那里修行,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真用功,真实功德。图念得快,一天念的遍数多,不但你没有功夫,你还生烦恼。生什么烦恼?贡高我慢。你看,我一天念十遍,你们一天一遍都念不了,我比你高;贡高我慢,...(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七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7》)


...脱境界,原来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当下之处。希望通过《华严》的学习,我们稍稍能够领略到这一点义趣,不但对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对现前生活带来真正的幸福。下面一句:
  【处於众会。威光特达。】
  『处於众会』,是说我们置身於一切团体大众之中。我们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不能离开社团独立生活。一天到晚所接触到的各行各业,每一个行业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团体,一众,佛法名叫一众,这一类,我们现在讲一个行业,一个社团。在这个团体大众当中,我们的仪容、我们的风度光彩,所表现出来的,人家一看,跟其他的人他就不一样,就感觉到你与众不同,怎么呢?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福德,这个人有福德、有智慧、有威仪。『威光特达』,威是威德、福德,光是智慧,特是特殊,达是明显到达,使与会大众都能够感触得到。这一句是度众生,接引众生的方便,这是第一。这桩事情,给诸位同修说,并不是说你在这个社会有崇高的地位,不是的,也不是说你在这个世间有很大的财富;没有地位、没有财富,在团体广大群众当中,令人景仰,高度的智慧,崇高的德行。诸佛菩萨以这个方便接引众生,让众生见色闻声,见是见到你的色相,闻声,听到你说话的音声,生欢喜心、生景仰心。就是这一句里面所说,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第六句:
  【随诸众生所应现身而示调伏。】
  这些法身大士,他们的修学、他们的证断功夫接近圆满,前面说了,「已得圆满,到於彼岸」,如果...(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二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2》)


...华严髻身众神。】
  『净』是清净。怎样才清净?断一切恶,不著断恶的相,这是断恶清净;行一切善,不著行善的相,行善清净。换句话说,一有分别执著就不清净了。『华』是表菩萨心,四摄、六度都要懂得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用《金刚经》上的经文来说,诸位印象会更深,也容易体会,无论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必须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应,这就是净华,是真实的庄严。庄严三身:庄严法身、庄严报身、庄严应化身,因为三身就是一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们学习在生活里面、在工作里面、在与一切大众应酬里面,这个行法统统可以落实。你要是懂得了,无有一法不是菩萨法,无有一行不是菩萨行。我们威仪端庄,容色温和,与大众接触,给诸位说,这是布施。使一切大众看到这个样子,生欢喜心,那怎么不是布施?布施欢喜。生可爱心,生可畏心,又喜欢、又害怕,统统是布施。生羡慕心,他要向你学习,这就成就功德、福德。
  无论是举止、无论是言谈、无论是工作,都有程序、有次第,有条不紊,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一切时、一切处有人见到我要守规矩,没有人见到也守规矩,把守规矩养成一个习惯。我们学佛的人都懂,没有人见到的地方,有鬼神见到,怎么可以说没有人见到就可以随便一点、可以放逸一点?不可以。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天地神明无时无刻不在鉴察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以儒家讲慎独,独是独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3》)


...旅游。
  观光旅游也不是浪费时间,观光旅游做什么工作?做后面两条: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两条在观光旅游里面成就。般若,是我们到处去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解众生相,芸芸众生他的体相作用、因缘果报,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般若智慧。所有一切顺逆境缘,我们接触的时候心地清净,如如不动,禅定波罗蜜。花表六度万行,净表一丝不染,禅宗里面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禅定。观光旅游是修禅定、修般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般人那怎么会一样?他们观光旅游,换句话,回来一无所得;我们观光旅游,定慧增长。这是真正庄严,这是庄严达到顶端。『髻』是代表高显。我们在这名号里头应当如是修学。第五尊:
  【无量威仪身众神。】
  『仪』是仪表。『威』,我们世间人常讲的威风;风是风度,这个风度令人敬畏,对你又尊敬、又喜欢,又有威可畏,不敢轻易冒犯。『无量』是指事事物物,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相当中,他都能成就威仪。威仪的内在是清净无染,别人怕你什么?怕你的清净无染。因为他的身心是染污的,看到你身心清净,对你很尊敬,又不敢接近你,道理在此地。这句德号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是时时刻刻要保持自己的风度,要成就自己的威仪,这样才能够教化众生,才能够帮助社会转移不良的风俗。也就是说威仪是社会一切大众的好样子,我们不从自己本身做,如何弘法利生?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一定从本身做起。第六尊:
  【最上光严身众神。】
  『光严』这两个字,前面说过,此地不同的是加上『最上』。他提醒我们,智慧、威仪、教化众生的音声,这些事情不可以知足,为众生的利益,一定要达到最上。我们现在做,做得不够,还要向上提升,不断的向上提升,提升到最上,再没有更上了,圆教佛果的境界。等觉菩萨还不是最上,上面还有,到如来果地那就最上。你看他这个德号的用意多深。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绝不中悔、绝不退转、绝不懈怠,教我们是这些事情,这样才是真正名符其实勇猛精进。所以,把最上的标准指给我们。第七尊:
  ...(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3》)


...人敬畏,对你又尊敬、又喜欢,又有威可畏,不敢轻易冒犯。『无量』是指事事物物,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相当中,他都能成就威仪。威仪的内在是清净无染,别人怕你什么?怕你的清净无染。因为他的身心是染污的,看到你身心清净,对你很尊敬,又不敢接近你,道理在此地。这句德号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是时时刻刻要保持自己的风度,要成就自己的威仪,这样才能够教化众生,才能够帮助社会转移不良的风俗。也就是说威仪是社会一切大众的好样子,我们不从自己本身做,如何弘法利生?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一定从本身做起。第六尊:
  【最上光严身众神。】
  『光严』这两个字,前面说过,此地不同的是加上『最上』。他提醒我们,智慧、威仪、教化众生的音声,这些事情不可以知足,为众生的利益,一定要达到最上。我们现在做,做得不够,还要向上提升,不断的向上提升,提升到最上,再没有更上了,圆教佛果的境界。等觉菩萨还不是最上,上面还有,到如来果地那就最上。你看他这个德号的用意多深。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绝不中悔、绝不退转、绝不懈怠,教我们是这些事情,这样才是真正名符其实勇猛精进。所以,把最上的标准指给我们。第七尊:
  【净光香云身众神。】
  名号里头有香有光,香光一般都是表净土,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叫「入香光室」。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极乐世界人身放光,所有一切万物都放光,连大地都放光,一片光明...(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3》)


...要懂得护他。懂得护他,这里面字字句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一定照做,我一定学习。我护他,他护我;他落实护持,我也落实护持。
  守护意思很广,我们从小的事情来说,守护修学,我们对修学要认真努力,绝不懈怠、绝不懒惰,要守护。守护道场,使道场样样都能够如理如法,循规蹈矩。守护大众,在这个团体里面,无论是清众,清众是修行的人,念佛堂念佛的人;无论是执事,执事是服务的,在道场许许多多的事务,需要义工来服务,服务的大众一般称为执事。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临时到道场来参访的。甚至於还有一些道场有观光旅游的,我们这个道场没有观光旅游的。这些所有的大众,我们都要守护。「守」,守住我们自己的原则,守住我们自己的威仪,守住我们自己的学风道风。「护」是自他都护。「摄」是摄受,就是前面所说的,把佛法随时、随处、随缘介绍给一切大众。特别是对於来到我们道场参学的,他没有参加我们的修学,这些人是来作客,我们要热诚的接待,把我们的道场介绍给他,把佛法介绍给他。「持」,永恒不息,这个工作不是做一天、二天,永无间断,时时刻刻有心帮助一切大众,成就达到究竟圆满。身众神他们这样做,我们也要这样学习。第九尊∶
  【普现摄取身众神。】
  『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虚空法界平等平等,这是普的意思。如果有亲疏、有远近,那就不是普的意思。诸佛菩萨、诸天善神摄受一切众生,有没有先后,有没有次第?有。合不合乎普?他合乎...(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3》)


...音声是可意雷音。闲谈的时候也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世间人常说「三句不离本行」,我们的本行就是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经》,古德讲净土宗的经典叫往生经,把这样殊胜的法门,时时刻刻存这个心,遇到的人只要他跟你交谈,你就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要跟他讲解。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完全由你自在,这种音声就是可意雷音。不仅是在讲台上,什么地方说话的时候,乃至打电话都是可意雷音。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要变成我们现实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我们就依照《大方广佛华严》剧本来演戏,那个生活多美、多么殊胜。第八位∶
  【光香普遍主林神。】
  前面这一尊是表言说,这一位是表现相。我们的形象要好,形象就是一般讲的威仪,形象要好。形象也可以常常变,常常变化,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形象,「和其光,同其尘」,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才能普度一切众生。譬如我们的表情要随著场合变化,人家有吉庆的场合,我们一定表情很欢喜,我们穿著的服装让人一看也都能生欢喜心,颜色可以鲜艳,与它的场合能相应。如果我们参加一个丧礼,你的表情要肃穆,不能嘻嘻哈哈的,好像人家死得好一样,那就错了。你服装颜色也得要素一点,穿黑色的、穿青色的,表示哀悼之意。所以色相是随著众生种种不同场合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在家人服装很多,什么场合你们都懂得要穿什么样的服装,要怎么样打扮去应付这个场面,这就是「光香普遍主林神」教给我们的。出家人的服装都是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41》)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1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